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莫教年华付水流——五十法练习帖 [打印本页]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0 10:53
标题: 莫教年华付水流——五十法练习帖
本帖最后由 兰芷 于 2014-6-11 22:25 编辑

座右一联: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寡智乃能习静,寡营乃可养生。


开一帖,记录一下走过的足迹。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0 11:04
本帖最后由 兰芷 于 2011-7-10 11:07 编辑

第1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


《有感》
一江春水小楼前,两岸群山接远天。
千里依然红映绿,春水叹流年。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0 11:05
本帖最后由 兰芷 于 2011-7-10 11:06 编辑

第2法: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


《春柳》
千载灞桥杨柳叶叶尽相思。
风吹万里皆绿,莫是东风亦解痴?


《赠高三学子》
溯上海中行,甲击涛势渐成。
时至龙皆变化,拏云有角现峥嵘。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0 11:07
第3法: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


《柳永》
十里春风忆柳卿,忍从杯酒忘浮名。
吟红依翠荒唐事,荒唐赋一生。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0 11:08
第4法: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复字。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 


《梦》
前度别离今又逢,亦真亦幻莫匆匆。
中同哭同欢喜,醒依然恍中。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0 11:09
第5法: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


《月牙泉》
当年沧海遗珠泪,万里流掬月牙。
今日移山填海力,却看泉小愈风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0 11:10
第6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斯与前法差异耳。


《不上早自习》
昨夜风清眠独迟,静听窗外落参差。
今朝恨梦五更去,雨霁人闲知不知?


《赠闲云天远》
那年数语掷屏前,转瞬盈天水浪翻。
他日发苍稀齿动,依然相约守家园。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0 11:16
 第7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岁”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


《假期登南山》
山中久矣绿葱茏,山外红尘碌碌中。
今日登高呼一啸,苍茫云水快哉风。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0 11:16
第8法: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


《边塞》
誓斩楼兰罗酒浆,征程万里铁衣霜。
只今唯有关山月,流照千年入大荒。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0 11:16
第9法:以“如相问”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


《云水禅心》
一曲流筝遥赠君,红尘渺渺远纷纭。
空山云水如相问,寂到心莲清几分。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0 11:17
第10法: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


《灞上》
子婴道侧俯称臣,灞上屯兵待纵鳞。
试问何谋安四海,三章约法不留秦。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0 11:17
第11法:第三句亦用 “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读李煜词》
风来梧叶碎清秋,故国朱栏梦不休。
试问孤寒一钩月,当年此上西楼。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0 11:25
第12法: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气作问。


《看图》
绝顶嵯峨势不封,古松云气似盘龙。
点染苍茫卷,画到蓬山第重?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0 11:25
第13法: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夏天》
七月骄阳降祝融,人间花暗草如躬。
尘心得清风眷,吹到水天一色中。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0 11:26
本帖最后由 兰芷 于 2014-6-11 21:57 编辑

第14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


《有思》
缚我无形挣不休,樊篱方碎又心囚。
如何一棹随山水,倚遍六朝烟雨楼。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0 11:26
本帖最后由 兰芷 于 2014-6-11 21:57 编辑

第14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


《有思》
缚我无形挣不休,樊篱方碎又心囚。
如何一棹随山水,倚遍六朝烟雨楼?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0 11:27
第15法:但以第四句作诘问语,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0 11:27
第16法: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


《杜牧》
明月几分浮薄纱,孤舟客子向天涯。
何如一管春风笔,点染杨州处处花。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0 11:27
 第17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几”、“那”、“无”等字以足之。


《游圆明园有感》
残柱无声荒草花,笑颜留影石坍斜。
不知风雨沧桑后,犹有人惊痛疤?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0 11:28
本帖最后由 兰芷 于 2011-7-15 08:11 编辑

第18法: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少”等字。

《别了,雷曼兄弟》
十九命猫百五年,历经风雨亦安然。
不知魔盒轻启,点破浮华万丈渊。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0 11:28
本帖最后由 兰芷 于 2011-7-15 08:11 编辑

第19法: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诘问语,故其下不用“谁”、“何”、“多少”等字。


《七绝 晁错》
屯策能当百万师,削藩定国志难移。
不知七国烽烟日,却是朝衣就市时。
作者: 壶中岁月    时间: 2011-7-11 01:29
先赞一个,慢慢品赏!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1 01:31
谢谢壶师留字:)
作者: 闲云天远    时间: 2011-7-11 09:45
寡智乃能习静,寡营乃可养生。

好!好啊!——击赏!
作者: 闲云天远    时间: 2011-7-11 09:56
本帖最后由 闲云天远 于 2011-7-11 09:59 编辑

妹妹才高,若能学厚,当成大器!
希望皮革马利翁效应灵验哈哈!
唉?刚看到,怎么是——莫“如”流水负年华?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1 13:25
陶,你没去山东旅游啊,怎么又冒泡了呢?
作者: 闲云天远    时间: 2011-7-11 20:41
哈哈,明天去:)回来希望再次看到妹妹佳作!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1 20:48
我昨晚看电视剧睡晚了,今天上午补睡了3个小时,下午补睡了2个小时,下次可不能再半夜睡了,想再写个作业,可一天头都昏沉沉的;P
作者: 黑执事    时间: 2011-7-11 21:50
《有感》
一江春水小楼前,两岸群山接远天。
千里依然红映绿,却为春水叹流年。

第二句非常开阔,转句却太俗,可以再延伸一下,也为结句的“叹流年”作个铺垫,不然就突兀了


《柳永》
十里春风忆柳卿,忍从杯酒忘浮名。
吟红依翠荒唐事,却把荒唐赋一生。

首句与第二句不够连贯,首句是“忆”,第二句就开始“忘”,虽然表达的内容不一样,但第二句不该突然一转
另,“忍”字可酌,既是“忘浮名”,又何必用个这么勉强的字眼
第三句很牵强,“吟红依翠”怎么就是“荒唐事”了?没有交待清楚
整首倒是有些唐寅的调调,呵呵
作者: 黑执事    时间: 2011-7-11 21:56
《假期登南山》
山中久矣绿葱茏,山外红尘碌碌中。
今日登高呼一啸,苍茫云水快哉风。

这首挺不错,可惜转得还是急了,其实整体的意境很悠然,转可以不用这么高调,其它都不错!
欣赏了!
作者: 黑执事    时间: 2011-7-11 21:57
《读李煜词》
风来梧叶碎清秋,故国朱栏梦不休。
试问孤寒一钩月,当年谁此上西楼。

这首好啊!渐得绝句之味了!
欣赏!
作者: 黑执事    时间: 2011-7-11 22:07
《杜牧》
明月几分浮薄纱,孤舟客子向天涯。
何如一管春风笔,点染杨州处处花。

这首主要是运用“何如”二字,却恰与第二句断了气脉,在这里如何解释呢?与第二句有何关联?
杜牧诗以“俊爽豪健”著称,尾句的“处处花”显得花哨落俗,可再斟酌
前二句是很不错的!欣赏!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2 05:58
终于收砖了,开心中!!先谢谢执事老师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2 05:58
本帖最后由 兰芷 于 2011-7-12 06:04 编辑
《有感》
一江春水小楼前,两岸群山接远天。
千里依然红映绿,却为春水叹流年。

第二句非常开阔,转句却太俗,可以再延伸一下,也为结句的“叹流年”作个铺垫,不然就突兀了

黑执事 发表于 2011-7-11 21:50

转句,我化用的是杜牧的“千里茑啼绿映红”。我想到的是,大江两岸群山连绵,春水相映,千里群山树绿花红春色盎然。
但是转句和合句可能衔接的不好。再次谢谢老师金砖!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2 07:14
《杜牧》
明月几分浮薄纱,孤舟客子向天涯。
何如一管春风笔,点染杨州处处花。

这首主要是运用“何如”二字,却恰与第二句断了气脉,在这里如何解释呢?与第二句有何关联?
杜牧诗以“俊爽豪健”著称,尾句的 ...
黑执事 发表于 2011-7-11 22:07
前两天和闲云也计论过,也觉得转的不好。按格式往下写,第三句有时就和前两句断。执事老师法眼!
作者: 黑执事    时间: 2011-7-12 15:13
感你写人物稍弱一些,其他都不错,进步很大,比我好很多!
呵呵~
作者: 黑执事    时间: 2011-7-12 15:22
转句,我化用的是杜牧的“千里茑啼绿映红”。我想到的是,大江两岸群山连绵,春水相映,千里群山树绿花红春色盎然。
但是转句和合句可能衔接的不好。再次谢谢老师金砖!
兰芷 发表于 2011-7-12 05:58


千里茑啼绿映红  杜牧此句是非常有动感的,能使人引发联想
千里依然红映绿  而你用“依然”二字就太平了,缺乏灵动,与“千里”这样开阔的景致不太相符,可以再打磨一下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2 17:46
是啊,总是心有余笔力不足,执事师能耐下性子看凑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东,真是很难得,比我强多了
作者: 黑执事    时间: 2011-7-14 18:20
我看到一篇诗话,因不认识作者,无法转载,给你一个地址,闲时可以看看
http://www.shikun.net/bbs/dispbbs.asp?boardid=1&Id=29328

我赞同大部分观点,惟学诗顺序方面有异议,我学诗是按:七律-五律-五古-七绝-五绝的顺序
七律的字数虽比五律多,但论立意和精炼,还是五律更高一些,七律可以练习铺层诗构,润滑辞藻之法,到五律时慢慢更为精炼
学习五律的过程中,可以兼并学习五古和七绝,一定要多看古体诗,增加其底蕴
五绝当然是最难的部分,暂不赘述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4 21:29
认真学习!多谢执事老师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1-7-15 08:12
改一下:

《七绝 辛弃疾》
万鼓悲笳飞镝穿,壮声英概话当年。
奈何戎马关山志,只向新词赋几篇。
作者: 梦如烟    时间: 2011-7-15 09:09
记下学习历程,好!向您学习!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4-6-11 22:01
和闲云天远相约写完五十六法,不重开帖了,就接着这个帖写吧。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4-6-11 22:22
本帖最后由 兰芷 于 2014-6-12 18:43 编辑

也是三年前的白菜,以后慢慢修理吧。

第20法:

《失眠》
独听窗外己更深,惆怅风声似旧闻。
月色不知怎相避,枕边犹自落纷纷。

第23法:

《七绝 斯卡布罗集市》
清蓝水远月流霜,点点芫荽迷迭香。
一曲传心痴不觉,几回梦里渡苍茫。

第37法:

《申包胥》
七朝七夕泪成血,大义如山生死轻。
皆道千年人去后,秦风犹似哭庭声。

第38法:

《七绝 秋兴》
楼前蝉唱动高梧,落叶纷纷黄覆朱。
闻说山山秋色满,远风吹雨过江湖。
这个结句好像写联用过,呵

作者: 闲云天远    时间: 2014-6-12 09:12
本帖最后由 闲云天远 于 2014-6-14 07:50 编辑

妹妹,我来了!我也整理了一下旧作,希望这次我们坚持下去,互勉吧!   


七绝56法练笔
一.艺术节听红歌联唱
冷落红歌三十载,江山志士起忧思。忽闻童唱穿云上,却是红歌又盛时。
二.     (一)学诗一叹
早岁吟诗不解诗,解诗须学少陵痴。诗家阅尽诗千样,老大诗成莫谓迟。
   (二)登机上云天
耸身振翅入云行,一出云层云上晴。 浩浩云山云海路,神如列子御风轻。
三、中秋怀兄长
兄弟举杯欢不成,他乡叶落念孤莹。出门怕见中秋月,偏是中秋月更明。
四、相   思
惟诉伤心流水知,白云何事意归迟?长亭曾约秋相见,鸿雁不闻秋尽时。
五、     喜学生复读高第
去年榜上落孙山,日读芸窗到夜阑。今岁蟾宫一枝桂,举头榜上最前端。
六、          游园忆友
前年湖上共浮槎,评点梅枝照水斜。今日重游寻旧迹,风亭独坐看飞花。
七、        游秦淮
秦淮自古竞繁奢,旧迹风中处处嗟。今日南腔听北调,无非游客与商家。
八、       过旧居
门外闻来笑语新,寻常还忆旧时春。只今惟有庭前树,花叶殷殷识故人。
九、                         游漓江
山水杏坛说画图,今看烟景更唏嘘。归来弟子若相问,妙手丹青总不如。
十、        云 游
此山送罢彼山迎,最爱扶筇南北行。欲问放舟何处好,江湖烟景自心生。
十一、失伴老翁
出门倚杖立斜晖,邻里欢声备晚炊。试问吾家众儿女,孤身来日靠阿谁?
十二、虫子之争
  鸠鹊争虫闹学堂,无须虫子费思量。何如对垒吟三首,付与他人论短长?
十三、题杭州太子湾
妆镜借湖屏借山,筑成仙境在人间。良缘连理之何处?花海春深太子湾。
十四、退 居
官府劳形不展眉,今朝休去得忘机。如何抱影门庭外,闻雀还伤故旧稀。
二十七、
                  南海局势寄感
青霜九剑匣中鸣,南海狼烟竞请缨。自古沙场交血刃,不如谋胜在都城。
二十五、              劝  友
杯盘镇日醉喧哗,蜗角营营淖里爬。不及闲庭归去好,一畦春韭一畦花。
           
二十九、               雨打芭蕉
烟锁闲庭几许深,孤窗不耐晓寒侵。分明一夜芭蕉雨,点点清愁落满心。
三十、
                                  山溪一景
回风罗袂晔如霞,素手澄潭濯水花。片朵疏云来照影,分明西子浣轻纱。

作者: 闲云天远    时间: 2014-6-12 14:09
第31法:
以“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如唐白居易《观游鱼》: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明刘绩《听胡琴》
胡弦轻轧语星星,破入甘州便泪零。
一种尊前沈醉客,解听争似不曾听


                  又见嘉言
鱼书千里到屏前,几度池塘春草寒。
一种痴心浑未改,清商再向故人弹。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4-6-12 15:20
本帖最后由 兰芷 于 2014-6-12 18:33 编辑

第31法+第56法:loveliness:

                回赠闲云天远
数言赠我似醇浆,地角天涯未是长。
一种情怀尘俗外,空中阁与水云乡。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4-6-12 18:34
本帖最后由 兰芷 于 2014-6-12 23:36 编辑

第21法:第四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后必缀以“何”、“谁”、“无”、“几”等字。

《边关》
边关月色寂如秋,万里乡山楼外楼。
一任长风吹不尽,不知谁唱古凉州。

作者: 风中飞絮    时间: 2014-6-12 22:21
本帖最后由 闲云天远 于 2014-6-13 11:30 编辑

好漫长的学诗过程啊,我来了~~~~~

21法:
江月:
春波无绪画轻烟,帆影依稀欲忘年。
移得扁舟归梦境,不知何计月儿圆。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4-6-13 06:51
风中飞絮 发表于 2014-6-12 22:21
好漫长的学诗过程啊,我来了~~~~~

21法:

遣词自然典雅
愿我们一起坚持下去
作者: 闲云天远    时间: 2014-6-13 11:12
本帖最后由 闲云天远 于 2014-6-14 07:54 编辑

   
51法:第三句以若为二字作起者。如唐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宋苏轼《菡萏亭》
日日移床趁下风,清香不尽思何穷。
若为化作龟千岁,巢向田田乱叶中。
        
修改一下:
                 
          红头文件
敕雨呼风恨扰民,公文官府一何频。
若为省下三分力,便是森然万木新。

每天应付上级文件,造假抄袭,胡言乱语,毫无用处,令人疲惫不堪,恨极了。

作者: 闲云天远    时间: 2014-6-13 11:31
风中飞絮 发表于 2014-6-12 22:21
好漫长的学诗过程啊,我来了~~~~~

21法:

问好风中飞絮版主,惭愧,是够漫长的:)希望这次能坚持下来!欣赏第三句。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4-6-13 13:11
闲云天远 发表于 2014-6-13 11:12
第16法:
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如元唐朝《五无吟六首之一》:
云在空中变态奇,风来江上浪漪漪。

造假是很让人发烦啊,劳民耗时,同情中。。。
作者: 闲云天远    时间: 2014-6-14 08:02
本帖最后由 闲云天远 于 2014-6-14 08:06 编辑

第15法:

           乡村中学
空庭花木自芬芳,争入城中私学堂。
虚室余闲十有九,如何还在架高梁?

农村孩子大部分挤入城内读书,可上头还在不停的资助拨款,殊不知已是人去校空。钱无用处,为官的于是还是要建楼建楼,其中原因不言自明。
作者: 风中飞絮    时间: 2014-6-14 10:15
兰芷 发表于 2014-6-13 06:51
遣词自然典雅
愿我们一起坚持下去

一起加油!!
作者: 风中飞絮    时间: 2014-6-14 10:17
闲云天远 发表于 2014-6-13 11:31
问好风中飞絮版主,惭愧,是够漫长的:)希望这次能坚持下来!欣赏第三句。

问好~向姐姐们学习。

第22法


由来清浊费人评,我自悠游快意行。
广纳涓流终到海,不知尘世唱升平。
自己不喜欢,写得整体太平了,没起伏。
作者: 方圆若水    时间: 2014-6-14 15:02
学习各位老师佳作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4-6-14 21:12
方圆若水 发表于 2014-6-14 15:02
学习各位老师佳作

问好方圆若水,一起练习吧:)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4-6-15 17:50
第22法:


去年一晤视如珍,君以缤纷浮碧茵。
碌碌已然君别久,不知久待探花人。

作者: 却上心头    时间: 2014-6-15 21:51
学习欣赏各位老师的佳作。
作者: 闲云天远    时间: 2014-6-16 11:31
第43法:第三句首用一“纵”字或“任”字、“总”字,而第四句则或用“只”字、“终”字、“亦”字、“也”字、“犹”字、“又”字等以呼应之。如唐司空曙《江村即事》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李商隐《代赠》
东南日出照高楼,楼上离人唱石州。
总把春山扫眉黛,不知供得几多愁。
宋郭震《老卒》
老来弓箭喜离身,说著沙场更怆神。
任使将军全得胜,归时须少去时人。
         
*                    

                      豪  筵
贵于金玉美于绮,华宴珍馐在殿堂。
纵是劳工三百日,亦难赚足一卮香。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4-6-17 21:37
却上心头 发表于 2014-6-15 21:51
学习欣赏各位老师的佳作。

谢谢MM,很欣赏你执著的学习精神:)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4-6-17 21:39
闲云天远 发表于 2014-6-16 11:31
第43法:第三句首用一“纵”字或“任”字、“总”字,而第四句则或用“只”字、“终”字、“亦”字、“也” ...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以诗品评社会现实,向你学习!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4-6-17 21:42
第23法:要开省运会了,我们这里有一个分赛场。。。

政府的形象工程
金钱抛洒莫无由,堵水拆砖佳景收。
赖是好山移不得,为君省却几多愁。
作者: 闲云天远    时间: 2014-6-18 16:39
兰芷 发表于 2014-6-17 21:39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以诗品评社会现实,向你学习!

谢谢妹妹肯定,我们应该把现实题材写入诗,但是旧瓶装新酒很不好弄:)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4-6-18 18:55
闲云天远 发表于 2014-6-18 16:39
谢谢妹妹肯定,我们应该把现实题材写入诗,但是旧瓶装新酒很不好弄:)

是啊,毕竟古诗中的意象很多不太具有时代感。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4-6-18 18:56
兰芷 发表于 2014-6-17 21:42
第23法:要开省运会了,我们这里有一个分赛场。。。

政府的形象工程

是啊,第四句想用“几”,束缚住了,是有些弱。
作者: 闲云天远    时间: 2014-6-19 11:18
本帖最后由 闲云天远 于 2014-6-25 07:48 编辑

第19法:
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诘问语,故其下不用“谁”、“何”、“多少”等字。如唐王涯《塞下曲》
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
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
清孙原湘《蕉窗听雨图吕生乞题》
滴尽残窗碎雨声,破人秋梦到天明。
不知一夜诗情好,转在潇潇叶上生。
           

              泰山碑刻
铁画银钩风骨存,鲁邦石上说纷纷。
不知功业无凭事,望里众山生白云。

作者: 闲云天远    时间: 2014-6-24 10:26
本帖最后由 闲云天远 于 2014-6-25 07:56 编辑

第35法:
“莫向”、“莫怪”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而第三句则先说明其意者也。如唐郑谷《席上赠歌者》
花月楼台近九衢,清歌一曲倒金壶。
坐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明王儒卿《寄吴郎》
旧事巫山一梦中,佳期回首竟成空。
郎心亦是浮萍草,莫怪杨花易逐风。


         无字碑
泰山石刻众多,感于一碑无字。

青山无语水无争,花自嫣然木自荣。
宠辱难论千古事,莫嫌碑上不镌名。

作者: 闲云天远    时间: 2014-6-25 07:52
第18法:
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少”等字。如唐贺知章《柳枝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金党怀英《立春》
水结东溪冻未漪,风凌枯木怒犹威。
不知春力来多少,便有青蝇负暖飞。
   

  欣闻嘉言之女高第
竞步瑶台一路赊,和风幸有伴仙槎。
不知喜鸟落何处,玉树芝兰在谢家。
作者: 闲云天远    时间: 2014-6-25 07:58
第28法:
只第四句前后自为比较,故“不似”、“不如”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如明张羽《题陶处士象》
五儿长大翟卿贤,彭泽归来只醉眠。
篱下黄花门外柳,风光不似义熙前。
明龚诩《与王忠孟登玉峰共饮春风亭》
山水千重复万重,少年相别老相逢。
春风亭下一杯酒,山色不如人意浓。

                   婚 期
一路宝驹惊世眸,披红径向美人求。
同心旋即在歧路,欢日不如车队稠。  
作者: 闲云天远    时间: 2014-6-26 07:58
第34法:
第三句用“莫怪”、“莫嫌”、“莫向”、“莫算”等字作起,而第四句则皆申明其意者也。如唐贾岛《赠人斑竹拄杖》
拣得林中最细枝,结根石上长身迟。
莫嫌滴沥红斑少,恰是湘妃泪尽时。
李商隐《宫词》
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
莫向尊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
明王恭《春雁》
春风一夜到衡阳,楚水燕山万里长。
莫怪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
         
      
       高考寄失意爹娘
试玉之时烈火焚,如期揭榜在今晨。
莫嫌顽石不成器,原是雕工不及人。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4-6-26 17:21
闲云天远 发表于 2014-6-25 07:52
第18法:
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少”等字。如唐贺知 ...

谢谢陶!:hug:
作者: 闲云天远    时间: 2014-6-30 08:09
本帖最后由 闲云天远 于 2014-6-30 08:21 编辑

第17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几”、“那”、“无”等字以足之。         
                        题  画
水送孤舟向远山,斜风一岸落花旋。
不知烟雨小楼上,幽怨谁人诉管弦。
作者: 兰芷    时间: 2014-6-30 10:42
闲云天远 发表于 2014-6-30 08:09
第17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几”、“那”、 ...

好!我争取尽快补一个,这几天懒病犯了:lol
作者: 闲云天远    时间: 2014-7-2 11:04
兰芷 发表于 2014-6-30 10:42
好!我争取尽快补一个,这几天懒病犯了

不急,休整休整,女儿的事是大事!志愿报好了,就静候佳音吧!
作者: 闲云天远    时间: 2014-7-2 11:06
本帖最后由 闲云天远 于 2014-7-4 09:21 编辑

第56法:末句七字中前后三字皆名词,但以中间一字连缀之。如唐白居易《直中书省》
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宋陆游《梅花绝句》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山庄晓出见雨
轻寒晓看细弥弥,不省随风来几时。
好是空濛山水岸,杏花雨湿杏花枝。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