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2010年殿试评卷 [打印本页]

作者: 南辕北辙    时间: 2010-12-28 23:03
标题: 2010年殿试评卷
1号卷:
一、        命题成联
【莫高窟】
乃千年信仰凝成,是以佛解人情,人兼佛性;
融百族文明同在,实乃胡连着汉,汉系着胡。
上联观点不足以立住,下联有见地

14
【代曾国藩邀彭玉麟任职水师】
常思祖豫州,痛河山半壁,渡至中流曾击辑
或学周公瑾,效演练九江,荡清顽寇觅封侯
架构缺少变化
14
李刚是我爸有感】(今音)
要知性命关天,竟敢草菅,猖狂胜过高衙内
莫忘人民为大,如难理顺,迟早要出豹子头
过于直白
13
二、论文(40分):
对联切题之我见(字数800字左右,少于700字或多于900字适当扣分)

                    
浅谈对联之切题(计897字)

对联内容丰富多样,或题署,或贺挽,尽管千变万化,但大部分都有题目,即使没有题目,也有一定题材。因此,对联的创作,必须围绕给出的题目或题材进行。对联的切题,就是要切合题目,切合题材。
  切题,大致可分成切地、切人、切时、切事几个方面。
切地。对联具有实用性,特别是传统对联,往往是要悬挂的,因此,对联的内容,应该注意联系悬挂地的特点,用典抒情,都必须切合其境其景。这一点在景观联、名胜联的写作上尤为突出。
切人。例如庆贺联、挽联、赠联等,都是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所以,要求符合相关的姓氏、身份、关系、事迹等诸多方面,不仅关系到作者自己,更多地要关系到接受的对方。
切时。指与内容相关的年月日、季节、时辰等。
切事。有一些对联记述的是事情,抒发的是情感,近乎诗言志的意思。事与事总是有差别的,因此此类对联必须让读者明白记述或生发是这件事,而不是其它事。
在对联实际创作中,切地、切人、切时、切事几个方面,更多的时候是相互交叉的。例如如彭玉麟的《莫愁湖联》:
王者五百年,湖山具有英雄气;春光二三月,莺花合是美人魂。
五百年是切时,从朱元璋和徐达以棋赌墅,到彭玉麟写联、,大约有五百年时间;湖山具有英雄气既是切地,也切朱、徐其人其事的,并且切彭玉麟雄此时此地的雄心壮志和武将特质。下联的二三月莺花”“美人,无疑与时、地、人是切合的。
切题,是对联创作的最主要和最基本要求。因为切题,才产生了联话所说的如生铁铸成移易不得艺术效果。但是,事物具有多面性,对联的字数有限,所包含的容量也必然有限。因此,对联切题,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无所不切。切题应该有个度,风马牛不相及不行,写成说明书,切得太死也不行。具体写作时,某些方可以有所侧重,有些方面可以并不提及。
笔者认为,一副对联完成后,读者读联时,能够自然而然地了解,或联想到题目要求的相关的要素,感觉是此而不是彼,并理解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就比较合适了。例如,赵藩的《武侯祠》联中攻心审势,都是和诸葛亮有关的典故,这就切到了诸葛亮,切到了成都,尽管并没切到祠堂,人们仍有理由把它看成是一副既切题,而又很有思想高度的好联。
30
作者: 南辕北辙    时间: 2010-12-28 23:04
2号卷:

1、题莫高窟
始敬佛光,盛迹千年,壁画长廊存史记;
终逃战乱,杂经万卷,文书古洞隐春秋。
二起句游离于整联之外
14分
2、以曾国藩身份撰联邀彭玉麟出山(撰联风格不强求拟曾国藩联作风格)
军事欠缺,求荆楚将才,建立王师开伟业;
太平骚乱,待衡湘志士,夷平匪寇展雄风。
平铺直叙,缺乏鼓动性。
13分

3、就“我爸是李刚”事件撰联发表看法。
倚仗强权,醉驾伤人堪藐法;
为逃公愤,狂生吓语现贪官。
作者看法不明朗
12分
二、论文(40分):
对联“切题”之我见(计856字)

切题:顾明词义——切合题旨。
凡写文章都是要表达一种意境,若非命题而作,可凭作者依自己的情绪,自由发挥,行文抒意。然命题写作,首当审题,即认真解读其所求、感情之色彩。后理清构思,避免思维写作的随意性。确立表达之主题,选用何种材料,及先后顺序,突出中心。
切题与否是文章的成功所在。可以有两种形式体现。
一是意在言中,即通过实写将题目的意境,在自己的呈文中表明。比如我们都学过的,朱自清《背影》开篇就是“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起笔直击题目,并阐释题意。
二是意在言外,即把呈文当作意境的承托和领会的途径。例如钟会答稽康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别有含意。
切题常见有三种方法:正切、反切、逆挽切。
正切:一般通过某事件的升华,把普通事件说明,变成具有深刻内涵的立意的文章。体现小中见大的精神。
反切:常抛开定式思维,另取一侧面入手。即从立题的反面来说明立题的正确。正反兼顾的阐述,常常会有众人皆无我独有的新意。
逆挽切:这是古诗中常用的手法。特点是开篇看似矛盾,点题处却巧加点石成金之笔,以达到令人恍然之余豁然顿悟的效果。
而楹联的切题,由于楹联常受字数的限制,所以对立题的把握尤为重要,必须从景物、情怀及外延多角度审视立题,方能感悟到不同的境界。对于作联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构思上下句,并通过自己炼字来实现针对性强,表现准确的题境。对于评联、赏联人,就要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对所看到的联句进行分析,了解作者的心态,综合得出是否切题。
因为成联的写作方式可以有不同的手法,所以切入的视角就有不同。即可以形切点题,也可以意切点题,意切还可分为明喻、隐喻。
对联要在短短的几个字内,或是几句之内,把要表达的主题体现得完整,是需要有相当文学功力的,这是在长期的学习、积累之后才能达到。
对联的创作要突出主题,一是深入了解所写的对象,尽量多在掌握信息,材料,背景等等。二是用语要准确,可以采用切人、切事,切地,切景,切时。总之欲求文对题,必深解题意,多角度思考,更要注意题中虚字之拐点后。再求工稳。方能胜之。
25分
作者: 南辕北辙    时间: 2010-12-28 23:04
3号卷:

1:题莫高窟:
化万里黄沙,俱向菩提,谁遣神工施鬼斧?
教千年胜迹,重昭天日,佛云芥子纳须弥。
两结浑厚有味,起句稍牵强。
15分
2:代曾国藩请彭玉麟联:
身在江湖,胸怀廊庙,直须投笔从戎,报家国拯黎民,百战山河昭日月;
名标衡岳,才比周郎,可敢请缨提旅,匡社稷清环宇,千秋功业待先生。
两自对起句对彭的恭维似乎太过,整联节奏稍拖沓
15分

3:“我爸是李刚”联:
既曰有父,较吕家奴还少二人,小衙内本该淡定;
同是为官,比文局长尚低三品,李大人切莫猖狂。
上联较乱,下联好
15分
4: 切题之我见(计1176字)
  看大师评联的时候,经常能看见“真切不浮”、“确切不移”、“贴切”、“浑切”之类的字句,开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见的多了,慢慢也有了一些理解。
写对联,通常总是有个题目的。切,即贴切、切合;题,即题目、题材。所谓切题,就是切合题材或题目。切题,就是你的对联写出来,让人一看,哦,这联是写谁的,写什么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切题,一般包括切地,切人,切时等几个方面。
1:切人.
  酬唱应和,婚丧嫁娶,庙宇祠堂,写人的联相当多。切人的方面也比较多。可以切人的姓名,官职,事迹,典故,等许多方面。
比如:岳麓寺三闾大夫祠有秦小岘侍郎瀛联:“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一眼望来,就是写屈原的。为什么呢?“三户”言楚,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至于“招魂”“香草”“湘流”“九歌”等词语,则无不隐含屈原的烙印。
  再如:“九伐竟无成,心师武侯,能继祁山六出志;三分不可恃,计诛邓艾,已复阴平一败仇。” 则写姜维联也。姜维师于武侯,继诸葛六出祁山之后,九伐中原。复阴平,诛邓艾。是以其平生事迹入联。稳切不移。
2:切地。
  写同一个人,写同一件事,会因为所悬挂的地方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写法。
  如:潮州韩公祠联云:“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紧切潮州,移易他处昌黎祠则不可。盖韩昌黎因上《论佛骨表》,谪潮州刺史,仅八个月耳。“百代文宗”,“百世师”,则是韩愈专属用语。
  湖北汉口有长沙会馆,陶云汀题联:“隔秋水一湖耳,看岸花送客,樯燕留人,此境原非异土;共明月千里兮,记夜醉长沙,晓浮湘水,相逢好话家山。” 则紧切汉口。盖长沙会馆虽众,隔湖相望者,唯汉口一处。
3:切时。
  时间无非年代,季节,时辰,等等。在写贺联挽联,静观联的时候,尤其应该注意。
如:“四百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虽未著一字,当知道写的是夏季景色,因为荷花的夏季的代表花卉。如果写深秋,残荷败柳,未免大煞风景。
  ‘逾古稀又十年,喜当时令子高迁,几度锦衣归阀阅;去期颐尚廿载,看后兹文孙继起,满堂牙笏颂冈陵。’见寿联,便知寿星八十矣。(另:祝寿而言子,通常寿星为女性。这些东西虽然没有明确点出,但的确是约定成俗的,这也是切,切身份)
  纪晓岚贺乾隆五十五年八旬万寿联:“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方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世同堂五福备,正昌期五十有五年。”当为切时联之经典。
  上面举了些前代名联,看起来挺吓人,其实没那么神秘。切题简单说来就是不跑题:要求写什么,就在什么上做文章。你的素材,就要围绕你的题目来选择,尽可能选择有代表性,有唯一性的素材。做到有的放矢,不放空炮,言之有物,言之有实。联语只要从任一角度准确地扣住题材来写,就可以认为是切题了。当然有能力的联家一般都会从多个角度来烘托渲染,这需要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
33分
作者: 南辕北辙    时间: 2010-12-28 23:04
4号卷:

一、命题成联(每题20分):
1、题莫高窟
妙笔传神,教琵琶反弹、飞天妩媚,方知吴带当风在;
宝窟梦幻,有弥勒端坐、菩萨慈祥,且看莫高流韵来。
对仗音律均有失误处,联单薄乏神采
12分

2、以曾国藩身份撰联邀彭玉麟出山(撰联风格不强求拟曾国藩联作风格)
仰先生大名,愿效玄德三顾,请君助我;
钦壮士雄略,且将宝剑一挥,弑匪成仁。
(注成仁:按古意成就仁德,。)
端正,文字稍枯干
14分
3、就“我爸是李刚”事件撰联发表看法。
告我?俺爸是谁,局长大人也,看谁不怕;
犯科!他妈没甚,芝麻小事乎,干甚都行。
有叙无议
11分
二、论文(40分):计1140字
对联“切题”之我见(字数800字左右,少于700字或多于900字适当扣分)
       切题,顾名思义就是作品的内容要和题目相符。灯谜界有句术语,叫做“谜眼”。所谓“谜眼”就是谜底的关键字。只要参透谜底的关键字眼,就可由此以点带面,迅速破得谜底。创作对联亦是如此,只要抓住了对联的主题,写出的联作就不会南辕北辙、指东往西了。
       “切”是联话这种传统文论体式所运用的概念系统中特别重要的一个概念。在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丛话》中,这个概念已被大量运用;吴亨恭《对联话》则进一步强调这个概念对于楹联创作的重要性。他说:“予论文无他求,肖题耳”。又说:“凡文之工者,无他谬巧,曰肖题,作联亦然。”“肖题”也就是切题。在吴氏《对联丛话》中,切题还可以称为“靠题”、“称题”、“贴题”,五者术语不同却在事实上表示的概念完全相同,均指楹联的内容与题目或者题咏对象切合、相宜、和谐统一。用吴恭亨自己的话来解释,就是“不能搬向他处”、“不能移向他题”。这就要求联作者在进行楹联创作时,要紧紧扣住题目或题咏对象,充分反映出题咏对象的个性特征来。在《对联话》中,吴恭亨还有意识地把“切”这个概念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标准,来衡量、评价楹联作品。他说:“凡文,言佳处在切题靠题。”这一审美观贯穿在他对历代联作的实际批评之中。据《对联话》卷十一“杂缀”载:杭州清泰门火车站旁有茶室兼澡堂。刘葆良题联云:
正瓯越销兵沪杭同轨之时,借胜境涤尘嚣,在明圣湖六桥以外;
问陆公茶灶屈子兰汤何处,有层楼矗云表,距清泰门百武而遥。
       又镇江京江第一楼者,高临大江,南来帆舶,皆麟凑楼下,楼附设卖酒室兼茶座。有联云:
酒后高歌,听一曲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
茶边话旧,看几番星轺露冕,从淮海南来。
       一沉着,一雄豪,两皆切地,搬移不动,杰制也。
       吴恭亨认为,以上所载两副联作可以称为“杰制”,在于“两皆切地,搬移不动”。又据《对联话》卷十“哀挽五”载,张鲁生挽清代名臣沈葆桢夫人联云:
为名臣女,为名臣妻,江左佐元戎,锦繖夫人参伟业;
以中秋生,以中秋逝,天边圆皓魄,霓裳仙子证前身。
       沈葆桢夫人乃林则徐之女,生死皆在八月十五日。此挽联之所以写得好,在吴恭亨看来,是因为此联“足与题称”。
       对联切题巧妙在于虚实结合有致。写物,常规写法是上下联皆写物的外貌形状,略高一筹的是一句状貌一句写质(用途、特性),若无状貌而尽显物之特性者为妙。写人写事,应该一实一虚。一句围绕人或事,一句抒情议论。如果是长联上下联皆可在前分句后分句间安排虚实。如本人的“题如此幸福”诙谐联云:
怒吼“母狮”,治家有道,果真“贤”内助乎?呔,淫威何日尽;
哀鸣“老鼠”,办事好能,可谓“大”男人也!唉,幸福几时临。(古)
  ——作者文笔上乘,讥讽调侃,熟语文言,信手拈来。(国粹网曲水流觞评语)
    此联获得国粹网诙谐联创作赛第一名。总之,联语只要从任一角度准确地扣住题材来写,便可视为切题。
24分
作者: 南辕北辙    时间: 2010-12-28 23:05
5号卷:

一、命题成联(每题20分):
1、题莫高窟
洞辟几时,问黄沙而不语,竟有佛光惊瀚宇
心宽无碍,参法相以长闲,直抛名利作微尘
上下联较散,结句有不如无
13分
2、以曾国藩身份撰联邀彭玉麟出山(撰联风格不强求拟曾国藩联作风格)
兴国兴家,兴社稷江山为重
比文比武,比当年公瑾何如?
上联前后句意重。
14分
3、就“我爸是李刚”事件撰联发表看法。
为父之 纵食纵衣 何能纵胆? 胆多无肆必行多无肆
当官者 欺天欺地 怎可欺民? 民不聊生便国不聊生
文字有拼凑感
13分
二、论文(40分):计992字
对联“切题”之我见(字数800字左右,少于700字或多于900字适当扣分)
答:切题就是切人、切时、切地、切景、切对象、切作者看对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切法,不管如何表达都是更确切的符合题旨这才是关键。
当然了联有各种有风景联,名胜联,佛教联等等,每种都有不同的切法,所以一定要对这个地方的风景特点、历史沿革、与名人的关联、诗词和历史或传说中的痕迹、与附近的名胜
地比照,展开最广泛的联系。
比如:四川江油青莲场陇西书院联:
  旧是谪仙栖隐处,
  恍闻昔日读书声。
----此联就是切历史名人李白了,陇西书院,诗人李白读书处,亦早年栖隐之所。谪仙,指李白。
又如:广东潮州凤凰塔联:
  玉柱擎天,凤起丹山标七级;
  金轮着地,龙盘赤海镇三阳。
----此联就是切其地名景点的特点了,凤凰塔,高七层,底为圆形。赤海,即南海。三阳,指广东潮阳、揭阳和海阳。全联把塔写得很有气势。

如:俞樾题台州东湖互信亭联:
好山好水,出东郭不半里而至=====
宜晴宜雨,比西湖第一楼何如?
---此联就是切湖这个同类风景的关联,但又不是西湖。特别说明一下这个风景联,因[宋•苏轼] 写过饮湖上初睛后雨 诗从此“宜晴宜雨”成了是西湖的广告语,但这联不能用到
西湖,这个只这个地方可以用.上联出东出东郭不半里而至,就是指浙江台州东胡这个地方。虽然很多种切法,不管切地名,切这个地方的景色还是切这个地方的典故,最终还是要
能符合这个地方条件。

杨升庵题昆明华亭寺联:
  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
  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此联切其风景特点,一水,指滇池。群峰,指昆明西山诸峰。
还有很多就算是同类型的联在切法上也有所不一样我举几个佛教类型的联
如:峨眉山雷洞坪联:
  我佛所宗,真如贝叶;
  众经之长,妙法莲花。
-----此联切佛学常识的。
《成唯识论》云:“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是即真如。贝叶,指经书。古代印度人多用贝多罗树的叶子作纸抄写佛经,故称经书为贝叶,实为借代用
语。妙法莲花,即《妙法莲花经》。此经起源甚早,流传很广,后为天台宗的主要经典。

如台湾基隆十方大觉寺地藏殿联:
  地狱即空,众生有尽愿无尽;
  人伦最贵,孝道圆成佛自成。
-----此联切的是阐述成佛的途径。
如杭州上天竺联:
  从何处参透禅机?试听灵隐钟声,钱塘潮信;
  愿大家解除烦恼,莫笑金刚怒目,菩萨低眉。
-----此联切的规谏型的,参,了悟。禅机,指佛法的机要秘诀。这副对联要人们在解除烦恼上下功夫,不要去讥笑佛身的外表形象。
归根结底不管如何表达都是更确切的符合题旨这就是我对切的理解。
28分
作者: 南辕北辙    时间: 2010-12-28 23:05
6号卷:

一、命题成联
1、题莫高窟
石窟何奇,枕大漠以凌云,听驼铃而致远,佛像千尊惊世界;
禅宗共仰,观摩崖而叫绝,赏壁画以生情,人文一窟印沧桑。
流畅称题,“窟”字重
15分

2、题曾国藩邀彭玉麟出山
报国挽狂澜,挂帅出山,惟有先生肩此任;
统军酬远志,立功建业,好教后辈仰高风。
立意可,文字有欠当处
13分

3、题“我爸是李刚”
有养无教,休怪眼前纨绔闹;
发威仗势,只因世上李刚多。
下联发人深省
15分
二、论文
            对联“切题”之我见(计831字)
所谓对联切题,就是对联创作要围绕主题,主题是灵魂,切,就是切合、贴切。对联创作只要能够紧扣主题来写,就可视为切题。切题,就好比学生作文,一定要审好题,把握住中心,围绕主题来构思,做到有的放矢,否则,就是跑题,无论语言多么优美、文笔多么流畅,都不能说是一篇好文章。打一个比方,切题,就好比裁缝给人定做衣裳,如果不了解该人的性别、年龄、身材、身份等因素,无论手艺多么精湛、无论款式多么新颖、无论面料多么考究,都不能做出合适该人的衣裳。
对联切题,大致可包括切人、切地、切事、切时等几个方面。写人必须切人,写事必须切事,写物必须切物,写景必须切景。下面,结合自己的征联作品,谈一点体会:
切人。“决不彷徨,一身铁骨;永生呐喊,千古大师。” 这是我在怀文中学全国征联中的获奖作品,大家一看,就知道写的是鲁迅,很有针对性,鲁迅先生其人其性,跃然纸上。又如诗钟咏“李白”“一生从不事权贵;千古谁能称谪仙。”是对李白个性的高度概括。
切地。“龙骧汾水,凤翥西山,馨园佳地千秋盛;福佑苍生,魂牵故里,天国人间一脉香。” 这是我在太原《铭戴杯》全国征联中的获奖作品,该联紧扣“极乐山庄”陵园这个主题,上联壮景,下联议事,托兴寄怀,切地切题切情。又如“北国有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百丈高崖飞白练;大唐留胜景,险道雄关驿站,千秋佳话壮红颜。” 这是我在阳泉市《旅游杯》题娘子关征联中的获奖作品,联中将娘子关的地理历史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较好地突出了主题。
切事。“壮志难酬,金戈铁马英雄泪;铜琶高唱,舞榭歌台豪放心。” 这是我在联都“琼林宴”的获奖作品,切辛弃疾的生平事迹和诗词风格,引用辛词也很自然贴切。
切时。“登高望远,雁过时,风寒渭水已千里;怀友思乡,情归处,叶落长安又一年” 这是我在联都“三门峡联星赛”的参赛作品,该联紧扣《忆江上吴处士》诗意和“深秋”主题,切题切时切景切情,烘托了深秋怀友的意境。
总之,我认为切题是对联创作的第一要义,尤其是在创作题赠、庆贺、哀挽、祠庙等对联时,切题至关重要。
32分
作者: 南辕北辙    时间: 2010-12-28 23:07
7号卷:

1.题莫高窟
累千年:并蓄文明,兼收中外;写凡间俗景,天上仙情;官民出力捐资,造就画廊旷世。
当近代:内忧賊盗,外患豪强;夺彩绘飞天,珍书宝典;朝野败家卖佛,酿成遗恨无穷。
长而散,不规则重字
11分

2、以曾国藩身份撰联邀彭玉麟出山(撰联风格不强求拟曾国藩联作风格)
江山当水火,黎庶受刀兵,水师草创盼高贤,以期组练貔貅御外侮;
榻侧卧豺狼,先生秉德器,武穆高风钦后世,宁不驱驰龙虎挽天心。
上联可,下联拉扯内容过多
12分
3、就“我爸是李刚”事件撰联发表看法。
   (事件本末请自行在网上搜索)。
观二代,太猖狂,草菅人命泡妞忙,何荒诞
居高位,当理性,维护民权行法治,竞辉煌
上联缺乏提炼,下联类口号
10分

二、论文(40分):计810字
对联“切题”之我见(字数800字左右,少于700字或多于900字适当扣分)
切题是对联的要点。文不对题,离题万里。是对不切题的批评。意境给文章以生命,切题是意境与题目相吻合。切题是切人、切事、切时、切境、切情。
切人:人是作品表现的中心,要写其特色,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将张三写成李四。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万国衣冠拜冕旒
该联独切武则天。象合咏武曌的诗钟。
切事:何人何事,不可不明。即使同为婚联,也有不同情况。如贺招婿:
秦楼引凤传佳话
鲁酒邀朋任健谈
贺新婚:
连理枝头腾凤羽
合欢宴上对芹杯
切时:时是表现对象的一大特征,切时有助于准确表现对象。如:八十岁寿联
杖朝步履春秋永
钓渭丝纶日月长
春日婚联
春入翠帷花有色
风来绣阁玉生香
作者撰婚联融入时境,很生动。
切境:指客观之境,对像处在不同的环境中,境是对像的个性。
磨厉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据说是石达开为作为太平天国的联络站的理发店撰的。英雄豪杰看了赏心悦目。
洞房婚联
眉黛春生杨柳绿
玉楼人映杏花红
该联若挂大门就不宜了。
切情:作品要表达作者的情感,也要感染读者。如:婚联要营造喜庆气氛,表达贺喜和祝福。若因嫌一些吉祥字俗,写成清冷的句子则不好。结合切人、切时等仍可出新。
医生婚联
橘井龙吟月
杏林凤唱春
该联喜庆而不俗。
挽联以怀念颂扬逝者为主,但调仍以哀惋为宜。
王安石挽韩琦
木稼曾闻达官怕
山秃今见哲人萎
何香凝挽廖仲凯联
夫妻恩,今世未完来世再
儿女债,两人共负一人完
对逝者事业功绩未著一字。情重于一切。情发于衷自动人。
知易行难。要写出切题的联除学习对联理论外,知识面越宽,思想品德越高尚,对人对事理解越深刻,文学素养越高越好。这些基础素质重在平时积累、提高。
端正的创作态度利于上述基础素质的发挥和对联理论的应用。求真知,书真情勤练习。拿到题先详细搜集写作对象的有关资料,分析研究,弃粗存精,去伪存真以达正确、深刻认识对象。苏轼之石钟山记可谓求真知的典范。一些童星天真的表演常比精于艺术的明星更动人。因其天真无邪,去雕饰。
求真知、书真情。“真”是切题的必由之路。
24分
作者: 南辕北辙    时间: 2010-12-28 23:08
8号卷:

一、 命题成联(每题20分):
1、题莫高窟      
曾经万苦筑千佛,也入轮回,壁间花未泯天真,守望风沙开倦眼;
空富千秋藏万卷,难逃离散,漠上月深知痛楚,绵延丝路问归程。
上下联意思过近,前后转折过快
12分

2、以曾国藩身份撰联邀彭玉麟出山(撰联风格不强求拟曾国藩联作风格)
值此民于水火,国处危急,英雄不向山中隐;
更当亲砺刀兵,力匡社稷,赤胆焉能壁上观。
角度不错,不够凝练
13分
3、就“我爸是李刚”事件撰联发表看法。               
醉驾飞车传骂名,举国无语,平等谎言一梦碎;
愿拼老爸抵王法,只手遮天,特权神话几时休?
举国无语:指李刚事件最后不了了之,中国媒体集体噤声。
此联只两结句已足矣
15分
二、论文(40分):890字


对联“切题”之我见(字数800字左右,少于700字或多于900字适当扣分)

    人言对联写得好,或言切题、切事、切景,种种皆离不开“切”字。切题更为众多联家第一追求,原因何在?只因对联行文与其他文体一样,离不开题目、主题,不论你技法、文笔如何,若不能切题发挥,就如同雾里看花般,给人以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对于切题我的观点就是:“切你所题之事”。但不一定每个要写的联都已经给出明确的主题,如果是就事题联、就景题联,这类联就是考验我们切题的功夫了。一般在这个时候,我们先要确立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这就是中心,行文以此为据,围绕着主题展开,要注意要通过简洁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这样的对联,才是成功的创作。
    对联切题的方法是不拘一格的,所谓文无定法。如在写联过程中起笔切题,那么后面则可以抒情、论事、说理,能有所延伸、跌宕,给人以思索想象的空间,更会事半功倍。如清时鄂尔泰所题菜圃联:
此味易知,但须绿野亲身种;对他有愧,只恐苍生菜色多。
上联起笔直言疏菜味道,同时也指在亲身动后体会种菜的甘苦,下联则是作者的感悟抒怀,做过兵部尚书的鄂尔泰以苍生为已任,惟恐百姓有菜色,读时可体会到他虽解职躬耕,但仍忧国忧民的思想,于达官贵人也有劝勉的作用。
    如在联尾切题,则前面的铺垫功夫要做足,写景、抒情、论事应各有呼应,如清时陈维英题太古巢联:
三顿饭,数杯茗,一炉香,万卷书,何必向尘寰外求真仙佛;
晓露花,午风竹,晚山霞,夜江月,都于无字句处寓大文章。
上联写日常生活诸事,下联罗列身边美景,而妙处在于上下联最后分句,上联意为普通生活知足常乐,下联则写自然美景如同无字书,有心的人可以领悟其中真谛。
    如全联都切题来写,多会以不同侧面进行,如龚橙自题联:直使天惊真快事,不教人骂是庸才。写出了作者不凡的抱负,直抒胸臆,胆识超人。
    联虽精小,但题切得好却可寓意丰富,给人以无穷回味。对于初学成联者,我有一个建议:对联创作先要切题,但也要不拘于切题。为何如此说?这是辩证的关系,不切题之联读来令人觉得如无根之萍,而如初学者单纯追求切题,缩手缩脚不敢越雷池一步,势必会事得其反,使联意过于呆板单薄,如果成了束缚倒不如学会放胆来写。
    以上个人浅见,未必成熟,请大家指教。
35分
作者: 南辕北辙    时间: 2010-12-28 23:09
9号卷:

一、命题成联(每题20分):
1、题莫高窟
上联:千年艺术,一路凿来,漫漫风沙融画卷
下联:苦旅人流,三生走进,斑斑血泪撼山川
感慨深长,中间二句意思欠锻炼
12分
2、以曾国藩身份撰联邀彭玉麟出山(撰联风格不强求拟曾国藩联作风格)

上联:山河欲碎,乱世立身心怎静
下联:文武双全,精忠报国志当行
言简意赅
15分

3、就“我爸是李刚”事件撰联发表看法。
上联:一句狂言,抛却良知于法外
下联:两条生命,当存正义在人间
较空洞
13分
二、论文(40分):871字
对联“切题”之我见(字数800字左右,少于700字或多于900字适当扣分)

对联“切题”之我见
梁章钜在评论对联时,常常用把切题作为优劣标准之一。我们在学习写对联的时候,所写的对联文意必须切题,也就是说要切人、切物、切时、切景。
在初学对联的时候,首先是看平仄,然后是对仗,最后才看是否立意是否切题。平仄是对联的结构层,对仗是对联的文字层,是否切题才是对联的思想层,当然,这三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副对联,如果只是平仄对仗做到了,而内容却是虚华无意之语,就如一个人只有躯壳而没有思想灵魂一样。所以,我们在撰联的时候,最首先考虑的应该是选题立意,然后调整平仄对仗结构来完成一副对联的创作。
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之一是:对联表面上无题,实际上有题。因为对联是张贴、悬挂、书写、铭刻在实体上的,成为室内环境或名胜古迹的组成部分,因此题目不言而喻。故我们在创作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所撰写人物的历史典故,事件的起因结果,景致合乎环境的特色,以及时间特定的因素。
在孟姜女庙上悬挂着这副联:
上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下联: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该上联写秦始皇的残暴行径,万里长城修筑的不是防御工事,而是千千万万老百姓妻离子散的怨恨。下联写孟姜女哭道长城寻夫,筑墙的片石成了歌颂忠贞爱情的碑铭。此联道出了孟姜女对爱情的忠贞,秦始皇的暴政。刻画人物鲜明,事件渲染地淋漓尽致,与题相称。
在成都武侯祠悬挂这副联: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该联写出了诸葛亮一生谨慎行事,励精图治,终生操劳的忠臣塑像。尽管辅佐阿斗这样的无能君主,亦无半点私心,忠心天地可鉴,日月可证,高洁之士自当名垂千古。此联把诸葛亮的一生恰如其分的做了一个总结。
在北京北京颐和园养云轩的这副联:
天外是银河,烟波宛转
云中开翠幕,山雨霏微
养云轩仿佛就是天上的云宫,飘渺迷离,烟雾弥漫。待云雾散去,树木葱笼,仿佛展开了绿色的帘幕,山岚渐生渐移,如雨烟缠绕。景色迷蒙扑朔,把人置身入梦似幻的仙景里,悠闲自在。此联把景色描绘得美妙精巧,正好符合了养云轩的意境所在。
总之,要想撰写好对联,只懂得了一些对联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要让所写的联句恰好的表达出主旨,才能让自己的创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27分
作者: 南辕北辙    时间: 2010-12-28 23:09
10号卷:

一、        命题成联(每题20分):
1、题莫高窟
莫负三危映壁,有精雕存世、翰墨飞天,经几代兴衰,傲立沙洲观过往;
高扬万佛朝宗,凭尊者奇缘、匠人绝艺,留千秋璀璨,欣随禹甸历沧桑。
三危:三危山。沙洲:敦煌古称。
布局章法比较合理,语与意皆熟
14分
2、以曾国藩身份撰联邀彭玉麟出山
邀彭玉麟出山
大丈夫何堪以立,见梓里嚣纷,老少无依,岂可闲身放鹤?
真君子唯用而来,展胸中锦绣,襟怀相抱,自当矢志平妖。
能以理警人,稍嫌头重脚轻
14分
3、就“我爸是李刚”事件撰联发表看法。
   题“我爸是李刚”事件
小李临危呼老李 ,一语破天机,官欲压民乎?拼爹更胜拼公义!
虚情致歉掩真情,万人观事态,权能高法否?与子犹应与善仁。
过于口语化,两结句有点顾左右而言其他
12分

与善仁:引自道德经第八章
二、论文(40分):
对联“切题”之我见(字数800字左右,少于700字或多于900字适当扣分)
对联“切题”之我见(计890个字)

初看此题,感觉甚易!而下笔之时,却又觉头绪纷乱,由此方知吾心之中对于此题并无一个清晰准确的概念。斟酌再三,遂决定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吾之浅见,请老师批评指正。
一、为什么要切题
对联是中国文字产生后的必然产物,亦可以说,中国文字的构造和特点决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诗词骈赋及对联的产生,这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对联的形式和内涵又恰恰诠释了中国传统哲学所承载的中正对称的思想,将深邃思想、壮美山河、沧桑岁月都可融于其间,而对联的精髓就体现在贯穿于上下两行文字中的主题思想,清晰统一的主题思想形成了上下之间交相映衬,失去了这个主题就如同没了灵魂的躯壳,该扔进棺材了。而对联中承载的这种主题思想就是切题,因此切题正是对联存在的立脚点。
二、《联律通则》对切题的要求
《联律通则》的第六条“形对意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精准地阐明了对联切题的要求。这种“意联”不是格律规则,因为上下联可“意联”,亦可“不意联”。完全意联就成了“合掌”,是对联的“禁忌”,而完全不联称为“无情对”,却又是对联的一体。而 “统一于主题”,才是真正的格律规则,是撰写对联的重要原则,也就是所说的切题。不切题的对联不仅没有意义,张冠李戴还会闹出笑话。虽然“无情对”的原则是上下联意义毫不相关,越是不相关,才越“无情”。如“清风入殿三击鼓”对“明日上班五点钟”; “天花板”对“杨玉环”……,上下联看起来丝毫“不联”,但却完全“统一于主题”,这个主题就是“无情”,而无情就是“联义相关”。所以说,“无情对”的形式是“对”,而“无情”的内涵就是“联”,有“对”又有“联”,所以“无情对”也是完全切题的。
三、怎样切题
根据对联所要承载的主题,切题大致可分三种,即切地、切人、切时。
1、切地。对于风景名胜、厅堂书斋,创作时要切其地,突出当地人文风物特点,用典也要和该地有紧密联系。
2、切人。对于贺联、挽联、祠堂联,撰联时要切合其人,包含其姓名、事业、性别、年龄、身份等诸多方面。  
   3、切时。即抓住季节、时令、时辰来写,对于婚联、挽联亦常用此切法。
以上各种切法在古今对联中比比皆是,受篇幅所限,无法赘述,就此付梓上传,敬请老师指正。
28分
作者: 南辕北辙    时间: 2010-12-28 23:09
11号卷:

一、命题成联(每题20分)
1、【莫高窟】
借大漠灵光,塑梦于形,九域飞天当不翼
引梵经妙谛,宣禅化境,千年阅世自无言
匀称庄重,上结有些晦涩
15分
2、【以曾国藩身份联邀彭玉麟出山】
儒哲不悲天,移孝作忠,辟就清平酬母敕
栋才当挽国,秉钧持轴,抚宁动荡种梅花
感染力不够,两结扯得有点远
11分
3、【联评“我爸是李刚”事件】
祸起狂言,惜豆蔻年华,误纵骄奢沦品性
残源溺爱,劝当今父母,宜将艰巨付儿曹
下联角度较别致,“残”字不解
14分
二、论文(40分):
对联“切题”之我见(计941字)
凡作文者,当以题为本,切题行文,忌跑题、偏题,题为纲线,文之绳扣,对联亦然。
对联作为一种独立的汉语言特殊文体,其创作的基本要求是:平仄合律,对仗工整,文意切题。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合律是基础,对仗是关键,切题是目的。《联律通则》第六条规定“统一于主题”,所要求的就是切题,联如不切则失之意义,甚至会落下笑柄。
所谓主题,指的是所咏、所题、所赠、所表述、所寄托的对象。它可以是特定的具象,如某人、某物、某事、某地、某景;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如季节、天气、情绪、思想等;还有介于二者之间的非特指对象,如一种群体、一个类别、一种现象、一段历史等。
联题是行文的切合点和串接线,有命题时如此,无具体命题时同样如此,要求表现的东西即为主题。整个构思、下笔、修改、定稿的创作过程,实质是为串接、提炼、升华主题而展开的,包括特征材料的取舍组织、字词的斟酌调度、结构的谋篇布局,力求全篇一脉相承,字字坐实,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呈现美感,使人产生共鸣。
历史上写联者不计其数,而能尊为楹联家的屈指可数。翻阅联史联作,大家者如唐伯虎、郑板桥、纪晓岚、曾国藩、俞樾、梁章钜、孙髯翁、钟耘舫等,都致力于追求 “工、稳、切、奇、简、美”,其联作自然流传深远。时下网联中的不少优秀作品也概莫能外。
在对联实际创作中,不切题的现象并不少见,以本人的理解,其缺陷主要有:
1、虚空:言之无物,风过无痕
2、浅泛:浮于表象,流于浅白
3、杂乱:铺陈无序,左右冲撞
4、隐晦:生冷半熟,词不达意
5、模糊:语焉不详,缺少点睛
以上种种,当为撰联大忌!
此外,有些联虽说也做到了切题,但视觉无奇,意无新陈,这样的作品,充其量也仅算合格,是为憾!当然,要写出“人人心中有而笔下无”之联句往往可遇不可求,需不断的磨炼,况且还存在天赋、际遇、知识面等诸多差异。
还有一种情况也应避免,就是追求概而全,不谙裁剪取舍,把素材堆砌得太死板,无层次感,如同术语解释一般,缺少生气和艺术性。
目前不少爱好者不敢轻易涉足成联,困惑之一便是不知如何下笔才算切题,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首先不要害怕失败,其次多看多练多总结,众多高手就是这么炼成的!
特撰一联,也是笔者对楹联创作的理解,且当本文的总结。
诗联如一辙,泼墨之疵,源于脱轨
音像本同宗,组材之妙,重在点睛
26分
作者: 南辕北辙    时间: 2010-12-28 23:10
12号卷

一:莫高窟
两千年感召图腾,经佛脉延绵,画壁已臻无上境;
一万里聆听激越,任鸣沙跌荡,天风不息古驼铃。
注 万里:敦煌
层次分明,文采斐然,赏心悦目,下结若能呼应题目则更好
18分
二:拟曾国藩请彭玉粼出山(今)
安危焉独善其身?今天下格局,不容刻缓;
肝胆幸相知于此,吾湘中子弟,只待公来。
入情入理,条理分明,稍枯干
16分
三:“我爸是李刚”事件有感(今):
天不怜穷骨,任人间几处妖氛,横生魍魉。
谁来举太阿?把剑上千重怒气,直指荒唐!
犀利警人,穷骨与荒唐两处欠雅驯
16分

              
                         对联“切题”之我见(计1130字)
《对联话》中提出对于楹联一些创作及审视规则,切题乃是其中之一。亦是当今对联爱好者争论最为频繁广泛的问题,双方各执其词。个人以为,切题是审视对联的标准之一,但绝对不是最好的标准,绝对不能因为一个联看似不切而全盘否定,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切”只是对联的一个表象,问题是:切什么,怎么切?
最有名的例子如孟女庙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再如麓岳书院联:“于斯为盛;惟楚有才”。等等。若以形而观之,这些可能都是不切地点的,但能被许多人记下并脍炙人口流传下来。朱子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读书诗:半亩方塘……源头活水来。拿掉题目,有谁能知道这诗是劝学读书的呢,但结合题目一看,确实是切之又切,非常精准而得其大奥妙。我也曾尝试过写两个题目:
雁(其一)
万古云霄,一痕泥雪;
荒丘汾水,清唳衡阳。
雁(其二):
何必入南冥?击层云一啸清绝,任雪雨风霜,不蚀脊骨;
无心争爽气,凭老翅千秋跌荡,把长天秋水,让与蒹葭。
相信这个也一眼就能看出,第一联是分别是以四个典故来表现(杜甫,苏轼,元好问,辛弃疾),可谓是铸之生铁切之不能移了。下一联以庄子典发端,以大鹏作衬来通过雁的某些特点习性来拟人化道出,但很明显的是,通过这样一种描写去达到“我”心目中的雁的一种格调----其实是自已,所谓的借物述志借物抒情大抵若此吧,既是达到我最终述怀的目地,又何必花过多笔墨去纠结其形呢?前者是雁,的确是雁,但也只能是雁了,空具其形,无骨肉质感。
引申开来,到联之外的诗词文章,更重要的是读作者创作背景,即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作者贯穿全联或全文所倾注的情感主线,借对象而言已志,托物而述怀。通对笔下的对象进行烘托比喻拟人等艺术描写而达到作者内心的一种展现。因为作者可以把思想扩展到物外,但结合题目来看确实是精准无比。例于辛弃疾的梅花:全无花态度,俱是雪精神。我们能感受到的,除了花,还有人的高格调。而这,便是作者借写梅花来达到抒怀的目地。
综上所述,我们谓之“切”,对于这个理解,其实并没有达到前人那种“切”,我们有时候只去片面追求切其形,所以经常出现“放之天下皆准”的话。我想我我更多的是去理解一件作品切其意,切其神,切其骨。我想这才是前人提出的“切”。这就是所谓的“形而上者”。好的联在切而不切之间。不经意的时候,便能打动自已,也打动了读者。不信你再请看对联之外千古词人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省略)
里面没有《念奴娇》词中通过小乔周郎去说三国赤壁这样的特定地点,亦没有《江城子》中提到“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特定人物。如果不看那一段题记,我们有谁知道那首千古流传的词“兼怀子由”?但词人把他倾注的一腔情感放到字里行间,从这样的笔触足以让每个人共鸣了,我想,这便是切了。
35分
作者: 南辕北辙    时间: 2010-12-28 23:10
13号卷

一、命题成联(每题20分):
1、题莫高窟

是谁弹一曲琵琶,犹有余音,听痴了大漠孤烟、小桥流水;
此窟藏三千世界,森罗万象,见证过兴衰故事、道德人心
上联娓娓如诗,摇曳动人,下联稍实,渐失其味
16分
2、以曾国藩身份撰联邀彭玉麟出山(撰联风格不强求拟曾国藩联作风格)

看乖乱频生,老夫有匡正之心、靖难之志;
念倒悬未解,君子勿躬身而让、负手而观
端正大方,于劝人来说,着眼于“我”的地方过多,欠缺感染力
14分
3、就“我爸是李刚”事件撰联发表看法。
   (事件本末请自行在网上搜索)。
只因爸是李刚,便肆意横行,猖狂不让高衙内;
莫道世无包拯,看群情鼎沸,激愤浑如铁铡刀
缺乏深入挖掘
14分

二、论文(40分):
对联“切题”之我见(字数800字左右,少于700字或多于900字适当扣分

对联“切题”之我见(计833字)
古人云:“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扬雄《法言  问神》)故作文者,须先得一个“真”字,用真情写真心,尔后方可言“切题”。倘若言不由衷,纵章法严谨、文采斐然如八股文章,谈何“切题”?作文如是,对联亦然。
切题,即文章内容与题旨相符。愚以为,对联切题之要旨并非是将与主题相关的事物罗列平铺,而是通过对其中某一个“点”的描述,加以适当的发挥,并溶入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使之得到精练和提高。
对联创作,大致有审题、选材、谋篇、成联等四个步骤,此四个步骤,皆与“切题”相关,成联过程,大抵与工匠盖房类似,现归纳于下:
一、    审题应仔细。审题如工匠揽活,事先必须明晰房屋用途及业主要求,否则将无所措手。正确解读联题题意,明确对联的用途及相关要求,行文才有可能切合题旨。审题时须详察题旨,并查阅相关资料,对拟联咏之物事了然于胸,心中隐约勾勒其概貌,然后谋篇,或扬或抑,皆能言之有物;或褒或贬,自可有的放矢。
二、    谋篇须技巧。谋篇如工匠设计图纸,先布置主体建筑,后佐以花草山石,使整体布局错落有致,宛若天成,既满足了业主的要求,又能体现出工匠的设计理念和精湛技艺。然兵无常势、文无定法。对联切题之法,灵活多变,或塑其形,或取其神。总之,不同题材的对联,可采用不同的切题手法。常见的有以小见大、由此及彼、反衬、用典、联想、逆挽等等手法,手法虽异,目的相同,即是在切合题旨的前提下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    选材宜精准。选材如工匠备料,多则泛,杂则滥。素材选取须合主题意旨,筛选时宜少不宜繁,宜切不宜杂,能充分展现所联咏对象所独有特征的素材优先选用。素材少而切,精而准,更容易彰显题旨;繁而杂,泛而滥,极可能模糊主次。花草虽美,终究是点缀之物。
四、          成联求稳妥。成联如工匠施工,须严格照图作业,忌避难趋易,贪图便捷而肆意删改设计初衷。遣词造句,干练稳妥;详情度理,恳挚通达。子曰“辞达而已矣”、“过犹不及”, 对联亦如是。“凡事莫过于实,辞达则足矣,不烦文艳之辞。”经反复吟味推敲,未离题旨,始曰完篇。
26分
作者: 南辕北辙    时间: 2010-12-28 23:11
14号卷

一、命题成联(每题20分):
1、题莫高窟:
自河西缓缓而来,尤惊魏宋元明,纵是神工无此盛;
看洞内巍巍并立,漫对仙佛史画,当称瑰宝与天长。
前后不够连贯
13分

2、以曾国藩身份撰联邀彭玉麟出山(撰联风格不强求拟曾国藩联作风格):
报家国万死何辞,恨虎落狼争,但使英雄拼战血;
罹水火千军欲赴,惜力乏志壮,还将肝胆付梅花。
两结虽有神采,然全联不似劝人之作
12分
3、就“我爸是李刚”事件撰联发表看法。
黉门犹嗜血,痛蓓蕾忽折,岂任妖魔残世道;
正义与招魂,自胸怀满愤,直教风雨洗沉冤。
文字很有力度,但说的内容比较多,前后连贯不好
12分

                                         对联“切题”之我见(计1323字)     
“古人语言有成对者,非心乎天对也,文意遇而自然成之,考之易书诗传皆然”。此言实获我心,文章非刻意安排华藻之词为上,亦非追求创新,构思亮点为妙。究其根源,“切”方为重中之重。若文章游离中心,则难以表达其意,纵使蕴藉再深,也只会浅浮于表面,让读者看后,似明其意,又非所指,有些像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故言联之“切题”实乃布局之纲领,运思之根本,下笔之要点。
     套用北京黄浩哥哥所喻,再合适不过。联之“切题”,及人之灵魂所在,题切则意显,精神顿起。纵血肉俱丰,若无灵魂相支,也不过是淤肉相堆,支离破碎,撑不起门面。所以又云:“欣赏(文字)者,首宜求其意。”
     对联切题是贯穿全联的主干,是作品思想的核心。纵观古今佳联者,皆以“切题”为先。
     如扬州二十桥联(作者:江峰青):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此联开门见山,从大处着眼,极尽豪放之能事。一语道出二十四桥的地域位置;下联娓娓道来,引经据典,据《扬州鼓吹词》云:“是桥因古之二十四桥美人吹箫于此,故名”,观其文辞,清新委婉。联中之景犹如亲身所见。仅仅三十余字,便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更撩起我们的向往之心。
     撰联重在多用形象语言描述被写对象,然取其神似更为精辟。
     如咏雪(作者:张荣沂):
     始于纷乱;
     终作清白。
     言简意赅,睥睨万端,能遗貌取神。读之,一种浑雄之气喷薄欲出。文笔精妙而笔法老炼,可见作者功力一斑。
     以上二副再赞则显赘,然二者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二十四桥联扣题稳重,又通过“立意,谋篇和炼句”,营造出丰富意蕴;而咏雪联气脉刚猛,抛弃陈旧意象,可谓字字工稳。二联从开篇谋局到结尾构思极俱通感性,将所咏对象活灵活现地展现于人前。即“切题”准、狠、稳。
     近年来,全国赛事数不胜数,风起云涌,就获奖楹联作品而言,也有许多毛病所在。盖因人世浮华,所撰之联也未免有陈腐流俗,远离主题之状。
     如:
     丽日蘸霞书福字;
     和风沿户读春联。
     此联立意角度不错,想象大胆,亦符合春联春节时气氛。然此联虽扣新春,却具有广泛性,且先后荣获10年金象杯二等奖和合肥市征联二等奖。同一副作品,一字未变,两地同时获奖,那么它的地域特色又从何而言?这一点恰恰又是对联之大忌(以上批语仅对联作,不当之处,还请作者原谅)。
     联者,本继于诗而继于词。以短小短小者为妙,以凝聚全意为佳,更以稳工雅切为先。在对联的国度中,唯有无情对比较典型。若以“切题”论之,又稍有“流水”特点。有人认为,无情对仅乎字对,上下联互不相干。却忘记一点:无情对虽多以滑稽幽默,然透其本质,更有情趣与引申意义。
    如: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此联传为清朝何淡如所作,上下比逐字工对,相映成趣。所言确实相差甚远,让人捉摸不透。结合背景,细想则意味深长,讽刺意味亦寓意其中,正所谓“形散而神聚”。
    统而言之,一副优秀对联作品,语言文采,思想境界,细节处理等固然重要,若不切题,皆是枉然,始终是没有灵魂,没有价值所言。抓住事物本身的特征,重点敲击,迂回衬托等等,再加上个人主观色彩,让人看后即能看出“联心”,放算是一副合格作品。“切题”,即精神骨骼之再现。撰联者首当其冲的审美追求与标准,诗词亦是如此,文学作品亦大抵如此。
28分
作者: 南辕北辙    时间: 2010-12-28 23:11
15号卷:

一、命题成联(每题20分):
1、题莫高窟
为历史画廊,得文明宝库,是处风光成乐土
了红尘本性,悟佛国天机,千秋功业绽莲花

结构合宜,内容稍浮泛
13分
2、以曾国藩身份撰联邀彭玉麟出山(撰联风格不强求拟曾国藩联作风格)
相关材料:
咸丰三年(1853年),湘军水师(中国近代海军前身)成军之初,时任湘军统帅的曾国藩打听到彭玉麟的为人处世,尤其是此人熟读《公瑾水战法》,生在蒸水之滨,水性好,跑马、射箭、枪法、拳术也都有功底,曾临战之功而不受奖赏,于是派人请他参加湘军,做水师将领。几次派人去请,彭玉麟也不受命。后曾国藩仿效刘备三顾诸葛的故事,亲往彭玉麟处相请,曾国藩见这位年近40的汉子,依然长身玉立,英迈娴雅,十分敬佩。乃温言相劝,多方激励,方请得彭玉麟出山,做了水师统帅,并自领一营,后身经百战,终成中国近代海军之奠基人。就此事,以曾国藩的身份撰联赠彭玉麟,邀其出山。
有经世才,为治水帅,若出山,中兴成业之,千载功名追少保
果奇男子,真大丈夫,待临战,天下归心者,一生知已是梅花
此联更像是题彭玉麟联,或是为了切定邀其出山之题目,硬加入第三分句而成
11分


3、就“我爸是李刚”事件撰联发表看法。
   (事件本末请自行在网上搜索)。
人至贱无敌,看狂小子大言,不输气势,
水能清照心,请各机关三省,莫作李刚。
起句剑拔弩张,继之则俱为空言,不足唬人
11分

二、论文(40分):
对联“切题”之我见(字数800字左右,少于700字或多于900字适当扣分)
                         对联“切题”之我见(计851字)
      对联,如大家所知,是一种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传统的格律文学,是通过上下两句对仗来表达意思的骈文体,其本质就是要求内容切题,对仗工整,平仄合律。就这三者而言,我个人认为,对仗平仄是基础,是血肉,切题就是关键,是精神。
      平仄,对仗,切题,这三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的。在撰联时,首先要把握切题,然后根据内容确定立意点,再从这个内容出发,按照平仄格律安排对仗工整的句子,反复推敲直到成联。
      如果一幅对联,内容表达清楚了,但是平仄对仗方面不合律,不工整,那么,不能称之为一幅对联。同样的,如果一幅对联,符合格律平仄工整无误的基本要求,但是没有中心思想,内容空洞,不能紧扣题咏的对象充分反映其个性特征,也就是不切题,无的放矢,那么,无论其平仄格律如何正确,对仗如何工整,字句多么优美,也可以肯定的说,那也不是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好对联。
       切题,从理解这两个字来分析,就是要把握题目的中心内容,事物特征,切合题目,切人,切物,切时,切地,切景,切事等,不偏不移,真实不离题的把握住题目的关键中心特征,能在对联这短短的上下两句话中,把题目的意思从某个方面或者某个观点处完全准确的表达清楚,让读者一目了然。
      在此,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曾经在论坛上偶然看到过一个网友写的联。
                               联题:镜子
                               正人衣冠,
                               见我性情。
      说实在的,这个联,短而精。就八个字,真正说得上是直切主题,把镜子的特征及引伸的内涵都简明扼要的表达清楚了,让人分明感受到镜子的基本作用及更深的引伸作用,正气凛然,与众不同。
      另外,还有论坛上一个分咏的题目,
                          分咏:女人,老虎
                          唯与小人难养也;
                          犹言苛政猛于之。   [关山明月】  
      这个钟无嗔老师的点评很精到,“好!好钟不点自明。”的确,平仄合律,对仗工整,用典精准通俗,紧扣题目特征,这就是切题的好联。
      所以,我们要评论一幅联是否成功,除了平仄格律及对仗的基本要求方面必须正确,最关键的还是切题这个中心内容。围绕题目的中心思想来写,无论选定哪一个方面作为立足点,只要能精确准到的扣住题目,抓到事物的特征来写,写得让人明白理解,会心莞尔,那才是成功的佳作。
28分
作者: 南辕北辙    时间: 2010-12-28 23:11
16号卷:

1,题莫高窟
对三危而开胜境 历十朝风雨 史迹沧桑 不尽金光犹在眼
凿千佛以济苍生 看万里江山 人文锦绣 九州鹏翼正飞天
舒展大方,三分句作用不大,“济苍生”可商榷
14分
2、以曾国藩身份撰联邀彭玉麟出山
国运本浮沉 痛此星颓雾暗 虎兕蛰伏 时有腥膻觎正统
皇恩长浩荡 盼君移孝为忠 兵戈戒备 一挥铁血砥中流【今音】
文字收放自如,颇合曾国藩身份
16分
3、就“我爸是李刚”事件撰联发表看法
一语起狂澜 是何暗欺律法 明践尊严 敢逆天公撑霸道?
九州齐愤慨 恨此势弊良知 权生祸水 长持利刃斩妖氛
立意与结构可取,部分字词可炼
15分
二、切题之我见(计993字)
对联,总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有了这个主题,切题就成了对联创作的第一要义,反之就成了画虎类猫了。切就是贴切,就是准确的反映题咏的对象。“切”可以分为切人,切地,切时三个方面。
一,切人
切人即切人的身份,事迹,职业等等。
如康戈戈所题的郑板桥联:
安民兴吏治 安吏重民生 十载名留 几像几祠惟表意
画竹立人间 画人标竹外 千钧笔落 一枝一叶总关情
上联切住仕,下联且住艺。
再如佚名题张姓宗祠:
上联:兵书三卷桥边授
下联:忍字百篇家内藏
上联讲的是张良桥上接受黄石公兵书的典故,下联讲的是张良的26代孙张公艺,九代同堂。
   这些联语内容贴切,决不能移易他人,自为佳作。反之:如王振廷挽蔡锷一联:
   其自任天下之重若此
   于以禁他人为帝有余
   吴恭亨评:语亦浑成,但欠死义。所为不切。
二,切地
创作时要注意切合其地,写景要注意抓住景物最突出的特点,运用典故要注意典故和该地的联系,等等。
   如李渔题庐山绝顶,联说:
足下起祥云 到此者应带几分仙气
眼前无俗障 坐定后宜生一点禅心
“祥云”,吉祥的云彩,仙气是超脱尘俗的气质,上联写山势之高,风光之美,登临绝顶,足踏祥云,自生飘飘欲仙之感。俗障与禅心乃佛语,下联写登临的感受,仿若仙界的美景,使人俗念全消,禅心油然。此联切人切地,既自然流露出对庐山风光的赞美,又不露痕迹的表达出超凡脱俗的自身心境。
  切地,除了要切合当地的人文历史之外,还要切合当地的景物,如苏振学题雷峰塔联:
   风月最相宜,我欲弄舟,划开秋水千重碧;  
桑榆犹未晚,谁同登塔,撷取夕阳一片红。
此联上联写湖,下联写塔。登上雷峰塔,首先进入视野的就是风月无边, 水天一碧的西湖,登临者会顿生纵一叶舟凌千顷波之意,因此,虽是写湖,其实立足点仍在塔,乃切地。
三,切时
时,不外乎年,季节,月,日,时辰等,贺挽联运用手法颇多。以下引自《对联话》。
如;华笛秋挽王伯道联云:
来日百花生,去日百花生,可堪红杏枝头,一般雪涕;
君年五十五,我年五十五,何堪黄公垆畔,独自伤春。
王伯道生卒皆二月十二,此乃切时之佳作。
      纪晓岚题乾隆五十五年八旬寿联云:
      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分向化八风和,庆圣寿八旬逢八月:
五数合天,五数和地,五世同堂五福备,正昌期五十有五年。
胡衡斋令阳山时,以三月三日在祠作文公生日,制联云:
其人如泰山北斗
是日也天朗气清
上切人,下切日,了无痕迹,实为佳作。
综上所述,对于对联的创作,一定不能离开主题,或者扣题不紧,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纵文藻斐然,亦不能自成佳构。
26分
作者: 南辕北辙    时间: 2010-12-28 23:11
17号卷

一、 命题成联(每题20分):
1、题莫高窟      
敦煌弘觉海,泉宕一牙月,大漠异光,玄妙飞天,邀拄杖僧重游圣地;
秘窟耀凡尘,沙鸣两世风,长河定力,神奇显学,引藏经者共度金针。
注:拄杖僧指在三危山看到灿烂佛光并在此首先开凿石窟的乐尊和尚。
  两世:衰、盛二世。
  定力:佛教语。指坚信精进之志,专忍坚定之心。  
  显学:敦煌学。是研究、发掘、整理和保护中国敦煌地区文物、文献的综合性学科。
  金针度人:成语,指把某种技艺的奥秘、诀窍传授于别人。
内容过多,缺乏层次
13分
2、以曾国藩身份撰联邀彭玉麟出山(撰联风格不强求拟曾国藩联作风格)
吾亦萱堂泣血,然国度时艰,风雨故园,丘墓一方安固守?
子犹蒸水潜龙,更心怀大义,乐忧斯世,昂藏七尺怎虚持!
注:史载其时彭居母丧,曾亦居母丧。
设身处地,动之以真情、晓之以大义,言足成理,理足服人。
16分
3、就“我爸是李刚”事件撰联发表看法。                     
怒!醉驾凶残,有悖常纲搬李刚,狂妄铭言燃众怒;
思!生民平等,难容二代褓官带,严明国法促三思。
注:李刚之子李启铭为本事件主角。铭言是他之言,也是“名言”之借讽。
虽能打着疼处,终是痕迹太重
13分

二、论文(40分):
对联“切题”之我见(计965字)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切题”简而言之即为“切合题旨”。
  对联“切题”就是对联内容一定要符合对联题目的要求,起到应有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具体来说就是对联一定要切人、切事、切物、切地、切时、切景。对联的题目有特殊性,因其出现在特定的场所、适当的时间,是室内外环境或名胜古迹的组成部分,故此题目不言而喻,可谓“表面无题,实际有题”。然而在撰写楹帖、联语或编写楹联书籍时是必须加上题目的。
  切题是对联创作与评价的重要尺度之一。对联切题,表达效果就好尤佳;反之则差或错。
  要做到对联切题,首先就要审题,弄懂此联的创作目的及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分清人、事、物、地、时、景。其次就是立意,要确定主题思想,围绕它进行构思,营造意境,突显个性。与其他文体不同的是,一副对联在构思时,就要按对立统一规律来设计上下联的内容;主题是一致的,但上下联的内容应有所区别(或延续气氛、或宕开一笔、或提振一下),甚至对立,相反相成。最后必须大量取材、重点选材、灵活用材。当然有时立意和取材也可互换顺序。然而不论是审题、立意、选材,都要其中有“我”:我的思想,我的情感,我的寄托,我的风格……。
  比如“题诸葛亮”,先明确是切人,再清楚应表现其过人学识、鞠躬尽瘁、高风亮节……:这样在他一生的事迹中,就可以精练地提取“前后出师表”“隆中对”“三顾茅庐”再加上感情“景仰千秋”来体现。于是成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再如“题理发店”。“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切事生动,一语双关,妙趣横生。
  又如“咏炭”。“一味黑时犹有骨;十分红处便成灰。”咏物真切,对比强烈,寓义深长。
  还有“题苏州虎丘花神庙”。“一百八记钟声,唤起万家春梦;二十四番风情,吹香七里山塘。”切地到位,使人若身临其境,如闻梵钟声声,嗅花香阵阵。
  再有写“中元节”。“设盂兰平施甘露,开胜会普渡孤魂。”切时知节,情深意切。
  最后看“山东济南大明湖”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切景逼真,蕴藏深情,诚如古人所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对联“切题”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正切、反切、明切、暗切、雅切、俗切……。因篇幅有限,不能详叙和举例。多读多学大师行家的理论经验便是。
  至于为使对联“切题”而出现的“凑泊”(牵强拼凑)、“合掌”(上下联意思雷同)、“落套”(千篇一律)等毛病更要通过多写多练,彻底改正。
26分
作者: 南辕北辙    时间: 2010-12-28 23:12
18号卷

一、命题成联(每题20分):
1、题莫高窟
窟中遍洒古今尘 载盛载衰 看我佛何曾不笑
壁上久观曼妙舞 喻真喻幻 觉浮生转瞬成空
虽走偏锋,然虚实转换之中,能道出胸中感慨,隽永有味,二分句语句造痕重
15分
2、以曾国藩身份撰联邀彭玉麟出山(撰联风格不强求拟曾国藩联作风格)
明公安在哉 闻此地清芬 欣向梅花询哲匠
广厦将倾也 赖斯人扭转 力扶危局济苍生
简练有法度,“斯人”人称不对
14分
3、就“我爸是李刚”事件撰联发表看法。
闹剧总雷同 不几日风定波平 料衙内依然故我
世情皆雪亮 还一味口诛笔伐 枉诸公如此认真
剥皮见骨,冷嘲中愈见辛辣
18分

二、论文(40分):
对联“切题”之我见(计810字)

    一个重要的会议必须有一个中心议题, 一篇好文章, 也必须有一个中心思想。一副对联也是如此。由于对联有字数和格律的限制, 不能像散文那样用一大段文字去阐发中心, 它必须在有限的字句中围绕主题下笔, 很难恣意驰骋,故而前人吟哦之际非常重视切题。
从读者接受的角度出发,“切”扮演的角色是作为衡量历代楹联作品好坏优劣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审美标准。前人吴恭亨说:“凡文,言佳处在切题靠题。”“予论文谓无他求,肖题耳。”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他说:“联语亦不妨相题而制耳。”         
在梁章钜看来,切人切事切地之作,均为佳作,反之可移易、可搬动的楹联,不得谓之佳联。如关帝庙联“汉家宫阙来天上;武帝旌旗在眼中”,又“吴宫花草埋幽径;魏国山河半夕阳”,又“旧官宁改汉;遗恨失吞吴”等,先主閟宫和丞相祠堂未尝不可以移用,非“相题而制”,非“雅切其他”,故不佳。
切题,是逼入绝境后的生还;切题,有顺应和创造的双重功效。做到切题,文章就成功了大半。读切题的文章,令人会心微笑,令人击节叫好,对联也是如此。
切题的对联能使读者很快掌握要领, 了解作者的意图,容易引起共鸣, 得到启发, 受到鼓舞。叶圣陶先生曾给一位推鸡公车的工人老俞写过一副春联:“有子荷戈庶无愧, 为人推毂亦复佳”。老俞看后, 说“切, 切得好, 就是我要说的话。”切什么,切老俞的身世和他的心态。原来老俞有个儿子在前方为国打仗, 他觉得对得起国家, 自己推鸡公车, 靠力气吃饭,比其他行业也一点不差,此联说出了老俞的心里话。对联尤其讲究切题的功夫。如果不顾主题, 不着边际地堆砌名词、典故, 就会使读者感到不知所云, 如坠五里云雾, 离题千里, 再怎么洋洋洒洒,也必然谈不上什么受到感染, 引起共鸣。
我学联也有数年,不管是以情切,以文切,每每写来总是难以雅切,写着写着就离题万里,读着更索然无味。也看过论坛上一些所谓工切的作品,鲜有不浮于直白,流于烂熟的,根本谈不上美感,更不用说用来反复咀嚼,引发共鸣了。
32分
作者: 南辕北辙    时间: 2010-12-28 23:12
19号卷

一、命题成联(每题20分):
1、题莫高窟
经窟多彩,来者熙熙,去者匆匆,几为观光几为佛?
佛法莫高,黄沙漠漠,红尘滚滚,奈何三宝奈何经!
上联颇新,鲜为人道,下联有些模棱两可
13分
2、以曾国藩身份撰联邀彭玉麟出山(撰联风格不强求拟曾国藩联作风格)
身退未成,几道乎;浪费所学,合德乎?道德其上,叵疏虑也!
出民水火,真仁也;赴国急难,大义也!仁义之间,盍遽行乎?
责以大义,足以警动人心,稍欠节奏感
15分
3、就“我爸是李刚”事件撰联发表看法。
人之初,性本善,如是迁,父之过?
德之髓,日渐亡,长此往,国之殇!
  上下联缺乏必要的转承
13分

二、论文(40分):
对联“切题”之我见(字数800字左右,少于700字或多于900字适当扣分)

                   对联“切题”之我见(计843字)
    夫切题者,切合题旨之谓也。切题之法,言之易,行之难也。
    凡赋诗作文无不有其题旨。凡兴之所至,灵光乍现,自叙所见,自抒其志者,可谓“自命题”;至若各色考
评,各色赛事,统一题目,限定内容,则常言之“命题”者也。命题又有直接命题与半命题,于对联则有命题
成联(命题)、出句求对(半命题)。切题之难,(他)命题难于自命题,而半命题又难于直接命题也。
      对联之道,至精至简,“增之一分则肥、减之一分则瘦”。故尤须博闻强识,字斟句酌,无一字不扣命题
,无一言不关主旨。故于切题,尤为要也、难也。
      切题之法言之极简,行之不易。言其极简,谓切题无外乎深思、巧对耳。言其不易,想诸同好均自有深
味也。成联尚可,对句尤甚矣。
      就对句言之,则须细品、深思出句之主题之意境之情调甚而至于对仗手法诸项,三思而后方可落笔。于
命笔之时又需巧措妙合对句之用字之词法之句法以切合出句。如考量不周经验不足体会不深,则往往而有意
隔、境隔诸弊。如此则又出难之一端也:所谓隔与不隔。其说已异,而于具体出对之句则又各人各论各有眼
矣。若出句“烟笼鹅黄,杨柳梢头春尚早”,余对之曰“雨湿水墨,梧桐桌上画未干”,或曰“隔”。则某深不以为
然,何也?盖出句者原意为描绘春色,而欲对句亦应以赞春之辞,故以吾句为“隔”也。而吾虽知其意。特反
其道而行之:以出句为“图画”上春色画面之素描,而对句则为作此“图画”时现场之速写也(“雨”又暗含于出句
)。其题切于“画”,其技巧更切于“杨柳梢”“梧桐桌”之“木”旁之相连、相对。其对翕然,其趣盎然。愚见不隔
也,实切“切”也。
      切题不及是谓“隔”,然切题太过亦将致病,症曰“合掌”也。今斗胆冒尊者讳,试以主席“自古英雄擒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何论之。虎豹.熊罴虽不同义但同类其涵义其实则一也;英雄.豪杰更是同义,可谓相切之
极。故虽以上下联有递进关系为之辞亦不免合掌之嫌矣!此句虽妙,然若由我辈无名小子为之,岂不为
专家诸君砖拍至呜呼而后快乎?
     难哉切题!切题之难,难于博学、度人。博学以修己,度人以知彼。修己知彼,方可百切百中焉!
32分
作者: 南辕北辙    时间: 2010-12-28 23:13
20号卷

一、        命题成联(每题20分):
1、题莫高窟
花雨缤纷,清音曼妙,飞天舞袂四围旋,弟子莫非登梦境?
金刚威武,菩萨慈祥,佛祖拈花迦叶笑,此身应是上灵山!
景物多却缺乏层次,造语过白
13分

2、以曾国藩身份撰联邀彭玉麟出山(撰联风格不强求拟曾国藩联作风格)

大国飘摇,已身怀绝技,仍单夜里挑灯看剑?
万民零落,早心熟兵书,何不今回吹角连营!
上下联前两分句意思重复
11分
3、就“我爸是李刚”事件撰联发表看法。
   (事件本末请自行在网上搜索)。

说什么爸是李刚,无须饶舌,是非颠倒何曾久?
有多少身居要职,到底低头,因果循环会有时!
缺乏深入挖掘
12分
二、        论文(40分):
对联“切题”之我见(计887字)
一、

切题,切,即贴切、切合;题,即题目、题材。所谓切题,就是切合题旨,出于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 叶石林云:‘杜工部诗对偶至严,而《送杨六判官》云:“ 子云清自守,今日起为官。”独不相对切,意今日字当是令尹字,传写之讹耳。’余谓不然……且送杨姓人,故用子云为切题。”
明末清初大学问家王夫之曾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可见,不管是什么文体都必须围绕一个主题,也就是切题。那么联有没有题呢?
就对联内容来说,除了无情对等文字游戏外,或题署,或贺挽,虽千变万化,却总有个题目,创作时都必须围绕这个题目去写,不得偏移他处。梁章钜在评论对联时,常常用把“切”字作为评论优劣标准之一。写对联必须紧切主题,写人须切人,写事须切事,写景须切景。不切题的对联等于白写。《联律通则》第六条规定“统一于主题”,说的就是切题。创作对联若不能紧扣题咏对象,充分反映出其个性特征,乱放空炮,无的放矢,任其平仄如何合律,字句如何优美,俱非成功之作。在读联话时,经常会读到诸如“真切不浮”、“确切不移”、“贴切”、“浑切”之类的字句,所讲的意思就是是否切题。一般认为,联语只要从任一角度准确地扣住题材来写,便可视为切题。至于联话中常见的“搬不动”、“不能移易他处”等,乃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切题准的联作,即便不告知题咏对象,高明的读者仅看字面就可以猜到。
那么楹联呢?表面上看似乎没题,实际有题。楹联张贴、悬挂、书写、铭刻在实体上,是室内环境或名胜古迹的组成部分,因此题目不言而喻。《红楼梦》第五回讲,宝玉倦怠,欲睡中觉。当下秦可卿引一簇人来至上房内间,宝玉看见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 / 人情练达即文章”及看了这两句,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后来大家来至秦氏卧房。刚至房中,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宝玉此时便觉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 / 芳气袭人是酒香”。这两副对联烘托出两种室内环境,两种个人风格。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切题乃是对联创作的第一要义。
20分
作者: 南辕北辙    时间: 2010-12-28 23:13
21号卷:

1、题敦煌莫高窟:
穷瀚宇云霄,飞天妙曼,张慈眉善目,法相庄严,撼断壁残崖,岩龛静穆,恍惚间,月色苍苍言不老;
看中州域外,丝路浮华,守晓日晨星,沙洲变幻,慨能工巧匠,信念虔诚,须臾尔,西风猎猎证何曾?
思路尚清晰,节奏拖沓,文字不够纯熟
13分
2、拟曾国藩劝彭玉麟出山联:
问苍茫大地,安得周郎舰舸,击桨平江海?
生意气潇湘,当驰荆楚风云,挥师荡匪夷!
大处落笔,惜文字气力不济
13分
3、就“我爸是李刚”撰联:
皆钱作孽皆权作祟,如富少何凭,衙内何凭?于诸位,扪心能克己?
以法为绳以德为尊,则黎民幸甚,国家幸甚!及彼时,横蟹得除之!
不够紧凑
14分
二、论文:
      对联“切题”之我见(计1112字)
对联两行字,吟哦当切题。
对联短小精悍,是语言的高度浓缩产品,而且讲究韵律、对仗,所以一字一词,无不关乎紧要,当认真推敲。然而,字词精练了,其表达的意思不能模棱两可,必然是事物的高度概括,否则,南辕北辙,不知所云,是对联的大忌。
任何对联不外乎写景、咏物、议事、说人和抒情这几个方面。切题也就是题联表达的中心思想要切合题目的规范和要求。但是我们如何做到“切题”呢?我认为应该做到既写“眼前景”又有“心中景”。所谓“眼前景”是我们看到、听到、闻到、摸到和品味到的实实在在的景色、实物、人物事件和情感,是对现实存在的事物特征特点的高度把握,是景观、事物和人物的“浓缩液”,但决不能脱离了现实存在本身,游离于现实存在之外,就会变成写泰山也可以理解为题黄山,言张三而以为是说李四。而所谓“心中景”则是“眼前景”在心中的升华,是作者的感悟,思索和联想拓展,是作者的思想观点,也可以说“心中景”其实就是对联的灵魂所在。脱离“眼前景”,“心中景”就是无本之木,就算词藻华丽,也是无病呻吟。而没有“心中景”对“眼前景”的升华,则对联是为写景物而写景物,完全变成一篇不带情感和思想的使用说明书,了无生气。
     比如联都“联星炫起来”联题“五丈原”,我这样理解:五丈原在人文厚重名胜众多的秦川大地实在算不得什么,但是既然题五丈原就必须尽写五丈原的景观,但是五丈原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一代名臣诸葛亮死于此,故而亦不可不写诸葛亮,所以五丈原和诸葛亮就构成了本联的“眼前景”。其中一对:“祁山六出,沥血呕心,可见三分非夙愿;屯兵五原,鞠躬尽瘁,莫因成败论英雄。”此联初看是佳联,既有“祁山六出”,又有“鞠躬尽瘁”,对人物事迹特征的把握很到分寸,把握了“眼前景”,上联结句“可见三分非夙愿”衬托得也很有力,又有“莫因成败论英雄”作为“心中景”的作者自身思想观点的映照,本来是很好的一幅成联。然而作者可能把题“五丈原”仅仅理解为题“诸葛亮”了,虽然有屯兵五原带过,也不过是诸葛亮一生中的其中一件事罢了。因此再好的联也只枉费了心血,作者就是犯了不切题的错误。同样联题“五丈原”,另外两对:其一“百尺深沟,竟因一死成名,空化作悲情符号;千秋遗迹,堪与三分同古,只徒留旧事几多。”和另外一联“僻地起兵戎,却教将星殒落,成名更惜三分憾;武祠彰信义,引来游客追思,忆古每怀两表忠。”都是先写五丈原,再题诸葛亮,“眼前景”就饱满了,又有作者自身思想观点作为“心中景”的升华,遣词用字雅致,承转自然,故而在本人看来是切题的佳联。
使所写事物景观人物完全切合联题,不是易事,对于我们初学成联者只有不断练习,提高自身文学修养,提高对联造诣,方能写出既有“眼前景”又有“心中景”的切题佳联。
32分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