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华严集联三百》的前世今生 [打印本页]

作者: 羲皇里人    时间: 2012-1-18 12:11
标题: 《华严集联三百》的前世今生

[attach]58639[/attach]



    卯辰之交的一场拍卖会,再次将《华严集联三百》推介于世,让这本浸透着佛光智慧的集句联书,一度成为拍卖场中的宠儿。
    在2011年底于上海落幕的某场拍卖会中,弘一法师手书稿本《华严集联三百》以6095万元的高价落槌,不仅刷新了近代书法作品拍卖纪录,也成为楹联书籍中,身价最高的一本。
    如果不是借助这两年风生水起的艺术品投资市场,谁也难以预料,一本书竟能达到如此的身价。当然,这只是市场价格。而之于集句的艺术水准,之于大师的书法境界,之于内涵的正觉修为,却如佛家所说,若水中花,镜中月,无价亦无形。
    怀着“远离众生相,具足大悲心”的无尚妙旨,耳畔回想起当年弹在母亲灵前悲痛欲绝的音符,在一个天空阴霾的下午,已是法号弘一的僧人心不能静。虽六根清净,亦无忘生情。于是在1930年4月的这天,他拈笔为书,就佛门经典,集句成联,以此来寄托母亲七十冥诞之时,一个佛门游子的无限幽思。弟子刘质平在该书后跋中写道,“岁之四月,为太师母七十冥辰,我师缅怀罔极,追念所生,发宏誓愿,从事律学撰述,并以余力集华严偈缀为联语,手录成册。”
    有这样的缘故,所以篇幅中纵使一如既往地笔触空灵,但其间却处处可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般的哀愁。
    书稿一套三册,册装精裱,每页所集一联,俱为古墨书写。依集句选择版本不同,分为晋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唐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和唐贞元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三部。稿本书成后,曾经刘质平运作,于1931年由上海开明书店石印出版,后由经亨颐、马一浮作跋重印,并又于1989年1月由上海书画出版社以《弘一大师书华严经集联》为名石印626部。两次印刷,数量都不为多,遂也珍贵。此前有资料说该书1931年首印后并无重印,但据《弘一法师年谱》记载,1931年后又经重印,而且经亨颐所作跋文的落款,是在“民国二十一年九月”,可以为证。
    然此书可贵者非联,而是书;可爱者非书,而为情。
    就书法而言,法师以其纯真无羁的态势,昭示出佛家质朴的理念,是难得的净逸之品。其不激不厉,不俗不媚,大巧若拙,大智若愚,如评者所言,“真空性中本无心相,亦无色相,元唯净裸裸、光漉漉的一段清净真如。”难怪国学大师马一浮在作跋时也要感慨:“内熏之力自然流露,非具眼者,未足以知之也。”
    此时,大师已五十有二,遁入空门十年有余,心态自不等于寻常。所以集联时,就格律要放得宽泛,行得自如,而却旨趣明了,意味超脱。在自序里,他也写道:“只句片言,文义个具;但睹集联,宁识经旨。”能以联句“体解大道,发无上意”,又何尝不是一种修为?有知情者回忆,法师曾沉寂其中,前后历时半年终成此稿,足见其用意之深,更见其思亲之切。
    大师幼年丧父,母亲历经艰苦,将其抚养成人。而当“二十文章惊海内”的才子毅然洞入空门之后,抛不下的却还有这段血脉殷殷的情怀。因此说一部《华严集联三百》,是集句精品,佛门大义,更是人间真情。
    在《天心月圆·弘一大师》一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次,有一僧人见法师每天写字予人而又不辞劳苦,便有心相劝,法师则坦然答曰:“见我字,如见佛法。”这也许是今天再论及大师联作时,过目者最真切的感触。
    从1931年集句成联,到如今早已物是人非,往来沉浮间,再梳理《华严集联三百》的前世今生,总不禁想起赵朴老的那句题吟:“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作者: 三少爷的微笑    时间: 2012-1-19 21:30
顶性情之人。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