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E8 短笛的56法 [打印本页]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2-5-10 05:31
标题: E8 短笛的56法
第1法:
  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
  如唐贾岛《渡桑乾》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这句话可以视作冯先生所归纳提炼的七言绝句具体作法的总纲。以下诸种作法,绝大多数都关涉到第三句,幸读者识焉。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2-5-10 05:34
本帖最后由 短笛 于 2012-5-13 06:44 编辑

第一法试作
《梦》
竹枝清影枕边光,竟似佳人乌发长。
休怨只身千里外,却偎月影好还乡。

屠户:写的不错,努力!第二法先别练习,把这首 先弄好,初学诗,”贵在语意联属,即读第一句,知有第二句,读第二句,知有第三句。。。。,其次 绝句语言要精炼,下字要精确,比如你这首诗的第一句,光字,就下的随意哈。第三  要扣主题
第一法修改
《梦》
竹枝月影枕边霜,竟似佳人乌发长。
不怨只身千里外,却偎月影好还乡。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2-5-10 21:47
本帖最后由 陇上屠户 于 2012-5-11 08:10 编辑

第2法:
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
如宋王安石《游钟山》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闲。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明僧德祥《爱闲》
一生心事只求闲,求得闲来鬓已斑。
更欲破除闲耳目,要听流水要看山。
清江湜《舟中二绝》(其一)
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载出游。
却羡舟人挾妻子,家于舟上去无愁。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2-5-11 13:30
标题: 标题
本帖最后由 陇上屠户 于 2012-5-15 14:32 编辑

第二法试作
《落花》
春去飞扬万瓣花,携香竞舞到天涯。
随风非是因零落,追得春归趁锦华。

屠户:问好短笛诗友,绝句语似情遥,要 象外有象,诗外 有味。多读李白的 七言绝句,注意 他的绝句语言特点,然后体会 他是如何 将诗味表现在诗外的。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2-5-11 13:35
谢谢屠户老师指导!第一法已改了!我觉得第一法应该扣题了!
作者: 望海    时间: 2012-5-11 13:36
特来支持短笛一下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2-5-11 13:38
第3法:
 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
  如宋李遘《绝句》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还被暮云遮。
    明姚汝循《回雁峰》
  回雁峰头望帝京,寒云黯黯不胜情。
  贾生已道长沙远,今过长沙又几程。
  欧阳永叔词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青山外”,亦此句法。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2-5-11 13:39
谢谢望海老师鼓励!我正补作业呢!呵呵!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2-5-12 20:11
特来支持短笛一下
望海 发表于 2012-5-11 13:36

谢谢望海老师亲来助阵!今天才发现楼上不是回复您的!是回复我自己的!我真是太笨了!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2-5-12 20:33
本帖最后由 短笛 于 2012-5-15 18:42 编辑

第三法试作
《失业》
经年浪迹色匆匆,一朝困顿计筹穷。
此心已似离枝叶,又乱残叶起寒风。

屠户:三四两句以比的手法切题。蕴藉有味。惟觉起句色匆匆费解。
回屠户师“色匆匆”即行色匆匆!
第三法修改
《失业》
经年浪迹步匆匆,一朝困顿计筹穷。
此心已似离枝叶,又乱残叶起寒风。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2-5-12 20:40
第4法:
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复字。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

    唐李益《度破讷沙》
  眼见风来沙旋转,经年不省草生时。
  莫言塞外无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
  明黄荣《牡牛图》
  江草青青江水流,卧吹孤笛弄清秋。
  放牛莫放南山下,昨日南山虎食牛。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2-5-12 20:41
本帖最后由 短笛 于 2012-5-15 18:58 编辑

第四法试作
《霓虹》
流光乱闪暗元穹,变幻千姿炫彩虹。
瑰丽绝奇浑似梦,明天梦觉万般空。

屠户:咏物诗不好写,即怕着皮相,又怕漫无边际,贵在若即若离。这首咏物诗总体说,基本做到若即若离,一二句正面切题。三句虚笔一转,从另个角度切入,赞!【明天】继续推敲。
第四法修改
《霓虹》
流光乱闪暗元穹,变幻千姿炫彩虹。
瑰丽绝奇浑似梦,乐极梦觉万般空。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2-5-13 21:42
第5法:
  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
如宋杨万里《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
  去岁中秋正病余,爱他明月强支吾。
  今年老矣差无病,后夜中秋有月无。
  宋李遘《送春呈袁祖州》
  去年春尽在宜春,醉送东风泪满巾。
  今日春归倍惆怅,相逢不是去年人。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2-5-13 21:44
本帖最后由 短笛 于 2012-5-22 11:27 编辑

第五法习作
《七绝-归》
昨夜东风擎玉壶,疏狂一醉借清酤。
今朝踏上回乡路,满面春风有似无。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2-5-13 21:45
第6法:
  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斯与前法差异耳。
  如宋皱浩《仁老寄墨梅》
  前年谪向新州去,岭上寒梅正作花。
  今日霜缣玩标格,宛然风外数枝斜。
  宋朱熹《水口行舟》
  昨日扁舟雨一簔,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2-5-13 21:47
本帖最后由 短笛 于 2012-5-22 05:49 编辑

第6法习作:
《七绝-再就业》
昨日风稠雨打狂,万千零落满天荒。
而今重上奔波路,过尽苍凉是艳阳。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2-5-13 21:51
第7法:
    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岁”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
  如唐杜甫《解闷》
  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
  今日南湖采薇蕨,何人为觅郑瓜州。
  明袁凯《扬州逢李十二衍》
  与子相逢俱少年,东吴城郭酒如川。
  如今白发知多少,风雨扬州共被眠。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2-5-13 21:53
本帖最后由 短笛 于 2012-5-23 08:10 编辑

第7法习作:
《七绝-秋水》
慕月成霜一涧痴,几番起落几番思。
而今空把愁波皱,千里奔流悔方迟。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2-11-27 21:21
     56法之今昔法,第8法: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

《秋菊》

弱柳娇杨闹绿洲,
寒霜一起百媚收。

只今惟有秋菊艳,
顿首听风唱西楼。


《菊2》(下平十一尤)

却使风骚百媚羞 ,春争秋去意难留。

只今唯有菊微叹,攘乱世间被利囚。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3-8-20 20:55
没时间写了,把原来的笔记搬来!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3-8-20 20:56
56法分类练习(一)———重字法
    56法之重字练习,第1法: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
《七夕微雨》
七夕前后雨涟涟,
一种相思两处缠。
想是重逢恨无语,
却成微雨润红笺。

     56法之重字练习,第2法:或四句,或三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
《七绝-花影》(新韵)
月落芳丛花弄影,
花倾银月影亭亭。
无端月隐薄云里,
花影随香潜入风。

     56法之重字练习,第3法:第三四两句辘轳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还”、“又”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已”字以启其意。欧阳永叔词云:“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亦此句法。
《吟蛩》(新韵)
餐风饮露傍桑麻,
吟月弹琴倚锦花。
吟蛩不叹此生短,
却唱此生有繁华。
注:吟蛩即蟋蟀。

    56法之重字练习,第4法: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复字。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


   56法之重字练习,第5法: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3-8-20 20:57
56法分类练习(二)———今昔法
    56法之今昔法练习,第6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斯与前法差异耳。
《思燕》
昨日檐前比翼飞,
花旁月下梦魂依。
今朝旅燕东南去,
仍念喃呢绕锦帏。

    56法之今昔法练习,第7法: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岁”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
《怀秋》
曾经爱作少年游,
寞岭枯河兴趣稠。
今日懒观繁茂景,
一杯冷酒满怀秋。

     56法之今昔法,第8法: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
《秋菊》
弱柳娇杨闹绿洲,
寒霜一起百媚收。
只今惟有秋菊艳,
顿首听风唱西楼。

《菊2》(下平十一尤)
却使风骚百媚羞 ,春争秋去意难留。
只今唯有菊微叹,攘乱世间被利囚。


    56法之今昔法,第33法:第三句用表“记忆”之字(如“记得”、“长记”、“略记”、“犹记”、“犹忆”、“忆得”、“尚忆”、“还忆”、“偶忆”、“长忆”、“最忆”、“忽忆”、“空忆”、“却忆”等),而第四句则其所忆之事也。


    56法之今昔法,第49法:第三句以“自从”或“一自”作起者。
《淡味》
悠游万水与千山,
年少流金岁月闲。
一自双飞新燕去,
渐知真味似溪潺。

    56法之今昔法,第33法:第三句用表“记忆”之字(如“记得”、“长记”、“略记”、“犹记”、“犹忆”、“忆得”、“尚忆”、“还忆”、“偶忆”、“长忆”、“最忆”、“忽忆”、“空忆”、“却忆”等),而第四句则其所忆之事也。
《狂歌》
渐知真味似溪潺,
却叹青丝渐已斑。
犹记当年狂放日,
长歌回荡绕春山。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3-8-20 20:58
56法分类练习(三)———诘问法(一)
    56法分类练习诘问法(一),第9法:以“如相问”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
《落叶》
曾慕蝶蜂绕锦枝,
秋风一起悔方迟。
林间好友如相问,
海角天涯难自知。

    56法分类练习诘问法(一),第10法: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
《秋雨》
夜来急雨打窗频,
遗落残黄映水粼。
试问秋雨何相忍,
堪将凄苦付红尘?

    56法分类练习诘问法(一),第11法:第三句亦用 “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遗香》
东风无力抚春花,
却把花香送晚霞。
试问红云追日去,
花香何忍让昏鸦。

    56法分类练习诘问法(一),第13法: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兰》(上平十一真)
纤纤九畹顾怜频,落落仙姿不惹尘。
此去凡间何处隐,一丝神韵墨中泯。

    56法分类练习诘问法(一),第12法: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
《金秋》
叶里蝉鸣唤锦秋,
枫红菊瘦蜿溪柔。
何来夏去无欣喜,
乡里笑言遍陌头。

    56法分类练习诘问法(一),第14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
《带儿子滑冰有感》
稚子滑冰行色匆,
惊花若雨急如风。
如何肯把闲亭坐,
正是龆年样样红。
  
    56法分类练习诘问法(一),第16法: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


    56法分类练习诘问法(一),第17法: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几”、“那”、“无”等字以足之。


    56法分类练习诘问法(一),第18法: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少”等字。

  
    56法分类练习诘问法(一),第19法: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诘问语,故其下不用“谁”、“何”、“多少”等字。



    56法分类练习诘问法(一),第20法:“不知”二字,用在第三句三四二字,以非诘问语,故其下无“谁”、“何”、“多少”等字,而第四句则或用“犹”、“还”、“又”等字以呼应之。(虽非诘问句,然后句作答,问意暗含句中)。
《九寨观景》
游难尽水丽山娇,
览不完花锦瀑飚。
此间不知归去路,
经幡似手向人招。

    56法分类练习诘问法(一),第37法:第三句用“问”、“道”、“说”、“语”、“望”、“指”等字,第四句则其所问、所道之语也。(注:句中暗含问意,后作答语)
《水》(下平七阳)
汇成浩翰始无疆,
兴致高时声也锵。
莫道身柔神采弱,
蜿蜒绕指蕴百刚。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3-8-20 20:59
56法分类练习(四)———诘问法(二)   
   56法分类练习诘问法(二),第 15 法:但以第四句作诘问语,故 “ 如何 ” 二字,即冠其句首。
《水》
夏来把赏韵无休,
含翠轻波百转柔。
一路欢腾生笑语,
如何载得许多愁?
下平十一尤


   56法分类练习诘问法(二),第 21 法:第四句皆用 “ 不知 ” 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后必缀以 “ 何 ” 、 “ 谁 ” 、 “ 无 ” 、 “ 几 ” 等字。
《夜笛》
霓虹影乱夜如焚,
车闹马喧烟酒薰。
一管幽笛独自吟,
不知心曲几人闻。

   56法分类练习诘问法(二),第 22 法:第四句虽冠以 “ 不知 ” 二字,而却非问语,故不用 “ 谁 ” 、 “ 何 ” 、 “ 无 ” 、 “ 几 ” 等字。(注:以否定句答问。)
《星》
不偏富贵不偏穷,
不逐圆轮不逐风。
入夜凭窗繁萃点,
不知渐已笑薰梦。
上平一东
这一篇改了,但已不是五十六法了!
《星》
不偏富贵不偏穷,
不逐圆轮不逐风。
入夜凭窗繁萃点,
心安自是笑薰梦。
上平一东

   56法分类练习诘问法(二),第 23 法:只第四句作诘问语,或但用 “ 谁 ” 、 “ 几 ” 、 “ 何 ” 、 “ 无 ” 等字,或兼用 “ 知 ” 字于其句首。
《梅》
焚香把盏共君酣,
醉舞凌风趁夜岚。
百卉盼春珊珊至,
何如君傲任霜参?
下平十三覃

   56法分类练习诘问法(二),第 24 法:第四句用 “ 知是 ” 或 “ 知有 ” 、 “ 知在 ” 二字冠之,而第三句则必预言其所以知之之故也。(注:暗用问答句)
《菊》
秋至霜风瑟倦鸦,
枯枝落叶隐黄沙。
一泓黄袖篱边舞,
知是日精笑百花。
下平六麻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3-8-20 21:00
56法分类练习(五)———反比法
    56法分类练习反比法,第25法:第三句以“不如”或“不及”、“不似”、“输与”、“输他”等字作起,所以见彼此比较之意也。
《落英》
随风逐梦舞缤纷,未惧觉时栖槁坟。
不似阳春百里艳,搔头只待箕星君。
备注:“箕星君”掌管风的神。

    56法分类练习反比法,第26法:亦于第三句用“不及”、“不如”、“不似”等字,以见比较之意,特此二字不用在第三句首,而用在三四二字,斯与前一法稍异耳。
《笼鸟》
精粮玉皿锦丝围,风雨未经腹体肥。
常叹不如笼外鸟,碧天林海任翅飞。

    56法分类练习反比法,第27法:为第三句与第四句作比较者,故“不及”、“不似”、“不如”、“不比”、“输与”等字,用在第四句之首。
《寒衣节有感》
萧秋祭祖夜难眠,户户家家焚纸钱。
去后纵烧千万贯,不及在时奉孝虔。

《七绝. 梅》
剪玉裁冰妆妾身,饮风独绣半帘春。
群芳暗把清枝妒,不及疏斜半点纯。

    56法分类练习反比法,第28法:只第四句前后自为比较,故“不似”、“不如”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菊》
繁荣去日满城殇,我洒香时百艳藏。
莫笑疯言说醉语,枯容不及残风黄。

《寄竹亭同学》
孤来寡去一人音,隔壁时闻群奏琴。
影单空室殷勤叹,独言不如合声吟。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3-8-20 21:01
56法分类练习(六)———突起法
    56法分类练习突起法,第29法:以“分明”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
《电话慰情》(上平一东)
劳燕纷飞西与东,常连电话诉情衷。
分明满是相思苦,却笑秋寒未起风。

《梅》(上平十灰)
只许群芳我后开,披霜盖雪把风裁。
分明傲气神中蕴,一缕暗香生自来。

    56法分类练习突起法,第30法:以“分明”二字著在第四句首者。

  
    56法分类练习突起法,第31法:以“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

   
    56法分类练习突起法,第32法:“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三四两字。

    56法分类练习突起法,第40法:第三句以“无端”二字作起,所以示于首二句外,忽插入他意也。
《秋夜》
狂叶逐车灯影烘,人潮逝夜暗无穷。
无端竟被枯残恼,奏曲闲愁冷看风。
上平一冬

    56法分类练习突起法,第41法:第三句三四两字用“最是”或“只有”、“惟有”,而第四句则或用“依旧”、“犹还”等字以呼应之。

    
    56法分类练习突起法,第42法:“最是”二字用在第三句首,与前法小异。


    56法分类练习突起法,第43法:第三句首用一“纵”字或“任”字、“总”字,而第四句则或用“只”字、“终”字、“亦”字、“也”字、“犹”字、“又”字等以呼应之。

    
    56法分类练习突起法,第44法:“纵”字用在第三句第三字者。


    56法分类练习突起法,第45法:“纵”字用在第四句首者。


    56法分类练习突起法,第47法:第三句用“唯有”或“独有”、“只有”、“但有”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则或用“年年”、“时时”、“犹还”等字以呼应之。
《七绝-幽途》
繁枝乱指日辉篦,杂影横斜隐赤泥。
唯有穿林盘曲路,曦光不改继波折。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3-8-20 21:03
56法分类练习(七)——反诘法
    56法分类练习反诘法,第34法:第三句用“莫怪”、“莫嫌”、“莫向”、“莫算”等字作起,而第四句则皆申明其意者也。
《瓶花》
携香入室满堂春,几日便消枯骨峋。
莫道娇颜容易老,玉瓶总有一枝新。

    56法分类练习反诘法,第35法:“莫向”、“莫怪”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而第三句则先说明其意者也。
《瓶花2》
君爱春来满院香,疏斜几朵缀华堂。
自从一剪魂先死, 莫向枯容嘘短长。

    56法分类练习反诘法,第36法:第三句用“不须”或“不用”二字作起者。
《落叶》
雁尽无书万念灰,常思故土梦中催。
不须彩蝶双飞翼,痴心一片驾风回。
作者: 短笛    时间: 2013-8-20 21:04
56法分类练习(八)(九)——明喻法、其他
   56法分类练习明喻法、其他,第 39 法:第三句末结以 “ 无一事 ” 或 “ 无个事 ” 、 “ 无他事 ” 、 “ 无别事 ” 、 “ 闲无事 ” 、 “ 浑无事 ” 三字,以见其所事者,惟第四句所云云而已。
《冬雀》
昏日寒云遍野荒,倦鸦枯树瑟冬霜。
一群花雀闲无事 ,败叶丛中争短长。

起句孤平,改一下。壶。


   56法分类练习明喻法、其他,第51法:第三句以“若为”二字作起者。


   56法分类练习明喻法、其他,第52法:第三句以“等闲”二字作起者。



   56法分类练习明喻法、其他,第 46 法:第三句用一 “ 似 ” 字或 “ 如 ” 字以与他物作比,而第四句则申明其相似之点也。
《暮水》
独立江头慕斜晖,时常鸦雀应和回。
此心恰似染霞水,绕紫缠红却渐灰。

起句出律。壶。改为:《暮水》
独立江头慕晚晖,时常鸦雀应和回。
此心恰似染霞水,绕紫缠红却渐灰。
   
   56法分类练习明喻法、其他,第 54 法:第三句一二及五六字用 “ 如此 ” 二字者。
《拆迁》
西风荡尽旧时缘,
败瓦残垣黯默然。
如此西风如此景,
一只黄叶半空旋。
一“枝”黄叶?壶。
   56法分类练习明喻法、其他,第55法:第四句第一字用“又”字,第五字则用“一”字或“数”字、“几”字,皆计算字也。


   56法分类练习明喻法、其他,第56法:末句七字中前后三字皆名词,但以中间一字连缀之。
《斗寒》
万里冰封寒水冻,银装山绣几枝红。
幽香一缕从何出,傲雪梅研刺骨风 。

研字可酌。壶。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