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海外山人韵写七律《自省》一首
沧海横流何处真,归来原是一浮尘。 邯郸梦里思蠢物,陆羽杯前醒自身。 陋室何愁雅朋少,银屏总羡趣闻新。 恨无妙技酬盛世,学绘丹宸装晚春。
附海外山人原玉:
试和木石散人《自寿》(七律) 木石多情自写真,狼毛三寸未封尘。 既看利是附庸物,莫以名伤不老身。 一路平安天地阔,几番风雨岁华新。 此生诗酒师贤哲,柳浪燕翔处处春!
邯郸梦里思蠢物,陆羽杯前醒自身。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蠢字出,醒字救。此属大拗必救。问好心语笼晴。
陋室何愁雅朋少,银屏总羡趣闻新。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这种句型变为“仄仄平平仄平仄”第五、六两个字换位是为变格,是允许的。
附海外山人原玉:
试和木石散人《自寿》(七律) 木石多情自写真,狼毛三寸未封尘。 既看利是附庸物,莫以名伤不老身。 一路平安天地阔,几番风雨岁华新。 此生诗酒师贤哲,柳浪燕翔处处春!
好诗,欣赏了,
印象中,只有地名“燕”与胭脂的别称“燕支”的“燕”为平声,请教一下南山一松版主,动物“燕”也有平声读法吗?
清韵眼尖..
清韵说的好!
此二句, 师作动词, 意有误处; 燕字去声, 孤平难救, 读来拗极! 今人每喜特意拗之, 后而施救, 只一句话: 病也! 纵使王力力创, 仍然是个病态!
好诗,欣赏了,
印象中,只有地名“燕”与胭脂的别称“燕支”的“燕”为平声,请教一下南山一松版主,动物“燕”也有平声读法吗?
清韵说的好!
此二句, 师作动词, 意有误处; 燕字去声, 孤平难救, 读来拗极! 今人每喜特意拗之, 后而施救, 只一句话: 病也! 纵使王力力创, 仍然是个病态!
“既看利是附庸物,莫以名伤不老身。”好句!欣赏加学习了。
和南山老师请教拗句的一个问题:我所知道的律诗格律中,有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的拗句“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一般只能用在尾联,其他地方似乎不能随便用的(出自王力教授论述)。
另外,个人感觉,所谓拗救,也不是随意的。一般来说,七言中的2,4,6字,尤其是4,6字,还是要合律,要不律诗的格律就乱了,也就无从谈起了。这就是古人说的“1,3,5不论,2,4,6分明”(虽然也不完全正确)。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更要从遵从一般规律做起,认真学习格律方面的基本知识,否则,以为可以靠拗救取巧,就放弃格律,或者随意乱写,美其名曰可以拗救,这样会妨碍他们进步的,也不利于格律知识的传承。不知各位以为然否?
对于一些独特的拗句,一般是在不以律害意的前提下使用,也往往是搜尽囊中苦难寻时,偶尔为之,却也不必视为对律格诗的冲击,何苦要怕“狼来了”?
对于“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拗句式,不仅仅是末联,连对仗要求较严格的颌、颈联也常常见到历代名家使用。如:
杜甫
七律·题张氏隐居二首 春山无伴独相求, 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 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 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 对君疑是泛虚舟。
五律·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五律·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五律·奉赠严八阁老 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蛟龙得云雨,雕鹗在秋天。 客礼容疏放,官曹可接联。新诗句句好,应任老夫传。
五律·天河 常时任显晦,秋至辄分明。纵被微云掩,终能永夜清。 含星动双阙,伴月照边城。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浪生。
对于一些独特的拗句,一般是在不以律害意的前提下使用,也往往是搜尽囊中苦难寻时,偶尔为之,却也不必视为对律格诗的冲击,何苦要怕“狼来了”?--------说得好!写格律诗的朋友还是要重视一下拗救的!
西湖往还的诗人, 要酒有酒, 要花有花, 平上去入, 我俯拾自有, 狼影也不得见, 愁甚狼来了!
纵使千中逢一, 写出了拗句, 自然而然, 如自发动功, 自会有地方下药. 故我一生不必为救拗而劳动!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