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对孙逐明《对偶宽对法度新论《缥湘对类》学习笔记之一》的质疑 [打印本页]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1-11-26 19:53
标题: 对孙逐明《对偶宽对法度新论《缥湘对类》学习笔记之一》的质疑
对孙逐明《对偶宽对法度新论《缥湘对类》学习笔记之一》的质疑
http://www.duilian.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3607&extra=page%3D1
先生说“近几年,联律界逐步意识到语法分析法并不完备,许多古代合格的对偶句被排斥在外了。”
-----否定“语法分析法”理由不充分。有哪些名联被排斥在外?其原因是否应归罪于“语法分析法”?
“必须综合运用古法和新法,方可填缺补漏。具体法度可归纳为三条:
3、古代虚实死活四大字类相同者可对。”
-------这和“1,词类相同者可对”有何本质区别?
“古法新法互补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今人并不熟悉古代字类系统,第三条法度缺乏可操作性。其实现代人根本无须重新系统学习古典字类理论,完全有捷径可走。”
-----不准确定义虚实死活的概念如何应用?有何捷径?
“二、语法分析法的漏洞
漏洞之一,活字中不同词性相对的范围远比语法分析法宽;
漏洞之二,许多传统对仗辞格,如自对,交股对,借对,同义连用字,反义连用字,无情对、回文对、嵌名对等等趣联巧对……它们不一定全部遵守语法分析法的规则。
漏洞之三,古代还有一些超越古代虚实死活、现代词性语法的偶句作品,它们仅仅只是字词之间有相同的义项。如《声律启蒙》的范例山不断,水无涯里,为动词、活字、谓语,为名词,实字,宾语,本不可对,但为边际尽头,亦有尽头义,故可对。而字词之间有相同的义项正是类义系统的本质特征。
  我们只要针对这三个漏洞制定简要的法度作为补充,就可以得出简洁明了的完备的新法。”

---------对语法分析法这三条指责都站不住脚。因为所谓“语法分析法”实际是指“现代语言学”内容。它并不排斥传统对偶法。比如宽对工对的概念,正格变格的概念,名词进一步分成14小类的概念,交股对、借对等技巧对法,在王力的著作中早有阐述。王力正是根据古代作品的实际做出了现代的阐述。至于是否系统和完全,是王力个人的问题,和汉语语法学没有关系。

  “古代宽对法则有两条:1、虚对虚,实对实,死对死,活对活;2、最是死字不可对以活字,活字不可对以死字。这两条规则可以合并为一条:只要实字对实字,虚活字对虚活字,虚死字对虚死字即为宽对。”
------在《缥湘对类》中有“宽对”的定义或说法吗?
  “从对类理论经典著作《缥湘对类》的定义和书中实例可知:
  1、实字大致对应现代的名词;
  2、活字大致对应有动态变化的动词;
  3、活字的外延最宽,囊括了名词、动词之外的所有其他词类〔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以及无动态变化性质的动词〔主要有:判断动词,如:是,为,等等;表存在的动词,如:有、无、在,等等;能愿动词,如:宜、可、须、敢、肯,等等〕。
此外,方位名词是半虚字,兼属实字和虚死字。”
----------虚字呢?

关于“相同的义项”问题:

  “漏洞之三,古代还有一些超越古代虚实死活、现代词性语法的偶句作品,它们仅仅只是字词之间有相同的义项。如《声律启蒙》的范例山不断,水无涯里,为动词、活字、谓语,为名词,实字,宾语,本不可对,但为边际尽头,亦有尽头,故可对。而字词之间有相同的义项正是类义系统的本质特征。”5、有明显的相同义项者可对,不考虑词性与结构。

------相同义项的说法很含糊。查字典:

涯----名词1. 水边,泛指边际:~~。~际。~岸。~垠。“生也有~,而知也无~。”2. 范围,限度:生~。~分(限度,本分)。

康熙字典:《唐韻》五佳切,𠀤音崖。《玉篇》水際也。《書·微子》若涉大水,其無津涯。 又借作窮盡意

断:1. 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裂。~层。~面。截~。~肠。~魂。~线风筝。-------------动词

2. 不继续,禁绝:~粮。~水。~炊。~奶。~档。~流。~种。~交。~片。~续。~子绝孙。------动词

3. 判定,决定:判~。诊~。~狱(审理和判决罪案)。----动词

 4. 一定,绝对:~乎不可。~然施行。------副词

--------
“断”哪里有“尽头”之意?

关于“新法度”:

  “我们只要针对这三个漏洞制定简要的法度作为补充,就可以得出简洁明了的完备的新法。
  三、宽对新法度
  1、词性相同者可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
  2、成分相同者可对。即:同为主、谓、宾、定、状、补者,词性不同亦可对。唯同为谓语者只限于动词和形容词,其他词性不在此列。此外,介宾结构可对动宾结构,故介词可对动词。
  3、古典字类虚实死活相同即可对。下面不同词性可以相互配对的情况是字类理论所有,而语法分析法里所无的:名词动词之外的所有词性,判断动词,表存在的动词,能愿动词,方位词,以上词性均可相互配对。“

------2条与词性一致句法结构一致无区别。只第三条:“语法分析法里所无的:名词动词之外的所有词性,判断动词,表存在的动词,能愿动词,方位词,以上词性均可相互配对。”
-----"判断动词","表存在的动词","能愿动词"都不算"动词"?"方位词"不算"名词"?请看词典:

汉典:方位词
名词的一种,是表示方向或位置的词,分单纯词的和合成的两类。单纯的方位词是“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里、外、中、内、间、旁”。合成的方位词由单纯词构成。

百度:方位词  是名词的一种,是表示方向或位置的词,分单纯词的和合成的两类。单纯的方位词是“、下、、左、右、东、西、南、北、里、外、中、内、旁”。

合成的方位词由单纯词以下列方式构成:

(a)前边加“以”或“之”。如,以上、之下。

(b)后边加“边”、“面”、“头”。如:前边、左面,里头。

(c)对举。如,上下、前后、里外。

(d)其他。如,底下、头里、当中。

可见孙先生的论述是很不严谨、缺乏说服力。
作者: 高山耕棘石    时间: 2011-11-27 07:10
孙先生是在错道上越走越远。
适当时候再批评。
目我重点批评的题目“孙则呜臆想王力错了”。
作者: 荒凉梦    时间: 2011-11-27 21:07
山不断,水无涯-可见孙先生的论述是很不严谨、缺乏说服力’批判后你得给个合理的正确的说法呀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1-11-27 21:10
主谓对主谓,谓语就是动词属性。这个你可以找得到“典故”的。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1-11-27 21:13
只要批判他是错误的就够了,就足以说明他的理论是错误的了。如果你想维护他的什么,劝你别螂臂挡车。如果真想学点什么,态度端正点。不要说我如何如何,如果我没有冷血利牙,那些垃圾理论还在几个论坛高高在上大受吹捧呢。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1-11-27 21:27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1-11-27 23:47 编辑

词组分为名词性词组和非名词性词组两大类,非名词性词组里就包含有动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包括联合动词、带状语的动词、带补语的动词、带状语和补语的动词、动宾词组等等这么多,单独的词组要用同样的词组相对,比如单独的动宾词组就要用动宾词组相对,有主语的时候,就可以划分粗一点,动宾词组中,动词是主要的属性,宾语相对从属一点,没谓语那么重要,动宾词组可以说就是一个动作或者陈述等动作性质的东西,但是宾语在句子中的“地位”又相对定语状语补语等要重要一些,所以,一般来说,动宾要对动宾,在有主语的时候,动宾词组就看以分粗一点,整体就看做是一个动词性的短语,所以有谓语就可以看着是动词属性一说,谓语就可以整体对谓语,所以句子成分的划分,最粗的就是主谓,其次主谓宾,再其次主谓宾定状补  主谓是一个完整句子的核心成分,缺一不可,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要有主语和谓语,可以没有宾语,即使有宾语,粗分一点,宾语也可以划进谓语中,因为动宾词组就是动词性的词组。 对仗也要讲究科学分级不要什么都要分得最细。

  注意一点,在说语法的时候,句子是一个不能缺主语和谓语且有独立完整意义的“句子”,第一个没打引号的是严格语法意义上的句子,第二个打引号的“句子”是我们生活中俗称的“一句话”,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要有主语和谓语,宾语可有可无,否则就是短语或者其它的缩略复句什么的。我们生活中所说的“句子”可以是一个完整的语法意义上的句子,也可以是一个词、词组或者短语。在说语法的时候,句子就是带有主谓成分独立表述了完整意义的句子。在非语法的环境中,句子就是所有标点符号或者停顿点之间的东西了。
   所以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同样字词的概念,是有所区别的。就像“质量”一样,物理学是物质的量,日常生活中是指某种东西的品质好坏。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1-11-27 21:50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1-11-27 23:52 编辑

其实光就对仗来说,懂一些教学语法也完全够用了。教学语法是缩略版的语法,是为了便于中学生理解而降低了难度和深度的东西,有些东西就是直接叫你记住不需要作太深入的了解。教学语法不是为对仗服务的,而主要是用来解析句子和一般字词的,是让中学生能写出严谨通顺表意准确的句子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教学语法基本够用了。只是如果谁想对汉语作更深入的了解,就需要学习一点专家语法了, 专家语法研究得相对深入一些,也存在一些争论,但都有一定的道理或者对某些方面有所偏向,有时候不能说谁对谁错,有时候有些相对来说更有道理一点。不管是语法家还是运用语法的人弄错了什么,不能说是汉语语法的错或者说语法机械,那是运用语法的人的问题,说语法与写作无关,语法不重要,哪个敢整出狗屁不通的句子试试?今年春节征联在海内外华人面前丢人现眼还嫌不够?语法是客观存在于汉语之中的客观规律,它有什么过错?说某些文人特别是中楹联学会某几个人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不行他们肯定不服,但在理性和逻辑思维方面,他们确实非常差劲。专家语法和教学语法多多少少是有些区别的,不同的人其体系也是有一些大同小异的。

      语法是对于整个语言来说的,主要以解析语言为主,不是专门为对仗服务的,所以,有些方面对对仗来说,显得照顾得少一点,要粗枝大叶一点或者没有那么深入和精微。那不是什么过错。自己去理解了就会去思考和灵活运用了,这个是不能搬花岗岩的,写几行文字你可以摇头晃脑引经据典还能显得自己好有学问,要是学语法谁只会引经据典肯定到处囫囵吞枣到处搞错,人家说的对的还总以为是错的。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1-11-27 22:28
其实光就对仗来说,懂一些教学语法也完全够用了。教学语法是缩略版的语法,是为了便于中学生理解而降低了难度和深度的东西,有些东西就是直接叫你记住不需要作态深入的了解。教学语法不是为对仗服务的,而主要是用来 ...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1-11-27 21:50

孙逐明老先生就是转钻专家语法,因为他不懂对联。老是拿对偶当对仗来说事!他不知道“词类”与“词性”的区别。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的类别名称;词性,是词的语法性别名称。词类可以在字典中查到,词性只有在语境里辨析。
能否对仗,词性主管。是否工对,对类主管。(对类也可以叫词类)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1-11-27 22:51
叶子彤《联律通则》解读(二)
    (一)、“字句对等”,是指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二)、“词性对品”,是指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其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才能构成对仗。所谓“品”,就是类。通则中使用的“对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按现代汉语语法对词性的分类,(即名、动、形、代、数、量、副、介、连、助、叹、拟等),上下联对应的词或词组,其词性要相同而为成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二是上下联对应的字词,要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即传统的字类虚实相对,或者传统的对偶辞格而成对。古人属对一般把字分作实字、虚字、助字和半虚半实字。其定义是:“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生;似有似无者,半虚半实。”“实、虚、死、活”,就是词性概念。与现代汉语语法词性的分类对照,所谓的“实字”都是名词;“半实”是抽象名词;“虚字(活)”是动词;“虚字(死)”是形容词;“助字”就是包括现在所说的连词、介词、助词等虚词;“半虚”,除方位词外,还包括一些意义比较抽象的形容词和时间词。古人属对的要求是:“实对实,虚对虚,死对死,活对活”。符合二者之一者,均可成对。
例如,刘心源题湖南长沙岳麓山望湖亭联:
世界半疮痍,城郭人民环眼底;
英雄一盼睐,山川门户在胸中。
    联语藉登临而寄慨,揽云天以兴怀,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忧乐情思,工稳贴切。上下联语中,“世界”与“英雄”、“城郭”与“山川”、“人民”与“门户”、“ 眼”与“胸”,相应之词均为名词相对;“半”与“一”,数词相对;“环”与“在”,动词相对;“底”与“中”,方位词相对。而“疮痍”与“盼睐”,前者意为创伤,亦比喻百姓之疾苦,唐杜甫《雷》诗有:“故老仰面啼,疮痍向谁诉”之句,当属名词;后者意为顾盼,当属动词,但,两者按同义连用字这一传统的对偶辞格成对,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又如,扆军宣题鹳雀楼联:
凌空白日三千丈;
拔地黄河第一楼。
    联语短短七言,却气势磅礴,且巧妙地化用唐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引发共鸣,成功地塑造了鹳雀楼居高临下、雄观大河的艺术形象,读来令人顿生不凡之胸襟抱负。上下联语中相应位置的“空”与“地”、“日”与“河”,均为名词相对;“凌”与“拔”,为动词相对;“白”与“黄”,颜色词相对;“三千”与“第一”,数词相对;而量词“丈”与名词“楼”,则均为实字而符合传统的字类虚实相对之对仗种类。
============
如此解释,纯属胡来!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1-11-27 23:57
他的很多“理论”都是一锤子买卖,不过他那些“理论”忽悠刘太品等人是绰绰有余了。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1-11-28 00:07
他的很多“理论”都是一锤子买卖,不过他那些“理论”忽悠刘太品等人是绰绰有余了。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1-11-27 23:57

正如高山所说,
曹操倒霉遇蒋干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1-11-28 00:15
肖大志的《六爻卦》
孙逐明的《八卦炉》
余德泉的《马蹄韵》
这三种理论,实在是对联理论界的三大笑话!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1-11-28 00:42
学习《缥湘对类》,约等于学习《新华字典》!
学习《缥湘对类》,不等于学习《《习对发蒙格式》》!
手里有书,没有了不起。了不起的是读懂和应用,二不是收藏或炫耀!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1-11-28 07:43
山不断,水无涯-可见孙先生的论述是很不严谨、缺乏说服力’批判后你得给个合理的正确的说法呀
荒凉梦 发表于 2011-11-27 21:07

谢谢荒凉梦顶贴!
我曾在别的回帖里说过:山不断,水无涯 是工对,这里进一步说明如下:
“不断”和“无涯”是常见的2个形容词,所以“山-不断/水-无涯”是工对。

请看字典解释:

无涯wúyá
[boundless]无尽;无限
灾祸无涯

无涯(无涯) 
【释义】[boundless] 无尽;无限
【出处】倘使得备奔走,糊口有资,屋乌之爱,感佩无涯矣。——《红楼梦》第九三回。

不断bùduàn
(1)[continuous]保持或继续,常以没有停顿、没有终止和不间断的方式
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uninterrupted]没干扰或阻碍的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3)[continual]继续但时有停顿的
他的不断出现,引起了我们的警惕
(4)[unceasing]不绝,接连不断
夏天这里洪水不断
子孙满堂,万世不断

孙逐明先生的下述解释是牵强附会的,错误的:
“漏洞之三,古代还有一些超越古代虚实死活、现代词性语法的偶句作品,它们仅仅只是字词之间有相同的义项。如《声律启蒙》的范例山不断,水无涯里,为动词、活字、谓语,为名词,实字,宾语,本不可对,但为边际尽头,亦有尽头,故可对。而字词之间有相同的义项正是类义系统的本质特征。”5、有明显的相同义项者可对,不考虑词性与结构。


作者: 高山耕棘石    时间: 2011-11-29 15:23
叶子彤《联律通则》解读(二)
    (一)、“字句对等”,是指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二)、“词性对品”,是指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其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才能构成对仗。所谓“品”,就是类。通则中使用的“对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按现代汉语语法对词性的分类,(即名、动、形、代、数、量、副、介、连、助、叹、拟等),上下联对应的词或词组,其词性要相同而为成对,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二是上下联对应的字词,要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即传统的字类虚实相对,或者传统的对偶辞格而成对。古人属对一般把字分作实字、虚字、助字和半虚半实字。其定义是:“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生;似有似无者,半虚半实。”“实、虚、死、活”,就是词性概念。与现代汉语语法词性的分类对照,所谓的“实字”都是名词;“半实”是抽象名词;“虚字(活)”是动词;“虚字(死)”是形容词;“助字”就是包括现在所说的连词、介词、助词等虚词;“半虚”,除方位词外,还包括一些意义比较抽象的形容词和时间词。古人属对的要求是:“实对实,虚对虚,死对死,活对活”。符合二者之一者,均可成对。
例如,刘心源题湖南长沙岳麓山望湖亭联:
世界半疮痍,城郭人民环眼底;
英雄一盼睐,山川门户在胸中。
    联语藉登临而寄慨,揽云天以兴怀,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忧乐情思,工稳贴切。上下联语中,“世界”与“英雄”、“城郭”与“山川”、“人民”与“门户”、“ 眼”与“胸”,相应之词均为名词相对;“半”与“一”,数词相对;“环”与“在”,动词相对;“底”与“中”,方位词相对。而“疮痍”与“盼睐”,前者意为创伤,亦比喻百姓之疾苦,唐杜甫《雷》诗有:“故老仰面啼,疮痍向谁诉”之句,当属名词;后者意为顾盼,当属动词,但,两者按同义连用字这一传统的对偶辞格成对,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又如,扆军宣题鹳雀楼联:
凌空白日三千丈;
拔地黄河第一楼。
    联语短短七言,却气势磅礴,且巧妙地化用唐王之涣《登鹳雀楼》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引发共鸣,成功地塑造了鹳雀楼居高临下、雄观大河的艺术形象,读来令人顿生不凡之胸襟抱负。上下联语中相应位置的“空”与“地”、“日”与“河”,均为名词相对;“凌”与“拔”,为动词相对;“白”与“黄”,颜色词相对;“三千”与“第一”,数词相对;而量词“丈”与名词“楼”,则均为实字而符合传统的字类虚实相对之对仗种类。
============
如此解释,纯属胡来!
---------------
我就问过什么是词品,并提供过词品的资料。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1-11-30 06:08
3# 荒凉梦
由“山不断。水无涯”的分析可以看出:古代"虚实死活"字对理论的缺陷和自相矛盾。按“虚实死活”论:
山(实字),不(虚字,死字),断(虚字,活字);
水(实字),无(虚字,活字),涯(实字);
既然“最是死字不可对以活字,活字不可对以死字。此而不审,则文理谬矣。”,“不断”怎么能和“无涯”相对?到底“虚实死活”论合理呢,还是现代语法分析法合理?
我看要“将若干名联开除联籍”的恰恰是孙先生的这种“虚实死活”字对理论。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1-11-30 06:19
世界半疮痍,城郭人民环眼底;
英雄一盼睐,山川门户在胸中。
--------疮痍盼睐,都是连绵词,如同 寇盗顾盼殷勤等一样,可以互对。例:
战伐乾坤破,疮痍府库贫。(送陵州路使君赴任杜甫)
恐乖均赋敛,不似问疮痍。(夔府书怀四十韵)
井屋有烟起,疮痍无血流。(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万姓疮痍合,群凶嗜欲肥。(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韵)
疟病餐巴水,疮痍老蜀都。(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那堪望黎庶,匝地是疮痍。(读岘山碑齐己)
价以吹嘘长,恩从顾盼深。(寄李侍御张谓)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东平留赠狄司马高適)
纵横负才智,顾盼安社稷.(三君咏高適)
非独颜色好,亦用顾盼称。(棕拂子武元衡)
环珮俨神仙,辉光生顾盼。(独不见杜甫)
雪满中庭月映林,谢家幽赏在瑶琴。楚妃波浪天南远,
蔡女烟沙漠北深。顾盼何曾因误曲,殷勤终是感知音。
若将雅调开诗兴,未抵丘迟一片心。(冬夜陪丘侍御先辈听崔校书弹琴杨巨源)

----这也是王力理论早已阐明的“有时按字面对时,不需要究其句型结构”的原则。
同样道理,可简单解决
下笔千言,
出门一笑,
的问题。

作为规则,应舍繁就简,面向大众,要引向通俗和普及,就像王力先生阐述诗律一样,而没必要引向象牙之塔。

;P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1-11-30 06:32
凌空白日三千丈;
拔地黄河第一楼。
-------丈,楼,不用说皆为名词可宽对,即使按王力所分小类,丈也有“杖”等之多义(见“康熙字典”),何必用“虚实”之虚无缥缈理论耶?:lol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1-11-30 08:40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1-11-30 08:48 编辑
世界半疮痍,城郭人民环眼底;
英雄一盼睐,山川门户在胸中。
--------疮痍,盼睐,都是连绵词,如同 寇盗,顾盼,殷勤等一样,可以互对。例:
战伐乾坤破,疮痍府库贫。(送陵州路使君赴任杜甫)
恐乖均赋敛,不似问疮痍。(夔府书怀四十韵)
井屋有烟起,疮痍无血流。(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万姓疮痍合,群凶嗜欲肥。(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韵)
疟病餐巴水,疮痍老蜀都。(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那堪望黎庶,匝地是疮痍。(读岘山碑齐己)
价以吹嘘长,恩从顾盼深。(寄李侍御张谓)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东平留赠狄司马高適)
纵横负才智,顾盼安社稷.(三君咏高適)
非独颜色好,亦用顾盼称。(棕拂子武元衡)
环珮俨神仙,辉光生顾盼。(独不见杜甫)
雪满中庭月映林,谢家幽赏在瑶琴。楚妃波浪天南远,
蔡女烟沙漠北深。顾盼何曾因误曲,殷勤终是感知音。


  这些上下词性都是对仗的,并非仅仅只是连绵词的缘故,也并非仅仅只是所谓的“自对”,古人写诗从来就没有当今那丑陋的挖出来一个词就当做是“自对”而上下不对仗的。
  比如疮痍  本身既有动词(伤害,损害之意),也有名词(创伤,灾害疾苦,困苦的民众等)的词性。其它有些是词类活用,形容词,名词,动词相互之间活用很常见。根据句子成分就可知晓其词性。比如第一个,疮痍作谓语,就是动词词性。盼睐也是作谓语,是动词词性。对仗得好好的。要准确判断词性,就要依据其在句子中作什么成分。要会更深入地了解,有必要还得要学习一点专家语法。虽然存在很多争论,但那些争论是 很有益的,有些也是都有道理的。比如两个有所关联的动作在一起(独立并列或者有先后顺序等除外),有些专家说连动式,有些说第一个动作是第二个动作的方式可以作状语,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偏向,这些都是有道理的,没有谁对谁错。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1-11-30 09:22
19# 漠野孤狼
“这些上下词性都是对仗的,并非仅仅只是连绵词的缘故,也并非仅仅只是所谓的“自对”,古人写诗从来就没有当今那丑陋的挖出来一个词就当做是“自对”而上下不对仗的。比如疮痍  本身既有动词(伤害,损害之意),也有名词(创伤,灾害疾苦,困苦的民众等)的词性。其它有些是词类活用,形容词,名词,动词相互之间活用很常见。根据句子成分就可知晓其词性。”
---同意上述。
补充说明和例句:

盼睐pàn lài
亦作“盻睞”。
1.观看;顾盼。《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盼睞以适意,引领遥相睎。”一本作“ 眄睞 ”。 唐 柳宗元《与李睦州论服气书》:“既言,皆沮然盻睞。”《英烈传》第四七回:“﹝常遇春 ﹞可惜只为王事在身,无心盼睞烟光景色。” 王闿运《赠衡阳彭公七十有五行状》:“岐嶷颖悟,盼睞有威。”
(2).眷顾;垂青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一:“先是 李都 、 崔雍 、 孙瑝 、 郑嵎 四君子,蒙其盼睞者,因是进昇。” 明杨珽《龙膏记·传情》:“你小姐青琐仙姝,过蒙盼睞;小娘子兰裾瞥顾,玉趾枉临。”


例句:
顾盼流辉光。          柳宗元
顾盼自生光            刘禹锡

岂暇踟蹰久,宁辞顾盼频 张萧远
顾盼倾城复倾国        阎德隐
幸因逢顾盼            钱众仲
幸蒙顾盼,词暖恩郁。  贯休

疮痍:创伤,也比喻遭受灾祸后凋敝的景象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杜甫《北征》
西极最疮痍,连山暗烽燧。  杜甫 送从弟亚赴安西判官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1-11-30 09:34
汉典上疮痍作为动词的举例:

(5).伤害;损害。《新五代史·杂传十三·杨光远》:“然而召夷狄为天下首祸,卒灭 晋 氏,疮痍中国者三十餘年,皆 光远 为之也。”

形容词作主语或者宾语的时候,就是形容词用作名词,一般有如借代,用特征代名物或者名词性概念。当然有些形容词本身也兼具名词词性。
作者: 川流不息    时间: 2011-11-30 11:43
我与漠兄“英雄所见略同”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