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教育部、各大学的公开信 [打印本页]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1-7 16:00
标题: 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教育部、各大学的公开信
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教育部、各大学的

公开信

中国社科院、文化部、教育部,各大学:


我叫李尚兴,小学教师,山西省临县人。我写这封公开信的目的是要告诉你们,我们中国人千百年来对汉字的研究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远未认识汉字的本质。目前中国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汉字研究著作,从汉字的本质来讲都是不正确的。最好的汉字研究著作也是不成体统的皮毛之言。对于我国的汉字研究现状,我写了这样几句话:面对皮毛言,一口叹息气。不开天地门,岂可得三昧?我国大学的汉字研究教材我虽未见过,但从社会上的汉字研究信息来看,我已知其内容情况了。这是不符合汉字实际的,是对汉字的误解。这对于学子来说是一种误导。我希望教育部能重新组织专家编写一套符合汉字实际的教材,让中华子孙真正认识汉字的博大精深。文化部也有责任组织专家重新认识汉字,让汉字这颗中华文化的明珠放出它特有的光芒,让中华子孙和世界人民认识中华先祖的高度智慧。


其实2005年夏,我就写了一篇题为《中国人,你识几个汉字》的文章邮寄给了国内两家文化教育的大报社和一家青年大报社,结果都如石沉大海。后来我真想再写一篇题为《中国人,你目能识“丁”吗》的文章在互联网上发表,但又怕惹出许多麻烦,使我不能静心做我的事,特别是怕那些狂热的爱国者的攻击,叫我哭笑不得。


中国人不识汉字真象,这是事实。中国人不仅不识古汉字真象,也不识现代汉字的真象。这实在是一种可悲、可叹、可笑的事。


汉代的学者许慎不识汉字真象,这从他的《说文解字》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古圣人孔子虽然为《易经》作过解释,但也不识汉字真象。他的“牛羊之字,以形举也”就是证明。不过这种情况可能与此二位没有见过甲骨文有关。


中国当代的文字专家也不识汉字真象。这能从他们的著作中看出。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我们中国人常夸耀汉字博大精深,但不知从哪里说起?请问这以象形为基点的汉字能博大精深吗?形,状也,表也。这表形之字能有丰富的内涵吗?能博大精深吗?也许有人说,我们不谈象形字,那些指事、会意、形声字可就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了。请问,这指事、会意、形声字是用什么表示的,它们的基点又是什么?


如果我们把汉字定位于形,那么汉字就是依样画葫芦的作品。那指事字中就会有有人摘葫芦的字形。那会意字中就会有有人分葫芦的字形,形声字中就会有葫芦配声符的字形。请问这样的字形能有多少内涵?有什么博大精深?


我们中国人看事物往往不看本质。中国人不识汉字本质就象看人只看皮囊肉体,不看精神道德,象看水只看水形不看水性,象看刀只看刀刃不看锋利一样,只重外形,不重本质。我看中国人对“文化”的定义就不正确。比如说《现代汉语词典》中,“文化”定义之一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这种定义若以“总和”而论,那是不能揭示文化本质的泛泛之言,若以“精神财富”而论,那又是一种以偏概全之言。我不管这是中国人的定义,还是“进口”的定义,我的判分是不及格。再如人与动物的区别,教科书是从动物进化的角度来分析,指出的是人与动物智能上的差别,并不讲有无精神道德的区别。我以为有无精神道德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


对于认识中国汉字来说,我们应该按照中国哲学观点来分析。应该是有表就有里,有形就有象,有器就有道。里、象、道才是事物的本质。看事物要看本质。丢掉了本质,就丢掉了事物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我们中国人看汉字就是只看表形而不知有里象,只知其为器,而不知其中有道。结果丢掉汉字的本质,丢掉汉字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这正是千百年来汉字不能被正确解读的原因之一。


应该说中国人对汉字是很熟悉的。从事汉字研究的人也不是少数。但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为什么同一个汉字在甲骨文、金文、籀文、石经文、小篆文、楷书等文中会有许多个根本不同形的字形?这是象形理论能解释了的吗?为什么每一个汉字都有许多义项,有的多达二、三十项,而且许多义项根本无法与其形相联系?如太阳之“日”竟能“日他娘”,植物之“麻”竟能“麻烦”、“麻利”、“麻醉”、“肉麻”,人之“足”竟能“满足”、“足够”,方位之“方”竟能“方便”、“大方”,还能成“方法”,动物“牛”竟能“牛得很”、“牛气”,绳“索”竟会“索取”等等。象这样的情况在汉字中是普遍的。不知哪个研究汉字的人思考过这些问题?这是一种以象形为基点的汉字理论能回答了的问题吗?再者,请大家再认真看一看,楷书中有几个是真正的象形字?这已足以说明象形说是站不住脚的。


把汉字看作象形体系是把汉字看得太简单、太浮浅了。这是把汉字从天上贬到地上。这不仅不符合汉字实际,而且也是一种民族自贬自辱行为。汉字是神奇的、高超的。它的神奇与高超就在于其字形内部有一种人们不易觉察到的意象。也正是由于其意象内涵极为丰富,才使汉字成为博大精深的文字。汉字是世界上第一流的文字。汉字是一座巨大的文化宝库。它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也是一座世界文化宝库。汉字中蕴藏的人文信息和自然科学信息是空前的。汉字的内涵不在《易经》之下。然而这些内涵又岂是一种象形文字能表达了的呢?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标志,是中华国粹,是中华先祖高度智慧的结晶。但数千年来一直是被作为形而下的器使用着。这实在是以金为石之误,以金为石之恨。换句话说,汉字只是中国人情感上的珍宝美玉,并非视觉上的灵通宝玉。因为我们中国人对汉字的解释就是这样一种情况。中国人都知道汉字有丰富的内涵,却不知这丰富内涵形成的原因。数千年来中国人不能认识汉字的真象,不能发现汉字的真正价值。这能对得起创造汉字的中华先祖吗?我们这些自称是龙的传人的中华子孙还配其名吗?这叫爱中华也爱的糊涂。


人类是极其聪明的,然而也是十分愚蠢的,中国人也不例外。当年,中华先祖创造了《易经》。这是十分了不起的杰作。反映了中华先祖的高度智慧。那四大发明、飞船上天与之相比又算得了什么?《易经》作为自然科学,作为人类对宇宙生命规律和天人关系的探索与推演描述,是对人类的伟大贡献。但作为人文理论和社会模式,它主要的是荒谬和反动。它成为三纲五常的源头,是压迫有理的说明书。这是《易传》思想的主脉。这也是说今日流传下来的《易经》,或称《周易》是一部精华与糟粕的掺合物。然而它却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可叹!中国医学是摒弃《易经》糟粕,抽取《易经》精华而建立起的科学理论和治病方法。它不仅是治疗疾病之法,更是治国治人之法。古人早有“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之说。而现代中国人却只知中医是医病之法。可叹!先贤老子的《道德经》是举世无双的中华第一经,是一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著作。虽言简而意深。它的价值在中华诸经之上。目前还没有一种经典能比得上它。但中国人却并未将它置于应有的位置。更可叹!这聪明的中国人不也糊涂吗?


汉字的真象千百年来一直不能被我们中国人认识,这应该说是一个谜。我以为要解开这个谜还是应该反观我们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


我们中国人有一种严守传统的观念。更有人把传统看作安全套。这样,严守传统观念就象钻进了安全套。他们以为严守传统观念就象钻进了安全套。他们以为严守传统观念做事做学问不会有差错,殊不知钻进了这种安全套就等于自缚其身、自缚其足,不能再前进一步。这也等于把自己囚禁在一个小天地中,不能扩大视野,使思想僵化,使自己的头脑失去灵性。这种头脑看问题,分析事物,象教徒诵经,鹦鹉学舌,人云亦云。那些自以为在安全套中不会出差错的人却往往出差错,更不会得到真知。我以为中国汉字的真象千百年来不能被中国人认识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因为中国人在思维上把传统的安全套系得太紧。


我知道,世界上的真理都是在艰难的求是中取得的。艰难的求是既包括对真理本身的探求,也包括向世俗、权威的抗争。有时向世俗和权威的抗争要比对真理本身的探索求证艰难得多。世界历史也表明,求是者往往是传统的叛逆者。因此求是往往是向传统挑战。比方说马克思主义就是向传统挑战的产物。


我也知道,我们中国著名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荟萃了十几亿中国人中选拔出来的精英,是专门研究人文科学的。还有许多著名的高等学府里藏龙卧虎、人才济济,是研究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场所。这些地方,年年研究成果累累,著作千车万车。只是不知对汉字研究有什么新成果?如果有,请告知全国人民。我是很想与你们交流一下对汉字的研究结果。当然我想和你们交流的不仅仅是汉字问题,也包括中国古今文化中的许多问题,比方说教育问题,如教育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怎样才是真正的教育改革?再比方说科学问题,如怎样看待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关系?这两者有无主次关系,自然科学的发展就等于社会进步吗?再比方说文化的核心是什么?孔子在中国古文化中的地位,就是它的文化价值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又应如何解释?等等。这里还有一个需要说明的是我喜欢在公开的场合,在同一平台上与别人交流,不喜欢奴才向主子禀报或讨示式的对话。不过,这汉字以外的话题我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并不奢望能与高士们谈此类问题。我这里主要讲的是汉字问题。


我仅是一名小学教师,我深知我的身份和所处的地位。如果有人说我不知天高地厚,那很好。如果说我胆大包天,那也对。我的这封公开信也确实失恭不敬了。这暴露了我的愚蠢。在大家都爱说恭维话的今天,我不懂得献媚取宠,不懂得讨人喜欢,却要得罪许多人,而且许多是很了不起的人。我虽然感到这比编造鬼话骗人强多了,却也担心招来一些难测的事端。这是我无奈的选择。因为我想登门拜访首长、专家之类并非易事。


这是一封沉重的信,也是一封忧心忡忡的信。如果说这里有一种傲气,倒不如说有一种叹气。我已是年入花甲的人了,追求的只是能弄清事物的本质、真象,比如说要认识汉字的真象。只不知在这人欲横流的今天会有何种回应。


最后,我套用西方哲人的话说一句:我爱古今贤哲,我更爱真理。




此致

敬礼



小学教师
李尚兴谨呈



2007224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1-7 16:01
说明书

我的《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教育部、各大学的公开信》已于2007年2月底在中国互联网的几家网站上发表。但收看到的人很少。这大概主要是因为我是地位低微的小学教师。因为我们中国人是很看重名声地位的。在《公开信》(简称)发表前我就想到了这一点。但没有想到收看的人只几千人。更没有想到引不起中国人的注意。但我这火热的心并未因此冷却下来。因为我知道我并没有说假话、胡话。尤其是还有许多上帝指教给我的重要知识与重大发现,我不能不告诉中国人和全人类。我实在不敢不尽我的职责。因为中国和世界各地许多学者直到现在仍在这许多重大的文化秘密中呕心沥血地钻研探索。

我们这个世界是荒唐的。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荒唐的。我相信真理总会有被人们接受的一天。因此,我仍在努力,决心要把这中国人和全人类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中国人和全人类。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1-1-7 17:39
“文会友 ”朋友:谢谢你光临!关于汉文字的研究,不属于诗词版的内容。故给移到了理论探讨版面“雅士会所”了。
作者: 川流不息    时间: 2011-1-8 09:13
先贤老子的《道德经》是举世无双的中华第一经,是一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综合著作。虽言简而意深。它的价值在中华诸经之上。目前还没有一种经典能比得上它。但中国人却并未将它置于应有的位置。更可叹!这聪明的中国人不也糊涂吗?

讲得好,欣赏!
作者: 川流不息    时间: 2011-1-8 09:22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各大学、各大型图书馆:

     我对老子《道德经》的研究可能走在当代人之前,仅此毛遂自荐,盼有朝一日能就此给我一个凭才报国的平台。先此敬谢伯乐!
      
                        331100江西省丰城一中刘一汉
                                           2011、1、8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1-11 11:56
回复:刘一汉(川流不息)先生:您研究《道德经》首先说明您慧眼识真经。也更说明您有真正的爱中华之心。为了中华的福祉,我们需要呼喊,让更多的中国人知道,凡事不可妄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要循道而行。中华民族的真正振兴不是钱多武器精良,而在于道德的提升,社会的和谐。                     (李尚兴)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1-11 21:06
《公开信》(简称)之后的说明     我写的《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教育部、各大学的公开信》是希望通过网络媒体把这个信息传递给我提到的有关单位。其实我们中国人不仅没有真正认识博大精深的汉字,还有许多重大的文化秘密没有解开。比如说我们中华民族常炫耀我们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然而我们至今没有弄清龙为何物,来至何方。再如太极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但我们中国人至今不能正确解读太极图。还有成都平原上的三星堆纵目铜人像已出土多年,但至今无人对这纵目能作出一个正确的解释。等等。作为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我们对以上问题一直没有弄清,不叫人感到可悲、可叹、可笑吗?
世界上的事物多数是有常规的。但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用常规来解释。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奇妙的很。有许多事物是人类永远不能凭着自己的智慧作出正确答案的。我曾在一篇《中国人,你识几个汉字》的文章写到“我真不知道这汉字是人造还是神造”。我们中国人需要弄清的问题太多了。我写这封公开信的目的就是想把这些问题答案告诉大家。但是我不能这样随便,要具备必要的条件。
我知道我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卑微人物。而我又不愿意跪拜在别人面前乞讨。不愿意在主子面前求赏赐。我不准备在报刊杂志刊登我的研究结果。更不会在网络媒体公布我的发现。我盼望的是能举办一场古文化大揭秘发布会,能将我的汉字研究和古文化研究的发现公布于世。因为我发现的是重大的文化秘密。我有必要这样做,也应该这样做。我现在还不知道哪一片云是我的天。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1-12 15:39
《公开信》(简称)之后的再说明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汉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石经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有的人对汉字的概念不清楚。所以当人们一提起汉字的时候,就把目光死盯在现在通用的楷书上。因为他不知道汉字的渊源,所以他对现代汉字也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甲骨文是汉字的祖宗。古代汉字是现代汉字的根基。所以要认识现代汉字首先要认识古代汉字。特别是要真正认识甲骨文,其次要认识金文、籀文、石经文、小篆文。中国汉字,从书写方便来说楷书最好。从表意性来说甲骨文最好。其次是金文、籀文、石经文、小篆。再其次是楷书(主要是繁体字)。隶书最差。中国汉字是博大精深的,但博大精深的主要不是楷书,而是古汉字,特别是甲骨文。到目前为此,中国的文字专家们并没有真正认识中国汉字。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汉字的性质。
中国汉字是博大精深的。但是博大精深的东西并不都是先进的。如中国汉字有许多缺点。如难认难记难写等。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否定汉字。如我对孔子思想是持批判态度的,但我决不敢否认孔子的才能。孔子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化巨匠,了不起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有许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另外,中国、印度、埃及、古巴比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都曾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化。但因各自背负的古文明包袱太重,在世界文化发展中落伍了。现在世界上兴起了汉语热。但这并不是因为汉语的先进,而是世界各国都瞄准了中国这块有发展潜力的大市场。我这里想说明的意思是,中国的汉字虽然博大精深,但也不是完美的。汉字的使用方法是需要改革的。汉字的博大精深与汉字(现代汉字)的使用改革是不矛盾的,这是意义不相同的两回事。相反,我们更需要加强对汉字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古汉字的研究,做到真正认识汉字的博大精深。然后用好的汉字使用方法向中国人和全世界人公布汉字的博大精深。提高中国人的自信心和国际威望。这样才能对得起创造了博大精深汉字的中华先祖。
最后,我再一次告诉大家,我的研究发现,汉字,特别是古汉字是一株生命力很强的长青树。是永不腐朽的。因为它把根基建立在生命基因之上。同时我也认为在语言传播上,现代汉字与汉语拼音的结合使用是可行的。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1-1-12 23:33
神乎其神,本来就没多少深奥无比的东西,也不可能有多少值得去研究的价值,易经如此,汉字依然。汉字,不过就是一个语言符号而已。易经之所以很多人一辈子研究也没搞出什么名堂来,就在于它根本就不存在多少深奥的东西,本来就没啥东西,你能搞出个什么惊世骇俗的名堂来?古人在天文宇宙科技方面的东西,会超过现代人?至少我就不信。
作者: 川流不息    时间: 2011-1-13 13:24
哦,老子《道德经》的确内蕴丰富,具有很多哲思。

      比如:老子所谓“无”,由“没有”,到“原本没有”,到“原本没有天地万物”,到“原本没有今形态”,到“原本没有固定不变的物质形态”,到“物质形态的千变万化”,到“物质形态的破旧立新”,到“无固定不变形态的永恒运动”,意义层层深入地演进,这非认真苦钻无法悟其三昧。
        又如:老子所谓“有”,由“具有”,到“原本具有”,到“原本具有旧形态”,到“原本具有的真实内涵”,到“原本具有的物质本质”,到“有客观实在内涵的不灭物质”,意义亦层层深入地演进,亦当认真苦钻始能悟其三昧。
       又如:老子所谓“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即:“宇宙中的一切都本于有客观实在内涵的不灭物质,而这物质始终处于无固定不变状态的永恒运动中”。

《老子》哲学价值非常大,它的研究很有意义。
作者: 川流不息    时间: 2011-1-13 13:30
由上亦知:汉字意义之引申,千变万化,确有巨大的研究价值
作者: 川流不息    时间: 2011-1-13 13:31
本帖最后由 川流不息 于 2011-1-13 13:54 编辑

汉字意义之引申,千变万化,确有巨大的研究价值.试举一例:

城谿先生议“一从二令三人木”
文章来源:我议《红楼梦》一诗句        访问量:132        作者:刘一汉        发布:城谿先生        首发时间:2010-11-2 7:50:56
编语:


      《红楼梦》正册判词之八云:“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对第三句,蔡义江先生说“我希望红学爱好者不要再花费心思去猜这个谜了,因为这已经是个谁也找不出谜底来的谜了。”在下认为此谜底当如此:
1.从:一,最初。从,二人,夫妻二人。
细说之:自达到结婚嫁娶的芳龄,便听父母之命风风光光地嫁到贾府,跟丈夫贾琏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顺贾母心愿说话做事。
2.令:二,后来。令,发号施令,在贾府独揽大权。
细说之:因讨贾母喜欢而能独揽贾府大权,随意发号施己扬威,人生畏,夫埋怨,妒恨丛生。
3.人木:三,最终。人木,休,被休弃。
细说之:最终作为人妻被丈夫贾琏弃,作为女强人因权力止而风光不再,由其支撑的贾府也罢了它的显赫而走向衰败。

以上浅见仅供蔡义江先生及所有红学爱好者参考。
作者: 川流不息    时间: 2011-1-13 13:39
6# 文会友

谢谢
作者: 川流不息    时间: 2011-1-13 13:42
9# 漠野孤狼

漠君:你好。
容禀:我对《老子》真的钻得很深,对汉字之钻研亦有一点点功力。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1-14 14:40
回复漠野孤狼:您好!在您看来不值得研究的汉字与《易经》却叫从古到今的大学者们呕心沥血地研究着,而且都有很大的贡献。但在您看来,这是愚蠢没事找寻地瞎扑腾。不信古人有神奇智慧的人总是存在的。让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见个分晓吧。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1-14 14:57
回复刘一汉(川流不息)先生:您好!我从您发的帖子里看出,您对《道德经》和《红楼梦》的研究是深入的,很有见地的。而且我看到您研究的这两部著作都是中国文化中的精品。有关《道德经》就不必多说了。单就《红楼梦》这部伟大的著作,我并没有把它只看作一部文学著作。我也把它看作一部政治著作。因为这部著作是曹雪芹先生用血泪写出来的。他用小说形式深刻地揭露了杀人的礼教——孔孟之道对中国人的毒害与杀戮。《红楼梦》中虽然没有刀光剑影,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伪善的礼教吞噬了。在冠冕堂皇、红灯绿酒、才子佳人风流度日的贾府中,许多个有正当的人性追求的妙龄女子被吞灭了。这些可怜的妙龄女子连最低限度的爱情权利也不能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现象。然而这却是活生生的事实存在。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礼教——孔孟之道造成的事实。中国的封建礼教扼杀人性、扼杀生命。伪善的孔孟之道的本质就是妄为之道。
      刘一汉先生,我看您已经是在研究“无为”与“妄为”了。希望您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研究,让那些扼杀人的天性、扼杀人的美好追求、扼杀生命的人认识他们的妄为是无道的行为。
      至于汉字问题,我今天就不与您讨论,容日后再议。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1-14 15:10
《公开信》(简称)之后的第三次说明
     我的《公开信》发表以来,被一些人质疑,甚至斥责。从中国人的思维角度来看确实是正常现象。我也很理解这种现象。因此也心情平静,毫不惊慌。因为我心中是有数的、有底的。但是这让我又一次想起了“中国特色”几个字。我知道假如这封公开信,不是出自我这个小学教师之手,而是出自一位大教授或一个大院士之手,或者是出自一位国家领导人之手,那必定就是另一种看法,另一种景象了。我们中国就是这样可爱,永远保持着中国这样的特色。在这里我再一次说一句得罪一些中国人的话:我们的国学并不都是国粹。国学中的许多东西是糟粕。一些被认为是国粹的东西也是糟粕。
我写《公开信》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网络媒体把这个信息传递给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教育部、各大学。现在我看到的是网友们的议论。看来大家愿与我交流。我这里就把给另外两位网友的回复转给大家。作为我的公开信之后的第三次说明了。
我的回复如下:
回复知北游:您好,首先感谢您的临帖。您的话我完全理解。您的疑惑也是正常现象。一个小学教师说出了大学教授不能说出的话,有多少人会相信呢。正是因为没人相信,我才这样大声地呼喊。我告诉您,地上从来没有圣人。就是孔子也是后世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才把他尊为圣人。至于您说“从孔子至今,只有李尚兴先生一个人,认识汉字真相”,这是可能的。因为我还再没有听见象我这样说的人。我还说过,其实中国人不仅不认识汉字真相,也不知道中国龙是怎么回事,更有太极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而中国人至今不能正确解读太极图,使许多应该破解的文化谜团不能解开。此外,您问的“汉字真相”是怎么得来的。首先不是梦出来的。我是靠前人的研究成果发现的。我仅是一个发现者。没有前人的研究成果,我根本不可能认识汉字真相。在这方面我感到我是个幸运儿,是上帝赐福于我。因此我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前人探秘我寻道;上帝揭谜谁讨功。我感谢前贤,我更感谢上帝。我本人确实没有这样的能力。
      另外,我在《公开信》(简称)发出之后。又写了《《公开信》(简称)之后的说明》和《《公开信》(简称)之后的再说明》两篇短文,请您也读一下。
  我还要告诉您的是,我曾向有关部门申请召开一次古文化大揭秘发布会,被拒绝了。写《公开信》(简称)是我无奈的选择。
回复狼烟已起:您好,首先感谢您的临帖。您的话是合乎情理的。我写《公开信》(简称)是无奈之举。因我是个小学教师。我曾向新闻部门申请召开一次古文化大揭秘发布会,但被拒绝。因为他们要我把我的研究结果向他们详细交底。这种苛刻的要求我是不能接受的。我不相信他们有圣洁之心,不相信他们能保证我的研究结果的安全。今日之中国远非昔日。今日之中国人任何伤天害理的事情都能干出来。我没有狂热的爱国心。况且我心中的“国”与许多人的“国”是完全不同的国。我不担心“国”的灭亡。中华民国在大陆上灭亡了,但中国人民共和国又不是建立起来了吗?“国”永远不会灭亡的。我担忧的是人性的灭亡,真理的灭亡。我很担忧我的研究发现一不小心会被变成无耻之徒炫耀的资本,甚至反过来伤害我。这样的事情我已有沉痛的教训。何况中国汉字不是一个小问题。把汉字问题看成小问题实在是如同把国学看作小问题了。汉字(特别是古汉字)的价值在《易经》、《黄帝内经》等之上。这样大的事我怎能随便告人呢?我想向大家要说明的不仅是汉字问题,还有中国龙问题、太极图与易经中的一些问题;“道”与“无”、“玄”的关系问题;埃及金字塔的造形问题。等等。我现在正在争取一种权利,争取一个机会和一种公开的场合,召开一次古文化大揭秘发布会把我的研究发现公布于世。我现在还未说过“我的研究成果”之类的话。因为是不是成果要得到大家的公认。
     我是小学教师。我知道我的地位和身份。我不会向权威和权贵下跪乞求。也不会把我的研究发现打成报告奉送给上级。我希望有一个讲话的平台和专家学者们平等地对话,能让我把心中的话说出来。看到大家对汉字秘密渴望了解的心情。我想向大家透露一点:汉字造字四法中的“象形”应该是“形象”。这一点非常重要。
     “狼烟已起”先生,您的这个网名很好。也许您已看到狼烟已起。我是盼望狼烟四起的。当然这狼烟是指学术上的狼烟。我和大家都不愿看到人间的狼烟再起。而学术上的狼烟四起是件好事。它就是百家争鸣。也许这狼烟四起的百家争鸣,能让真理见到光明。这是我盼望已久的。
     此外,“狼烟已起”先生,我是从未幻想过我成为某行鼻祖的。我追求的只是真理见到光明。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1-1-16 23:24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1-1-16 23:27 编辑
漠君:你好。
容禀:我对《老子》真的钻得很深,对汉字之钻研亦有一点点功力。

老先生好,这个我相信,至少在这个论坛的表现,您是斯文人,我就是一野人。

在诸子百家里,虽然最多文人喜欢辞藻华丽的庄子,但我更崇尚思想性更强的《老子》。对于汉字,你真要去探究,确实有很多的道道和不同的字义,但是在今天对于语言应用来说,很多都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很多即使存在或者不存在,都已经没有什么影响和作为了,只是对于古文字工作专业者来说,还仅存一点历史价值。没有太多的实用意义,对于文字专业工作者来说,研究一下,有一定的价值,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毫无意义。
  同时一并回复文会友先生。欣赏您的大度和执着,只是,我觉得在《易经》和文字里,真的没有太多的东西。自古至今,研究《易经》的人不少,很多都是穷其一生也没搞出什么道道来,因为,那本来就是古代古人对社会生活,思想哲理和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一种朦胧的糅合,特别是自然现象,在古代都是只知皮毛表象或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懵懵懂懂的,没太多东西的。不要把精力浪费在这方面,毫无意义也不值得,那些哲学思想和生活道理,如今都有了也非常那个之丰富了。没必要去弄那些东西了,再说那些东西如果不是自己真正历而感悟所得,光是看和悟也不会有深刻的体会和懂得。至于易经对自然的描叙,对于现代来说,是非常粗浅和表象甚至是不那么客观的。目前易经应用得最多的是扯起八卦旗算命和唬人。
  文字在当前来说,仅仅只是一种语言工具,越简练越好,西洋人用20多个字母拼装排列组合,人家不一样有灿烂的文明。
作者: 川流不息    时间: 2011-1-17 18:56
漠君:
   《易经》真如你所说,研究价值不大。
   但《老子》则价值非常大,其哲思光芒万丈。
   古汉字也有很多值得研究之处,其研究价值亦不容低估。
作者: 川流不息    时间: 2011-1-18 17:40
很正常的交流,谢谢各位新老朋友!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1-1-18 21:44
《易经》真如你所说,研究价值不大。
   但《老子》则价值非常大,其哲思光芒万丈。
   古汉字也有很多值得研究之处,其研究价值亦不容低估。


     这点老先生说得很对,当前胡哥的治国理念就很有老庄思想的味道,其实也符合了墨家,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家,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至于文字,我个人粗浅地以为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研究价值,但是对于社会的应用来说,意义不是很大。
作者: 川流不息    时间: 2011-1-20 14:31
我们的网上交流如此心平气和,十分难得,相信你们一定会成为我很好的的忘年朋友。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1-22 18:26
我和网友谈谈心
李尚兴

各位网友,我的《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教育部、各大学的公开信》发表后,有的网友误以为我是复古人物,是希望中国推行古汉字,尤其是希望汉字大力改革的朋友反应强烈。
其实我不是古文化的鼓吹者,倡导者。相反,我对推行古文化持反对态度。我在《公开信》中已经明确地表态。我不拥护孔孟之道这种占主流地位的中国古文化。我对《易经》所反映的人文思想也表明了批判的态度,这一点我相信大家都看到了。中国古文化是人压迫人、人剥削人有理的文化。是强暴的人统治善良弱小人的文化。是一小部分剥夺大部分人权利的文化。也是大部分敬拜一小部分人的文化。我们中国人至今没有走出这种文化的阴影。精神文化是文化的核心、主体。因此我这里主要讲精神文化。当然我们中国古文化中是有许多优秀文化的。如老子《道德经》所体现的思想就是一种优秀文化,至今有十分重大的文化价值。再如墨家思想也是值得称道的,等等。遗憾的是在世界在向前发展之中,我们中国的许多人不崇尚进步的老子思想,而在敬拜思想保守逆动的孔子。更有一些人他们是靠批判孔孟起家,而现在又大肆推行尊孔活动。这是出尔反尔的无信之人。历代的统治阶级就是用孔孟之道从精神束缚老百姓来配合武力镇压统治老百姓的。这是中国人的公论。谁不知道?
有人以为中国汉字是一些简单的符号。这是大错特错了。汉字不仅仅是文字问题,而是中国古文化的载体,是中国古文化的反映。我之所以说汉字是博大精深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博大精深并不一定都进步。中国古文化难道不是博大吗?然而它进步吗?
但是我们应该做实事求是的人。应该承认真实事物的存在。我在古汉字的研究中发现了古汉字的奥秘,发现了古汉字的博大精深。发现了中华先祖非凡的智慧。所以不敢掩盖它。因为掩盖中华先祖的智慧是一种良心的犯罪。我对孔子也是这样。我对孔子思想持批判态度。但我却不敢否认孔子是一个文化巨匠。我从《易经》中看到孔子的博学与智慧。我从孔子的一些言语中看到孔子的博学与智慧。尽管他没有认识汉字的本质。但我仍佩服他的才能。
中国汉字的拼音文字相比难认难写难记。缺点很多。但一下子把汉字推倒改用拼音文字是极不切合实际的。但对汉字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古汉字现在主要是用来阅读和研究古文化的。不存在改革的必要。必要的是我们必须正视它的历史价值和存在的必要性。我们要保护它,要让后人认识它,认识它的价值。不然就是一种犯罪。至于现代汉字如何改革,那是专家和当权者的事。我个人的建议是让汉字与拼音字母混用的使用。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不能把重点放在字形的改革上,而是把重点放在汉字的使用方法的改革上。
我和网友们要谈的第二个话题是:有的网友看了我的公开信后说我故意将汉字神秘化,是故弄玄虚。这种指责表明了他们的无知。我们的前人在汉字中为我们造了“象”、“像”、“相”这样三个字。我在《公开信》(简称)中提到“汉字真象”而没有说“汉字真相”。如果他们把“象”、“像”、“相”三个字各所表达的意思弄清楚了,心中开了一点窍,就不至于指责我了。汉字的本质是什么,是那些指责我的人没有看清楚,而不是我没有说清楚。我真可怜那些乱指责的人。我在《公开信》(简称)中没有把汉字的具体情况说清楚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从网友们发来的各种帖子中,我更看到了我的决定是正确的。自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来。我们中国人的道德进了一个新时期。如果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处理不当,不仅让那些心术不正的人有了可乘之机,而且也会给自己带来痛苦。
我和网友们要谈的第三个话题是:我看到许多中国人文化素质极低而政治修养很高。当我在网上提到希望能召开一个古文化揭秘发布会时,立即招来一些网友的责难。在他们看来我不应该有这样的权利。我看这些人的心理是被畸形的政治观念扭曲了。在他们心中没有平等的思想。他们的思维点是在主子与奴才之间徘徊。他们用偏斜的视角看事物。同样一件事,同样一篇文章,先看是何所为。如果是主子就说做的好、做的对。如果是奴才就非批驳一番不可。他们忘了我们中国是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领导人都是人民公仆。中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个人有权召开各种性质和各种形式的发布会。不说是文化研究性质的发布会,即使是政治性质的发布会也是应有的权利。当年的中国民国时期,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邀请陈独秀、李大钊等这样一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到北大当教授讲学。我不知这些责难我的人知道不知道?当年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批判旧文化和当时黑暗政治的著作,是在国民党统治的中华民国时代出版的。我不知这些指责我的人知道不知道?难道中华人民共和国连中华民国也不如吗?我真想不到他们的心理扭曲到如此程度!我真想不到他们的视角偏斜到如此程度!
个人召开各种性质和各种形式的发布会无论在西方世界(古巴除外)还是在东方的绝大部分国家里都是极为平常的事情。而在我们许多中国人心中和眼里却是一些特殊人才能做的事。言论自由是公民的权利。至于言论的正确与否是另一回事。在中国有几个人的言论是完全正确的?毛泽东的一些理论不是被一些人否定了吗?除非你不承认这是事实。
我们许多中国人的劣性,我本来是不想谈的。因为这是中国人的大忌。我们好多中国人有一个特点是爱听歌颂赞美中国人的话。爱听恭维中国人的话。尤其是那些会当首长的人最会赞美中国人。当年的鲁迅先生最爱挑中国人的毛病。他曾狠批过中国人的劣性。好在当时的中国人没有批驳他。台湾的柏林先生也曾写过一本书痛斥中国人心黑脸皮厚,但也没有引起台湾人民的共愤。鲁迅先生和柏林先生若是在今日之大陆发表这样一类文章。我们的爱国人士不剥他们的“皮”才是怪事呢。
谈论许多中国人的劣性,在今日之中国来说是傻瓜蠢货们所干的事。是自讨苦吃的事。但这件事摆在我们面前,想回避也回避不掉。所以只好干脆直说出来。我们许多中国人总觉着自己是圣朝中的圣民。正因如此他们的思维总在主子与奴才之间徘徊,他们心中没有平等这个观念。他们若是做了主子,那怕是小主子,总要叫他的下人(奴才)顺服他。若是在奴才的位子上他们总是百般顺服。但是他们见了比他们还弱的下人,他们还想教训一番,玩弄一下。因为他们的心理扭曲、心态失衡、视角偏斜了。他们自认为高人一等,而我看到他们总觉得可悲、可叹、可笑而可怜。
我想召开一个古文化大揭秘发布会,只是我的一种愿望。我也知道在我们这样伟大的国家很难实现,因此也不寄以厚望。无非是说一说罢了。我决不会乞求权贵与权威。因为我以为那才是可耻的事。是丧失人格的事。
我以上的话可能又会引起一些网友的愤怒。我正在等待他们的批判和反驳。
作者: 川流不息    时间: 2011-1-22 20:02
治学最苦,然苦学多乐
作者: 洪都小子    时间: 2011-1-22 21:18
化了一个多小时看了[文会友]先生的文章,结论是您好象是发现了世人都不知晓的汉字大秘密,如真是那样,你为什么不可以在网上公示一点呢?非要为你开一个大会,你才在会上发表[大揭秘],万一那个不通怎么办?你就那么有把握知道自已真发现了真理吗?当年,伟大的老子根本没开什么大会,很随便地就把[道德经]交给了今尹喜,你应该向他老人家学习。
作者: 川流不息    时间: 2011-1-22 21:40
令尹喜吧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1-22 21:49
更正:“中国汉字和拼音文字”误打成中国汉字的拼音文字。请见谅。
作者: 流云潇雪    时间: 2011-1-22 23:56
文会友先生,您这篇帖子发帖之初潇雪就曾拜读,因尚未了解您的观点,不敢妄言。先生在23楼的回帖中驳斥了一些网友的评论,其中有些网友的观点潇雪是表示赞同的。但是,只见您的批驳,却不见您的立论,是以潇雪斗胆请您阐明观点,您对汉字究竟有何研究呢?
您提到,汉字真象。这个象,应该是指字形而言。汉字字形自然有其重要性,然而研究字形是为了探求字义。如若脱离字义,脱离符号的所指而单纯研究能指,潇雪未见其明。再者,汉字字形和老子的《道德经》有何关系?和孔孟易玄又有何关系?先生一再从汉字引申到传统文化,是否可以认为,您是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待汉字,研究汉字的呢?胡乱揣测,不周之处,万望海涵。
若先生肯开诚布公,则潇雪愿洗耳恭听,并与先生推心置腹。若先生有难言之处,则潇雪亦不再追问,留待来日再与君研究。如何之处,伫候明示。
作者: 洪都小子    时间: 2011-1-23 19:26
令尹喜吧
川流不息 发表于 2011-1-22 21:40

谢谢[川流不息]版主指正,全称应是:函谷关令尹喜。还望[文会友]老师能将发现公开一、二,我辈也好一饱眼福,以解疑惑和好奇。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1-23 21:01
回复24#:您说出了治学人的相同感受。治学是天下最苦的事情。但当我们有所得的时候是实在有无限的快乐。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1-23 21:07
回复25#:我发现的岂止是汉字秘密。我希望能召开一个古文化大揭秘发布会就是想把我的研究发现都公布于世。我发现的不仅是汉字的秘密。而且是打开中国古文化众多秘密的一把钥匙。它是经得起验证的。今天的中国已不是老子时代,我的“发现”性质也远不同于《道德经》。所以我必须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来公布我的发现。若不这样做便是妄为。我曾两次参加编写识字课本。两次替他人做嫁衣裳的痛苦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了中国的国情。我不想让我的心灵再受熬煎了。
作者: 洪都小子    时间: 2011-1-23 22:31
回复25#:我发现的岂止是汉字秘密。我希望能召开一个古文化大揭秘发布会就是想把我的研究发现都公布于世。我发现的不仅是汉字的秘密。而且是打开中国古文化众多秘密的一把钥匙。它是经得起验证的。今天的中国已不是老 ...
文会友 发表于 2011-1-23 21:07

借用[文会友]先生的话开头:今天的中国已不是老子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管是文化界、科技界还是商界,谁发现了什么都是唯恐被他人捷足先登,或争先发表,或领先申请专利,或抢先注册商标,而你却反其道而行之,比[道德经]还宝贵的[发现]锁之书箱,非要社会给你一个光鲜的舞台才发表,令人不解。我几乎可以断言,有关部门永远也不会为你提供一个盛大的场面来供你发表演说。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1-25 19:27
回复流云潇雪:我原来没有想到要研究古汉字,因为我知道我没有这种能力。但有许多事情是由不得己。总是被事物牵着走。
     我开始是研究现代汉字识字方法的。后来我感到好的识字方法必须针对汉字的性质和其规律性而定。比如汉字90%以上是合体字,80%以上是形声字。汉字的音有表意作用。但重点是其形。弄不清形的意旨就解不好汉字。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为了弄清形的意旨。“形”把我牵到古汉字的研究中。既然要研究古汉字,就必须研究古文化。这是常理。比方说,为了弄清一个“三”字。我专门买了《道德经》来看。同理,我也读了《易经》和其它一些书籍。我这里借《易经》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来告诉您一个道理。我们千万不要把汉字看得太简单了。因为我在古汉字的研究中看到了汉字的博大精深,看到了中华先祖的高超智慧。我国的文字专家至今只把汉字的研究停步在“器”的层面上,所以对汉字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大部分汉字不能做出应有的解释。
     中国汉字是中国古文化的产物,是中国古文化的载体。从现代汉字中仍能看到古文化的遗迹。如其中侮辱女性、贬低女性的字很多。这是需要批判的。但是在汉字中体现出来的中华先祖的高度智慧,我要大力传扬。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1-25 19:31
回复洪都小子:我不怕别人捷足先登,我也未想过让有关部门为我提供一个盛大场面来供我发表演说。因为我没有这样的特权。我希望有一个公开的场合发表见解的权利。但愿听不愿听是别人的权利由不得我。您为我想得太多了。谢谢您。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1-29 20:31
要让学子学真知
                                          李尚兴

我在《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教育部、各大学的公开信》中提出中国人没有认识汉字本质。希望文化部、教育部组织文字专家重新编写古文字教学教材,让学子真正认识汉字的博大精深,认识中华先祖的高超智慧。我的《公开信》(简称)自2007年2月第一次在互联网上发表以来已经四年了。但至今未听到有关部门组织古文字专家重新编写古文字解读教材的信息。这也许是专家和管理者认定目前的古文字研究成果是完全正确或基本正确的,没必要重新研究编写。或者是管理者和专家们所居太高,而我所居太低,以致他们根本听不到我的呼吁。不过,我要再次郑重地告诉各有关部门和专家们,我国目前的古文字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其研究成果也是丰硕的。但它远没有揭开汉字的真象老底。不管大家愿意不愿意,其各类古文字教学教材必须重编。而且是很快就要重新编写。这是必可见的事实。
中国古人在《易经》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我们的古文化专家和古文字专家对古文字的研究只停留在有形之器的层面上就止步了。他们没有看到形之上的道。因此就看不到汉字的本质,看不到汉字的真象。
我们的古人在汉字中为我们造了“象”、“像”、“相”这样三个字。在甲骨文中,“象”字由陆地上至今可见的最大动物象为形象,表示的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之象。而“相”字是人目观察陆地上最大的植物树木之象。表示的是人们观察到的事物之象。是主观性的事物之象。客观与主观的不同,就是“象”与“相”的不同点。但是,“象”与“相”在本质上有共同性质。虽然有角度的不同,在本质上却是相联系的。所以古人在此二者之外又造了一个“像”字介于“象”与“相”之间。所以“象”、“像”、“相”之间常常是互通的。如《易经》中说:“象也者,像也”。又如在文字使用中“像片”与“相片”同义互通。这个问题谁曾说明过?
中国汉字是太极文化的产物。中国古汉字是用象表意的。汉字的形只是它的外壳,不是本质。汉字和太极八卦有相同的性质,但是它们不是同一体系。《易经》中说“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这里所说的“赜”就是幽隐难见的道理。当您认识了汉字的真象,就会看到汉字的博大精深,会看到古人非凡的智慧。您会看到汉字是一座文化大宝库。
汉字的本质就是以象表意。汉字的真相就是以象表意。我在《公开信》(简称)中一直在说“汉字真象”而从未提过“汉字真相”,就是为了让大家知道汉字是以象表意的。我又在回复网友的帖子中说“汉字造字四法中的“象形”,应该是形象,这一点很重要。”只是读者们没有注意到。
由于我国文字学家没有认识汉字的真象本质。所以成功地破解出来的古汉字并不多。有更多的古汉字他们根本无法解释。如果不改变思路,不调整视角,汉字之谜他们永远解不开。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破解万事之谜,迈开第一步是最艰难的。中国的古文化专家、古文字专家他们迈出的不仅仅是一步两步三步,他们已经走出了许多步。只是没有走完最后的路程。他们前赴后继,在中国古文化、古文字的研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我们都是他们的受益者。若是没有他们的研究成果,没有他们铺路,没有他们的指引,就没有我在古文化、古文字方面的新发现。我感谢为中国古文化和古文字研究作过贡献的所有专家学者。
我在古文化和古文字的研究中发现了中国人和全世界人都应该知道,但至今还不知道的许多事物。看到了中华先祖非凡的智慧。我有责任把它告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不然这是一种良心上的犯罪。虽然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也会使我良心不安。所以我要争取一种权利,寻找一个机会和公开的场合把我的研究发现公布于世。让专家学者们甄别优劣真伪。如果是真的,就让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共享。特别是希望中华学子们能学到真知。
有人说我无必要写这封《公开信》(简称),说我是想得官方的好处。但我知道这封公开信不仅使我得不到官方的好处,还可能得罪官方和一些专家。这些我可以不管他。只是因为文化部是文化的主管单位和宣传部门;教育部和各大学是文化教育的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而中国社科院是社会大文化的研究单位和指导单位。这些部门都是有关单位。所以我应该写这封公开信。不然我们在文化上和文字上的不正确看法还要延续下去。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种想法,一种愿望。
作者: 人境庐    时间: 2011-2-1 15:26
我在看易经,每天看一卦,不一定能全懂,但我读的很有滋味。。。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2-3 19:16
36# 人境庐
看《易经》很好。真正能把《易经》完全读懂的人恐怕不多。我看到古人和今人对《易经》评注极多,看法也不一致。说明各有各的理解。您读《易》读的很有滋味,那一定是入室了吧!  顺祝春节快乐!
作者: 川流不息    时间: 2011-2-6 12:56
谢谢[川流不息]版主指正,全称应是:函谷关令尹喜。还望[文会友]老师能将发现公开一、二,我辈也好一饱眼福,以解疑惑和好奇。
洪都小子 发表于 2011-1-23 19:26


我也盼文会友君能举一些具体的学术探讨例子来阐述自己的独特见解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2-9 23:17
回复:根据大家的要求,我对汉字“文”作一个举例解释。文,人也。如文化、人化;文字、人字;文明、人明;等。因为文化、文字、文明此三者,无人不可为。再,文,象也。如天文、天象,水文、水象,人文,人象。“文”之义,不仅如此,但就此打住。实际上我讲的都是现象。但大家也能从中看到本质的东西了。其余的暂时不宜说明。时机一到就会发布。谢谢!
作者: kent    时间: 2011-2-10 12:20
本帖最后由 kent 于 2011-2-10 12:29 编辑

李老师想说的似乎是文字的本义、甚至是字源吧?不错,汉字的字源有点像拉丁文的词根,比如您举例的文跟纹,文是根,纹是演化,即文是纹的本义。最早的字源于象形文字,汉字六书之首也是“象形”,我们儿时一年级读的就是日月水火山石田土,这些都是象形字,然后就是第二类的指事字,比如上下左右这些。
文字源于最简单的符号元素,最简单的元素也是最原始的,所以单体为文合体是字,比如日字的甲骨文和金文都是一个圆圈加中间一点。水川同源,川是三连的流水,水则是断开两边的流水……
李老师呀,这些古文字,我在20多年前就学了,您老拿篆书和金文来,我可以不用借助参考工具帮您认出大半来。只是我生性疏懒、不受拘束,又没有功利心,当时只是觉得好玩才学,所以不能持之以恒地浸淫下去。其实,您要了解古文字的形音义,建议读下段玉裁作注的《说文解字》,容庚的《金文篇》等,还有《尔雅》~~
作者: 箩赋闲譐    时间: 2011-2-10 12:26
唉。。看不懂啥,我都点头 表示学习
作者: 大树下    时间: 2011-2-10 12:43
学习了不少东西啊。中国文字确实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原来的繁体字变成现在的简化字,虽然可以简便书写,但是会失去字面上的很多信息,我看是不好的。
作者: 川流不息    时间: 2011-2-11 21:09
今不废古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2-13 22:45
看来您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对书上的知识一看就懂。我却没有您这样的头脑,却老爱钻别人认为的牛角。这真是自找苦吃。因为没有人逼迫我这样做。您没有功利心很好。我却大有功利心。但我的功利心,您却摸不着的。我也暂时不愿告诉人。因为我怕落空。至于您介绍的几本书,我已知道。谢谢您! 40# kent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2-13 22:48
41# 箩赋闲譐
因我没有把汉字的一些具体问题交待清楚,所以您看不懂,这是不足为怪的。但看得出来您是虚心的人。虚心的人是最聪明的人。《圣经》上说:虚心的人有福了。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2-13 22:52
42# 大树下
您说的“原来的繁体字变成现在的简体字,虽然可以简便书写,但是失去了字面上的很多信息”。这话极正确。繁体字上承载的信息是很多的,简化后看不到了。象“”变成“乐”后,“乐”可以说只成了一个字符了。很难从形从象的角度解释它。简化字的好处主要是便于书写。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2-13 22:55
43# 川流不息
您“今不废古”的话是对的。我们中华民族是个今不废古的民族。我们的社会制度今不废古。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今不废古。我们的汉字从本质上讲也是今不废古。有人以为现代汉字与古汉字没关系。其实关系极大,是一脉相承的。形体大变,本质未大变。
作者: 松风醉客    时间: 2011-2-23 03:44
标题: RE: 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教育部、各大学的公开信
只注意了这段,同公开信作者商榷下:
红色字体部分是我存疑部分,括号内是我的观点:
-----------------------------------------------------------------------------------------------------------------------------
应该说中国人对汉字是很熟悉的。从事汉字研究的人也不是少数。但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些现象:为什么同一个汉字在甲骨文、金文、籀文、石经文、小篆文、楷书等文中会有许多个根本不同形的字形?这是象形理论能解释了的吗?为什么每一个汉字都有许多义项,有的多达二、三十项(这部分,我思考过“平”字的含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实在是辞书作者脑筋太懒啊,好多义项其实是可以用一个解释来概括的。就比方“平”字,其实就是不多不少、不凸不起,刚刚好呀)而且许多义项根本无法与其形相联系?如太阳之“日”竟能“日他娘”(这个其实也能从字的最原始字形上归为同意的,你想想吧,原始字形是一个圈里面一个点)植物之“麻”竟能“麻烦”、“麻利”、“麻醉”、“肉麻”,人之“足”竟能“满足”、“足够”,方位之“方”竟能“方便”、“大方”,还能成“方法”(这个我也隐隐觉得可用一个概念来解释,甚至其中还能包括方形中方的含义,只是暂未明确。后面其他的,我懒的思考了,不过多数也应该能吧),动物“牛”竟能“牛得很”、“牛气”,绳“索”竟会“索取”(这部分就更可笑了,完全仅仅是名词动用再加上比喻而已,只是后人在解释上区分开来而已)等等。象这样的情况在汉字中是普遍的。不知哪个研究汉字的人思考过这些问题?这是一种以象形为基点的汉字理论能回答了的问题吗?再者,请大家再认真看一看,楷书中有几个是真正的象形字?这已足以说明象形说是站不住脚的。
---------------------------------------------------------------------------------------------------------------
综上所述,该文至少这部分论据不足~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2-23 22:03
48# 松风醉客
我在公开信中提出了许多问题,汉字问题是其中重点提出的问题。但公开信不是专门论证汉字问题的,所以没有具体解释汉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至于您对一些汉字的理解,谁也无权干涉您。
作者: 洪都小子    时间: 2011-2-24 07:37
49# 文会友
文会友先生常答非所问,有故弄玄虚之嫌。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6-16 17:47
向党节献厚礼   为民族增荣光
古文化大揭秘预告
揭秘兼发布人:李尚兴(山西临县人,退休教师,《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教育部、各大学的公开信》的作者)。
揭秘事项:
一、        太极图揭秘
二、        中国龙揭秘
三、        中国古代何以称“九州”之揭秘
四、        汉字真相揭秘
五、        三星堆神鸟与青铜人纵目之谜揭秘
六、        古高丽或高句丽为何称“朝鲜”、“韓国”之揭秘
七、        埃及金字塔等造形之揭秘
八、        “卐”之形揭秘
九、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之揭秘
十、        老子之“道”为何又称之为“无”、“玄”之揭秘
十一、“周易”与“易经”之名称的内在关系揭秘
十二、世界文化是同源的
揭秘发布时间:2011年6月19日——6月22日
揭秘发布地点:互联网(可在古文化大揭秘预告网站查看)
说明:
以上我要揭秘的这些文化秘密本是我们的文化专家们早应弄清楚的问题。然而它却至今仍是文化界的一些谜团。象太极图这个神秘的图象,好象古今之人已弄清楚了。然而并非如此。文化专家远未认识它的真面目。汉字也是如此。至于中国龙呢,文化界更是胡猜乱编,演绎出许多笑话。唉,龙的国度,龙的子孙们经常炫耀我们是龙的子孙,却竞不知自己所敬拜的龙为何物,从何而来。偌大中华,人才济济、院士、博士遍地多,却叫这许多文化谜团一直悬在今天。我原打算举办一场古文化揭秘现场发布会,但因困难太大,所以只好罢休。好在现代互联网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说话场所。今天,我能互联网发表文章是一种安慰。
在互联网上公布有重大意义的古文化大揭秘事项,我曾犹豫了很长时间。不少朋友也提醒我网上不安全。但后来经过反复思考后。我知道我的路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而且也已留下了深深的脚印。我更相信我的同胞绝大多数是有良知的,是诚实可信的,不仅不会为难我,而且会帮助我,并为我作证。正义是一定会战胜邪恶的。所以我下定决心,要在互联网上把我的研究发现公布于世,告诉我的同胞。即使有奸恶之人,想从中作崇,我也不太担忧。因为我在我的系列文章中又作了奸恶之人意想不到的系列防范措施。他们的阴谋是不会得逞的。
我的《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教育部、各大学的公开信》在半年前第二次发表以来,引起了不少读者的质疑,还有一些指责,他们根本不相信我这个小学退休教师所说的话。现在我要向大家解疑,要让中国人和外国人看到一个真实的汉字,也要让中国人和全世界看到中华先祖的高超智慧和神奇能力。同时也要让我们今人明白,是我们今人的智慧超过先祖,还是先祖高于我们。这是中华子孙的责任,也是我的责任。
我希望看到这个预告的网友们大力宣传这个消息,让更多的同胞能看到我发布的古文化揭秘内容,更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教育部、各大学的专家们能看到我的研究发现,从而对我研究发现的错误加以批判或纠正。
与此同时我还准备了12000元奖金,如果有人有充分的证据和理由推翻我揭秘事项中的任何一项可获奖金1000元。推翻几项获奖几千元。全部推翻加倍获奖。要特别说明的是每项只有一人得奖。这要看谁的证据和理由最充分。全部推翻加倍获奖也指一人而言。不是多人共享。
另外要说明的是,我这次古文化揭秘文章共十二篇。版权属李尚兴所有。未经我的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赢利目的印刷出版而出售。也不准篡改、盗用。只允许转载或引用,但请说明作者姓名与出处。违法者必纠。有意出版发行的单位可与本人联系。
联系电话:03584421358                         13133482089
邮箱:lyafather@163.com



附后说明:
2007年2月我第一次在中国互联网的几个网站上发表了《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部、教育部、各大学的公开信》。2010年9月开始我在网上以文会友之名征联。现在我主办的凤凰杯有奖征联已进行到第三期。2011年1月我将我的《公开信》(简称)第二次发表在网上,之后又发表了《我和网友谈谈心》、《要让学子学真知》等文章。在此之前也在凤凰网上发表了《凤凰,我爱听你的叫声》等诗,请大家查阅。我在网上还用了“藏经洞”之名。目的是向大家暗示我“洞”中有许多重要的文化秘密。这次古文化揭秘就是要将我洞之中的一部分“秘经”向大家公布。如果这种方法可行,我将在网上连续公布更多的文化秘密。
作者: 洪都小子    时间: 2011-6-16 18:27
很高兴[文会友]先生终于肯将其称之为大揭秘的成果公之于众,若你的东西真行、真棒,那么在网上公开发表也丝毫不会减其光辉。真诚等待围观。另,诚心提醒,文中有一个错字,[作祟]打成了[作崇]。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6-18 10:17
52# 洪都小子
您好,感谢您阅览我的《古文化大揭秘预告》,更感谢您提醒我将“祟”错打为崇。请谅解。愿我的揭秘内容是正确的。我准备接受大家的考证和事实的检验。
作者: 洪都小子    时间: 2011-6-19 07:15
今日已6月19号,是文会友先生约定发布[古文化大揭秘]的日子,恭候文先生发布第一项[太极图揭秘],真希望能有惊世之作问世。文先生说的揭秘发布地点[互联网],我想也应该包括他发公开信的联都论坛。
作者: 无欲    时间: 2011-6-19 13:18
揭秘发布时间:2011年6月19日——6月22日

哪里有?真的有吗?{:5_103:}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6-19 14:41
一、太极图是多元复合图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6-19 14:44
[img][/img]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6-19 15:03
因文中的“符号”和图片不好处理,所以延迟了。望各位网友谅解。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6-19 15:05
三、中国古代何以称“九州”之揭秘
李尚兴
《易经》是中国古文化的根基。在《易经》中,“六”代表地阴之象。“九”代表天阳之象。中国古人所以将中国称为“九州”,是因为古人认为中国是太阳照耀的地方,是天阳之州。“州”者,是许多人居住的地方。“九州”与“赤縣”是同一个意思,是红日高悬,红日高照的地方。中国人把九月九日作为重阳节,是说两个九是重阳。中国人所敬拜的龙,本质是太阳。中国人所说的九龙,就是天上的太阳,也就是天阳。本质上,并不是说九龙就是九条龙。
在中国人的意念中,“九天”既有九重天的意思,也有诸多天或九个天的意思。其实“九天”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不过是古人对天阳的崇拜罢了。古人崇拜天阳,今人也崇拜天阳。因此,“九”成了中国人心中的吉祥数字。
另外,在中国,冬至日之后开始“数九”。这“数九”就是阳气开始上升的说法。因为阳气上升是个缓慢的过程。“数九”之说正是反映了一种人们迫不及待地盼望阳气上升,天气变暖的心情。待到“三阳开泰”之时,人们便满心欢喜地迎春了。
“九”,作为数字是它的外在形式,而天阳才是它的本质。如果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对中国古文化中的“九”就有了正确合理的理解了。
在汉字中,“九”多表示天阳之象。如,“旭”,是红日升起之象。“旭”中之“九”、“日”皆为太阳之象。“轨”是太阳如车运行之象。轨,本指黄道。“轨”中之“车”指太阳车。或说是日轮。“仇”是人类仰赖、依靠太阳之象。仇,同伴,同在之象。仇恨者,同在不同心也。
汉字“九”无论在甲骨文、金文、小篆和楷书中,都既是九龙之象,也是九阳之象。因为古文字字形在互联网上难以处理,所以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了。
作者: 洪都小子    时间: 2011-6-19 15:25
真诚祝贺文会友先生[古文化大揭秘]隆重登场,看了第一项,觉得有些味道,我不懂哲学,不好妄评。既已上网公开,就会有能人看到。我敢说的是:文先生知识广博,此[文]是下了苦功的。
作者: kent    时间: 2011-6-19 15:53
我先说一句:你看到的太极图是不动的,但我看到的太极图是不停地运动的:lol
作者: 好人    时间: 2011-6-19 16:12
我先说一句:你看到的太极图是不动的,但我看到的太极图是不停地运动的:lol
kent 发表于 2011-6-19 15:53


老K,你有点心浮了。;P
作者: kent    时间: 2011-6-19 16:44
你肯定没看过我写的笔记了~~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6-19 16:50
本帖最后由 文会友 于 2011-6-19 20:20 编辑

接59#:
未完待续



说明:以上揭秘文章,版权属李尚兴所有。不经本作者许可,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在纸面发行或其它载体上制作出售。也不准篡改或盗用。违者必究。只允许网络转载,但必须注明原作者姓名。报刊杂志刊登要经本作者许可。有意出版发行者可与本人联系。
电话:03584421358
13133482089

邮箱:lyafather@163.com

作者: 无欲    时间: 2011-6-19 19:04
有趣,继续...........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6-20 11:11
本帖最后由 文会友 于 2011-6-20 11:12 编辑

接59#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6-20 11:14
六、古高丽或高句丽为何又称“朝鲜”、“韩国”之揭秘
李尚兴
“高丽”是“朝鲜”、“韩国”古代之称。那么这古今之名在意义上是否存在一种联系呢?还是让我们来作具体分析吧。
先说“高丽”。《易》曰:离者丽也。这就是说“丽”与“离”相通。“离”的甲骨文是隹鸟脱离网罗高飞离去之象。楷书之体为“”,仍为“隹”鸟飞“离”之形。在《易》之八卦中,“离”代表火。在先天八卦图中,“离”居左(东)位。在后天八卦图中,“离”居上(南、天)位。在八卦图中,左、上位代表天、阳。右、下位代表地、阴。这就是说“离”在太极八卦图中代表天、阳、火。因为天、阳、火的本质是一致的。古人认为太阳居天,是火之精。这也是说“火”就是高离地面、高居天上的太阳。这也和我们常说的“青天丽日”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高丽”就是“高离”。“丽”与“离”在太极文化中意义一致。这样看来,所谓“高丽”者,是太阳高照的国度。
再说“朝鲜”。先说“朝”。我们不必翻“朝”的初文。只从这“朝”字上就能看出其象义。其中之“”居左、东之位,是日升之象。其“月”居右、西位,是月落之象。“朝”读zháo
时,是太阳东升的早晨之义。“朝”读chāo音时,表示“朝东、朝天、朝廷、朝拜、朝宗”等义。而“鲜”之义为“新”。如新鲜。鲜花者,新花也。鲜肉者,新肉也。那么“朝鲜”之义该如何讲?答曰:朝(chāo)着新(初)升的太阳,迎来新的一日。这就是说,太阳东升为新阳,太阳东升,新的一日来到。这样看来,“朝鲜”之名也与太阳有关。

再说“韩国”之“韩”。“韩”的楷书原为“韓”。其左边之“
”是日升中天之象。其右边之“”是“衞”的初文。也可视为“圍”的初文。因此“韓”便是太阳守衞之义。也可以视为太阳之义。这样“韓国”就是太阳照耀(守衞、绕)的国家。

另外,这“韓”字之象,也正好验证了“高丽”也称“高句丽”是有道理的。因为“高句(gōu)丽”之中的“句”是弯曲的意思。因为地球人看到的太阳是呈圆形运动的。这太阳之圆形运动就是太阳在弯曲的轨道中运行。这和“韓”字之象所表示的太阳或守韓国之意是完全一致的。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高丽”、“朝鲜”、韓国”尽管名称不同,但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太阳高照之地之义。这和中国古称“赤县(縣)”是一致的。“赤縣”者,红日高悬也。“赤縣”之红日高悬(懸),“高丽”之太阳高照与“日出扶桑”之“日本”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东方太极文化的产物。古人认为日本为太阳升起之处。接着就是“高丽”之太阳高照与“赤縣”之红日高悬。这不是一脉相承又是什么?

七、埃及金字塔等造形之揭秘
李尚兴
著名的埃及法老之墓被中国人称为金字塔。其实应称为“Ají)”形墓或“A”形塔。它以男根太A之象造形,表示的是祖宗之象。高大的金字塔表示的是高祖、高宗之象。埃及法老墓虽然造形与中国皇帝高大的陵墓有所区别,但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高祖、高宗之象。都是祖宗崇拜的反映。
祖宗崇拜是建立在生殖崇拜的基础之上的。古人认为,男根是人类的根基和源泉。人类就是靠着男根生殖繁衍而来。因此,男根A就成为人类的崇拜物,也敬之为人类的祖宗。古人把先人尊为祖宗也就源于此。因为古人认为先人的男根生育后人,后人理当敬拜。中国人把国王皇帝称为太祖太宗。这既有统治者的自尊与愚弄,也有臣民的屈服与恭敬。把太A之形作为祖宗之象崇拜也广泛存在于民间。如民间的坟墓、纪念碑之类也是祖宗之象。
人类把男根太A之象作为祖宗崇拜之象的历史是悠久的。同时也是普遍的。世界各地的金字塔、祭台、各宗教的教堂和其它许多建筑等的造形都是祖宗崇拜之象。只是今人不认识而已。在古代作为祖宗之象的男根太A之造形是多种多样的。有A形的,有圆锥形的,有圆顶形的,有梯形的,也有直竖形的,真是多种多样。如果你能明白这一点,不仅能认识遍满世界的祖宗崇拜现象,也能深刻地认识汉字。
另外,埃及金字塔有的是三座斜直排列,形成一条西南走向的斜线。这种排列方式与中国四川三星堆的排列一致。这大概都是黄道运行之象。如果是这样,埃及三座金字塔的斜直排列之形和中国三星堆的斜直排列之形都是一幅太极图之象。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6-20 11:20
本帖最后由 文会友 于 2011-6-20 11:24 编辑

附:世界各地祖宗崇拜之象举例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6-20 11:27
继续
作者: 流云潇雪    时间: 2011-6-20 11:45
先生对汉字之研究,未窥全豹,潇雪不敢妄言。然就所见而论,实在不敢恭维。
首先一点,文字岂有优劣之分?持此论调,未免有哗众取宠之嫌。
其二,彷佛在先生看来,汉字便只有象形会意,形声假借具是妄谈。先生可知王荆公《字说》何以贻笑大方?
其三,先生对文字之本质有独到见解,与潇雪不合,此乃见仁见智,可以不论。然潇雪仍要指出,文字只不过是工具而已。汉字字形有些确实反映了古人对天地万物的认识,然而大多数字形非常普通,并不具有多少“文化意义”。要知道,文字字形的创造并不是那些饱学之士终日而思的结果,而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为了交流的方便而创制的,如此,何来高深的智慧?

要之,先生之研究精神确实宝贵,但成果恐怕难以服众。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6-20 11:56
未完待续




说明:以上揭秘文章,版权属李尚兴所有。不经本作者许可,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在纸面发行或其它载体上制作出售。也不准篡改或盗用。违者必究。只允许网络转载,但必须注明原作者姓名。报刊杂志刊登要经本作者许可。有意出版发行者可与本人联系。
电话:
03584421358
13133482089

邮箱:lyafather@163.com

作者: kent    时间: 2011-6-20 12:43
请李先生告诉我,据您研究,太极图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lol
作者: 好酒不怕巷子深    时间: 2011-6-20 13:35
61#kent你好:既然你看到的太极图是动的,那你何不在这说说你对太极图的认识,人家李尚兴老师已经说了他的观点了,你也说说吧!百家争鸣吗! 61# kent
作者: 好酒不怕巷子深    时间: 2011-6-20 13:45
请李先生告诉我,据您研究,太极图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lol
kent 发表于 2011-6-20 12:43

你这不是在考试吧?{:5_122:}
作者: kent    时间: 2011-6-20 14:18
我早发了出来,你自没去翻帖子看罢了:P
作者: 洪都小子    时间: 2011-6-20 14:22
请李先生告诉我,据您研究,太极图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lol
kent 发表于 2011-6-20 12:43

k师可能未细看李文,李文[太极图是多元复合图]中说:太极图应在五千年前就已经出现。
作者: kent    时间: 2011-6-20 14:51
本帖最后由 kent 于 2011-6-20 15:02 编辑

说话是要有依据的!说太极图有5千年历史,那要拿出实体的证据来~~
现在我们常见的太极图,公认是宋代的道士们描绘出来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48746.htm
我基本同意这个说法,理由是有关太极图的文物或图书,至今未在宋之前出现过。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11-6-20 14:58
挂起来讨论~~
作者: 王小满    时间: 2011-6-20 15:39
问各位老师好!这可真是一个欢乐的帖子。
作者: 刘焕东    时间: 2011-6-20 16:41
作者确实下了功夫
作者: 林瓶    时间: 2011-6-20 17:51
虽然看不太懂,也要为楼主这种为中华文化孜孜追求的精神鼓掌!{:5_105:}
作者: 塞上长城    时间: 2011-6-20 18:00
呵,有意思~~
作者: 人境庐    时间: 2011-6-20 18:12
文字太多,只读完了主贴,老先生最好观点明确些,把自己的心得写出来。而不是那么多戾气,我觉得你有点像我爷爷,我爷爷对社会不满,经常写信给国家领导人,可惜从没有过回信,老先生幸运多了,这么多人看您的文章呢。不过我国古代对汉字的构造方法与方式,就有“六书”的说法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慎有释义,排列则用班固。
故六书曰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作者: 人境庐    时间: 2011-6-20 18:19
     这点老先生说得很对,当前胡哥的治国理念就很有老庄思想的味道,其实也符合了墨家,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家,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至于文字,我个人粗浅地以为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研究价值, ...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1-1-18 21:44

漠野这个观点我不同意,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要订立礼乐秩序,文字的背后是思想和行为指导。。。现代是科技发达了,有没有看到对生态的影响,人就真的幸福吗,真的比小国寡民的时候幸福吗?
作者: 风筝    时间: 2011-6-20 19:01
我以为有无精神道德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

没有道德的不是人。也对啊
作者: 三月流云    时间: 2011-6-20 20:06
虽然看不太懂,也要为楼主这种为中华文化孜孜追求的精神鼓掌!{:5_105:}
林瓶 发表于 2011-6-20 17:51

附议!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6-20 20:39
十分感谢诸位阅览我的揭秘文章。也感谢诸位留言。诸位的不同看法,我暂不辩论。待揭秘文章全部发完后,再回答各位提出的问题,请见谅。谢谢。
作者: 好酒不怕巷子深    时间: 2011-6-20 20:52
我早发了出来,你自没去翻帖子看罢了:P
kent 发表于 2011-6-20 14:18

{:5_119:} 哦!在哪呢?我好去拜访!{:5_153:}
作者: 好酒不怕巷子深    时间: 2011-6-20 20:58
虽然看不太懂,也要为楼主这种为中华文化孜孜追求的精神鼓掌!{:5_105:}
林瓶 发表于 2011-6-20 17:51

同感!{:5_144:}
作者: 理清    时间: 2011-6-20 21:09
本帖最后由 理清 于 2011-6-20 21:11 编辑

首先向工作在基层的各位问好!
其实,好多事情都需要我们认真反思,探究。追求事实本来面目,推翻一种理论,需要证据,勇气。我不是文字研究工作者,对你(李尚兴老师)提的问题不能做出裁定。但对你的勇气和执着很钦佩。
作者: 南昌男人    时间: 2011-6-20 21:40
本帖最后由 南昌男人 于 2011-6-20 21:47 编辑

好!今天能走到这一步,写出这样的伦理文章,我泪流满面!

在这,感谢楼主!

但,中国文字及对联等国粹内涵还没写全。
作者: 大地微尘    时间: 2011-6-20 22:26
说几句题外话,论理就论理,别说什么自己是小学教师就地位如何如何,轻与重在己而不在人,当然许慎不会全对,可既然错了几千年,那就是错得有道理!这就是真象(这个词的用法,会让孩子们摸不着头脑的)!
作者: 哈哈公    时间: 2011-6-20 22:29
想开眼界,遗憾的是老年性白内障害得我看不明白。
作者: 荷笠    时间: 2011-6-20 23:03
佩服李老师的精神,虽然对其中观点不皆赞同。我觉得如果要认真讨论汉字这个问题,基础的语言学知识是必备的,退一步说,老师想用中国哲学、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来说明问题,首先应当在这方面有坚实的理论才能让人信服。
作者: 对联一棵葱    时间: 2011-6-21 01:23
单一的一个字,不是关键所在,最可爱的是词,二字,三字以上,, 才是五彩斑斓,多姿多彩.
另外,楼主心苦了!!各位老师讨论热烈,俺这文盲,飘过...{:5_130:}
作者: 望海    时间: 2011-6-21 09:46
用了将近一个小时,才读出个子午卯酉。。。。。。。。
作者: 我是疯子    时间: 2011-6-21 11:07
{:5_132:}用年轻人的话来说,俺只是打酱油的,从昨天看到了,很深奥。哎,遗憾。望继续揭露。
作者: 吕氏春秋    时间: 2011-6-21 12:09
慢慢学吧!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6-21 12:20
接上:
作者: 文会友    时间: 2011-6-21 12:28
未完待续
  
  
  
  
  说明:以上揭秘文章,版权属李尚兴所有。不经本作者许可,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在纸面发行或其它载体上制作出售。也不准篡改或盗用。违者必究。只允许网络转载或引用,但必须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报刊杂志刊登要经本作者许可。有意出版发行者可与本人联系。
    电话:03584421358             13133482089
    邮箱:lyafather@163.com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