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求个砸~~~ [打印本页]

作者: 尘封记忆    时间: 2013-6-8 18:45
标题: 求个砸~~~
诗钟 联/十 四唱

蜀国对联题岁尽        
赵家重十祝天宁    上联典出孟昶春联。下联典出宋徽宗十月十日生辰,天宁节。 孟昶,赵佶,亡国之君,难兄难弟。
----------------------------这个是4分制里得一分的诗钟~说是诗钟很汗颜的~~毕竟最低标准是1分~不然或许就0分了。
得分无所谓。但是真不知道毛病出在哪里。所以真心求砸~还望各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多谢多谢。


利用权利谋个私哈~~~~不过砸的过程大家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的。算是对论坛做点贡献~也勉强说得过去哈~
作者: 尘封记忆    时间: 2013-6-8 18:55
一般都是我砸别人的~~~这次主动献身~~~~~还望各位踊跃飞砖哈~


机会难得哦~
作者: 泊小顾    时间: 2013-6-8 19:04
用典请注明;P
作者: 松柏    时间: 2013-6-8 19:12
诗钟 联/十 四唱
蜀国对联题岁尽        
赵家重十祝天宁

我看看,就我的水平看看,乱说几句,说错了没怪。
1、蜀国/对联/题/岁尽        
    赵家/重十/祝/天宁  嗯,符合诗句;
2、蜀国对联题岁尽        
     赵家重十祝天宁
蜀国=赵家  嗯,国对朝,工;
对联=重十 嗯,名词对名词(重十就是天宁节吧),工;
祝=题,就不说了;
岁(名词)尽(形容词)
天(名词)宁(形容词)(岁对天小类不工)
初步鉴定完毕。
声明:不吵架,不回帖,云游去了。


作者: 逝者如斯    时间: 2013-6-8 19:28
诗钟切忌一句用典中之字足成,一句自凑,便有强弱。也可能我学问太浅,没读出上联的典出自何处,这种可能性特别大。
另外,从学堂预科班的角度看“对联”和“重十”在句中的语法结构可能大概似乎不太一致,我的理解是方式对时间,虽说都是状语但显得不太一致,这样大概可能似乎就造成主观上有些别扭。

如果说错了,全当是胡说八道即可。
作者: 偏偏倒    时间: 2013-6-8 19:31
诗钟固重对仗,尤重立意,无意义之诗钟,谓之“哑钟”,敲之不响,唱之无味。
此钟倒是不哑,只是很破,充满恶意,堪称丧钟。
庆祝联都十周年,不歌功颂德也就罢了,从故纸堆里翻出两个亡国之君的故事传唱,无异喜宴泼屎,不知是何居心。
这么砸砸破钟,不知道有人恼羞成怒没有。
作者: 泊小顾    时间: 2013-6-8 19:35
本帖最后由 泊小顾 于 2013-6-8 19:36 编辑

蜀国对联题岁尽        
赵家重十祝天宁   
我用我的检测器来检测一下:
第一步,检验钟义
1,孟昶是一个昏庸皇帝,只因他地处偏僻,才一时得以偏安。在他题联的第二年,被宋太祖灭掉,投降后封为秦国公,七天后就死去。有人说孟昶亡国,在他题联那一天就注定了。因联中出现“长春”,而“长春”正是宋太祖诞生的那一天的节令名,这是个不祥的 ?语。
2,宋徽宗,他也是五月五日出生的,为避俗忌,“改作十月十日为天宁节”;据《宋史》记载,天宁节是专为徽宗诞辰定下的节日,每年到了这天,文武朝臣都得上殿为他祝寿,这当然是举国上下全都知晓的。
(资料来源于网络,不保证有错)
典出有据,以蜀国的,和赵家分指孟昶和宋徽宗也不为过。都写亡国之君的事迹?主题是可以统一的

第二步:检验对仗格律

蜀国对联题岁尽        
赵家重十祝天宁   
先说钟眼,对联~重十,每字都能对,但,“对联”是一个文学名词,“重十”是一个时间名字,宽了,扣分,其他没问题。

就能拍到这份上了,看来收不了楼主的身啊
作者: 逝者如斯    时间: 2013-6-8 19:37
再来看一楼的典故我发现我果然错了,还是学问太浅。

另外,感觉6楼老师说的很有道理。格调和立意不太好。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3-6-8 19:59
请先解释钟意。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6-8 20:21
三、诗钟的格律:

诗钟虽有很多格,但是只有平起、仄起两种句式。

平起句式: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句式:

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述两种诗钟格律句式,不能有一字出律。这和一般对联的马蹄韵一三五不论是完全不能同日而语的

蜀国对联题岁尽   仄仄仄平平仄仄     
赵家重十祝天宁   仄平平仄仄平平




作者: 逝者如斯    时间: 2013-6-8 20:29
学习7楼好评。墙裂围观检测器。
作者: 偷油婆    时间: 2013-6-8 20:30
老八路 发表于 2013-6-8 20:21
三、诗钟的格律:

诗钟虽有很多格,但是只有平起、仄起两种句式。

由此可见平仄没错呀。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3-6-8 20:31
反正我是说不过尘校的。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3-6-8 20:33
以小顾说的为准!
作者: 没有问题    时间: 2013-6-8 20:38
蜀国对联题岁尽        
赵家重十祝天宁
诗钟俺不熟悉,俺以对联的眼光来看这个诗钟。诗钟重立意,此诗钟立意在哪?反应是是什么情况?所寄托的是忧国之思,还是风花之美?
第二,对联人题“岁尽”是对典故的误读。我理解是题“岁首”,所谓: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肯定是新年第一天,而不是岁尽。此用字有误。

作者: 阵风吹过小号    时间: 2013-6-8 21:01
赶着跟着学习来了:lol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6-8 21:07
偷油婆 发表于 2013-6-8 20:30
由此可见平仄没错呀。

作为普通联没错,诗钟严格。
作者: 南岭白茅根    时间: 2013-6-8 21:10
:loveliness:不懂钟,喜欢对和重的对仗,感觉好像上下说的两码事,对而不联了。想骂出题的人,联和十互不相干两字来玩钟,太会折磨人了……:handshake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6-8 21:18
尘封记忆说“求个砸~”,谁搬砖谁砸自“个”儿。俺上当了。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6-8 21:19
老八路 发表于 2013-6-8 21:07
作为普通联没错,诗钟严格。

好的。又长知识了,谢谢!
作者: 颜白    时间: 2013-6-8 21:23
关键在于,你咋知道它只得一分?
作者: 颜白    时间: 2013-6-8 21:27
颜白 发表于 2013-6-8 21:23
关键在于,你咋知道它只得一分?

偷窥评联,拖出去毙了~~~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6-8 21:34
老八路 发表于 2013-6-8 20:21
三、诗钟的格律:

诗钟虽有很多格,但是只有平起、仄起两种句式。

不是我说的,是搬的人家的。可能俺理解的不够全面。
作者: 偷油婆    时间: 2013-6-8 21:34
老八路 发表于 2013-6-8 21:07
作为普通联没错,诗钟严格。

那你得好好研究下了,呵。
作者: 泊小顾    时间: 2013-6-8 21:36
这联怎么会没有立意呢?
两件有关联的事情放在一起,绝非巧合,必有其意。两位相同命运的人物事迹遥相呼应,难道不能让人受到启发吗?楼主说是居安思危,不同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而且这主要是从这两个人物身上得到的,人物的具体事例甚至可以淡化。
根据资料,孟昶写联有吧,他写后就那个那个了有吧,又何必纠结岁首岁尽?就算他看到的是岁首,可是作者想到了岁末——岁首岁末本就是相辅相成。这又为什么不可以看成是作者的再创造作?
作者: 老八路    时间: 2013-6-8 21:37
偷油婆 发表于 2013-6-8 21:34
那你得好好研究下了,呵。

我正在学部学习,刚幼儿班结业升入小学。
作者: 颜白    时间: 2013-6-8 21:47
蜀国对联题岁尽        
赵家重十祝天宁
那俺也来胡砸一下,反正不要钱,不砸白不砸。
首先,题对联的是孟昶,不是蜀国~其次,蜀国一词虽然意在指人但它毕竟不是人(是国),而下联的赵家也可以理解成国来与蜀国相对,但它明显又是人,如此一来,蜀国对赵家,就大小不谐,“若一比堂皇,一比纤巧,一比如天,一比如井,彼此失衡,此为‘跛脚钟’”也。

其次,钟眼(对、重)的对仗有问题,虽然对字也有相对的意思,但在这里对字是指对联,乃是名词,而重字去重复的意思乃动词~
作者: 偷油婆    时间: 2013-6-8 22:05
偶觉得没啥大问题,1分少了,不能算差,最少应2分,算一般咋都可以
作者: 洞庭青草    时间: 2013-6-8 22:49
蜀国的对联题岁始,
赵家的双十属老头。
这个诗钟要怎么砸?
我愁……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3-6-8 22:55

我发现了一个重大错误,传说中对联的祖宗居然不合“联律”,是“硬伤”,太没水平了,要是中楹会的专家去斧正,绝对不会发生如此重大而低级的错误。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作者: 洞庭青草    时间: 2013-6-8 23:11
标题: RE: 求个砸~~~
南岭白茅根 发表于 2013-6-8 21:10
不懂钟,喜欢对和重的对仗,感觉好像上下说的两码事,对而不联了。想骂出题的人,联和 ...

我在十年前看联书,说诗钟只要对不求联,去年同大家玩钟就要联了,但是我一直随意。这个钟题很有意思,只是不好组词。在这个钟里面,双十是特指,不是两个十。没引用功能,就用回复的方式回帖
作者: 7荤8素    时间: 2013-6-8 23:45
重伤在于交代不清,指代不明。如果不看注释的话很难联想到相关典故,当然会给低分。

蜀主对联题岁尽
徽宗重十祝天宁

这样即使不写注释,评委也先会去百度一下再加以评价的。

好的联(包括诗钟)是用来让大家欣赏的,而非自以为是的自得其乐;P 要砸砸狠点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3-6-9 00:07
诗钟不太懂,不敢乱说。个人观感而言,语句不够优美,读之没太多味道,对联对重十在诗钟中估计太宽了点。
作者: 7荤8素    时间: 2013-6-9 00:10
这人就是不虚心接受意见,我这是随口改了一下代称提醒你一下,主要是指出你原代称的不确定性,不是让你来砸我,何况我也想不出这么好的构思来,至于用那个名称更恰,这是你接下来要做的事情:curse:
作者: 7荤8素    时间: 2013-6-9 00:21
好钟多运典,我这人缺碘,所以不大会玩诗钟,但欣赏的资格自认为还是很够的,说句实在话,这一敲给1分确实有些伤自尊,也难怪老弟你这么叫屈。怎么也该给个2分吧;P

不过若改好代称后不失为一记响钟:victory:
作者: 颜白    时间: 2013-6-9 00:23
谁给的一分,直接问他为什么只给一分:@
作者: 束影成单    时间: 2013-6-9 00:47
路过;P
诗钟 联/十 四唱

蜀国对联题岁尽        
赵家重十祝天宁

我不会钟,只是觉得上比没问题。现在不是宋,所以个人觉得下比的赵家有所指不是很确。另外,也觉得这个钟有点直白,少了余味。可能是我学艺不精,没看出深层次的东西。回头再学学~
作者: 哈哈公    时间: 2013-6-9 01:06
据说诗钟是古代儿童的智力游戏。
我儿童时代没有学过,老了又学不会了,所以玩联不玩诗钟。
尘校举例的这个诗钟,我觉得主要问题是太生僻,如果不看注释,基本不知道在说什么。
作者: 可原    时间: 2013-6-9 01:40
诗钟 联/十 四唱

蜀国对联题岁尽        
赵家重十祝天宁

蜀国对联题岁尽,则东吴的对联题岁首?魏国的对联题岁中?所以前二字是蛇足(下联同)。联句讲求一字不废,何况诗钟呢?这是一弊;
重十=天宁,虽然天宁在句中别解,但全句说“天宁节祝天宁”,极为重复。联句讲求简洁,何况诗钟呢?这是二弊;
蜀国对联题岁尽,没有任何感情色彩,没有任何表达目的,只是为敲钟而敲钟(下联同),琢痕二字不足以表意,直接就是拼凑了。这是三弊;
重十(天宁)是专有名词,对联是普通名词,这种对法在普通对联中已经是忌讳,何况诗钟呢?这是四弊;
所有的成联都必须上下联主题统一,才能让人了解您想表达的意义。可能这一点您与我有分歧,姑且跳过吧。
:dizzy:今天嗓子痛不能说话,略有闲,上来凑个热闹。
作者: 尘封记忆    时间: 2013-6-9 01:57
看见妃子把这个主题给降下来了,我又提升了。
难得的机会嘛~~~大家都有个学习的机会。我觉得这个很有现实意义。很有指导意义。大家探讨创作,谈谈点评,看看什么样的错误是可以容忍的,什么样的错误是不可以容忍的,看看诗钟点评的标准是什么~~现场互动,是很不错的。比一些互相吹捧,不知所谓的点评要有意义得多啊。
为什么要降下来呢~~~~~~
作者: 壶中岁月    时间: 2013-6-9 06:06
诗钟 联/十 四唱

蜀国对联题岁尽        
赵家重十祝天宁   
作者自注:上联典出孟昶春联。下联典出宋徽宗十月十日生辰,天宁节。 孟昶,赵佶,亡国之君,难兄难弟。
----------------------------这个是4分制里得一分的诗钟~说是诗钟很汗颜的~~毕竟最低标准是1分~不然或许就0分了。

第一砖:钟义
       上比钟面大意:后蜀孟昶在岁除日写了一副对联。按作者自注钟底意为:看到“蜀国对联”应该联想到孟昶是个亡国之君,他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门联暗含谶语,预示其必亡,而“岁尽”也有双关意,岁尽乃时尽而国亡也。
      下比钟面大意:赵宋徽宗,以十月十日诞辰为天宁节,此日万民同祝皇帝生日快乐。自注钟底为:尽管徽宗将此日定为“天宁节”来祝福天下安宁,但终究未宁,后有靖康之变,北宋玩完,于北宋而言,徽宗也是亡国之君。此钟以“亡国之君”对而联之,钟意可观。

       且慢,无论孟昶、赵佶,一生事迹多多。看到孟昶,我若是腐儒,会想到他第一次以官方名义定《孟子》为“经”,奠定了后世儒家十三经规制以及孟子亚圣的地位;我若是愤青,会想到孟昶《官箴》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我若忧国,会曲折联想到孟昶妃花蕊夫人的名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凭什么非得让我联想孟昶的亡国之君的身份?况且他早年政绩还真不错呢。    看到赵佶,我若学画,当然会想起《清明上河图》;我若学书,也自然然会想到瘦金体,尤其是联中“天”字,乃徽宗自属之名,更容易得此联想;我若猥琐,可想起李师师;我若拜金,会想起生辰纲。。。凭什么非得让我联想靖康之耻?

       余谓钟面实用事典,言白意淡,无一字可指向作者自注所谓钟底之意,兴味则乱而不显。

       或谓“天宁”二字有深意焉?不然。天宁二字乃专名也。皇帝诞辰以节名,源于唐,唐朝皇帝诞日节名颇多。至宋,节名乃专属,如宋太祖之“长春节”(此亦所谓孟昶联“长春”之懺言),宋真宗之“承天节”以及宋徽宗之“天宁节”等。故“天宁”实为专名。“祝天宁”只可解为“祝赵佶生日快乐”。若“天宁”以字义解之,则下比“赵佶在重十日祝祷天下安宁”,谬也。自注及其后跟帖自解颇为牵强。
当然,这两个人可以联想的东西太多,毕竟是一代帝王。所以一定要看见一位就想到亡国之君,是很不现实的。但是当这老哥俩放在一起的时候,应该很容易找到共同点的。比如把秦桧和汪精卫放在一起,大约我们一个字都不要说,就知道这二位的共同点了。至于天宁到底如何理解,有一句宋人的诗,也许很能借鉴一番:宋 滕茂实 《天宁节有感》诗:“节临重十庆天宁。”看看这里的“天宁应该如何解释,就很清晰了。总不能说“到了重十的节日,我们祝贺天宁节”这是宋人对“天宁”二字的最好诠释,这里的天宁就是天下安宁的意思。
”第二砖:钟眼
       此钟以事典成文,典乃“对联”与“重十”。“对、重”本已不称,若联眼相称则无妨。惜“联”乃文体,十乃日期,小类难工(钟于钟眼处须当极工,如“千眼、雪肤”)。当然,此题四唱,或为出题不慎,非作者之过。然若能避实就虚,避开钟眼,或可救之。
钟眼的确有问题。问题出在 对联,重十这两个词不是一个小类。不要说出题的毛病,还是自己水平不够。钟眼有两字,有三字,有四字。如果照四字来看“蜀国对联”“赵家重十”一个是皇帝的事迹,一个是皇帝的生辰。似乎也可以牵强一二。将近100个诗钟加起来,能够把钟眼归到一个小类的,极其稀少。这个应该不是1分的理由。
第三砖:对仗
       钟眼失对,已如上述。蜀国对赵家,家国工;蜀赵,以国号对国姓,此对无瑕。此砖所砸乃“岁尽、天宁”。天宁专名,不可二解也如上述。若依作者另解为“天下安宁”,则为两义(本义为节日),上比岁尽只一义,还是不称,除非强说天宁二字跟天宁节无关。
天宁~岁尽。从字面的对仗来说,是工整无遗的。至于天宁双关,我认为岁尽也可以是双关。年终岁尾,是尽。国祚失传,也是尽。所以,干脆说失对是不客观的。另外,天宁可以不双关,就字面意思也可以啊。有前面滕茂实的诗句可以为注脚。

第四砖:钟句
       上比“蜀国”扣孟昶,“题”乃孟昶所为,下比“赵家”扣赵佶,“”非赵佶所为也,句法失衡,不称。除非赵佶每逢重十日独自一人自己祝自己生日快乐(最多也就老赵家关起门来自娱自乐)。若强辩“赵家”乃指“全中国所有人”,那此赵家已经不是徽宗之朝,而是指全宋,则又谬也。如上所言,赵家各个皇帝诞日不同,节名更不同。同时,应对上比,题联之人也非孟昶而应是后蜀举国了。
祷告,向鬼神求福 。为仪千秋之祝。——《战国策·齐策二》。以此观之~~赵佶寿诞名“天宁”,也有向上天祈求天下安宁之意啊。这样,“祝”的就可以是赵佶嘛。句法也未必就失衡。


由此观之,一分足矣。
分数是这样的:评审有一个标准“出律,不规则重字,1分”也就是说,1分的标准,不是一好坏计,是以是不是诗钟计。所以这里探讨的不是好坏二是这14个字到底是不是一个诗钟。
期待老友反砸。

谈不上正反~~直接在老哥的帖子上编辑了~~~壶哥不会介意吧~~~敬茶~





作者: 尘封记忆    时间: 2013-6-9 07:48
千眼、雪肤
依稀记得这事一个千/雪一唱的诗钟。有人用这两个词组成钟眼,后人引以为高手,竞相引用。
这里就可以看出钟眼是怎么回事了~~~~~这里的千,雪的作为眼,肤的定语出现,组成一个名词性的偏正词组。都是身体器官类的。可以归到一个小类里来。所以是个成功的钟眼。
如果仔细考究,这其实就是壶哥所谓的避实击虚,弱化了这两个字的强度。其实就千和雪两字而言。并没有归结到一个小类里面。归结到一起的,是这个新组成的钟眼。

记得出钟题联/十的荒唐老师敲过一钟。钟眼是“左联”“双十”。如果认真起来,这两个钟眼与“对联”“重十”一样,只是都是偏正名词而已。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联盟,团体。“双十”是国共双十停战协定。是归结不到一个小类里的。至于满屏的“合十”就更难了~那是古代印度的礼法。中国佛教徒沿用而来。
作者: 董小挽    时间: 2013-6-9 08:57
确实很难搞。
人年纪大了,抡不动砖头鸟。
想了一会儿写了个不像的。
人云竹十言之德;
孰可蝉联继以行。

作者: 【下回分解】    时间: 2013-6-9 09:05

作者: 刘十八    时间: 2013-6-9 09:24
能说实话么
可以骂人么


作者: 泊小顾    时间: 2013-6-9 09:25
一个句子的意思,能按一种方法解释得通就是成功的,没有那么神秘莫测。两个句子能有一种方法使它们互相联系、对照就成了对联,也没有那么高深莫测。如果语法上有错误,责任在作者;反之,人家这样写,你偏要往那边想,责任在读者,这就是文字狱。
这个联本来很普通的嘛,不分析大家都能知道意思了,可是看到楼上一些分析,反而让人莫名其妙了。我看这就是把对联往死里整,逼它走到九死无生的地步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3-6-9 10:20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3-6-9 11:13 编辑

     在诗钟中,“对联”对“重十”是肯定不大行的,首先,字面不行,其次,对联是实物,重十只是一个日期,虽然都是名词,按照一般对联可以,但是在对仗要求严格的诗钟中是过不了关的,在原句子中,上联把蜀国当一个名词和把蜀国对联当一个偏正名词都说得通,但是下联只能赵家作主语,赵家重十是不能合在一起的,一个日期自己是不会有祝寿活动的。所以,在这个诗钟中,对联和重十作状语是比较恰当的,用对联题岁尽,在10.10祝天宁。所以割裂句子把蜀国对联和赵家重十当做两个事件来糊弄是行不通的,再说就是割裂开当做四个字的名词也不行。蜀国的对联还是有实物的偏正名词,赵家宋朝时代的10月10日还是没有实体的日期,严格对仗虽然不必都是小类,但尽量求小类,邻类,或者至少旁类比较近。这种一个实物,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就相差太远了,何况按照古典对法在诗钟中对名词的对仗是极其讲究的,何况还是钟眼。诗钟的对仗要求是比较死板的,在小类邻类的必然追求外,一般还追求字面都要尽量一致。

  具体诗钟我还真不大懂,但严格的对仗倒可以扯一扯。
作者: 风狂    时间: 2013-6-9 10:32
真热闹。。。。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3-6-9 10:32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3-6-9 11:14 编辑
先别鄙视抠格律之人,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也没硬伤,新年纳余庆~这不是“平平仄平仄”的特拗句么,纪晓岚挽刘统勋的“岱色苍茫众山小,天容惨淡大星沉。”也是这个句式啊。  

  你现在用这样的“特拗句”试试?看拗得过去不。古代不交替的多的是。什么特拗,不过有如通假字,很多是为了粉饰古人的错误而已,不过这里倒不是错误,对联本来就如此,没有什么狗屁“格律”,对联自古以来根本就没有联律一说,不信你查找试试?就是近现代才被一些腐儒鬼搞出来的。当今被捧为圣的对联大家吴梁二位也根本没提到什么联律,于平仄处着墨也极少。所谓特拗,根本就是掩饰古人违律而已,有些是有意的,有些是无意的。
作者: 风狂    时间: 2013-6-9 10:47
联/十 四唱
蜀国对联题岁尽  
赵家重十祝天宁

不懂钟,瞎侃几句。。。
这钟对仗算挺精致,钟眼虽不是很好,但联与十本身就难成钟眼,试问几个人能作得真叫好?
钟意方面,我从字面理解是上下联都有一种节日的喜庆,算是同一主题的,且不论诗钟有多少是上下联没关联的。
我觉得现在本就没多少人能敲好钟,这钟要跟古人相比肯定有很大的差距,放在眼下还算是不错的
作者: 圣雪    时间: 2013-6-9 11:00
本帖最后由 圣雪 于 2013-6-9 11:05 编辑

1分,不少了!哈哈。
  《千/雪》一唱:
  千眼西方般若佛;
  雪肤南内太真妃。
  “千”、“雪”二字即为“题字”;“眼”、“肤”二字即为“眼字”;“千眼”、“雪肤”两词即为“钟眼”。钟眼以有来历为上佳。上例中千眼出自佛典千眼千手观世音,雪肤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雪肤花貌参差是”一句。题字如不相称,则对仗更须求其工稳,如例句中“千”与“雪”绝不相称,而以“眼”、“肤”相对,则十分贴切。
“千眼”对“雪肤”,“肤”与“眼”字达到了同类对中小类对的程度,可以说对仗非常工整。
作者: 松柏    时间: 2013-6-9 11:33
圣雪 发表于 2013-6-9 11:00
1分,不少了!哈哈。
  《千/雪》一唱:
  千眼西方般若佛;

“1分,不少了!哈哈。” 你这叫做站着说话不腰痛,还“哈哈”,什么德行,还怎么当官?
作者: 秋水一人    时间: 2013-6-9 11:41
本帖最后由 秋水一人 于 2013-6-9 11:43 编辑

我对于诗钟也是一知半解或者这样说都夸了口了,但我其实觉得这钟写得不错,且觉得能够用好典故也不容易,其他方面也没有异议,只是觉得用蜀国对联来扣孟昶的对联稍勉强了,再有就是虽然这次钟题并没有强调要跟十年大庆有关,但还是稍偏向于写了十年大庆的联。所以,我家亲弟的这个钟我只给了两分。
一路看下来,觉得自己恍惚依稀明白了那么一些,谢谢各位老师!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3-6-9 11:52
。。。。只是觉得用蜀国对联来扣孟昶的对联稍勉强了,。。。。


是的,这点也有同感。
作者: 开起左灯右转弯    时间: 2013-6-9 13:07
同意6楼的意见,一个丧钟,敲了也就敲了,还在这里愤愤不平?明显是质疑评委的水平,小题大做,还振振有词。说是真心求砸,却容不得半点不同观点。有才怎么了,就能恃才自傲吗?出于朋友之义跟个帖还惹来一身骚,这跟不小心踩堆狗屎又有什么差别?要个个像你这样,还不成菜市场了!愿赌服输的起码观点都没有,还见人就咬。首先声明,我只是“开起左灯右转弯”,联都秀才而已,跟任何人不挂钩,别拿什么什么头衔来羞辱人。
:curse:
作者: 芝水流长    时间: 2013-6-9 13:28
圣雪 发表于 2013-6-9 11:00
1分,不少了!哈哈。
  《千/雪》一唱:
  千眼西方般若佛;

第一句就能看出您的幸灾乐祸,1分已经是最低分了,还能更少?或许你和楼主有过摩擦,但你作为学堂教师,为人师表,应该从实际情况来分析来砸砖,而不是通过这样的讥笑来泄愤。
作者: 芝水流长    时间: 2013-6-9 13:47
本帖最后由 芝水流长 于 2013-6-9 13:49 编辑
开起左灯右转弯 发表于 2013-6-9 13:07
同意6楼的意见,一个丧钟,敲了也就敲了,还在这里愤愤不平?明显是质疑评委的水平,小题大做,还振振有词。 ...


同意6楼的意见,一个丧钟,敲了也就敲了,还在这里愤愤不平?明显是质疑评委的水平,小题大做,还振振有词。说是真心求砸,却容不得半点不同观点。有才怎么了,就能恃才自傲吗?出于朋友之义跟个帖还惹来一身骚,这跟不小心踩堆狗屎又有什么差别?要个个像你这样,还不成菜市场了!愿赌服输的起码观点都没有,还见人就咬。首先声明,我只是“开起左灯右转弯”,联都秀才而已,跟任何人不挂钩,别拿什么什么头衔来羞辱人。

以上是引用老师您的原话。
我觉得您犯了两个错误:
一,讥讽楼主小题大作,恃才傲物,这已经超出了本帖讨论范畴及学术争鸣范畴;
二,踩到狗屎云云更是泄私愤之语,不管你是啥身份都不应该呀,您言语过激了。
作者: 华南虎    时间: 2013-6-9 13:54
可能评委打分都低。
打分这么低,让参加的人难以接受,会打击下次庆典时参加者的积极性。
作者: 刘十八    时间: 2013-6-9 14:14
靠,18哥看不下去了,发表6点重要讲话
1、既然是非公开评审,有意见就要等评审后才能提,楼主偷看评审并公开影响评判,显然不对,估计还有很多这样的偷看的人,公平起见,赶紧改为公开评审,有意见的一起挂起来求砸,18哥准备了个帖子“为什么给了我4分?说不清楚跟你没玩,妃子姐姐你也脱不了干系!”
2、这个钟题是个偏题,小范围玩玩还行,大规模比赛容易引起误解,对评委水平也是考验,还没公开,就有人挂起来挑不是了,对不
3、出题人高调两次公布了自己的钟,什么“双十、左联”云云,从单字看一个也没对上,整体看也不是一类,荒唐得很。还有什么千眼、雪肤之类的对仗,小儿科得很,不要以为加了什么眼和夫,这就对仗工整了,都是狗屁写钟人的自欺欺人。
4、说什么这个钟题还要靠个主题就是什么庆祝联都十年啥的人,不是那个啥(此处省略几个字),起码也是吃饱了撑的
5、具体这个钟,18哥认为给3分亦可、给2分亦可,因为还有很多根本不是钟的钟。
6、老婆来了,我要赶紧滚,O了


作者: 华南虎    时间: 2013-6-9 14:17
不是题外话
说两件事
1、开始联都诗钟临屏赛,我学写,竟然得了第一个月冠军。
2、前不多时我考对联中班,我自认为尽力了,结果考了57分。
随你怎么想都行:lol

作者: 秋水一人    时间: 2013-6-9 14:44
姐这两天真是大开眼界了,此处省N字节~~~~~
作者: 华南虎    时间: 2013-6-9 15:43
华南虎 发表于 2013-6-9 14:17
不是题外话
说两件事
1、开始联都诗钟临屏赛,我学写,竟然得了第一个月冠军。

哈公喝茶
风喝茶
作者: 我是疯子    时间: 2013-6-9 16:37
我只想问一个问题:为啥要单独开帖子???
作者: 圣雪    时间: 2013-6-9 18:19
圣雪 发表于 2013-6-9 11:00
1分,不少了!哈哈。
  《千/雪》一唱:
  千眼西方般若佛;

报告老师,看到这帖,确实把我乐翻天啦!“不少了”哈哈!这三个字笑的清商怨都没填成!

不过学生有说啊,钟眼以有来历为上佳。对联-重十,钟眼没问题。
对联:大家都知道是一种对偶文学
重十:宋徽宗十月十日生辰

诗钟格律没问题,钟眼没问题,可以一半分了吧,然后有用典,嗯,学生还没学会点评。
作者: 我是疯子    时间: 2013-6-9 18:36
单独开帖,是觉得我还比较耐砸。也是怕成绩公布以后,开更多的帖~~~~~评委啊,你长点心吧~

呵呵,理由很好。我不是评委。
作者: 雾里看花    时间: 2013-6-9 19:10
热闹呵,从中学习和了解诗钟,还蛮收获了。
作者: 圣雪    时间: 2013-6-9 19:11
圣雪 发表于 2013-6-9 18:19
报告老师,看到这帖,确实把我乐翻天啦!“不少了”哈哈!这三个字笑的清商怨都没填成!

不过学生有说 ...

只能说你想多了。
作者: 尘封记忆    时间: 2013-6-9 19:16
好啦~~发一个满分的钟,大家学习一下~~缓解下气氛

欲随神十登天阙
当送春联到月宫

4分
作者: 秋阳    时间: 2013-6-9 19:20
华南虎 发表于 2013-6-9 14:17
不是题外话
说两件事
1、开始联都诗钟临屏赛,我学写,竟然得了第一个月冠军。

:lol:lol虎哥,你逗死我咧,57分,你让我们中十班同学情何以堪啊!!!
作者: 秋阳    时间: 2013-6-9 19:25
从中还真学到很多东西
作者: 缅甸哥    时间: 2013-6-9 21:06
那啥,你们继续讨论,我来偷点学问~~:loveliness:
作者: 盛夏小雪    时间: 2013-6-9 21:12
尘封记忆 发表于 2013-6-9 19:16
好啦~~发一个满分的钟,大家学习一下~~缓解下气氛

欲随神十登天阙

个人感觉天阙、月宫有些合掌,即便不合掌也属意重,满分有些过了。俺不懂钟随口说说个见:lol
作者: 三教一身    时间: 2013-6-9 21:53
爬完楼就一个感觉,应该请K师普及一下诗钟的知识了。
作者: 月鸣泉    时间: 2013-6-9 22:01
一路看来,看到许多论调,算是长见识了,虽然有些论调和诗钟不搭边。
作者: 寞言    时间: 2013-6-9 22:18
不会砸,看楼主砸典
作者: 寒天    时间: 2013-6-10 01:46
诗钟 联/十 四唱

蜀国对联题岁尽        
赵家重十祝天宁

这个钟题属于嵌字格嵌字格最大特点是要求所嵌入的字在句中安置自然,且造句富文采、有新意、得韵味。嵌字格并不类分咏、合咏那样,须得借助典故、描摹等手段来迂回中的。愚以为,前者主要旨在考量敲钟者的遣词造句之功,后两者主要旨在考量敲钟者的掌故涉猎及蕴涵之能。当然,它们皆要求上下钟句能够意韵联通,立意令人回味。此钟作者见钟题而必想到用典,以为用典就能震响钟声,殊不知已将自己拘囿于不利境地。其一,钟句干枯呆板,虽然作者一再申明上下钟句所涉皆亡国之君,并以此贯通钟意,然寡淡无甚意义,是为发声嘶哑无味;其二,“联”、“十”二字的嵌入无甚技法,成词于对仗上不够工整,虽“对联”、“|重十”在前后字词的箍束下能形成意对,结构却不尽相同,好的作手会精炼到在所嵌字的前缀或后缀单字的管制下形成工巧对仗,而此钟于此表现差强人意,是为遣字不精;其三,不结合出题的大背景,在庆典联都建站十周年之际,钟题之“联”、“十”两字,显然不是随机拈出,故对作品立意的期望应加以迎合,即使不屑,从考量作者嵌字的功力和造句的立意来说,此钟也没有做到稳当和出彩,是为平庸;其四,有联友已经指出以蜀国代指孟昶、以赵家代指赵佶的不妥,我也以为然,是为下字不严谨。综合以上观点,打分取了最低分。在评审过程中,本人承认因个人主观认识和评审水平的不达可能存在打分给高一点或给低一点的误差,但一人之评审意见不一定绝对正确,况评审团也不是一人之评审,最后的得分将是统计众评委的打分结果综合而来的。尚在评审期间,楼主已按捺不住,于情,能理解,于理,不合比赛规则。

作者: 尘封记忆    时间: 2013-6-10 02:13
多谢寒天老师指点
欲随神十登天阙
当送春联到月宫

这是您唯一给了满分的作品。何不就此评述一二~~
作者: 寒天    时间: 2013-6-10 02:27
尘封记忆 发表于 2013-6-10 02:13
多谢寒天老师指点
欲随神十登天阙
当送春联到月宫

呵呵,你所说的唯一是不是捏造事实了啊,我给4分的确实凤毛麟角,但绝对不是唯一。

这个钟嵌字自然,造语流畅,立意较好,所以给了高分。
作者: 寒天    时间: 2013-6-10 02:39
你还想听什么?
作者: 尘封记忆    时间: 2013-6-10 02:50
寒天 发表于 2013-6-10 01:46
诗钟 联/十 四唱

蜀国对联题岁尽        


诗钟 联/十 四唱
蜀国对联题岁尽        
赵家重十祝天宁
这个钟题属于嵌字格嵌字格最大特点是要求所嵌入的字在句中安置自然,且造句富文采、有新意、得韵味。嵌字格并不类分咏、合咏那样,须得借助典故、描摹等手段来迂回中的。
(可有证据表明嵌字诗钟不需要典故?若有请出示一二)
愚以为,前者主要旨在考量敲钟者的遣词造句之功,后两者主要旨在考量敲钟者的掌故涉猎及蕴涵之能。当然,它们皆要求上下钟句能够意韵联通,立意令人回味。
(前人有名钟虎/岳飞分咏:画尔不成翻类犬;字之曰举并称鹏。请老师具体分析一下此钟的立意与回味)
作者见钟题而必想到用典,以为用典就能震响钟声,殊不知已将自己拘囿于不利境地。其一,钟句干枯呆板,虽然作者一再申明上下钟句所涉皆亡国之君,并以此贯通钟意,然寡淡无甚意义,是为发声嘶哑无味;
(钟本有两派之说。阁下此说是否恰当?)
其二,“联”、“十”二字的嵌入无甚技法,成词于对仗上不够工整,虽“对联”、“重十”在前后字词的箍束下能形成意对,结构却不尽相同,好的作手会精炼到在所嵌字的前缀或后缀单字的管制下形成工巧对仗,而此钟于此表现差强人意,是为遣字不精;
这个认同。钟眼的确不够精巧。但不知道老师认为这100个钟里哪个比较工整,还请示下。或是老师亲自示范一二。
其三,不结合出题的大背景,在庆典联都建站十周年之际,钟题之“联”、“十”两字,显然不是随机拈出,故对作品立意的期望应加以迎合,即使不屑,从考量作者嵌字的功力和造句的立意来说,此钟也没有做到稳当和出彩,是为平庸;
这个绝对不认同。滑天下之大稽。请老师帮忙找一个半个除了嵌字以外还要扣题,还要歌功颂德的诗钟来。怕是写征联拍马屁拍到脑子进水了吧?现在全中国的大环境是中国梦。是不是大伙都要紧跟形势集体做梦去啊?
其四,有联友已经指出以蜀国代指孟昶、以赵家代指赵佶的不妥,我也以为然,是为下字不严谨。
难道对联是两个字的吗?“榆塞红旗傅大捷;芜亭豆粥话中兴”这也是一名钟,红/豆三唱。这如果没有前面的芜亭约束,您老能知道那个是银鹭八宝粥?如果没有后面的豆粥约束,您老能知道这亭子里坐着喝八宝粥的是光武帝刘秀?哦~~~他这嵌字的钟怎么就用典了呢?还用得莫名其妙滴~很是嘶哑无味啊。
综合以上观点,打分取了最低分。在评审过程中,本人承认因个人主观认识和评审水平的不达可能存在打分给高一点或给低一点的误差,但一人之评审意见不一定绝对正确,况评审团也不是一人之评审,最后的得分将是统计众评委的打分结果综合而来的。尚在评审期间,楼主已按捺不住,于情,能理解,于理,不合比赛规则。
这个认同。我是性子急了点。

寒天前辈,以上纯属就联论联。若有得罪还望海涵哈~


作者: 霜桥    时间: 2013-6-10 08:07
寒天 发表于 2013-6-10 01:46
诗钟 联/十 四唱

蜀国对联题岁尽        

问好老师了。
作者: 寒天    时间: 2013-6-10 08:36
一、关于用典,张西厢《闲话诗钟》论钟典一节中云“不得已而用典”,可见用典在诗钟中本非必须事。用典的目的和描摹一样,是为了表现钟题,这在分咏格和合咏格常用,为题限所迫耳,当然,也是展现腹中经纶的机会。从技术层面讲,嵌字格强调是否慧心别具将所嵌字按照指定位置巧妙自然地缀镶于造语中,注重的是所形成的钟句的立意和意境。楼主弃此要而执于用典,逞才而已,却有弄巧成拙之感。
二、楼主例举分咏格来同本次讨论的嵌字格相较,如置鸡鸭同笼,令人一哂。
三、关于钟派之说,闽派重空灵尚意义,粤派重典实尚对仗,此暂不作两派高下之判,就我而言偏爱前者,评审中当然有个人喜好因素,况楼主此钟就重典实尚对仗方面表现也很平平。
四、评审期间,我不可能如你一样不尊重比赛规则泄露参赛作品,恕难从愿,起码此时不会给你抽取举例。至于要我个人创作,呵呵,看我心情吧。
五、“怕是写征联拍马屁拍到脑子进水了吧?现在全中国的大环境是中国梦。是不是大伙都要紧跟形势集体做梦去啊?”,你既然已经出语至此,我就不屑再继续和你探讨下去了,因为你情绪化了,岂如你所言就联论联的说辞,谁人也不想同失去理智的人交谈,呵呵,再见。



作者: 泊小顾    时间: 2013-6-10 11:51
本帖最后由 泊小顾 于 2013-6-10 11:53 编辑

看了各位老师发表的意见,很是受益,特别是难得见到寒天前辈出来说话,让大家学到了不少知识,楼主这帖可谓意义非凡啊。
但是,末学还是搞不大明白,冒着受非议的风险再来说几个疑问
1
关于用典,张西厢《闲话诗钟》论钟典一节中云“不得已而用典”,可见用典在诗钟中本非必须事。用典的目的和描摹一样,是为了表现钟题,这在分咏格和合咏格常用,为题限所迫耳,当然,也是展现腹中经纶的机会。从技术层面讲,嵌字格强调是否慧心别具将所嵌字按照指定位置巧妙自然地缀镶于造语中,注重的是所形成的钟句的立意和意境。楼主弃此要而执于用典,逞才而已,却有弄巧成拙之感。
。。。
据我所知,前人成功的嵌字诗种里面从来也不排斥用典,有例为证:
“蛟、断”,蜂腰格。

射虎斩蛟三害去
房谋杜断两心同

评曰:“蛟、断”词性不同,而要同嵌在第四字位,一般人实难着手。然梁氏巧用周处典故,射虎斩蛟除去二害,周处行义自新则三害并去。下句言唐房玄龄、杜如晦同心佐朝事。“三害去”对“两心同”,堪称妙绝。
疑问:这也是嵌字,这也是用典。这个题字和本次的类似,词性不同,且都放在要害部位。这样用一般的描述方法无从下手,取典则迎刃而解,这还用了自对呢,不知道如果叫寒天前辈来评,是否也会划到不合格之列。

其四,有联友已经指出以蜀国代指孟昶、以赵家代指赵佶的不妥,我也以为然,是为下字不严谨
蜀国对联题岁尽
赵家双十祝天宁
疑问:蜀国是不只有孟昶一人,赵家也不只赵佶一人,但写联不是科学的下定义,对人物的身份不需要DNA鉴定。能通过描述让人想到这个人就行了,就上联来说吧,蜀国,对联,岁尽,这么多密集的符号都指向孟昶,你让我们不去想孟昶,还有更恰当的人选吗?下联也一样。如果这样叫做不妥的话,一定要百分之百地指出是这个人来,这未免太不相信读者的想象力了吧,这样写对联还没什么意义呢?
作者: 秋水一人    时间: 2013-6-10 12:28
再来学学!
作者: 风狂    时间: 2013-6-10 12:37
有个问题请教老师们!

张西厢《闲话诗钟》原文
五、钟眼
钟眼须稳,务求不能移易,例如联与连,不得相混,用连则可,用联则不可,与
榻,不得相借,用东则可,用东榻则不可。钟眼,更以有来历为佳,例如「千雪」一
唱「千眼西方般若佛;雪肤南内太真妃。」千眼出自佛典千眼千手观世音,雪肤出自
长恨歌「雪肤花貌参差是」。钟眼如不相称,则对仗更须求其工稳,上例「千」与「
雪」绝不相称,而以「眼」、「肤」承对,可称能手。
这是否说嵌字组词以用典为佳?

七、钟典
古人名句,多用常语而不用典,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语虽浅近,意则深
长,诗钟亦何独不然,不得已而用典,既忌过僻,而点题亦极严格,咏「履」不能引
用「鞋」典,咏「眼」不能引用「目」典,以原典有履字眼字者为合格,如「象、扇
」分咏,引用焚身典,多有以牙代齿者,殊为不妥,盖原典是齿而非牙也。钟贵典丽
堂皇,引用僻典固不宜,即稗官野史之章回小说,亦须避用为宜。
这是否指分咏、合咏诗钟?
作者: 寒天    时间: 2013-6-10 13:08
和小顾唠叨两句。
关于你指摘的用典方面,我持观点前边已有说明。你举的这个例子和楼主的钟相同处是都用典了,不同处是在用典中组织语句的准确性难能相提并论,所举例钟作者在遇到难题时确有其聪明招数,利用人名、自对等手法嵌珠入句来破解“刁难”,是机智。但回到用典上面,愚以为,罗列式的用典无情感流露无意韵回味,仅仅是展示博学、机智而已。楼主钟中的用典,恐怕连这个高度也没达到,看不到机智之心。况为写典而写典,实为是下乘之作。好的用典我并不排斥,掺入感情元素,有典有评有感,钟句才是活的,否则就是一条僵虫。
关于你说的第二个疑问,其实在上边我也已经说过我的看法了,不是你所说的科学性,而是准确性。楼主下字不够准确,定然不会影响你的想象力,甚至可能会丰富你的想象力,而想象翅膀飞往方向的模糊感其实也就攻破用典应有的专属性。
作者: 无人    时间: 2013-6-10 13:19
学习寒天老师和大家的讲解

作者: 逝者如斯    时间: 2013-6-10 13:44
再来学习。
作者: 横舟进山    时间: 2013-6-10 14:03
路过,认真学习
作者: 我是疯子    时间: 2013-6-10 14:13
:handshake学习。
作者: 最乐草野    时间: 2013-6-10 14:22
本帖最后由 最乐草野 于 2013-6-10 14:29 编辑

诗钟 联/十 四唱

蜀国对联题岁尽        
赵家重十祝天宁

砸:  一、诗钟不宜使用僻典,用典明白无误。此钟哑之一。
    二、钟眼要稳,不稳则敲不响。对联和重十没有安稳,此钟哑之二。
    三、钟句不是诗词和对联,不需要上句铺垫,下句承当。单独一句就应响(寓意深远)。此钟哑之三。
    四、诗钟字字求工,此钟不工的字多。如:题/祝,岁/天,尽/宁。此钟哑之四。
    五、诗钟的格律严于诗词和对联,平仄不调。此钟哑之五。

让俺砸,就用铁榔头,砸你个不服不行。哈哈哈哈。(仅供参考,一孔之见)
作者: 尘封记忆    时间: 2013-6-10 14:25
一:既然寒天老师谈到张西厢,谈到“不得已而用典”说明老师还是很认可张西厢的说法的。那就用张西厢的说法,来看看这个满分的诗钟:
欲随神十登天阙
当送春联到月宫

:“诗钟虽为诗之一联,然切忌流水对法,”-张西厢 。此钟欲要如何~然后如何。明显是流水手法。老师以为然否?
:“钟眼须稳,务求不能移易”“钟眼,更以有来历为佳”“钟眼如不相称,则对仗更须求其工稳”-张西厢 先看来历:春联是有来历的,这是肯定的了。神十,是“神舟十号飞船”的简化。是以简化对完整,不能不说是一缺憾。再看移易:春联的春~~~不知道月宫是不是有春节,是不是有春天,神十去的时候,是不是正好赶上所谓的春节。这样看来,这春字,是明显不稳的。再说,那神十它也不去月宫啊,这春联怕是送不出去啊。
四:再说说对仗。
天阙,月宫。看起来是两个地方。如果当成两个地方来看,天阙,天上的宫殿,泛指。月宫,天上宫殿群里的一座特指的宫殿。那么就有以宽对窄,以整体对局部的错误。
或曰~非也,天阙即月宫。然则,合掌矣。与普通诗联中此钟对仗或可不予计较。于诗钟钟则必须计较。
登~到:此处亦有细微差别:登是一种具体动作。到,表示动作的结果。虽然都是动词,但是用于诗钟的对仗,还嫌稍远。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太苛刻了。不过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既然考的是诗钟,当然要遵守诗钟的规则,否则你就叫诗联,别叫诗钟。

五:楼主例举分咏格来同本次讨论的嵌字格相较,如置鸡鸭同笼,令人一哂。----寒天老师语
(前人有名钟虎/岳飞分咏:画尔不成翻类犬;字之曰举并称鹏。请老师具体分析一下此钟的立意与回味)
“榆塞红旗傅大捷;芜亭豆粥话中兴”这也是一名钟,红/豆三唱。
上面就是我举的两个例子。仅此2个。难道这都是分咏?老师,您哂滴是莫名其妙哦。很不幸滴告诉老师一声,这两个,也是选自张西厢《闲话诗钟》。
老师,您激动了。
---------------------------
作者: 哈哈公    时间: 2013-6-10 14:40
本人被安排做监审,虽然没有荣誉感,但知道该干什么。
此帖为一己私愤,已经天怒人怨,封了。
作者: 阵风吹过    时间: 2013-6-11 19:44
现在又出来了
作者: 寂静星空    时间: 2013-6-11 20:23
又有长进!
作者: 最乐草野    时间: 2013-6-11 20:54
阵风吹过 :      字字求工的是无情对不是诗钟了.

字字工对就是无情对?错矣!无请对除了字字工对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准是寓意越远越好.而诗钟是有关联的地方

好的对联,字字工稳的也有的是啊.
作者: 尘封记忆    时间: 2013-6-11 21:05
最乐草野 发表于 2013-6-10 14:22
诗钟 联/十 四唱

蜀国对联题岁尽        

不错。题~祝是不太好。题改 伤  呢?
典应该没有问题吧?不算什么生僻的东西。而且有注解。
赞同你的说法。诗钟不是对联。所谓钟意,个人以为也是单句即可成意。无需上下共同立意。
岁尽~天宁。不能说不工吧。无论单个字对仗还是词语对仗,都还可以。
至于钟眼,不是很好。这个无须讳言。
说到格律,应该没有问题。

多谢指点~~~~~~
作者: 尘封记忆    时间: 2013-6-15 23:35
这是我在联都网站执行的最后一个操作。还希望各位给点面子~~~~不要逼我骂娘。
作者: 壶中岁月    时间: 2013-6-16 01:32
点个卯,表示俺又看了一遍~~~
作者: 寒凝秋水    时间: 2013-6-16 05:32
并非无情学无情,末学以为尘校不必再磨牙了。:handshake

惊涛拍岸千
虎口磨牙两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