联都网

标题: 转贴:《红楼梦》诗词赏析(37回—62回) [打印本页]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49
送白海棠帖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不肖男 芸恭请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男思自蒙天恩,认于膝下,日夜思一孝顺,竟无可孝顺之处。前因买办花草,上托 大人金福,竟认得许多花儿匠,并认得许多名园。因忽见有白海棠一种,不可多得,故变尽方法,只弄得两盆。 大人若视男如亲男一般,便留下赏玩。因天气暑热,恐因园中姑娘们不便,故不敢面见。奉书恭启,并叩台安。男芸跪书。 名家点评: 探春的所谓自高自负,更多地表现为积极振兴封建大家族的祖基家业,不出封建宗法制的意识形态范围。贴子中的那种"脂粉"不让"须眉"的思想,部分地有作者反对"男尊女卑"的道德观念的思想的流露,因为作者对这个人物是有所偏爱的。但即使如此,人物并不因此而失真。探春在文采风流上想与男子争胜,这与宝玉的女清男浊的叛逆思想还是有根本性差别的。 作者把探春和贾芸这两个贴子放在一起写,艺术上颇有安排,情节的剪裁和结构,有可借鉴的地方。探春的请贴是一篇骈散相杂、写得很漂亮的短简。文笔干净利落,措辞藻丽多彩。全文不过二百多余字,先叙自己贪赏夜景而得病的经过;接写宝玉殷情相慰,深情抚爱;然后逐渐说到结社,引古述今,据理申说,夹叙夹议,有景有情;最后提出邀约,表示期待。一路写来,从容不迫。与贾芸半文不白、似通非通贴子形成对照,艺术效果上相得益彰。 贾芸平时说话生动活泼,写信却另找陈词俗套来妆点,以为不如此,就不够斯文。什么话都从"前因"、"因"开头,在"认得许多花儿匠"之前还加"竟"字,如此等等。百般扭捏,反成效颦。但他并非贾环式的愚钝,只是文化水平低罢了。就在这个令人发笑的贴子中,也不难看出他办事能干、处处讨宝玉欢喜的"伶俐乖觉"的性格特点。他送花正是时候,大观园于是就有了"海棠诗社"。他巴结少爷、小姐们,这与他模仿学究们写贴儿一样,都可以看出他处于卑微地位而受着上层统治阶级精神奴役所留下的烙印。 如果说作者摹写这两个贴子是为了颂扬探春的文采风流,揶揄贾芸的不通文墨,这还只是对比文章好坏所得出的表面的结论。其实,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还有更重要的对比。作者写这段文字时,目光早就贯注到小说的后半部了。到那时,情况恰恰相反:探春虽然"才自精明志自高",无奈"生于末世运偏消",一点也不能有所作为。而这个曾向势利的亲戚伸手告贷,因而听冷言,受闲气,被人瞧不起的贾芸,却偏能一显身手。据见到后半部原稿的脂砚斋等人说? "此人后来荣府事败"时"有一番作为",而且贾府有危难进只有他能挺身而出,"仗义探庵"。可见,曹雪芹毕竟不是流俗的小说家。《红楼梦》是深刻的,它常有引人深思的地方。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49
咏白海棠-探春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斜阳寒草带重门, 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 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 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 多情伴我咏黄昏。 名家点评: 宝玉挨打后不久,贾政点了学差到外省公出,宝玉得到了“解放”,在大观园内“任意纵性的逛荡,真把光阴虚度,岁月空添”。这时,探春忽然雅兴大发,写信给宝玉提议结社作诗。恰好贾菩孝敬宝玉两盆珍贵的白海棠,他们便借此成立了海棠诗社,上面是探春作的第一首诗。 作这类律诗约束很多,要讲究平仄,要押韵,要对仗等等。平仄和韵,必须严格遵守“平水韵”的规定,不能用错。“平水韵”分平、上、去、入四声(其中平声又分上平和下平),每声有若干韵部,共有1仍部,每部包含若干字。律诗通常要押平声韵,更严格的还要限韵,即指定押某几个字的韵。咏白海棠诗即限定必须用“十三元”部中的“门、盆、魂、痕、昏”五个字作韵脚。 咏海棠诸诗以及后面的咏菊诸诗,每一首都“诗如其人”,把大观园群芳每个人的思想、情趣、品格表现出来,同时作者曹雪芹也通过其中词句隐示了他们的命运. 探春这首诗也就是她本人的写照。“玉是精神难比洁”,正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的同义语。“雪为肌骨易销魂”也是她“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形象的进一步描绘。芳心无力,使人联想到断线风筝;绢仙羽化,也使人联想到离家远嫁。探春把自己的情操赋予了白海棠,实际上是借白海棠咏叹自己。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49
标题: 转贴:《红楼梦》诗词赏析(37回—62回)
招宝玉结诗社帖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娣探谨奉 二兄文几:前夕新霁,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讵忍就卧。时漏已三转,犹徘徊于桐槛之下,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昨蒙亲劳抚嘱,复又数遣侍儿问切,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何瘝痌惠爱之深哉!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佳谈。娣虽不才,窍同叨栖处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胭。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此谨奉。 名家点评: 参见下面《送白海棠帖》评说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0
咏白海棠-宝钗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姻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名家点评: 海棠诗社由李纨自荐掌坛,并声明:“若是要推我作社长,我一个社长自然不够,必要再请两位副社长,就请菱洲(迎春别号)、藕树(惜春别号)二位学究来,一位出题限韵,一位誊录监场。亦不可拘定了我们三个人不作,若遇见容易些的题目韵脚,我们也随便作一首。你们四个都是要限定的。”李纨说的“四个”,即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所以第一次作海棠诗的只有他们四位。 宝钗是封建阶级典型的大家闺秀,几乎到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地步。虽然小时也偷读过《西厢记》一类的书,但在人前绝不流露;听到黛玉行酒令时说出《西厢记》中的词语,立即在背后提出善意的告诫;大观园出了“绣春囊”事件,她立即借口母亲有病搬出大观园等等,都是她“珍重芳姿”的表现。她平日不爱花儿粉儿的,穿着的也是半新不1日的衣服,这是她“洗出” “胭脂”的注脚。“淡极始知花更艳”,表明她对自己内在和外在的美都充满了矜持和自信,第五回里说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即是旁证。 “愁多焉得玉无痕”一句,直接指的是白海棠,有一条脂批说:“讽刺林、宝二人。”林、宝二人的名字都有“玉”字,他们确也“多愁”,这究竞是有意地影射呢,还是偶然的巧合?不好下断语,可聊备一说。 诗社社长李纨以为“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这身分就是封建社会“淑女”的身分。宝钗既受了封建礼教深深的毒害,又用这种礼教去约束别人,并且自以为是在帮助人。她的悲剧就在于害已害人都不自觉。从本质上说,她不是恶人,更不是阴谋家,她的未来的遭遇也是值得同情的。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0
咏白海棠-宝玉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沼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名家点评: 社长李纨评这首诗说:“怡红公子是压尾,你服不服?”宝玉说:“我的那首原不好了,这评的最公。” 宝玉的这首诗寓进和他关系最密切的两个人,就是宝钗和黛玉。 出浴太真冰作影”,是借咏海棠咏宝钗。宝钗长得“肌肤丰泽”,和杨贵妃同具健康丰满的美。第三十回书中宝玉就曾以“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的话讥诮过额。 “捧心西子玉为魂”,是借咏海棠咏黛玉。黛玉行动如“弱柳扶风”,和西施同具病态柔弱的美。第三回书中宝玉送黛玉的“顰颦”的称呼,就是“捧心而颦”的意思。 “冰作影”是形容宝钗的肌肤,“玉为魂”是比喻黛玉的心灵。 晓风不散愁千点”,是暗示宝钗日后寡居时的苦闷;“宿雨还添泪一痕”,则显然是喻黛玉善哭。最后两句似乎是合说钗、黛都对宝玉大有情意,但结局都不好。 我们这样分析这首诗,不是说宝玉已经预知了未来,而是说曹雪芹为宝玉拟作这首诗时,有意暗示了这些内容。其他人的诗亦与此同。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0
咏白海棠-林黛玉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抉,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名家点评: 别人都交卷了,黛玉还没作。李纨催她,她提笔一挥而就,掷给李纨等人,表现了黛玉才思特殊的敏捷。 和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相反,黛玉是“半卷湘帘半掩门”,任性任情,并不特别珍视贵族小姐的身分。“碾冰为土玉为盆”,表明她玉洁冰清,目下无尘。她以白海棠自比,有梨花的洁白,有梅花的馨香。 “月窟仙人”不就是“绛珠仙子”吗?在清冷的月窟里缝白色的缟衣,多么颓丧;在秋天的深闺里悄悄哭泣,又多么可怜。满腹的心事不能向任何人倾诉,只好在西风落叶的季节,凄凄凉凉地送走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黄昏。 诗社众人看了黛玉的诗,“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却说:“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宝钗)稿。”李纨的评价未必公允,但她的评论确也指出了林、薛二人诗的特点。所谓“风流别致”,就是构思新巧,潇洒通脱,所谓“含蓄浑厚”,就是温柔敦厚,哀而不伤。李纨从“大家闺秀”的标准来衡量,自然要把四平八稳的宝钗的诗评为第一了。只有最理解黛玉的宝玉理解了她的诗的内蕴,要求重新评价薛、林诗的高下,被李纨顶了回去。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0
咏白海棠-史湘云(两首)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种得蓝田玉一盆。 自是霜娥偏爱冷,非关情女亦离魂。 秋阴捧出何方雪,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 其二 蘅芷价通萝薛门,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玉烛滴干风里泪,晶帘隔破月中痕。 幽情欲向嫦娥诉,无奈虚廊夜色昏。 名家点评: 海棠诗社刚成立时,湘云不在场。过后,宝玉特意把湘云请来。湘云来后,兴头极高,立即依韵和了如上两首。 湘云是十二钗中的重要人物之一,除了黛玉,宝钗就要数到她。她像宝钗一样健美,像黛玉一样聪明,是一个介于薛、林之间的人物。 第一首里的“自是霜娥偏爱冷”、“秋阴捧出何方雪”,隐指吃“冷香丸”的冷美人薛宝钗;“非关倩女亦离魂”、“雨渍添来隔宿痕”,隐指在苦恋中魂牵梦惹、沼渍不干的林黛玉。第二首里,为“悲秋”而“断魂”的是林黛玉。被“晶帘”隔破的花影,也很容易令人联想起“水中月”、“镜中花”之类关于宝、黛爱情的判词。相对的,花难寻偶、玉烛滴泪等句,也像是隐指宝钗未来的“寡居”生活。 湘云的诗说了宝钗,又说了黛玉,也就等于说了她自己。虽然我们已无法知道曹雪芹如何写她的结局的具体情节,但“湘江水逝楚云飞”、“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等判词已说明了她的结局同样是凄惨的。她将像黛玉那样为婚姻悲剧而哭泣,像宝钗那样过孤寂无着的生活,当然情节不会雷同。 细细琢磨,可知曹雪芹为书中人物代拟的这些诗用了苦心,读者不可忽略其寓意。因为这些诗既要咏物,又要加进寓意,两面都要兼顾,诗意就要朦胧些,不会丁是丁、卯是卯那样确定,所以我们理解时也不可太凿。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0
藕香榭联语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社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名家点评: 上联诗意全从造句中表现,如果写成“兰桨归时莲影破”就平淡无奇了。这是从唐代诗人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句中得到启发的。下联则在炼字上见工夫。菱藕常人多不言“香”,现在偏偏用它(八十回中香菱说:“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又加以“深”字,以写景物幽独,表现意趣;用一“写”字,说此处架一竹桥,富有诗情画意。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0
宝钗:忆菊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社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迟。 谁怜我为黄花瘦,慰语重阳会有期。 名家点评: 第三十八回写贾母领着众女眷在藕香树赏花饮酒吃螃蟹,欢乐非凡。宝玉和众小姐们酒足蟹饱之后,诗兴大发,分题作了十二首咏菊诗,宝钗作了第一首。咏菊诗用韵与咏白海棠诗稍不同,即不限韵,各人可自由选择韵脚。这一首用的是“四支”韵。 对这首诗,探春评价说: “到底要算荡芜君沉着,‘秋无迹’、‘梦有知’,把个忆字烘染出来了。”确实,这是最精彩的两句。 咏菊诗,把菊花拟人化了。忆菊,其实是忆人。宝钗这首诗预示了她未来独居时的“闷思”、“断肠”的凄凉情绪。这样看,她所忆的人就是离家出走的宝玉了。因为诗只是朦胧地表达一种情绪,不好把每一句都座实,绝对肯定它暗示的就是什么。古人说“诗无达诂”,就是这个意思。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0
宝玉:访菊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社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 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 槛外篱边何处秋。 蜡屐远来情得得, 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 休负今朝挂枝头。 名家点评: 咏菊诸诗是以诗的内容排顺序的。宝钗说:“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入词章,不可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解语,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宝玉选作了第二、三首。《访菊》这首用的是“十一尤”韵。 贾政不在家,宝玉无拘无束地同众姊妹在大观园内尽情玩乐,这是他生活中最惬意的时刻,诗中充满富贵闲人的情趣。“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他得意极了。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1
宝玉:种菊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社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酌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名家点评: 这一首用的是“十灰”韵。 第五回书中,警幻仙子曾赞宝玉是闺阁中的良友,并且说他可为闺阁增光。这是说宝玉喜欢女孩子同那些玩弄女性的纨绔子弟不同,他尊重女性、关心女性、保护女性,无论是千金小姐还是小家碧玉,也不论是奴婢还是戏子,他都把她们当做和自己一样的人来平等对待。如果以花喻女孩子,那么这首诗吟诵的种菊、灌菊、护菊,就正表现了他对女孩子的态度。 宝玉自己以为他的诗写出了“访菊”、“种菊”的情景,但也心服口服地承认不如林、薛、史诸人之诗。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1
湘云:对菊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社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 名家点评: 在十二首咏菊诗中,这一首被评为第五,属上乘之作。用的是“十二侵”韵。 史湘云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颇具男性气度。“科头”是不戴帽子,只能是男人的形象;古代女孩子没有帽子,无所谓“科头”。但这是作诗,是遣兴取乐,诗人尽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是男人。湘云从小就喜爱男装,甚至有一次贾母竞把她误认成宝玉。第六十三回书中写道:“湘云素习憨戏异常,她也最喜武扮的,自己每每束蛮带,穿折袖。”在诗中,湘云以一个男性抒情主人公出现,正表现了她豪爽不羁的潇洒风度。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2
湘云:供菊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社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名家点评: 供菊,是把菊花插在花瓶中作摆设来赏玩。这一首被评为第六。用的是“十一尤”韵。 弹琴饮酒,赏菊吟诗,蔑视富贵,佯狂傲世,颇具陶潜一类名士的风度。黛玉很欣赏湘云这首诗,她评论说:“据我看来,头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阳忆旧游’,这句背面傅粉。‘抛书人对一枝秋’已经妙绝,将供菊说完,没处再说,故翻回来想到未折未供之先,意思深透。”所谓“背面傅粉”,就是用了倒插笔的手法,写完插瓶的菊花后再写原来在园中赏菊的情景。这就扩大了诗的意境,丰富了吟咏的内容。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2
黛玉:咏菊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社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名家点评: 黛玉“魁夺菊花诗”,她的三首咏菊诗是十二首咏菊诗之冠,而这一首又是三首之冠,被评为第一。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人美、花美、景美、情美、诗美,合诸美于两句诗中,构思新颖,造句巧妙,确实是精彩的咏菊诗句。“满纸自怜题素怨”,写出了黛玉平素多愁多病,自怨自艾的情状;“片言谁解诉秋心”,道出了自己一怀情愫不被人理解的苦闷。最后把同菊花关系最深的诗人陶渊明拉出来,歌咏菊花的亮节高风,也把自己高洁的品格暗示出来了。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2
宝钗:画菊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社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名家点评: 宝钗这首被评为第七。用的是“七阳”韵。 从《画菊》这个题目说,这首诗写得很生动。“攒花染出几痕霜”、“跳脱秋生腕底香”等句,构思和造句都不落俗套。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两句“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有“画饼充饥”之意。书作者似乎在这里暗喻宝钗同宝玉未来的夫妻关系有其名而无其实。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2
黛玉:问菊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社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名家点评: 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二。用的是“四支”韵。 在黛玉的三首咏菊诗中,写得新颖别致,并最能代表其个性的是这一首。轻俗傲世,花开独迟,道出了她清高孤傲,目下无尘的品格。“圃露庭霜”不就是《葬花辞》中说的“风刀霜剑”吗?荣府内种种恶浊的现象形成有形无形的刺激,使这个孤弱的少女整天陷于痛苦之中。“鸿归蛩病”映衬出她苦闷仿徨的心情。对黛玉来说,举世可谈者只有宝玉一人,然而碍于“礼教之大防”,何曾有痛痛快快地畅叙衷曲的时候?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与其说是有趣的讯问,莫如说是愤懑的控拆。全诗除头联之外,领联、颈联、尾联全为问句,问得巧而且妙,正如湘云说:“真把个菊花问的无言可对。”按理说,这一首应该评为咏菊诗中的第一,李纨却把它评为第二。本来李纨自己也承认“不能作诗”,也就不必苛求了。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2
探春:簪菊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社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名家点评: 簪菊,即把菊花插在头上。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七。用的是“七阳”韵。 探春才清志高,精明干练不减于男人,因此诗中“短鬃”、“葛巾”等字样都是以男人自况。她对荣府内部的矛盾和腐败看得很清楚,但也束手无策,只好保持洁身自好的态度。她同乃兄宝玉最亲密,情趣相投。所谓“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正表明了她嫉视丑恶,不随风流俗的清高态度。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2
黛玉:菊梦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社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名家点评: 这一首被李纨评为第三。用的“八庚”韵。 诗题是《菊梦》,以拟人的手法写菊花的梦境,,实际上是写黛玉自己梦幻般的情思,带有明显的谶语的意味。“和云伴月”,已经有些不祥;“登仙”,则又是“死亡”的代词。“登仙非慕庄生蝶”,是说死去登上仙籍不是我所希望的;“忆旧还寻陶令盟”,等于说重结绎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木石前盟”才是自己真正的意愿。颈联、尾联四句透出一般凄凉颓败的气氛,对黛玉的结局又作了一次暗示。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2
湘云:菊影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社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名家点评: 这是湘云的第三首咏菊诗,用的是“一冬”韵。 由爱菊花而爱及菊花的影子,极力描绘日光、灯光、月光下菊影的各种形象,从现象上看,这同一般有闲文人吟风弄月的诗作也无不同。但曹雪芹让湘云咏出这样一首情调暗淡的诗,是有其用心的。“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显然是暗示她未来凄凉的命运。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3
探春:残菊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社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名家点评: 这是十二首菊花诗的最后一首。用的是“四支”韵。 宝钗为十二首菊花诗排顺序时说:“……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就说得很明白,“盛”要以“残”作结。大观园金钗有十二个,菊花诗也恰好作了十二首,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我们虽不能把十二首菊花诗作十二首判词看待,但应该把咏菊诗的总体看成是咏人——咏十二钗总的命运,最后是叶缺花残,万艳同悲,归到“薄命司”去。 吃肥蟹,饮醇酩,赏艳菊,作佳诗,何等富贵风流!然而透出的气息却是如此凄凉惨淡。这是《红楼梦》常用的手法,也是作者的高明处。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3
螃蟹咏(三首)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社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其一(贾宝玉) 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却无肠。 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其二(林黛玉) 铁甲长戈死未亡,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斟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其三(薛宝钗)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名家点评: 这三首诗中,前两首是陪衬,小说中的描写已作了交代。其中虽亦有寄寓可寻,但主要还是为后者作引,姑且不作细究。如回目所称,这一节重点是介绍宝钗的诗。 《红楼梦》虽然比其它古典小说,更充分地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但因为作者不敢直接说自己想说的“伤时骂世”的话,因而常有一些借题发挥或通过小说人物之口和笔来说的地方。而且,这种情况,也不只限于正面人物。第二回贾雨村闲谈之中所发的“正”“邪”二气的大议论,即其例。宝钗的咏蟹诗也是作者借以寄托自己思想的。小说中有一段值得注意的话,就是众人的评论:“这是食螃蟹的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这里明白地告诉我们两点:一、以小寓大--《红楼梦》常借儿女之情的琐事,寄托政治、社会的大感慨;二、旨在骂世。为此借宝钗之作来发挥,比通过宝玉或黛玉这些明显地具有叛逆性格的人物之口来说,要稳妥得多。因为宝钗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派”,通常都是维护现存秩序的。借她的诗巧妙的骂几句世人,很象只是一时“为文造情”,更能起着打掩护的作用。其实,它是一首以闲吟景物的外衣伪装起来的政治讽刺诗。 全诗讽刺现实黑暗政治中丑恶人物的犀利锋芒集中于第二联:“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它不仅作为小说中贾雨村之流政治掮客、官场赌棍的画像十分维肖,就是拿它赠给历来的一切惯于搞阴谋诡计的野心家、两面派,也是非常适合的。他们总是心怀叵测,横行一时,背离正道,走到斜路上去,结果都是机关算尽,却逃脱不了灭亡的下场。所以,小说中特地强调:“看到这里,众人不禁叫绝。宝玉道:‘骂得痛快!我的诗也该烧了。’” 此诗,出自宝钗之手,与小说塑造的人物性格、修养也是协调的。宝钗精通世故人情,作诗含蓄老练,为人虽随分从时,平和宽容,却绝不软弱糊涂;她是个很有心机、必要时也能有口角锋芒的强者。这样的人,吟出这样的诗来,是非常合理的。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3
探春房内联语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名家点评: 封建时代很多知识分子,都喜欢自称是什么“野客”、“山人”,以此为风雅清高。其中有一些人是出于不满现实政治,借此表示不愿与当局者合作。但更多的情况下,则是一面做着官,一面想着归隐田园,去过泉石生涯;或者一面过着闲游山林、赏吟烟霞的隐逸生活,一面又念念不忘最好能出做大官。探春有胎家的“精明”,头脑里存有很强的宗法等级观念,又热衷于为封建王朝“立出一番事业来”,她对这些字画的爱好(室内其他陈设也同样说明问题),虽不免矫情,但从小说通过闺阁人物琐事,反映某种封建士大夫的思想志趣来看,也还是很典型的。 此外,这副对联也是作者构思完整、文心细密的一个极好的例证。前现探春在她结诗社帖子中,说宝玉曾以“其卿墨迹见赐”,并有“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等话,我们初读时,总以为那只是作者信手写下的泛语,不料隔了好几回以后,竟有照应。同样的情况,在小说中还可举出很多。这一特点正是曹雪芹的大手笔不同于一般小说之处,也是后四十回续书中所未见的。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3
牙牌令(七首)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牙牌令之贾母 左边是张‘天’。--头上有青天。 当中是‘五与六’。--六桥梅花香彻骨。 剩得一张‘六与幺’。--一轮红日出云霄。 凑成便是个‘蓬头鬼’。--这鬼抱住钟馗腿。 牙牌令之薛姨妈 左边是个‘大长五’。--梅花朵朵风前舞。 右边还是个‘大五长’。--十月梅花岭上香。 当中‘二五’是杂七。--织女牛郎会七夕。 凑成‘二郎游五岳’。--世人不及神仙乐。 牙牌令之史湘云 左边‘长幺’两点明’。--双悬日月照乾坤。 右边‘长幺’两点明。--闲花落地听无声。 中间还得‘幺四’来。--日边红杏倚云栽。 凑成‘樱桃九熟’。--御园却被鸟衔出。 牙牌令之薛宝钗 左边是‘长三’。--双双燕子语梁间。 右边是‘三长’。--水荇牵风翠带长。 当中‘三六’九点在。--三山半落青天外。 凑成‘铁锁练孤舟’。--处处风波处处愁。 牙牌令之林黛玉 左边一个‘天’。--良辰美景奈何天。 中间‘锦屏’颜色俏。--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剩了‘二六’八点齐。--双瞻玉座引朝仪。 凑成‘篮子’好采花。--仙杖香挑芍药花。 牙牌令之贾迎春 左边‘四五’成花九。--桃花带雨浓。 …… 牙牌令之刘姥姥 左边‘四四’是个人。--是个庄家人[罢]。 中间‘三四’绿配红。--大火烧了毛毛虫。 右边‘幺四’真好看。--一个萝卜一头蒜。 凑成便是一枝花。--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名家点评: “牙牌令”是饮酒、赌博、文字游戏三者的结合,是封建贵族常消遣作乐的方式之一。这仲玩意儿,今天精通它的人大概已经不多,也似乎没有必要去学会它。这里之所以不惮烦推究它的意思。无非是因为作者在描写这一情节的过程中,处处着意刻划人物的不同思想性格。倘若我们读这一大段文字而茫然不知所云,未免辜负了作者的用心。 贾母、薛姨妈说的令语,多半常言,不拘出处,和小姐们喜欢引诗词曲子原句自不相同,都各自适合她们的身份。林黛玉席上“怕罚”,冲口说出的,一出于《牡丹亭》,一出于《西厢记》;可见,这些不满封建礼教的作品对她思想影响之深。宝钗回头盯着她,从反面说明了问题。刘姥姥满口萝卜、蒜头、倭瓜、毛毛虫……土话俚语,机智诙谐,表现出她这个深通世情、生活经验丰富、而又从事劳动的农村妇女的本色。 看来,酒令还和小说中多数诗词一样,字里行间与后来情节发展有关。比如薛姨妈所行的令,实际上隐括着她女儿和女婿的未来“梅花”两句含义稍晦,“织女牛郎”就十分显豁,“二郎游五岳”、“世人不及神仙乐”,难道不是“宝二哥哥”弃家访名山、入空门的隐语么?当然,在失去后半部原稿的情况下,要逐句确切地指出这些酒令的深意来是困难的。象刘姥姥说的“大火烧了毛毛虫”就很难肯定其所指,也许它也是“树倒猢狲散”情景的象征,因为贾府之中确实不发乏“毛毛虫”那样的人物,他们将来的下场,刘姥姥将作为见证。但这终究只能是一种假设。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4
秋窗风雨夕 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秋花惨淡秋草黄, 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 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 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 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 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人, 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 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 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 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 已教泪洒窗纱湿。 名家点评: 第四十五回写到黛玉值秋分时节又犯了咳嗽病,一天比一天重。一日傍晚,突然变天,渐渐昏黑,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黛玉凄凄凉凉地拿起一本《乐府杂稿》来读,看了其中?《秋闺怨》、《别离怨》之类的诗,不觉心有所感,于是摹拟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格调写成《代别离》(代为拟作之意)一首,名之为《秋窗风雨夕》。 这是一篇乐府体诗,诗题《秋窗风雨夕》恰与它摹仿的《春江花月夜》的题目对仗,而且是“反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的是作者在温馨恬谧的春夜里的绵绵情思,只有一点淡淡的哀愁和怅惘;而<秋窗风雨夕)则是凄风苦雨的秋夜,一个重病少女酸苦的哀思,悲凉的情绪如浓重的暗夜压在她的心头。这个犹如娇花嫩草的少女,孤单寂寞地住在潇湘馆里,听着暗夜中淅淅沥沥的雨点敲打着窗棂,想着自己凄凉的身世和未来渺茫的前程,怎能不痛断肝肠。“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突然到来的秋风秋雨,惊破了她绿色的幻梦,预感到她短暂的青春年华就要逝去了,这是多么值得人同情。对黛玉将来因悲愁泪尽而死,《秋窗风雨夕》是一次重要的铺垫。 这首二十句的诗,竟用了十五个“秋”字,着力渲染了秋天肃杀、凄苦的气氛。如果联系全书其它诗词来理解,这个“秋”字还应有它更深的含意。《红楼梦曲》中说,“堪破三春景不长”,又说“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再联系咏菊诗中“露凝霜重”、“衰草寒烟”等句来思索,这个“秋”字的象征意义就明显了。大观园群芳生活的时期,正是贾家开始“萧疏”的阶段,用季节比喻相当“初秋”,只消一场暴风雨,就要万卉凋零,“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了。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4
香菱咏月诗三首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其一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其二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其三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名家点评: 第四十八、四十九回书里写了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这位由小姐沦为奴婢的聪明姑娘,受了大观园女诗人们的熏染,一心想学作诗,拜黛玉为师,专心致志,冥思苦想,由不会到会,终于写出比较像样的诗来。这三首诗代表了她学诗的三个阶段。用的是“十四寒”韵。 这三首诗,一首比一首进步,最后一首最好。 第一首诗,想象力贫弱,用词也落俗套。如“常思玩”、“不忍观”,就直白无味;“悬玉镜”、“挂冰盘”之类也都是现成话,没有新鲜感,所以黛玉批评说“措词不雅”。 第二首诗,“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已经有些诗味了,但“残粉涂金砌”,“轻霜抹玉栏”之类的句子,刻意追求所谓“雅”,结果显得牵强、生硬,所以黛玉批评说:“过于穿凿了”。 第三首诗,由“一片砧声”的初夜,写到“半轮鸡唱”的天明,联想到旅人思乡和怨女思夫,并借嫦娥之口向命运之神发出疑问,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意境比起前两首开阔多了,内容也丰富了。而且名句之间不是简单地堆砌,有了内在联系,形成了完整的诗的意境。所以黛玉称赞说:“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在第三首诗中,似乎还寓有香菱身世的一点影子。“精华欲掩料应难”,是说她出身高贵,她的聪明和才华总要表现出来。“影自娟娟魄自寒”,是说她本质美好清白。“缘何不使永团圆?”又像是对她自小与家人离散的命运的质问。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4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第五十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凤姐)一夜北风紧, (李纨)开门雪尚飘。 人泥怜洁白, (香菱)匝地惜琼瑶。 有意怜枯草, (探春)无心饰苇苕。 价高村酿熟, (李绮)年稔府粱饶。 葭动灰飞管, (李纹)阳回斗转杓。 寒山已失翠, (岫烟)冻浦不闻潮。 易挂疏枝柳, (湘云)难堆破叶蕉。 麝煤熏宝鼎, (宝琴)绮袖笼金貂。 光夺窗前镜, (黛玉)香粘壁上椒。 斜风仍故故, (宝玉)清梦转聊聊。 何处梅花笛, (宝钗)谁家碧玉箫。 鳌愁坤轴陷, (湘云)龙斗阵云销。 野岸回孤棹, (宝琴)吟鞭指灞桥。 赐裘怜抚戍, (湘云)加絮念征徭。 坳垤审夷险, (宝钗)枝柯怕动摇。 皑皑轻趁步, (黛玉)剪剪舞随腰。 煮芋成新赏, (宝玉)撒盐是旧谣。 苇蓑犹泊钓, (宝琴)林斧不闻樵。 伏象千峰凸, (湘云)盘蛇一径遥。 花缘经冷聚, (探春)色岂畏霜凋。 深院惊寒雀, (岫烟)空山泣老鹗。 阶墀随上下, (湘云)池水任浮漂。 照耀临清晓, (黛玉)缤纷人永宵。 诚忘三尺冷, (湘云)瑞释九重焦。 僵卧谁相问, (宝琴)狂游喜客招。 天机断缟带, (湘云)海市失鲛绡。 (黛玉)寂寞对台榭, (湘云)清贫怀箪瓢。 (宝琴)烹茶水渐沸, (湘云)煮酒叶难烧。 (黛玉)没帚山僧扫, (宝琴)埋琴稚子挑。 (湘云)石楼闲睡鹤, (黛玉)锦厨暖亲猫。 (宝琴)月窟翻银浪, (湘云)霞城隐赤标。 (黛玉)沁梅香可嚼, (宝钗)淋竹醉堪调。 (宝琴)或湿鸳鸯带, (湘云)时凝翡翠翘。 (黛玉)无风仍脉脉, (宝琴)不雨亦潇潇。 (李纨)欲志今朝乐, (李绮)凭诗祝舜尧。 名家点评: 第五十回书中写大观园群芳在芦雪庵赏新雪,烤鹿肉,大吃大嚼一番,接着热热闹闹地作出这首即景联句诗。 所谓“联句”,就是两人或多人共同来作一首诗,或者说共同来凑成一首诗。通常的做法是:由一人先作一句开头;第二个人对上这句,再起一句;下一个人再对这句,又起一句……依次这样作下去,直至作完为止。 在这次联句中,最活跃的人物是湘云、黛玉和宝琴,联到后面竟不顾联句的规矩,你一句我一句地抢作起来,显得十分有趣。 联句诗多为游戏取乐而作,参加者争强斗胜,力求压倒对方,所以极事铺张,堆砌概念和词藻,虽偶有佳句,但合起来极难形成一首好诗。古来联句诗可谓多矣,但经久传诵的却一首也没有,就是这个原因。这一首联句诗当然是曹雪芹一个人作的,照顾到联句诗的上述特点,就不能写得很精彩,否则就失真了。 芦雪庵联句是大观园中的盛事之一。这首联句诗同书中其它诗词的不同点之一,是充满了富贵享乐的情绪,绝少颓丧的情调。其中还有若干“颂圣”的句子,如“年稔府粮饶”、“赐裘怜抚戍”、“瑞释九重焦”、“凭诗祝舜尧”之类,简直就等于说感谢皇上赐给我们这么美好的生活了。这是作者为避开“伤时骂世”的嫌疑,作的“称功颂德”的表面文章。同时,写这场“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渲染“极盛”,也是为了反衬将来的“极衰”,也就是秦可卿说的那句“登高必跌重”,反差越大,越能震撼人心。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4
赋得红梅花三首 第五十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咏红梅花(得红字)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邢岫烟 咏红梅花(得梅字)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醉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 李纹 咏红梅花(得花字)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薛宝琴 名家点评: 参看《访妙玉乞红梅》诗评说。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4
访妙玉乞红梅 第五十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名家点评: 随着封建制度趋向衰落,封建地主阶级特别是贵族阶层在精神上也日益空虚,做诗竟成了一种消磨时光和精力的娱乐。他们既然除了“风花雪月”之外,别无可写,也就蛤得从限题、限韵等文字技巧方面去斗智逞能。小说中已换过几次花样,这里每人分得某字为韵,也是由来已久的一种唱和形式。一一描写这种诗风结习,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这一阶层人物的精神状态。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刻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照理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当然,这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 作者曾借凤姐的眼光,介绍邢岫烟虽“家贫命苦”,“竟不象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温厚可疼的人”(第四十九回)。她的诗中红梅冲寒而放,与春花难辨,虽处冰雪之中,而颜色不同寻常,隐约地包含着这些意思。 李纹姊妹是李纨的寡婶的女儿,从诗中泪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语来看,似乎也有不幸遭遇,或是表达丧父之痛。“寄言蜂蝶”莫作轻狂之态,可见其自恃节操,性格上颇有与李纨相似之处。大概是注重儒家“德教”的李守中一族中,共同的环境教养所造成的。 薛宝琴是“四大家族”里的闺秀,豪门千金的“奢华”气息,比其他人都要浓些。小说中专为她的“绝色”有过一段抱红梅、映白雪的渲染文字。她的诗仿佛也在作自画像。 宝玉自称“不会联句”,又怕“韵险”,做限题、限韵诗,每每“落第”。他恳求大家说:“让我自己用韵罢,别限韵了。”这并非由于他才疏思钝,而是他的性格不喜欢那些形式上人为的羁缚。为了补明这一点,就让他受、“罚”,再写 一首不限韵的诗来咏自己的实事。所以,这一次湘云“鼓”未绝,而宝玉诗已成。随心而作的诗就有创新:如“割紫云”之喻,借李贺的词而不师其意:“沾佛院苔”的话,也未见之于前人之作。诗歌处处露其性情。“入世”、“离尘”,令人联想到宝玉的“来历”与归宿。不求“瓶中露”,只乞“槛外梅”。宝玉后来的出家,并非为了修炼成佛,而是想逃避现实,“蹈于铁槛之处”。这些,至少在艺术效果上,增强了全书结构精细严密的感觉。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5
暖香坞春灯谜(四首) 第五十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其一 观音未有世家传。 --打‘四书’一句 。(李纨) “在止于至善。”(湘云误猜) 迷底:“虽善无征。”(黛玉) 其二 一池青草青何名? --打“四书”一句。(李纨) 迷底:“蒲芦也”(湘云) 其三 水向石边出冷。 --打古人名。(李纹) 迷底:“山涛”(探春) 其四 萤。 --打一个字。(李绮) 迷底:“花”。(宝琴) 名家点评: 这几个谜都需要有一定古籍文字修养基础才有可能出来。它固能为“书蠹”所好,却未必能为贾母等人所欣赏。所以,宝钗说:“这些虽好,不合老太太的意,不如做些浅近的物儿,大家雅俗共赏才好。”这就引出了下面史湘云那个极诙谐风趣的《点绛唇·耍的猴儿谜》。前者既为后者作引,又连在一起写,一深一浅,一雅一俗,一庄一谐,艺术上彼此衬托,相得益彰。 湘云引一句古书说“在止于善”,是否隐寓她将来虽能“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到达“至善”的境地,但却“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就此而“止”了呢?如果这样说还有点牵强的话,那末,黛玉引的“虽善无征”的话,实在是再切合她自己不过了。她不是虽善而不能成其“木石姻缘”吗?这大概还不至于是穿凿附会的臆测吧。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5
点绛唇 第五十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 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 --湘云 (谜底:“耍的猴儿) 名家点评: 湘云这个谜,作者大有深意。谜儿众人不解,只让宝玉猜中,也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句句适用于宝玉:大荒山青埂峰的顽石,幻形入世,成了怡红公子,这不正是“溪壑分离,红尘游戏”吗?“真何趣”的感概与他在《寄生草·解偈》一曲中所说的“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的意思一样,“名利犹虚”,是他蔑视仕途经济的叛逆思想;“后事终难继”,或者说“剁了尾巴去”,正应了他“悬崖撒手”,弃家为僧的结局。 从整个贾府后来“一败涂地”,“树倒猢狲散”来看,也完全符合谜语末句所言。当时,湘云以猴儿断尾解说它,引得众人哈哈大笑。如果这些人知道这句话所预示的真正含义,还有谁能笑得出来呢? 谜语的巧妙,还在于它又可以成为对当时政治上各种丑恶人物的无情的嘲讽。因为,在作者那样“冷眼旁观人”看来,世上一切热中于功名利禄之辈,从他们套上名利的绳索的那一天起,也就象“耍的猴儿”一样,上窜下跳地在扮演着滑稽的角色,他们洋洋得意于一时的高官厚禄,俨然摆出一副了不起的姿态,这完全象“沐猴而冠”那样虚妄可笑。戏总是要演完的,那时,怕也免不了落得个“后事终难继”的下场。 后四十回的续祉者,没有按原作者这条线索去写。他硬要宝玉念念不忘“有个好儿子,能够接续祖基”(对李纨说的话),而且写他自己也得了贵子,还攻读“四书”、“八股”,考中科举,金榜挂名;又预言“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大翻曹雪芹“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的案。今天看来,这些地方,恰好都露出了续补者封建主义的“尾巴”,是续书思想上的致命伤。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5
灯谜诗(三首) 第五十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其一 (宝钗)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其二(宝玉)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隄防。 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其三(黛玉)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名家点评: 宝钗的谜,前两句的寓意也许是说她为人处处精细,层层设谋,但能八面玲珑,不留痕迹。后两句当是借用唐明皇与杨贵妃死别后,于风雨之中闻铃感事,来说她与宝玉生离的。但小说中宝玉是主动弃宝钗出家,并无留恋之意,故以“何曾闻得”反原意而用。又前宝钗“更香谜”(程乙本之黛玉谜)中以“风雨”象征人事变迁。则贾府以变故后,宝钗仍未闻“梵铃声”,或兼讽其终未醒悟“名利犹虚”(梵语所谓“色即是空”)的道理。这与后半部佚稿中“薛宝钗借词含讽谏”而宝玉“已不可箴”(见第二十一回脂评)的情节,也是符合的。 宝玉的谜,寓痛悼黛玉夭亡之意比较明显。首句用的南唐李煜《浪淘沙》“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和白居易《长恨歌》“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中的词语和意思,都是说男女死别。黛玉号“潇湘妃子”,所以借“琅玕节”来点她。第二十六回写潇湘馆“凤尾(竹叶)森森,龙吟(风吹竹声)细细”;但到后半部,却景物全非,只见“落叶萧萧,寒烟漠漠”(脂评引佚稿中文字),一片荒凉。这也许就是“琅玕节过”的含义,所以后来宝玉要“对境悼颦儿”(第七十九回脂评提到的佚稿中情节)。黛玉之死,佚稿回目叫“证前缘”,所以借鸾鹤迎归仙境为说。宝玉痛悼黛玉,据脂评说佚稿中亦有如《芙蓉女儿诔》那样大段文字,我们深以不能读到他“唏嘘答上苍”之词为憾。 黛玉的谜中说千里马腾驰突,有不可羁勒之势。当喻黛玉才情横溢,口角锋芒,锐利无比,又不满封建礼教束缚。“风雷动”或喻重大事变发生。声名独占螯头,是对她的赞语也是谶语。因为海上“鳌背三山”终究是无法寻求的,即《长恨歌》中所谓“山在虚无缥缈间”是也。既然她是名列蓬莱的“世处仙姝”,在人间也就没有她的立足之地了。 灯谜的寓意,未必尽如我们上面所说的,但它有寓意,这一点是可以肯定无疑的。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5
赤壁怀古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名家点评: 薛宝琴家是皇商,所以她从小就随其父母到处周游,“四山五岳都走遍了”,是大观园群芳中见世面最多的一个。在宝、黛、钗等人作谜语诗的同时,她“拣了十个地方的古迹,作了十首怀古诗”,暗隐俗物十件。这十首也没有透露谜底。五十一回的回目是“薛小妹新编怀古诗”,作者强调的是“怀古”,可见谜底并不重要。 这首诗借古战场赤壁抒发了一种怀古伤今的情绪。从来的“怀古”,都是“伤今”,怀古的情绪是由伤今引出来的。从这首诗渲染的悲凉气氛看,很可能是隐示贾家这个不可一世的封建世家,由于“自杀自灭”导致大厦倾颓,家散人亡,留下一片茫茫白地的惨景。 有人猜谜底是“盂兰会(鬼节)所焚之法船”,有人猜是“走马灯之用战舰水操者”,可作谈助。 案:上面怀古诗拟猜的谜底,见于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徐风仪《红楼梦偶得》、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诸书。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5
交趾怀古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名家点评: 这首诗“颂扬”了东汉时平定交趾被封为伏波将军的马援,渲染了他名传遐迩的武功。这同贾家先人出兵立功,皇帝封他们为“宁国公”、“荣国公”,成为金陵四大家族之首,很相类。那么这首诗是不是借“交趾怀古”来隐喻贾家的发迹史呢?不敢断然肯定,聊备一说吧。 这首谜语诗的谜底,有人猜是“喇叭”,可作谈助。 案:上面怀古诗拟猜的谜底,见于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徐风仪《红楼梦偶得》、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诸书。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5
钟山怀古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诏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名家点评: 南朝齐代的孔稚硅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北山移文》。文中说到,周颙(y6nq)曾隐居于建康(今南京)北山(钟山),以清高不仕自许。后突然应皇帝之诏出山当了官。等他再路过钟山时,北山(钟山)的山灵把周颐尽情地嘲笑、斥骂一通,说他玷污了钟山的高洁,不许他再来。其实这是一篇游戏文章。南齐时代确有周颓其人,然而并未当过隐士,孔稚硅的文章不过是借题发挥。薛宝琴这首怀古诗又是借《北山移文》的内容进一步发挥,嘲笑那些装腔作势,自命清高,其实是热衷名利的人。是不是影射《红楼梦》中的某个人呢?猜不出。 这首谜语诗的谜底,有人猜是“肉”,有人猜是“傀儡”可作谈助。 案:上面怀古诗拟猜的谜底,见于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徐风仪《红楼梦偶得》、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诸书。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6
淮阴怀古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壮士须防恶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名家点评: 这首诗就韩信一生几个最有特点的事件——不耻胯下之辱、寄食漂母、当上叱咤风云的齐王、最后被砍头,对他作了咏叹。这似乎是提示读者:贾家从发迹到鼎盛直到衰亡,也同韩信的经历有某些类似之处。韩信受过漂母一饭之恩,后来作了报答;刘姥姥也受过贾府救济之恩,后来贾家还要受刘姥姥之恩(如救巧儿出火坑)。在炎凉世态中,这种知恩报恩的感情是可贵的,作者在这里寄托着感慨。 谜底,有人猜是“兔子”,有人猜是“马桶”,读者可以去联想它像不像?发人一笑。 案:上面怀古诗拟猜的谜底,见于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徐风仪《红楼梦偶得》、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诸书。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6
广陵怀古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蝉噪雅栖转眼过, 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 惹得纷纷口舌多。 名家点评: 这首诗吟咏的是南北大运河两岸的隋堤。“蝉噪鸦栖转眼过”,似喻荣府的繁华生活同样转眼即将成为过去。“只因占得风流号”,荣府也以富贵风流闻名,当其败落时,也将“惹得纷纷口舌多”,成为人们议论不休的话题。 谜底,有人猜是“箫”,有人猜是“柳絮”,还有猜是“柳木牙签”的,可作谈助。 案:上面怀古诗拟猜的谜底,见于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徐风仪《红楼梦偶得》、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诸书。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6
桃叶渡怀古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衰草闲花映浅池, 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 小照空悬壁上题。 名家点评: 这首诗吟咏了王献之与爱妾桃叶在桃叶渡分手的往事,表达了一种惆怅、哀怨的情绪。这同荣府后来败落时种种生离死别的情景有共通之处。 谜底,有人猜是“团扇”,可作谈助。 案:上面怀古诗拟猜的谜底,见于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徐风仪《红楼梦偶得》、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诸书。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6
青冢怀古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诚堪叹,樗栎应惭万古羞。 名家点评: 这首诗以“青冢”为题,吟咏了昭君不得已到荒凉的塞外与匈奴单于和亲的悲怨,责骂了不能保护昭君的汉元帝。与之相对应,大观园群芳的悲剧命运,是由贾府的男人们的腐败导致的,应由他们负责。这样理解,是否也可以说这首诗是暗暗地骂了贾府那些峨冠博带的“须眉浊物”们? 谜底,有人猜是“枇杷”,有人猜是木匠用的“墨斗”,可作谈助。 案:上面怀古诗拟猜的谜底,见于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徐风仪《红楼梦偶得》、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诸书。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6
马嵬怀古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名家点评: 这首诗以杨贵妃死于马嵬坡的故事为内容,作了暗含讥刺的咏叹。似乎是影射了宁荣二府中种种淫滥的生活,如秦可卿与贾珍的乱伦关系。 谜底,有人猜是“杨妃冠子白芍药”可作谈助。 案:上面怀古诗拟猜的谜底,见于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徐风仪《红楼梦偶得》、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诸书。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6
蒲东寺怀古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小红骨贱最身轻, 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 已经勾引彼同行。 名家点评: 严格说,这一首不能叫“怀古”诗,因为《西厢记》的人物连同普救寺之类全是虚构的,于史无考。但这是作谜语诗取乐,正如黛玉所说大可不必“胶柱鼓瑟”,去那么认真。就其内容说,似乎是影射宁荣二府中的某些风流韵事。 谜底,有人猜是游戏或赌博用的“骰子”,有人猜是“红天灯”,可作谈助。 案:上面怀古诗拟猜的谜底,见于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徐风仪《红楼梦偶得》、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诸书。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7
梅花观怀古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不在梅边在柳边, 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 一别西风又一年。 名家点评: 这一首同上一首《蒲东寺怀古》一样,歌咏的也是虚构的戏剧人物。杜丽娘与柳梦梅死生不渝的爱情,同林黛玉与贾宝玉缠绵不尽的爱情很相像。不过前者得谐美满姻缘,后者终成“虚化”,以夭亡和出家了事。 谜底,有人猜是“纨扇”,有人猜是“秋牡丹”,可作谈助。 案:上面怀古诗拟猜的谜底,见于周春《阅红楼梦随笔》、徐风仪《红楼梦偶得》、王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诸书。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7
真真国女儿诗 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 岛云蒸大海,岚气接丛林。 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 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 (薛宝琴述) 名家点评: 薛宝琴所说的“外国美人”做中国诗的奇闻,不论真假,能使一些人相信,这就得有一定的现实基础。那就是:在历史上,我国民族文化在对外交流中曾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清代的工商交通事业和海外贸易都有新的发展,当时有一批象薛宝琴父亲那样为皇家出海经办洋货的豪商。 但是,除了上述的客观意义外,作者写这一情节,却另有意图。他有意让宝琴把事情说得过于神奇,在一些细节上甚至吹得离了谱,使读者疑心这一切也许是宝琴在信口编造。事实也果然如此。作者接着就让黛玉当场戳穿她:“‘这会子又扯谎……我是不信的’。宝琴便红了脸,低头微笑不语。”还是宝钗给她解了围。国名“真真”,岂不就是“真真假假”的意思? 其实,这位十五岁做诗的“外国美人”也就是宝琴自己。你看,宝琴说那个美人如同“画上的美人一样”,还说“实在画儿上也没他好看。”贾府里的人也曾称赞宝琴这个外来的美人如“仇十洲画的《艳雪图》”,贾母说,“那画的哪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这是写法上偶然雷同吗?不是的。 新来贾府的四位姑娘中,薛宝琴是作者花笔墨最多,重点描写的人物。她的命运在八十回之后,不会没有交代;而且根据作者总用诗词隐写大观园女儿们命运的惯例,宝琴的后事,也必定有诗暗示。她所写的《怀古绝句》只暗示别人的命运,她所口述的《真真国女儿诗》才隐寓着她自己的将来。 全诗说自己憔悴流落于云雾山岚笼罩着的海岛水国,昨日红楼生活已成梦境。眼前只能独自对月吟唱,忆昔抚今,不胜伤悼。何以知道这客观上就是宝琴将来的自况呢?因为有她前作《咏梅花得花字》一诗可以与之相印证,而且只有把那一首咏物寓意的七律与这一首直抒情怀的五律加以印证,前者关于红梅花的种种设喻的隐义,才能豁然开朗,获得比较明确的解说。 在那首诗中,“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闲庭曲槛”,就是那首诗中的“朱楼”,即大观园。“无余”,“雪”揩音“"薛”,将来不仅宝琴要离开贾府,宝钗也不能再住蘅芜院了,她贫困得只好依靠蒋玉菡和袭人的“供奉”。“流水空山”,也就是“岛山蒸大海,岚气接丛林”的“水国”。“有落霞”,是唐代王勃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歇后语,说独处海岛如孤飞之野鹜。“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幽梦冷”也是说孤寂。“红袖笛”与香菱《吟月》诗用“绿蓑闻笛”“红袖倚栏”烘托月亮的方法相同,正合“月本无今古,情缘自浅深”一联。“乘槎游仙”,仍是关于海岛上居住者的传说。“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有了“汉南”一联,我们才明白教人们不要因眼前“色相差”而疑其“前身”本?quot;瑶台种"的深意,原来也是回忆往昔的青春荣华,感叹如今的流落憔悴。 薛宝琴只是贾府的亲戚,而且已是许给了梅翰林家做媳妇的人,最后境况仍不免如此凄凉,可见,小说中败落的并不限于贾府一门,确如第四回门子解说《护官符》时所说的,贾史王薛四家必定“一损俱损”。他们都牵连获罪了。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7
酒令三首 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茵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酒令三首之林黛玉 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 却是一只折足雁,叫得人九回肠。 ----这是鸿雁来宾。 榛子非关隔院钻,何来万户捣衣声? 酒令三首之史湘云 奔腾而砰湃,江间波浪兼天涌, 须要铁索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 ----不宜出行。 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有桂花油? 酒令三首之史湘云 泉香而酒洌,玉碗盛来琥珀光, 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 ----却为宜会亲友。 名家点评: 酒令已于小说中见到多次,尽管行令办法各不相同,总是封建有闲阶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才会想到这种玩意儿上花样翻新。小说的描写只不过是现实的反映。但作者对此并没有表现否定倾向,这也是毋庸讳言的。 酒令内容依然都按人物性格、命运给涂上了一层象征的色彩。黛玉哀怨,湘云放达。黛玉的身世遭遇恰如其酒令中的折足雁,失伴哀鸣。湘云小时父母早丧,家业凋零,后来又夫妻离散,青春孤居;其生活历程也象江上孤舟,几经风涛。 这一回“醉眠芍药裀”是曹雪芹为史湘云憨态写真的精彩之笔。情节构思当从唐代卢纶诗句“醉眠芳树下,半补落花埋”化出。这里,不但用红香散乱、蜂蝶闹嚷等环境描绘为画面作生动的艺术烘染,更以“睡语说酒令”的细节来写湘云的情态,突出了她性格中不同于宝钗的、狂放不羁的一面。这一切,都充满着很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6-27 23:57
酒令三首 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茵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酒令三首之林黛玉 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 却是一只折足雁,叫得人九回肠。 ----这是鸿雁来宾。 榛子非关隔院钻,何来万户捣衣声? 酒令三首之史湘云 奔腾而砰湃,江间波浪兼天涌, 须要铁索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 ----不宜出行。 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有桂花油? 酒令三首之史湘云 泉香而酒洌,玉碗盛来琥珀光, 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 ----却为宜会亲友。 名家点评: 酒令已于小说中见到多次,尽管行令办法各不相同,总是封建有闲阶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才会想到这种玩意儿上花样翻新。小说的描写只不过是现实的反映。但作者对此并没有表现否定倾向,这也是毋庸讳言的。 酒令内容依然都按人物性格、命运给涂上了一层象征的色彩。黛玉哀怨,湘云放达。黛玉的身世遭遇恰如其酒令中的折足雁,失伴哀鸣。湘云小时父母早丧,家业凋零,后来又夫妻离散,青春孤居;其生活历程也象江上孤舟,几经风涛。 这一回“醉眠芍药裀”是曹雪芹为史湘云憨态写真的精彩之笔。情节构思当从唐代卢纶诗句“醉眠芳树下,半补落花埋”化出。这里,不但用红香散乱、蜂蝶闹嚷等环境描绘为画面作生动的艺术烘染,更以“睡语说酒令”的细节来写湘云的情态,突出了她性格中不同于宝钗的、狂放不羁的一面。这一切,都充满着很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作者: 家家在线    时间: 2005-9-3 16:08
欢迎赏析.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