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我的学联经验 [打印本页]

作者: 大国手吴清源    时间: 2011-9-6 11:19
标题: 我的学联经验
我从07年进联都学堂以来,承各位老师的指点,以及诸多学友的帮助,进步明显,从一个只会玩弄技巧联,以难为趣的门外汉,到初窥对联门径,感受到对联的真正乐趣的学联者,虽然时有间断,但总体上来说,还算是坚持下来了。在此,我想以我个人的经验,谈一谈对联的学习。
一、对联有灵性

《菜根谭》有云:一字不识,而有诗意者,得诗家真趣;一偈不参,而有禅味者,悟禅教玄机。
正因为如此,并不是说对得越多越好,写得越多越好。少而精,胜于多而杂。真正向学之人,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读书与思考上。你只有有了一桶水,才有可能倒出一碗纯净的水。
二、对联有方法

学习不仅讲态度,方法也很重要。什么方法呢?法无定法。佛陀讲究因机设敦,孔子讲究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基础的人,他所需要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我以前写过一篇短文,叫做学联人的五位。这里我再简单说说。
如果一个学联的人,基础不够,国学修养浅薄,这属于资粮位,那么他这个时候所需要的,是把学联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读书上,以加固自己的基础。这个基础就好比弹药,老师每堂课讲的对联基础,规则,平仄什么的,只是打仗用的枪枝,而枪用得再好,没有弹药,那也是无济于事的。
如果一个学联的人,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他就慢慢进入了加行位。加行位的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呢?这个时候,他最需要的是多练习,出句也好,对句也好,作成联也好,反正在对联规则这个框架之中,尽其所能的把自己已有的基础和老师所讲的知识结合起来。
如果一个学联的人,在加行位里,周遍闻思,勤学好问,该掌握的对联规则,平仄,忌讳都明了于心了,一般的出句,对句,成联,都难不倒他了,他就到了见道位。到了见道位是不是事就完了呢?不是,它只是对联修行的起步。这个时候的学联人,他最需要的是多观摩,多感悟。思考别人的佳句是怎么对出来的,同一个题材,为什么别人能写得更好,自己却写不出来,问题出在哪里。只有把这些问题一一找出来,弄清楚了,他才有可能继续进步。
如果一个学联的人,信笔无拘,文思无碍,凡所对句,平仄冥契,意境暗合;凡所成联,囊括要妙,通达玄旨,他就渐入了修道位。处于修道位的学联人,最需要的是忘奇巧,入大象,多把自己写的东西与前人之佳作对比,从中找出其不足之处,细寻审思,以期与古人之佳作相类。
修道位过了是究竟位。从修道位到究竟位,有很长的路要走。具体情形,我也不明白,所以略去不谈。
三、对联与诗的关系

就我的经验来说,诗歌的阅读与学习,使我在学联的途中受益良多。其中最主要是开阔的思路与高妙的修辞。
联与诗有不同的地方,也有相通的地方。其不同的地方在于,对联比诗更精粹,所以前后句的承启要更严密一些。相通的地方是,它们都是由汉字构成,都有中国文化的影子,相近的遣词,殊途同归的意境展示,赋比兴的行文手法等等。近体格律诗中,对仗的很多,当深读之。在这里,我重点推荐杜工部,王摩诘,李太白,玉溪生的作品。宜细读,精读,必有所得。
四、对联与生活的关系

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人的一切感触皆从生活中来。有些感触的确是来源于网络,但网络生涯何尝不是一种生活呢。诗必有感而发,否则就是无病呻吟,对联也是一样。无论你学识再好,见解再高,非有感而发,定成不了神来之笔。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所以写了好句子要戒骄戒躁,须知那不是你的,你只是把前人的东西进行了重新整合而已,不信,你造个句子出来,看有没有前人诗句的影子在里面。
五、对联为小道,当以浮云视之

对联是什么,大部分是娱乐,乐己兼乐人而已。当然,这里的浮云视之,不是说鄙薄它,而是说,不把它看得很重要,佛经上有言,见了道的菩萨是什么境界呢?常觉不住。学联也应该常觉不住。常觉,就是说,你知道它怎么玩,怎么创作,但不住相,不要死抱着不放。要知道,对联只是一种工具,有些人用来娱乐,有些人用来作生活的点缀,它不是科学,不能增进生产力。
好了,要说的就这么多,欢迎拍砖与吐槽。{:5_13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卝彩| 六合投卝注| 网络赚钱去SO娱卝乐卝城:顶级信用卝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作者: 薄荷    时间: 2011-9-6 11:48
受用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作者: 冰清玉洁    时间: 2011-9-6 11:53
本帖最后由 冰清玉洁 于 2011-9-6 11:54 编辑

如果一个学联的人,基础不够,国学修养浅薄,这属于资粮位,那么他这个时候所需要的,是把学联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读书上,以加固自己的基础。这个基础就好比弹药,老师每堂课讲的对联基础,规则,平仄什么的,只是打仗用的枪枝,而枪用得再好,没有弹药,那也是无济于事的。
如果一个学联的人,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他就慢慢进入了加行位。加行位的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呢?这个时候,他最需要的是多练习,出句也好,对句也好,作成联也好,反正在对联规则这个框架之中,尽其所能的把自己已有的基础和老师所讲的知识结合起来。

冰清:我深深体会到自己的知识有限,以后加强读书,切记.
作者: 安探花    时间: 2011-9-6 14:45
{:5_139:}不错的学习感悟,受教。
作者: 缅甸哥    时间: 2011-9-6 15:34
细细读来,言之切切,感谢国手老师为同学们奉献了一道大餐。
作者: 若雪轻兮    时间: 2011-9-6 16:42
受教~
作者: 桑林独舞    时间: 2011-9-6 19:34
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读书与思考上。受教!
作者: 辰月    时间: 2011-9-6 19:37
送花
作者: 卧野听风    时间: 2011-9-6 19:39
谢老师.受益.
作者: 灌水百分百    时间: 2011-9-6 19:39
谢谢楼主   送花花   
作者: 秋水一人    时间: 2011-9-6 21:13
写得真好,学习!
作者: 梅州阿海    时间: 2011-9-6 23:48
所以写了好句子要戒骄戒躁,须知那不是你的,你只是把前人的东西进行了重新整合而已,不信,你造个句子出来,看有没有前人诗句的影子在里面。————信焉,试问当今佳作,哪幅没有前人作品的影子?总是要先消化吸收,再加上自己的创新一点点,就算成功的联家了。

对联为小道,当以浮云视之。————这点保留一点意见,对联属小技,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教化毓人自在微妙之间,不能言也。

胡说两句,不知对否,或许我未能达到清源国手的境界吧?学习领悟中。。。
作者: 若雪轻兮    时间: 2011-9-7 00:39
再来谢谢老师指教~希望能多得到老师指点~
作者: 钢铁侠    时间: 2011-9-7 07:12

作者: 云色倾城    时间: 2011-9-7 08:46
受教了~~
作者: 缅甸哥    时间: 2011-9-7 10:16
所以写了好句子要戒骄戒躁,须知那不是你的,你只是把前人的东西进行了重新整合而已,不信,你造个句子出来,看有没有前人诗句的影子在里面。————信焉,试问当今佳作,哪幅没有前人作品的影子?总是要先消化吸收 ...
梅州阿海 发表于 2011-9-6 23:48

呵呵,阿海好,我的理解,国手老师所言 对联为小道,当以浮云视之  我是很为欣赏的,如此而言非是对 对联的不恭敬,而是要让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放松心态,淡泊视之,不为学习而学习 方能参透更为深层的东西 ,所以我一直希望各位学员能快乐学联 快乐至上 ,使自己在一种比较轻松的氛围内去学,抛开功利,也就抛开了羁绊,然后可 得 。深有“舍得”之禅机。。
作者: 袁坡    时间: 2011-9-7 17:04
谢谢国手老师!
作者: 风中蝶语    时间: 2011-9-7 17:30
谢谢国手,受教了 !
作者: 塞上长城    时间: 2011-9-7 20:34
国手之言,深有禅机!
作者: 梅州阿海    时间: 2011-9-7 20:50
呵呵,阿海好,我的理解,国手老师所言 对联为小道,当以浮云视之  我是很为欣赏的,如此而言非是对 对联的不恭敬,而是要让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放松心态,淡泊视之,不为学习而学习 方能参透更为深层的东西 ,所 ...
缅甸哥 发表于 2011-9-7 10:16


哦,继续领悟,谢谢缅甸老师提点。
作者: 联纛高擎    时间: 2011-9-7 21:07
谢谢国手先生,阅后受益良深,敬茶:
作者: 哈哈公    时间: 2011-9-7 21:08
看了大国手的五段论,自我对照一下,既像基础不够、国学浅薄的资粮位,又像囊括要妙、通达玄旨的修道位。
想想“人贵有自知之明”的古训,还是坐在资粮位比较安全。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1-9-7 21:49
大国手的诗词也写得不错。
作者: 岭南一棵树    时间: 2011-9-7 22:24
个人觉得玩对联要与时俱进,不能太守旧。
作者: 大风起兮    时间: 2011-9-7 23:04
什么事情都是无止境的!对联也一样!学的多,读的多,毕竟是旁人的经验,更多的是要自己的“悟”!“悟”是什么?说来简单,真正去体会理解却是难上加难。悟是一种思考的积累!假如一个人无这种“灵机”的逐步提高突破,永远进步不了,只可能停留在字面的浮华进步上!
作者: 酒海    时间: 2011-9-8 09:20
收藏,学习{:5_100:}
作者: 闲云散鹤    时间: 2011-9-8 10:25
很不错的经验,于学联者大有裨益!!!{:5_105:}
作者: 宇宙    时间: 2011-9-8 10:30
对联也有一定实用价值,也是科学,也是生产力
作者: 元末散人    时间: 2011-9-8 10:46
古典诗词已入暮年,对联正值青春期!这是俺的判断。这也是俺今年以来投向对联的原因。
向大国手学习!
作者: 凌云    时间: 2011-9-8 21:43
本帖最后由 凌云 于 2011-9-9 16:39 编辑

对联虽小品
大义赖宣扬
横批:以小见大
作者: 大国手吴清源    时间: 2011-9-8 22:19
主帖里我谈的都是一些形而上的东西。这里我说一些具体的东西。具体说什么呢?说说我以前学习成联创作的时候。我是怎么学的呢,那时网上没有人汇总,我就自己把见到的一些好联默默记下来,反复吟咏,达到背诵的程度。就像学诗你不可不背唐诗一样。
说到李白,你自然会想起床前明月光,说到杜甫,你会想到一览众山小,说到王勃,你会想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同样的,在我初学成联的时候,我也要求自己把网上一些比较知名的ID的好联,反复记诵,达到能熟记的程度。
举几个例子,这几个都是我凭记忆现打的。

云(一散人)
聚水以凝,何尝无果
随风而散,不必有因

寒山(天风振衣)
千里寒山同寂寞
九天飞雪裹苍茫

心性(三少)
意气而来,滴血昆仑忽有泪
风神若去,振衣沧海不扬尘

烟花(负棺人)
此梦虽燃千万盏
无人可续两三年

初识那个人(来者)
赢得风华添寂寞,有些后主遗风,苏门豪气
生成玉骨倍冰清,疑是梅花后裔,明月前身
注:此联重了个后字,但不影响我把它背下来。因为从谋篇到修辞,皆有可观。

酒(牛一云起)
何处不相逢,红袖痕中,青莲笔下
几时能消受,丹唇色授,泪眼魂与

太液(一脉花香)
掬一掊秋风,推走水云观太液
落几滴清泪,化成雨雾漫石桥

说联(怀抱昆仑)
何必深究一字,得大意象,则云崩海啸
无须苦吟三年,有真情怀,则岳峙渊停

水(深苍之瞳)
流之青碧
卧以深苍

(澄蓝)
燃灯安若素
有夜寂于蓝
这个题目是什么忘记了

(白衣孤鸿)
至爱有多深?情缘一念之间,说不出诸般道理
夕阳谁最美?我想千年以后,依然是那个黄昏
孤鸿DD的这个联也不记得题目了

好了,举了这么多例子,无非是说明,我的记性很好(NO,NO,咱记性一般般啦,都是一遍又一遍地记才记下来的。)
无非是说明,学习要从大处着眼,但要从小处着手,做个有心人。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望同学们引以为鉴。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