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黄药诗 [打印本页]

作者: kent    时间: 2011-9-28 19:33
标题: 黄药诗
黄绿医生认药时玩的打油诗,所以简称之为《黄药诗》;P
谁信谁倒霉的话,别找我麻烦~~
序1(上平 一东)

温热寒凉各不同,君臣佐使竞施功。
今从病理源头探,虚实阴阳际会融。
序2(去声 二十四敬)
施治精心循辩证,上中下品休胡认。
若然记熟百篇诗,初涉门阶窥药性。
编写时直接或间接查找、参考过的资料,整理收录如下:
《金匮要略》东汉张仲景撰于3世纪初,共3卷25篇。
《名医别录》简称《别录》,3卷。约成书于汉末,辑者佚名(或作梁·陶弘景),原书早佚。
《雷公炮炙论》南北朝(公元420-581年)时为刘宋、雷学所著。原书已佚,其内容散见于《证类本草》中,近人有辑本。
《本草经集注》南北朝(约公元480-498年前)由梁·陶弘景所编著。
《药性论》,初唐甄权所著,原书佚,兹从诸书辑得佚文403条,分为4卷,按《唐本草》药物目次编排。
《新修本草》(公元657-659年,唐显庆2-4年)由苏敬等人所编著,世称《唐本草》。
《海药本草》晚唐·李珣撰(见《通志·艺文略》),五卷(一说二卷),原书已佚。
《日华子诸家本草》,简称《日华子本草》、《日华本草》或《大明本草》。著作年代不详,早已散佚。
《嘉祐补注本草》(公元1057-1060年,宋嘉祐2-5年),简称《嘉祐本草》,由掌禹锡、林亿、苏颂等人编著。
《本草图经》(公元1058年,宋仁宗嘉祐三年),简称《咽经》。由宋·苏颂等编撰。又名《图经本草》,共 20卷。目录1卷。原书已佚,佚文及图见于《证类本草》。
《本草衍义》(公元1116年,宋政和6年),由宋·寇宗奭编著。
《珍珠囊》(公元1186年,宋淳熙13年,金大定26年),由金·张元素编著。
《宝庆本草折衷》宋·陈衍撰于宝庆丁亥(公元1227年),定稿于淳祐八年(公元1248年),现仅存元刻残本(存14卷,药523味)。
《本草衍义补遗》成书约公元1350年前后,为元代医家朱丹溪67岁之后对宋朝医家寇宗奭的本草学著作《本草衍义》的补充修正之作。
《救荒本草》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刊刻于开封,由明代朱橚(1360-1425)编写。朱橚是明太祖第五子,封周王,死后谥定,所以《明史·艺文志》对这部书题“周定王撰”。
《滇南本草》(公元1436年,明英宗正统元年)由云南省嵩明县杨林镇人兰茂所著,三卷,附《医门擥要》二卷。
《本草品汇精要》(公元1505年,明弘治十八年)由刘文泰等撰辑。
《本草纲目》,为明·李时珍所撰,刊刻于1590年,历时五年,于1596年金陵首次发行。
《本草蒙筌》(公元1565年,明嘉靖44年)陈嘉谟编著。
《本草汇言》(公元1624年,明天启4年)。由明·倪朱漠编著。
《本草正》(公元1624年,明天启4年)。由明·张介宾撰,共二卷,为《景岳全书》之卷48-49。
《本草经疏》又名《神农本草经疏》。由明·缪希雍撰,三十卷,刊于1625年。
《本草备要》(公元1694年,康熙33年)刊,8卷,由清·汪昂撰。
《本经逢原》(公元1695年,康熙34年),由清·张璐著,四卷。
《玉楸药解》成书于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由清·黄元御撰。
《本草从新》(公元1757年,乾隆22年),由清·吴仪洛撰。
《本草纲目拾遗》(公元1765年,乾隆30年)由清·赵学敏编著。
《本草求真》(公元1769年,清乾隆34年)由清·黄宫绣编著。
《全国中草药汇编》(1978年4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
《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于1999年9月第一版第1次印刷。
《施今墨对药》吕景山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三版第8次印刷。
《中药学》黄兆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1月第一版第15次印刷。

(陆续添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11-9-28 21:05
老K是牛人,:)
作者: kent    时间: 2011-9-28 21:47
题目暂时不写,内容陆续添加,这个玩完还有粤菜可继续写~~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作者: kent    时间: 2011-9-28 23:17
标题: 补气药
【甘草】(入声 七曷)草(上品)
清甘正气消津渴,解毒生肌驱恶魃。
龙虎风云际会时,逍遥一领全盘活。
〖笔记〗领者,引也。甘草为著名药引,故也被历代医家称之为“阁老”。

作者: kent    时间: 2011-9-29 00:04
标题: 发散风寒药
【麻黄】(上平 一东)草(中品)
味苦性温真解表,祛邪止痛并疏风。
适逢热症能发汗,镇咳除痰快建功。

【桂枝】(上平 四支)草(上品)
调和营卫够神奇,活血通经说桂枝。
理气辛温寒湿去,添加白芍亦相宜。
〖笔记〗《神农本草经》作“牡桂”,似以两粤产者为佳。

作者: kent    时间: 2011-9-29 10:53
标题: 发散风热药
【桑(叶)】(入声 十药)木(中品)
清肝利尿除邪恶,果与根皮能入药。
解痉消炎效力奇,阳明畅顺人安乐。
〖笔记〗《神农本草经》中只有“桑根白皮”条目,主要提及根二层白皮的药用。作为解表药,可用桑叶配伍菊花。行手、足阳明经。经霜的冬桑叶效果最好,制法还有炒及蜜炙等备选。

【菊花】(下平 十二侵)草(上品)
秋日花开满地金,疏风散热胜甘霖。
四时感冒家常备,目赤喉干不吊针。
〖笔记〗《神农本草经》作“蘜华”,后“蘜”省作“菊”。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11-9-29 18:30
玩的精彩,随时关注,:)
作者: 飞    时间: 2011-9-29 20:26
这贴子实用
作者: 粉笔头    时间: 2011-9-29 21:51
顶荒唐老师的好贴!跟进学习!
作者: kent    时间: 2011-9-30 20:49
写着玩玩的,别太认真就行了,谢谢各位!
继续~~

【香薷】(上平·四支)草*
外感风寒暑热时,香薷饮服莫延迟。
通经利水还消肿,化湿和中始展眉。
〖笔记〗首见《名医别录》,味辛微温,常用发汗解表药,归肺胃脾经。香薷是解表药,但经常与青蒿配伍使用(特注明)。


【羌活】(下平 七阳)草(上品)
黄河源上护羌使,解热消炎效力强。
除湿驱风通肾水,消痈拔毒化金疮。
〖笔记〗羌活的药用历史悠久,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于独活项下。直至唐代的《药性本草》始将独活与羌活分列,《本草纲目》“独活、羌活一类二种,西羌此为羌活,羌活需用紫色有蚕头鞭节者”,主产于青海为优,也被称之为“护羌使者”。羌活与独活,二者皆能逐风胜湿,透关利节,但又各有所长。羌活性味雄烈,发汗解热作用较强;羌活偏上行,独活偏下行,因此方剂中常做为对药而同用。

作者: kent    时间: 2011-9-30 23:16
标题: 发散风热药
【薄荷】(下平 五歌)草*
发汗疏风说薄荷,舒肝解表理中和。
消炎止痒清头目,冷暖随心妙处多。
〖笔记〗薄荷未入《神农本草经》,最早见于《唐本草》。该药除了疏风力强之外,还具有神奇的双重功效:热的时候能清凉、冷时则可温暖身躯,因此它治疗感冒的功效绝佳,对于干咳、气喘、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具有不错的疗效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1 11:41
标题: 清热泻火药
【栀子】(下平 二萧)木(中品)
攻心邪热自能调,凉血除烦肿毒消。
经络畅行须切记:心肝肺胃共三焦。
〖笔记〗《神农本草经》作“卮子”或书作“支子”,“栀”乃据《说文》改,实为同一物也。栀子所归经脉为心经、肝经、肺经、胃经及三焦经。

【知母】(入声 七曷)草(中品)
性寒味苦能消渴,降火滋阴烦闷脱。
胃养肺宣肾水谐,滑肠润燥心神活。
作者: 缅甸哥    时间: 2011-10-1 11:46
这帖子好!我得赶紧收藏起来,嘿嘿~~~
感谢K师!
作者: 菲菲非鱼    时间: 2011-10-1 12:44
好贴!
K师是医师?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1 21:00
呵呵,谢谢二位顶帖,我不是医生,写这些东东是闹着玩的{:5_139:}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1 21:01
标题: 发散风寒药
【荆芥】(入声 九屑)草(中品)
荆芥辛温消气结,平疮抑疹疏风热。
缓和理顺肺肝经,去痛除痰尤止血。
〖笔记〗荆芥,《神农本草经》作“假苏”。
 
【防风】(去声 十一队)草(上品)
抑菌消炎高热退,疏风发汗能宣肺。
通经止血起清阳,妙用荆防佳搭配。
笔记〗防风是驱风的特效药,可治破伤风;荆芥和防风更是很常用的对药。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1 21:03
标题: 补阴药
【沙参】(上平·十一真)草(上品)
或为养胃助生津,或是清阴可补辛。
南北沙参原有异,临床施治要因人。
〖笔记〗沙参分南沙参和北沙参,南沙参为桔梗科沙参属植物四叶沙参,味甘淡,性平,清热润肺,化痰镇咳;北沙参为伞形科珊瑚菜,味甘甜,性寒,养阴清肺,祛痰止咳,养胃生津。辛,借指肺金。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2 00:05
标题: 清虚热药
【青蒿】(下平·十蒸)草(下品)
青蒿味苦寒无毒,除热清肝退骨蒸。
解暑消炎专截疟,鲜香汁液显奇能。
〖笔记〗《神农本草经》作“草蒿”,常与香薷配对药用,与草果等配伍治疟疾有特效。就是这个青蒿素,已经出了个领拉斯克奖的屠呦呦了:lol

作者: 胡有章    时间: 2011-10-2 04:32
未经kent师同意,俺先擅自收藏{:5_100:}
作者: 木桃道姑    时间: 2011-10-3 19:31
【青蒿】(下平·十蒸)草(下品)
青蒿味苦寒无毒,除热清肝退骨蒸。
解暑消炎专截疟,鲜香汁液显奇能。
〖注〗《神农本草经》作“草蒿”,常与香薷配对药用,与草果等配伍治疟疾有特效。就是这个青蒿素,已经出 ...
kent 发表于 2011-10-2 00:05


学习,很受感染,乐不可支,,:lol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4 22:57
谢谢胡抄考官和琼瑶道姑顶帖~~

不过这里的东西随时改动,悄悄问句:您要抄的是哪一版?{:5_105:}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4 22:58
标题: 补虚药
【鳖甲】(下平·十二侵)虫鱼(中品)
池泽游魂最养阴,潜阳散结力能禁。
配方牡蛎加龟板,解热息风胜百金。
〖笔记〗禁:胜任。鳖甲治疗阴虚发热的疗效犹胜龟甲。

【龟甲】(入声·十七洽)虫鱼(上品)
肾虚骨痿心疲乏,固本滋阴寻妙法。
重症还须重药医,何妨龟鳖下双甲。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5 14:05
标题: 清热燥湿药
【黄芩】(下平·七阳)草(中品)
疖疮燥热莫惊惶,泻火除痰有妙方。
解毒安胎平血压,病儿患妇祝安康。
〖笔记〗“芩”读qín、不作“岑”,黄芩除了有凉血安胎药效之外,但更常见被作为解表药使用,它的消炎效果奇好,而荆芥的疏风力特强,故黄常与荆芥配伍药用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5 14:15
标题: 发散风热药
【牛蒡子】(入声·九屑)草*
味苦辛寒通便泄,消炎解毒疗风热。
酌情加减薄银桔,咽痛痄腮徐散结。
〖笔记〗薄:薄荷;银:金银花;桔:桔梗(读jiégěng),这几味是和牛蒡子最常用的配伍药。痄腮:民间对腮腺炎的俗称。牛蒡子,始载于《名医别录》,它不但清热解毒、尤能通便,热毒可通过排便带走,好得更快呢。

【蝉蜕】(上平·五微)*
退热疏风去暑威,未因轻薄便低微。
定惊解痉儿安睡,宣肺开音见转机。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5 14:17
标题: 清热泻火药
【寒水石】(下平·十三覃)玉石(中品)
阴寒气聚若深潭,降火清凉性可参。
利窍由心消肿毒,烫火痈疽救能谙。
笔记〗《神农本草经》作“凝水石”,寒水石有南北之分,北寒水石(红石膏)主要成分为硫酸钙,产于东北;南寒水石(方解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产于皖豫等地。南北寒水石作用相同。

【石膏】(上平 十四寒)玉石(中品)
无毒甘辛性主寒,消烦止渴燥能安。
休忘猛火先煎下,宣肺清心救命丹。
笔记〗石膏可以跟知母、也可跟薄荷或羌活配对活用,效果显著。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6 00:46
标题: 清热凉血药
【地黄】(上声·七麌)草(上品)
益血滋阴肝肾补,降糖止血功难估。
鲜干熟制认分明,成品方剂常配伍。
笔记〗《神农本草经》中有“干地黄”条,但地黄作为药用,有鲜地黄、干地黄和熟地黄三种,功能稍有不同。一般说来,药材里鲜、生的凉血、活血而炒炙、炮的补血。男用熟地、女宜生地。干地黄经常分别和鲜地黄和熟地黄配伍使用,著名的“六味地黄丸”源于古方“六味地黄汤”,就是以地黄为君的传统药方炮制的中成药,而且这个古方还根据临床需要,派生出许多加味的复方来。

【赤芍】(去声·六御)草(中品)
闭经跌打如神助,止痛消痈兼化瘀。
利水破坚泻火强,血虚慎用应多虑。
笔记〗《神农本草经》中作“芍药”条。这里的“瘀”也通“淤”,赋“积血”义解;又据《康熙字典》载,“瘀”字的平仄音(鱼、御韵)通用,特作说明。
作者: 好人    时间: 2011-10-6 07:53
老K,小心有关出版商找你


到时,你就火了:lol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6 09:02
老K,小心有关出版商找你


到时,你就火了:lol
好人 发表于 2011-10-6 07:53


你以为那么容易呀!人卫等的出版商不懂格律和韵文,更不会来对联论坛玩滴{:5_139:}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6 10:37
标题: 补阴药
【麦冬】(下平·四豪)草(上品)
养阴润肺效能高,益胃生津有苦劳。
内热烦除消渴快,清心止咳复风骚。
〖笔记〗《神农本草经》作“麦门冬”,现多简称为麦冬。

【天冬】(上平·四支)草(上品)
止咳除痰最合宜,口干咽燥喘烦离。
天冬常与麦冬配,剑指阴虚起两仪。
〖笔记〗《神农本草经》作“天门冬”,现多简称为天冬。麦冬与天冬是最常用的一对配伍药,功效相得益彰。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6 10:38
标题: 息风止痉药
【钩藤】(上平·十一真)草*
平肝止痉更安神,降压消晕去苦呻。
热盛惊风儿夜哭,癫痫药到病离身。
〖笔记〗始见于《名医别录》,原名钓藤。入肝经、心包经,善熄肝风、清肝热、平肝阳。煎煮宜为后下,以防药性降减。
作者: 砚边余墨    时间: 2011-10-6 10:49
罕见滴一心多用:lol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6 12:25
:lol一行说玩玩,别太认真鸟~~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6 12:26
标题: 凉血止血药
【茅根】(上平·六魚)草(中品)
补中益气治羸虚,解毒疏肝胃热除。
抗菌消炎多利水,停崩调月血清瘀。
〖笔记〗茅根又名白茅根,宜采鲜品用。作为凉血止血药用,可配伍干地黄,效果尤显。“羸”不是“赢”,读léi,瘦弱、疲惫的意思。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6 20:06
标题: 清热泻火药
【淡竹叶】(下平·八庚)草*
胸中郁疾复安平,暑毒伤寒次第清。
滋肾舒心消渴意,小儿快乐喜天晴。
〖笔记〗始见于《本草纲目》,但要分清这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不同于灌木或乔木的中药“竹叶”,虽然二者同为禾本科植物,药性也较为相近。淡竹叶常与荷梗配对处方。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6 23:04
标题: 补阴药
【石斛】(入声·一屋)草(上品)
益胃和肝明眼目,消烦止吐生津速。
阴虚温热有良方:鲜地黄煎鲜石斛。
〖笔记〗石斛兰是兰科植物四属里的其中一属,特点是藤状攀援,百年老树、阴崖石壁常见它们的踪影。
据吕景山先生著的《施今墨对药》一书介绍,《时病论》清热保津法,配伍采用鲜地黄与鲜石斛各约15 g~30g,治温热有汗,风热化火,热伤津液,舌苔变黑。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7 14:09
标题: 清热燥湿药
【黄柏】(下平·十四盐)木(上品)
劳热阴虚盗汗兼,疮疡疹痒快消炎。
下焦除湿见功效,炮制还施炭酒盐。
〖笔记〗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神农本草经》中作“蘖木”条。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黄柏要读作“huáng bò”,是以我觉得“柏”字其实是“檗”字的简写变异,又或者是“黄皮”的音转,有待考证。
传统中医一般不用“消炎”这类西医使用的字眼陈述症候的,但这里为了音律、押韵和习惯等方面考虑,酌情增加某些这类字词。炭酒盐:炭指炒炭、酒指酒制、盐指盐泡的三种炮制方法。
我发现有“黄”字的中药材,许多都带苦味的,如黄连、黄柏、黄芩、黄栀、大黄等——黄芪除外!也有清热泻下的药用。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11-10-7 14:32
开创了中药学教学的先河,看好,期待老K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后续力作,:)
作者: 苍狼书生    时间: 2011-10-7 18:06
k师真是无所不通,无所不包,真佩服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7 21:41
本帖最后由 kent 于 2011-10-7 21:43 编辑

回二位,这是玩的,别太认真就好~~
如发现有讹误,还祈指正为要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7 23:52
标题: 清热凉血药
【水牛角】(入声·九屑)兽*
水牛角粉真凉血,镇静强心消炽热。
解毒祛斑味苦咸,心肝胃畅人安悦。
〖笔记〗水牛角始载于《名医别录》,也是传统中药材犀角的代用品,主治热入营血证,与羚羊角配伍,功效尤著。若配伍鲜地黄用,是宗于犀角地黄汤的古方,但因水牛角功力较逊于犀角,故伍用时须酌情加量为要。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8 14:22
标题: 止咳平喘药
【杏仁】(去声·十一队)木(下品)
苦温北杏能宣肺,咳顺喘平微毒在。
止痛抗炎心脉安,润肠通便排污秽。
〖笔记〗杏仁在《神农本草经》中作“杏核仁”。杏仁亦作“苦杏仁”,有微毒,一般用量稍慎为宜。杏仁为蔷薇科的北方大乔木杏的种子,故亦称为北杏,以区别于南方的蔷薇科植物杏的种子“甜杏仁”,后者也称“南杏”,无毒。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8 14:23
标题: 活血化瘀药
【桃仁】(下平·八庚)木(下品)
活血祛瘀肿毒平,消炎散结热邪清。
化痈便畅舒肝肺,月顺经通血脉行。
〖笔记〗桃仁在《神农本草经》中作“桃核仁”。也有人称之为“南杏”。桃仁与红花皆为活血祛瘀之药,经常伍用。
又:记得儿时高热不退,祖母就开了个方子叫人帮忙抓药回来捣碎,用井水调开糊状敷于手心脚板心,12个小时后打开看,手心脚心和那些干了的药糊,全变蓝色的。祖母说,那是风热发散了出来。方子是六味中药,现只记得有桃仁、栀子,其余四味已忘,待记得再补回。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9 00:26
标题: 补血药
【白芍】(去声·四寘)草(中品)
养血平肝消泻痢,缓中止痛益生气。
敛阴收汗更调经,酒醋炒焦堪炮制。
〖笔记〗白芍药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神农本草经》中只载“芍药”条,南朝梁陶弘景始分赤、白芍药,但对二者的药性药效不甚明确。金人成无忌认为“白补而赤泻,白收而赤散”后,医者方才逐渐分别应用和论述。酒、醋、炒、焦是指白芍的四种常用炮制方法。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9 00:27
标题: 清热解毒药
【连翘】(上平·二冬)草(下品)
抗菌消炎镇毒龙,疏风散热敌顽凶。
强心解结三焦靖,通淋利水化恶痈。

【金银花】(下平·九青)草*
散毒清营热速停,外感喉干痛消灵。
上炎解表生奇效,痈肿疔疮得救星。
凉血止痢
〖笔记〗金银花一名忍冬花,始见《名医别录》。金银花与连翘是一对配伍用药,银翘解毒散(丸或片)就是这两味药配伍的著名方剂。一般说来,我也主张尽量不用抗生素,感冒发热、消炎解毒还是多用中药,如穿心莲、板蓝根、三丫苦、金银花、金钱草之类,清热解毒药类还是首推银翘解毒丸或羚翘解毒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11-10-9 00:34
写的真好,赞一个~~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9 13:23
标题: 重镇安神药
【朱砂】(下平·一先)玉石(上品)
童子惊风最可怜,心神不定夜难眠。
疮疡喉肿癫痫发,妙用丹砂得斡旋。
〖笔记〗《神农本草经》中“上品”的“玉石”一项第一条即为“丹沙”,因湖南的辰州盛产且品质上好,故也称之为“辰砂”。条目里说:“久服通神明不老”,并知道“能化为汞”,可证古代中国“医道同源”。

【磁石】(上声·十六铣)玉石(中品)
强腰纳气平虚喘,眩目头晕情欲辨。
除燥安神好定惊,酸麻痹痛生机转。
〖笔记〗“磁石”在《神农本草经》中作“慈石”,是因古人发现天然磁铁有吸附作用,小个总被大个相吸,如孩儿之依慈母,故名之曰“慈石”。《本草衍义》:“磁石,入药须烧赤醋淬。”所以,磁石在药用之前,一定要捣碎并用醋两番淬制过!
作者: 碧海潮笙    时间: 2011-10-9 17:25
最好把药入什么经络都注明,详细点,不要误导,不要乱用。我对中医也很有兴趣!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9 19:06
最好把药入什么经络都注明,详细点,不要误导,不要乱用。我对中医也很有兴趣!
碧海潮笙 发表于 2011-10-9 17:25


这些只是写着玩的,谁信的话就是大傻瓜,被误导那也是自取的{:5_139:}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9 21:36
标题: 发散风寒类药
【藁本】(去声·一送)草(中品)
藁本辛温去湿寒,可疗外感头胸痛。
抗炎解热疝瘕消,泄泻风痫早日送。

【白芷】(上声·二十三梗)草(中品)
舒张心脉去晕眩,解表祛风尤解痉。
消肿排脓湿毒除,抗癌镇痛神安静。
〖笔记〗白芷最早见载《神农本草经》中,但据现代资料显示,因产地不同,可分禹白芷、杭白芷、川白芷、祁白芷和亳白芷等数种,却没见有做细致的区别,估计即使成份有所不同,但药性药效大致相当吧,存疑。

作者: 无相功    时间: 2011-10-9 22:51
发散风寒类药
【藁本】(去声·一送)草(中品)
温理风寒,可疗感冒头胸痛。
抗炎解热疝瘕消,泄泻风痫早日送。

老K给地主送签名呢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9 22:56
这也看到,肥油厉害呀,正所谓旁观者清呢{:5_134:}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9 22:57
标题: 峻下逐水药
【甘遂】(上声·四纸)草(下品)
疮疡肿结休轻视,以毒相攻随药止。
定喘除痰二便通,滔滔泻下积腔水。
〖笔记〗甘草作佐的方剂很多,故尔演员之中的金牌配角也冠之以“甘草演员”的称号。但即使是“甘草”,也偏不宜与甘遂同用。可谓世事无绝对,信焉。甘遂味苦性寒、有毒,醋制后的甘遂,毒性降减。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10 11:31
标题: 驱风湿药
【独活】(入声·七曷)草(上品)
风扰肾经难畅活,酸麻痹痛如刀割。
寒邪湿毒散消时,气血通行天地阔。
〖笔记〗《神农本草经》中有“独活”条,似非《名医别录》提到的别名“胡王使者”的“羌活”,二者虽然都是很好的祛风药,但药性功效还是有较大差别的:羌活以疏风解表为主,独活以祛风除湿毒为主,不少外用洗剂也添加独活以起活血通经之效。

【防己】(去声·五未)草(中品)
防己性寒辛苦味,痈疮肿毒诸邪畏。
膀胱热散便通行,去湿祛风消脚气。
〖笔记〗防己见载于《神农本草经》中,中药材的防己,一般指防己科植物粉防己或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干燥根。前者药材称为汉防己,后者称木防己。据有关资料,汉防己利水消肿作用较强,木防己祛风止痛作用较好。历史原因,加上中华地大物博,中药材这种名称和药材之间的复杂关系,要靠自己去判断和区分了。
作者: 无字情书    时间: 2011-10-10 15:25
嗯,找出旧医书慢慢对照,争取挑根儿刺出来:lol
作者: 无字情书    时间: 2011-10-10 15:25
嗯,找出旧医书慢慢对照,争取挑根儿刺出来:lol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10 23:23
喂喂喂~~~
你挑刺就挑一次好啦,别穷追猛打的呀{:5_124:}
作者: 胡有章    时间: 2011-10-10 23:54
谢谢胡抄考官和琼瑶道姑顶帖~~

不过这里的东西随时改动,悄悄问句:您要抄的是哪一版?{:5_105:}
kent 发表于 2011/10/4 22:57


俺要抄荒唐版的{:5_100:}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11 00:52
{:5_134:}荒唐版是每天都有可能更新滴~~~
写了40多篇,是要回头看看,有没有“漏”可捡的,别丢了宝贝{:5_134:}
作者: 无字情书    时间: 2011-10-11 21:20
苦杏仁、桃仁、金银花等,这页的大部分查了一下,性味功能和主治作用面面俱到和俺那本扉页是语录的中草药手册介绍的差不多。:lol
中草药才真的分南北产地,同一种药材有的叫法也不一样。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11 21:22
谢谢无字情书斑斑帮忙辨伪打假!{:5_134:}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11 21:23
标题: 补气药
【黄芪】(上平·五微)草(上品)
补脾和胃汗应微,提气升阳世上稀。
消渴生津尤利水,体衰血弱协当归。
笔记〗《神农本草经》作“黄耆”,今南方普遍称之为“北芪”,实同一物也。

【白扁豆】(上平·四支)草*
通利三焦止泻宜,升清降浊体安怡。
常加炒制提功效,益气温中健胃脾。
笔记〗白扁豆始载《名医别录》,味甘性微温,白扁豆气味稍薄,提气功效缓慢,故消暑除湿解毒等宜生用,健脾暖胃止泻等宜炒用。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11 22:16
标题: 敛肺涩肠药
【五味子】(下平·五歌)草(上品)
益气生津妙处多,安神固涩定心魔。
咳停喘息汗淋止,五味齐全五脏和。
笔记〗五味子有南北之分,据说药效有差别,这里指的是色泽偏黑的北五味子。
作者: 一页心    时间: 2011-10-12 08:07
“若然记熟百篇诗,初涉门阶窥药性。”喜读老K百篇诗,学习药性~  :victory: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12 10:10
谢谢陈老师,对于诗词,我只是打油玩玩,没你们的研究多,还祈请不吝赐教为要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12 18:14
标题: 化湿药
【白豆蔻】(去声·二十三漾)草*
补脾健胃升阳上,化湿温中行气畅。
呕滞能消疟疾除,辛香缕缕心湖漾。
笔记〗白豆蔻始载于《开宝本草》,原产于东南亚越老柬等地。

【草果】(上声·二十哿)草*

云南桂岭生奇果,燥湿温中调味可。
化积除寒消胀满,祛痰截疟性如火。
笔记〗草果始载于《宝庆本草折中》,它有个别名也叫草豆蔻,但与生于两广的草豆蔻是两种同科属、药用功能相近的植物。草果除了是药材之外,它还是调味用的香料,著名的“五香粉”里就有它在。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12 23:44
标题: 峻下逐水药
【商陆】(下平·二萧)木(下品)
疝瘕胀满莫心焦,去蛊清肠见肿消。
外治疮痈虫癣疾,下行水退泻平潮。
笔记〗商陆别名“见肿消”(见《分类草药性》)。

【巴豆】(上平·十二文)木(下品)
通关破结扫千军,消肿攻痰靖蛊氛。
水逐便通坚积解,寻思药用慎三分。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13 22:06
标题: 利尿通淋药
【木通】(下平·九青)草(中品)
化淋利水热除清,关节酸麻疼痛停。
下乳通经新妇喜,顺行心肺小肠经。
笔记〗叫做“木通”的植物起码有三种,一是《神农本草经》所载的双子叶植物药,木通科植物白木通(古称三叶木通),又被称为“通草”,《太平御览》书作“蓪草”。此外还有毛茛科的川木通和马兜铃科的关木通,这几种植物都统称为木通。但是——
如今市场常见、临床常用的关木通与《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中所记载的木通虽同名为“木通”,但并非一物。关木通属马兜铃科,其所含马兜铃酸经研究证明可能引起人体肾脏损害,属“有毒”类中药(《中国药典》将有毒性的中药分为小毒、有毒和大毒三种)。而《神农本草经》中所记载的木通为木通科的木通,其性无毒。切切!
首句押韵的“清”字本属“下平·八庚”的韵部,与次句、末句所押的“九青”韵为邻韵,按格律诗的规矩,首句可以借用,叫“孤雁出群格”。这种情况在唐代还算是一种时髦呢。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14 17:03
标题: 清热解毒药
【大青叶】(上平·十四寒)草*
大青叶苦气生寒,退热除昏体自安。
解毒消炎清烦渴,痈疮肿疹痢将完。
笔记〗大青叶始载于《名医别录》,为十字花科二年生,身高仅一米以下的植物菘蓝的叶子,而菘蓝的根,就是闻名的板蓝根了(板蓝根则始载于《本草纲目》)。作为药用,大青叶和板蓝根的功效相似,都是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但大青叶的消斑作用,会比板蓝根稍好。而在利咽和解毒攻坚,则板蓝根比大青叶稍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可以在实践中加以验证。
以前曾听得有人讹言:苦丁茶是用大青叶制的,但据查此实属讹传。盖菘蓝生于冀陕苏皖等地,而苦丁茶原料为冬青科冬青属苦丁茶种常绿乔木的叶子,产于粤闽二省之间的深山老林,玩笑似乎开得大了点。
又:板蓝根是正式学名,源于植物的学名“菘蓝”,因此,不要写成“板兰根”。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14 18:53
标题: 清热凉血药
【玄参】(下平·十二侵)草(中品)
喉痛多痰莫苦吟,虚烦不寤有玄参。
温邪热毒行消散,止渴生津可养阴。
笔记〗《神农本草经》的条目作元参,据资料载:玄参、生地黄两者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治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内热等证,常相须为用。但玄参泻火解毒力较强,故咽喉肿痛,痰火瘰疬多用;生地黄清热凉血力较大,故血热出血,内热消渴多用。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15 11:46
标题: 润下药
【火麻仁】(上平·十一真)果(上品)
补中益气火麻仁,滑便清肠泄泻频。
润燥生津能活血,通淋消渴妙回春。
笔记〗《神农本草经》中有“麻贲”条,其中的“麻子”即是今日我们称的“火麻仁”。
说到火麻仁,不由得想起以前听养过鸽子的亲友们说过,鸽子的性功能要是差的话,那么喂它们吃火麻仁之后,产蛋率、幼鸽成活率就可以提高。但是人吃了火麻仁——这种“鸽子伟哥”,似乎却没有类似“壮阳”的作用,反而只得个清热下火滑大肠的功效呢。用炒芝麻擂糊,炒的时候加点火麻仁进去,滑肠的效果特别明显。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15 12:06
标题: 驱风湿药
【马钱子】(下平·一先)草*
化癌散肿力撑天,去痛驱风拔毒全。
血弱气虚须慎用,星星半克丧黄泉。
笔记〗这种马钱子,是马钱的种子,马钱又名番木鳖,始载于《本草纲目》,但作为药用,早在北宋初年,已成为宋太宗用于杀死李后主的毒药。据说中毒者死时全身发紧,头足相抵,情状恐怖,故名之曰“牵机”。据资料载:成人药用量在5-10毫克即有中毒现象产生,约30毫克便可致人死亡,不可不慎!
 
【两面针】(下平·十蒸)木(下品)

蛇伤跌打肿炎清,通络祛风有恃凭。
活血化瘀尤镇痛,抗癌降压显奇能。
笔记〗两面针在《神农本草经》中作“蔓椒”,陶宏景说是“俗呼为樛”。我觉得还是叫两面针最为形象,叶两面的针刺不怒自威,使人不自觉便产生畏惧心理。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15 23:32
标题: 拔毒生肌药
【铅丹】(上平·十一真)玉石(下品)
铅丹外用妙通神,解毒宁瘨莫恐恂。
去腐生肌消肿块,美容祛痘彩妆人。
笔记〗“铅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然《名医别录》曰:“一名铅华,生蜀郡。”不知可与“洗尽铅华”同一物耶?难怪古来不少化妆品都含铅了,真有意思。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16 00:52
标题: 止汗药
【浮小麦】(去聲·十五翰)草*
瘪干小麦停虚汗,益气敛心劳热散。
固表养阴除骨蒸,宁神自可无长叹。
笔记〗浮小麦始载于《本草蒙筌》,为小麦干瘪了的未成熟的颖果,以质轻浮水者为佳,生用或炒用。
作者: 云兮    时间: 2011-10-16 09:09
好东西, 不收藏是傻瓜。。。嘿嘿


K师在医药方面也这么有研究呀。

在才子眼里,神马都是浮云。。。。
作者: 云兮    时间: 2011-10-16 09:10
老K是牛人,:)
潇湘妃子 发表于 2011-9-28 21:05



妃子站长应该授予K师一枚蓝钻石以资鼓励{:5_105:}
作者: 落尘    时间: 2011-10-16 17:04
细看每首诗的标题才知规律,是按药理选择,药名后注明韵部。
但是后面的“木(下品)、果(上品)、草*”啥意思?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16 20:57
妃子站长应该授予K师一枚蓝钻石以资鼓励{:5_105:}
云兮 发表于 2011-10-16 09:10


我不贪的,妃子只要实实在在地送个50克拉的钻戒寄来给老k就行了,其他繁文缛节都免了{:5_139:}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17 10:13
标题: 拔毒生肌药
【砒石】(下平·十三覃)玉石*
腐肉疮疡癣莫耽,中风哮喘快除痰。
截疟消疳清瘰腐,慎用砒霜虑再三。
笔记〗始载于《日华子本草》,又名信石(分红信石与白信石两种,药用以红信石为主),砒石升华的高纯品就是砒霜,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有剧毒!

【密陀僧】(下平·九青)玉石*
炼银炉底密陀僧,湿毒疮疡是救星。
防腐驱虫消痔好,祛痰镇静显诸灵。
笔记〗密陀僧始载于《雷公炮炙论》,它其实是一种氧化铅的矿物,据传在唐代由波斯传入中国,但也是在粤闽等地“灰吹法”提炼银矿时的副产品。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17 12:21
标题: 开窍药
【麝香】(上平·十一真)兽(上品)
开窍通经最醒神,催生镇痛药中珍。
疏风活血消瘀快,肿毒疮疡妙复春。
笔记〗麝香可说兽香之长,若说麝香的催产效果极好,皆因其发散作用力特强,故尔孕妇切忌近!
凡事有利必有弊。以前看古书,历朝历代的皇家,他们的后代一代不如一代,很多帝王无后,许多后妃的“生育命运”又都是流产、死产的,我觉得除了社会、人为的因素之外,后宫各房大量使用香料也是促使后妃们流产的一个重要原因,后宫也叫做“椒房”,这个“椒”就是香料,例如“花椒”。因为几乎凡“香”都会有发散(还有镇静、止痛)的作用!她们不堕胎才奇怪呢。
 
【冰片】(去声·十一队)木*
醒神去翳除昏昧,活络通经邪火退。
痰堵惊痫疮痔平,清香阵阵舒心肺。
笔记〗冰片始载于《新修本草》,即龙脑冰片,也称梅片,入心、肺经。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17 17:05
标题: 发散风热药
【柴胡】(上声·二十七感)草(上品)
柴胡截疟能清胆,退热和中疗外感。
止泻清肝月事调,升阳益气春风览。
 
【升麻】(上平·八齐)草(上品)
齿喉肿痛莫悲啼,药到风邪不得稽。
阳毒斑消清痱热,气衰肛脱待升提。
笔记〗稽:停留、阻滞的意思。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17 23:45
标题: 收敛止血药
【白及】(入声·九屑)草(下品)
补虚镇咳停痨血,去痛驱邪消结热。
痈肿恶疮败毒清,生肌抚溃滋皴裂。
笔记〗“白及”也写作“白芨”,早在《神农本草经》已提到:“一名甘根,一名连及草”。可知及、芨通用。
 
【花生衣】(去声·十七霰)草*
贫弱伤邪休发颤,红衣活血人称便。
消除湿热补营虚,紫癜皮肤随改变。
笔记〗花生衣,别名长果衣、落花生衣、红衣,是现代被收进药典的新药,作为药用始见于《全国中草药汇编》(1978年4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一版)。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18 00:25
标题: 清化热痰药
【前胡】(下平】八庚)草*
前胡寒苦肺经行,上热痰壅喘息平。
宣肺散风堪止咳,邪侵头痛复神清。
笔记〗前胡分紫花前胡和白花前胡(不同于中药“白前”,不要混淆),功能大体相同但仍略有差异。紫花前胡主要含呋喃香豆精类的前胡甙,还有海绵甾醇、甘露醇等,白花前胡主要含香豆精类化合物外消旋白花前胡素。前胡药用去芦头的根部,有毒,可用(炼蜜)炒、炙等方法炮制加工。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20 23:03
标题: 泻下药
【大黄】(下平·七阳)草(下品)
将军赫赫显名堂,跌打消炎治烫伤。
除湿攻坚清热毒,散瘀凉血可通肠。
笔记〗大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号称“将军”,说明药性猛烈,破关夺隘,无往不利的。“大”字的读音有读“dà”也有读“dài”,待考。大黄有分南北,但药效相对一致,医者反会根据实际需要,将大黄分生、熟、酒、焦等以备药用。
 
【芦荟】(上平·十四寒)草*
芦荟锋眩气魄寒,驱虫泻下更清肝。
消疳退肿停谵语,排毒妆颜体自安。
笔记〗始载于《药性论》(初唐·甄权著)。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21 12:22
标题: 补阳药
【葫芦巴】(去声·一送)草*
疲乏风寒长夜冻,虚浮疝泄腰酸痛。
葫芦巴令肾阳升,香气宁神圆好梦。
笔记〗始载于《嘉祐本草》,云:“主元脏虚冷气。”干燥种子生用或盐水炙用,用时捣烂。另全草亦可入药,作用相同。
 
【韭菜子】(入声·九屑)菜*
韭子辛温祛胃热,强肝壮膝腰如铁。
能除带下外伤疗,更远梦遗频泻泄。
笔记〗始载于《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书作“韭子”。也是将干燥的种子生用或盐水炙用
作者: 荆楚男人    时间: 2011-10-21 12:50
来给剑师助威!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21 17:22
谢谢顶帖~

【芒硝】(去声·十卦)玉石*
芒硝泻热火能败,积滞骨蒸清退快。
退翳复明去睑红,消疡散毒排疮疥。
笔记〗芒硝也写作硭硝,始载于《名医别录》,实质是天然硫酸钠矿物的提炼物朴硝经煮制后析出的结晶体,最纯的硫酸钠叫“玄明粉”。
 
【陈皮】(去声·八霁)木(上品)
和中燥湿消烦翳,理气健脾除积滞。
止喘化痰心火宣,祛寒泄浊诸邪逝。
笔记〗《神农本草经》有“橘柚”条,功效类似的药品有橘红、橘核、橘络、橘叶等。陈皮为广东特产,故又名为“广橘皮”,越陈越优,广东产此类药最著者乃新会陈皮及化州橘红,均早已名传中外。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22 23:49
标题: 清热泻火药
【天花粉】(下平·九青)草(中品)
宣肺生津燥咳停,祛痰消渴赖寒星。
滋阴泻火无烦热,散毒排脓肿痔灵。
〖笔记〗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作“括楼根”条目。说是“天花粉”,而不是“粉”,其实那是块根的切片,切记!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23 22:50
标题: 敛肺涩肠药
【乌梅】(下平·二萧)果(中品)
除痰止咳肺能调,解热生津渴自消。
便血血崩虫可敌,涩肠止痢爽翛翛。
笔记〗《神农本草经》作“梅实”条。翛翛:清凉,闲适自在貌。
 
【诃子】(下平·九青)果*
神奇诃子涩酸平,一树能彰藏药荣。
最是涩肠收泻痢,利喉敛肺咳痰清。
笔记〗诃子在藏药里是最常用的药品,被誉为“藏药之王”。诃子始载于《药性论》,又名诃黎勒、诃黎、诃梨、藏青果、随风子等。
据《本草图经》载:“诃黎勒,今岭南皆有,而广州最盛。七、八月实熟时采,六路者佳。”其实应该在种子未熟透作木质化时便要采摘制作了。以前一直没留意诃子有五路还是六路的,原来都有,却以六路为上,据传诃子的止泻及止咳功能均比梅子要好。笔者按:诃音,不作k
ē。粤音诃、柯同音,广州白云山麓的柯子岭得名应源于此物,今仍有柯子岭路,然“诃子”已讹为“柯子”矣。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24 11:27
标题: 固精缩尿止带药
【芡实】(下平·六麻)果(上品)
芡实甘平性可夸,涩精止泻本无差。
肾脾益补兼祛湿,乐在寻常百姓家。
笔记〗芡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作“鸡头实”条。广东所产佳者出于肇庆鼎湖一带,故又名曰“肇实”。芡实的根(又名役菜)、茎(又名鸡头菜)和叶子(又名鸡头盘)均各为药用,功能略有异同。芡实已为日常保健食品之一,广受民众的喜爱。芡实与莲子同为收涩药,莲子安心补脾,芡实健脾固肾,配对使用时,对治疗心肾不交或脾肾两虚引起的病症尤其有效。
 
【莲子】(下平·一先)果(上品)
谁道人间少地仙?天生极品水中莲。
清心明目安神位,元气升提好卧眠。
笔记〗《神农本草经》中有“藕实茎”条。藕,夫渠根。莲,夫渠之实也。茄,夫渠茎。莲一身是宝,各有妙用而已。譬如藕:粗壮者俗称“藕瓜”(形如瓜者),温中养气;近于茎者,俗称“藕筒”(形如筒者),活血凉血;而结节处,则收敛止血降压。又如莲实之芯,最是清心火消烦凉血……俱不一一而足道,体会妙处,唯运用参详比较矣。莲早已为大众喜爱之保健食品,几乎适合所有人食用。莲子与芡实、山药、薏米、红枣等品常配伍使用。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24 16:03
标题: 利水消肿药
【泽泻】(下平·七阳)草(上品)
明神养脏气能扬,祛湿通淋泻有方。
消肿宣邪兼止渴,毒除包络净膀胱。
 
【猪苓】(上声·二十一马)木(中品)

难通便溺非同耍,导塞宣壅凭一泻。
借得猪苓肾水疏,湿除肿卸浊淋下。
笔记〗猪苓本是菌类药材,但在《神农本草经》里却归到“木”类。猪苓常与泽泻互为配伍处方,利水去湿清热多用之。但凡事总是利弊互见,猪苓削肾,多服宜慎。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0-24 16:06
标题: 温里药
【干姜】(去声·五未)草(中品)
御冷干姜辛辣味,祛风逐湿温脾胃。
停屙止呕化寒痰,壮脉升阳提正气。
〖笔记〗干姜性燥,止呕除痰特别好用,列《神农本草经》中品;生姜性温,发汗解表功效明显,列《名医别录》中品。“老姜”亦为广东三件宝之二,民间佐膳调味不可或缺,故尔珍之。干姜常与附子伍用,不但为佐,更可减附子毒性,二者堪称绝配。
 
【山柰】(入声·四质)草*
粉研外用驱虫虱,化湿温中寒症失。
泻止积消痛可宁,气行胃暖腹安逸。
〖笔记〗始载于《本草纲目》。山柰又名沙姜,主产两广越南等地,雷州半岛一带品上。西粤佐膳调味常用之,雷州白切肉,醮的就是油泡沙姜。民间有验方,佩香囊内贮沙姜干品研粉可驱虫虱附身叮咬。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1-6 13:16
标题: 理气药
【沉香】(去声·五未)木*
沉香降逆诸邪畏,彻地通天扬正气。
镇痛清神吐泻消,温中暖腹安脾胃。
〖笔记〗沉香始载于《名医别录》,产于亚洲东南部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我国琼粤桂台均有出产,海南的白沙沉最出名。沉香以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量大且优,尤以加里曼丹产者为最。
 
【檀香】(下平·十蒸)木*
中舒气滞化寒凝,醒脑檀香袅袅升。
散毒消风心痛止,袪痰镇咳窍通澄。
〖笔记〗檀香始载于《名医别录》,檀香是一种寄生灌木,原产于印度,东南亚乃至我国南方数省也有出产。按色泽分一般有紫檀、黄檀和白檀,尤以白檀最佳,名贵者有印度的老山檀。这种檀香跟优质木材的“小叶紫檀”应该是不同植物,作为药用的檀香为檀香属檀香科二十年以上树龄的白檀的心材蒸馏提取物。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1-6 13:18
标题: 开窍药
【安息香】(入声·九屑)木*
安息香舒心痛彻,祛痰已瘵平风烈。
怡神化浊瘴邪消,行气和中真活血。
笔记〗安息香始载于《新修本草》,为安息香科大乔木白花树的干燥树脂提纯物。最早从安息、大食等国进口,故名之为安息香。今东南亚泰国、越南及我国琼粤桂滇等省区均有栽此树。

【苏合香】(入
声·三觉)木*
心悸惊痫应举擢,中风痛厥缓苏觉。
骨蒸霍乱淡香来,瘴疟传尸驱秽浊。
笔记〗苏合香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所分泌的树脂,始见于《后汉书》,入药始载于《名医别录》。中医称的传尸,也叫骨蒸,即今人言之肺结核症。唐·王焘 《外台秘要》:“骨蒸病者,亦名传尸,亦谓殗殜,亦称伏连,亦曰无辜。”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1-6 13:19
标题: 清热燥湿药
【苦参】(下平·八庚)草(中品)
苦参味苦显寒征,退热祛邪泻泄平。
下血肠风功效快,痈疮癣疥痒全清。
〖笔记〗苦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可用于湿热泻痢,久泻久痢,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收涩止泻,医者可对症诊疗,辩证施治。血肠风:以便血为主症的疾病。该症由风从经脉而入,客于肠胃;或外淫风木之邪,内乘于肠胃所致。在便前时时便血,随感随发,血清而色鲜,四射如溅。该症候因风而起,所以也被称为“便血肠风”。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1-6 13:20
标题: 利湿退黄药
【金钱草】(上声·十九皓)草*
退黄化湿金钱草,利尿通淋排石好。
解热消炎淤血清,火丹肿毒无烦恼。
〖笔记〗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南方医家常用的化湿退黄中药,尿赤、尿路结石犹有显效,民间验方有根据病情配金丝草、车前草、金银花、鸡骨草等伍用。除了治疗疮毒痈肿,乳痈,火丹等之外也可治外伤跌打瘀肿、毒蛇咬伤等症,用法是鲜草全株捣烂(急时可嚼烂)外敷伤处或内服。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1-7 11:21
〖笔记〗营气和卫气
与人体相关的气有几种,这就是空气、精气、营气、卫气、真气和生气。
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呼出的是人体的废气,吸入的是新鲜的空气。人每天也要饮食,饮的是清水,食的是营养物质,这两样合称“水谷精气”,而人体排出的是废弃的粪便。营养物质经过人的消化吸收,人才有生气。吸入的空气、被人体消化吸收的物质,形成了古中医书所说的“营气”和“卫气”。
我的理解,营气和卫气是同一物质的两个不同侧面。简单地说,营气是带动营养物质到身体各处的真气,卫气是抵御外来邪气入侵、护卫身体而循着经络游走全身的真气。古代中医认为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物质,我觉得它们应该是同一物质的两个不同侧面,这有点类似西医解剖学里的红血球和白血球吧。
调和营卫,就是使之强壮和发挥应有的功能。
照此类推,“营虚”就有点近似西医的红血球减少症,笑~~:lol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1-7 12:37
标题: 消食药
【山楂】(去声·四寘)果*
饱胀消磨能健胃,通淋止泻抑菌痢。
清淤降压血通行,催产缩宫休大意!
〖笔记〗始载于《新修本草》,山楂以果入药,鲜、干、炒、炭均可。山楂亦药果兼用,成熟的鲜山楂是常见果品,可作蜜饯。
首句的“胃”借用邻韵“五未”。
 
【神曲】(入声·一屋)制*
温中解表用神曲,消食健脾真利福。
吐泻胃寒待补虚,小儿化积安胸腹。
〖笔记〗神曲始载于《药性论》,为面粉或麸皮和其他多种药物混合后经发酵而成的加工品,是古来已有的中成药。可炒焦与炒麦芽、炒山楂伍用治饮食积滞效果显著,习称“焦三仙”。
首句的“曲”借用邻韵“二沃”。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1-10 23:16
标题: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上声·十六铣)草(上品)
湿化炎清消胀满,眼明利水通淋显。
肾虚精滑要升阳,退热除痰平咳喘。
〖笔记〗车前于《神农本草经》中以种子入药,自汉《名医别录》始,以全草入药,车前子和车前草药性相同。近年多有人采之当菜肴煮食。
首句的“喘”借用邻韵“十四旱”。
 
【萆薢】(上平·一东)草(中品)
萆薢性平甘苦融,强腰健骨并疏风。
寒邪已逐益精气,湿浊膏淋一扫空。
〖笔记〗萆薢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我们这里习惯叫作“川萆薢”,很多老一辈的人都懂得用它医治腰酸背痛和祛湿利尿的。

作者: kent    时间: 2011-11-11 12:09
标题: 温里药
【附子】(下平·十一尤)草(下品)
川乌附子采初秋,救逆回阳一品优。
补火驱寒疗外感,心脾肾气暖如流。
〖笔记〗附子和乌头分列《神农本草经》草下品的第一、二名,其实是毛莨科植物乌头的不同品种,母根春采为乌头,侧根如芋者秋采为附子。孟昶的医官韩保升(主编《蜀本草》者)曾论附子时说过:正者为乌头,两歧者为乌喙,细长三、四寸者为天雄,根旁如芋散生者为附子,旁连生者为侧子,五物同出而异名,苗高二尺许,叶似石龙芮及艾。
附子被历代医家公认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主治亡阳症、阳虚症及寒痹症等。附子常与肉桂伍用,著名方剂有“四逆汤”、“附桂理中丸”等,是温中理气常用药物。附子也常与干姜伍用:一来干姜能助力升阳,二来可减附子毒性,一举两得。
作者: 林下清风    时间: 2011-11-11 12:48
天呐,这些全学会了,是不是就成仙了?;P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