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注意]十班第一讲答疑处 [打印本页]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9-2-10 20:49
标题: [注意]十班第一讲答疑处
<P><FONT size=3>同学们好!!</FONT></P>
<P><FONT size=3>    第一讲教材已经贴出,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这里跟帖提出,学堂会尽力给予答复。</FONT></P>
<P><FONT size=3>   祝同学们学有所成!!!</FONT></P>
作者: 孤伶渔火    时间: 2009-2-10 21:08
<P>报告老师:</P><P>第一讲有作业吗?</P>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9-2-10 22:08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孤伶渔火</I>在2009-2-10 21:08:18的发言:</B>

<P>报告老师:</P>
<P>第一讲有作业吗?</P></DIV>
<P>作业随后就会贴出。</P>
作者: 剪水飞花    时间: 2009-2-10 22:41
<FONT size=3>语音节奏和语意节奏和语意节奏好像是统一的,一个语音节奏表述的是一个语意,是吗?</FONT>
作者: 轻轻若尘    时间: 2009-2-10 22:58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老师,关于隔,很多时候好迷惑。先来问这个句子:</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红桃绿杏忙蜂蝶
白水青山远橹舟</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是不是隔?
</P></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0 23:05:48编辑过]

作者: 我心飞扬    时间: 2009-2-11 08:3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剪水飞花</I>在2009-2-10 22:41:33的发言:</B>
<FONT size=3>语音节奏和语意节奏和语意节奏好像是统一的,一个语音节奏表述的是一个语意,是吗?</FONT></DIV>
<P><FONT size=3>节奏一般分语音节奏和语意节奏。语音节奏又叫声律节奏,是利用平仄声的交替与对立产生和谐的音节停顿来实现的,其显著特点是按照诗中用字顺序,以两个字为一节奏,每一节奏第二字为节奏点(即音步)。如:临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看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起,钩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待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来。语意节奏又称意节,是依词语结构划分,即根据语意所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方式。语意节奏无固定字数。如:公生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偏生暗,智乐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仁乐山。</FONT>
<P><FONT size=3>由上可以看出,一个语音节奏不一定是一个语意。如“公生明偏生暗,智乐水仁乐山”一句,如按语音节奏,则是“公生/明偏/生暗,智乐/水仁/乐山”,显而意见,“公生”这个语音节奏,并不代表一个语意。</FONT></P>
作者: 我心飞扬    时间: 2009-2-11 08:42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轻轻若尘</I>在2009-2-10 22:58:53的发言:</B>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老师,关于隔,很多时候好迷惑。先来问这个句子:</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红桃绿杏忙蜂蝶
白水青山远橹舟</FONT></P>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是不是隔?
</P></FONT>
</DIV>
<P>
<P><FONT size=3>关于“隔”,是相对的。有时很难严格说一副对联是“隔”还是“不隔”。如果非要把“隔”作一个分类,可以分为“时隔”、“景隔”、“意隔”等等。你举例的这个联,如果把它放在一个春天的背景下,在一个有山有水的环境下的一种状态和情形,可以视为“不隔”。当然,如果非要把上联当做写景,下联当做人的一种不愿游山玩水的状态来看,说它“隔”,也似乎能说得过去。</FONT></P>
作者: 半窗梅影    时间: 2009-2-11 11:44
<P>诚如飞扬校长所言,一副联隔与不隔并无严格的标准,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P><P>况意隔的联与“无情对”更难划分,偶们还是在慢慢的练习中熟悉和掌握罢。</P>
作者: 剪水飞花    时间: 2009-2-11 14:36
多谢校长指点!
作者: 东方季    时间: 2009-2-11 18:07
希望老师以后多教俺,不管什么毛病肯定就有印象了
作者: 丹凝楚韵    时间: 2009-2-11 19:08
无情对    是否是  :字面上看似无误,但意义却大相径庭啊[em04]
作者: 将进酒    时间: 2009-2-11 19:37
<FONT size=3>“隔”,确实很难理解,谢谢老师的讲解!</FONT>
作者: 轻轻若尘    时间: 2009-2-11 20:58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我心飞扬</I>在2009-2-11 8:42:34的发言:</B>


<P>

<P><FONT size=3>关于“隔”,是相对的。有时很难严格说一副对联是“隔”还是“不隔”。如果非要把“隔”作一个分类,可以分为“时隔”、“景隔”、“意隔”等等。你举例的这个联,如果把它放在一个春天的背景下,在一个有山有水的环境下的一种状态和情形,可以视为“不隔”。当然,如果非要把上联当做写景,下联当做人的一种不愿游山玩水的状态来看,说它“隔”,也似乎能说得过</FONT></P>
<P>谢<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飞扬老师的讲解。一个句子,不同的心态,不同的人来看,常常会有不同的理解。我接受飞扬老师的观点。</FONT></P></DIV>
作者: 青蛇    时间: 2009-2-12 08:11
<P>想做作业</P>[em01]
作者: 我心飞扬    时间: 2009-2-12 08:15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丹凝楚韵</I>在2009-2-11 19:08:27的发言:</B>
无情对    是否是  :字面上看似无误,但意义却大相径庭啊[em04]</DIV>
<P><FONT size=3>所谓的无情对又名羊角对,是晚清士大夫中兴起的一种文字游戏。它的特征是要求字面对仗愈工整愈好,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还规定即兴属对,不能拖时间;比如上联:三星白兰地。下联:五月黄梅天。其中字字相对,而且上联指天气,下联指酒名,互不相干,是无情对的典范。无情对一般有三个要点:1、逐字相对;2、上下必须具备极强的歧义效果,以能让人会心一笑或拍案叫绝为标准;3、大量采用借对法。</FONT><BR ><BR ></P>
作者: 丹凝楚韵    时间: 2009-2-12 09:43
<P>[em27][em27][em27]多谢扬校指教。</P><P><FONT size=3>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FONT></P><P><FONT size=3>这是典型的无情对子。但你说大量采用借对法,就这句,哪里是用了借对法??比如……</FONT></P>[em49]
作者: 我心飞扬    时间: 2009-2-12 10:2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丹凝楚韵</I>在2009-2-12 9:43:18的发言:</B>
<P>[em27][em27][em27]多谢扬校指教。</P>
<P><FONT size=3>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FONT></P>
<P><FONT size=3>这是典型的无情对子。但你说大量采用借对法,就这句,哪里是用了借对法??比如……</FONT></P>[em49]</DIV>
<P align=left><FONT size=3>“星”在对联中是等级单位,属于量词,“月”则采用了他同时是天文名词的异意;“白兰地”在对联中是译名,应属于拟声词,“黄梅天”是分别采用了颜色、花卉、天文地理名词的异意来对仗,都是属于借对法。

</FONT>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2 10:22:15编辑过]

作者: 草心有梦    时间: 2009-2-12 13:28
<P><FONT color=#e61abd size=3>请教飞扬校长:</FONT></P><P><FONT color=#e61abd size=3>讲义上说,单字词在句首或句末时作独立意节,但在句中则不作独立意节而归并入相邻的意节.像剑河校长的"冰霜凝玉骨,日月鉴丹心"中的"凝"和"鉴"二字,有独立意义,为什么不能作独立意节?如果归入相邻的意节,怎么归?
</FONT></P>
作者: 丹凝楚韵    时间: 2009-2-12 17:57
谢扬校[em24]明白了^^^^^^^^^就怕以后还有糊涂的时候[em04][em04]
作者: 淡墨凝香    时间: 2009-2-12 22:38
<P>请问老师:作业里要求标注古今音,是要求只标注“平”、“仄”?</P><P>还是要标出“阴平”、“阳平”、“上”、“去”、“入”?[em04]</P><P>谢谢老师!</P>
作者: 草心有梦    时间: 2009-2-13 03:34
<P>请问老师:平仄查询时,常会出现问号和通字,我想知道为什么?</P>[em23]
作者: 布衣锦绣    时间: 2009-2-13 10:29
<P>请问老师:作业中说对“<FONT face=宋体>对联标注古、今音”</FONT><FONT face=宋体>怎么标注?</FONT></P>
<P><FONT face=宋体>还有,弱弱的问下,什么是宽对和工对?</FONT></P>
<P><FONT face=宋体>是不是放宽标准的对联是宽对</FONT></P>
<P><FONT face=宋体>严格按照联律通则的就是工对?</FONT></P>[em04][em04][em04][em0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3 10:57:41编辑过]

作者: 孤伶渔火    时间: 2009-2-13 10:58
<P>报告老师:</P><P>我的作业交上后不能屏蔽.不知为什么?</P>
作者: 孤伶渔火    时间: 2009-2-13 11:00
<P>作业</P><P>[power=5]</P><P>练习</P><P>[/power]</P>
作者: 孤伶渔火    时间: 2009-2-13 11:02
<P>练习</P><P>[power=5]</P><P>zuoye</P><P>作业</P><P>[/power]</P>
作者: 孤伶渔火    时间: 2009-2-13 11:26
<P>老师:</P><P>我作业设置威望不知为何无效.呀?</P>
作者: 布衣锦绣    时间: 2009-2-13 11:3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孤伶渔火</I>在2009-2-13 11:26:49的发言:</B>

<P>老师:</P>
<P>我作业设置威望不知为何无效.呀?</P></DIV>
<P>
<P>可能是你自己看所以觉得是无效</P>
<P>我这里看,已经设置好了,<FONT color=#ff0000>以下内容需要威望达到<B>5</B>才可以浏览</FONT></P>
作者: 孤伶渔火    时间: 2009-2-13 16:07
<P>谢谢老师!</P><P>学生明白了.</P>
作者: 三羊    时间: 2009-2-14 20:2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草心有梦</I>在2009-2-12 13:28:45的发言:</B>

<P><FONT color=#e61abd size=3>请教飞扬校长:</FONT></P>
<P><FONT color=#e61abd size=3>讲义上说,单字词在句首或句末时作独立意节,但在句中则不作独立意节而归并入相邻的意节.像剑河校长的"冰霜凝玉骨,日月鉴丹心"中的"凝"和"鉴"二字,有独立意义,为什么不能作独立意节?如果归入相邻的意节,怎么归?
</FONT></P></DIV>
<P>问的好!
<P>击中了传统平仄理论的要害!
作者: 赏烟霞    时间: 2009-2-16 10:50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红桃绿杏忙蜂蝶
白水青山远橹舟</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5>飞扬校长好,这个下联可不可以理解为白水青山的美景让游人的舟橹行的更远呢 。</FONT></P>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9-2-16 18:2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草心有梦</I>在2009-2-12 13:28:45的发言:</B>
<P><FONT color=#e61abd size=3>请教飞扬校长:</FONT></P>
<P><FONT color=#e61abd size=3>讲义上说,单字词在句首或句末时作独立意节,但在句中则不作独立意节而归并入相邻的意节.像剑河校长的"冰霜凝玉骨,日月鉴丹心"中的"凝"和"鉴"二字,有独立意义,为什么不能作独立意节?如果归入相邻的意节,怎么归?
</FONT></P></DIV>
<P>
<P>校长不知忙啥去了,苍苍来跟草心有梦联友探讨探讨:</P>
<P>先看讲义的原文:</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为了在诵读时停顿合理、表意清晰,在对联中,我们可以这样规定:一般情况以二或三个字为一意节;单字词在句首或句末时作独立意节,但在句中则不作独立意节而归并入相邻的意节;</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草心有梦所举的例子,按照词义可如此划分:</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冰霜--凝--玉骨,
日月--鉴--丹心</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但是在咏读时,应该这么断句:</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冰霜--凝玉骨,
日月--鉴丹心</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也就是把凝和玉骨归为一个意节,把鉴和丹心归为一个意节,这是咏读时的一个基本常识。</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在这里,并不影响凝、鉴二字本身的独立词义。</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        </FONT><FONT color=#000000 size=3>草心有梦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涉及到了五言句“平平平仄仄”、七言句“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两个正格句式是否合乎马蹄韵的问题。而按照讲义中所述的原则,则正好可以给予合理的解释:</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    就是说,对于五言句“平平平仄仄”来说,应断作“平平-- 平仄仄”;七言句</FONT><FONT color=#000000 size=3>“仄仄平平平仄仄”应断作“仄仄平平 --- 平仄仄”。</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6 18:35:12编辑过]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9-2-16 18:37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淡墨凝香</I>在2009-2-12 22:38:24的发言:</B>
<P>请问老师:作业里要求标注古今音,是要求只标注“平”、“仄”?</P>
<P>还是要标出“阴平”、“阳平”、“上”、“去”、“入”?[em04]</P>
<P>谢谢老师!</P></DIV>
<P>也许作业题目说的含糊了,呵呵!

<P>准确的要求是:1、标出古音平仄;2、标出今音平仄;3、找出入声字。</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6 18:38:48编辑过]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9-2-16 18:4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布衣锦绣</I>在2009-2-13 10:29:02的发言:</B>

<P>请问老师:作业中说对“<FONT face=宋体>对联标注古、今音”</FONT><FONT face=宋体>怎么标注?</FONT></P>
<P><FONT face=宋体>还有,弱弱的问下,什么是宽对和工对?</FONT></P>
<P><FONT face=宋体>是不是放宽标准的对联是宽对</FONT></P>
<P><FONT face=宋体>严格按照联律通则的就是工对?</FONT></P>[em04][em04][em04][em06]
</DIV>
<P>你的理解很准确。 基本没有按照联律通则的,就是不能成对了。</P>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9-2-16 18:43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草心有梦</I>在2009-2-13 3:34:09的发言:</B>

<P>请问老师:平仄查询时,常会出现问号和通字,我想知道为什么?</P>[em23]</DIV>
<P>问号,是说这个字没有收录;
<P>通,是说这个字可平可仄。这里分几种情况:一试平仄两读其义不变;一是分场所、词义、读音,有时候为平,有时候为仄。</P>
作者: 三羊    时间: 2009-2-16 21:22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蒹葭苍苍</I>在2009-2-16 18:21:52的发言:</B>


<P>
<P>校长不知忙啥去了,苍苍来跟草心有梦联友探讨探讨:</P>
<P>先看讲义的原文:</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为了在诵读时停顿合理、表意清晰,在对联中,我们可以这样规定:一般情况以二或三个字为一意节;单字词在句首或句末时作独立意节,但在句中则不作独立意节而归并入相邻的意节;</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草心有梦所举的例子,按照词义可如此划分:</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冰霜--凝--玉骨,
日月--鉴--丹心</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但是在咏读时,应该这么断句:</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冰霜--凝玉骨,
日月--鉴丹心</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也就是把凝和玉骨归为一个意节,把鉴和丹心归为一个意节,这是咏读时的一个基本常识。</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在这里,并不影响凝、鉴二字本身的独立词义。</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        </FONT><FONT color=#000000 size=3>草心有梦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涉及到了五言句“平平平仄仄”、七言句“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两个正格句式是否合乎马蹄韵的问题。而按照讲义中所述的原则,则正好可以给予合理的解释:</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    就是说,对于五言句“平平平仄仄”来说,应断作“平平-- 平仄仄”;七言句</FONT><FONT color=#000000 size=3>“仄仄平平平仄仄”应断作“仄仄平平 --- 平仄仄”。</FONT></P>
</DIV>
<P><FONT size=5>
晓镜——但愁——云鬓—改
仄仄——平平——平仄—仄</FONT></P><FONT size=5>
<P>
夜吟——应觉——月光—寒
平平——仄仄——仄平—平</P>

<P>如此一来,</P>
<P>“云鬓—改”和“月光—寒”
就不是不交替了吗?</FONT></P>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9-2-16 22:1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三羊</I>在2009-2-16 21:22:19的发言:</B>


<P><FONT size=5>
晓镜——但愁——云鬓—改
仄仄——平平——平仄—仄</FONT></P><FONT size=5>
<P>
夜吟——应觉——月光—寒
平平——仄仄——仄平—平</P>
<P>如此一来,</P>
<P>“云鬓—改”和“月光—寒”
就不是不交替了吗?</FONT></P></DIV>
<P><FONT size=3><FONT color=#3300ff>所谓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的是一个句子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否则就是失替(又称串调)。</FONT><b><FONT color=#ff0000>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FONT></b></FONT>
<P><FONT color=#000000 size=3>以上是教材中完整的一段话。</FONT>
<P><FONT size=3>当句脚字为单字词时,与前一音步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FONT></P>
作者: 三羊    时间: 2009-2-16 22:52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蒹葭苍苍</I>在2009-2-16 22:10:53的发言:</B>


<P><FONT size=3><FONT color=#3300ff>所谓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的是一个句子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否则就是失替(又称串调)。</FONT><B><FONT color=#ff0000>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FONT></B></FONT>
<P><FONT color=#000000 size=3>以上是教材中完整的一段话。</FONT>
<P><FONT size=3>当句脚字为单字词时,与前一音步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FONT></P></DIV>
<P><FONT size=5>红旗-卷起-农奴-戟
</FONT>
<P><FONT size=5>黑手-高悬-霸主-鞭</FONT></P>
<P><FONT size=5><FONT size=4>假设不要求7和6de 交替,</FONT></FONT></P>
<P><FONT size=5><FONT size=4>不就出现“三平(仄)尾”吗?</FONT></FONT></P>
<P><FONT size=5><FONT size=4>
</FONT>
</P></FONT>
<P><FONT size=5></FONT> </P>
<P><FONT size=5>
</P></FONT>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9-2-17 00:43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三羊</I>在2009-2-16 22:52:59的发言:</B>




<P><FONT size=5>红旗-卷起-农奴-戟
</FONT>
<P><FONT size=5>黑手-高悬-霸主-鞭</FONT></P>
<P><FONT size=5><FONT size=4>假设不要求7和6de 交替,</FONT></FONT></P>
<P><FONT size=5><FONT size=4>不就出现“三平(仄)尾”吗?</FONT></FONT></P>
<P><FONT size=5><FONT size=4></FONT></P></FONT>
<P><FONT size=5></FONT></P>
<P><FONT size=5></P></FONT></DIV>
<P>呵呵,不要求交替,不等于禁止交替。</P>
<P>就如1、3、5不论原则一样,不论,不等于拒绝论。</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7 0:49:28编辑过]

作者: 星空    时间: 2009-2-17 15:35
<P>请问:</P><P>    “一三五不论”是指单句可以不论,还是指需上下联要同时不论。如果上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为“平仄仄平仄仄平”是否符合要求?</P>
作者: 白开水学对联    时间: 2009-2-17 23:06
<P><b></b> </P><P><b>第 <FONT face=宋体>九</FONT> <FONT face=宋体>条</FONT></b> <FONT face=宋体>使用领字、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FONT></P><P><FONT face=宋体> <b>请问:</b>对句时,领字、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与上联也不拘平仄么?</FONT></P><P><FONT face=宋体>比如:“莫辜负”是仄平仄,那么对句时,要求平仄吗?</FONT></P><P><FONT face=宋体>再请问:如果叹词出现在句中,那么对句中相应部位出现的叹词是否平仄对立?叹词之前与之后的平仄如何交替?</FONT></P>[em06]
作者: 白开水学对联    时间: 2009-2-17 23:15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蒹葭苍苍</I>在2009-2-16 22:10:53的发言:</B>


<P><FONT size=3><FONT color=#3300ff>所谓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的是一个句子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否则就是失替(又称串调)。</FONT><B><FONT color=#ff0000>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FONT></B></FONT> <P><FONT color=#000000 size=3>以上是教材中完整的一段话。</FONT> <P><FONT size=3>当句脚字为单字词时,与前一音步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FONT></P></DIV>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多分句联,只考虑各分句句脚平仄的交替,而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平仄交替?没有实例分析,还是没大明白[em06]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9-2-18 00:44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星空</I>在2009-2-17 15:35:03的发言:</B>

<P>请问:</P>
<P>    “一三五不论”是指单句可以不论,还是指需上下联要同时不论。如果上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为“平仄仄平仄仄平”是否符合要求?</P></DIV>
<P>符合要求。</P>
<P>1、3、5不论的原则,以七言句为例:对于“平平仄仄平平仄”(这里只说上联,下联平仄相反即可)这样的句式,1、3、5的位置都是可平可仄的,只要注意孤仄就行了; 对于“仄仄平平平仄仄”这样的句式,1、3位置平仄不论,第5字位置必须要论,否则就三仄尾了。</P>
作者: 洗砚    时间: 2009-2-18 10:31
<P>老师辛苦了,我请教一个问题:</P><P>醒、听、看、过等平仄两读其意不变的字,确定其平仄有什么条件吗?还是想要其平就平,想要其仄就仄?</P>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9-2-18 17:0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洗砚</I>在2009-2-18 10:31:10的发言:</B>

<P>老师辛苦了,我请教一个问题:</P>
<P>醒、听、看、过等平仄两读其意不变的字,确定其平仄有什么条件吗?还是想要其平就平,想要其仄就仄?</P></DIV>
<P>因其平仄两读其意不变 所以 自然是想平就平 想仄就仄了</P>
作者: 洗砚    时间: 2009-2-19 10:47
<P>老师辛苦了,请教一个问题:</P><P>联律通则避忌问题中,没说到孤平,是不是现在出对句中可以孤平了?</P>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9-2-19 14:09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洗砚</I>在2009-2-19 10:47:41的发言:</B>

<P>老师辛苦了,请教一个问题:</P>
<P>联律通则避忌问题中,没说到孤平,是不是现在出对句中可以孤平了?</P></DIV>
<P>通则里没说。但是大多数联家还是自觉不自觉滴遵守着 避免孤平孤仄。联都也是一样。</P>
作者: 洗砚    时间: 2009-2-20 13:06
<P>请问老师:</P><P>“虚对虚,实对实”。虚词可以用实词中的动词或其他词相对吗?</P>
作者: 草心有梦    时间: 2009-2-20 13:2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蒹葭苍苍</I>在2009-2-16 18:21:52的发言:</B>


<P>
<P>校长不知忙啥去了,苍苍来跟草心有梦联友探讨探讨:</P>
<P>先看讲义的原文:</P>
<P><FONT color=#ff0000 size=3>为了在诵读时停顿合理、表意清晰,在对联中,我们可以这样规定:一般情况以二或三个字为一意节;单字词在句首或句末时作独立意节,但在句中则不作独立意节而归并入相邻的意节;</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草心有梦所举的例子,按照词义可如此划分:</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冰霜--凝--玉骨,
日月--鉴--丹心</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但是在咏读时,应该这么断句:</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冰霜--凝玉骨,
日月--鉴丹心</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也就是把凝和玉骨归为一个意节,把鉴和丹心归为一个意节,这是咏读时的一个基本常识。</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在这里,并不影响凝、鉴二字本身的独立词义。</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        </FONT><FONT color=#000000 size=3>草心有梦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涉及到了五言句“平平平仄仄”、七言句“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两个正格句式是否合乎马蹄韵的问题。而按照讲义中所述的原则,则正好可以给予合理的解释:</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ize=3>    就是说,对于五言句“平平平仄仄”来说,应断作“平平-- 平仄仄”;七言句</FONT><FONT color=#000000 size=3>“仄仄平平平仄仄”应断作“仄仄平平 --- 平仄仄”。</FONT></P>
</DIV>

谢谢苍苍老师的指教![em23]
作者: 草心有梦    时间: 2009-2-20 13:23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蒹葭苍苍</I>在2009-2-16 18:43:37的发言:</B>


<P>问号,是说这个字没有收录;

<P>通,是说这个字可平可仄。这里分几种情况:一试平仄两读其义不变;一是分场所、词义、读音,有时候为平,有时候为仄。</P></DIV>
<P>再请问老师:没有收录的字,我是不是都可以用今音去标平仄?</P>
作者: 一抹残阳    时间: 2009-2-20 14:08
来学习一下.
作者: 夜微凉    时间: 2009-2-21 10:33
<B><FONT size=3>老师,我想提一个问题,就是我昨天写了一个出句:不要贪蝇头小利(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于这个出句是不是出律了,同学之间有两种争论:一说没出律,是这样划分节奏——(不要/贪蝇头/小利);一说出律了,是这样划分节奏——(不要贪/蝇头/小利),贪字和头字都是平音落脚故失替了。现在请老师们帮我分析下,这个句子到底是不是出律?</FONT></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1 10:47:21编辑过]

作者: 雨逝无筝    时间: 2009-2-21 12:45
<P>老师,我也提个问题,就是按意节划分句子,或者写成联(我指的是五言和七言),是否也需要遵循246分明的原则?还是只要节奏点上的字平仄交替就好?</P>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9-2-22 11:12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白开水学对联</I>在2009-2-17 23:06:46的发言:</B>

<P><B></B></P>
<P><B>第 <FONT face=宋体>九</FONT> <FONT face=宋体>条</FONT></B> <FONT face=宋体>使用领字、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凡在句首、句中允许不拘平仄,且不与相连词语一起计节奏。</FONT></P>
<P><FONT face=宋体><B>请问:</B>对句时,领字、衬字,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以及三个音节及其以上的数量词,与上联也不拘平仄么?</FONT></P>
<P><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ff>此问第九条已经说明了</FONT></P>
<P><FONT face=宋体>比如:“莫辜负”是仄平仄,那么对句时,要求平仄吗?</FONT></P>
<P><FONT face=宋体 color=#3300ff>莫辜负 就是领字了,对句时不要求平仄。譬如:大观楼孙翁长联中,是用“只赢得”来对的。</FONT></P>
<P><FONT face=宋体>再请问:如果叹词出现在句中,那么对句中相应部位出现的叹词是否平仄对立?叹词之前与之后的平仄如何交替?</FONT></P>
<P><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ff>如第九条所言,可以不拘平仄,不计节奏</FONT></P>[em06]</DIV>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9-2-22 11:18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草心有梦</I>在2009-2-20 13:23:25的发言:</B>


<P>再请问老师:没有收录的字,我是不是都可以用今音去标平仄?</P></DIV>
<P>错!!
<P>1、没有收录,只说明是你所用的工具里没收录而已,可以换个工具试试;
<P>2、这里所涉及的问题如果是古音的范畴,自然是以古音为准,不可以用今音来衡量。</P>
作者: 郑群    时间: 2009-2-22 11:42
<b><font size="3">不要贪蝇头小利

我倾向于出律说!
</font></b>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9-2-22 11:54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夜微凉</I>在2009-2-21 10:33:09的发言:</B><B><FONT size=3>老师,我想提一个问题,就是我昨天写了一个出句:不要贪蝇头小利(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于这个出句是不是出律了,同学之间有两种争论:一说没出律,是这样划分节奏——(不要/贪蝇头/小利);一说出律了,是这样划分节奏——(不要贪/蝇头/小利),贪字和头字都是平音落脚故失替了。现在请老师们帮我分析下,这个句子到底是不是出律?</FONT></B></DIV>
<P>对联 起源于律诗的对偶句,1 3 5不论,2 4 6分明的平仄对仗原则 也是起源于律诗,因为律诗在意节上的要求是,七言只允许2-2-3节奏,五言只允许2-3节奏,这才有1 3 5不论 2 4 6分明之说。

<P>所以,意节,是确定平仄是否合律的基础。

<P>我个人意见,你这个句子出律了。因为节奏点上的平仄失替了。</P>
<P>此回复同样也回答了与世无争联友的问题 呵呵</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2 11:57:00编辑过]

作者: 北园居士    时间: 2009-2-23 09:51
请问老师:联律通则7条中“衔”字是什么样的字?何谓“互成”“绞股,专品”“衬字”
作者: 一江风    时间: 2009-2-23 13:58
<P><FONT size=3>查到的资料,分享一下:</FONT></P><P><FONT size=3>互成对:指一句之中连用两个同类词语,再两两相对的格式(今已归入当句对)。</FONT></P><P><FONT size=3>交股对:交股为形象的比喻,指上下两句相对之字(或词)颠倒错综,不在相对位置上,如出句第四字对对句第七字,如出句第四字对对句第七字,出句第七字对对句第四字之类。</FONT></P><P><FONT size=3>转品:修辞手法。在构句时,改变词汇原来惯用的词性,譬如将形容词或名词转成动词来使用。如《发如雪》中,“我等待苍老了谁”中都出现的“苍老”一词,就是从形容词转成了动词。</FONT></P><P><FONT size=3>衬字:通俗的说法,即歌词中为韵律优美或歌唱需要而增加的没有实义的字(如“风吹那个雪花满天飘”里的“那个”就是衬字)</FONT></P><P><FONT size=3>衔字对:一句中同字连续使用,再两两对举的格式(又称“连绵对”)。</FONT></P>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9-2-23 14:12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一江风</I>在2009-2-23 13:58:13的发言:</B>
<P><FONT size=3>查到的资料,分享一下:</FONT></P>
<P><FONT size=3>互成对:指一句之中连用两个同类词语,再两两相对的格式(今已归入当句对)。</FONT></P>
<P><FONT size=3>交股对:交股为形象的比喻,指上下两句相对之字(或词)颠倒错综,不在相对位置上,如出句第四字对对句第七字,如出句第四字对对句第七字,出句第七字对对句第四字之类。</FONT></P>
<P><FONT size=3>转品:修辞手法。在构句时,改变词汇原来惯用的词性,譬如将形容词或名词转成动词来使用。如《发如雪》中,“我等待苍老了谁”中都出现的“苍老”一词,就是从形容词转成了动词。</FONT></P>
<P><FONT size=3>衬字:通俗的说法,即歌词中为韵律优美或歌唱需要而增加的没有实义的字(如“风吹那个雪花满天飘”里的“那个”就是衬字)</FONT></P>
<P><FONT size=3>衔字对:一句中同字连续使用,再两两对举的格式(又称“连绵对”)。</FONT></P></DIV>
<P><FONT color=#0909f7 size=3><b>多谢一江风联友!!很全面啊!!</b></FONT>

<P>学堂的讲义,是难以涵盖对联的博大精深的,请同学们多参阅辅导材料、课外读物,再与讲义相对照,很多东西自然就融会贯通了;再者,学堂里的讲义,难免有很多不完善 甚至错漏之处,真诚欢迎广大联友积极探讨、指正!!

<P><FONT color=#0909f7 size=4><b>再次感谢一江风联友!!</b></FONT></P>[em27][em27][em27][em27][em27][em2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3 14:19:03编辑过]

作者: 北园居士    时间: 2009-2-23 21:26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一江风</I>在2009-2-23 13:58:13的发言:</B>

<P><FONT size=3>查到的资料,分享一下:</FONT></P>
<P><FONT size=3>互成对:指一句之中连用两个同类词语,再两两相对的格式(今已归入当句对)。</FONT></P>
<P><FONT size=3>交股对:交股为形象的比喻,指上下两句相对之字(或词)颠倒错综,不在相对位置上,如出句第四字对对句第七字,如出句第四字对对句第七字,出句第七字对对句第四字之类。</FONT></P>
<P><FONT size=3>转品:修辞手法。在构句时,改变词汇原来惯用的词性,譬如将形容词或名词转成动词来使用。如《发如雪》中,“我等待苍老了谁”中都出现的“苍老”一词,就是从形容词转成了动词。</FONT></P>
<P><FONT size=3>衬字:通俗的说法,即歌词中为韵律优美或歌唱需要而增加的没有实义的字(如“风吹那个雪花满天飘”里的“那个”就是衬字)</FONT></P>
<P><FONT size=3>衔字对:一句中同字连续使用,再两两对举的格式(又称“连绵对”)。</FONT></P></DIV>


<P>谢过一江枫同学,校长,献茶了[em27][em27][em27][em27][em27][em27]</P>
<P>再问,衬字在对联中有应用的实例吗?</P>
作者: 一江风    时间: 2009-2-23 22:23
<P><FONT size=3>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FONT></P><P><FONT size=3>——这儿的虚词“之”,便带有衬字性质了。</FONT></P>
作者: 洗砚    时间: 2009-2-26 08:47
<P>老师辛苦了,我请教一个问题:</P><P>“实对实,虚对虚”我不理解。《笠翁对韵》中有“入山逢宰相,无事即神仙”就用虚词对动词,那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以虚对实呢?</P>
作者: 北园居士    时间: 2009-2-26 16:34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一江风</I>在2009-2-23 22:23:50的发言:</B>

<P><FONT size=3>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FONT></P>
<P><FONT size=3>——这儿的虚词“之”,便带有衬字性质了。</FONT></P></DIV>

谢一江枫解答,另问:上下联在同一位置使用同一个字,如上面句:“之”字,是否和律?
作者: 珍惜    时间: 2009-2-26 17:40
对联还讲究合掌啊
作者: 紫云    时间: 2009-2-27 16:45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蒹葭苍苍</I>在2009-2-22 11:54:53的发言:</B>


<P>对联 起源于律诗的对偶句,1 3 5不论,2 4 6分明的平仄对仗原则 也是起源于律诗,因为律诗在意节上的要求是,七言只允许2-2-3节奏,五言只允许2-3节奏,这才有1 3 5不论 2 4 6分明之说。


<P>所以,意节,是确定平仄是否合律的基础。


<P>我个人意见,你这个句子出律了。因为节奏点上的平仄失替了。</P>
<P>此回复同样也回答了与世无争联友的问题 呵呵</P>
</DIV>
<P><FONT size=5>还是没明白,怎么会出律呢?节奏点是出了,可按照246分明之说,没出啊.请老师再讲讲.</FONT></P>
作者: 一半子    时间: 2009-3-1 09:54
<P><FONT size=4>请问老师[em27]</FONT></P><P><FONT size=4><FONT color=#6809f7>正格不是平仄两两交替吗?还有题中已经说明</FONT><FONT color=#000000><FONT color=#ff3300>调整时可以更换文字、调整位置,或者重新对句,</FONT><FONT color=#6600ff>为何正确答案又只能是</FONT>:</FONT><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00>高山流水听秋意;从来明月总关情.</FONT></FONT></P>[em04]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9-3-1 14:42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一半子</I>在2009-3-1 9:54:56的发言:</B>
<P><FONT size=4>请问老师[em27]</FONT></P>
<P><FONT size=4><FONT color=#6809f7>正格不是平仄两两交替吗?还有题中已经说明</FONT><FONT color=#000000><FONT color=#ff3300>调整时可以更换文字、调整位置,或者重新对句,</FONT><FONT color=#6600ff>为何正确答案又只能是</FONT>:</FONT><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00>高山流水听秋意;从来明月总关情.</FONT></FONT></P>[em04]</DIV>
<P>本题主要是让大家根据掌握的平仄知识,把不合律的句子修改为合律,也就是说,所出例句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格律问题而非意境问题。所以修改时要尽可能的不伤害例句原来的意思,再进一步说,就是在保证合律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少的改动例句。

<P>所列出的标准答案,就是按照以上原则,最佳的修改结果。</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1 14:43:49编辑过]

作者: 聊斋    时间: 2009-3-1 19:48
老师,第一讲作业中“春风好惹花心动”是否是词牌名的机关对?
作者: 淡墨凝香    时间: 2009-3-1 22:25
<P align=left><FONT size=4>第二题

</FONT>
<p>
<P align=left><FONT size=4><FONT color=#0000ff>疑问:</FONT>
<P><FONT color=#0000ff></FONT></P></FONT>
<P><FONT color=#0000ff></FONT></P>
<P align=left><FONT color=#0000ff size=4>没想到把“隔”也作为考评点,本兔儿觉得,“隔”这个概念目前在高手圈里也是争议很大,尚无定论的,所以,作为试卷上的对联,缺少对联的<B>应用背景</B>,很难准确探讨出隔不隔</FONT></P>
<P align=left>
<P><FONT size=4></FONT></P>
<p>
<P align=left><FONT size=4>第二题
<p></FONT>
<p>
<P align=left><FONT size=4>4</FONT><FONT size=4>、雨中心事风来散</FONT><FONT size=4>   
   画里烟云月不羁</FONT><FONT size=4>
得分点:心事、烟云。词性不对。
<p></FONT>
<p>
<P align=left><FONT size=4><FONT color=#0000ff>疑问:难道这两个词不都是偏正结构吗?“烟云”是指“象烟一样的云彩”,应该就像“烟雨”一样,为偏正结构。</FONT>
<p></FONT>
<p>
<P align=left>
<P><FONT size=4></FONT></P>
<p>
<P align=left><FONT size=4>第七题、
<p></FONT>
<p>
<P><FONT face=宋体 size=4>4</FONT><FONT face=宋体 size=4>、沉鱼落雁羞花闭月真优美</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   
   南征北战九死一生大英雄</FONT></FONT><FONT face=宋体 size=4>  </FONT></P>
<P><FONT face=宋体 size=4>
</FONT><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FONT color=#0000ff>疑问:</FONT></P>
<P><FONT color=#0000ff></FONT></P></FONT></FONT>
<P><FONT color=#0000ff></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FONT color=#0000ff>第一:第3题作为机巧联,上下联均应该拆字,应该没什么争议;但本题的机巧联形式,本兔儿认为下联可以看作破了机关————</FONT>
<P><FONT color=#0000ff></FONT></P></FONT></FONT>
<P><FONT color=#0000ff></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FONT color=#0000ff>(前提:只讨论“机巧”,不考虑平仄)上联的前8个字分别指代4位美女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认为加上后3个字必须看作是“指代5位美女”则可以争议一下。因为:</FONT>
<P><FONT color=#0000ff></FONT></P></FONT></FONT>
<P><FONT color=#0000ff></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FONT color=#0000ff>1)前4位美女都是中国古代的,而真由美同学则是现代的,而且是外国的,和前面4位并列,实在不伦不类。</FONT>
<P><FONT color=#0000ff></FONT></P></FONT></FONT>
<P><FONT color=#0000ff></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FONT color=#0000ff>2)另外,用词结构和前面其她众女也不同;</FONT>
<P><FONT color=#0000ff></FONT></P></FONT></FONT>
<P><FONT color=#0000ff></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FONT color=#0000ff>3)况且,这位美女的中文译名通用的是“真<B>由</B>美”;</FONT>
<P><FONT color=#0000ff></FONT></P></FONT></FONT>
<P><FONT color=#0000ff></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FONT color=#0000ff>————综上所述,我认为还是把后三个字看作形容词比较好;</FONT>
<P><FONT color=#0000ff></FONT></P></FONT></FONT>
<P><FONT color=#0000ff></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FONT color=#0000ff>对句“南征北战”应该是电影名,不知道有没有“九死一生”这部电影?(不好意思,我对电影了解不多)如果有,那么这个对句可以看作破机关,因为下联同样有字面之外的出处,而且,虽然上下联对的不工,但均能满足“句内自对”的要求。同时,既然是自对,当然也不应该要求上联与下联的“人数”严格相等。</FONT>
<P><FONT color=#0000ff></FONT></P></FONT></FONT>
<P><FONT color=#0000ff></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FONT color=#0000ff>第二:假如不理会平仄以及句内自对的问题,只考虑词性,那么前八个字可否认为成对?</FONT>
<P><FONT color=#0000ff></FONT></P></FONT></FONT>
<P><FONT color=#0000ff></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FONT color=#0000ff>1.若将其当作两个四字的词组(4/4结构),则上下联均为联合词组,可以成对;</FONT>
<P><FONT color=#0000ff></FONT></P></FONT></FONT>
<P><FONT color=#0000ff></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FONT color=#0000ff>2.若将其当作四个两字的词组(2/2/2/2结构),则不能成对,因为出句均为动宾,而对句均为偏正</FONT>
<P><FONT color=#0000ff></FONT></P></FONT></FONT>
<P><FONT color=#0000ff></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4><FONT color=#0000ff>————究竟该怎样论呢?</FONT>
<P><FONT color=#0000ff></FONT></P></FONT></FONT>
<P><FONT color=#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9-3-2 00:42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聊斋</I>在2009-3-1 19:48:22的发言:</B>
老师,第一讲作业中“春风好惹花心动”是否是词牌名的机关对?</DIV>
<P>本句不作为机巧联应对</P>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9-3-2 01:12
基本同意兔儿的理解。<P align=left><FONT size=4>第二题第</FONT><FONT size=4>4小题</FONT><FONT size=4>:</FONT></P><P align=left><FONT size=4>雨中心事风来散</FONT><FONT size=4>
画里烟云月不羁</FONT><FONT size=4>   
<FONT color=#ff0000>烟云有时候可以理解为偏正词组。在本联内,还是做并列词组理解为妥。<FONT color=#ff0000>今天学堂专门做了讨论,认为本联的最大问题是隔了。</FONT></FONT></FONT></P><P align=left><FONT size=4><FONT color=#ff0000><FONT color=#ff0000><FONT color=#000000>第七题的最后一小题:
</FONT><FONT color=#000000>沉鱼落雁羞花闭月真优美</FONT><FONT face=宋体><FONT color=#000000 size=4>   
南征北战九死一生大英雄</FONT></FONT></FONT></FONT><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 size=4>  </FONT></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color=#ff0000 size=4>兔儿的理解我也基本同意。假如(注意,是假如)不做机巧联来看的话,可以成对。但是,这里分明就是机巧联。</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color=#000000 size=4>十班同学藏龙卧虎,所以作业设计得难易相间;另外,联理博大精深,教材所涉及的 仅仅是一些皮毛,更多地是靠大家自觉主动地学习。欢迎进行更多的探讨!!! </FONT></P><P align=left><FONT face=宋体 size=4>谢谢兔儿!!</FONT></P><P align=left><FONT size=4><FONT color=#ff0000><FONT color=#ff0000>
</FONT>
</P></FONT></FONT>
作者: 淡墨凝香    时间: 2009-3-2 13:14
<P>第二题:
不同意老师的意见
“烟云”有的时候确实可以理解为并列,不过那一般是用在“过眼烟云”(或者过眼云烟),取的是“云”和“烟”都“没有自己固定形状、位置,随风易散”这些共同特点。</P><P>但是此联中明显是和月亮有关联,云彩和月亮之间有“彩云追月”、“云遮月”这样的关系,烟本身和月亮没什么关系,在这里理解为修饰“云”更准确
再仔细想想烟的坐标位置,“过眼”是没问题的,但飘到和云彩、月亮们平起平坐的位置,似乎不大可能
经常看到的“烟雨”是偏正结构无疑,和烟云的用法完全一致。
学生们写作文时描写山头常用的“烟云笼罩”里面的烟云其实是雾气,很明显也是偏正结构。</P><P>我们再来看看“烟”在古人那里的应用:
1)狼烟----用于军事,点燃后很直,不易飘散,显然不适合本联
2)炊烟----做饭的烟,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既然联中提到月亮,显然也不适合本联</P><P>第七题:
老师只回答了我第三个疑问,没回答前两个主要的啊!
第一,试想:一座四扇的通屏,每扇各一幅工笔中国古代美女......突然又发现第五屏,上面是“追捕”的大幅海报,画面主体是烫着大波浪的中野良子的笑脸-----是不是很滑稽?
第二,关于前8个字是否成对的问题?(前提:不考虑平仄、不考虑自对)</P>
作者: 白说也说    时间: 2009-3-2 21:08
<P><B><FONT color=#0938f7 size=4>   认真的看了一下一讲作业和标准答案.用对联的术语说,感觉题是出绿了.超出了教材范围.用技巧联当初级班作业,并成为评分标准.无论如何都感觉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严格的说,技巧联和诗钟一样,是联的特殊形式.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楹联概念.联都的中级班教材似乎都未涉及到.用作初级班的</FONT></B><B><FONT color=#0938f7 size=4>作业.不说可笑吧,至少是强人所难了.</FONT></B></P>
<P><B><FONT color=#0938f7 size=4>          至于隔与不隔,向来是见仁见智的,没有标准答案和权威性结论.这是一个很深奥的联理.看了联都的一些文章和探讨,是不看不明白,看了后更不明白了.所以不适合当初级班作业的.</FONT></B></P>
<P align=center><B><FONT color=#0938f7 size=4>举作业中例子:国破山河在</FONT></B></P>
<P align=center><B><FONT color=#0938f7 size=4>城春草木深</FONT></B></P>
<P><FONT color=#0938f7 size=4><B>       答案标准是宽对,我感觉是太宽了,且不说国破和城春有何联系.山河关草木什么事.就词性上来说.也很不工的,它是一首好诗.并不是诗句都能成联的,</B></FONT><FONT color=#0938f7 size=4><B>我认为它不能成对的.至少没读过全诗的人,不理解整个作者意图的情况下,这样说并不算是外行话.因为有教材作根据的.起码</B><FONT color=#000000><FONT size=3>雨中心事风来散     <FONT face=宋体>画里烟云月不羁</FONT></FONT> </FONT><B>比它还靠谱些.</B></FONT></P>
<P><B><FONT color=#0938f7 size=4>         </FONT></B></P>
<P><B><FONT color=#0938f7 size=4>         如果真的把一讲作业做标准了,那就用不着在初级班学习了,甚至中级班都不用上了.不是难,而是怪.</FONT></B></P>
<P><B><FONT color=#0938f7 size=4>      还有一点,请学堂老师指教.杜甫此诗的名字叫&lt;春望&gt;.重在"望"上.春与深怎么成了动词.又作何解呢?</FONT></B></P>
<P><B><FONT color=#0938f7 size=4>     自觉身微言轻.不应该信口开河的.只是感觉不公,才说了这么多的多余的话.我祝福十班健康成长.尽管不是学员.好坏与我无关.</FONT></B></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 21:20:23编辑过]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9-3-2 22:09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淡墨凝香</I>在2009-3-2 13:14:15的发言:</B>
<P>第二题:
不同意老师的意见
“烟云”有的时候确实可以理解为并列,不过那一般是用在“过眼烟云”(或者过眼云烟),取的是“云”和“烟”都“没有自己固定形状、位置,随风易散”这些共同特点。</P>
<P>但是此联中明显是和月亮有关联,云彩和月亮之间有“彩云追月”、“云遮月”这样的关系,烟本身和月亮没什么关系,在这里理解为修饰“云”更准确
再仔细想想烟的坐标位置,“过眼”是没问题的,但飘到和云彩、月亮们平起平坐的位置,似乎不大可能
经常看到的“烟雨”是偏正结构无疑,和烟云的用法完全一致。
学生们写作文时描写山头常用的“烟云笼罩”里面的烟云其实是雾气,很明显也是偏正结构。</P>
<P>我们再来看看“烟”在古人那里的应用:
1)狼烟----用于军事,点燃后很直,不易飘散,显然不适合本联
2)炊烟----做饭的烟,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既然联中提到月亮,显然也不适合本联</P>
<P>第七题:
老师只回答了我第三个疑问,没回答前两个主要的啊!
第一,试想:一座四扇的通屏,每扇各一幅工笔中国古代美女......突然又发现第五屏,上面是“追捕”的大幅海报,画面主体是烫着大波浪的中野良子的笑脸-----是不是很滑稽?
第二,关于前8个字是否成对的问题?(前提:不考虑平仄、不考虑自对)</P></DIV>
<P>先说第一个问题:

<P>其实我们没说到一块啊 呵呵 烟云做何解,是看它在句中的意思。这里的烟云,非自然之烟云,前提是“画中”。那么,如果只是看做月亮旁边的云,则有些主观了。
汉字就这一点,有多种理解,兔儿的见解和我个人的见解,有一些分歧,这是很正常的事。

<P>第二个问题:

<P>四大美女这个句子。上联实际上包含了两种机巧,一是代指,一是谐音。真优美既是对四美的概括,本身又与真由美谐音,作为一个机巧看待,是再自然不过了-----机巧联,本来就有很多以谐音来设计机巧的 例子很多,相信兔儿同学也能找到几个。
至于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能不能和小日本的电影明星在一个机巧句中出现的问题,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P>欢迎继续探讨!!
[em10][em10][em10][em10][em10]</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 22:44:21编辑过]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9-3-2 23:15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白说也说</I>在2009-3-2 21:08:37的发言:</B>
<P><B><FONT color=#0938f7 size=4>   认真的看了一下一讲作业和标准答案.用对联的术语说,感觉题是出绿了.超出了教材范围.用技巧联当初级班作业,并成为评分标准.无论如何都感觉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严格的说,技巧联和诗钟一样,是联的特殊形式.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楹联概念.联都的中级班教材似乎都未涉及到.用作初级班的</FONT></B><B><FONT color=#0938f7 size=4>作业.不说可笑吧,至少是强人所难了.</FONT></B></P>
<P><B><FONT color=#0938f7 size=4>          至于隔与不隔,向来是见仁见智的,没有标准答案和权威性结论.这是一个很深奥的联理.看了联都的一些文章和探讨,是不看不明白,看了后更不明白了.所以不适合当初级班作业的.</FONT></B></P>
<P align=center><B><FONT color=#0938f7 size=4>举作业中例子:国破山河在</FONT></B></P>
<P align=center><B><FONT color=#0938f7 size=4>城春草木深</FONT></B></P>
<P><FONT color=#0938f7 size=4><B>       答案标准是宽对,我感觉是太宽了,且不说国破和城春有何联系.山河关草木什么事.就词性上来说.也很不工的,它是一首好诗.并不是诗句都能成联的,</B></FONT><FONT color=#0938f7 size=4><B>我认为它不能成对的.至少没读过全诗的人,不理解整个作者意图的情况下,这样说并不算是外行话.因为有教材作根据的.起码</B><FONT color=#000000><FONT size=3>雨中心事风来散     <FONT face=宋体>画里烟云月不羁</FONT></FONT> </FONT><B>比它还靠谱些.</B></FONT></P>
<P><B><FONT color=#0938f7 size=4>        如果真的把一讲作业做标准了,那就用不着在初级班学习了,甚至中级班都不用上了.不是难,而是怪.</FONT></B></P>
<P><B><FONT color=#0938f7 size=4>      还有一点,请学堂老师指教.杜甫此诗的名字叫&lt;春望&gt;.重在"望"上.春与深怎么成了动词.又作何解呢?</FONT></B></P>
<P><B><FONT color=#0938f7 size=4>     自觉身微言轻.不应该信口开河的.只是感觉不公,才说了这么多的多余的话.我祝福十班健康成长.尽管不是学员.好坏与我无关.</FONT></B></P></DIV>
<P>非常感谢也说联友的积极探讨,并感谢你对学堂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P>初级学堂经过前九届的实践,自然也总结了一定的经验与教训,所以,十班在很多方面,推出了新的变化,目的不用说,都是为了学堂能够办得更好。然而,创新必然存在着风险,尽管我们在教务管理、教案设计等方面做了最大的努力,做到我们力所能及的地步,但是仍感觉有很多不周之处。毕竟众口难调,照顾了一部分人希望多学知识的需求,也许就增加了另一部分基础薄弱联友的学习难度。

至于对联理的理解,请恕我直言,苍苍本来就是初学者,深知自己所欠甚多,只为本人报恩之心拳拳,而学堂之邀殷殷,在众多高手无暇出任学堂老师的情况下,才勉力一试,自知难为人师,心中一直忐忑不安。并渴望有高手多来指教,以正视听;同时学堂也渴望有真正能为师者加盟,以保证学堂健康长期稳定的发展。

<FONT color=#00000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句,众所周知是《春望》之起句。在下一直深爱此诗,并以为此起句为对仗,且同系于战后破乱之景象,自是不隔了;个别词性问题,也一直是这么理解的。今得先生指点,叫我大吃一惊,而因天资愚鲁,待我花时间想想再回复可好??</FONT>

另观先生所言,未尽之处或多。为学堂发展谋,还请先生能畅所欲言,不必过谦才是。

如有幸得先生加盟学堂,苍苍更是求之不得,早晚若领教诲,信可乐也。万望先生切莫推辞!!!

请用茶~~~~~~~~~~
[em27][em27][em27][em27][em27]</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 23:27:49编辑过]

作者: 三羊    时间: 2009-3-2 23:41
<P><FONT size=4>雨中心事风来散
画里烟云月不羁   
<FONT color=#ff0000>烟云有时候可以理解为偏正词组。在本联内,还是做并列词组理解为妥。<FONT color=#ff0000>今天学堂专门做了讨论,认为本联的最大问题是隔了。</FONT></FONT></FONT></P><P><FONT color=#ff0000 size=4>如何“隔”?</FONT></P>
作者: 紫云    时间: 2009-3-3 11:05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蒹葭苍苍</I>在2009-3-2 0:42:06的发言:</B>


<P>本句不作为机巧联应对</P></DIV>
<P><FONT size=6>咋就说按机巧就是机巧,说不按就不按,那咋就老师说了算,那老师就提前说一下吗.</FONT>
<P><FONT size=6>本次作业,旁听的我糊涂了.</FONT></P>
作者: 紫云    时间: 2009-3-3 11:09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夜微凉</I>在2009-2-21 10:33:09的发言:</B>
<B><FONT size=3>老师,我想提一个问题,就是我昨天写了一个出句:不要贪蝇头小利(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于这个出句是不是出律了,同学之间有两种争论:一说没出律,是这样划分节奏——(不要/贪蝇头/小利);一说出律了,是这样划分节奏——(不要贪/蝇头/小利),贪字和头字都是平音落脚故失替了。现在请老师们帮我分析下,这个句子到底是不是出律?</FONT></B>
</DIV>
<P><FONT size=6>怎么会出律呢?糊涂的我</FONT></P>[em04][em04]
作者: 渡云飞    时间: 2009-3-3 11:14
<FONT color=#4444bb>我认真拜读了各位老师与朋友的贴子,联理深奥词精湛,谢谢老师和联友的讲解.受益了</FONT>
作者: 北园居士    时间: 2009-3-3 16:01
长知识,增学问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9-3-3 18:11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紫云</I>在2009-3-3 11:05:47的发言:</B>



<P><FONT size=6>咋就说按机巧就是机巧,说不按就不按,那咋就老师说了算,那老师就提前说一下吗.</FONT>
<P><FONT size=6>本次作业,旁听的我糊涂了.</FONT></P></DIV>
<P>    第一、机巧联是对联大家庭的成员之一,相比较而言,难度相对来说要高,所以,作为初学者,尚不宜过早涉及机巧联的出句对句。</P>
<P>    第二、机巧联作为一个概念,属于基础知识的范畴,初学者自然要对其有一定了解,知道什么是机巧联。就像我们都知道飞机,但坐过飞机的人就少一些,会驾驭飞机的,那就是凤毛麟角了。所以,识别与应用,是两回事。</P>
<P>    第三、春风好惹花心动、莫辜负一江春水,既是意境联,同时又隐含了两个词牌名,也就是说有一定的机巧在里面。再从整体来看,这两句都是意境胜于机巧,那么对句自然要以意境为主了,如能兼顾机巧,那是最好。至于我说“不以机巧联应对”,就是为了顾及初学者的能力,对好意境,就是好联了,并不代表这联里没有技巧。
    至于第七题的两个小题,字面意思浅白,又无更深寓意,而所含机巧比较明显,可以定性为纯机巧联。</P>
<P>    对联学堂所能做的,是总结前人治联的经验,以及学堂老师自己的心得体会,择其要者与大家分享,让初学者少走弯路。学堂里的教材,只是对联知识海洋中的一粟,如果指望着在联都学堂学习五个月就能从一个联盲到对联高手,恐怕是不现实的。</P>
<P>     成为对联的行家,掌握了联理知识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没有一定的古典文学艺术的积累,即便是掌握了大量的联理,也只是空具一副皮囊。所以,学堂为大家准备了大量的知识链接,供大家参考。</P>
<P>网上的学习,主要是靠自学。对于大多数初学者来说,切忌过贪,要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当然,如果你有深厚的古文诗词积累,那么即便你不学联理,亦可自通。</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3 18:12:21编辑过]

作者: 淡墨凝香    时间: 2009-3-3 21:28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蒹葭苍苍</I>在2009-3-2 22:09:45的发言:</B>


<P>先说第一个问题:


<P>其实我们没说到一块啊 呵呵 烟云做何解,是看它在句中的意思。这里的烟云,非自然之烟云,前提是“画中”。那么,如果只是看做月亮旁边的云,则有些主观了。
汉字就这一点,有多种理解,兔儿的见解和我个人的见解,有一些分歧,这是很正常的事。 </P></DIV>
<P>首先声明:
1)无论讨论的结果如何,作业、标准答案、评分标准都不应该再修改。
2)本兔儿是基础很差(或者说根本没有基础)的初学者,我的水平不敢和老师甚至很多同学相提并论。
<P>
好,继续讨论第一个问题:
本兔儿并没有忽略“画中”这个前提,这样吧,先说说我对此联的理解:
时间:夜里(下着雨,时而刮点小风的夜里),
地点:室内(室内有一幅画,画上画着月亮、淡淡的云彩,以及其它可以忽略的景物,月亮与云彩的关系是“月不羁云”,“云不蔽月”)
人物:一个腹中有着淡淡心事的人(他或者她的所谓心事当然是一件或者一些愁事儿)
<P>描述:这个满腹心事的人,在室内来回踱步,无意中走到画前,开始注目审视这幅画,他(她)看到了画中淡淡的云彩(像烟雾一样的云彩)、以及一弯(或者一轮)月亮......</P>
<P>
注意,请允许我在这里发挥联想,认为他或她在长久的凝视中与这幅画产生了共鸣:那飘散的淡淡的烟云就像他或者她心中笼罩着的愁云;那明亮(或者皎洁)的月亮就像他或者她的心,或者说照亮了他或者她的心......</P>
<P>
此时,窗外一阵轻风吹过,仿佛吹散了他或者她心中淡淡的愁云,吹散了他或者她的心事......
画卷随风轻轻摆动,画中淡淡的云彩仿佛也是随风轻轻飘散,而月亮依旧皎洁
他或者她此刻仿佛置身画中,那心事仿佛就是画中的烟云,虽然偶尔袭上心头,而他或者她的心则如明月一般皎洁......</P>

<P>雨中心事风来散
画里烟云月不羁
<P>
<P>。。。。。。多妙的意境啊!怎么能说它“隔”呢?
<P>
<P>不知道老师有着怎样的不同理解?难道理解为画中画了“狼烟”?“炊烟”?或者其它什么烟?比如焚烧什么东西产生的烟?</P>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9-3-3 22:35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淡墨凝香</I>在2009-3-3 21:28:30的发言:</B>


<P>(有删节)</P>
<P>好,继续讨论第一个问题:
本兔儿并没有忽略“画中”这个前提,这样吧,先说说我对此联的理解:
时间:夜里(下着雨,时而刮点小风的夜里),
地点:室内(室内有一幅画,画上画着月亮、淡淡的云彩,以及其它可以忽略的景物,月亮与云彩的关系是“月不羁云”,“云不蔽月”)
人物:一个腹中有着淡淡心事的人(他或者她的所谓心事当然是一件或者一些愁事儿)
</P>
<P><FONT color=#880088>描述:这个满腹心事的人,在室内来回踱步,无意中走到画前,开始注目审视这幅画,他(她)看到了画中淡淡的云彩(像烟雾一样的云彩)、以及一弯(或者一轮)月亮......</FONT></P>
<P>
<FONT color=#0909f7>注意,请允许我在这里发挥联想,认为他或她在长久的凝视中与这幅画产生了共鸣:那飘散的淡淡的烟云就像他或者她心中笼罩着的愁云;那明亮(或者皎洁)的月亮就像他或者她的心,或者说照亮了他或者她的心......</FONT></P>
<P>
<FONT color=#0909f7>此时,窗外一阵轻风吹过,仿佛吹散了他或者她心中淡淡的愁云,吹散了他或者她的心事......
画卷随风轻轻摆动,画中淡淡的云彩仿佛也是随风轻轻飘散,而月亮依旧皎洁
他或者她此刻仿佛置身画中,那心事仿佛就是画中的烟云,虽然偶尔袭上心头,而他或者她的心则如明月一般皎洁......</FONT></P>
<P><FONT color=#0909f7>雨中心事风来散
画里烟云月不羁
</FONT>
<P><FONT color=#0909f7>
</FONT>
<P><FONT color=#0909f7>。。。。。。多妙的意境啊!怎么能说它“隔”呢?
</FONT>
<P><FONT color=#0909f7>
</FONT>
<P><FONT color=#0909f7>不知道老师有着怎样的不同理解?难道理解为画中画了“狼烟”?“炊烟”?或者其它什么烟?比如焚烧什么东西产生的烟?</FONT></P></DIV>
<P>黑色部分,无异议。
<P>粉红色部分,则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了。
<P>蓝色部分,则是很多景象中的一个。
<P>在这个特定的景象里,的确不隔。
作者: 邵东人    时间: 2009-3-3 22: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三棵树兄    时间: 2009-3-4 08:01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自古'和'从来'从意思上看,个人认为是半合掌。</FONT></P>
作者: 三棵树兄    时间: 2009-3-4 08:29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雨中心事风来散
画里烟云月不羁
个人感觉立意构思不错,只是拐的过大,试想,有雨的时候会有月吗?另,写景的联不像格言联,情境上没必要跳跃过大。</FONT>
作者: 三棵树兄    时间: 2009-3-4 08:35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沉鱼落雁羞花闭月真优美   
南征北战九死一生大英雄</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此联,个人感觉不够巧,按成语来说,意义不大,按人名来说,上下没对上。
</FONT></P>
作者: 三棵树兄    时间: 2009-3-4 09:52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个人感觉,此联宽泛地看还凑胡。“春”虽说可以名词动用去对“破”; “在”和“深” 联律里虽明确说了可以动对形,但按联看,表意却没到位,仍需联系前后诗句才能形成完整的意思。
</FONT>
作者: 三羊    时间: 2009-3-4 12:58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三棵树兄</I>在2009-3-4 8:29:21的发言:</B>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雨中心事风来散
画里烟云月不羁
个人感觉立意构思不错,只是拐的过大,试想,有雨的时候会有月吗?另,写景的联不像格言联,情境上没必要跳跃过大。</FONT>

</DIV>
<P>

<P>诗歌就是跳跃的语言!</P>
<P>不跳跃,如何解释</P>
<P>“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呢?</P>
<P>春的季节,一定无“夏”!</P>
<P>夏的季节,必定无“春”!</P>
<P>不知您如何解释?!</P>
作者: 紫云    时间: 2009-3-4 15:50
<P><FONT size=6>谢谢<b><FONT color=#000066>蒹葭苍苍老师,我不懂,所以不敢在这期上课,真的这里的老师诲人不倦,听取多方意见.很欣赏,悄悄的继续在这里旁听.</FONT></b></FONT></P>
作者: 三棵树兄    时间: 2009-3-4 16:46
<P><b><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00 size=5></FONT></b> </P><P><b><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00 size=5>嗯,愿听三羊老师教诲。</FONT></b></P>
作者: 三棵树兄    时间: 2009-3-4 16:52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三口一杯称小品
八方四面拜高贤  </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看此联,虽上联析字了,三口构成(品),但说机巧吧,下联又不是。细品呢,上下句又对而不联,个人觉得是无情。</FONT></P>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9-3-4 17:02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紫云</I>在2009-3-4 15:50:15的发言:</B>

<P><FONT size=6>谢谢<B><FONT color=#000066>蒹葭苍苍老师,我不懂,所以不敢在这期上课,真的这里的老师诲人不倦,听取多方意见.很欣赏,悄悄的继续在这里旁听.</FONT></B></FONT></P></DIV>
<P>紫云过谦了!!
<P>这里本来就是大家一块学习的地方,学堂的老师,也仅仅是在这个版面做些组织性的工作,谈到对联水平,相信目前学堂的很多学生都比我们要高。大家利用这样一个平台,互相切磋,共同提高,才是我们共同的目的。感谢大家支持学堂的工作!!</P>
作者: 淡墨凝香    时间: 2009-3-4 19:22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三棵树兄</I>在2009-3-4 8:29:21的发言:</B>
<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雨中心事风来散
画里烟云月不羁
个人感觉立意构思不错,只是拐的过大,试想,有雨的时候会有月吗?另,写景的联不像格言联,情境上没必要跳跃过大。</FONT>

</DIV>
<P>
<P>雨在上联,雨夜有风;</P>
<P>月在下联,月在画中,画中有云、有月。</P>
作者: 淡墨凝香    时间: 2009-3-4 19:26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蒹葭苍苍</I>在2009-3-3 22:35:38的发言:</B>


<P>黑色部分,无异议。

<P>粉红色部分,则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了。

<P>蓝色部分,则是很多景象中的一个。

<P>在这个特定的景象里,的确不隔。
</P></DIV>
<P>
<P>对联的产生和学习目的之一我想都是在于“应用”,既然应用,就不应该是同一联必须放之四海而皆准,很多应用对联都是用于特定的事件、特定的人物、特定的场景</P>
<P>老师既然赞成在前面描述的景象里不隔,仍然判定此联的最大问题是“隔”,那么难道对“隔”的判定是......  我糊涂了[em06][em06]</P>
作者: 淡墨凝香    时间: 2009-3-4 19:45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蒹葭苍苍</I>在2009-3-2 22:09:45的发言:</B>


<P>先说第一个问题:


<P>其实我们没说到一块啊 呵呵 烟云做何解,是看它在句中的意思。这里的烟云,非自然之烟云,前提是“画中”。那么,如果只是看做月亮旁边的云,则有些主观了。
汉字就这一点,有多种理解,兔儿的见解和我个人的见解,有一些分歧,这是很正常的事。


<P>第二个问题:


<P>四大美女这个句子。上联实际上包含了两种机巧,一是代指,一是谐音。真优美既是对四美的概括,本身又与真由美谐音,作为一个机巧看待,是再自然不过了-----机巧联,本来就有很多以谐音来设计机巧的 例子很多,相信兔儿同学也能找到几个。
至于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能不能和小日本的电影明星在一个机巧句中出现的问题,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P>欢迎继续探讨!!</P></DIV>
<P>其实这个才是没有说到一块去。
老师对于上联机巧的详尽解释本兔儿举双爪赞同!但是老师没有明白本兔儿的意思,当然,这是我的表达能力的问题,说了一大堆,但没有重点,没说到点子上。</P>
<P>请老师来这里:<a href="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67&amp;ID=135657&amp;page=1" target="_blank" >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67&amp;ID=135657&amp;page=1</A>
9楼的<b><FONT color=#000066>关者重耳</FONT></b>同学则一语中的:
“<FONT color=#0000ff>如果是在应对场合可以判为应对因未破机关而对句失败,但在作为作业出题没有说明是机巧联的情况下作为普通对联理解应该是可以的</FONT>。”</P>
<P>也就是说————
<P>“<FONT color=#ff0000><b>可以</b></FONT>看作是机巧联”————完全赞同!
“<FONT color=#ff0000><b>必须</b></FONT>看作是机巧联”————坚决不赞同!
<P>我们并没有否定“机巧联”(相反,本兔儿觉得这个机巧水平很高:两个连续的自对、中西合璧、古今合璧、有汇总、有谐音)
我们否定的是前面冠以的“必须”!
<P>咱们还是来说说上联两个成语的应用:在如今的普通群众中,这个成语被广泛地使用于有几分姿色的女子,以本兔儿自己的见闻举例:
小时候听评书,经常听到形容某女子(绝非四大美人之列)“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前些日子看电视剧,看到剧中人以此二成语称赞某女......
(在文学作品中、娱乐影视剧中,涉及称赞女子美貌的,这两个成语被应用的比率非常之高)
我同学中,也有形容某女生漂亮用到此二成语的......
<P>不多举例,相信大家身边也都会听到、看到不少。
另外,我国有好几万的成语,大部分都有历史典故作为出处,这其中也大部分涉及到具体的某位古人,但这其中也有大部分成语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已经普及扩大化
综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两个成语在民众的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十分常见,在应用的时候都是信手拈来,甚至很多人在使用的时候并不知道它们的出处。
如果如题目中定性为必须是指其出处的古代人物,对其在大众中的应用状况视而不见————那么,这对联岂不成了一小部分文人雅士蜗居斗室之中私下把玩的古董?</P>
作者: 三棵树兄    时间: 2009-3-4 21:26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雨中心事风来散
画里烟云月不羁
</FONT></P><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5>嗯,雨月共存,小兔解释到位。此联的立意构思似天马行空过渡,短联会有断感,大家不妨多试试用在长联上。</FONT></P>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9-3-4 22:53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淡墨凝香</I>在2009-3-4 19:26:42的发言:</B>


<P>
<P>对联的产生和学习目的之一我想都是在于“应用”,既然应用,就不应该是同一联必须放之四海而皆准,很多应用对联都是用于特定的事件、特定的人物、特定的场景</P>
<P>老师既然赞成在前面描述的景象里不隔,仍然判定此联的最大问题是“隔”,那么难道对“隔”的判定是......  我糊涂了[em06][em06]</P></DIV>
<P>作业所列句子,因未注明其所在背景、场合,换言之就是一般场合了; 那么,对此句的判定,应以一般场合为准,而非依个人意志赋予其一个特定的场合。
<P>隔与不隔,本来就是对联中一个难以把握的命题。所幸,兔儿所言及的句子,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上句所言的雨中心事,是人的心事;而下句所说的烟云,是画里的烟云,这是一个偷换主语的常识性问题,在对联里,这样的问题也成为隔。
<P>当然,这道理也同样有商量的余地-----特定: 画里烟云的形态,是人眼看到的形态,——假如在一个特定的条件下,这画里的烟云 就是我心里的烟云(譬如,人在幻想之时、或者喝醉了,看见的亦非实际中的物象),我们同样认定,连偷换主语的问题也没了。
<P>凡事总有例外。所谓的特定,自然在例外的范畴。但是,我们不能用一个特定的物象,来诠释普遍的道理。对联同样如此。</P>
作者: 蒹葭苍苍    时间: 2009-3-4 23:08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淡墨凝香</I>在2009-3-4 19:45:22的发言:</B>


<P>其实这个才是没有说到一块去。
老师对于上联机巧的详尽解释本兔儿举双爪赞同!但是老师没有明白本兔儿的意思,当然,这是我的表达能力的问题,说了一大堆,但没有重点,没说到点子上。</P>
<P>请老师来这里:<a href="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67&amp;ID=135657&amp;page=1" target="_blank" >http://china-liandu.com/dispbbs.asp?boardID=67&amp;ID=135657&amp;page=1</A>
9楼的<B><FONT color=#000066>关者重耳</FONT></B>同学则一语中的:
“<FONT color=#0000ff>如果是在应对场合可以判为应对因未破机关而对句失败,但在作为作业出题没有说明是机巧联的情况下作为普通对联理解应该是可以的</FONT>。”</P>
<P>也就是说————

<P>“<FONT color=#ff0000><B>可以</B></FONT>看作是机巧联”————完全赞同!
“<FONT color=#ff0000><B>必须</B></FONT>看作是机巧联”————坚决不赞同!

<P>我们并没有否定“机巧联”(相反,本兔儿觉得这个机巧水平很高:两个连续的自对、中西合璧、古今合璧、有汇总、有谐音)
我们否定的是前面冠以的“必须”!

<P>咱们还是来说说上联两个成语的应用:在如今的普通群众中,这个成语被广泛地使用于有几分姿色的女子,以本兔儿自己的见闻举例:
小时候听评书,经常听到形容某女子(绝非四大美人之列)“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前些日子看电视剧,看到剧中人以此二成语称赞某女......
(在文学作品中、娱乐影视剧中,涉及称赞女子美貌的,这两个成语被应用的比率非常之高)
我同学中,也有形容某女生漂亮用到此二成语的......

<P>不多举例,相信大家身边也都会听到、看到不少。
另外,我国有好几万的成语,大部分都有历史典故作为出处,这其中也大部分涉及到具体的某位古人,但这其中也有大部分成语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已经普及扩大化
综上,“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两个成语在民众的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十分常见,在应用的时候都是信手拈来,甚至很多人在使用的时候并不知道它们的出处。
如果如题目中定性为必须是指其出处的古代人物,对其在大众中的应用状况视而不见————那么,这对联岂不成了一小部分文人雅士蜗居斗室之中私下把玩的古董?</P></DIV>
<P>因这几天忙着批改作业,所以,关于作业中第七题最后两个小题的上句是否为机巧出句的问题,容后再议—— 但这里我先说一下结论:这两个对句的上句,为机巧出句无疑,对句未破机关,自然不能成对。
<P>在谈谈“沉鱼落雁……”的问题。
<P>兔儿所听评书,俺也听过,且在很多书籍中看到过,用途如兔儿所言,用来形容女子之美貌的。
<P>关键是在于对“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这句话中,沉鱼等四组词的意思该如何正确理解。 先按兔儿的意思,依据气本意解释一下: 让鱼沉到水里、让大雁落到地上的姿容; 让月亮关闭起来、让花害羞的貌相。 单从本意上看,这是啥样的容貌? 为啥这样的容貌就是美呢??
<P>再说说我个人的理解(尽管是老师教的 书本上学的,但目前仅作为俺个人看法):像西施、昭君那样的姿容;像貂蝉、贵妃那样的貌相。 这就很容易看出来 这是说美人的。
<P>兔儿后面说到的问题。已经超出我个人的能力了,不敢多言,以免误人子弟。等扬校他们回来,应该会有让大家满意的回答。
<P>再次感谢兔儿!!</P>
作者: 白说也说    时间: 2009-3-5 02:23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3809f7 size=4>    看到蒹葭苍苍状元的辛苦和认真,真的感动,当一个老师不容易,当联都老师更不容易,当十班的老师最不容易.正如状元所感慨的那样,在这藏龙卧虎之地,是汗都不敢出的了.庆幸的是这是希望所在.会有更多个蒹葭苍苍,会出更多个状元的.</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3809f7 size=4>    我信笔涂鸦的文字能得到蒹葭苍苍如此认真的关注,很是欣慰的.无端给状元增加了负担.很觉过意不去.对君的敬业精神和博学多才只能说声佩服了.对于楹联我是外行,但我会认真向君学习的.有疑问会随时与状元交流的,打扰之处还请多担待.失礼之处望谅解.</FONT></P>
<P><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3809f7 size=4>    我只是随意的说一下对一期作业的个人看法,目的是让学堂更完美无缺.把一个初级班办到如此程度,相当出色了.为你们喝彩</FONT></P>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