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楹联,下一个文学高峰 [打印本页]

作者: 香山主人    时间: 2013-7-5 20:05
标题: 楹联,下一个文学高峰
楹联,下一个文学高峰
刘宝田  邹宗德  
像连绵的群山之上耸峙珠峰,我国文学史上,已经耸峙着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六大文学高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自由、百家争鸣,诸子散文似草长莺飞,百花烂漫,形成了中国文学的第一高峰。赋最早作为一种文学样式,首先在战国后期的楚国萌生。到了汉代,疆土辽阔,国力强盛,与此赫赫大观相适应的洋洋洒洒的赋便如雨后春笋竞相生长,形成了第二个文学高峰。中国是诗的国度,到唐代,诗歌走过了漫长的里程,进入一个辉煌的高峰。到了宋代,商品经济萌芽,市井繁华,便于传唱的词很快形成了一个新的高峰。尔后,随着生活的复杂化,社会矛盾的多元化,在诗、词的基础上,文坛又出现了曲,并在元代形成高峰。明清时代,以四大古典名著作为标志,形成了小说的高峰。也有人说,清代和民国时期是对联的高峰,但我们不敢苟同,因为其时对联的理论尚未成熟,作品亦未能广泛流播,高峰之说也就站不住脚。
一、文学高峰出现的条件和标志
(一)时代的呼唤
文学来自生活,来自当时,是时代的产物。所以,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宋元戏曲考》)如果一个时代的物质、精神生活的发展与文学发展的自身走向比较接近和吻合,其文学就必然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一种谐和现实的体裁来表达生活,出现兴旺的局面。散文是最能表达活跃思想的文体,先秦的土地便盛开这种争鸣的散文之花;兴盛的国运与比较开放自由的政策,加上诗歌自身长期的积淀,使唐代的国土茂盛着诗的森林。商业兴起、都市繁荣,歌舞升平、饮宴享乐,使宋代有市井处便有词的咏唱。反之,文化大革命时期就只能看样板戏,其它文学形式都没有施展的余地。
(二)呈现成批的优秀作品及其经典
一个文学高峰到来之时,佳作如林,经典璀璨。经典,是人类文化的光辉结晶。经典的独创性、不可替代性、思维的高度与深度,都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纵观文学史,哪一个文学高峰没有大批的优秀作品和经典流传?
(三)涌现成批的优秀作家及其代表
同时文学高峰到来时,必然名家迭出,虹霓焕彩。翻开一部《全唐诗》,就可以读到那时的诗人,如满天的繁星。而三李、二杜、一白、二王等则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应当说,高峰是由一大批优秀作家以金字塔的形式堆垒起来的。空中楼阁式的高峰是不存在的。
(四)出现多种多样的风格流派
文学流派的出现,是高峰鼎盛的现象。阅历、智慧、环境、情趣比较接近的作家群,便自然涌入同一流派之川里。“茫茫九派流中国”,一种文学体裁的长江便浩浩荡荡前进。一枝独秀不成林,万紫千红总是春。唐五代后,词迅速发展,风格、流派异彩纷呈,如天女散花,五彩斑爛,高峰自然崛起。
(五)广泛深入的群众影响,氤氲成浓郁的时代氛围
文学的高潮犹如我们看演出时的鼓掌,掌声最热烈的时候就是高潮,稀稀拉拉的掌声不是高潮。文学就犹如台上的节目,没有群众最热烈的掌声,也不能说它已经达到了高潮。高潮是以群众作为基础的。没有广泛深入的群众参与,影响是一句空话,艺术氛围是一块画饼,高峰是心造的幻影。
(六)广泛认同而成熟的理论体系是条件也是标志
任何文学高峰的出现,都是在众多作家经过长期创作,写出大量作品,逐渐认知并且掌握这种文体艺术规律的时候。先秦散文,是诸子阐述自己学说的著作,是争辩的产物。思想各执一端,文章精彩纷披。因为要辩理,“其基本趋向,就是从简约到繁富,从零散到严整。愈是后期的著作,篇幅愈宏大,组织愈严密”(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繁富、严整、宏大、严密,就成了众所认同并遵从的要求。于是,先秦散文盛极一时。汉朝建立,楚人主国,国力蒸蒸日上,一种脱胎于楚辞导致散文修辞化的文体,呈现出一种与政治呼应的宏伟气势与巨大美感,这便是赋。赋从南方诸侯国出现,经汉武帝提倡,流播全国。“文辞所被,夸饰恒存”,“宋王景差,夸饰始盛。相如凭风,诡滥愈甚”,“语環奇,言峻极”(刘勰《文心雕龙》)。铺扬张厉,容与浩荡,对仗铺排,轩翥奋飞。作家都重视这些特点,读者推崇这种风格,皇上欣赏这种文风,于是赋如钱塘之潮涌起。至于诗,至唐时格律规则已成为共识,大家带着镣铐跳舞,跳得酣畅淋漓,舞得天花乱坠,诗便臻于绝妙之境。诗的高峰而后,韵律的走势愈难愈奇,愈加多样化,宋诗人呼吸社会繁荣的气息,凭借自己斑斓的才情,进入了词的天地,撑起了又一个高峰。到了元代,作家们连缀、改造宋词,创造元代的流行歌曲——元曲。据王国维统计,元曲曲牌出于唐宋词牌的就有75种。元曲对词的韵律改造、重构,在创作实践中成为共同的金科玉律,于是撑起了又一个高峰。明清小说是中国文学的另一支脉。一是从历史故事、传说寓言、志怪小说、志人小说、笔记小说发展而来,小说创作在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诸方面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二是明清时期的“小说批评、小说理论最活跃、最丰富,是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的高峰”(方正耀:《中国古典小说理论史》);三是多种文学样式的熏陶使作家修养更加全面,更加成熟;四是社会生活的发展让作家眼界更为开阔,体验更加丰富,于是反映广阔社会生活、涵盖多种学样式的大部头小说,便运应而生,出现了小说的高峰。
二、为什么下一个文学高峰不是其他文学艺术
(一)已出现过高峰的文学艺术,后人难以逾越。
唐诗以后,各个时代写格律诗的都大有其人,内中也不乏名篇大作,但总的成就都比不上唐代。原因之一是文学作品的内容总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唐代的那种社会氛围没有了,诗便失去了那种繁荣的土壤;原因之二是审美的需要,同一种形式太久了会出现审美疲劳,需要变化。同样,已出现过高峰的先秦散文、汉赋、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也是一个道理。有人说目前的小说好像形成了高峰,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毋庸讳言,莫言的作品是难以和四大名著相媲美的。
(二)未出现过高峰的文学艺术如新诗、歌词、电影电视文学脚本等高峰为时尚早。
新诗是外来品种。泊来品要出现高峰,必须要有一个与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磨合、发展的过程。自五四运动出现新诗以来,出现过《女神》等优秀的作品。但其至今新诗仍与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相距甚远。
所以,它要出现高峰,我们以为尚在飘渺的云端之外。
歌词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似乎很红,而且也在出现一批优秀的作品。但即使是优秀歌词,没有优美的音乐也得不到流传,而更多的流行歌曲则都是口水话,还算不上文学;二是歌词的创作至今没有总结出成熟的理论来,什么是优秀歌词,怎样才能创作出优秀歌词,据我们的一孔之见,尚不知评判标准。在这种各自为战的范围里,谈整体的高峰出现,为时尚早。其实,宋词就是当时的歌词,已经出现过高峰。新的歌词,要超过宋词,恐怕难也乎哉!
至于电影电视文学脚本,它是很难出现高峰的。因为它依附于表演艺术。说实话,真正阅读这种作品的,除了表演艺术工作者,加上创作者队伍,恐怕读者就不多了。一种未能为广大群众广泛接触的文学品种,要出现高峰,恐怕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
所以纵观文学领域,将迎接高峰到来的,目前看来,非楹联莫属了。

作者: 香山主人    时间: 2013-7-5 20:06
三、为什么下一个文学高峰是楹联

(一)是楹联艺术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美的民族。其对文学美的追求,除内容美之外,形式常常是追求整齐规范,讲究对称之美。你看我们的建筑物、衣着,何处不体现对称之美?对联的词性对应,平仄对仗,呈现一种高度和谐优雅的对称美。由于天性,也由于中国长期以来韵文学的高度发达和无与伦比的成就,中国人特别讲究文学的韵律之美。在所有的文学品种中,继承和发展了诗、词、曲韵律美的惟有楹联。它读来铿锵和谐,琅琅上口,好听好记。中华民族讲究言简意赅,不喜欢欧化的长句唠叨,楹联恰恰以其内容的浓缩,文句的精炼体现了一种精炼之美。对仗美、韵律美、精炼美,都寄托在两行文字当中,实在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中华民族又是一个务实的民族,即使是艺术,除了赏心悦目之外,还觉得应于生产生活实用才好。而对联就恰恰具有广泛的实用性。节日、喜庆、自励、赠人,一副好的楹联,比金银礼品都更有意义,更有气氛,更有影响,更为久远。这种实用性,又使它最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最具群众性的一种文学样式。因而,它出现一个高峰,将是自然而然的事。

(二)是楹联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1、千年的厚重沉淀将使楹联走向高峰

在文体前标明时代,比如唐诗、宋词,只是说明这一文体在这个时代达到了高峰,并不意味着这一文体在这个时代才突兀出现。它们在被文人引入文坛之前,都曾作为一种通俗文学的形式,在民间长期流传。楹联也是如此,大家普遍认为,第一副春联出自于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的皇帝孟昶,但对联的产生肯定在此之前,只是大家还没有形成共识而已。在千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对联一直没有被政府部门重视,现在情况稍有不同,但还是被置于文学主流之外,但它厚重的积淀正使它的影响日益广泛,和诗在唐代形成高峰前的局面颇有几分相似。

2、楹联的基本规则已初步形成

千余年来,楹联没有一个科学的定义,没有形成公认的理论体系。在清代民国时期,楹联的理论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中国楹联学会成立后,理论的研究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联律通则》的颁布,影响十分广泛。虽然还不能说它就是楹联成熟的理论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它应该可以成为楹联理论成熟的催化剂。

3、承担着韵律文学的历史重任

汉语的音节、语素、文字相生相应,形成了汉语特有的韵律节奏,直接影响和制约语言的使用。因此,韵律文学贯穿于中国文学史上,是自然而然的事。而今,除楹联以外,其它韵律文学均已形成过高峰,因此楹联自然地承担起了韵律文学的历史重任。我们每一位楹联艺术家应该把握好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肩负起这一神圣的使命。

(三)时代必然把楹联艺术推向高峰

1、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a、快节奏的经济社会需要精短文学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长篇文学很容易受到冷漠,它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精短文学。英国当代作家阿兰·德波顿就宣称,作家不应该写“任何你在伦敦至爱丁堡直达航班上无法读完的东西”。对联短小精悍的特点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十分吻合。我们去参观一个旅游景点,景点的介绍图书你恐怕无暇去读,但各景点的楹联却很容易吸引游人的目光。特别是那些优秀的短联,往往是令人过目难忘的。

b、发达的商品经济推动楹联文学的成熟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广告跟着快速发展。但是纯粹的商业广告已缺乏创意,许多广告人都愿意与文化联姻,以文化为载体能更好地达到宣传的效果。开业、开工、开会,结社、结业、结亲,喜事、丧事、私事、国事、商事,乃至政事、佛事、法事,无不贴上一副楹联。楹联成了一种最被大众青睐的载体,成为一种颇具广告效应的文体。因而,现在各种商业性的征联,一浪接着一浪,推动着楹联的潮流前进,它对于楹联的推广、成熟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c、旅游需要楹联提升文化品位

名胜联对名胜景点起到装饰和点缀作用。以楹联装饰风景名胜点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和审美观。名胜楹联这种旅游文化是汉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是华夏大地旅游景点的特色。弘扬名胜楹联文化,是我们国家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保持自身特色的重要因素。

旅游者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要求旅游资源具有更深的层次和内涵,那就要借助艺术的感染力,而名胜楹联这种文学艺术,它把作为资源的“景”和旅游者的“情”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经人类加工的文学旅游资源。我们可以把名胜楹联看成是与原景观并存的一种人文景观,也可以把它看成是附着于原景观之上的一种衍生景观。

旅游活动是一种审美的高级精神活动,而美是一种气象万千的诗意、画意和情境交融的境界。名胜楹联中的佳构,是作者将自己对山川形胜以审美的眼光和情趣用精炼的联语表达出来的一种艺术境界,引导游客领会风景之精粹,感悟自然之妙趣,阐释名胜之掌故,启发思古之幽情,从而提升人们对旅游观光的审美境界。自然风光是外物,只有当它们与人的精神世界相结合,只有具有较高审美水平的人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它们,它们才具有审美的价值。许多优秀的联语使名胜景点的内涵得到了升华,联语作者想一般游客之不敢想,道一般游客之不能道,哲理幽深,韵味悠长,让游人在获得一般的旅游美感后,能得到更深刻的领会和启迪。而且,名胜楹联的意象美、抒情美、理趣美、空灵美有助于游客陶冶情操,提高素养,激发爱国热情,传播精神文明。旅游者置身于山光水色之中,欣赏领悟着一副副情文并茂,理趣俱佳的名胜楹联而受到教育和启迪,或深刻领会景物之精华,历史之厚重,或感悟人生之哲理,生活之意趣,陶冶高尚之情操。

2、当代楹联艺术的大好态势是高峰到来的前奏

当前,中国楹联事业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中国楹联学会的会员已发展到上万人;全国各级会员已达八十万人左右。全国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楹联组织。地市县级楹联组织发展更快,有的乡镇、村也有了楹联组织。楹联文化城乡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70个“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和“中国楹联之县(市)”。全国的楹联赛事此起彼伏,楹联活动几乎每天都有。中央电视台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以对联作为主线,收到了十分好的效果;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剧组征联,共征集到海内外电视观众投稿近50万比应对联句;第一届全国百诗百联大赛共收到对联12万副。历届高考题,不少省、市、区的题中就有对联,今年以北大为首的北方七大学招生语文题中也出现了对联。楹联艺术真是盛况空前。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助理刘太品先生在《中国对联作品集》(2011年卷)前言中这样写道:“回顾近三十年来当代对联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古老的对联文化借助于社团优势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回顾近十余年来对联创作水平的提升,可以说,对联艺术恰逢网络媒体的崛起并在其强力助推下,已经获得了一段超常规的迅猛发展。总之,当今对联创作的实际水平已经远非十几年前可比。与时代的进步相对应的是个体的进步,从众多作者留在年度作品集上的足迹来看,大部分作者的实际创作水平都在这十几年中得到了提高。同样是一百名创作奖得主,今天的整体水平远远高于十年前的整体水平,如今一位普通‘创作奖’得主的水平,可能已经达到或高于当初‘创作奖金奖’得主的水平。从这一进步中,我们看到了对联文化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刘太品先生的这段话中足可以看出楹联艺术的质量快速提高。

同时,楹联作品的内容已涵盖了叙事、抒情、论理各个方面,包括有写景、状物、咏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次,有的精致深刻,有的沉郁沧桑,有的浩气淋漓,各种风格虽尚未形成流派,但已经是琳琅满目,繁星满天,离流派耸峙的时日已经为期不远。如果我们的理论家能目光锐利,综合分析,流派的雏形应当已隐约可现。

四、致力迎接楹联艺术高峰的到来

历史上一个个文学高峰的出现,离不开那些致力于艺术发展的政治家、艺术家。赋的出现就有赖于汉代皇室的倡导和一大批辞赋作家的努力。唐诗、宋词也是这样。只是他们可能并未清醒的意识到自己在推动一个文学高峰的矗立。今天的楹联艺术家则不同,我们有了文学史上几个高峰做借鉴,我们站在巨人的肩头瞭望未来,我们便更应主动地促进楹联高峰的涌现。

第一,我们应当大力抓楹联的普及工作,让楹联进一步扎根于人民大众,尤其是扎根于青少年的心灵。这种普及工作,要借助政府的力量,社会的力量,还要借助文化积累的力量,开创崭新事业的力量。我们居住的小小的城市,2011年冬的一次诗联代表会议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就号召要让诗联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机关、走进企事业单位。今年,我们将举行一次政府主持的全市教育征联大赛、交警征联大赛、历史文化名人胡曾的征联大赛。一个赛事,带动一场宣传,学习,推动一批人进入楹联的队伍。赛事接着赛事,训练接着训练,楹联文化的浪潮就激扬澎湃而来,向着高潮而去。

第二,我们应当大力抓楹联的提高工作。抓普及是抓提高的准备,抓提高是抓普及的升华。要有楹联学术研究。要组织高水平的楹联评论队伍,大力评介推出楹联文化名人,逐渐组成一支楹联文学创作的多级方阵、梯队。要努力寻找并剔除楹联创作的障碍,清除生活中现在为数尚多的楹联垃圾,让楹联得到净化和优化,健康地成熟和发展。

如果我们能藉着楹联发展的大好态势,致力于推动楹联发展的工作,那么,楹联高峰的出现,不能说指日可待,也不能说可望而不可及,我们想借用一位革命家当年预见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话,形容楹联高峰的必将到来: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13年5月16日于湖南邵阳

作者: 香山主人    时间: 2013-7-5 20:08
中国恩施•第四届中国楹联论坛于2013年6月28日在湖北恩施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恩施经验的思考与楹联的未来发展。论坛共收到研讨论文60馀篇。来自全国各地楹联学会的有关领导及部分论文作者50馀人出席论坛。论坛结合恩施创建楹联文化城市的经验,较全面地探讨了当代我国楹联文化的发展态势、发展方向等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深入分析了目前楹联文化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特别是刘宝田、邹宗德《楹联,下一个文学高峰》的大胆论断,对与会人员是一个激励与鼓舞。
作者: 香山主人    时间: 2013-7-5 20:14
楹联要想成为下一个文学高峰,任重而道远,需要我辈联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听说这次会议上孟会长有提到说,要说服教育部的领导将楹联教育写到教材里去,如果真是这样,那楹联的繁荣倒是真的指日可待。
不管如何,顶刘老师、邹老师好文!
送花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3-7-5 21:55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3-7-5 22:08 编辑

  不合理的联律就是阻碍对联繁荣的最大禁锢和枷锁。不打破那个过于严苛的“联律”---实际就是平仄,对联是难以获得很好的发展的,现在制定那个劳什子联律,不但古人不懂“联律”,今人绝大多数也都违律了,这是什么律?律诗一直是过去文学的主流,但是现在基本式微了,基本被边缘化了,过于严苛的格律特别是崇尚什么古音,是极不合时宜的。对联是讲究平仄,但讲究的是读起来语感好,不拗口,行文流畅而已。那死死的交替啥的,纯粹就是干蠢事。很多时候也脱离了其本来的面目,成为了一个毫无意义的门槛,只要读起来爽口,一般时候尾字上仄下平就行了,虽然对联存在一些长联,但多数时候对联也不适合太长,没几个人有兴趣去欣赏那并不太吸引人的长长的所谓文采或者“丰富的内容”,对联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作品,更多是一种民俗,当今对联繁荣,与有没中楹会没太多关系,那是因为民间的广泛需要和存在。当然一个好的学术组织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但很多人包括我,不太认可这个会像他们自己吹的那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是的,他们确实举办了一些活动也做了不少事,但是很多事实在做得不咋的,丑闻倒不少。当然,他们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只是还可以做得更好一点,批评他不是要打死他,是促进他做得更好。

  一门有着广泛民间基础的文学艺术,是绝对不会凋零的;一门只有所谓的“高人”才能懂的文学艺术,走向没落是其必然。
作者: 哈哈公    时间: 2013-7-7 22:19
先顶再学
作者: 十年拣柴    时间: 2013-7-7 22:34
边顶边学
就是不知道这高峰什么时候到
作者: 资水渔夫    时间: 2013-7-7 22:45
学习两位老师好文
作者: 龙胤    时间: 2013-7-8 00:41
挺孔乙己的,先超过清联再说啰。
作者: 龙胤    时间: 2013-7-8 00:55
不是我说丧气话,写文章你得客观,不说远的,就和八十年代比,看看现在老百姓门上的春联吧,单位的就不用看了,看了怕会吐血。有理想好,但得切实际得全面准确,否则那不就是妄想啰?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3-7-8 08:21
攀登高峰需要脚踏实地。
作者: 溪边浣纱    时间: 2013-7-8 08:41
认真学习一下这充满自信的好文字,期望这样的高峰早日到来
作者: 洪都小子    时间: 2013-7-8 08:52
望重而道远!
作者: 江苏张修顺    时间: 2013-7-8 09:12
如果对联能走出“马屁文学”的模式,还是有前途的。
作者: 剑动一江月    时间: 2013-7-8 10:11
阅了楼主热情洋溢之前景致辞,表示十分有趣。不过,似乎联界都一窝蜂为有奖征联争得不亦乐乎去了,静下心做学问的乏善可陈。
作者: 剑动一江月    时间: 2013-7-8 10:15
这说明功利是世人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联界亦如是,文人亦如是。至于常见联文反应的魏晋淡泊功利风,纯属今人无病呻吟,忽悠之言。
作者: 羲皇里人    时间: 2013-7-8 11:12
有幸提前拜读过,再来顶顶~~
作者: 缅甸哥    时间: 2013-7-8 11:19
这是联界的英特耐雄纳尔,前景很美好,道路很漫长,俺就本本分分做好俺的传承工作吧,希望格律文学可以一直传承下去,不要变成被保护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好,祝福楹联事业!祝福格律文学!
作者: 潇泪香    时间: 2013-7-8 12:16
紧跟学习!
作者: 天成    时间: 2013-7-8 13:07
学习
作者: 【下回分解】    时间: 2013-7-8 13:13
稿费计算方法不改革不行哈:lol
作者: 日游四海    时间: 2013-7-8 13:58
看错了。看成下一次高潮~~~~
作者: 醉卧联乡    时间: 2013-7-8 14:36

作者: 醉卧联乡    时间: 2013-7-8 14:36

作者: 丑时    时间: 2013-7-8 14:56
欣赏!很有前瞻性!!
  不过,我认为《联律通则》还远没有解决对联作为文学体裁繁荣的理论铺垫问题。对联理论界还是一团乱麻。

  网络时代是楹联繁荣的重要条件。这一点可以多花笔墨。
  我发现,许多地方楹联组织的会员,多是老先生。很多不会上网。他们虽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和丰富的经验,但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对联的基本常识也是一知半解的人,多得很。得益于网络,文人墨客的圈子,突然扩大了,大得惊人。这肯定有利于联界人士的全面提高。

  在传统格律文学的传承遇到挑战的时候,在中小学课本中纳入对联知识,的确是最切实最有效的繁荣之途。孟会长这届班子如果能把这事搞定,其重要意义将远超编写《联律通则》。



作者: 云山雾里    时间: 2013-7-8 16:47
期盼下一个文学高峰
作者: 桃源道人    时间: 2013-7-8 18:53
但愿如此;P
作者: 南昌男人    时间: 2013-7-8 20:22

打酱油的路过。
作者: 灿烂星    时间: 2013-7-8 22:48
希望如此,更希望给两位冠以伟大的预言家的称号
作者: 楚豫    时间: 2013-7-8 23:15
笑掉大牙,尽然有这种画饼充饥之人,,
作者: 南岭白茅根    时间: 2013-7-9 08:20
说理透!顶!
单独对联本身来说,现在借助于媒体,其活跃程度,参予人数,学会组织,每天涌现的新作品,无疑已经大大超越了以往,其势态还在升温。然而其它文学同样在发展,如果要定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民国小说今对联,今对联一说还有点那啥啊!大家努力吧,为理想奋斗!!
作者: 香山主人    时间: 2013-7-9 10:17
一并谢过楼上诸位老师的顶贴~
声明一点,文章不是楼主的,楼主也是转来的,文章标题下面有两位作者的大名。
对于对联的出路,当今联坛无非一种是悲观主义,一种是乐观主义,就我个人来说,属于比较悲观的那种,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对那些一直默默地为对联的传承和发展在努力的人的敬仰,这些人里,有些是年龄很大的长者,也有很多比我年轻很多的年轻人,既有在现实联界努力的,也有在网络联界努力的,比如联都的站长妃子老板,办个论坛容易吗,而且是在没有任何回报的情况下,并维持论坛这么多年,不知道大家怎么想,只少我心中只有敬佩;再比如文章的作者之一的邹先生,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一直坚持邵阳晚报巧联句栏目,这样的人联坛还有很多。
对文章的观点有不同看法,这是对的,有争鸣才有进步。但是要辩要驳,大家具体点好哈,不喜欢阴阳怪气的回复~
再一次代表作者谢谢大家的跟帖,问好大家~:handshake
作者: 宇宙漫游者    时间: 2013-7-9 10:39
完全赞同茅根老师的观点,对联的文学性、趣味性、实用性及普及程度都是其它文学形式无法代替的。能否成为新的文学高峰是一回事,而追求这一目标应当是爱好对联的朋友共同努力的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联的确应当与时俱进,但作为格律文学中的一员,如果放弃格律,对联也就不成为对联了。对于文章的观点,可以支持,当然也可以反对,说真的,一点也不觉得好笑。
作者: 荷烟    时间: 2013-7-9 10:42
香山主人 发表于 2013-7-9 10:17
一并谢过楼上诸位老师的顶贴~
声明一点,文章不是楼主的,楼主也是转来的,文章标题下面有两位作者的大名。 ...

支持楼主
作者: 雪舞霓裳    时间: 2013-7-9 11:14
有梦想总是好事
这梦想在不妨碍社会 不妨碍他人的前提下 不应该被人打击
社会的发展全因为梦想在前方不远处招展

支持楼主 超级赞楼主的这种精神
作者: 楚豫    时间: 2013-7-9 13:49
我国逐渐在向资本靠拢,全面资本化指日可待,文学谁是高峰明摆着是小说,小说能拍成电视拍成电影,哈利波特你该知道其厉害吧!对联能行吗?俺说你是画饼充饥已经很给面子了!
作者: 浣月溪    时间: 2013-7-9 14:49
拜读好文!
对于对联爱好者来说,确是鼓舞人心!支持楼主发帖!

作者: 默然    时间: 2013-7-9 15:02
啧啧~好长的文章~~~
作者: 楚豫    时间: 2013-7-9 15:55
点评
丑时  现在流行不了解对方观点,就乱发评论哈:)   文章一开头就说文学史上已有6种文体分别达到高峰,小说是第6个。其观点是:对联将成为第7个  [color=#999999 !important]发表于 2013-7-9 15:08



=========

俺非常了解他的观点,并没有乱发评论 ,俺评论为“画饼充饥”。而你的点评就有点乱发评论 的意思了,因为并未了解俺说的话。
重复一下;

我国逐渐在向资本靠拢,全面资本化指日可待,文学谁是高峰明摆着是小说,小说能拍成电视拍成电影,哈利波特你该知道其厉害吧!对联能行吗?俺说你是画饼充饥已经很给你面子了

作者: 正义    时间: 2013-7-9 17:36
喜欢忽悠老百姓、吹牛皮的不在少数,实话实说的才是好人。
作者: 江湖夜雨十年灯    时间: 2013-7-9 18:18
请问两位伟大的预言家:共产主义社会什么时候能实现?
作者: 楚豫    时间: 2013-7-9 21:29
点评
丑时  回学校找你老师把基本逻辑问个明白去。对联达到高峰,当然并不妨碍曾经达到高峰的小说继续传承。  [color=#999999 !important]发表于 2013-7-9 20:47



===============


虚荣之人就是如此,词穷便喝到,找你老师去!其实你自己早就没甚逻辑了。
现状堪忧,说二句吧!像此类好为人师实则胸无点墨,效丁谓无才学赵高少智,唯剩狂啸夺其威武,,如今官场如此联坛亦如此,可悲!


作者: 龙胤    时间: 2013-7-10 00:36
中日韩三国足球队主教练一起来到天堂,上帝说:我可以给你们三个人各自实现一个愿望,说吧,要啥愿望?韩国教练说:请让韩国足球拿一次世界冠军。上帝说:没问题,要50年。听完后,韩国教练屁颠屁颠的走了。接着日本教练说,请让日本足球也拿一次世界冠军吧?上帝说:可以呀,不过需要100年。100年也行,只要能拿,日本教练也屁颠屁颠的走了。完了上帝问中国教练:就你了,说吧,你要啥愿望?中国教练连忙说:帝哥,我也想让中国男足当一次世界冠军,行吗?上帝突然号淘大哭起来:我怕我是见不到那一天了,兄弟,咱实话实说啊,我没那么大能力,真的真的,我也不跟你说别的,你换一样行吗?咱商量商量别的。中国教练没法,想了想,体育不行那文艺总该可以吧?于是对上帝说:帝哥,要不这样吧,咱换个文的,俺们中国人都挺喜欢对联的,连很多老年人都会呢,你看能不能让对联成为下一个文学高峰?上帝想了想说:咱还是谈谈中国男足夺冠那事儿吧。
作者: 洞庭青草    时间: 2013-7-10 00:41
     对联是格律文学,会不会出现什么高峰。基于对联的语言和其他要求,不肯定……     小说嘛,从稗官野史到茶余饭后,如今……只有灌水,有没有高峰,不好说
  前几年玩空间,最近偶尔刷微博。
    微博上最近流行是段子,还有点荤……   
文学是什么?高峰又是什么?只要不堵车,多几个高峰也无妨……可是,口水仗只有高潮……
作者: 洞庭青草    时间: 2013-7-10 00:48
标题: RE: 楹联,下一个文学高峰
本帖最后由 洞庭青草 于 2013-7-10 00:57 编辑
龙胤 发表于 2013-7-10 00:36 中日韩三国足球队主教练一起来到天堂,上帝说,我可以给你们三个人各自实现一个愿望,说吧,要啥愿望?:韩 ...

你太有才了!抱抱
赵本山,郭德纲,王石三人一起去爬山,老赵坐个飞机上去了,老郭坐个电缆上去了,老王跟人家说,老子开始爬了,大家快拍照、鼓掌。 他叫人用电脑ps上去了……
作者: 四季春风    时间: 2013-7-10 19:07
路过,学习。
作者: 哈哈对对乐    时间: 2013-7-10 22:04
读了先生的文章,忽然想起了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诗句,顿觉楹联的前景一片光明!
作者: 刘焕东    时间: 2013-7-11 03:15
江苏张修顺 发表于 2013-7-8 09:12
如果对联能走出“马屁文学”的模式,还是有前途的。

特别是征联,纯粹走向这个模式了
作者: 洞庭青草    时间: 2013-7-11 07:42
其实,来点鸡血也不错。不要太多就好
作者: 真趣    时间: 2013-7-11 10:12
为梦想而战!
作者: 一棍闯天涯    时间: 2013-7-11 12:52
吹吧,吹吧,男人吹牛不是罪
作者: 最爱佳人    时间: 2013-7-11 13:23
;P;P;P
作者: 岭南一棵树    时间: 2013-7-11 13:48
听起来很美
作者: 岭南一棵树    时间: 2013-7-11 13:51
又一个对联中国梦,不知此梦能圆否:P
作者: 洞庭青草    时间: 2013-7-12 00:31
追中国梦,须正能量。
作者: 李崇贤    时间: 2013-7-12 13:13
不错,自我陶醉一下总比心灰意冷好。
作者: 柳絮    时间: 2013-7-13 10:58
简评《楹联,下一个文学高峰 》
2013.7.12.4.02
没看原文,只凭标题评下:
下一个文学高峰,显见是网络影视文学之微电影、微小说(手机小说)。因其传播快、受众广、制作易、贴近现实,予敢预言必大流行,将成下一个文学高峰之类,我说是高潮。
至于对联,本是文学大家庭中的小字辈,属应用文学。其在当代的畸形繁荣,只是适应资本社会的商品包装需要,而沦为广告文学,商味渐浓,文味日少。如真有所谓什么高蜂,也只是借资本之势,人为拔高的人造假山而已。

作者: 阿西木    时间: 2013-8-4 22:41
同意57楼冷静。其实作者也一定不相信文中观点,这也不过一篇应用文而已,为了给某些人看的,以求以后在联界的一些名一些利罢了。
作者: 李论    时间: 2013-9-22 16:07
边顶边学

作者: 东木帮南火助    时间: 2013-10-23 13:11
本帖最后由 东木帮南火助 于 2013-10-23 13:42 编辑

一、百度“邹宗德”(刘宝田)

邹宗德是“湖湘楹联七子”之一。
2009年被评为“中国联坛十大新闻人物”。
2011年在湖南省政府、中国文联、文化部联合举办的中国百诗百联大赛中获得楹联第九名。
邹宗德步入联坛较早,1988年加入中国楹联学会,2004年,当选为中国楹联学会理事,2006年被聘为中国楹联学会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副主任
现为邵阳市楹联学会会长,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评论家刘宝田先生和李争光教授分别撰写的研究邹宗德楹联艺术的长篇论文先后发表于邵阳学院、井冈山大学的学报以及《重庆社会科学》、《中国楹联》、《对联》杂志等多家权威刊物。

附:
《邹宗德楹联的人文意蕴》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五期

内容提要
邹宗德的楹联倾向明朗,正气沛然,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精神;知识丰赡,智慧灵动,丰富的内涵充溢于两行之外,而又深蕴于一联之中;寄兴明志,风韵隽永,作品的内含广阔深邃,作品的美学价值耐人寻味;物我同一,意境宏深,情景交融,天衣无缝,方寸之中蕴大千世界,咫尺之池幻鱼龙变化。由于其优秀的品格传统、丰富的知识内容,高雅的风韵情趣,深邃的优美意境的相互融汇,赋予了他的作品深厚浓郁的人文意蕴。

引用对联:
秦氏风波三字黑,
岳门忠义满江红。
——《题武冈司马冲武穆宫》

布达拉宫,铭千年西藏历史;
文成公主,结万代唐蕃姻缘。
——《题西藏布达拉宫》

蟹屿螺洲,渔火疏钟,千秋风景滇池月;
探幽索隐,钩深致远,两行文字大观楼。
——《题云南昆明大观楼》

一园月色和茶煮;
万古泉声带韵流。
——《题白沙古井公园茶艺馆》

胜地临涂水,源之远,流之长,绵延支派;
华宗聚辋川,霜以栖,露以惕,感触春秋。
——榆次《常氏宗祠联》

二、百度“湖南省邵阳县诗联协会简介”
邵阳市宝庆府邸面向全国征联征诗,李争光、刘宝田合作楹联获得一等奖,刘宝田获诗歌二等奖,李争光获诗歌三等奖。刘宝田《处世篇》四首发表于2011年《中华诗词》第六期。李争光《咏竹》、《大海》、《奔马》三首发表于全国性刊物《诗国》2011年第二期。刘宝田、李争光还为我县诗作写评论10余篇,发表于《邵阳诗词》和 《邵阳楹联》、《邵阳日报》等报刊上。
刘宝田做楹联创作简说讲座,李争光做诗词写作知识讲座,邹宗德做关于邵阳县几副对联的讲座。

作者: 陈湘魁    时间: 2013-10-29 18:34
;P:$
作者: 有时较真    时间: 2013-11-6 15:01
本帖最后由 有时较真 于 2013-11-6 18:17 编辑

57楼
发表于 2013-7-13 10:58 |只看该作者 简评《楹联,下一个文学高峰 》
2013.7.12.4.02
没看原文,只凭标题评下:
下一个文学高峰,显见是网络影视文学之微电影、微小说(手机小说)。因其传播快、受众广、制作易、贴近现实,予敢预言必大流行,将成下一个文学高峰之类,我说是高潮。
至于对联,本是文学大家庭中的小字辈,属应用文学。其在当代的畸形繁荣,只是适应资本社会的商品包装需要,而沦为广告文学,商味渐浓,文味日少。如真有所谓什么高蜂,也只是借资本之势,人为拔高的人造假山而已。
————————
57楼,他说手机小说射门的,俺不懂,楹联批评虽尖锐,很实在。高峰不高峰,大家说了算,事实说了算,文学界说了算。建议原作者同时投稿人民文学、文艺报等纸质媒体,或者他们的网站,试试反应如何?
余德泉先生,在最近一次招收弟子的广告里说:弟子要克服发表欲。俺感觉,他也很实在。

作者: 有时较真    时间: 2014-9-4 00:20
标题: 转载
中华楹联报2013、5、15
楹联大发展不应缺少批评之声
寇宏广     河北唐山

    恩施第四届中国楹联论坛以 “恩施经验的思考与楹联的未来发展”为主题,本次论坛结合恩施创建楹联文化城市经验,全面地探讨了当代楹联文化发展态势、发展方向等问题,并从不同视角深入分析了目前楹联文化发展,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案,特别是刘宝田、邹宗德《楹联,下一个文学高峰》的大胆论断,对与会人员是一个激励和鼓舞。刘宝田、邹宗德把楹联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单独列出,并希冀楹联在文学范畴成为一个新的关注,这样的提法当然是可以的,对楹联界会形成一种鼓舞,让楹联人有更多的激情投入到创作中去,为这一目标而努力。但是,楹联发展是否真的已经达到一定的境界,还是在自话自说呢?
    楹联目前所取得的成就,与我们的期待相差甚远,甚至在短期内根本就不可能实现。诚然,楹联是被中央电视台所关注,这已经是最大的骄傲,但这种关注并非全面的肯定,具有局限性与片面性,不能上了中央电视台就说自己是权威了,中央电视台充其量就是一家电视台而已,要想说自己在文学范畴具有权威性,最起码要取得社会的普遍认可,不能只是自我标榜。纵观楹联界,有基础创作、有理论研究、有实践活动,成为一个良性发展态势,这也是楹联界的普遍认可。而这种自我认可,却忽略了一个文学体裁发展范畴中的重要部分,那就是批评。无论哪一种文学范畴,都有成型的批评体系,从批评家开始,到报刊批评专栏的设置,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探讨,甚至设立专门的奖项,以培养与促进批评的良性互动。楹联界却鲜有这种做法,大多数的所谓评论性做法,就是自我认可与吹捧,不敢真正的碰触艺术批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无非是两种,一是太过于自我认可与满足,二是不想得罪人。《文学报》的“新批评”专刊,目前已经成为文学爱好者关注度最高的媒体,不仅如此,还令众多媒体加入其中,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楹联既然是文学范畴中的一种,为什么却缺少文学批评呢?这种奇怪的做法,是否真的就有利于楹联发展?或者说楹联界真的就不需要批评呢?答案是否定的,没有了批评之声的楹联界,只能是掩耳盗铃的自我吹捧,狭隘的发展终究会造成畸形产物,成为一种自我赏玩的文体,终究得不到大众的认可与欢迎。因为缺少了批评,就掩盖了缺点,从而难以正确认识发展中的畸形变化。
    第四届中国楹联论坛提到了楹联大发展战略,楹联要想跻身文学范畴,就要具有文学的实质,不能一条腿走路,否则跌倒是必然的。批评从大的角度讲,是用来探讨楹联发展中的弊端,进而指出一个正确的方向;从个人角度来说,则是对个人创作中的错误观点进行及时纠正,凝聚一种正能量。一个不能够接受批评的团体或个人,首先是没有文学创作者应该具有的心胸与肚量,其次是不能正确认识真正的文学创作,最后是根本不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从而可以说:楹联发展中应该有批评之声。

作者: 有时较真    时间: 2014-9-4 09:02
标题: 转载 李争光高度评价邹宗德楹联艺术的文章(未完)
http://www.sywyw.com/wshow.asp?id=2365
大 气 轮 囷 意 蕴 奇 深
                      ——论邹宗德的楹联艺术
                              李 争 光   
    自清代以来,湖南邵阳文风鼎盛,才子辈出。特别是楹联创作十分兴盛、突出,魏源、蔡锷、谭人凤、贺金声等名人的佳联广泛流传,历久不衰,民间楹联佳话也很多。清代翰林学士车万育的对韵著作《声律启蒙》,成为与《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一样在全国广泛流传的儿童启蒙必读之书。在历史上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楹联创作,在邵阳又形成了一个新的宏大高潮,出现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楹联家。邵阳市十大杰出青年之一,邵阳市楹联学会会长,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楹联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青年楹联家邹宗德,乃是最突出的代表人物。十余年来,他以深厚的艺术功底,突出的艺术才气,创作发表了上千首楹联佳作,并在各类征联活动中频频获奖,引起全国楹联界人士的瞩目。其优秀之作,已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为此,特将邹宗德的楹联艺术做一评析。
    任何艺术作品的成功,首先在于构思的新颖。邹宗德的楹联,十分突出地表现了这一点。“韶光随水逝,山色逐春来。”这是邹宗德参观韶山时的题联,此联一反只务歌颂的老话,也跳脱出一般的景物描写,并未着眼于人物的历史评价,而是别出心裁地深沉地进行时代画卷的勾勒。“韶光随水逝”,这一句下得何等突兀,何等警挺!谁能够想到,谁又能有这样的艺术胆识,从时间的角度写出这样险怪惊人的一笔,刚读到这一句,简直叫人担惊受怕。而“山色逐春来”,却又别出心裁地挽狂澜于既倒,将全联振起,并推向一个高的极致。如此超奇的艺术构思,实在令人叫绝。

    又如题邵阳市江北防洪堤安澜阁联:
    楼阁本寻常,看诸形胜,自出现了先忧后乐,孤鹜长天,芳草晴川,疏钟渔火,才将今古游人忙煞。
    昭陵添壮丽,登此层霄,但领会得召伯遗风,秋田韵味,魏源思想,蔡锷精神,可令贤愚眼界放开。

    邵阳市江北防洪堤上修建了一个安澜阁,邵阳市河道管理处为之征联。其应征联作多是按照一般的思路,从景物描写着眼,甚至肆意夸饰其美,说其何等赏心悦目,以表现此阁的不寻常,而招引游人。邹宗德却摆脱寻常的构思,先不实写,用欲扬先抑的笔调说此“楼阁本寻常”,然后马上又用虚笔一转,赋予其高的历史文化蕴涵。这种构思实是空灵飘逸、雅致超奇,如此用虚笔一荡,比一般的即景实写不知要高明多少倍!而下联又脚踏实地予以充实,将地域文化色彩肆意描述,使思想内涵达到高峰极致。如此构思实在高明超杰。

    楹联是一首超短诗,若寻常用笔,也不为难,但要在这短短的几个字、几十个字中给它一个不落俗套的艺术构思,却是难之又难。所以当今楹联作品虽多之又多,构思新颖者却少之又少,原因是作者没有或不会在这方面下功夫。邹宗德则不然,即使是赠朋友的应酬之作也特别注意构思的新奇。如赠原邵阳市市长罗月林先生一联:“月照千山静;林藏百虎威”。此为嵌名联,联中描绘了两幅图,一幅是月照群山图,一幅是林中百虎图,给人一种画意之美。其实,为官者对百姓和部属当恩威并重,施恩时如温柔的月光静静地普照群山,施令时如百虎藏林,不怒自威,此乃为官之高境界也。谁会想到月、林二字嵌个如此奇特的意境。如此奇特的写景而含深沉厚重之情,含深刻丰富之理,令人品味无穷,实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妙,见仁见智,任你为之联想的思绪自由翱翔!贺湖南省楹联家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联:“春雨一天联蕊俏,征程三届马蹄香”,也描绘了两幅画,第一幅描绘了楹联之花在盎然春意中盛开的景象,第二幅是战马踏春图,引“踏花去马蹄香细”之境界,而马蹄又另赋奇妙之意,即马蹄韵。对此,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主席余德泉教授有专著论述之。全联可谓情景交融,切时切景又切情切意,韵味无穷。一幅应酬之作能写到这种层次,实在高妙。

    在风景联中,要做到立意新,是不容易的,因为风景是客观的,就非要很新地寄托其主观意蕴,非常超人的眼力和高深的学养不可。邹宗德先生却往往能别开生面,独生新意。像题南昌滕王阁联:
    孤鹜长天,遂教一夜成名,名楼接踵,有道是:江山也要文人捧;
    落霞初日,曾历千秋若故,故事如烟,无限焉:岁月仍随赣水来。

    滕王阁乃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从唐代文学名家王勃为之写了《滕王阁序》以来,而名声鹊起。以后名人到此题联很多,或写其风光之美,或赞扬王勃序文之优。如“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李春园)。“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骛,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萧光南)这些联皆是从上述两个方面着笔的。诚然,滕王阁确是赖王勃之文才出名的,题联者对此不能回避,名楼之地风景也美,对这个问题也不能回避。关键是要在此写出新意,不能步前人后尘,否则就是老生常谈。邹宗德先生的题联就在这方面下了工夫,联语辟头就提出了王勃序文中的名句“孤骛长天”,可谓画龙点睛,接着马上点出:“遂使一夜成名”语意双关,即作者王勃和滕王阁都赖此序文而马上成名。可谓一箭双雕。名楼胜迹,序文高妙,皆点了出来,如此两句就抓住了名楼要点。而“一夜成名”颇具新意,接着“有道是:江山也要文人捧”就十分有新意了。江山虽美,那是客观景致。而“文人捧”才是人文景观。这一句道出了江山名楼美的关键所在。下联写此楼历史的兴废,但并不是今不如昔的伤嗟,而是“岁月仍随赣水来”。向未来发展变化的流程着眼,使精神为之一振,情调为之高昂。又如题武冈司马冲武穆宫联:
    秦氏风波三字黑
    岳门忠义满江红

    对岳飞的纪念联,南宋以降,文人们写的佳联很多,创新者也很多:“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徐氏女)”,“千载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吴芳培);“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秦磵泉)。这些佳联其艺术品位已达极致,在前人如此高成就面前使弄文彩,实在“嘎嘎乎其难矣哉”。而邹宗德先生夙夜以思,终于吟出上面的佳构,可谓超奇之新。联中将“三字黑”与“满江红”相对,乃绝妙之思。“三字黑”即秦桧诬害岳飞“莫须有”也,“满江红”是岳飞的名作《满江红》词牌,如此相对,不是妙手不能偶得之。而“风波”二字又语意双关,一是指秦桧陷害岳飞的风波,二是岳飞被害死在“风波亭”,也是十分绝妙的用词。此联构思之新,令人拍案惊奇。新宁八角寨杨公祠联的构思则更为奇巧:
    云海翻腾,将军正欲骑鲸去;
    烽烟激荡,明月曾经寄信回。

    湖南邵阳市新宁县是岳飞部将杨再兴的故乡,杨将军随岳飞出征抗金,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八角寨顶上拟建杨公祠,以纪念杨再兴,特邀邹宗德先生撰了此联。联语上边借八角寨的美景描写杨将军之威武气魄。崀山有将军石,酷似一位将军昂然挺立,八角寨又有鲸鱼闹海的美景,即云雾翻腾笼罩于许多如鲸鱼的山峦之上,美妙无比。作者展开想象之笔,将两个奇景结合起来写,说将军正欲骑鲸而去出征,此一句很有气势,正如杜甫的“未掣鲸鱼碧海中”一样异曲同工。“烽烟”即指将军已征战边关,“明月曾经寄信回”更是奇想妙笔,八角寨的月夜特别的静谧,令人遐思。想当年,边关峰火连天,也是在这样的月明之夜,将军托明月寄回了对故乡的思念;将军打了胜仗的时候,明月寄回了他的捷报;将军战死沙场,也是无声的明月寄回了边关的哀伤。明月,既是写实景,又含不尽之情于言外,其造境真奇矣。

……(超长,联都不允许,无奈只留末尾)     
     我有幸常与邹先生来往而成忘年之交,对他的才气和人品深为敬佩。为此,在本文后,特将我赠他的一首七律作为尾韵:  
    联坛难得一奇才,笔底新花百样乖。
    万里河山添色彩,千秋雄杰壮情怀。
    佳思逸韵纷纷出,丽句清词滚滚来。
    大气高风常悦我,频将绣口对天开。
    参 考 文 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华书局版
    2、刘熙载《艺概》,中华书局版
    3、《杜甫诗选》,山东大学选篇、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4、《中国历代文论选》,中华书局版
    5、余德泉《对联通》,湖南大学出版社版
    6、余德泉《对联格律•对联谱》,岳麓书社版
    7、邹宗德《对联散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版
    8、周振甫《文心雕龙选译》,中华书局  
        (作者系江西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通讯处:422000
    湖南省邵阳市教育局彭国正转李争光收
    电话:13973966924、13873904238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