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渔舟读书笔记 16 关于律诗中的 流水对 [打印本页]
作者: 渔舟唱晚姐姐 时间: 2012-2-25 09:07
标题: 渔舟读书笔记 16 关于律诗中的 流水对
本帖最后由 渔舟唱晚姐姐 于 2012-2-25 11:23 编辑
律诗中的流水对 需要学习 以下是
渔舟读远山回声先生的《杜甫制作“流水对”之方法研究》文章 所做读书笔记
作者: 渔舟唱晚姐姐 时间: 2012-2-25 09:38
本帖最后由 渔舟唱晚姐姐 于 2012-2-25 09:54 编辑
一:
前分句的后三个字 跟后分句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这样可以形成流水的过程 而使得前后分句不断裂
举例:
1: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月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2: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秋兴八首》其二)“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3:“远闻房太尉,归葬陆浑山。”(《承闻故房相公灵榇自阆州启殡归葬东都有作二首》 房太尉归葬陆浑山
4:丧乱闻吾弟,饥寒傍济州。”(《得家书》)吾弟饥寒傍济州
综合以上例子得出结论 这类流水对 前分句的前两个字是虚词 不可是实词 后两个字或者后三个字 跟后分句紧密联系
一般是后分句的实体
作者: 渔舟唱晚姐姐 时间: 2012-2-25 11:24
二:《自》开头
[例1]“自从收帝里,谁复总戎机?
[例2]“自失论文友,空知卖酒垆。
[例3]“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例4]“自罢千秋节,频伤八月来。
这四联的特点是 自 打头 实际就是自从。。就。。。形成鲜明的流水对
作者: 渔舟唱晚姐姐 时间: 2012-2-25 11:24
本帖最后由 渔舟唱晚姐姐 于 2012-2-25 11:25 编辑
三:出句与对句为时间顺承
[例1]“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
[例2] “一秋常苦雨,今日始无云。
[例3] “一德兴王后,孤魂久客间。
[例4] “壮年学书剑,他日委泥沙。
………………………………………………
四:出句与对句为空间顺承即按照所到地点先后排列:
[例1]“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
[例2]“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
[例3]“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青草”,湖名,
[例4]“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
………………………………
作者: 渔舟唱晚姐姐 时间: 2012-2-25 11:27
言时间顺承而暗含空间顺承,言空间顺承而暗含时间顺承的。
……………………………………………………
由于杜甫热中于记录个人的行迹,无论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总有关乎时空的记事笔墨,而顺承关系的“流水对”正好适合表现此类内容,故其诗集中这种对仗频繁出现,据笔者(远山回声)初步统计,有69副之多。
………………………………………………………………………………
作者: 渔舟唱晚姐姐 时间: 2012-2-25 11:28
七:
……………………………………………………
八:
属于行为方面的因果关系:由于什么原因。。。。导致了什么行为。。。。
作者: 渔舟唱晚姐姐 时间: 2012-2-25 11:29
属于心理方面的因果关系:由于什么原因。。。导致产生什么心理状态。。。
[例3]“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竹叶 是酒的名字)
[例4]“不息豺狼斗,空惭鸳鹭行。(鸳鹭行”,比喻朝官行列)
作者: 渔舟唱晚姐姐 时间: 2012-2-25 11:32
十:
递进关系的“流水对”。这种对仗,对句表述的意思比出句推进一层,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于什么原因。。。导致了更进一层的情景。。。。
如:
[例1]“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例2]“正是炎天阔,那堪野馆疏?
[例3]“对月那无酒?登楼况有江。
[例4]“不但时人惜,只应吾道穷。
[例5]“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
[例6]“扁舟不独如张翰,皂帽还应似管宁。”
张翰”,晋人,曾在洛阳作官,后弃官归隐,杜甫情况与之近似。“管宁”,三国魏人,避世隐居,朝廷征召而不赴。杜甫当时亦受严武招聘,心不愿往,故以管宁类比。“扁舟”、“皂帽”,皆隐者之物。对句的意思是一隐到底,比之出句更进一层。
作者: 渔舟唱晚姐姐 时间: 2012-2-25 11:35
本帖最后由 渔舟唱晚姐姐 于 2012-2-25 11:37 编辑
十一:制作假设关系的“流水对”。这种对仗,出句提出一种假设,对句写出结果。
如果怎样。。。就会怎样。。。。;
只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例1]“不成诛执法,焉得变危机?
(如果不能杀掉程元振,那么国家的危机如何转变?)
[例2]“时征俊乂入,莫虑犬羊侵。
(“俊乂”,英俊杰出的人才。“犬羊”,对异族的蔑称。此联意谓:如果能够经常征召俊乂之才入朝执政,那就无须顾虑异族的入侵。
[例3]“刺规多诤谏,端拱自光辉。
(刺规,讽刺规谏。端拱,端坐拱手,安闲自适。 此联意谓:只要皇帝能虚心听取臣子的批评,就可以轻易地导致国家昌盛。)
[例4]“纵被微云掩,终能永夜清。”
(此联意谓:天河即便被微云遮掩,但终究能够长夜清澄。)
[例5]“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白头人,杜甫自称。)
[例6]“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
(剑南节度使严武还朝,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在成都作乱,杜甫客居川北。严武重来镇蜀,邀杜甫回归草堂。“闾阎还揖让”,是说民风依旧淳朴。“松竹”,代指草堂。此联意谓:只要成都的民风依旧淳朴,我怎敢托词草堂荒芜而不回归?
作者: 渔舟唱晚姐姐 时间: 2012-2-25 11:37
本帖最后由 渔舟唱晚姐姐 于 2012-2-25 11:39 编辑
十二:
制作转折关系的“流水对”。这种对仗,对句没有顺着出句的意思去说,而是发生了逆转,这一点与上述诸种对仗有所不同,但是对句与出句仍然是“流水”的关系,只不过是“顺流”与“逆流”的区别罢了。杜诗中大量地存在着这种对仗。如:
[例1]“碧涧虽多雨,秋沙亦少泥。
[例2]“虽对连山好,贪看绝岛孤。
(“连山”、“绝岛”,指山水图景。此联意谓:虽说喜看画面上连绵的群山,但是更为欣赏那孤独的绝岛。)
[例3]“蚁浮仍腊味,鸥泛已春声。
(“蚁浮”,指酒面上漂浮的细沫,是未经过滤的浊酒;又,古时腊月酿酒,故有“腊味”之说。此联意谓:虽说浊酒仍然保持着腊月的味道,而水上的鸥鸟已然发出春天的声音。)
[例4]“欲陈济世策,已老尚书郎。
(“尚书郎”,杜甫自称,此时杜甫官职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此联意谓:自己欲陈述济世良策,怎奈年纪已老。
[例5]“有客虽安命,衰容岂壮夫?
(“有客”,杜甫自称。此言自己虽能安命,而岁月无多,故希望韦济援引。
[例6]“虽倚三阶正,终愁万国翻。
(“三阶”,即三台星,由六颗星组成,每两颗构成一层台阶。古人以三台对应三公(司徒、司空、太尉),认为三台平则三公正,三公正则天下太平。“万国翻”,指天下风烟四起。三阶正,却战乱纷扰。前后意思对立,是对“三公正”的反讽。
[例7]“穷愁但有骨,群盗尚如毛。
(“但有骨”,言百姓瘦得只剩下骨头,极言生活贫穷。“群盗”,指吐蕃入侵者、唐朝叛将仆固怀恩等。
[例8]“药裹关心诗总废,花枝照眼句还成。
(“药裹”,即药囊。杜甫多病,故关心药物,耽搁作诗,然而每见佳景,仍有诗句写成。
^^^^^^^^^^^^^^^^^^^^^^^^^^^^^^^^^^^^^^^^^^^^^^^
作者: 渔舟唱晚姐姐 时间: 2012-2-25 11:48
以上是杜甫的诗作中流水对的研究
下面介绍一些 从很多古人作品中 挑出来的 流水对 供大家参考学习
作者: 渔舟唱晚姐姐 时间: 2012-2-25 11:49
颔联: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颔联: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颔联: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颔联: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颔联: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颔联: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颈联: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颔联: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颈联:近得归京邑,移官岂至尊。*
颔联: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颔联: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颔联: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颈联: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颔联:遥林梦亲友,高兴发云端。
颈联: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作者: 多多不多 时间: 2012-6-6 17:05
谢谢姐姐,我收藏了。
作者: 天山雪豹 时间: 2012-7-17 12:44

作者: 苏夏 时间: 2013-8-12 23:59
虽然来晚了未能进入招生处,但是看到这些知识贴,很是受用,老师辛苦了。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