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漫谈西安城门挂春联 [打印本页]

作者: 柳根    时间: 2013-4-9 10:58
标题: 漫谈西安城门挂春联
飘摇,大不匹配。于是,采纳群众意见,选用了书法家吴三大先生写的“西安”。其用墨浑厚,用笔灵动,这两个字又给候车大楼增添了厚度,给古城西安增加了厚重。那么,看来写西安城门的春联,对书体也是有选择的,应该粗重浑厚一些。
    西门春联是用大草体书写的,书者用心良苦,愿把自己最拿手的字奉献出来。可是,他忽略了读者。老百姓是社会的主体,字草的他们看不懂,挂春联又有什么意义呢?去年,厦门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朱以撤先生,在批评获得第六届全国楹联书法展一等奖作品时曾说:“对联是讲究对的,上下联回应。对联与其他形式不同,上下联互为作用,合成又相对独立”。“一副对联为一个书写单位,应笔调一致,意趣一致,不可忽略对联之对”。以此言所说,书写春联是不适宜草书的。因为草书的章法与书写春联的章法完全不同,草书很难形成对联之对。
     不少书法家在一起探讨时,感到对联不好写,其原因主要是在布白、选体等问题上与通常书法有很大区别。在布白上,楹联书法没有通常书法那样的任意,一切由书者随意安排。书体的情感要和联语的情感保持一致,不是书者爱什么,习惯什么体,就用什么体。北大教授、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谷向阳先生称“楹联书法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楹联书法是楹联和书法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情感是楹联和书法相融的催化剂。这和演戏一样,演员要根据人物台词设计恰当的表演技法,全神贯注地投入角色,才能演出好戏来。
     综合上述,西安城门上挂的春联是楹联书法艺术品,从选用楹联到书写成对子,挂于门上,每个环节都是非常讲究的,严格的,不能有丝毫的疏忽。每个微小环节都要规范化、专业化,这样才能是一个艺术品,才能启迪人生,丰富人民生活,给人民群众一种艺术享受。

                             城门挂春联,这张名片不能丢
     西安城门上挂春联活动,由西安城管会和西安市楹联学会等单位精诚联合、周密策划、辛勤操作的结果,已连续七年了。可以说,已经形成了西安这座古城的名片,显示了西安人民的思想解放和超越,在全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深受群众的热爱和欢迎,其主流是好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虽然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
楹联和书法是大中华文化苑中的奇葩,是国粹,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城门上挂春联的活动展示出了西安古老文明、包容高雅、富贵自尊的气度和内涵,应该珍惜她,保护她。我们衷心希望这个惠及民生、造福人民的活动能常态化、规范化,像春节习俗一样,一年一年地搞下去,不能因领导的变换而变换;而且要不断增加新的楹联元素,使城门挂春联越办月新、越办越好!建议市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把这个活动保护起来,延续下去。应该有主管部门专人管理,收集有关资料,建立档案,按年份记录下来,甚至编辑成书,为后人留点财富,将是非常有价值的。
                     联界和书界合作,把“蛋糕”做的更大更好
     古时候写春联或写其他方面的对联,都是书者自编自书。清代楹联书法艺术发展到鼎盛时期,如康熙、乾隆皇帝、纪晓岚、郑板桥、刘镛、康有为;民国时期的冯玉祥、于右任;新中国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郭沫若等等。他们既是撰联高手,又是书法大家。他们能撰能书,且有多种书体,多种风格,写出来的作品达到了联墨艺术的高度统一,成了传世佳品。他们都是在落款时只写自己的名字,有的连印章都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毛笔写字慢慢退化,失去了“工具”的作用。小孩启蒙学写字,不再用枝当笔,用水当墨了——书写慢慢将被电脑所代替。久而久之,楹联和书法也出现了分离。撰对联的人不练书法了,练书法的人不学对联了。这种现象愈演愈烈,不得不引起社会的关注,不得不引起楹联界和书法界的高度重视。如大唐西市财神庙门上的一副对子,据说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书法家书写的。可他不知宗教界名人撰的这副联有大毛病,岂不成了笑话。所以说,现在我们书写楹联一定要在落款的时候,把撰联者和书写者分别署名。西安城门前几次挂的春联,就很规范,上联末尾署撰写联者的省份名和姓名,下联署书联者的省市名和姓名。否则,只署书法家的姓名的话,容易被人误认为撰者和书者是一人所为。为保护撰联作者的知识产权,应该在上联署上撰联者姓名。
就全国而言,楹联界重联轻书,书法界重书轻联是很普遍的现象。西安市也是如此。楹联书法有它独特的个性,有自己独有的幅式。如两行幅式、三柱幅式、龙门幅式、条屏幅式等。当前,确实书法界不少人不了解楹联,大书法家题写一副对联,选用的是病联,书写出来的作品,一点价值都没有。结果呢,只能是有损形象,有损声誉。楹联界确实有不少人不懂书法,提不起毛笔,这是很不正常的两种倾向。中楹会在十年前就倡导会员“联墨双修”、“联墨双馨”、“联墨合璧”,是很符合实际的。故我建议,西安市楹联学会和西安市书协应亲密合作,沟通和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提升楹联书法的创作水平,拿出能代表古城西安的最好的楹联和书法作品,联合打造“书法艺术名城”和“楹联文化名城”,而每年城门挂春联的事情,正是这“两城”向世人展示的最好的窗口和平台。
                              古建筑不可忽略楹联书法文化
    “古”是西安市的一个特色,它古代建筑颇多。在寺庙、宫殿、楼亭、水域、宝塔、牌坊、园林等建筑中,总是建筑艺术、雕刻艺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楹联艺术等融为一体的。近二十年来,西安市大型的仿古建筑群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较为完美的如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丰庆公园、大雁塔北广场、楼观台新区等等。有一些已建成并不断完善的如大明宫遗址、汉城湖公园、世园会公园等。但在这些地方,都几乎看不到楹联和书法的踪迹。就是有少数楹联书法,也有不少是病态的。据说正在兴建的大明宫遗址等,在设计时就缺少楹联书法这个项目。
碑林区的书院门地区,进行过仿古改造,被命名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街区。近期,又决定打造“楹联文化特色街区”。打造历史的文化街区,使之充满文化氛围,以促其商业的发展,这是非常明智的作法。西安市其他事仿古建筑的名胜古迹,也应该像西安城墙那样,重视楹联书法,应该给自己征些联,并请书法家书写,制作成木牌悬挂在适当地方,增加自己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氛,这也是和西安市打造“书法艺术名城”和“楹联文化名城”相一致的。
中国楹联学会把2013年定为“联墨展示年”,通过联墨艺术讲座、联墨作品展览、联墨理论研讨等活动,促进和推动中国楹联书法艺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它将更好地展示楹联书法的风采,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我们西安市的城门春联和其他名胜古迹的楹联书法也正和中楹会的安排一致。
西安城门挂春联活动,是一个历史性的伟大创举,是西安市标志性的文化活动,是西安这座城市的名片。全市人民都应该关心她,热爱她,呵护她,把这一活动传承下去。呼吁西安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楹联家、书法家及其爱好者,携起手来,将西安城门挂春联作为契机,为把西安尽快打造城“书法艺术名城”和“楹联文化名城”,为早日建成国际大都市,做出我们的努力吧!



                                   

作者: 芳菲二月天    时间: 2013-4-9 14:47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