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句:薄酒一杯邀水月 [墨色] 水:: 清茶半盏赠知音【秋阳】 |
《说对谈联》之二:对联的尴尬 新春佳节,是对联体现其大众性质的最佳时刻,“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一点也不假。但是,请你说一句真心话,你是否发现许多单位的对联上下联的位置颠倒了呢?你是否发现许多很讲究的人家的对联内容并不符合对联的起码格律呢?透过这些,你看到的是对联的荣耀还是尴尬呢? 我是从一个小山村走出来的,记得小时候,乡亲们是很重视春节的对联的,不会写对联的要很虔诚的去找先生写对联,很认真的询问对联如何贴,难以忘怀的是(绝不是杜撰故事),我的一家邻居,特别爱惜大门上贴的对联,每过正月十五,总要小心翼翼地揭下来,妥善收藏,第二年再贴到大门上,一副对联总要贴二三年。也许不少人要说我的邻居寒酸,是的,他家确实很贫寒,但从他家大门上的对联,我看到的是对联的“荣耀”,也许他至今不知道对联是“国粹”,但他懂得对对联的尊重,懂得对文化的敬仰。 有人说,当今时代迎来了既清朝和民国之后的第三次高潮,这话或许不假,但泱泱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有几人懂得对联,有几人重视对联?你从某单位大门对联上下联位置的颠倒是不是看到贴对联仅仅是他们要完成的一项习俗任务?你从衣食坐行特别讲究的人家门两边的对联,不符合起码的格律上,是不是看到,对联,仅仅是他家的春节“点缀品”呢? 另外,大凡从事对联创作的人,亦有不少参加对联征集比赛,也一定看一些对联揭晓信息,但你是否发现,许多(真的不少)征联公布的获奖联,根本不符合对联的格律呢?是这些征联的组织者真的不懂对联的格律吗?(你见过有谁把不押韵的古诗词作为获奖作品公布呢?)从这些征联上面,我看到的是对对联的利用和践踏。另外,我还记得,2011年的国内春联征集中,“给力”一词很走红,有几家公布获奖联中,很大比例是使用“给力”一词的,从这种现象上,你感到的是什么?至于许多征联在截稿以后“默默无言”就更不要说了。(需要说明的是,我今天写的是“对联的尴尬”,举得例子当然是尴尬的例子,并不是否定如火如荼的对联征集评选。) 普通老百姓不懂对联格律、不从事对联写作的人不懂对联格律都无可厚非,但从事对联写作或者研究的人,无视对联起码的格律,不能不说是对联的尴尬。 如果说联律的普及工作任重道远的话,那么对对联的尊重更是迫在眉睫,作为一个楹联人,在提高自己业务素质的同时,更应该把净化自己的思想作为头等大事,作为楹联组织,在普及联律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对对联的践踏。因为,只有唤起对对联的真正尊重,对联才会迎来真正的大繁荣、大发展,才会真正产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佳作。 高原汉子老师--《说对谈联》之三
|
出句:清水融情含笑意 【秋阳】
对句:浮尘落地有福声 【秋阳】
秋阳 发表于 2012-4-7 17:40
缅甸老师点评:下比寓意深刻,尾三字稍显直白,可用比兴手法加强韵味。
秋阳 发表于 2012-5-4 17:23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