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楹联七子湖湘行”走进武冈古楹联村 [打印本页]

作者: 雨后竹    时间: 2012-9-8 21:42
标题: “楹联七子湖湘行”走进武冈古楹联村
本帖最后由 雨后竹 于 2012-9-9 11:05 编辑

                            
             “楹联七子湖湘行”走进武冈古楹联村

      9月5日,“楹联七子湖湘行”活动走进了第二站——湖南武冈浪石古楹联村。湖湘楹联七子在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主席余德泉教授率领下,来到古楹联村进行考察采风,为“潇湘古楹联第一村”挂牌助兴,为申报“中国古楹联第一村”喝彩。
      武冈浪石古楹联村是湖湘楹联七子之一、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邵阳市楹联学会会会长邹宗德先生于2005年发现的,是全国楹联界发现的第一个古楹联村,也是至目前为止在全国范围内发现的最好的古楹联村,早就被网友们命名为“中国古楹联第一村”,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保存了我国极其珍贵的一笔楹联文化遗产,是古楹联文化的活化石。其古楹联保存规模之大、保存载体的文物价值和楹联整体水平之高,都无愧于“中国古楹联第一村”称号。武冈市政府对传统的楹联文化遗产极为重视,决定大力进行保护性开发,仅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村落进行规划的规划设计费就已经投入了 55万元。
       9月6日上午,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和武冈市政府举行盛大的仪式,庆祝“潇湘古楹联第一村”正式挂牌。湖湘楹联七子到会祝贺并撰联志庆。石印文联曰:“天意寿斯文,肯将浪石镌联对;人间称绝域,自有鸿名在武冈。”高度赞颂古楹联村之珍贵和武冈传统文化底蕴之厚重。刘松山题联曰:“浪得名乎?有楹帖长传,厚德恒辉耕读第;石能言也,欣人文蔚起,古村代出凤麟才。”嵌字自然,将镌联之石头拟人化,十分雅切。邹宗德则围绕石刻的艺术价值和楹联的“第一”做文章:“数十处门庭,镂石铭箴,而今积厚流光,有道是潇湘第一,中华第一;三百年历史,风磨雨洗,依旧龙翔凤翥,无愧于联苑奇珍,艺术奇珍。”将石刻楹联的“美”描摹如画,令人向往。“浪中溯历史长河,数百年韵迹不磨,古宅犹余文气在;石上撷楹联短句,两三语灵光毕现,才人都向武冈来。”这是周永红的联语,古韵沧桑,跃然纸上。鲁晓川的联语也充满苍桑感:“三百载劫火尘嚣,风雅不磨辉浪石;第一村扬旗拓路,人文蔚起壮都梁。”作者预言,潇湘古楹联第一村的挂牌定会对武冈的文化产生深远影响。傅小松题联云:“十余言示民族图腾,休云几副楹联,犹听足音空谷响;三百载传文明火炬,莫道一方顽石,顿教眼界古村开。”把楹联比喻成民族图腾,把浪石楹联比喻成空谷足音。楚石题联从时空入笔:“浪花淘尽,但看这古往今来,大都诗礼传家,三百年风雨寻常事;石柱宜镌,岂只在雕龙刻凤,更有楹联铭志,九万里河山第一村。”上边叙述浪石村三百年的风雨历程,下边对打造“中国古楹联第一村”的充满期待、充满信心。     
        七子以楹联赞颂楹联村,为古楹联村锦上添花,楚石又当场为浪石挥毫,得到了武冈市政府和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
                                   (湖南邵阳市楹联学会副会长   彭端祥)
 

作者: 洞庭青草    时间: 2012-9-8 22:07
搬板凳学习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12-9-8 22:20
七子好联~~
作者: 大风起兮云飞扬    时间: 2012-9-8 23:13
哟,楹联七子到我们家乡去了,真是蓬荜生辉
作者: 高原汉子    时间: 2012-9-8 23:16
石印文联:
天意寿诗文,肯将浪石镌联对;
人间称绝域,自有鸿名在武冈。

刘松山题联:
浪得名乎?有楹帖长传,厚德恒辉耕读第;
石能言也,欣人文蔚起,古村代出凤麟才。

邹宗德联:
数十处门庭,镂石铭箴,而今积厚流光,有道是潇湘第一,中华第一;
三百年历史,风磨雨洗,依旧龙翔凤翥,无愧于联苑奇珍,艺术奇珍。

周永红联:
浪中溯历史长河,数百年韵迹不磨,古宅犹余文气在;
石上撷楹联短句,两三语灵光毕现,才人都向武冈来。

鲁晓川联:
三百载劫火尘嚣,风雅不磨辉浪石;
第一村扬旗拓路,人文蔚起壮都梁。

傅小松题联云
十余言示民族图腾,休言几副楹联,犹听足音空谷响;
三百载传文明火炬,莫道一方顽石,顿教眼界古村开。

楚石题联:
浪花淘尽,但看这古往今来,大都诗礼传家,三百年风雨寻常事;
石柱宜镌,岂只在雕龙刻凤,更有楹联铭志,九万里河山第一村。


一一拜读!欣赏!

作者: 丁晖    时间: 2012-9-8 23:57
本帖最后由 丁晖 于 2012-9-9 05:03 编辑

拜读!名师高徒,古今一理。祝福!
七子续前贤,湖湘揽胜,横刀立马英雄气;
两行滋后秀,桃李争春,鞭影雕龙伯乐才。

作者: 武冈李飞    时间: 2012-9-8 23:58
深宵静赏!
作者: 南国石都    时间: 2012-9-9 00:16
欣赏七大才子的妙联,令人眼前一亮!只是傅老师的联好像重了一个“言”字,也难怪,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临时应制作品,来不及用重字器检查,写到这么的高度和厚度,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作者: 康弋戈    时间: 2012-9-9 07:37
欣赏、学习七子佳作!提个小小建议啊,既然是“湖湘七子”,可不能厚此薄彼哟,什么时候也去梅山古城走走?
作者: 朱朋够友    时间: 2012-9-9 08:09
景仰湖湘七子风采,欣赏佳作纷呈!!
作者: 塞上长城    时间: 2012-9-9 10:16
七子果然名不虚传!瞻仰中……
作者: 武冈李飞    时间: 2012-9-9 10:23
作为武冈人,我觉得好荣幸!
但自己联艺浅陋,又觉得汗颜!
作者: 陈湘魁    时间: 2012-9-9 13:03
久仰!

         希望产生楹联十子

               又各人都要有关于本行的著述,最好结集出版

                    尤其要有扎实的联外相关功夫
作者: 芳菲二月天    时间: 2012-9-9 15:00
太棒。
作者: 楚石书画网    时间: 2012-9-10 22:14
标题: RE: “楹联七子湖湘行”走进武冈古楹联村图片:楚石在拓古联
本帖最后由 楚石书画网 于 2012-9-10 22:18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楚石在武冈浪石村考察古联时在拓古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楚石在武冈浪石村考察古联时在拓古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楚石与余德泉教授在拓好的古联前合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楚石浪石村书写浪石村创作的对联。

作者: 楚石书画网    时间: 2012-9-10 22:28


部分楹联七子在武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浪石村考察古联与邵阳市、武冈市委领导合影
作者: 楚石书画网    时间: 2012-9-10 23:21
题中国楹联第一村——武冈浪石古村联


九千寻浪石蜿蜒,地传文脉;
三百载门庭迢递,联证家声。

楚石撰

作者: 橙橙    时间: 2012-9-11 16:01
图为七子在拓制古联
作者: 橙橙    时间: 2012-9-11 16:02
余德泉教授与七子在拓制古联
作者: 橙橙    时间: 2012-9-11 16:04
余德泉教授和邹宗德会长为武冈浪石村授牌
作者: 橙橙    时间: 2012-9-11 16:04
余德泉教授与邹宗德会长为浪石村授牌
作者: 橙橙    时间: 2012-9-11 16:05
潇湘古楹联第一村

作者: 橙橙    时间: 2012-9-11 16:06
余德泉教授与七子在武冈云山胜力寺前合影
作者: 陈湘魁    时间: 2012-9-11 17:20



              万里前程从此起
              一生大业看将来



                              不知是什么时候的古联句???
作者: 武冈李飞    时间: 2012-9-11 17:34
图、联、文三者并茂!
作者: 武冈李飞    时间: 2012-9-11 17:35
陈湘魁 发表于 2012-9-11 17:20
万里前程从此起
              一生大业看将来

陈老师的探索精神值得我等后辈学习。
作者: 楚石书画网    时间: 2012-9-18 22:31
本帖最后由 楚石书画网 于 2012-9-18 22:51 编辑

【楹联书法创作手记】
                                                    笔墨纵横写性灵

                                                       ——第三届全国隶书大展对联作品创作手记


         七月下旬,为友人创作一副隶书对联,时闻有第三届全国隶书大展在三十日截稿,便突然想创作隶书对联送隶书展,过去参加中国书协的上展作品多为篆书,也上过行草书。于是,在株洲画院创作室静坐思索,将2010年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湖湘楹联七子作品集》翻阅,余有幸列忝七子之一,便找出余在八十年代创作的题石斋山房联为内容进行隶书创作。对联云:

                                                             风挠翠竹新含箨;
                                                             月入清塘旧听蛙。

          石斋山房在衡阳县石市乡石玉村。俗称石寨,故以“石斋” 号之。房子依石头寨而筑,四围多竹,房前有山塘时闻蛙声,十分幽静。石斋山房后来拆迁。这幅对联比较工稳,而且切题,也是我自题书斋联中比较喜欢的对联之一。
        内容选定便开始创作,先裁六尺对联纸书写出来悬于墙上,对视良久,得之优劣所在,时近下班,裁三幅对联纸待用,有应酬赴约,作罢。
       次日九时至画室,观其昨日之作,琢磨字的书写结构,对翠、新、旧、听不满意的字再进行单字结构创作,完毕。倒宿墨小许于瓷碟中,择兼毫笔,时画案上堆满书籍,便收拾三尺许宽桌面,将已裁好的对联纸铺在画案上,濡墨而就,悬于墙上观之;少倾,又书一联,悬于墙上观之;遂后又书一联悬于墙上。余坐观三幅创作墨迹,反复比较,便挑选第二次书写的对联作为送展,便将其落款,悬之再观。此联在书写上隶篆结合,字的大小错落,收放有度,用笔遒劲;字的线条粗、细有序;上下联字的距离是根据字的大小、长短而定,左右看上去字的位置不对称,被免了写对联形成算珠状。其字的形状也有变化,如风、挠、月、清、塘、听、蛙字为方形;翠、竹、新、箨、旧为竖向的长方形;含、入为横向的长方形,使字的对比而产生一种形态美。又:风、月、塘、旧字的撇;挠、听字的勾;含字的撇捺都比较放开,线条稍细而挺劲,且有节奏感,字其它部位比较收缩,与开放的线条而形成疏密对比。风、挠、翠、竹、新、箨、塘、旧、听字都有篆意,特别是竹、新、箨三字篆体结构用隶书笔法来写,融合自然。虽是隶书,但多富篆意。观毕,在相应的位置用小楷题跋,共三则。与传统对联题的四边款类似,小楷题跋非常紧密,形成块面,富有装饰感。给对联书法赋予了新的创作形式和美感。此应《书法报》之请撰写此创作手记,谬误之处,望各位方家教正。


                                                                      2012年9月17日楚石于株洲湘江水曲之印心斋灯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自撰隶书对联  180x23cm       创作时间     2012年7月
该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主办的第三届全国隶书大展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