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13.08.31截止】江西安远县“文凤杯”重修迳背文凤桥征联启事
[打印本页]
作者:
余仁杨
时间:
2013-6-9 17:23
标题:
【13.08.31截止】江西安远县“文凤杯”重修迳背文凤桥征联启事
http://www.zgylb.net/epaper/Qnews.asp?ID=8291
“文凤杯”重修迳背文凤桥征联启事
文凤桥,俗称“迳背桥”,坐落在安远县龙布镇迳背村两河交汇的水口上。它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长40米、宽4.84米、高7米,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先是双拱石桥,后于民国七年(1918年)“添砌条石,另护层檐”改建为长廊式瓦桥。当时的安远县知事贺升平,欣然作《序》一篇,对“南通闽、粤,北达雩、赣”的文凤桥,深情赞曰“乡曲野老作一事、动一工,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区区之文凤桥,直与升仙桥、天津桥之韵事并传不朽”。现在,贺知事的石刻《序》文,还保存在桥上,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1971年,因修乡村公路,将文凤桥的瓦面、廊柱拆除,改为公路桥。村民们都惋惜地说,文凤桥可能再也恢复不了瓦桥了。
2008年,时来运转,县里开有“利—园”公路从文凤桥对面的田塅上经过,从此,结束了文凤桥过车的历史,这对恢复文凤桥长廊瓦桥带来了机遇。
2011年10月,当地有识之士提出修复文凤桥瓦桥的倡议,立即得到四方广大群众的热烈响应,随即成立了“重修文凤桥理事会”,决定用民间集资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向机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散发捐资《一封信》。在县委书记亲自批示支持下,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共筹集资金70多万元,使修桥工程得以按期胜利完工。修复后的文凤桥,顶盖琉璃瓦,飞檐翘角,金碧辉煌。桥中斗拱,雕龙刻凤,栩栩如生。桥面铺砌红色条石,桥两侧28根柱子,排列有序。桥中一侧建有一间小巧的真君庙,意寓让真君老爷把守水口,保一方平安。桥两侧:边上设木质护栏,栏内设长条凳,供过客落坐休憩。桥两端竖石门框,上面书写“文凤桥”三字。
桥左边的山边上,还建有碑林一座,将1400多位为修桥捐资出力人士(包括单位)的芳名、功业永载其中,以彰扬重修文凤桥捐资者的美德,激励后人。
文凤,文凤,兴文舞凤。为宣传文凤桥古迹,扩大其知名度;大力弘扬奉献精神,开发旅游。特发起向全国征联活动。
一、征联要求:
1、为桥上征集门联2副、柱联8副、真君庙联1副。每联单边7个字。
2、为碑林征集门联2副,内柱联1副,每联单边9-11字。
3、两项征联上、下联全部自拟,要求合律,切题、切意。
二、奖项设置:设一等奖1名,奖1000元;二等奖3名,各奖500元;三等奖10名,各奖300元。
三、截稿时间:2013年8月底。
四、稿寄:342100 江西省安远县东峰路5号 叶善胜 收。
五、联系电话:15979751528
作者:
中山道人
时间:
2013-6-9 19:27
支持
作者:
家运祥和
时间:
2013-6-10 09:54
正要发稿,没设邮箱。
作者:
中山道人
时间:
2013-6-10 12:03
鸿雁可派上用场
作者:
浔阳倦客
时间:
2013-6-10 13:12
没有征联单位落款 貌似个人行为 如何保证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
作者:
吉祥如意也
时间:
2013-6-11 09:56
征联合计为14联,却奖13联???
作者:
碎墨
时间:
2013-6-11 10:23
奖14倒没错!
作者:
中山道人
时间:
2013-8-18 16:29
http://www.gndaily.com/news/2013-08/18/content_1169690.htm
楹联文化的拓荒者
——记安远县诗联学会名誉会长叶善胜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2013-08-18 08:43
他,孜孜不倦,默默耕耘,在楹联文化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他,甘于清贫,执于追求,成为安远干群心中的楹联文化名人;他,德艺双馨,扎根基层,二十五年如一日追寻着自己美丽的“文化梦”。
几十年来,他创作诗联万余首(副),先后被选为“中国楹联学会理事”“江西省楹联学会、赣南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被评为“《中国楹联报社》十佳攻擂能手”“中国楹联学会全国对联模范教师”“全国弘扬楹联文化先进个人”。
他就是安远县诗联学会名誉会长叶善胜。
牵头创办中国楹联之乡
1990年11月,踏入楹联创作之门的叶善胜与人成立了安远县楹联学会,并担任会长一职。在他的带领下,安远县目前共有会员近800人,各学会都办有诗联刊物,全县上下谈诗论对现象已蔚然成风。
为使楹联文化后继有人,叶善胜先后在安远县九龙小学、安远一中和安远县教师进修学校担任楹联教师,培养了一大批“联林新秀”,安远一中也被中国楹联学会命名为“全国对联教育基地”。为让安远的楹联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安远县积极打造“中国楹联之乡”,按照在县城建“楹联之街”、在农村建“楹联之组”、在学校建“楹联之班”的思路,叶善胜认真积极地做好了相关筹备工作。安远县于2002年12月通过中国楹联学会各项评估验收后,成为江西省首个“中国楹联之乡”。
致力弘扬楹联文化
楹联是中华民族的国粹,要想不断地传承发扬下去,传播熏陶是关键。为此,叶善胜努力实践、认真创作。作为楹联教师,他积极为安远一中、县教师进修学校、九龙小学等学校师生题赠嵌名联2000余副,对引导学生学对联、作对联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叶善胜共为全县18个乡镇的农村群众创作了3000余副农户嵌名联,制作、张挂在农户家里。这些对联言简意赅,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直以来,叶善胜把楹联文化当成一项事业来追求,一向甘于清贫,默默奉献。现在,他仍住在安远县欣山镇一处偏僻的老房子里,过着清苦的生活。他说:“知足者常乐,我在物质上不富裕,但在精神上很富有,能为楹联文化的传承弘扬出一份力,我觉得很值得。”
创作《365天对联》
劝学千秋事,树人万古功。楹联文化虽然是传统文化,但是在传承弘扬过程中,也需要推陈出新,才能保持活力与生命力。叶善胜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受到启发,决心在台历的每一页写上一副对联,取名为《365天对联》,通过这一方法,将楹联文化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起到楹联推广的润物无声之功效。
为了编好《365天对联》,叶善胜白天思考,晚上琢磨,晚上通常只睡两三个小时。2009年,一直支持他的老伴离世了,这对他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没倒下,而是化悲痛为力量,坚持创作。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5月,字斟句酌5000余字组成的365副对联终于写成了。这些对联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词语清新,内容丰富,分为节气、节日、迎春喜庆、写景抒情、赞美歌颂、治学励志六大类。《365天对联》的问世,在国内楹联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谢金根 特约记者赖世春)
寻找最美基层文化工作者
作者:
内蒙牧人
时间:
2013-8-20 15:04
要求设邮箱!
作者:
子皓清风
时间:
2013-8-21 20:05
支持乡村事业建设!靠捐资重光文凤桥不容易!待明儿打印了寄去~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