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13期初级二年级点评组升级考试试题 [打印本页]
作者: 多多不多 时间: 2013-4-12 20:01
标题: 13期初级二年级点评组升级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4月12日至14日22点
作者: 一招剑封喉 时间: 2013-4-12 20:10
13期七律考试
一、 基础部分 共15分(每小题5分)
1、 近体诗的主要类别
2、 什么是粘替对?
3、对偶是不是等于对仗?
二、 七律部分 共25分(每小题5分)
1、 什么叫起承转合?
2、 转句的功能是什么?
3、写合句应注意什么?
4、为什么韵字不入诗?
5、什么是白脚?
三、 写一首《七律•学诗感怀》 共20分
四、 作业 共60分(每讲作业全部完成为10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120分。及格为70分。
交卷截止时间为下周一(15号)晚20点
作者: 梦诗音 时间: 2013-4-12 20:30
本帖最后由 梦诗音 于 2013-4-14 18:43 编辑
13期七律考试
一、 基础部分 共15分(每小题5分)
1、 近体诗的主要类别
答:近体诗的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其中又各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别(六言较少见)。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偶有六句三韵的律诗,称为三韵律诗或小律。
2、 什么是粘替对?
(1)什么是粘?
第二句的第二字是平,那第三句的第二字必须也是平,就是 粘,
第四句的第二字是仄,那么第五句的第二字,必须是仄就是 粘,
第六句的第二字是平,那么第七句的第二字,必须是平就是 粘,
如果两句的第二个字一平一仄 我们就说它失粘了。
(2)
什么是替
每句的音节处(2 .4 字)平仄应是相反 如: 平平仄仄平 如:仄仄平平仄
如果2.4字都平或者都仄了,我们就说它失替了。
(3)什么是对?
第一句 跟第二句 的第二字平仄相反 就是 对,
第三句 跟 第四句 的第二字平仄相反就是 对,
第五句 跟 第六句 的第二字 平仄相反就是 对,
第七句 跟 第八句 的第二字 平仄相反就是 对,
如果两句的第二个字都平或者都仄了,我们说它失对了。
3、对偶是不是等于对仗?
对仗亦称对偶,但对偶不一定是对仗,对偶要求比较宽松,词中用的居多。对仗对词性的要求更工整严格。
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诗文中句子的对偶。」也就是说「对仗」其实就是「对偶」,只不过它专指古典文学中,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反」的格律要求,这也是「对偶」修辞格中的「严式」。有「严式」,当然也「宽式」,因应散文的需要,宽式的对偶在平仄上的要求就可以放松了。
「对偶」是修辞学的一种「修辞格」,其定义为:「语文中上下两句(或两句以上),字数相等,句法相称,有时还讲究平仄相对的,称为对偶。」也就是说在「对偶」修辞法中,有所谓的「严式」与「宽式」之分,其中「宽式」是不讲究「平仄相对」的,只求「字数相等,句法相似」便算合於要求。「对仗」专指古典诗文中句子的对偶,例如律诗第二、第三两联的对仗就是,上下两句对应字词的词性、词义、平仄等,都必须合乎规定,才算成功的对联。
「对仗」是近体诗的格律,「对偶」是一种修辞法。
二、 七律部分 共25分(每小题5分)
1、 什么叫起承转合?
从字面上来看就不难理解哈:
起——开始,承——承接,转——转折 深入,合——总结。
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
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
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帐,要制造些波澜。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是紧密地含在里面的。
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
大家知道五律和七律的诗,一般都是以两句为一单位,12句为起 也就是首联,34句为承 也就是颔联,56句为转 也就是颈联,78句为合 也就是 尾联。这一形式出现的。
2、 转句的功能是什么?
转句的功能是:转折,深入。
诗的“转”非常重要。转本身就是一个小的跳跃,从景到情的跳跃,从量到质的跳跃,从平铺直叙到诗意的高潮。所谓的转,就是要有一个变化,要有一个提升
3、写合句应注意什么?
1).前分句要稍微总结下前面六句。
2).前分句要在语气上,逻辑上,为后分句做准备,以利于前后分句的衔接。
3).最好使用比,一般用比的时候都是用景结。当然,合句可以情结,可以景结。使用比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字尽意不尽的效果。
4).要注意扣回起句。
5).要做到字尽意不尽,笔尽情不尽,就是所谓的余味无穷,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诗寄。
律诗,前面可以平淡无奇。但是合句一定要出彩。那么即便你前面平淡,那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首诗不必句句出彩,但是要是没一两句出彩的,你这诗也就失败。大凡出彩的合句多半是以景结,用比的手法。
4、为什么韵字不入诗?
我们知道,古代汉语与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有个最明显,同时也是最简单的区别,这就是逗号和句号。古代汉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韵字,所表示的含义,就是一句话的结束,并不是象今天我们这样,使用句号来表示结束。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作品中出现韵字,就很容易导致误会发生,会使听者误以为句子结束了。特别是在吟唱的时候,会导致观众鼓错掌声,所以,韵字,只能出现在最后一字。我们知道古代教育,远不如我们今天这样普及,甚至连不少将军,如程咬金、李逵类似的武将们,并不识诗文,如果韵字放进诗中,特别是在宴会或某些特别的仪式上,吟唱诗作时,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这样的情形,谁也不乐意见到。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就要予以避免
5、什么是白脚?
白脚,就是律诗中每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这个字除了第一个字采用入韵式时,都是仄声字哈。
三、 写一首《七律•学诗感怀》 共20分
胸无点墨梦诗音,学艺求师苦苦寻。
脑汁翻空难逐韵,文章赋就不随心。
从晨到晚时时念,刮肚搜肠句句斟。
肯借谪仙才半斗,轻松出口便成吟
四、 作业 共60分(每讲作业全部完成为10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120分。及格为70分。
交卷截止时间为下周一(15号)晚20点
作者: 天空的行云 时间: 2013-4-12 21:47
13期七律考试
一、 基础部分 共15分(每小题5分)
1、 近体诗的主要类别
答:近体诗的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其中又各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别(六言较少见)。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偶有六句三韵的律诗,称为三韵律诗或小律。
2、 什么是粘替对?
答:什么是粘?
答:每联的下联第二个字与下一联的上联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就是粘。粘,连也。如果两句的第二个字一平一仄 我们就说它失粘了。
什么是对?
答:每一联的上句的第二个字与下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反就是对。对,对立也。如果两句的第二个字都平或者都仄了,我们说它失对了。
什么是替?
每句的音节处(2 、4 、6字)平仄相反 即平仄交替运用。这就是替。替:换也。
3、对偶是不是等于对仗?
答:对仗亦称对偶,但对偶不一定是对仗,对偶要求比较宽松,词中用的居多。对仗对词性的要求更工整严格。
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答:
二、 七律部分 共25分(每小题5分)
1、 什么叫起承转合?
起——开始,承——承接,转——转折 深入,合——总结。
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帐,要制造些波澜。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是紧密地含在里面的。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
2、 转句的功能是什么?
转折,深入。
诗的“转”非常重要。转本身就是一个小的跳跃,从景到情的跳跃,从量到质的跳跃,从平铺直叙到诗意的高潮。所谓的转,就是要有一个变化,要有一个提升。
3、写合句应注意什么?
a.前分句要稍微总结下前面六句。
b前分句要在语气上,逻辑上,为后分句做准备,以利于前后分句的衔接。
c 最好使用比,一般用比的时候都是用景结。当然,合句可以情结,可以景结。使用比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字尽意不尽的效果。
d 要注意扣回起句。
e 要做到字尽意不尽,笔尽情不尽,就是所谓的余味无穷,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诗寄。
律诗,前面可以平淡无奇。但是合句一定要出彩。那么即便你前面平淡,那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首诗不必句句出彩,但是要是没一两句出彩的,你这诗也就失败。大凡出彩的合句多半是以景结,用比的手法。
4、为什么韵字不入诗?
我们知道,古代汉语与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有个最明显,同时也是最简单的区别,这就是逗号和句号。古代汉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韵字,所表示的含义,就是一句话的结束,并不是象今天我们这样,使用句号来表示结束。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作品中出现韵字,就很容易导致误会发生,会使听者误以为句子结束了。特别是在吟唱的时候,会导致观众鼓错掌声,所以,韵字,只能出现在最后一字。我们知道古代教育,远不如我们今天这样普及,甚至连不少将军,如程咬金、李逵类似的武将们,并不识诗文,如果韵字放进诗中,特别是在宴会或某些特别的仪式上,吟唱诗作时,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这样的情形,谁也不乐意见到.
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就要予以避免。
5、什么是白脚?
白脚,就是律诗中每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首句入韵式,首句除外)。
三、 写一首《七律•学诗感怀》 共20分
作者: 杨帆 时间: 2013-4-12 22:05
本帖最后由 杨帆 于 2013-4-13 11:17 编辑
13期七律考试 杨帆
一、 基础部分 共15分(每小题5分)
1、近体诗的主要类别
答:近体诗的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其中又各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别(六言较少见)。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偶有六句三韵的律诗,称为三韵律诗或小律。
2、什么是粘替对?
答:粘,是指韵句与其后一句(奇数句3、5、7),句子中第2、4、6位上的字的平仄相同,注:韵句:2、4、6、8句(起句押韵不算)奇数句:1、3、5、7句。对,就是一句中,两个分句的2位、4位、6位上的字平仄相反,那么平仄相同就是失对。注:一句,指起句,承句,转句,合句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各为一句。替,就是平仄相反,就是每个分句中, 2、4、6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反。
3、对偶是不是等于对仗?
答:答:对仗亦称对偶,但对偶不一定是对仗,对偶要求比较宽松,词中用的居多。对仗对词性的要求更工整严格。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二、 七律部分 共25分(每小题5分)
1、什么叫起承转合?
答:起——开始,承——承接,转——转折 深入,合——总结。
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帐,要制造些波澜。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是紧密地含在里面的。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
2、转句的功能是什么?
答:转句的功能便是:转折,深入。
转,就是转变,这个转变,只是在承句的基础上,加入主观的东西进行转变,使起承客观的描写,让位于主观的转合。
3、写合句应注意什么?
答:1.前分句要稍微总结下前面六句。
2.前分句要在语气上,逻辑上,为后分句做准备,以利于前后分句的衔接。
3.最好使用比,一般用比的时候都是用景结。当然,合句可以情结,可以景结。使用比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字尽意不尽的效果。
4.要注意扣回起句。
5.要做到字尽意不尽,笔尽情不尽,就是所谓的余味无穷,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诗寄。
4、为什么韵字不入诗?
答:我们知道,古代汉语与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有个最明显,同时也是最简单的区别,这就是逗号和句号。韵字表示停顿,古代汉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韵字,所表示的含义,就是一句话的结束,并不是象今天我们这样,使用句号来表示结束。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作品中出现韵字,就很容易导致误会发生,会使听者误以为句子结束了。特别是在吟唱的时候,会导致观众鼓错掌声,所以,韵字,只能出现在最后一字。
5、什么是白脚?
答:白脚,就是律诗中每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这个字除了第一个字采用入韵式时,都是仄声字.
三、 写一首《七律.学诗感怀》 共20分
作者: 南羽格格 时间: 2013-4-13 15:20
本帖最后由 南羽格格 于 2013-4-13 15:44 编辑
13期初级班二年级升级考试 点评组:南羽格格
一、 基础部分 共15分(每小题5分)
1、近体诗的主要类别
答:近体诗的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其中又各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别(六言较少见)。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偶有六句三韵的律诗,称为三韵律诗或小律。
2、什么是粘替对?
答:粘,是指韵句与其后一句(奇数句3、5、7),句子中第2、4、6位上的字的平仄相同,注:韵句:2、4、6、8句(起句押韵不算)奇数句:1、3、5、7句。
对,就是一句中,两个分句的2位、4位、6位上的字平仄相反,那么平仄相同就是失对。注:一句,指起句,承句,转句,合句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各为一句。
替,就是平仄相反,就是每个分句中, 2、4、6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反。
3、对偶是不是等于对仗?
答:对仗亦称对偶,但对偶不一定是对仗,对偶要求比较宽松,词中用的居多。对仗对词性的要求更工整严格。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
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二、 七律部分 共25分(每小题5分)
1、什么叫起承转合?
答:起——开始,承——承接,转——转折 深入,合——总结。
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
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
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帐,要制造些波澜。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是紧密地含在里面的。
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
2、转句的功能是什么?
答:转句的功能便是:转折,深入。
转,就是转变,这个转变,只是在承句的基础上,加入主观的东西进行转变,使起承客观的描写,让位于主观的转合。
3、写合句应注意什么?
答:1.前分句要稍微总结下前面六句。
2.前分句要在语气上,逻辑上,为后分句做准备,以利于前后分句的衔接。
3.最好使用比,一般用比的时候都是用景结。当然,合句可以情结,可以景结。使用比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字尽意不尽的效果。
4.要注意扣回起句。
5.要做到字尽意不尽,笔尽情不尽,就是所谓的余味无穷,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诗寄。
4、为什么韵字不入诗?
答:我们知道,古代汉语与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有个最明显,同时也是最简单的区别,这就是逗号和句号。韵字表示停顿,古代汉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韵字,
所表示的含义,就是一句话的结束,并不是象今天我们这样,使用句号来表示结束。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作品中出现韵字,就很容易导致误会发生,会使听者误
以为句子结束了。特别是在吟唱的时候,会导致观众鼓错掌声,所以,韵字,只能出现在最后一字。
5、什么是白脚?
答:白脚,就是律诗中每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这个字除了第一个字采用入韵式时,都是仄声字.
三、 写一首《七律.学诗感怀》 共20分
《七律.学诗感怀》 文/南羽格格
偶入渔村喜眉扬,且寻宝室觅芬芳。
才知音律为何物,又见仄平声韵长。
夜半耳萦风雅颂,清晨低叹盛唐章。
疯魔岂怕诸君笑,噙口妙词留馥香。
作者: 观澜 时间: 2013-4-14 15:57
本帖最后由 观澜 于 2013-4-14 16:29 编辑
小渔村第13期二年级点评组 七律考试 观澜试卷
一、 基础部分 共15分(每小题5分)
1、 近体诗的主要类别--近体诗的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其中又各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别(六言较少见)。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偶有六句三韵的律诗,称为三韵律诗或小律。
2、 什么是粘替对?--粘:第二句的第二字是平,那第三句的第二字必须也是平、第四句的第二字是仄,那么第五句的第二字,必须是仄、第六句的第二字是平,那么第七句的第二字,必须是平,就是粘。如果两句的第二个字一平一仄 我们就说它失粘了;
--对:第一句跟第二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反、第三句跟第四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反、第五句跟第六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反、第七句跟第八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反,就是对。如果两句的第二个字都平或者都仄了,我们说它失对了;
--替:每句的音节处(2 .4 字)平仄应是相反 。如果2.4字都平或者都仄了,我们就说它失替了。
3、对偶是不是等于对仗?--对偶“≠”对仗。对偶是修辞方式。是把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而对仗(律诗,骈文等)是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的对偶语句。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对仗除了具备对偶所具有的特征之外,还要求联句的上下两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是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且上下两句同一位置上不得使用同一词语。
二、 七律部分 共25分(每小题5分)
1、 什么叫起承转合?--起——开始,承——承接,转——转折 深入,合——总结。
2、 转句的功能是什么?--转句的功能是:转折,深入。
3、写合句应注意什么?--1、把握 “速”字。就是不拖泥带水的、紧接转的内容,干净利落的关合全篇;2、以“意”为上。体现作品畅快得意、神采飞扬的鲜活情态。意,应为无尽之意,不要把意一下子写完、写尽。要留有想象的空间、留有余味,具有潜移默化之意,体现作者的感情、寄托与抱负;3、以景结情时,须要放开一步,不直说其意而又蕴含在景中;4、以情作结时,要深化自己思想感情,用警句将强烈的情感表现出来;5、以议作结时,在前面要写景、叙事的基础上,要直接议论,须要公开申明自己的观点;6、以问作结时,用巧妙的疑问句作结,要避免平直浅露,要耐人寻味;7、要委婉含蓄。含蓄,就是蕴储不露的意思。诗不能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盘托出,要蕴含在形象和意境里,给人留下思索和想象的余地。“合”是全诗关键的部分,要做到 “画龙点睛”。不论采用何种结尾,都应根据诗前面交代的内容来确立一个中心,紧扣主题,收拢全篇,并发散诗思于诗外,使人读后留有余味。
4、为什么韵字不入诗?--我们知道,古代汉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韵字所表示的含义,就是一句话的结束,并不是象今天我们这样,使用句号来表示结束。韵若入诗,误以为句子结束了,极易导致误会发生。韵不入诗,就是要求所押韵的韵部里的所有字,不能够出现在你的诗里面。也就是指诗中不能出现所押韵部的任何一个字,除韵字外。这一点要记住了。因此,在写作的时候,要避免韵字入诗。
5、什么是白脚?--就是律诗中每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这个字除了第一个字采用入韵式时,都是仄声字。
三、写一首《七律•学诗感怀》(20分)
七律 学诗感怀
文∕观澜
弱冠焚书文革时,而今白发腹无知。
周周习作多枪毙,日日搜肠苦聚思。
夜半挑灯研古韵,鸡鸣掀被索新词。
烟头入盏当茶饮,老伴牢骚说我痴。
四、作业全部按时完成,但习作合格的不多,其中2首习作被斩首。
作者: 飘红 时间: 2013-4-14 21:41
本帖最后由 飘红 于 2013-4-17 17:37 编辑
飘红作业
一、 基础部分 共15分(每小题5分)
1 近体诗的主要类别
答:近体诗的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其中又各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别(六言较少见)。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偶有六句三韵的律诗,称为三韵律诗或小律。
2、 什么是粘替对?
答:什么是粘?
答:每联的下联第二个字与下一联的上联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就是粘。粘,连也。如果两句的第二个字一平一仄 我们就说它失粘了。
什么是对?
答:每一联的上句的第二个字与下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反就是对。对,对立也。如果两句的第二个字都平或者都仄了,我们说它失对了。
什么是替?
每句的音节处(2 、4 、6字)平仄相反 即平仄交替运用。这就是替。替:换也。
3、对偶是不是等于对仗?
答:对仗亦称对偶,但对偶不一定是对仗,对偶要求比较宽松,词中用的居多。对仗对词性的要求更工整严格。
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答:
二七律部分 共25分(每小题5分)
1、 什么叫起承转合?
起——开始,承——承接,转——转折 深入,合——总结。
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帐,要制造些波澜。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是紧密地含在里面的。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
、2、 转句的功能是什么?
转折,深入。
诗的“转”非常重要。转本身就是一个小的跳跃,从景到情的跳跃,从量到质的跳跃,从平铺直叙到诗意的高潮。所谓的转,就是要有一个变化,要有一个提升。
3、写合句应注意什么?
a.前分句要稍微总结下前面六句。
b前分句要在语气上,逻辑上,为后分句做准备,以利于前后分句的衔接。
c 最好使用比,一般用比的时候都是用景结。当然,合句可以情结,可以景结。使用比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字尽意不尽的效果。
d 要注意扣回起句。
e 要做到字尽意不尽,笔尽情不尽,就是所谓的余味无穷,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诗寄。
律诗,前面可以平淡无奇。但是合句一定要出彩。那么即便你前面平淡,那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首诗不必句句出彩,但是要是没一两句出彩的,你这诗也就失败。大凡出彩的合句多半是以景结,用比的手法。
4、为什么韵字不入诗?
我们知道,古代汉语与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有个最明显,同时也是最简单的区别,这就是逗号和句号。古代汉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韵字,所表示的含义,就是一句话的结束,并不是象今天我们这样,使用句号来表示结束。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作品中出现韵字,就很容易导致误会发生,会使听者误以为句子结束了。特别是在吟唱的时候,会导致观众鼓错掌声,所以,韵字,只能出现在最后一字。我们知道古代教育,远不如我们今天这样普及,甚至连不少将军,如程咬金、李逵类似的武将们,并不识诗文,如果韵字放进诗中,特别是在宴会或某些特别的仪式上,吟唱诗作时,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这样的情形,谁也不乐意见到.
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就要予以避免。
5、什么是白脚?
白脚,就是律诗中每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首句入韵式,首句除外)。
三、写一首《七律学诗感怀》 共20分
七律.学诗感怀 文/飘红
初入渔村学诗词,才高网友是吾师。
对联句句频相授,曲赋篇篇欣共知。
合力泓扬唐韵梦,齐心传继宋风辞。
虽无李杜博文采,佳作飘香若玉芝。
四、作业全按要求完成。
作者: 贴符现形 时间: 2013-4-14 23:52
本帖最后由 贴符现形 于 2013-4-14 23:55 编辑
贴符现形13期七律考试
一、基础部分 共15分(每小题5分)
1、 近体诗的主要类别?
答:近体诗的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其中又各有五言、六言、七言。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除去首尾联外,其余对仗偶的称为排律或长律,偶有六句三韵的律诗,称为三韵律诗或小律。
2、什么是粘替对?
答:律诗中的
粘是指偶数句韵句与其后奇数分句,句子中第2、4、6位上的字的平仄相同。3句粘2句,5句粘4句,7句粘6句。
替是指的同一分句中,2 4 6位置的字平仄交替,平仄平,或仄平仄。
对是指的同一句(联)中的前后两个分句2 4 6位置上的字平仄相反。 平对仄,或仄对平。
3、对偶是不是等于对仗?
答:对仗亦称对偶,但对偶不一定是对仗,对偶要求比较宽松,对仗对词性的要求更工整严格。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二、七律部分 共25分(每小题5分)
1、什么叫起承转合?
答:
起——开始,
承——承接,
转——转折 深入,
合——总结。
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
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
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帐,要制造些波澜。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是紧密地含在里面的。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
2、转句的功能是什么?
答:转折,深入。转本身就是一个小的跳跃,从景到情的跳跃,从量到质的跳跃,从平铺直叙到诗意的高潮。所谓的转,就是要有一个变化,要有一个提升。转要转得使诗为之一振,精神起来,又不能转的脱离了主题。所以转是诗意的一种提升。
3、写合句应注意什么?
答:写合句应注意以下5点:
1.前分句要稍微总结下前面六句。
2.前分句要在语气上,逻辑上,为后分句做准备,以利于前后分句的衔接。
3.最好使用比,一般用比的时候都是用景结。当然,合句可以情结,可以景结。使用比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字尽意不尽的效果。
4.要注意扣回起句。
5.要做到字尽意不尽,笔尽情不尽,就是所谓的余味无穷,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诗寄。
4、为什么韵字不入诗?
答:因为古代汉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韵字,所表示的含义,就是一句话的结束,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作品中出现韵字,就很容易导致误会发生,会使听者误以为句子结束了。特别是在吟唱的时候,会导致观众鼓错掌声,所以,韵字,只能出现在最后一字。
5、什么是白脚?
答:白脚,就是律诗中每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首句入韵式除外)。
三、写一首《七律•学诗感怀》 共20分
答:《七律•学诗感怀》
偶识渔村现已痴,神魂颠倒复吟诗。
寻常文字敲其意,声律仄平入小词。
诗赋满屏卿共赏,对联几句谁为师?
感恩一切芬芳意,愿为弘扬不罢辞。
四、作业 共60分(每讲作业全部完成为10分)
答:一年级交F组,二年级全交C组。只有考卷交点评组了,全部交了,没落作业。
作者: 天使星尘 时间: 2013-4-15 11:59
小渔村第13期二年级点评组 七律考试 组长·天使星尘
一、 基础部分 共15分(每小题5分)
1、 近体诗的主要类别
答:近体诗的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其中又各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别(六言较少见)。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偶有六句三韵的律诗,称为三韵律诗或小律。
2、 什么是粘替对?
答:(1)、什么是粘?
第二句的第二字是平,那第三句的第二字必须也是平,就是 粘,
第四句的第二字是仄,那么第五句的第二字,必须是仄就是 粘,
第六句的第二字是平,那么第七句的第二字,必须是平就是 粘,
如果两句的第二个字一平一仄 我们就说它失粘了。
我们以五律为例:仄 仄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 仄 仄平平。
括号里,二、三句第二个字都是平,四、五句第二字处又都是仄,以此类推。
、什么是对?第一句 跟第二句 的第二字平仄相反 就是 对,第三句 跟 第四句 的第二字平仄相反就是 对,第五句 跟 第六句 的第二字 平仄相反就是 对,第七句 跟 第八句 的第二字 平仄相反就是 对,如果两句的第二个字都平或者都仄了,我们说它失对了。
(3)、什么是替?
每句的音节处(2 .4 字)平仄应是相反 如: 平平仄仄平 如:仄仄平平仄如果2.4字都平或者都仄了,我们就说它失替了。再用五律为例来说明替: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双数字位子的字,我在这里用括号标注出来,在本句中的平仄都是都是相反的,即平仄交替运用。这就是替。替:换也。
3、对偶是不是等于对仗?
答:对偶“≠”对仗。有些人讲古诗中多用对偶句。“对偶”又叫“对仗”,俗称“对对子”。将“对偶”与“对仗”等同起来的说法是欠考虑和不妥当的。先看看《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解释。对偶:修辞方式。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例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两个句子各方面都符合对偶的要求,但由于其平仄不相对,音律欠和谐,并在同一结构位置重复使用了“天下”、“之”、“而”等这样的词语,所以不合对仗的要求。
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的对偶语句。
看例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白乐天》) 这组联句是原诗中的颈联,无论哪个方面都完全合乎对仗原则,而且对得极为工稳,是最为典型的对仗联句。典的解释尽管有辗转解说之嫌,但毕竟还是讲出了它们之间的些微区别。古诗中是多用对偶句,但古文中的对偶句为数也不少。如果依照《用书》的说法,既然“对偶”又叫“对仗”,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古诗文中的对仗句也比比皆是呢?恐怕就不能这样说了。因为古文中几乎是找不到对仗句的,古诗中也只限于格律诗词中才可以找到对仗句。对偶与对仗它们不是一个概念下的两个称谓。也许是因为二者太相像而不同之处又太少才极易于混为一谈吧。
正如《用书》所说,对偶是把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它大体上散见于各种文体中,如“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等。
然而对仗则不然,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
它要求对仗除了具备对偶所具有的特征之外,还要求联句的上下两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是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且上下两句同一位置上不得使用同一词语。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
它是格律诗词创作中所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是格律诗词独具的一种特殊创作技法。这种技法后来又相继为词曲创作和对联撰写所采用。
由于律诗词曲的创作本身对语言运用有很高的艺术要求,讲究炼字炼句,而对仗正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极大提高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对仗的这些特殊功能显然是对偶力不能及的。可以说“对仗”是格律诗词创作和欣赏的重要标准之一,自然也就成了非诗词莫属的专用术语。正因如此,所以格律诗词中的对仗虽同时也符合对偶的标准要求,但鉴于“对仗”本身的特点,并且为了有别于一般文体中的对偶,故而我们通常不以“对偶”称之,而特称之曰“对仗”。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等。我们只能这样说,是“对仗句”也就必然是“对偶句”,但是“对偶句”就不能说是“对仗句”。特别是诗句及词句在讲究炼字炼句炼意的锤炼语言的艺术标准上,二者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二、 七律部分 共25分(每小题5分)
1、 什么叫起承转合?
答:起、承、转、合是诗词的章法,起——开始,承——承接,转——转折 、深入,合——总结。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帐,要制造些波澜。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是紧密地含在里面的。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
2、 转句的功能是什么?
答:转句的功能便是:转折,深入。先景后情是近体诗所最常见的章法。先表情,然后再将自己的情融入景,对于我们初学的来说比较难。相反,从景中衍生出情会容易许多。也就是由情入景难,触景生情易。
3、写合句应注意什么?
答:合:就是诗之收尾了,也称为“结”。结句又称“断句”或“落句”。在绝诗是第四句,在律诗则为第四联。结句之意,即是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以为收束也。尾联往往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关键,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写结尾时要注意几点:
1、要把握的是“速”字,这个速意思就是不要拖泥带水的、紧接转的内容,干净利落的关合全篇。不要继续还停留在转的意境上扭扭捏捏。以一字或两字紧接转,使其连接、不断裂地尽快进入合。
2、合,以意为上。这个意,可以明结,能体现作品畅快得意、神采飞扬的鲜活情态,也可暗示(喻),体现作者的感情、寄托与抱负。可以是正意,也可以是反意。意,应为无尽之意,不要把意一下子写完、写尽,不能写得没有想象的空间,要留有余味,最好有潜移默化之意。
3、以景结情时,须要放开一步,不直说其意而又蕴含在景中。
4、以情作结时,要深化自己思想感情,用警句将强烈的情感表现出来。
5、以议作结时,在前面要写景、叙事的基础上,要直接议论,须要公开申明自己的观点。
6、以问作结时,用巧妙的疑问句作结,要避免平直浅露,需要耐人寻味。
7、要委婉含蓄,含蓄,就是蕴储不露的意思。诗不能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盘托出,而要蕴含在形象和意境里,给人留下思索和想象的余地。
总之“合”是全诗关键的部分,古代诗人通常用“画龙点睛”来形容,结句写不好可以用“虎头鼠尾”四个字来形容,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处理好的。
诗的结,最能体现作者的底蕴厚薄,以及他独到精辟的结论、见解和写作风格了。从种种结尾的效果来说,有的明快,催人觉醒;有的含蓄,使人思索,各擅胜场。但不论采用何种结尾,都应根据诗前面交代的内容来确立一个中心,紧扣主题,收拢全篇,并发散诗思于诗外,使人读后留有余味为最佳。
4、为什么韵字不入诗?
答:韵字不入诗就是你所押韵的韵部里的所有字,不能够出现在你的诗里面。也就是指诗中不能出现所押韵部的任何一个字,除韵字外。
为什么要求韵不入诗呢? 我们知道,古代汉语与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有个最明显,同时也是最简单的区别,这就是逗号和句号。
古代汉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韵字,所表示的含义,就是一句话的结束,并不是象今天我们这样,使用句号来表示结束。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作品中出现韵字,就很容易导致误会发生,会使听者误以为句子结束了。特别是在吟唱的时候,会导致观众鼓错掌声,所以,韵字,只能出现在最后一字。
我们知道古代教育,远不如我们今天这样普及,甚至连不少将军,如程咬金、李逵类似的武将们,并不识诗文,如果韵字放进诗中,特别是在宴会或某些特别的仪式上,吟唱诗作时,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这样的情形,谁也不乐意见到。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就要予以避免。5、什么是白脚?
答:白脚,就是律诗中每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这个字除了第一个字采用入韵式时,都是仄声字。
三、 写一首《七律•学诗感怀》 共20分
《七律.学诗感怀》 文/天使星尘
(一)
携手渔村志趣同,导师细释赋词功。
早经凡世沧桑苦,何惧学涯疑惑蒙?
百代书风双袖敛,千家国粹一炉融。
挥毫洗墨三江水,诗海行舟五彩虹。
(二)
遨游网海友为师,初入诗词春笑迟。
平仄对粘功已定,起承转合韵方知。
寝前饭后细钻研,词里行间总苦思。
常撞路边人与树,顽童捂嘴笑谁痴?
(三)
喜遇渔村众师友,重温年幼学诗梦,
讲堂细释仄平解,作业熟知词汇丰。
百代书风双袖敛,千家国粹一炉融。
挥毫洗墨三江水,吟赋行舟五彩虹。
四、作业 共60分(每讲作业全部完成为10分)
答:作业均有缴交。
谢谢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作者: 天使星尘 时间: 2013-4-15 12:04
小渔村第13期二年级点评组 七律考试 组长·天使星尘
(检查发现提交后网络出了点错漏,以此份为准哦:)
一、 基础部分 共15分(每小题5分)
1、 近体诗的主要类别
答:近体诗的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其中又各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别(六言较少见)。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偶有六句三韵的律诗,称为三韵律诗或小律。
2、 什么是粘替对?
答:(1)、什么是粘?
第二句的第二字是平,那第三句的第二字必须也是平,就是 粘,
第四句的第二字是仄,那么第五句的第二字,必须是仄就是 粘,
第六句的第二字是平,那么第七句的第二字,必须是平就是 粘,
如果两句的第二个字一平一仄 我们就说它失粘了。
我们以五律为例:仄 仄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 仄 仄平平。
括号里,二、三句第二个字都是平,四、五句第二字处又都是仄,以此类推。
(2)、什么是对?
第一句 跟第二句 的第二字平仄相反 就是 对,第三句 跟 第四句 的第二字平仄相反就是 对,第五句 跟 第六句 的第二字 平仄相反就是 对,第七句 跟 第八句 的第二字 平仄相反就是 对,如果两句的第二个字都平或者都仄了,我们说它失对了。
(3)、什么是替?
每句的音节处(2 .4 字)平仄应是相反 如: 平平仄仄平 如:仄仄平平仄如果2.4字都平或者都仄了,我们就说它失替了。再用五律为例来说明替: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双数字位子的字,我在这里用括号标注出来,在本句中的平仄都是都是相反的,即平仄交替运用。这就是替。替:换也。
3、对偶是不是等于对仗?
答:对偶“≠”对仗。有些人讲古诗中多用对偶句。“对偶”又叫“对仗”,俗称“对对子”。将“对偶”与“对仗”等同起来的说法是欠考虑和不妥当的。先看看《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解释。对偶:修辞方式。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例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两个句子各方面都符合对偶的要求,但由于其平仄不相对,音律欠和谐,并在同一结构位置重复使用了“天下”、“之”、“而”等这样的词语,所以不合对仗的要求。
对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的对偶语句。
看例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白乐天》) 这组联句是原诗中的颈联,无论哪个方面都完全合乎对仗原则,而且对得极为工稳,是最为典型的对仗联句。典的解释尽管有辗转解说之嫌,但毕竟还是讲出了它们之间的些微区别。古诗中是多用对偶句,但古文中的对偶句为数也不少。如果依照《用书》的说法,既然“对偶”又叫“对仗”,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古诗文中的对仗句也比比皆是呢?恐怕就不能这样说了。因为古文中几乎是找不到对仗句的,古诗中也只限于格律诗词中才可以找到对仗句。对偶与对仗它们不是一个概念下的两个称谓。也许是因为二者太相像而不同之处又太少才极易于混为一谈吧。
正如《用书》所说,对偶是把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它大体上散见于各种文体中,如“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等。
然而对仗则不然,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苛,
它要求对仗除了具备对偶所具有的特征之外,还要求联句的上下两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是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且上下两句同一位置上不得使用同一词语。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这是诗词创作所不允许的。
它是格律诗词创作中所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是格律诗词独具的一种特殊创作技法。这种技法后来又相继为词曲创作和对联撰写所采用。
由于律诗词曲的创作本身对语言运用有很高的艺术要求,讲究炼字炼句,而对仗正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极大提高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审美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对仗的这些特殊功能显然是对偶力不能及的。可以说“对仗”是格律诗词创作和欣赏的重要标准之一,自然也就成了非诗词莫属的专用术语。正因如此,所以格律诗词中的对仗虽同时也符合对偶的标准要求,但鉴于“对仗”本身的特点,并且为了有别于一般文体中的对偶,故而我们通常不以“对偶”称之,而特称之曰“对仗”。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等。我们只能这样说,是“对仗句”也就必然是“对偶句”,但是“对偶句”就不能说是“对仗句”。特别是诗句及词句在讲究炼字炼句炼意的锤炼语言的艺术标准上,二者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二、 七律部分 共25分(每小题5分)
1、 什么叫起承转合?
答:起、承、转、合是诗词的章法,起——开始,承——承接,转——转折 、深入,合——总结。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帐,要制造些波澜。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是紧密地含在里面的。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
2、 转句的功能是什么?
答:转句的功能便是:转折,深入。先景后情是近体诗所最常见的章法。先表情,然后再将自己的情融入景,对于我们初学的来说比较难。相反,从景中衍生出情会容易许多。也就是由情入景难,触景生情易。
3、写合句应注意什么?
答:合:就是诗之收尾了,也称为“结”。结句又称“断句”或“落句”。在绝诗是第四句,在律诗则为第四联。结句之意,即是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以为收束也。尾联往往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关键,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写结尾时要注意几点:
1、要把握的是“速”字,这个速意思就是不要拖泥带水的、紧接转的内容,干净利落的关合全篇。不要继续还停留在转的意境上扭扭捏捏。以一字或两字紧接转,使其连接、不断裂地尽快进入合。
2、合,以意为上。这个意,可以明结,能体现作品畅快得意、神采飞扬的鲜活情态,也可暗示(喻),体现作者的感情、寄托与抱负。可以是正意,也可以是反意。意,应为无尽之意,不要把意一下子写完、写尽,不能写得没有想象的空间,要留有余味,最好有潜移默化之意。
3、以景结情时,须要放开一步,不直说其意而又蕴含在景中。
4、以情作结时,要深化自己思想感情,用警句将强烈的情感表现出来。
5、以议作结时,在前面要写景、叙事的基础上,要直接议论,须要公开申明自己的观点。
6、以问作结时,用巧妙的疑问句作结,要避免平直浅露,需要耐人寻味。
7、要委婉含蓄,含蓄,就是蕴储不露的意思。诗不能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盘托出,而要蕴含在形象和意境里,给人留下思索和想象的余地。
总之“合”是全诗关键的部分,古代诗人通常用“画龙点睛”来形容,结句写不好可以用“虎头鼠尾”四个字来形容,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处理好的。
诗的结,最能体现作者的底蕴厚薄,以及他独到精辟的结论、见解和写作风格了。从种种结尾的效果来说,有的明快,催人觉醒;有的含蓄,使人思索,各擅胜场。但不论采用何种结尾,都应根据诗前面交代的内容来确立一个中心,紧扣主题,收拢全篇,并发散诗思于诗外,使人读后留有余味为最佳。
4、为什么韵字不入诗?
答:韵字不入诗就是你所押韵的韵部里的所有字,不能够出现在你的诗里面。也就是指诗中不能出现所押韵部的任何一个字,除韵字外。
为什么要求韵不入诗呢? 我们知道,古代汉语与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有个最明显,同时也是最简单的区别,这就是逗号和句号。
古代汉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韵字,所表示的含义,就是一句话的结束,并不是象今天我们这样,使用句号来表示结束。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作品中出现韵字,就很容易导致误会发生,会使听者误以为句子结束了。特别是在吟唱的时候,会导致观众鼓错掌声,所以,韵字,只能出现在最后一字。
我们知道古代教育,远不如我们今天这样普及,甚至连不少将军,如程咬金、李逵类似的武将们,并不识诗文,如果韵字放进诗中,特别是在宴会或某些特别的仪式上,吟唱诗作时,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这样的情形,谁也不乐意见到。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就要予以避免。5、什么是白脚?
答:白脚,就是律诗中每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这个字除了第一个字采用入韵式时,都是仄声字。
三、 写一首《七律•学诗感怀》 共20分
《七律.学诗感怀》 文/天使星尘
(一)
携手渔村志趣同,导师细释赋词功。
早经凡世沧桑苦,何惧学涯疑惑蒙?
百代书风双袖敛,千家国粹一炉融。
挥毫洗墨三江水,诗海行舟五彩虹。
(二)
遨游网海友为师,初入诗词春笑迟。
平仄对粘功已定,起承转合韵方知。
寝前饭后细钻研,词里行间总苦思。
常撞路边人与树,顽童捂嘴笑谁痴?
(三)
喜遇渔村众师友,重温年幼学诗梦,
讲堂细释仄平解,作业熟知词汇丰。
百代书风双袖敛,千家国粹一炉融。
挥毫洗墨三江水,吟赋行舟五彩虹。
四、作业 共60分(每讲作业全部完成为10分)
答:作业均有缴交。
谢谢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作者: 天使星尘 时间: 2013-4-15 12:05
不羁同学喜为人父,请假。
作者: 天使星尘 时间: 2013-4-15 13:56
小渔村第13期二年级点评组 七律考试 组长·天使星尘
经过反复斟酌,决定再次进行修改,如下:
《七律.学诗感怀》 文/天使星尘
(四)
喜遇良师一线通,渔村接友入诗中。
新知格律难应手,又是文思不对工。
笔下生花非一日,磨刀不误砍柴功。
洗豪泼墨三江水,国粹千家两袖融。
作者: 若尘小妹 时间: 2013-4-15 16:43
本帖最后由 若尘小妹 于 2013-4-17 09:15 编辑
13期七律考试 点评组若尘小妹
一、 基础部分 共15分(每小题5分)
1、 近体诗的主要类别
答:近体诗的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其中又各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别(六言较少见)。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偶有六句三韵的律诗,称为三韵律诗或小律。
2、 什么是粘替对?
(1)什么是粘?
第二句的第二字是平,那第三句的第二字必须也是平,就是 粘,
第四句的第二字是仄,那么第五句的第二字,必须是仄就是 粘,
第六句的第二字是平,那么第七句的第二字,必须是平就是 粘,
如果两句的第二个字一平一仄 我们就说它失粘了。
(2)
什么是替
每句的音节处(2 .4 字)平仄应是相反 如: 平平仄仄平 如:仄仄平平仄
如果2.4字都平或者都仄了,我们就说它失替了。
(3)什么是对?
第一句 跟第二句 的第二字平仄相反 就是 对,
第三句 跟 第四句 的第二字平仄相反就是 对,
第五句 跟 第六句 的第二字 平仄相反就是 对,
第七句 跟 第八句 的第二字 平仄相反就是 对,
如果两句的第二个字都平或者都仄了,我们说它失对了。
3、对偶是不是等于对仗?
对仗亦称对偶,但对偶不一定是对仗,对偶要求比较宽松,词中用的居多。对仗对词性的要求更工整严格。
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诗文中句子的对偶。」也就是说「对仗」其实就是「对偶」,只不过它专指古典文学中,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反」的格律要求,这也是「对偶」修辞格中的「严式」。有「严式」,当然也「宽式」,因应散文的需要,宽式的对偶在平仄上的要求就可以放松了。
「对偶」是修辞学的一种「修辞格」,其定义为:「语文中上下两句(或两句以上),字数相等,句法相称,有时还讲究平仄相对的,称为对偶。」也就是说在「对偶」修辞法中,有所谓的「严式」与「宽式」之分,其中「宽式」是不讲究「平仄相对」的,只求「字数相等,句法相似」便算合於要求。「对仗」专指古典诗文中句子的对偶,例如律诗第二、第三两联的对仗就是,上下两句对应字词的词性、词义、平仄等,都必须合乎规定,才算成功的对联。
「对仗」是近体诗的格律,「对偶」是一种修辞法。
二、 七律部分 共25分(每小题5分)
1、 什么叫起承转合?
从字面上来看就不难理解哈:
起——开始,承——承接,转——转折 深入,合——总结。
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
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
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帐,要制造些波澜。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是紧密地含在里面的。
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
大家知道五律和七律的诗,一般都是以两句为一单位,12句为起 也就是首联,34句为承 也就是颔联,56句为转 也就是颈联,78句为合 也就是 尾联。这一形式出现的。
2、 转句的功能是什么?
转句的功能是:转折,深入。
诗的“转”非常重要。转本身就是一个小的跳跃,从景到情的跳跃,从量到质的跳跃,从平铺直叙到诗意的高潮。所谓的转,就是要有一个变化,要有一个提升
3、写合句应注意什么?
1).前分句要稍微总结下前面六句。
2).前分句要在语气上,逻辑上,为后分句做准备,以利于前后分句的衔接。
3).最好使用比,一般用比的时候都是用景结。当然,合句可以情结,可以景结。使用比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字尽意不尽的效果。
4).要注意扣回起句。
5).要做到字尽意不尽,笔尽情不尽,就是所谓的余味无穷,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诗寄。
律诗,前面可以平淡无奇。但是合句一定要出彩。那么即便你前面平淡,那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首诗不必句句出彩,但是要是没一两句出彩的,你这诗也就失败。大凡出彩的合句多半是以景结,用比的手法。
4、为什么韵字不入诗?
我们知道,古代汉语与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有个最明显,同时也是最简单的区别,这就是逗号和句号。古代汉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韵字,所表示的含义,就是一句话的结束,并不是象今天我们这样,使用句号来表示结束。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作品中出现韵字,就很容易导致误会发生,会使听者误以为句子结束了。特别是在吟唱的时候,会导致观众鼓错掌声,所以,韵字,只能出现在最后一字。我们知道古代教育,远不如我们今天这样普及,甚至连不少将军,如程咬金、李逵类似的武将们,并不识诗文,如果韵字放进诗中,特别是在宴会或某些特别的仪式上,吟唱诗作时,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这样的情形,谁也不乐意见到。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就要予以避免
5、什么是白脚?
白脚,就是律诗中每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这个字除了第一个字采用入韵式时,都是仄声字哈。
三、 写一首《七律•学诗感怀》 共20分
《七律·学诗感怀》(一)
文/若尘小妹
渔村韵道自精神,逐梦诗词岂问因?
学子齐心攀峻岭,良师沥血指迷津。
痴搜网络非求利,苦练唐风为育人。
借得东君情一缕,催开桃李作芳邻。
《七律·学诗感怀》(二)
渔村撷韵自精神,逐梦和风岂问因?
浪拍白沙追杜牧,舟横碧海吊灵均。
桃源有恨思佳客,金石多伤点绛唇。
借得东君情一缕,遍开桃李作芳邻。
《七律·学诗感怀》(三)
笔含情趣即开篇,造化由心法自然。
平仄如弦调细稳,字词若案设疑悬。
胸怀常寄云天外,思绪漫游山水边。
莫道前途路漫漫,始于脚下入诗巅。
《七律·学诗感怀》(七绝)
渔村撷韵自精神,逐梦和风岂问因?
借得东君情一缕,催开桃李作芳邻。
作者: 一缕风 时间: 2013-4-16 22:08
本帖最后由 一缕风 于 2013-5-1 17:01 编辑
13期七律考试 一缕风作业
一、 基础部分 共15分(每小题5分)
1、 近体诗的主要类别
答:近体诗的主要类别有律诗和绝句,其中又各有五言、六言、七言之别(六言较少见)。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偶有六句三韵的律诗,称为三韵律诗或小律。
2、 什么是粘替对?
答:粘就是三五七句的二四六字平仄,与二四六句的平仄一致,既为粘。
替就是同一分句中,2 4 6位置的字平仄交替,平仄平,或仄平仄。
对就是二四六八句的二四六字平仄与一三五七句相应位置的平仄相反,既为对
3、对偶是不是等于对仗?
答:对仗亦称对偶,但对偶不一定是对仗,对偶要求比较宽松,对仗对词性的要求更工整严格。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对仗是现代律诗格形式,对偶是一种修辞法。
二、 七律部分 共25分(每小题5分)
1、 什么叫起承转合?
答:起——开始,承——承接,转——转折 深入,合——总结。
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
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
转:就是不能一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帐,要制造些波澜。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是紧密地含在里面的。
合:就是不能话题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
大家知道五律和七律的诗,一般都是以两句为一单位,12句为起 也就是首联,34句为承 也就是颔联,56句为转 也就是颈联,78句为合 也就是 尾联。这一形式出现的。
2、 转句的功能是什么?
答:转句的功能是:转折,深入。
诗的“转”非常重要。转本身就是一个小的跳跃,从景到情的跳跃,从量到质的跳跃,从平铺直叙到诗意的高潮。所谓的转,就是要有一个变化,要有一个提升。
3、写合句应注意什么?
答:写合句应注意以下5点:
1.前分句要稍微总结下前面六句。
2.前分句要在语气上,逻辑上,为后分句做准备,以利于前后分句的衔接。
3.最好使用比,一般用比的时候都是用景结。当然,合句可以情结,可以景结。使用比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字尽意不尽的效果。
4.要注意扣回起句。
5.要做到字尽意不尽,笔尽情不尽,就是所谓的余味无穷,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诗寄。
4、为什么韵字不入诗?
答:古代汉语与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有个最明显,同时也是最简单的区别,这就是逗号和句号。 古代汉语,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韵字,所表示的含义,就是一句话的结束,并不是象今天我们这样,使用句号来表示结束。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作品中出现韵字,就很容易导致误会发生,会使听者误以为句子结束了。特别是在吟唱的时候,会导致观众鼓错掌声,所以,韵字,只能出现在最后一字。我们知道古代教育,远不如我们今天这样普及,甚至连不少将军,如程咬金、李逵类似的武将们,并不识诗文,如果韵字放进诗中,特别是在宴会或某些特别的仪式上,吟唱诗作时,就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这样的情形,谁也不乐意见到。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就要予以避免。
5、什么是白脚?
答:白脚,就是律诗中每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这个字除了第一个字采用入韵式时,都是仄声字。
三、 写一首《七律.学诗感怀》 共20分
《七律.学诗感怀》
初涉诗门曲径幽,轻移莲步渡芳洲。
初钟流水高山韵,又慕千娇百媚柔。
蜂蝶芳丛未起舞,紫烟溪畔已相酬。
兰情蠢蠢临屏曲,一字不通却惹羞。
四、 作业 共60分(每讲作业全部完成为10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120分。及格为70分。
作者: 若尘小妹 时间: 2013-4-17 07:42
本帖最后由 若尘小妹 于 2013-4-17 09:16 编辑
天空的行云 发表于 2013-4-12 21:47
13期七律考试
一、 基础部分 共15分(每小题5分)
1、 近体诗的主要类别
竹山老师,我弄了三个七律,您看哪个好就用哪个吧。:loveliness:老师辛苦了。
作者: 杨帆 时间: 2013-4-17 18:44
竹山风月老师好!赶巧那几天有事,没来得及写。谢谢老师点评,辛苦了!
作者: 飘红 时间: 2013-4-22 21:10
飘红 发表于 2013-4-14 21:41
飘红作业
一、 基础部分 共15分(每小题5分)
1 近体诗的主要类别
谢谢老师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