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歪诗研讨-七期学员请进 [打印本页]

作者: 通八洲    时间: 2010-3-21 08:27
标题: 歪诗研讨-七期学员请进
老顽童个性疏狂,诗词少写得好。幸好现今科技发达,可以让我看到很多诗篇,真的做到 『不会吟时也会偷』
为加深了解学员课前的水平,今日我偷了一首,但首先声明,这一片胡凑的句子,错处极多,请各位第七期学员提意见。
渭城朝雨浥輕塵.........王維-唐
上林繁花照眼新.........李頎-唐
可能無意傳雙蝶.........宋祁-宋
綠稻香來野徑頻.........杜牧-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r彩| 六合投r注| 网络赚钱去SO娱r乐r城:顶级信用r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作者: 紫芝    时间: 2010-3-21 08:32
好创意!{:5_102:}
作者: 一片枫叶    时间: 2010-3-21 11:18

渭城朝雨浥輕塵.........王維-唐(/--//--)
上林繁花照眼新.........李頎-唐(/---//-)(此句“林”字出律)
可能無意傳雙蝶.........宋祁-宋(/--/--/)
綠稻香來野徑頻.........杜牧-唐(//--//-)
(“林”能改为“苑”就不出律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Ξ彩| 六合投Ξ注| 网络赚钱去SO娱Ξ乐Ξ城:顶级信用Ξ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作者: 一片枫叶    时间: 2010-3-21 11:40

渭城朝雨浥輕塵.........王維-唐(/--//--)
上林繁花照眼新.........李頎-唐(/---//-)
可能無意傳雙蝶.........宋祁-宋(/--/--/)
綠稻香來野徑頻.........杜牧-唐(//--//-)

由于第二句的“林”出律,造成许多连带问题:一是与上句失对;二是造成第三句失粘;三是若“林”字改成仄声字,则第三句、第四句全都要重新集句了。
作者: 通八洲    时间: 2010-3-21 11:43
枫叶做得好,2句确是出律。给诗一朵花太少了。
作者: 一片枫叶    时间: 2010-3-21 12:02
枫叶做得好,2句确是出律。给诗一朵花太少了。
通八洲 发表于 2010-3-21 11:43

确实少了点,我是挑了个容易的先说了。我先去爬爬山,回来再看同学们的高见。
作者: 情长纸短    时间: 2010-3-21 12:41
没标新音,‘新’字没押韵。
作者: 通八洲    时间: 2010-3-21 13:21
情长纸短好尝试

频、尘新韵九文阳平
新  新韵九文阴平

三字在古音属平水韵上平十一真韵
作者: 一片枫叶    时间: 2010-3-21 18:51

渭城朝雨浥輕塵.........王維-唐(起)
上林繁花照眼新.........李頎-唐(承)(不能承上,意境不统一)
可能無意傳雙蝶.........宋祁-宋(转)
綠稻香來野徑頻.........杜牧-唐(合)(不能归结前三句)
作者: 素帛    时间: 2010-3-21 20:39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渭城朝雨浥轻尘,
仄平平仄?通平
上林繁花照眼新。  
仄平平平仄仄平(林字出律,上面一片枫叶童鞋先指出来了^_^)
可能无意传双蝶,
仄平平仄通平仄(此句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不是某字出律的问题,而是整句律乱了。)
绿稻香来野径频。
仄仄平平仄仄平(此句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也是整句律乱了。)

其实这些问题一片枫叶童鞋都简要说明了,汗~~~~`
作者: 通八洲    时间: 2010-3-21 21:24
好,两位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创作起来,便知对错。诗词最重要是意境,硬生生的搬先贤的句子成篇,没有自我,一定不是好篇章。这正是我想传递的讯息。

其实要解也可以
渭城的早晨洒了一场雨,把尘埃冲洗干净,
使上林苑的花也焕然一新了;
可惜未有引起双双飞舞的蝴蝶注意,
她们都被稻香吸引到野外的小径啊。

二句与三句失粘,有学者给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折腰格》,但基本原则是其後一句必须对立。
作者: 一片枫叶    时间: 2010-3-21 22:16
“二句与三句失粘,有学者给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折腰格》,但基本原则是其後一句必须对立。”
——巴州老师可否略举实例?
作者: 一片枫叶    时间: 2010-3-21 22:27
“童鞋”是不是“同学”呀?汗~~~~`
作者: 通八洲    时间: 2010-3-21 23:56
本帖最后由 通八洲 于 2010-3-22 11:20 编辑

折腰体

 折腰体亦称折腰格,属于杂体律诗的范畴。
  折腰体作为诗体名称,最早出现在唐朝高仲武编选的《中兴间气集》中。该书载有大历十才子之一崔峒的《清江曲内一绝》,题下注明“折腰体”。诗如下:

    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 ;
古: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今: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

  极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阳城 。
古: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
今: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何谓折腰体?唐人没有解释,也许有过解释,后来失传了。所以,我们讨论折腰体,只能从宋人的观点说起。 宋人对折腰体的解释很简单。北宋僧人惠洪《天厨禁脔》卷上《折腰步句法》云:“《宿中山》:

    幽人自爱山中宿,更近葛洪丹井西 ;
古: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
今: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

  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 。
古: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今: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全唐诗朱放作……虽中失粘而意不断也。”南宋著名诗话家严羽《沧浪诗话•诗体》的解释更简单,只是说:“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南宋另一位著名诗话家魏庆之虽然延续了惠洪的说法,在其《诗人玉屑》卷之二《诗体》中也只说了一句:“折腰体,谓中失粘而意不断。”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620385
作者: 数学    时间: 2010-3-22 10:54
我在后面偷艺!
作者: 素帛    时间: 2010-3-22 13:15
原来这首集句七绝是折腰格,谢谢通八洲老师指点。
原来七绝和七律,不一定非要按正格,是吗?
作者: 素帛    时间: 2010-3-22 13:19
呵呵是同学~~~
作者: 通八洲    时间: 2010-3-22 14:45
我不想抢其它老师的光,但既有所问,我亦略说已见。

[折腰] 可用,但不应视为正格,特别是参赛作品。 [起、承、转、合] 可依,但亦应考虑倒叙法和顺叙法。 「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种声律上的毛病,人言人殊,莫衷一是。其它有关格律的解说繁多,若一一依足,便严重窒碍诗词创作。我这些年来的修习,也未能一窥全豹,各位老师、学员也不用逐一追问我,因为我是任意行事,秉性而为。我的答案亦必引起笔战,非我所愿也。

其实抒情之文字玩意,随心所发。古诗并无格律可循,流露的感性最纯。及后演化成 [绝律] ,达到诗的全盛时期。但碍于过度烦锁,选词用字,不能得心应手,又产生了拗救之举,再演化成 [诗余]-词、曲及后来的新诗。

纵观当今诗坛的学者、名宿 有多少人不是因循守旧,以美丽的 [特别名词] 吓人。我不是想拆学堂的台,只是想提醒学员,师法可效古,但要懂变通。我喜欢以深入浅出的方法,通俗的语言表达,以下几点是学诗词,入门一定要注意的事:

1.        以绝律为名的诗一定要依从平仄粘对的规则,不可变动,乱用拗句;
2.        词/曲必依词/曲谱;自创新调,不如以新诗名之;
3.        韵字必依韵书,词用词韵,诗用诗韵,必押韵的字,必须用韵;
4.        孤平、三平尾、四五六七字连平连仄,必不可犯;
5.        上下句重字应尽量避免;
6.        平头、上尾有多种解释,但绝四句和律八句的起句字或结句字,不可全平或全仄;
7.        律句的3、4与 5、6句必成对仗;
8.        词牌中的对仗句,必须依从,不可省缺;
9.        所有创作,必须有中心思想。

能做到以上各点已可写出似样的篇章了。待基本做得到以上各点,再探究其它深涩的有关格律的问题,设勿囫囵吞枣啊。
作者: 一片枫叶    时间: 2010-3-22 18:39
领悟——赞成——谨记!谢谢巴州老师!
作者: 一片枫叶    时间: 2010-3-22 18:42
呵呵是同学~~~
素帛 发表于 2010-3-22 13:19

谢谢素帛童鞋赐教,今后还请多多帮助指导。
作者: 素帛    时间: 2010-3-23 22:52
本帖最后由 素帛 于 2010-3-23 22:54 编辑
我喜欢以深入浅出的方法,通俗的语言表达,以下几点是学诗词,入门一定要注意的事:

1.        以绝律为名的诗一定要依从平仄粘对的规则,不可变动,乱用拗句;
2.        词/曲必依词/曲谱;自创新调,不如以新诗名之;
3.        韵字必依韵书,词用词韵,诗用诗韵,必押韵的字,必须用韵;
4.        孤平、三平尾、四五六七字连平连仄,必不可犯;
5.        上下句重字应尽量避免;
6.        平头、上尾有多种解释,但绝四句和律八句的起句字或结句字,不可全平或全仄;
7.        律句的3、4与 5、6句必成对仗;
8.        词牌中的对仗句,必须依从,不可省缺;
9.        所有创作,必须有中心思想。

能做到以上各点已可写出似样的篇章了。待基本做得到以上各点,再探究其它深涩的有关格律的问题,设勿囫囵吞枣啊。通八洲 发表于 2010-3-22 14:45


老师的指点,学生一定谨记。

老师所言,学生是否可以理解为:在诗词还没入门之前,还是要严格按照格律。但是,也不可太过于拘泥成法,毕竟诗词最讲究的就是境界,因律害意不可取?
作者: 通八洲    时间: 2010-3-23 23:49
本帖最后由 通八洲 于 2010-3-23 23:53 编辑

素帛

我列出的正是创作绝、律、词的基本要求,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和创作新诗有甚麽分别。入门之前?不解。
因律害意是另类开脱之词,我顽备的讲义有提及,稍後在对仗课开讲后,可得阅。
作者: 素帛    时间: 2010-3-23 23:57
素帛

我列出的正是创作绝、律、词的基本要求,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和创作新诗有甚麽分别。
因律害意是另类开脱之词,我顽备的讲义有提及,稍後在对仗课开讲后,可得阅。
通八洲 发表于 2010-3-23 23:49


学生明白了。谢谢老师指点。
作者: 鹤影    时间: 2010-3-24 17:32
通八洲老师辛苦!   鹤影学习!
作者: 鹤影    时间: 2010-3-24 17:38
6条中的这个“但绝四句和律八句的起句字或结句字,不可全平或全仄;”不明白,烦请老师讲解
作者: 翠色和烟    时间: 2010-3-24 21:36
我不想抢其它老师的光,但既有所问,我亦略说已见。

[折腰] 可用,但不应视为正格,特别是参赛作品。 [起、承、转、合] 可依,但亦应考虑倒叙法和顺叙法。 「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 ...
通八洲 发表于 2010-3-22 14:45
墙裂支持
作者: 通八洲    时间: 2010-3-24 21:37
自沈约等人昌 [四声八病] 以来,广为诗家效法,后来更演变成廾八种病犯如下

一曰平头,二曰上尾,三曰蜂腰,四曰鹤膝,五曰大韵,六曰小韵, 七曰傍纽,八曰正纽,九曰水浑,十曰火灭,十一曰阙偶,十二曰繁说,十三曰龃 龉,十四曰丛聚,十五曰忌讳,十六曰形迹,十七曰傍突,十八曰翻语,十九曰长撷 腰,二十曰长解镫,二十一曰支离,二十二曰相滥,二十三曰落节,二十四曰杂乱, 二十五曰文赘,二十六曰相反,二十七曰相重,二十八曰骈拇。可惜原先的释义也散失不齐,现今流传的也多是后来的诗家凭字面或参看先贤遗墨加以注释。

在18楼,我已声明《我这些年来的修习,也未能一窥全豹,各位老师、学员也不用逐一追问我,因为我是任意行事,秉性而为。我的答案亦必引起笔战,非我所愿也。》

之前我提过绝四句和律八句的第一字或押句字均不宜以全平或全仄声的字。 这说法不关乎格律,纯以八音协畅,低昂互节,轻重悉异为出发点。且以押句字为例,若平声韵诗,四句皆以平声结句,仄韵诗四押皆仄,试问成何体统。起句字亦然。

在愚所阅诗篇之中,甚少有此结构者,故提出给诗友研讨。

一池荷叶衣无尽/--/--/ 数村松花食有余/---//-   
却被世人知去处///--// 更移茅屋作深居/--//--

仲邈这阕翠微山居正是全仄声起句,举人公以为如何呢?
作者: 翠色和烟    时间: 2010-3-24 21:39
一池荷叶衣无尽  老师  这个起句  孤仄了么?
作者: 大国手吴清源    时间: 2010-3-24 21:44
一池荷叶衣无尽  老师  这个起句  孤仄了么?
翠色和烟 发表于 2010-3-24 21:39


只有孤平一说,没有孤仄一说的
作者: 翠色和烟    时间: 2010-3-24 21:49
那么有没有三尾仄之说?如:祈来拔节雨,洗去隔宵尘。
作者: 大国手吴清源    时间: 2010-3-24 21:55
三仄尾在格律诗里是不合律的,不过它经常出现在古体诗里。如: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双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宓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元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杜甫《古柏行》)

这跟三平尾是一个道理。三平尾在近体诗里也是不合律的,但古风常见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作者: 翠色和烟    时间: 2010-3-24 22:02
谢大国手吴清源 ,偶也知道这样的三仄尾不合绿,尤其是在五绿里更要避免,但其作者正是说有古人的作品为鉴,不以为错。哎,期待新课程的学习。
作者: 小菜一碟    时间: 2010-3-24 22:06
通八老师好!“一池荷叶衣无尽”古韵:仄平平仄平平仄   老师为什么说它是全仄起句?实不明白,望请老师细说
作者: 通八洲    时间: 2010-3-24 22:08
三仄尾  请阅

http://www.china-liandu.com/view ... &extra=page%3D2
作者: 通八洲    时间: 2010-3-24 22:26
一池荷叶衣无尽/--/--/
数村松花食有余/---//-   
却被世人知去处///--//
更移茅屋作深居/--//--

一数却更四个起句字皆仄声,不是第一句全仄。
作者: 鹤影    时间: 2010-3-24 23:09
一池荷叶衣无尽/--/--/
数村松花食有余/---//-   
却被世人知去处///--//
更移茅屋作深居/--//--

一数却更四个起句字皆仄声,不是第一句全仄。
通八洲 发表于 2010-3-24 22:26

老师是不是说每句的起句都为仄?
作者: 通八洲    时间: 2010-3-24 23:33
6.        平头、上尾有多种解释,但绝四句和律八句的起句或结句,不可全平或全仄;

请看18 楼,是起句字或結句字。
作者: 箩赋闲譐    时间: 2010-3-24 23:37
收藏,慢慢学习。。。

这是课程的一部分吗?还是知识参考?会在毕业考试的范围之内吗?
作者: 通八洲    时间: 2010-3-24 23:43
这不是课程的一部份。我只负责对仗,诗律由其他老师决定考试范围。
作者: 箩赋闲譐    时间: 2010-3-25 00:31
这不是课程的一部份。我只负责对仗,诗律由其他老师决定考试范围。
通八洲 发表于 2010-3-24 23:43



哦。。谢谢老师的热心。。。我也因此学到了另一方面的知识。。觉得好玩呢。。。。老师知识很渊博,令人羡慕。。。谢谢老师的分享。 我继续围观学习。。。。
作者: 素帛    时间: 2010-3-25 00:35
老师,学生还有一事不明。
5.        上下句重字应尽量避免;
在词里,有很多都是重字的。比如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短短一首词,吴字重了两次。还有温庭筠的忆江南.千万恨:千万恨,极恨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拽碧云斜。也重字。
是不是只在诗中,上下句重字才要避免呢?
作者: 小菜一碟    时间: 2010-3-25 00:51
一池荷叶衣无尽/--/--/
数村松花食有余/---//-   
却被世人知去处///--//
更移茅屋作深居/--//--

一数却更四个起句字皆仄声,不是第一句全仄。
通八洲 发表于 2010-3-24 22:26


谢谢老师,原来是每句的首字是全仄。明白了,以后我也知道这方面要避免。学了新的东东,嘿嘿谢谢通八老师
作者: 通八洲    时间: 2010-3-25 14:33
本帖最后由 通八洲 于 2010-3-25 20:37 编辑

素帛

格律诗的四声八病中的 [小韵] ,把同一联中有同韵部的两个字都看成是病,何况重字呢。但在长律创作,每阙动彻过百字,常用的漢字大概是四千,重字在所難免。所以我只說   上下句重字应尽量避免;

词是从诗发展出来的文体,原先每阙词牌皆有谱,就像现在作曲与填词的关系,先有了音乐才由填词人依声律填词。为了音乐的需要,很多时把句子重复,又为加重[音][色]的节奏感,也有时运用重字。
在21楼 2.        词/曲必依词/曲谱;自创新调,不如以新诗名之;
就已经指明 [依谱]。可惜随时间流逝,很多词曲已失传了。
诗与词是两种不同的载体,不可混为一谈啊。
作者: 紫藤花开    时间: 2010-3-25 19:39
学习!老师精辟!{:5_102:}
作者: 吴宫小妖    时间: 2010-3-25 22:34
其实抒情之文字玩意,随心所发。古诗并无格律可循,流露的感性最纯。

老师这句话,小妖甚是喜欢!
作者: 吴宫小妖    时间: 2010-3-25 22:35
我不想抢其它老师的光,但既有所问,我亦略说已见。

[折腰] 可用,但不应视为正格,特别是参赛作品。 [起、承、转、合] 可依,但亦应考虑倒叙法和顺叙法。 「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八 ...
通八洲 发表于 2010-3-22 14:45


老师
作者: 雨柔    时间: 2010-3-25 22:43
俺慢慢爬慢慢学~~~{:5_148:}
{:5_157:}
作者: 素帛    时间: 2010-3-25 23:18
本帖最后由 素帛 于 2010-3-25 23:20 编辑
素帛

格律诗的四声八病中的 [小韵] ,把同一联中有同韵部的两个字都看成是病,何况重字呢。但在长律创作,每阙动彻过百字,常用的漢字大概是四千,重字在所難免。所以我只說   上下句重字应尽量避免;

词是从诗 ...
通八洲 发表于 2010-3-25 14:33


词与诗,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所以,不能混为一谈。

我懂了。多谢老师指点迷津
作者: 箩赋闲譐    时间: 2010-4-7 20:54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