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四讲C组作业***评阅老师红牛***
[打印本页]
作者:
天明照心
时间:
2013-5-24 20:14
标题: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四讲C组作业***评阅老师红牛***
小渔村
16
期二年级第
四讲
C
组作业
***
评阅老师红牛
***
作业
1
写出这一讲中,承,的写作手法
2
以【夏】为题,作一首七律,要求平水韵,
作者:
无色的人生【
时间:
2013-5-26 11:05
2以【夏】为题,作一首七律,要求平水韵,
北方之夏;繁花满岭争相俏,蝶舞翩飞蕊里忙。觅食鱼儿湖面跃,垂钩老叟岸边扬。苍天碧树阴凉广,妩媚琼枝沁肺香。北岭清姿依恋望,来年更比此时芳。
作者:
一品泓
时间:
2013-5-27 15:17
C20-一品泓
作业:
1、写出这一讲中,承,的写作手法
答:承的写作手法有顺承、递进式承、并列承接、一问一答、逆承。
2、以【夏】为题,作一首七律,要求平水韵,
七律 乡村之夏
雷声滚滚一倾盆,
断线银珠落后坤。
金箭破云几万缕,
白杨经雨溢青藩。
潺潺玉带围庄绕,
稚子盈盈嬉水魂。
汗浃炎蒸长路尽,
惟闻山里杜鹃喧。
作者:
馨儿
时间:
2013-5-27 22:09
本帖最后由 馨儿 于 2013-5-28 07:25 编辑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四讲C组作业
C组05-馨儿
作业
1写出这一讲中,承,的写作手法
答:
(1)顺承:按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沿上句所造之“势”,顺势延伸。
(2)递进式承接。即承的第一句承接首句,而下句比上句的意思更进一层。一般由轻到重,由小到大,
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在两个句子中,后句的意思在前句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推进。由不一定十分明确到比
较明确,意思进了一层,两句间是递进关系。
(3)并列承接:指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分叙有关联的两件事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即前后两个句子各
反映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但这两个意思成横向并列,也就是说明关系的前后两句共说一个意思,是一句
说明另一句)。各层次平行排列,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表述诠释或验证中心主题,使文章呈现出
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注意点是:A.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B.并列
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要防止各个方面交叉或从属。
(4)一问一答:这种设问的好处是一方面可引起悬念;另一方面可使全诗跌宕起伏,避免单调、平铺直
叙。
(5)逆承:是在承接起的时候,不是按起句出现的先后顺序,而正好作了颠倒。如,顺承:三承一,四
承二;逆承则:三先承二,四承一。
2以【夏】为题,作一首七律,要求平水韵
答:
《七律.夏》
轻寻慢品自林边,翠色萦波一水连。
菡萏扶风羞弄影,柳丝倚畔醉凝烟。
忽疑此刻谁描画,堪恋这方君挂牵。
留得葳蕤妆夏梦,莫贪芳馥素心还。
作者:
我只是低调
时间:
2013-5-27 22:21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四讲C组作业
C组C06-我只是低调
作业
1写出这一讲中,承,的写作手法
答:
(1)顺承:按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沿上句所造之“势”,顺势延伸。
(2)递进式承接。即承的第一句承接首句,而下句比上句的意思更进一层。一般由轻到重,由小到大,
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在两个句子中,后句的意思在前句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推进。由不一定十分明确到比
较明确,意思进了一层,两句间是递进关系。
(3)并列承接:指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分叙有关联的两件事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即前后两个句子各
反映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但这两个意思成横向并列,也就是说明关系的前后两句共说一个意思,是一句
说明另一句)。各层次平行排列,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表述诠释或验证中心主题,使文章呈现出
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注意点是:A.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B.并列
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要防止各个方面交叉或从属。
(4)一问一答:这种设问的好处是一方面可引起悬念;另一方面可使全诗跌宕起伏,避免单调、平铺直
叙。
(5)逆承:是在承接起的时候,不是按起句出现的先后顺序,而正好作了颠倒。如,顺承:三承一,四
承二;逆承则:三先承二,四承一。
2以【夏】为题,作一首七律,要求平水韵
夏
倚窗望野绿生涛,几点莴花带露娇。
半陌田田烟柳密,千枝碧碧彩荷摇。
结珠蔬果香穷目,含籽莲蓬苦尽昭。
若问骄阳谁更烈,青藤玉藕共燃烧。
作者:
虚舟致远
时间:
2013-5-28 13:19
本帖最后由 虚舟致远 于 2013-5-30 11:38 编辑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三讲作业
C11-虚舟致远
1、写出这一讲中,承,的写作手法
答:
一、顺承:按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沿上句所造之 “势”,顺势延伸。是在 “起’’基础上的发展.安排意象要在“起’’的背景上展开。
二、递进式承接:即承的第一句承接首句,而下句比上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一般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在两个句子中,后句的意思在前句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推进。
由不一定十分明确到比较明确,意思进了一层,两句间是递进关系
三、并列承接:指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分叙有关联的两件事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即前后两个句子各反映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但这两个意思成横向并列,也就是说明关系的前后两句共说一个意思,是一句说明另一句)。
各层次平行排列,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表述诠释或验证中心主题,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
四、一问一答:这种设问的好处是一方面可引起悬念;二方面可使全诗跌岩起伏,避免单调、平铺直叙。
五、逆承:是在承接起的时候,不是按起句出现的先后顺序,而正好作了颠倒。
顺承为三承一,四承二;逆承则:三先承二,四承一。
2以【夏】为题,作一首七律,要求平水韵
答:
《七律 初夏有感》
天高日暖翠华丰,曲水流光霭亦空。
菡萏几枝波弄影,柳烟一岸韵随风。
忽闻云外轻雷响,回首径边满地红,
独立小桥思绪远,子规低啭绿阴中。
作者:
雅致
时间:
2013-5-29 19:20
本帖最后由 雅致 于 2013-5-29 19:27 编辑
小渔村16期二年级C15-雅致
第四讲作业:
1、写出这一讲中,承,的写作手法
1)顺承:按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沿上句所造之“势”,顺势延伸。
(2)递进式承接。即承的第一句承接首句,而下句比上句的意思更进一层。一般由轻到重,由小到大,
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在两个句子中,后句的意思在前句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推进。由不一定十分明确到比
较明确,意思进了一层,两句间是递进关系。
(3)并列承接:指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分叙有关联的两件事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即前后两个句子各
反映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但这两个意思成横向并列,也就是说明关系的前后两句共说一个意思,是一句
说明另一句)。各层次平行排列,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表述诠释或验证中心主题,使文章呈现出
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注意点是:A.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B.并列
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要防止各个方面交叉或从属。
(4)一问一答:这种设问的好处是一方面可引起悬念;另一方面可使全诗跌宕起伏,避免单调、平铺直
叙。
(5)逆承:是在承接起的时候,不是按起句出现的先后顺序,而正好作了颠倒。如,顺承:三承一,四
承二;逆承则:三先承二,四承一。
2、
以【夏】为题,作一首七律,要求平水韵
七律《夏》
舞罢春光桃李谢,河堤犹见柳成墙。
轻摇翠竹微风钓,慢鼓青蛙浅水藏。
碧海有情千里汇,红尘无欲百年康。
休言暑热何方避,种架蔷薇满院凉。
作者:
无色的人生【
时间:
2013-5-29 20:28
1写出这一讲中,承,的写作手法
)顺承:按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沿上句所造之“势”,顺势延伸。
(2)递进式承接。即承的第一句承接首句,而下句比上句的意思更进一层。一般由轻到重,由小到大,
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在两个句子中,后句的意思在前句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推进。由不一定十分明确到比
较明确,意思进了一层,两句间是递进关系。
(3)并列承接:指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分叙有关联的两件事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即前后两个句子各
反映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但这两个意思成横向并列,也就是说明关系的前后两句共说一个意思,是一句
说明另一句)。各层次平行排列,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表述诠释或验证中心主题,使文章呈现出
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注意点是:A.并列的几个内容各自独立,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B.并列
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要防止各个方面交叉或从属。
(4)一问一答:这种设问的好处是一方面可引起悬念;另一方面可使全诗跌宕起伏,避免单调、平铺直
叙。
(5)逆承:是在承接起的时候,不是按起句出现的先后顺序,而正好作了颠倒。如,顺承:三承一,四
承二;逆承则:三先承二,四承一。
作者:
竹雨松风~
时间:
2013-5-29 23:45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四讲C组——竹雨松风作业:
1、写出这一讲中,承,的写作手法
答:
一、顺承:按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沿上句所造之 “势”,顺势延伸。是在 “起’’基础上的发展.安排意象要在“起’’的背景上展开。
二、递进式承接:即承的第一句承接首句,而下句比上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一般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在两个句子中,后句的意思在前句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推进。
由不一定十分明确到比较明确,意思进了一层,两句间是递进关系
三、并列承接:指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分叙有关联的两件事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即前后两个句子各反映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但这两个意思成横向并列,也就是说明关系的前后两句共说一个意思,是一句说明另一句)。
各层次平行排列,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表述诠释或验证中心主题,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
四、一问一答:这种设问的好处是一方面可引起悬念;二方面可使全诗跌岩起伏,避免单调、平铺直叙。
五、逆承:是在承接起的时候,不是按起句出现的先后顺序,而正好作了颠倒。
顺承为三承一,四承二;逆承则:三先承二,四承一。
2、以【夏】为题,作一首七律,要求平水韵
七律 题目《荷塘月色》(一)
文/竹雨松风
又遇南塘花事牵,芙蓉初看几支妍,
单苞才露尖尖角,并蒂还生叶叶鲜。
淡月盈池鱼做戏,红衣倒影柳弹弦。
琼葩一朵清香醉,出水方知是白莲。
七律 题目《荷塘月色》(二)
文/竹雨松风
又遇南塘花事牵,芙蓉初醉几支妍,
单苞才出尖尖角,并蒂还生叶叶鲜。
淡月盈池鱼做戏,红衣倒影柳弹弦。
琼葩一朵清香露,心若亭亭幸有莲。
老师您好:这两稿,我都发来了。谢谢!评阅辛苦啦!
作者:
竹雨松风~
时间:
2013-5-30 21:05
老师辛苦啦
作者:
煙雨夢
时间:
2013-6-11 21:13
本帖最后由 煙雨夢 于 2013-6-11 21:30 编辑
小渔村16期二年级第四讲C17--烟雨梦作业:
1、写出这一讲中承的写作手法
答:
一、顺承:按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沿上句所造之 “势”,顺势延伸。是在 “起’’基础上的发展.安排意象要在“起’’的背景上展开。
二、递进式承接:即承的第一句承接首句,而下句比上句的意思更进一层。一般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在两个句子中,后句的意思在前句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推进。由不一定十分明确到比较明确,意思进了一层,两句间是递进关系。
三、并列承接:指围绕一个中心主题,分叙有关联的两件事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即前后两个句子各反映一个相对独立的意思,但这两个意思成横向并列,也就是说明关系的前后两句共说一个意思,是一句说明另一句)。
各层次平行排列,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表述诠释或验证中心主题,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
四、一问一答:这种设问的好处是一方面可引起悬念;二方面可使全诗跌岩起伏,避免单调、平铺直叙。
五、逆承:是在承接起的时候,不是按起句出现的先后顺序,而正好作了颠倒。顺承为三承一,四承二;逆承则:三先承二,四承一。
2、以【夏】为题,作一首七律,要求平水韵
《七律 · 夏》
蜂蝶翩翩采花忙, 轻风荡荡掠荷塘。
山青入画湖光美, 此景多情话语长。
雅客挥毫留墨岸, 妙承韵律醉诗章。
柳枝漫点摇柔袖, 好似清凉叶下藏。老师好!学生生病了,今补交作业,请见谅!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