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学联读物-句子平仄规律
[打印本页]
作者:
云兮
时间:
2011-10-3 01:22
标题:
学联读物-句子平仄规律
对联的格律
对联对联,其主要格律,其特点是,不论句式长短,都遵循着一定的格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逢联必有律”。简略点讲就是严格要求一个“对”字——即对仗。对仗,从广义来说,除了字词性质、意义和词组结构的相对,还有音调即“平仄”的对应。狭义的对仗,专指前者。后者则专门叫做“平仄”格律。
一:上联的尾字必须用仄声,下联的尾字必须是平声;有些变格联,如岳麓书院门联
“
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
则是平起仄收的,不过这在浩若烟海的古今楹联中,却是为数不多的。
上下联句中第二、四、六个字的平仄,也都必须是按照严格格律要求而不可更动的,也就是常说的术语: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对初学者可能有些帮助,但也引起一些误会。因为仄收的律句确实如此,平收的律句则不然:
“
仄仄平平仄仄平
”
的第三字(五律为第一宇)必须是平声,否则就要犯孤平(除句脚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
“
平平仄仄仄平平
”的第五字(五律为第三字)必须是仄声,否则就会出现三平尾(亦称“三平调”,即句末三字为“平平平”)。
“
孤平
”与“三平尾”,律诗不允许,对联也不允许。按句式划分,有平起式或者仄起式两种,都是以上联的第二个字为标准的。
二:句中平仄规则句中平仄,指的是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一般规律是,同一联句当中,每两个或三个字要互换平仄。(平仄交替规则)上下联之间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平仄对立规则)公式如下:
一言联。
上联:仄
下联:平
例
虎 雨
龙 风
二言联
上联:仄仄
下联:平平
例
彩凤 绿叶
金龙 红花
三字联,有两式:
1、平起式
上联:平平仄,
下联:仄仄平。
例:
空中月
对:
水底天
2、仄起式
上联:平仄仄,
下联:仄平平。
例: 三尺剑
六钧弓
四字联,只有平起这一式:
上联: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平平。
例:
天明鸟语
月夕鸡栖
五字联,有仄起平起两种:
1、仄起式
上联:仄仄平平仄,
下联:平平仄仄平。
例:
室雅何须
*R>
花香不在多
2、平起式
上联:平平平仄仄,
下联:仄仄仄平平。
例:
茶经传味道
书艺练禅机
(平起式两例的下联第一个字
“书”、“攀”,既是当仄调平了。)
六字联,只有仄起一式: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平平。
例: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两个上联的
“明、惊”与“冬”二字,由于处在一或五的位置,所以当仄调平了。)
七言联,应用的最多,可调节的变化和要求也多。分平起仄起两式:
1、平起式: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 (白字古仄)
2、仄起式:
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
一幅湖山来眼底
万家忧乐注心头
(此联下联的第五个字
“注”,也不可调。因为后面是两个平声,再当仄调平,就犯联尾“三连平”的大忌了。)
八言联也可以是四言联的组合。
九言联,一般是四五言(或是五四言)联相加。
十言联一般是四六言或五五言相加而成。十一言联多为四七言相加,也有五六或六五相加组合而成,其余照此类推。
一般八言以上(含八言)联的平仄可视节奏而定。下联平仄与上联相反。
在上述格律下,唯一可以从宽的,是名词性固定词组。譬如地名、人名、动植物名称等,由于是特定而不能更改的固定词组,所以允许从宽总之,如欲撰写创作出好的对联,一定要遵循格律。可以先吟创意境,而后对照格律认真去套改润色,仔细锤炼推敲字词。
句中平仄,亦以上联标准式为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1:平平仄
2
: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1:仄仄平平仄
2
: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1:平平仄仄平平仄
2
: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以上(含八言)之平仄视节奏而定。下联平仄相反。
对联(五):对联之马蹄韵(多句式长联句脚格律)
对联平仄运用的基本规则
——马蹄韵
清人林昌彝说;“凡平音煞句者,顶句亦以平音;仄音煞句者,顶联亦以仄音。照此类推,音节无不调叶。”(林庆铨《楹联述录》)这段话换一种说法,就是“仄顶仄,平顶平”。对联平仄的这种运用规则,就叫“马蹄韵”,亦称“马蹄格”。
其所以叫马蹄韵,在于其规律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若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的脚为仄,左右轮流,那么
“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了。鉴于后脚之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之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开头和末尾,应为单平或者单仄。
马蹄韵的由来和发展
马蹄韵的运用,最初仅限于辞赋句脚。而今一般人亦作句脚理解。林氏言“唐宋律赋,蝉联相续”,按此不得晚于唐代。事实上,这种用法六朝就有了。南朝陈徐陵的《玉台新韵序》就具有这种特性。
句脚平仄规则
当一副对联中的上联和下联,有若干句时,每一分句的最后一个字(简称为句脚)的平仄安排也要讲究,一般是按照马蹄韵为准的(也有例外,叫变形格)。句脚的平仄安排规则
,公式(就是马蹄韵)如下 :(所举例皆为上联句脚,下联和句脚没有列出,公式与上联正好相反,。)
一:平仄规则:
二句
:○,●
三句
:○,○,●
四句
:●,○,○,●
五句
:●,●,○,○,●
六句
:○,●,●,○,○,●
七句
:○,○,●,●,○,○,●
八句
:●,○,○,●,●,○,○,●
八句以上句脚平仄以此类推
二、每边二句者
[
句脚为
○,●]
十二例
:
【四
/
七言】
大道无私
,
玄机妙语传灯录
●●○○ ○○●●○○●
仙缘有份
,
胜地同登选佛场
○○●● ●●○○●●○
【四
/
七言又一体】
不合时宜
,
唯有朝云能识我
●●○○
⊙
●○○○●●
独弹古调
,
每逢暮雨便思卿
⊙
○●●
⊙
○●●●○○
(
注
:
上联
“
合、识
”
字为古仄声
)
【七
/
四言】
上
:●●○○●●○,○○●●
。
下
:○○●●○○●,●●○○
。
【七
/
四言又一体】
上
:○○●●●○○,○○●●
。
下
:●●○○○●●,●●○○
。
【五
/
六言】
上
:●●●○○,●●○○●●
。
下
:○○●●●,○○●●○○
。
【五
/
六言又一体】
上
:○○●●○,●●○○●●
。
下
:●●○○●,○○●●○○
。
【五
/
七言】
匹马斩颜良
,
河北英雄齐丧胆。
●●●○○ ●●○○○●●
单刀会鲁肃
,
江南名士尽低头。
○○●●● ○○
⊙
●●○○
(
注
:“
会
”
字应为平声
)
【五
/
七言又一体】
上
:○○●●○,○○●●○○●
。
下
:●●○○●,●●○○●●○
。
【七
/
五言】
上
:●●○○●●○,●●○○●
。
下
:○○●●○○●,○○●●○
。
【七
/
五言又一体】
上
:○○●●●○○,●●○○●
。
下
:●●○○○●●,○○●●○
。
【六
/
七言】
文开白话先河
,
自有勋劳垂学史。
○○●●○○ ●●○○○●●
政似青苗一派
,
终怜凭借误英雄。
●●○○●● ○○
⊙
●●○○
(
注
:
上联
“
白
”
字为古仄声
)
【六
/
七言又一体】
上
:○○●●○○,○○●●○○●
。
下
:●●○○●●,●●○○●●○
。
三、每边三句者
[
句脚为
○,○,●]
五例
:
【五
/
五
/
六言】
一饭尚铭恩
,
况负抱提携
,
只少怀胎十月。
●●●○○
⊙
●●○○ ●●○○●●
千金难报德
,
论人情物理
,
也应泣血三年。
○○○●●
⊙
○○●●
⊙
○●●○○
(
注
:
下联
“
德
”
字为古仄声
)
【五
/
四
/
七言】
儒术岂虚谈
,
水利书成
,
功在三江宜血食。
⊙
●●○○ ●●○○
⊙
●○○○●●
经师偏晚达
,
篇家论定
,
狂如七子也心降。
○○○●● ○○●● ○○●●●○○
(
注
:
上联
“
食
”
与下联
“
达
”
皆为古仄声
)
【六
/
六
/
七言】
上
:○○●●○○,○○●●○○,●●○○○●●
。
下
:●●○○●●,●●○○●●,○○●●●○○
。
【五
/
六
/
七言】
上
:●●●○○,○○●●○○,●●○○○●●
。
下
:○○○●●,●●○○●●,○○●●●○○
。
【七
/
四
/
七言】
上
:○○●●●○○,●●○○,●●○○○●●
。
下
:○○●●●○○,○○●●,○○●●●○○
。
四、每边四句者
(
句脚为
●,○,○,●)
四例
:
【三
/
三
/
四
/
七言】
有志者
,
事竟成
,
破釜沉舟
,
百二秦关终属楚。
●●● ●●○ ●●○○ ●●○○○●●
苦心人
,
天不负
,
卧薪尝胆
,
三千越甲可吞吴。
●○○ ○●● ○○○● ○○●●●○○
(
注
:
上联
“
有、竟
”
二字应为平
,
下联
“
尝
”
字应为仄
)
【四
/
四
/
六
/
七言】
上
:○○●●,●●○○,○○●●○○,●●○○○●●
。
下
:●●○○,○○●●,●●○○●●,○○●●●○○
。
【五
/
四
/
五
/
七言】
上
:○○○●●,●●○○,●●●○○,○○●●○○●
。
下
:●●●○○,●●○○,○○○●●,●●○○●●○
。
【四
/
七
/
五
/
四言】
上
:○○●●,○○●●●○○,●●●○○,○○●●
。
下
:●●○○,●●○○○●●,○○○●●,●●○○
。
五、每边五句者
(
句脚为
●,●,○,○,●)
二例
:
【五
/
四
/
六
/
六
/
七言】
数湘中将相
,
威由武达
,
我公独以文章。
⊙
○○●● ○○●●
⊙
○●●○○
清标卓立朝端
,
宜享修龄如潞国。
○○●●○○
⊙
●○○○●●
综天下胶痒
,
所有导师
,
一老为之领袖。
⊙
○●○○ ●●○○
⊙
●○○●●
*
子来从海上
,
居然别坐识荆州。
●●○○●● ○○●●●○○
(
注
:
上联
“
达、独
”
二字古仄声
,
下联
“
天
”
字应为仄
,“
别、识
”
二字古仄声
)
【七
/
六
/
六
/
五
/
七言】
上
:●●○○○●●,●●○○●●,○○●●○○,○○●●○,○○●●○○●
下
:○○●●●○○,○○●●○○,●●○○●●,●●○○●,●●○○●●○
六、每边六句者
(
句脚为
○,●,●,○,○,●)
二例
:
【四
/
六
/
五
/
四
/
七
/
四言】
江水滔滔
,
洗尽千秋人物。
⊙
●○○ ●●○○○●
看闲云野鹤
,
万念皆空
,
说什么晋代衣冠
,
吴宫花草。
⊙
○○●● ●●○○
⊙
○
⊙
●●○○ ○○●●
天风浩浩
,
吹开大地尘氛。
○○●● ○○●●○○
倚片石危栏
,
一关独闭
,
更何须故人禄米
,
邻舍园蔬。
●●●○○
⊙
○●●
⊙
○
⊙
●○●●
⊙
●○○
(
注
:
上联
“
人
”
字应为仄
,
下联
“
石、独
”
为古仄声
,“
何
”
字应为仄
,“
故
”
字应为平
)
【四
/
四
/
四
/
四
/
五
/
七言】
上
:●●○○,○○●●,○○●●,●●○○,●●●○○,●●○○○●●
。
下
:○○●●,●●○○,●●○○,○○●●,○○○●●,○○●●●○○
。
七、每边七句者
[
句脚为
○,○,●,●,○,○,●]
二例
:
【七
/
五
/
六
/
七
/
四
/
七
/
七言】
有何妙算各争先
,
问虎踞龙蟠
,
滚滚英雄安在?
⊙
○●●●○○ ●●●○○ ●●○○○●
休论他挥戈除暴
,
窃鼎称尊
,
到头来一局终场
,
好梦都成千载恨。
⊙
●○○○○● ●●○○
⊙
○○●●○○ ●●○○○●●
至此愁关真打破
,
叹梁空燕逝
,
茫茫世事如斯。
●●○○○●●
⊙
○○●● ○○●●○○
且任俺引水流觞
,
催诗击钵
,
放眼去全图入画
,
青山犹是六朝春。
⊙
●●●●○○ ○○●●
⊙
●●○○●●
⊙
○
⊙
●●○○
(
注
:
上联
“
安、除
”
二字应为仄
,“
一、局
”
字为古仄声
,
下联
“
击
”
字为古仄声
)
【四
/
三
/
四
/
五
/
五
/
五
/
七言】
上联
:
●●○○,●○○,○○●●
。
○○○●●,●●●○○
。
●●●○○,○○●●○○●
。
下联
:
●●○○,○●●,●●○○
。
●●●○○,○○○●●
。
○○○●●,●●○○●●○
。
作者:
云兮
时间:
2011-10-3 03:04
标题:
RE: 学联读物-诗钟直观式嵌字格图谱
诗钟直观式嵌字格图谱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