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小渔村13期三年级升级考试题 [打印本页]
作者: 多多不多 时间: 2013-7-5 21:14
标题: 小渔村13期三年级升级考试题
本帖最后由 多多不多 于 2013-7-5 21:25 编辑
一,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2、什么叫布局?
3、啥叫诗眼?
4、如何立意?
5、什么是赋 比 兴?
6、什么叫通感?
7、什么叫收放?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
三、作业完成率 共110分(共十一讲作业,每讲全完成为十分,只写诗没评阅的为完成一半 5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200分,150分及格。请欠作业的学友们抓紧时间补作业!!!
主讲-幽月寒星(964586583) 20:04:29
第一大题明天零点前交卷
主讲-幽月寒星(964586583) 20:04:55
第二大题和每次作业一样
作者: 起弦风雅 时间: 2013-7-5 21:18
本帖最后由 起弦风雅 于 2013-7-5 21:44 编辑
B03起弦风雅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答:(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什么叫布局?
答: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首诗不外乎起承转合,“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啥叫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4、如何立意?
答: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立意要注意一下几点
1)贵有新意
2)切忌意杂
3)所表之意忌讳相碍与反复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6、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7、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收放”就是解决被缩、被锁的情况的办法,或者说是写律诗的章法。
“收放”分大小两个含义。具体的定义是:收放:在律诗实际写作中,不停留或缩、甚至锁在一个地方,所观、所得之景,从笔尖上滑出的时候,是处于运动状态,而不是固定状态。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套用一句中医常用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总的讲,气→脉→络,是相互非常和谐的统一,同时,必须是集体行动,而不是擅自单独行动。其中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全局出现不畅,从而影响到律诗作品的整体质量。气,即使是属于同一类的,并不是随便就可以用,必须考虑到“脉”是否能够畅通,如果有阻塞,这样的气,即使是同一类的,也需要避免使用。当脉畅通之后,要考虑到“络”是不是生硬的,切记不要写成机器人那样动作僵硬的句子来,使律诗读起来显得少了灵气或灵性。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
《五律•荷》
月色清塘映 轻风碧浪鳞
春心稍露角 仙子欲迎君
丹笔开幻境 翠纱罩娇身
瑶池无限好 何苦坠凡尘
三、作业完成率 共110分(共十一讲作业,每讲全完成为十分,只写诗没评阅的为完成一半 5分)
答:报告老师,由于讲义不全,无法完成此任务,万分抱歉。。。但是,我特别希望能有机会学习绝句!!!!看在我态度端正的份上。。。让我pass吧~~~~
作者: 鱼是水中魂 时间: 2013-7-5 21:19
本帖最后由 鱼是水中魂 于 2013-7-6 07:18 编辑
E01-鱼是水中魂答卷
一,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什么叫布局?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一首诗 五律也好 七律也罢,不外乎起承转合,“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和我们之前学的七律基本都是一样的。
3、啥叫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点睛之笔。
五言句的每句诗眼多在第三字,也有在第二字、第五字或第二及第五字的,一般诗眼不用虚字,而用表示动词或形容词的实字。
诗眼用得好,诗句自然矫健。
4、如何立意?欲写诗文,必先立意。苏东坡说过一句话“善画者画意不画形,善诗者道意不道名”。《中山诗话》中也说到:“诗应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
要写好一首诗,首要不是考虑它的语言,节奏、韵律等等,就要必须先确定其立意,立意的正确与否,决定诗歌的主题正确与否;立意的高下,深浅,决定着写诗深刻程度。
5、什么是赋 比 兴?一、赋 比 兴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意境了,“美的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高水平深层次的悟性。好的诗词都会有一种意境美,即意境高超、深远,使人读后感受到它的诗味浓郁、情意盎然;使人沉浸于其中,深思回味,浮想联翩。 或者受到思想启示,沉缅于哲理性的思考。”但是,如何才能营造出诗词作品的美好意境呢?这就是我们在创作中应该掌握和运用的营造意境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
所谓“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是以彼物比此物的方法。
所谓“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去
6、什么叫通感?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7、什么叫收放?
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在这里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套用一句中医常用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
《五律----荷》文\鱼儿
湖面绿波荡,轻舟卧睡莲。
天生妩媚笑,丽质艳阳天。
秀色淤泥染,馨香处处传。
笑看君隐世,托意小池边。
湖面绿波微荡,睡莲轻卧于一叶小舟。生来妩媚笑靥如花,娇容如艳阳天般灿烂。虽然秀色常伴着淤泥,但是馨香却无处不在。我笑看君心隐世,心意却寄托在小池边。
三、作业完成率 共110分(共十一讲作业,每讲全完成为十分,只写诗没评阅的为完成一半 5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200分,150分及格。请欠作业的学友们抓紧时间补作业
作者: 小小鹿 时间: 2013-7-5 21:21
本帖最后由 小小鹿 于 2013-7-8 09:40 编辑
13期 ☆小鹿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 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答: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如下
仄起偏格: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2、 什么叫布局?
答:古诗布局之真谛,起、承、转、合。
起:通常是描述所歌咏对象的一般状况。
承:进一步描述所歌咏对象的特征状态。
转:通常是诗人对所歌者的理性思考
合:也就是结论,是对所咏事物的理性所华
3、啥叫诗眼?
答:就是诗的精髓,这句话反映了诗的主题和诗人想要抒发的情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中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如“春江水暖鸭先知”就是苏轼那首诗的诗眼。
4、如何立意?
答:诗歌的立意,讲的是诗人对诗歌内容,即要表现的情思、事物、事件等题材的构思。写一首诗首要的不是考虑它的语言、节奏、韵律等等,而是必须先确定其立意。立意的正确与否,决定着诗歌主题思想的正确与否;立意的高下、深浅,决定着诗歌思想性的深刻程度。在诗歌创作中,这样的情况层出不穷:往往同一题材,甚至同一具体事物,由于诗作者艺术修养不同,以及所处的时代不同,生活不同,阅历不同,或者由于诗作者的阶级立场不同,一句话,由于诗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其结果,写出来的诗,就有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效果。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赋、比、兴就是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6、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7、 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在这里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五律.赏荷
文/小鹿
五律.赏荷
文/小鹿
柳苑引红蜓,鸳鸯侧耳听。
莲舟摇碧叶,细雨颤珠灵。
秋水氤氲郁,花枝缥缈馨。
瑶池云隔断,余墨照清屏。
五律.碧荷
文/小鹿
情醉池塘赋,舟横并蒂旁。
蜓留花易赏,风送柳清凉。
谁把琴音奏,廊亭诗意扬。
欲将柔浸透,一笔墨含香。
[attach]76489[/attach]
作者: 雅趣 时间: 2013-7-5 21:22
本帖最后由 雅趣 于 2013-7-5 21:59 编辑
小渔村13期D02- 雅趣 考卷提交: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答: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2、什么叫布局?
答: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3、啥叫诗眼?
答: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点睛之笔。
4、如何立意?
答:简单地说,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
a赋:所谓“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
b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是以彼物比此物的的方法。
c所谓“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上去。
6、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它其实也是比喻的一种。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她的声音很甜,或者说她笑得很甜。“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声音和视觉,就是通感。
7、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
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指唱和,和答。和就是附和的意思。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
《五律•荷》
文/雅趣
翠盖映晨阳,风倾粉瓣香。
文鸳依叶下,承露驻芯芳。
十里绫罗景,千波红女妆。
多姿流雅韵,笑在水中央。
三、作业完成率 共110分(共十一讲作业,每讲全完成为十分,只写诗没评阅的为完成一半 5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200分,150分及格。请欠作业的学友们抓紧时间补作业!!!
作者: 奇缘 时间: 2013-7-5 21:22
本帖最后由 奇缘 于 2013-7-8 10:08 编辑
小渔村13期A06-奇缘考试作业
一,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什么叫布局?
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首诗不外乎起承转合,“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啥叫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点睛之笔。就是诗的精髓,这句话反映了诗的主题和诗人想要抒发的情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中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如“春江水暖鸭先知”就是苏轼那首诗的诗眼
4、如何立意?
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立意要注意一下几点
1)贵有新意
2)切忌意杂
3)所表之意忌讳相碍与反复
5、什么是赋 比 兴?
“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平铺直叙,开门见山。
“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是以彼物比此物的方法。比,就是对于本质上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或者用浅显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使人易于理解;或者借助描绘和渲染事物的特征,使某一事物生动、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上去。兴就是先言他物而引此,或者是以时、天地,借景物引起意中之所欲言。或者是托事于物而起发已心。
6、什么叫通感?
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它其实也是比喻的一种。
7、什么叫收放?
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这种方法我们称为“收放”。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在这里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和就是附和的意思。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
《五律 荷》
碧水漫含烟,平湖绽秀妍。
洁身修雅境,冰魄蕴清莲。
冷看红尘事,凌波独自翩
娉婷无媚骨,缘是水中仙。
作者: 铁和铬 时间: 2013-7-5 21:23
本帖最后由 铁和铬 于 2013-7-7 10:10 编辑
B01听雨的作业:考试一题: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
什么叫布局?答: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3、啥叫诗眼?答: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点睛之笔。
4、如何立意?们可从以下几点来判断:准确、深刻、新颖、简约、有时代感、格调高。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它系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的培养也分不开。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
什么叫收放?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
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大家对“气势”二字的意思,想来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而它其中的一个解释是: 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在这里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大家都知道脉络,是贯通人体全身,古人称脉络为“筋脉”、“命脉”, 它是作者思路的体现,它把文章的零散材料连成一个有机的体。就象人体的血脉、经络贯穿全身, 那么律诗的脉络是什么呢?
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套用一句中医常用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我们欣赏王勃等几个古人的作品,相信大家都有顺畅的感觉,没有阻塞的感觉, 由于作品的“通”,从而使读者阅读的时候,不会有拗口的感受。相反某些高手的作品,让人读起来,很有障碍,那里有不解(阻塞),读起来费劲。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正是由于“脉”不畅。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答: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和就是附和的意思。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
三、作业完成率 共110分(共十一讲作业,每讲全完成为十分,只写诗没评阅的为完成一半 5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200分,150分及格。请欠作业的学友们抓紧时间补作业!!!
作者: 天使星尘 时间: 2013-7-5 21:23
本帖最后由 天使星尘 于 2013-7-13 08:49 编辑
班长天使星尘答题如下: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答: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的基本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起首句不入韵的基本格式如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2、什么叫布局?
答: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大家知道,一首诗 五律也好 七律也罢,不外乎起承转合,“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和我们之前学的七律基本都是一样的。
一:起句:
【一】:起句要扣题
1.起句一定要点明主题
2.起句不能起的太满
3.起句的前后分句之间 衔接性一定要做好
4.兴起 比较适合初学者
【二】:所选的景物跟要表达的感情不可相隔太远。
选的景物必须跟内容有密切的关系。五律 就那么几个字,所以要字字如金。
大家写作的时候注意一下三点:
1、写景不是随便写的,而是把情藏在了景里。抒情也不要单一的抒情,最好把景藏在情里。这个我们叫作情景互藏。
2、情景相生一般要虚实结合。情和景要互为虚实。
3、情景相生的目的是要把情感升华到一定的境界。而不是把它当作一种写诗填词的工具来使用,或者公式来使用。
【三】:音律
古时候讲究音律,我们要大声朗读所写的诗,看看哪个地方读的时候卡住,就是那个字的音不对了,或者相邻的字同韵母了,或者相邻的字同声母了。这个很重要,希望大家照做。在一首诗里同韵字、同声字一般尽量不用(这个就是撞韵、挤韵的问题)
【四】:炼字诗须篇中炼句,句中炼字,这个炼字,不是炼名词,名词是死的,不用炼。只要在整首诗里别用名词多了就可以了,炼,指的是,选择最佳、最合适的动词,(当然,还有形容词),这个动词是不是合适,就决定了承联是不是生动、是不是更具美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点睛之笔。
二、承句的写法
承:就是承接哈。承句不单要承接,还要扩展。扩展到一个什么度呢?不能不扩,也不能无边无际的扩,扩的自己都收不住了,扩展的时候要考虑着这个扩是为了和转之间有个过渡的,让转不要来的那么突然,那么出人意料,那么突兀。
三,转句的写法“转”是写作重要的一环,往往是一首诗的主旨所在。它的重点就是要有变化,即必须转出新意,必须使读者眼前一亮,有读完全诗的强烈欲望。否则就流于平淡。四、合句写法合,又称为结,七律、五律一般是尾联,有的仅仅是尾句(最后一句,律的第八句)。尾联往往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关键,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由于他不受对仗的限制,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律诗的尾联和首联一样,较中间两联富于变化。合句应以意为上。应为无尽之意,不要把意一下子写完、写尽,写得没有想象的空间,要留有余味。
3、啥叫诗眼?
答: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点睛之笔。
4、如何立意?
答:欲写诗文,必先立意。写诗的目的,也是要表达的这个“意”。写诗不是写小说,更不是记流水帐,写诗的主要功能目的就是“言志”。立意要注意一下几点1,贵有新意 2,切忌意杂 3,所表之意忌讳相碍与反复简单地说,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立意的如何确定,决定了我们诗作的风格取向,当然也决定了我们今天所说的谋篇的如何谋划。从上述知道因为不同的立意就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法,需要不同的词语的承托,也需要不同的骨架来支撑它。要谋篇,就得先有立意。那么什么叫立意?我们知道,我们每次写诗词,都是有其明确的目的的。才去写诗,在你握笔写诗之前,脑子里就必须首先确立一个中心,弄明白自己在这首诗里,要告诉朋友一个什么道理,什么观点,什么思想。这道理、思想、观点,就叫立意。清朝刘熙载说过:“古人意在笔先,故得举小闲暇;后人意在笔后,故至于手忙脚乱。”当然做不好诗,可见立意是写好诗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再从诗的过程来看,诗的构思、选材、布局、谋篇都是靠立意来统帅全诗的句子、词语。谋篇不可按死板教条的章法程序硬套,立意不同,章法自然有所变化。这是我先说到立意的目的所在。意在笔先,情在笔端。
要写好一首诗,首要不是考虑它的语言,节奏、韵律等等,就要必须先确定其立意,立意的正确与否,决定诗歌的主题正确与否;立意的高下,深浅,决定着写诗深刻程度。在诗歌创作中,由于诗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生活不同,阅历不同,或者因作者的立场、感情不同,写出来的诗自然就有不同的思想境界效果。立意:立意就是确定主题,诗、词、文章都要有主题。不可想象在进行创作时,还弄不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意思。立意应该准确集中而不能散,一首诗一个意,决不能有两个,主题多了结果什么也表达不清楚。但是相同的题材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立意。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赋、比、兴是营造意境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是《诗经》注里提出的三种写作修辞手法,赋属于写作,比兴属于修辞。赋是直接叙述或描写,不用明比或暗比。
(一)所谓“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
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赋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平铺直叙,开门见山。一般来说,诗中比兴赋兼用; 词中比兴多于赋; 曲中赋比多于兴。
(二)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是以彼物比此物的的方法。
比 包括比喻和比拟,比喻,是将两种以上的事物联系起来,用其中一种事物去说明或描写另一种事物,使它更鲜明,更生动,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喻中要说明或描写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比方的那个事物叫喻体。一般把比喻分为四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1、明喻:本体和喻体一并托出,一般在两者之间加上“如”“似”“若”或“犹如”“恰似”“仿佛”等字眼。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2、暗喻:又称隐喻。这种比喻,一般也要求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不同于明喻的是不用“如”“似”等明显的比喻字眼,而是用其他谓词和状词。暗喻较明喻更近一层,它突出本体或喻体的某种特征,比喻更传神,更生动。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突出喻体“桃花潭水”千尺之深的特征,来夸张本体“汪伦送我情。” 3、借喻:本体不用出现,直接用喻体来代表本体。例如骆宾王的《秋日送尹大赴京》:“竹叶离樽满,桃花别路长。”竹叶,桃花各比喻的啥?“竹叶离樽满,桃花别路长。”“竹叶”喻酒,“桃花”喻马。借喻二体合一,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应该是人们比较容易了解的,或者从诗句的前后句的联系中从典故、文献的联想中,能够琢磨出来,不宜晦涩难懂。注意 :不宜晦涩难懂。4、博喻:用多种事物同时比喻一个事物。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十四句诗用了十种声态作比喻,对于琵琶声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而且暗示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三)所谓“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上去。
兴就是先言他物而引此,或者是以时、天地,借景物引起意中之所欲言。或者是托事于物而起发已心。简单就是讲,兴”指借一物来引起他物,触景生情,以引起下面的歌词,“托物以起兴,借物以表情”。朱熹云:“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所以,兴的意义一是为了引起下文的开始之辞,二是兼有比喻的作用。所谓引起下文之辞,是说这首句主要是为全诗的押韵定下一个基调,也就是确定全诗的韵脚;二是兼有比喻的作用,但这种比喻是隐性的,不通过思考是看不出来的那种比喻。
6、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它其实也是比喻的一种。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她的声音很甜,或者说她笑得很甜。我们都常听过到或者自己也说过,对不对?这就是通感。
“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声音和视觉,就是通感。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理论上详细解释如下:人的认识活动,一般是从感觉、知觉、到表象。进而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人的各种不同的感官,只能对事物某些特定的属性加以认识,因此在人们从感觉、知觉到表象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各种感觉器官相通的过程。人类艺术活动的“通感”实际上就是人们的认识活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审美是人类特有的活动。通感,就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使用各种审美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在文学作品中,通感的使用,可以使读者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对审美对象的感悟,克服审美对象知觉感官的局限,从而使文章产生的美感更加丰富和强烈。总之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
7、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收放”就是解决被缩、被锁的情况的办法,或者说是写律诗的章法。
“收放”分大小两个含义。具体的定义是:收放:在律诗实际写作中,不停留或缩、甚至锁在一个地方,所观、所得之景,从笔尖上滑出的时候,是处于运动状态,而不是固定状态。
单个分句中的收与放,简单的讲,就是收回来与放出去,收放的,不仅是作者的目光,同时也是读者的眼球,这个叫做“小收放”。
在一个步骤中的收放,是“中收放”。在两个步骤中的收放,是大收放。四个步骤结合起来的收放,就是全篇收放。
全篇收放,就是景+情的收放。这个收放的定义,同时也可以是“放收”。并不是因为收字在前、放字在后,而先收后放。先放而后收,都叫做“收放”。至于哪个先哪个后,视作品的需要而决定。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在这里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古人称脉络为“筋脉”、“命脉”, 它是作者思路的体现,它把文章的零散材料连成一个有机的体。就象人体的血脉、经络贯穿全身,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
总的讲,气→脉→络,是相互非常和谐的统一,同时,必须是集体行动,而不是擅自单独行动。其中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全局出现不畅,从而影响到律诗作品的整体质量。气,即使是属于同一类的,并不是随便就可以用,必须考虑到“脉”是否能够畅通,如果有阻塞,这样的气,即使是同一类的,也需要避免使用。当脉畅通之后,要考虑到“络”是不是生硬的,切记不要写成机器人那样动作僵硬的句子来,使律诗读起来显得少了灵气或灵性。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是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五律·荷》 文/天使星尘
20130705晚考试写的:
袅袅弄清影,亭亭立水津。
随风香去远,盖伞碧犹新。
生自污泥底,偏为洁净身。
何曾随逝水,留得洗清尘。
20130706早上改的:
袅袅弄清影,亭亭立水津。
随风香去远,擎雨玉盘屯。
生自污泥底,偏为洁净身。
何曾随逝水,排雾倒星尘。
作者: 小小鹿 时间: 2013-7-5 21:26
13期 A01-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 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答: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如下
仄起偏格: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2、 什么叫布局?
答:古诗布局之真谛,起、承、转、合。
起:通常是描述所歌咏对象的一般状况。
承:进一步描述所歌咏对象的特征状态。
转:通常是诗人对所歌者的理性思考
合:也就是结论,是对所咏事物的理性所华
3、 啥叫诗眼?
答:就是诗的精髓,这句话反映了诗的主题和诗人想要抒发的情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中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如“春江水暖鸭先知”就是苏轼那首诗的诗眼。
4、 如何立意?
答:诗歌的立意,讲的是诗人对诗歌内容,即要表现的情思、事物、事件等题材的构思。写一首诗首要的不是考虑它的语言、节奏、韵律等等,而是必须先确定其立意。立意的正确与否,决定着诗歌主题思想的正确与否;立意的高下、深浅,决定着诗歌思想性的深刻程度。在诗歌创作中,这样的情况层出不穷:往往同一题材,甚至同一具体事物,由于诗作者艺术修养不同,以及所处的时代不同,生活不同,阅历不同,或者由于诗作者的阶级立场不同,一句话,由于诗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其结果,写出来的诗,就有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效果。
5、 什么是赋 比 兴?
答:赋、比、兴就是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6、 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7、 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8、 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在这里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 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作者: 玲珑月月 时间: 2013-7-5 21:26
本帖最后由 玲珑月月 于 2013-7-6 14:36 编辑
1、 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 什么叫布局?
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首诗不外乎起承转合,“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啥叫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点睛之笔
4、 如何立意?
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立意要注意一下几点
1)贵有新意
2)切忌意杂
3)所表之意忌讳相碍与反复
5、 什么是赋 比 兴?
“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平铺直叙,开门见山。
“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是以彼物比此物的方法。比,就是对于本质上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或者用浅显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使人易于理解;或者借助描绘和渲染事物的特征,使某一事物生动、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上去。兴就是先言他物而引此,或者是以时、天地,借景物引起意中之所欲言。或者是托事于物而起发已心。
6、 什么叫通感?
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它其实也是比喻的一种。
7、 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收放:在律诗实际写作中,不停留或缩、甚至锁在一个地方,所观、所得之景,从笔尖上滑出的时候,是处于运动状态,而不是固定状态。 单个分句中的收与放,简单的讲,就是收回来与放出去,收放的,不仅是作者的目光,同时也是读者的眼球,这个叫做“小收放”。 在一个步骤中的收放,是“中收放”。在两个步骤中的收放,是大收放。四个步骤结合起来的收放,就是全篇收放。 全篇收放,就是景+情的收放。这个收放的定义,同时也可以是“放收”。并不是因为收字在前、放字在后,而先收后放。先放而后收,都叫做“收放”。至于哪个先哪个后,视作品的需要而决定
8、 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在这里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 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
10 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和就是附和的意思。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
五律 荷
娇俏临波影, 端庄西子仙。
池中香菡萏, 佛下素金莲。
破雾轻擎扇, 迎风渐展拳。
出泥尘不染, 映日碧塘莲..
作者: 三秋 时间: 2013-7-5 21:29
本帖最后由 三秋 于 2013-7-6 11:38 编辑
E组三秋作业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什么叫布局?
答: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首诗不外乎起承转合,“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啥叫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4、如何立意?
答: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立意要注意一下几点
1)贵有新意
2)切忌意杂
3)所表之意忌讳相碍与反复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6、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7、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收放”就是解决被缩、被锁的情况的办法,或者说是写律诗的章法。
“收放”分大小两个含义。具体的定义是:收放:在律诗实际写作中,不停留或缩、甚至锁在一个地方,所观、所得之景,从笔尖上滑出的时候,是处于运动状态,而不是固定状态。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套用一句中医常用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总的讲,气→脉→络,是相互非常和谐的统一,同时,必须是集体行动,而不是擅自单独行动。其中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全局出现不畅,从而影响到律诗作品的整体质量。气,即使是属于同一类的,并不是随便就可以用,必须考虑到“脉”是否能够畅通,如果有阻塞,这样的气,即使是同一类的,也需要避免使用。当脉畅通之后,要考虑到“络”是不是生硬的,切记不要写成机器人那样动作僵硬的句子来,使律诗读起来显得少了灵气或灵性。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五律·荷
乡村新雨后,水漫夏荷塘。
红瘦波心碎,绿肥湖面殇。
明妃怨胡帐,越女恨吴王。
长叹周公去,谁人更赞扬?
周公:周敦颐
作者: 若卿若云 时间: 2013-7-5 21:38
标题: C05若卿若云
本帖最后由 若卿若云 于 2013-7-5 21:39 编辑
一,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起首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2、什么叫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首诗不外乎起承转合,“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啥叫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点睛之笔。
4、 如何立意?
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立意要注意一下几点
1)贵有新意
2)切忌意杂
3)所表之意忌讳相碍与反复
5、 什么是赋 比 兴?
“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平铺直叙,开门见山。
“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是以彼物比此物的方法。比,就是对于本质上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或者用浅显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使人易于理解;或者借助描绘和渲染事物的特征,使某一事物生动、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上去。兴就是先言他物而引此,或者是以时、天地,借景物引起意中之所欲言。或者是托事于物而起发已心。
6、 什么叫通感?
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它其实也是比喻的一种。
7、 什么叫收放?
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这种方法我们称为“收放”。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8、 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在这里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 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
10 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和就是附和的意思。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五律-荷
生于泥淖底,不染出陂塘。
楚楚娇无语,亭亭暗自香。
盖圆茎耸碧,衣裂蕊摇黄。
漫说少情物,濂溪遗爱长。
作者: 嫣羽 时间: 2013-7-5 21:39
本帖最后由 嫣羽 于 2013-7-5 21:48 编辑
E组长-嫣然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 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答: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 什么叫布局?
答:古诗布局之真谛,起、承、转、合。
起:通常是描述所歌咏对象的一般状况。
承:进一步描述所歌咏对象的特征状态。
转:通常是诗人对所歌者的理性思考
合:也就是结论,是对所咏事物的理性所华
3、啥叫诗眼?
答:就是诗的精髓,这句话反映了诗的主题和诗人想要抒发的情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中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如“春江水暖鸭先知”就是苏轼那首诗的诗眼。
4、如何立意?
答:诗歌的立意,讲的是诗人对诗歌内容,即要表现的情思、事物、事件等题材的构思。写一首诗首要的不是考虑它的语言、节奏、韵律等等,而是必须先确定其立意。立意的正确与否,决定着诗歌主题思想的正确与否;立意的高下、深浅,决定着诗歌思想性的深刻程度。在诗歌创作中,这样的情况层出不穷:往往同一题材,甚至同一具体事物,由于诗作者艺术修养不同,以及所处的时代不同,生活不同,阅历不同,或者由于诗作者的阶级立场不同,一句话,由于诗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其结果,写出来的诗,就有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效果。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赋、比、兴就是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6、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7、 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在这里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
作者: 天空的行云 时间: 2013-7-5 21:44
本帖最后由 天空的行云 于 2013-7-8 22:07 编辑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2、什么叫布局?
答: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首诗不外乎起承转合,“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啥叫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点睛之笔。
4如何立意?
答: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 a赋:所谓“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
b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是以彼物比此物的的方法。
c所谓“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上去
6、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7、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套用一句中医常用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总的讲,气→脉→络,是相互非常和谐的统一,同时,必须是集体行动,而不是擅自单独行动。其中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全局出现不畅,从而影响到律诗作品的整体质量。气,即使是属于同一类的,并不是随便就可以用,必须考虑到“脉”是否能够畅通,如果有阻塞,这样的气,即使是同一类的,也需要避免使用。当脉畅通之后,要考虑到“络”是不是生硬的,切记不要写成机器人那样动作僵硬的句子来,使律诗读起来显得少了灵气或灵性。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荷》
塘中一阿娇,二八舞纤腰。
出浴羞星月,传情妙笛箫。
红颜澄碧水,墨客涌心潮。
快笔书高洁,芳名万载飘。——行云
作者: 小眉 时间: 2013-7-5 21:44
13期E04小眉升级考试答题:
一,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什么叫布局?
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首诗不外乎起承转合,“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3、啥叫诗眼?
4、如何立意?
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立意要注意一下几点
( 1)贵有新意 ( 2)切忌意杂 ( 3)所表之意忌讳相碍与反复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6、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7、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收放”就是解决被缩、被锁的情况的办法,或者说是写律诗的章法。“收放”分大小两个含义。具体的定义是:收放:在律诗实际写作中,不停留或缩、甚至锁在一个地方,所观、所得之景,从笔尖上滑出的时候,是处于运动状态,而不是固定状态。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
注意这里的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套用一句中医常用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总的讲,气→脉→络,是相互非常和谐的统一,同时,必须是集体行动,而不是擅自单独行动。其中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全局出现不畅,从而影响到律诗作品的整体质量。气,即使是属于同一类的,并不是随便就可以用,必须考虑到“脉”是否能够畅通,如果有阻塞,这样的气,即使是同一类的,也需要避免使用。当脉畅通之后,要考虑到“络”是不是生硬的,切记不要写成机器人那样动作僵硬的句子来,使律诗读起来显得少了灵气或灵性。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
《五律.荷》
玉容浮翠绿,仙子下横塘。
对镜舒红袖,摇珠试泪妆。
娉婷持素性,直贯少轻狂。
无为心中苦,但留一捧香。
三、作业完成率 共110分(共十一讲作业,每讲全完成为十分,只写诗没评阅的为完成一半 5分
完成了作业。
作者: 加持地雨 时间: 2013-7-5 22:01
13期A03秋水升级考试答题:
一,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什么叫布局?
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首诗不外乎起承转合,“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3、啥叫诗眼?
4、如何立意?
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立意要注意一下几点
( 1)贵有新意 ( 2)切忌意杂 ( 3)所表之意忌讳相碍与反复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6、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7、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收放”就是解决被缩、被锁的情况的办法,或者说是写律诗的章法。“收放”分大小两个含义。具体的定义是:收放:在律诗实际写作中,不停留或缩、甚至锁在一个地方,所观、所得之景,从笔尖上滑出的时候,是处于运动状态,而不是固定状态。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
注意这里的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套用一句中医常用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总的讲,气→脉→络,是相互非常和谐的统一,同时,必须是集体行动,而不是擅自单独行动。其中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全局出现不畅,从而影响到律诗作品的整体质量。气,即使是属于同一类的,并不是随便就可以用,必须考虑到“脉”是否能够畅通,如果有阻塞,这样的气,即使是同一类的,也需要避免使用。当脉畅通之后,要考虑到“络”是不是生硬的,切记不要写成机器人那样动作僵硬的句子来,使律诗读起来显得少了灵气或灵性。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作者: 闲看花落 时间: 2013-7-5 22:06
E08-闲看花落升级考试题
一,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什么叫布局?
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首诗不外乎起承转合,“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啥叫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点睛之笔。就是诗的精髓,这句话反映了诗的主题和诗人想要抒发的情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中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如“春江水暖鸭先知”就是苏轼那首诗的诗眼
4、如何立意?
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立意要注意一下几点
1)贵有新意
2)切忌意杂
3)所表之意忌讳相碍与反复
5、什么是赋 比 兴?
“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平铺直叙,开门见山。
“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是以彼物比此物的方法。比,就是对于本质上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或者用浅显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使人易于理解;或者借助描绘和渲染事物的特征,使某一事物生动、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上去。兴就是先言他物而引此,或者是以时、天地,借景物引起意中之所欲言。或者是托事于物而起发已心。
6、什么叫通感?
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它其实也是比喻的一种。
7、什么叫收放?
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这种方法我们称为“收放”。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在这里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和就是附和的意思。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
作者: 散步的云 时间: 2013-7-5 22:17
本帖最后由 散步的云 于 2013-7-7 16:38 编辑
13期 C03-散步的云 升级考试题
一,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答;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什么叫布局?
答;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首诗不外乎起承转合,“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4、如何立意?
答;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立意要注意一下几点
1)贵有新意
2)切忌意杂
3)所表之意忌讳相碍与反复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所谓“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是以彼物比此物的方法。
所谓“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上去。
6、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7、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收放:在律诗实际写作中,不停留或缩、甚至锁在一个地方,所观、所得之景,从笔尖上滑出的时候,是处于运动状态,而不是固定状态。 单个分句中的收与放,简单的讲,就是收回来与放出去,收放的,不仅是作者的目光,同时也是读者的眼球,这个叫做“小收放”。 在一个步骤中的收放,是“中收放”。在两个步骤中的收放,是大收放。四个步骤结合起来的收放,就是全篇收放。 全篇收放,就是景+情的收放。这个收放的定义,同时也可以是“放收”。并不是因为收字在前、放字在后,而先收后放。先放而后收,都叫做“收放”。至于哪个先哪个后,视作品的需要而决定。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在这里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和就是附和的意思。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
《五律.荷》
方塘圆叶翠,向宇逐新晴,
风动鲜红展,蓬承浩露生。
浮光悠顾影,逸气淡空名。
卓尔婷姿立,芳丛自玉清。
三、作业完成率 共110分(共十一讲作业,每讲全完成为十分,只写诗没评阅的为完成一半 5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200分,150分及格。请欠作业的学友们抓紧时间补作业!!!
作者: 观澜 时间: 2013-7-5 22:45
本帖最后由 观澜 于 2013-7-9 07:30 编辑
☆观澜 小渔村13期新3年级 试卷(第1部分—简答题部分)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什么叫布局?---
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3、啥叫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点睛之笔。
4、如何立意?---
立意就是确定主题,要弄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意思。立意要准确、集中,不能散。一首诗一个意,决不能有两个或多个,主题多了结果什么也表达不清楚。但是相同的题材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立意。写好一首诗,首要不是考虑它的语言、节奏、韵律等等,首要的必须先确定其立意,立意的正确与否,决定诗歌的主题正确与否;立意的高下,深浅,决定着所写的诗深刻程度。
5、什么是赋 比 兴?---
所谓“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是以彼物比此物的的方法。
所谓“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上去。
6、什么叫通感?---
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它其实也是比喻的一种。理论上详细解释如下:人的认识活动,一般是从感觉、知觉、到表象。进而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人的各种不同的感官,只能对事物某些特定的属性加以认识,因此在人们从感觉、知觉到表象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各种感觉器官相通的过程。
7、什么叫收放?---
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气势指诗文的气韵或格调。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气盛而言之,高下皆宜。”--“气”是文字的主脑;把作品主观气质形成一种高亢昴扬的独特体势; “气,水也;言,浮物也;”--“气”是驾驭语言的; “文以意为主,而辞欲能副其意,气欲能举其辞,臂之车然,意为之御,而气则所以行也。”--“意”是根本,“辞”是以副之,而气势载其辞,形象地说明了内容,语言和气势三者之间的关系。
“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帮“情与气偕”。这里的“情与气偕”--说明了气势和感情是相伴而生的,而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这里可以理解气势是作品的内容与作者的情感相关,通过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抑扬顿挫,疾徐有致的气度和气韵。它虽难言传,但可以意会;虽然无形,但可以感受。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律诗的脉络是是作者思路的体现,它把文章的零散材料连成一个有机的体。就象人体的血脉、经络贯穿全身。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 气→脉→络,是相互非常和谐的统一,同时,必须是集体行动,而不是擅自单独行动。其中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全局出现不畅,从而影响到律诗作品的整体质量。气,即使是属于同一类的,并不是随便就可以用,必须考虑到“脉”是否能够畅通,如果有阻塞,这样的气,即使是同一类的,也需要避免使用。当脉畅通之后,要考虑到“络”是不是生硬的,切记不要写成机器人那样动作僵硬的句子来,使律诗读起来显得少了灵气或灵性。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就是附和的意思。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第2部分)
百卉争春俏,唯莲夏溢香。
婷婷姿碧秀,淡淡态柔庄。
笑靥迷翻客,娇枝情泻塘。
雍容西子愧,典雅诧娥娘。
三、作业完成率 共110分(共十一讲作业,每讲全完成为十分,只写诗没评阅的为完成一半 5分)(第3部分)
11讲作业全部完成。要求自评的亦全部完成。要求评他人的2次未评。
作者: 沙里雪 时间: 2013-7-5 23:35
本帖最后由 沙里雪 于 2013-7-5 23:37 编辑
D04 沙里雪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什么叫布局?
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3、啥叫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点睛之笔。五言句的每句诗眼多在第三字,也有在第二字、第五字或第二及第五字的,一般诗眼不用虚字,而用表示动词或形容词的实字。
4、如何立意?
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立意要注意一下几点
1)贵有新意
2)切忌意杂
3)所表之意忌讳相碍与反复
5、什么是赋 比 兴?
所谓“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是以彼物比此物的方法。
所谓“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上去。
6、什么叫通感?
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7、什么叫收放?
创作诗要分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这种方法我们成为“收放”。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套用一句中医常用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总的讲,气→脉→络,是相互非常和谐的统一,同时,必须是集体行动,而不是擅自单独行动。其中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全局出现不畅,从而影响到律诗作品的整体质量。气,即使是属于同一类的,并不是随便就可以用,必须考虑到“脉”是否能够畅通,如果有阻塞,这样的气,即使是同一类的,也需要避免使用。当脉畅通之后,要考虑到“络”是不是生硬的,切记不要写成机器人那样动作僵硬的句子来,使律诗读起来显得少了灵气或灵性。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
《五律•荷》
清辉洗碧塘, 风过碎磷光。
荷展红纱影,蛙鸣绿玉床。
凌波风里舞,醉月水中狂。
恍惚仙家会,南柯一梦长。
三、作业完成率 共110分(共十一讲作业,每讲全完成为十分,只写诗没评阅的为完成一半 5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200分,150分及格。请欠作业的学友们抓紧时间补作业!!!
作者: 贴符现形 时间: 2013-7-5 23:57
本帖最后由 贴符现形 于 2013-7-6 00:14 编辑
贴符现形考卷: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答: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什么叫布局?
答: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首诗不外乎起承转合,“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啥叫诗眼?
答: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4、如何立意?
答: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立意要注意一下几点:贵有新意,切忌意杂 ,所表之意忌讳相碍与反复。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6、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7、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收放”就是解决被缩、被锁的情况的办法,或者说是写律诗的章法。“收放”分大小两个含义。具体的定义是:收放:在律诗实际写作中,不停留或缩、甚至锁在一个地方,所观、所得之景,从笔尖上滑出的时候,是处于运动状态,而不是固定状态。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在这里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套用一句中医常用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总的讲,气→脉→络,是相互非常和谐的统一,同时,必须是集体行动,而不是擅自单独行动。其中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全局出现不畅,从而影响到律诗作品的整体质量。气,即使是属于同一类的,并不是随便就可以用,必须考虑到“脉”是否能够畅通,如果有阻塞,这样的气,即使是同一类的,也需要避免使用。当脉畅通之后,要考虑到“络”是不是生硬的,切记不要写成机器人那样动作僵硬的句子来,使律诗读起来显得少了灵气或灵性。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
《五律•荷》
点点经游地,多疑大漠秋。
云疏片雨歇,江澹九江流。
如幻行人别,成伊野水流。
轻寒销腊酒,带雨为相留。
三,作业问题
作业全部完成,一节都没有落。
作者: 淡然若水 时间: 2013-7-6 06:55
本帖最后由 淡然若水 于 2013-7-6 07:59 编辑
D07-琴韵
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 什么叫布局?
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首诗不外乎起承转合,“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啥叫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就是诗的精髓,这句话反映了诗的主题和诗人想要抒发的情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中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如“春江水暖鸭先知”就是苏轼那首诗的诗眼
4、 如何立意?
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立意要注意一下几点
1)贵有新意
2)切忌意杂
3)所表之意忌讳相碍与反复
5、 什么是赋 比 兴?
“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平铺直叙,开门见山。
“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是以彼物比此物的方法。比,就是对于本质上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或者用浅显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使人易于理解或者借助描绘和渲染事物的特征,使某一事物生动、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上去。兴就是先言他物而引此,或者是以时、天地,借景物引起意中之所欲言。或者是托事于物而起发已心。
6、 什么叫通感?
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它其实也是比喻的一种。
7、 什么叫收放?
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这种方法我们称为“收放”。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8、 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在这里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 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
10 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和就是附和的意思。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符合
五律--夏荷
万顷池塘绿 湖光倒影牵,
风来珠玉滚 雨罢叶端鲜。
点点红荷绽 只只翠鸟旋。
香风流肺腑 入夜伴君眠。
作者: 梦云千里 时间: 2013-7-6 08:40
本帖最后由 梦云千里 于 2013-7-9 02:46 编辑
小渔村13期D06- 梦云千里
升级考试题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2、什么叫布局?
1,在诗的布局过程,要事前考虑从哪里开头,到那里结尾,中间层次哪个在前,哪个在后,怎样转接,作者要清晰谋划好而又合乎逻辑的思路一步步写下,就会顺理成章,文势贯通。
2、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3、啥叫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点睛之笔。
五言句的每句诗眼多在第三字,也有在第二字、第五字或第二及第五字的,一般诗眼不用虚字,而用表示动词或形容词的实字。诗眼用得好,诗句自然矫健。
4、如何立意?
“意”是诗不可缺失的东西,如果说文字是构成诗的骨架、外形,那么意就是诗的灵魂。
诗要有灵魂,这也就是我所主张的,诗要有所表达,不能为诗而诗。“意”,是诗所要表达的主题,也是作者思想的主要体现。“意”,可明可暗,有内有外。一部作品可以描写外在的景致,但是通过对情景的描写,再现作者的思想情愫,这就是意的蕴含。
诗如果无意,就像人缺少了思想和灵魂,说白了,没有意境的诗就像白痴的人一样。这是要不得的!因此诗有诗的原则,主题就是诗的灵魂,文字是你再现思维意识的一种媒介。
5、什么是赋 比 兴?
1、所谓“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
赋多陷于平板,比兴多流于晦涩,所以在诗词创作中多为结合起来用。赋、比、兴的创作手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2、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是以彼物比此物的
比,是诗词创作的形象化的重要手段,是运用得最早、最广泛的形象思维的一种艺术方法。
比 包括比喻和比拟,
3、兴就是先言他物而引此,或者是以时、天地,借景物引起意中之所欲言。或者是托事于物而起发已心。简单就是讲,兴”指借一物来引起他物,触景生情,以引起下面的歌词,“托物以起兴,借物以表情”。
6、什么叫通感?
在文学作品中,通感的使用,可以使读者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对审美对象的感悟,克服审美对象知觉感官的局限,从而使文章产生的美感更加丰富和强烈。总之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
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7、什么叫收放?
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诗的气势,并不等于一味奔放, 一味奔放高而且平,也就一临览无余,难免给人以气尽势衰的感觉。因此,要“敛气以蓄势。”关于这一点,唐彪说得更为具体“凡文欲发扬,先以数语束抑,令其气收敛,笔情屈曲,故谓之抑。抑后随以数语振发,乃谓之扬,使诗文章有气有势,光彩逼人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抑扬之法”。扬与抑,擒与纵,放与收,这些都对立的统一。如果只扬不抑,只擒不纵,或者放而不收,那就很难表现复杂的事理和委婉的情致,也就显示不出恣肆汪洋的气势了。
3,诗的气势要借助于适当的修辞手法,前边说过气势虽然不单纯是表达形式问题,但也与表达形式密切相关,如:比喻,动词活用,使韵律,节奏明快,诗沛然成流荡之势。
运用修辞手法一定要根据内容出发,如果脱离内容而在用字上专事雕琢,那是不足取的。节奏不强,内容空洞,感情造作,更谈不到什么气势。总之,吐故英华,笔随意转,这是我们记住的至理名言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套用一句中医常用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我们欣赏王勃等几个古人的作品,相信大家都有顺畅的感觉,没有阻塞的感觉,
由于作品的“通”,从而使读者阅读的时候,不会有拗口的感受。相反某些高手的作品,让人读起来,很有障碍,那里有不解(阻塞),读起来费劲。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正是由于“脉”不畅。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读 hè,指唱和,和答。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和就是附和的意思。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
《五律•荷》
薄雾罩荷塘 风推细水扬
蜂亲莲花蕊 鸟落碧篷房
绿伞滚琼露 翠杆出泥香
凌波托红粉 浴女彩云妆
作者: 孤鹜 时间: 2013-7-6 11:35
本帖最后由 孤鹜 于 2013-7-15 02:34 编辑
小渔村13期三年级C02-孤鹜升级考试题
一,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答: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什么叫布局?
答: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3、啥叫诗眼?
答: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点睛之笔。
4、如何立意?
答: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6、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7、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景物和思维从远到近、从大到微为收,所以收放是对立的统一。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律诗的脉络,是由主线连接起来的一个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的整体。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
【五律·荷】
出水涟漪动,探窥似怕羞。
连堤青雾里,并蒂白颦洲。
把盏邀明月,舒拳听雨鸠。
顾询同此爱,谁复再相留?
三、作业完成率 共110分(共十一讲作业,每讲全完成为十分,只写诗没评阅的为完成一半 5分)
作者: 梦诗音 时间: 2013-7-6 15:13
本帖最后由 梦诗音 于 2013-7-6 16:35 编辑
小渔村13期点评组梦诗音 考卷提交: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答: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2、什么叫布局?
答: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3、啥叫诗眼?
答: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点睛之笔。
4、如何立意?
答:简单地说,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
a赋:所谓“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
b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是以彼物比此物的的方法。
c所谓“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上去。
6、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它其实也是比喻的一种。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她的声音很甜,或者说她笑得很甜。“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声音和视觉,就是通感。
7、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
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指唱和,和答。和就是附和的意思。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二《五律 荷》
文/梦诗音
莲叶田田碧,幽香缕缕多。
蜻蜓飞点水,仙子步凌波。
不解泥中事,犹如世外娥。
惜君难懂我,身洁可知么?
作者: ☆红尘谣∮ 时间: 2013-7-6 19:36
A05红尘谣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答:(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什么叫布局?
答: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首诗不外乎起承转合,“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啥叫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4、如何立意?
答: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立意要注意一下几点
1)贵有新意
2)切忌意杂
3)所表之意忌讳相碍与反复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6、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7、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收放”就是解决被缩、被锁的情况的办法,或者说是写律诗的章法。
“收放”分大小两个含义。具体的定义是:收放:在律诗实际写作中,不停留或缩、甚至锁在一个地方,所观、所得之景,从笔尖上滑出的时候,是处于运动状态,而不是固定状态。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套用一句中医常用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总的讲,气→脉→络,是相互非常和谐的统一,同时,必须是集体行动,而不是擅自单独行动。其中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全局出现不畅,从而影响到律诗作品的整体质量。气,即使是属于同一类的,并不是随便就可以用,必须考虑到“脉”是否能够畅通,如果有阻塞,这样的气,即使是同一类的,也需要避免使用。当脉畅通之后,要考虑到“络”是不是生硬的,切记不要写成机器人那样动作僵硬的句子来,使律诗读起来显得少了灵气或灵性。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
三、作业完成率 共110分(共十一讲作业,每讲全完成为十分,只写诗没评阅的为完成一半 5分)
本次考试满分为200分,150分及格。请欠作业的学友们抓紧时间补作业!!!
作者: 十三期依然 时间: 2013-7-6 20:13
三年级升级考试C—07依然试卷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答: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什么叫布局?
答: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首诗不外乎起承转合,“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啥叫诗眼?
答: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4、如何立意?
答: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立意要注意一下几点
1)贵有新意
2)切忌意杂
3)所表之意忌讳相碍与反复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6、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7、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收放”就是解决被缩、被锁的情况的办法,或者说是写律诗的章法。
“收放”分大小两个含义。具体的定义是:收放:在律诗实际写作中,不停留或缩、甚至锁在一个地方,所观、所得之景,从笔尖上滑出的时候,是处于运动状态,而不是固定状态。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套用一句中医常用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总的讲,气→脉→络,是相互非常和谐的统一,同时,必须是集体行动,而不是擅自单独行动。其中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全局出现不畅,从而影响到律诗作品的整体质量。气,即使是属于同一类的,并不是随便就可以用,必须考虑到“脉”是否能够畅通,如果有阻塞,这样的气,即使是同一类的,也需要避免使用。当脉畅通之后,要考虑到“络”是不是生硬的,切记不要写成机器人那样动作僵硬的句子来,使律诗读起来显得少了灵气或灵性。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
《五律•荷》文/依然
池碧丽添香,低眉巧扮妆。
桃红常恋蝶,李白可欺霜。
素蕊观波影,青盘视画墙。
污泥不曾染,姹紫映清塘。
三、作业完成率 共110分(共十一讲作业,每讲全完成为十分,只写诗没评阅的为完成一半 5分)
作者: 小小鹿 时间: 2013-7-6 21:44
本帖最后由 小小鹿 于 2013-7-7 10:58 编辑
13期 辅导-天涯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1、 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答: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如下
仄起偏格: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2、 什么叫布局?
答:古诗布局之真谛,起、承、转、合。
起:通常是描述所歌咏对象的一般状况。
承:进一步描述所歌咏对象的特征状态。
转:通常是诗人对所歌者的理性思考
合:也就是结论,是对所咏事物的理性所华
3、啥叫诗眼?
答:就是诗的精髓,这句话反映了诗的主题和诗人想要抒发的情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中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如“春江水暖鸭先知”就是苏轼那首诗的诗眼。
4、如何立意?
答:诗歌的立意,讲的是诗人对诗歌内容,即要表现的情思、事物、事件等题材的构思。写一首诗首要的不是考虑它的语言、节奏、韵律等等,而是必须先确定其立意。立意的正确与否,决定着诗歌主题思想的正确与否;立意的高下、深浅,决定着诗歌思想性的深刻程度。在诗歌创作中,这样的情况层出不穷:往往同一题材,甚至同一具体事物,由于诗作者艺术修养不同,以及所处的时代不同,生活不同,阅历不同,或者由于诗作者的阶级立场不同,一句话,由于诗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其结果,写出来的诗,就有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效果。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赋、比、兴就是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6、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7、 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在这里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五律.荷
文/天涯
追雨灿莲塘,红蕖旖旎妆。
秀裙旋丽貌,叠粉衍清芳;
尘雾幻仙子,翔舟叹画廊。
堪怜君子骨,拈笔细收藏。
作者: 江南烟云 时间: 2013-7-6 21:48
13期 C09-江南烟云 升级考试题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 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答: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如下
仄起偏格: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2、 什么叫布局?
答:古诗布局之真谛,起、承、转、合。
起:通常是描述所歌咏对象的一般状况。
承:进一步描述所歌咏对象的特征状态。
转:通常是诗人对所歌者的理性思考
合:也就是结论,是对所咏事物的理性所华
3、啥叫诗眼?
答:就是诗的精髓,这句话反映了诗的主题和诗人想要抒发的情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中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如“春江水暖鸭先知”就是苏轼那首诗的诗眼。
4、如何立意?
答:诗歌的立意,讲的是诗人对诗歌内容,即要表现的情思、事物、事件等题材的构思。写一首诗首要的不是考虑它的语言、节奏、韵律等等,而是必须先确定其立意。立意的正确与否,决定着诗歌主题思想的正确与否;立意的高下、深浅,决定着诗歌思想性的深刻程度。在诗歌创作中,这样的情况层出不穷:往往同一题材,甚至同一具体事物,由于诗作者艺术修养不同,以及所处的时代不同,生活不同,阅历不同,或者由于诗作者的阶级立场不同,一句话,由于诗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其结果,写出来的诗,就有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效果。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赋、比、兴就是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6、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7、 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在这里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作者: 落雨清心 时间: 2013-7-6 21:51
E02-落雨清心 答卷
一,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什么叫布局?
答: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一首诗 五律也好 七律也罢,不外乎起承转合,“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和我们之前学的七律基本都是一样的。
3、啥叫诗眼?
答: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点睛之笔。
五言句的每句诗眼多在第三字,也有在第二字、第五字或第二及第五字的,一般诗眼不用虚字,而用表示动词或形容词的实字。
诗眼用得好,诗句自然矫健。
4、如何立意?
答:欲写诗文,必先立意。苏东坡说过一句话“善画者画意不画形,善诗者道意不道名”。《中山诗话》中也说到:“诗应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
要写好一首诗,首要不是考虑它的语言,节奏、韵律等等,就要必须先确定其立意,立意的正确与否,决定诗歌的主题正确与否;立意的高下,深浅,决定着写诗深刻程度。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好的诗词都会有一种意境美,即意境高超、深远,使人读后感受到它的诗味浓郁、情意盎然;使人沉浸于其中,深思回味,浮想联翩。 或者受到思想启示,沉缅于哲理性的思考。”这就是我们在创作中应该掌握和运用的营造意境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
“赋”: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
“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是以彼物比此物的方法。
“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去
6、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7、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在这里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套用一句中医常用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作者: 南羽格格 时间: 2013-7-6 22:24
13期 点评组—南羽格格 升级考试题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答:(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什么叫布局?
答: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首诗不外乎起承转合,“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啥叫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4、如何立意?
答: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立意要注意一下几点
1)贵有新意
2)切忌意杂
3)所表之意忌讳相碍与反复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6、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7、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收放”就是解决被缩、被锁的情况的办法,或者说是写律诗的章法。
“收放”分大小两个含义。具体的定义是:收放:在律诗实际写作中,不停留或缩、甚至锁在一个地方,所观、所得之景,从笔尖上滑出的时候,是处于运动状态,而不是固定状态。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套用一句中医常用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总的讲,气→脉→络,是相互非常和谐的统一,同时,必须是集体行动,而不是擅自单独行动。其中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全局出现不畅,从而影响到律诗作品的整体质量。气,即使是属于同一类的,并不是随便就可以用,必须考虑到“脉”是否能够畅通,如果有阻塞,这样的气,即使是同一类的,也需要避免使用。当脉畅通之后,要考虑到“络”是不是生硬的,切记不要写成机器人那样动作僵硬的句子来,使律诗读起来显得少了灵气或灵性。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
作者: 财经学人 时间: 2013-7-7 01:19
本帖最后由 财经学人 于 2013-7-9 15:21 编辑
13期三年级D组——D01声声慢
一、简答: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2、什么叫布局?
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首诗不外乎起承转合,“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啥叫诗眼?
就是诗的精髓,这句话反映了诗的主题和诗人想要抒发的情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中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如“春江水暖鸭先知”就是苏轼那首诗的诗眼
4、如何立意?
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立意要注意一下几点:1)贵有新意;2)切忌意杂;3)所表之意忌讳相碍与反复
5、什么是赋、比、兴?
“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平铺直叙,开门见山。
“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是以彼物比此物的方法。比,就是对于本质上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或者用浅显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使人易于理解;或者借助描绘和渲染事物的特征,使某一事物生动、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上去。兴就是先言他物而引此,或者是以时、天地,借景物引起意中之所欲言。或者是托事于物而起发已心。
6、什么叫通感?
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它其实也是比喻的一种。
7、什么叫收放?
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这种方法我们称为“收放”。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在这里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和就是附和的意思。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二、《五律 荷花》
文/声声慢
朝露伏青盘,粉容羞榭栏。
鱼游凉叶下,香醉斗船宽。
一阵微风过,三村寡汉欢。
纵然波月动,犹守玉心安。
作者: 飘红 时间: 2013-7-7 09:31
本帖最后由 飘红 于 2013-7-7 21:31 编辑
小渔村13期C08- 飘红 考卷提交: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答: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2、什么叫布局?
答: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3、啥叫诗眼?
答: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点睛之笔。
4、如何立意?
答:简单地说,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
a赋:所谓“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
b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是以彼物比此物的的方法。
c所谓“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上去。
6、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它其实也是比喻的一种。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她的声音很甜,或者说她笑得很甜。“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声音和视觉,就是通感。
7、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
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指唱和,和答。和就是附和的意思。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
《五律-荷》文/飘红
霞彩染青塘,芙蓉著艳妆。
风摇翠裙摆,露沁白莲香。
莲女结伴至,花蜓喜双翔。
荷中舟影动,时有曲歌扬。
作者: 铁和铬 时间: 2013-7-7 10:13
本帖最后由 铁和铬 于 2013-7-7 10:14 编辑
B01 听雨的作业:第二题:写一首《五律·荷》40分
<五律•荷>
文/听雨
翠绿显清幽,莲蓬水里尤。
粉红漾白洁,佳画叙情愁。
朵朵惹迷眼,苞苞待日忧。
鸟吟枝上住,何处启心悠。
作者: 一朵愁云 时间: 2013-7-7 19:29
本帖最后由 一朵愁云 于 2013-7-12 17:09 编辑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 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答: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如下
仄起偏格: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2、 什么叫布局?
答:古诗布局之真谛,起、承、转、合。
起:通常是描述所歌咏对象的一般状况。
承:进一步描述所歌咏对象的特征状态。
转:通常是诗人对所歌者的理性思考
合:也就是结论,是对所咏事物的理性所华
3、啥叫诗眼?
答:就是诗的精髓,这句话反映了诗的主题和诗人想要抒发的情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中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如“春江水暖鸭先知”就是苏轼那首诗的诗眼。
4、如何立意?
答:诗歌的立意,讲的是诗人对诗歌内容,即要表现的情思、事物、事件等题材的构思。写一首诗首要的不是考虑它的语言、节奏、韵律等等,而是必须先确定其立意。立意的正确与否,决定着诗歌主题思想的正确与否;立意的高下、深浅,决定着诗歌思想性的深刻程度。在诗歌创作中,这样的情况层出不穷:往往同一题材,甚至同一具体事物,由于诗作者艺术修养不同,以及所处的时代不同,生活不同,阅历不同,或者由于诗作者的阶级立场不同,一句话,由于诗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其结果,写出来的诗,就有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效果。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赋、比、兴就是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6、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7、 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在这里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五律。荷
稀疏三五立,寒意水边来。
昔日英姿展,如今枯萎哀。
谁言芳华逝?过路行人猜。
风韵真当是,清风来作陪。
作者: 多多不多 时间: 2013-7-7 21:27
C05若卿若云答题
一,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起首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2、什么叫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首诗不外乎起承转合,“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啥叫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点睛之笔。
4、 如何立意?
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立意要注意一下几点
1)贵有新意
2)切忌意杂
3)所表之意忌讳相碍与反复
5、 什么是赋 比 兴?
“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平铺直叙,开门见山。
“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是以彼物比此物的方法。比,就是对于本质上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或者用浅显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使人易于理解;或者借助描绘和渲染事物的特征,使某一事物生动、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上去。兴就是先言他物而引此,或者是以时、天地,借景物引起意中之所欲言。或者是托事于物而起发已心。
6、 什么叫通感?
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它其实也是比喻的一种。
7、 什么叫收放?
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这种方法我们称为“收放”。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8、 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在这里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 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
10 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和就是附和的意思。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五律-荷
生于泥淖底,不染出陂塘。
楚楚娇无语,亭亭暗自香。
盖圆茎耸碧,衣裂蕊摇黄。
漫说少情物,濂溪遗爱长。
作者: 加持地雨 时间: 2013-7-7 21:42
A03秋水五律诗
六月天光暖,池塘格外新。
浮波生绿盖,弱冠系红巾。
直干无骄态,虚心伴左邻。
何当泥淖里,自在不沾尘。
作者: 云溪月 时间: 2013-7-8 08:18
本帖最后由 云溪月 于 2013-7-9 06:47 编辑
3期三年级D08-云溪月 考试作业
一、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什么叫布局?
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首诗不外乎起承转合,“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啥叫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点睛之笔。就是诗的精髓,这句话反映了诗的主题和诗人想要抒发的情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中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如“春江水暖鸭先知”就是苏轼那首诗的诗眼
4、如何立意?
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立意要注意一下几点
1)贵有新意
2)切忌意杂
3)所表之意忌讳相碍与反复
5、什么是赋 比 兴?
“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平铺直叙,开门见山。
“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是以彼物比此物的方法。比,就是对于本质上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或者用浅显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使人易于理解;或者借助描绘和渲染事物的特征,使某一事物生动、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上去。兴就是先言他物而引此,或者是以时、天地,借景物引起意中之所欲言。或者是托事于物而起发已心。
6、什么叫通感?
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它其实也是比喻的一种。
7、什么叫收放?
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这种方法我们称为“收放”。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在这里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和就是附和的意思。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
《五律•荷》
翠盖依红影,幽香传路堤
鱼翔莲叶动,风过水波犁
玉骨尘难染,冰肌洁自泥
娉婷观雅韵 ,不觉暗痴迷
作者: 飞剑如花 时间: 2013-7-10 22:49
本帖最后由 飞剑如花 于 2013-7-11 00:16 编辑
小渔村13期新3年级D03飞剑如花 试卷(第1部分—简答题部分)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什么叫布局?---
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3、啥叫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点睛之笔。
4、如何立意?---
立意就是确定主题,要弄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意思。立意要准确、集中,不能散。一首诗一个意,决不能有两个或多个,主题多了结果什么也表达不清楚。但是相同的题材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立意。写好一首诗,首要不是考虑它的语言、节奏、韵律等等,首要的必须先确定其立意,立意的正确与否,决定诗歌的主题正确与否;立意的高下,深浅,决定着所写的诗深刻程度。
5、什么是赋 比 兴?---
所谓“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是以彼物比此物的的方法。
所谓“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上去。
6、什么叫通感?---
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它其实也是比喻的一种。理论上详细解释如下:人的认识活动,一般是从感觉、知觉、到表象。进而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人的各种不同的感官,只能对事物某些特定的属性加以认识,因此在人们从感觉、知觉到表象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各种感觉器官相通的过程。
7、什么叫收放?---
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气势指诗文的气韵或格调。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气盛而言之,高下皆宜。”--“气”是文字的主脑;把作品主观气质形成一种高亢昴扬的独特体势; “气,水也;言,浮物也;”--“气”是驾驭语言的; “文以意为主,而辞欲能副其意,气欲能举其辞,臂之车然,意为之御,而气则所以行也。”--“意”是根本,“辞”是以副之,而气势载其辞,形象地说明了内容,语言和气势三者之间的关系。
“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帮“情与气偕”。这里的“情与气偕”--说明了气势和感情是相伴而生的,而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这里可以理解气势是作品的内容与作者的情感相关,通过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抑扬顿挫,疾徐有致的气度和气韵。它虽难言传,但可以意会;虽然无形,但可以感受。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律诗的脉络是是作者思路的体现,它把文章的零散材料连成一个有机的体。就象人体的血脉、经络贯穿全身。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 气→脉→络,是相互非常和谐的统一,同时,必须是集体行动,而不是擅自单独行动。其中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全局出现不畅,从而影响到律诗作品的整体质量。气,即使是属于同一类的,并不是随便就可以用,必须考虑到“脉”是否能够畅通,如果有阻塞,这样的气,即使是同一类的,也需要避免使用。当脉畅通之后,要考虑到“络”是不是生硬的,切记不要写成机器人那样动作僵硬的句子来,使律诗读起来显得少了灵气或灵性。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就是附和的意思。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第2部分)
五律•荷/如花
碧塘粼浪秀,绿草慢摇波。
袅袅烟霞色,纤纤水镜娑。
容清身曼妙,气韵淡新荷。
自爱高风雅,泥滩不染靴。
作者: 大稚弱鱼 时间: 2013-7-12 15:19
本帖最后由 大稚弱鱼 于 2013-7-13 20:03 编辑
起弦风雅 发表于 2013-7-5 21:18
B03起弦风雅
问好起弦风雅。鱼不会说客气话,我们就直入主题吧。如果说得不当之处,还请多包涵,并给指正。
你们的基础知识比鱼掌握得好,第一大题,准确无误,让鱼又跟着你学习了一遍。谢谢了。我们一起来交流第二题。首先看标题—荷 。再看起句:月色清塘映,点明地点清塘,时间,夜晚。后分句:轻风碧浪鳞。从清塘写到塘里的浪。景没在原地打转,在布局上这点做得不错。我们再来看看意,碧浪鳞,应该是形容碧波荡漾。鱼认为这个鳞字用得不是很妥,感觉是为了凑韵。再有就是写的夜景,在晚上应该看不清楚是碧浪的。起句没有写到荷,先写荷生长 的环境。但单看起句,也看不出是荷生长的环境。春心稍露角,仙子欲迎君。春心,一般有两种解释。一是指春景所引发的情怀,还有一意思是指男女的爱慕之情。结合后面的稍露角,可以理解成是第一种解释,但问题也出来了。荷一般是夏天开始露角,这里时令就不对了哈。仙子欲迎君。这里的仙子是指什么呢?君鱼理解成是荷哈。承句风雅是想写荷露尖尖角吧,但句意不太明确。而且与起句有些隔,这就是起句没为承句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起句后分句把主角“荷”引出来,那承句按这样的意来写,就不会有断痕了哈。另外君字错韵了。鳞,身,尘都是十一真韵,而君是十二文韵。估计风雅是想用新韵,但我们渔村的作业都是按平水韵要求的。下次注意一下,这最基本的错误不应该犯哈。丹笔开幻境,翠纱罩娇身。转句入情,写到自身。这样的思路是可以的,但因为前面写荷的特征没写到位,这里的丹笔开幻境,就显得没力了哈。翠纱罩娇身,鱼理解能力确实有限,没弄懂翠纱是指什么,所以也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另外幻是仄,这里失替了哈。瑶池无限好,何苦坠凡尘。结句点出中心意,单看这句不错,意也很好。但与前面断开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前面没有一句是为合句铺垫的。瑶池无限好,好在哪?前面没有铺垫,所以结句就显得相当突兀了哈。从整体来看,格式不正确,没有标点符号,韵字错误,平仄有误。这些最基本的错误不应该犯。整首诗脉络不顺畅,起承转合还是没掌握好。遣词造句上也要下功夫。建议:保留结句的意,改前面三联。可以把瑶池与清塘对比,最后得出结论,也就是结句。也可以前两联写清塘的荷,转句转到瑶池上的荷仙上去,最后得出结论。这样脉络就顺畅了。仅个人观点。
不好意思,鱼下手狠了点哈,说错了别生气,大胆的指出来,我们共同学习。
作者: 大稚弱鱼 时间: 2013-7-12 15:57
本帖最后由 大稚弱鱼 于 2013-7-13 20:03 编辑
鱼是水中魂 发表于 2013-7-5 21:19
E01-鱼是水中魂答卷
问好鱼是水中魂。咱们都是鱼,一个家族的哈,就不说客套话了。
第一大题,比弱鱼掌握得好,希望能运用到写作中去。谢谢你又让鱼复习了一遍。我们重点交流第二题 。
起句:湖面绿波荡,轻舟卧睡莲。前分句点明地点,湖面。后分句引出“主角”睡莲。轻舟卧睡莲,倒装句,运用得不错。不过轻舟在这里可以换一个更能为主题服务的意象。弱鱼感觉轻舟在这里没起到什么作用。起句不错。再看承联:天生妩媚笑,丽质艳阳天。用妩媚来形容荷,不是很贴切。这一联也有全掌的嫌疑,前后分句表达的一个意思。都是写荷的娇艳。律诗字数受限,为了不浪费,所以要求一联一意。也就是说一句话说一个意思,但要注意的是,都是围绕主题写,不是说一句一意就可以东扯一句西扯一句了。这条主线还是不能断的哈。而且对仗不工。天生丽质是成语不错,但天生对丽质,就是属于词性不对了哈。笑是动词,天是名词,词性也不对。还有一个最基本的错误,就是妩媚笑三仄尾了。写好后,最好自己检查一下格律,看是否有误。再看转句:秀色淤泥染,馨香处处传。这里的染字用得很不好,都知道荷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染字把你的原意完全变了哈。按你的原意应该是:虽与淤泥伴。看到后分句,问题又出来了。还是对仗的问题。词性不对,淤泥对处处。转联的意还是蛮好的,不过后分句的意可以再提炼一下。虽然它常与淤泥做伴,但怎么样?这样你想表达的意就出来了哈。你要多在对仗上下点功夫了。最后看结句 :笑看君隐世,托意小池边。结句不错,我理解成看看着荷隐世池塘,我也想归隐。这里也有一败笔。笑,为什么要是笑看呢?笑看一般多有嘲讽之意,或是自嘲,或是嘲他人。弱鱼是这样理解的,也不知道对不对哈。如果按鱼是水中魂的诗意来解释,那就有些与前面脱节了哈。前面是赞荷,后面却笑荷,笑他虽隐世,却对名利不忘。如果结句是中心意的话,那么前面也没有一句是为这中心意铺垫的哈。从整体来看,脉络基本通畅,起承转合掌握得还算可以,最大的问题就在对仗上面。和遣词上面。在这两方面多下点功夫,相信会进步很快的。
弱鱼妄评了,不当之处请指正。
作者: 落雨清心 时间: 2013-7-12 21:21
本帖最后由 落雨清心 于 2013-7-12 21:24 编辑
小渔村十三期三年级升级考试题
E02-落雨清心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什么叫布局?
答: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一首诗 五律也好 七律也罢,不外乎起承转合,“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和我们之前学的七律基本都是一样的。
3、啥叫诗眼?
答: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点睛之笔。
五言句的每句诗眼多在第三字,也有在第二字、第五字或第二及第五字的,一般诗眼不用虚字,而用表示动词或形容词的实字。
诗眼用得好,诗句自然矫健。
4、如何立意?
答:欲写诗文,必先立意。苏东坡说过一句话“善画者画意不画形,善诗者道意不道名”。《中山诗话》中也说到:“诗应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
要写好一首诗,首要不是考虑它的语言,节奏、韵律等等,就要必须先确定其立意,立意的正确与否,决定诗歌的主题正确与否;立意的高下,深浅,决定着写诗深刻程度。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所谓“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是以彼物比此物的方法。
所谓“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去
6、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7、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在这里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套用一句中医常用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
《五律•荷》
绿水连天碧,云峰倒影栽。
蜻蜓惊藕梦,蝴蝶吻莲开。
娇蕊清风拂,罗裙小浪推。
出泥身自洁,墨笔总相陪。
作者: 落雨清心 时间: 2013-7-12 21:31
小渔村十三期三年级升级考试题
E02-落雨清心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什么叫布局?
答: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一首诗 五律也好 七律也罢,不外乎起承转合,“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和我们之前学的七律基本都是一样的。
3、啥叫诗眼?
答: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点睛之笔。
五言句的每句诗眼多在第三字,也有在第二字、第五字或第二及第五字的,一般诗眼不用虚字,而用表示动词或形容词的实字。
诗眼用得好,诗句自然矫健。
4、如何立意?
答:欲写诗文,必先立意。苏东坡说过一句话“善画者画意不画形,善诗者道意不道名”。《中山诗话》中也说到:“诗应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
要写好一首诗,首要不是考虑它的语言,节奏、韵律等等,就要必须先确定其立意,立意的正确与否,决定诗歌的主题正确与否;立意的高下,深浅,决定着写诗深刻程度。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所谓“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
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是以彼物比此物的方法。
所谓“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去
6、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7、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在这里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套用一句中医常用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
《五律•荷》
绿水连天碧,云峰倒影栽。
蜻蜓惊藕梦,蝴蝶吻莲开。
娇蕊清风拂,罗裙小浪推。
出泥身自洁,墨笔总相陪。
作者: 圣雪 时间: 2013-7-13 18:45
铁和铬 发表于 2013-7-5 21:23
B01听雨的作业:考试一题: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
B01听雨的作业:50分
考试一题: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50分
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5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
什么叫布局?答: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5
3、啥叫诗眼?答: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点睛之笔。
4、如何立意?们可从以下几点来判断:准确、深刻、新颖、简约、有时代感、格调高。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各种官能可以沟通,不分界限,它系人们共有的一种生理、心理现象,与人的社会实践的培养也分不开。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
什么叫收放?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
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大家对“气势”二字的意思,想来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而它其中的一个解释是: 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在这里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大家都知道脉络,是贯通人体全身,古人称脉络为“筋脉”、“命脉”, 它是作者思路的体现,它把文章的零散材料连成一个有机的体。就象人体的血脉、经络贯穿全身, 那么律诗的脉络是什么呢?
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套用一句中医常用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我们欣赏王勃等几个古人的作品,相信大家都有顺畅的感觉,没有阻塞的感觉, 由于作品的“通”,从而使读者阅读的时候,不会有拗口的感受。相反某些高手的作品,让人读起来,很有障碍,那里有不解(阻塞),读起来费劲。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正是由于“脉”不畅。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答: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和就是附和的意思。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
无
作者: 圣雪 时间: 2013-7-13 18:53
天使星尘 发表于 2013-7-5 21:23
班长天使星尘答题如下: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答:五 ...
班长天使星尘答题如下:89分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50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答: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的基本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起首句不入韵的基本格式如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2、什么叫布局?
答: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大家知道,一首诗 五律也好 七律也罢,不外乎起承转合,“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和我们之前学的七律基本都是一样的。
一:起句:
【一】:起句要扣题
1.起句一定要点明主题
2.起句不能起的太满
3.起句的前后分句之间 衔接性一定要做好
4.兴起 比较适合初学者
【二】:所选的景物跟要表达的感情不可相隔太远。
选的景物必须跟内容有密切的关系。五律 就那么几个字,所以要字字如金。
大家写作的时候注意一下三点:
1、写景不是随便写的,而是把情藏在了景里。抒情也不要单一的抒情,最好把景藏在情里。这个我们叫作情景互藏。
2、情景相生一般要虚实结合。情和景要互为虚实。
3、情景相生的目的是要把情感升华到一定的境界。而不是把它当作一种写诗填词的工具来使用,或者公式来使用。
【三】:音律
古时候讲究音律,我们要大声朗读所写的诗,看看哪个地方读的时候卡住,就是那个字的音不对了,或者相邻的字同韵母了,或者相邻的字同声母了。这个很重要,希望大家照做。在一首诗里同韵字、同声字一般尽量不用(这个就是撞韵、挤韵的问题)
【四】:炼字诗须篇中炼句,句中炼字,这个炼字,不是炼名词,名词是死的,不用炼。只要在整首诗里别用名词多了就可以了,炼,指的是,选择最佳、最合适的动词,(当然,还有形容词),这个动词是不是合适,就决定了承联是不是生动、是不是更具美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点睛之笔。
二、承句的写法
承:就是承接哈。承句不单要承接,还要扩展。扩展到一个什么度呢?不能不扩,也不能无边无际的扩,扩的自己都收不住了,扩展的时候要考虑着这个扩是为了和转之间有个过渡的,让转不要来的那么突然,那么出人意料,那么突兀。
三,转句的写法“转”是写作重要的一环,往往是一首诗的主旨所在。它的重点就是要有变化,即必须转出新意,必须使读者眼前一亮,有读完全诗的强烈欲望。否则就流于平淡。四、合句写法合,又称为结,七律、五律一般是尾联,有的仅仅是尾句(最后一句,律的第八句)。尾联往往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关键,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由于他不受对仗的限制,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律诗的尾联和首联一样,较中间两联富于变化。合句应以意为上。应为无尽之意,不要把意一下子写完、写尽,写得没有想象的空间,要留有余味。
3、啥叫诗眼?
答: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点睛之笔。
4、如何立意?
答:欲写诗文,必先立意。写诗的目的,也是要表达的这个“意”。写诗不是写小说,更不是记流水帐,写诗的主要功能目的就是“言志”。立意要注意一下几点1,贵有新意 2,切忌意杂 3,所表之意忌讳相碍与反复简单地说,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立意的如何确定,决定了我们诗作的风格取向,当然也决定了我们今天所说的谋篇的如何谋划。从上述知道因为不同的立意就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法,需要不同的词语的承托,也需要不同的骨架来支撑它。要谋篇,就得先有立意。那么什么叫立意?我们知道,我们每次写诗词,都是有其明确的目的的。才去写诗,在你握笔写诗之前,脑子里就必须首先确立一个中心,弄明白自己在这首诗里,要告诉朋友一个什么道理,什么观点,什么思想。这道理、思想、观点,就叫立意。清朝刘熙载说过:“古人意在笔先,故得举小闲暇;后人意在笔后,故至于手忙脚乱。”当然做不好诗,可见立意是写好诗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再从诗的过程来看,诗的构思、选材、布局、谋篇都是靠立意来统帅全诗的句子、词语。谋篇不可按死板教条的章法程序硬套,立意不同,章法自然有所变化。这是我先说到立意的目的所在。意在笔先,情在笔端。
要写好一首诗,首要不是考虑它的语言,节奏、韵律等等,就要必须先确定其立意,立意的正确与否,决定诗歌的主题正确与否;立意的高下,深浅,决定着写诗深刻程度。在诗歌创作中,由于诗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生活不同,阅历不同,或者因作者的立场、感情不同,写出来的诗自然就有不同的思想境界效果。立意:立意就是确定主题,诗、词、文章都要有主题。不可想象在进行创作时,还弄不清楚自己要表达什么意思。立意应该准确集中而不能散,一首诗一个意,决不能有两个,主题多了结果什么也表达不清楚。但是相同的题材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立意。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赋、比、兴是营造意境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是《诗经》注里提出的三种写作修辞手法,赋属于写作,比兴属于修辞。赋是直接叙述或描写,不用明比或暗比。
(一)所谓“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
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赋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平铺直叙,开门见山。一般来说,诗中比兴赋兼用; 词中比兴多于赋; 曲中赋比多于兴。
(二)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是以彼物比此物的的方法。
比 包括比喻和比拟,比喻,是将两种以上的事物联系起来,用其中一种事物去说明或描写另一种事物,使它更鲜明,更生动,更好地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喻中要说明或描写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比方的那个事物叫喻体。一般把比喻分为四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1、明喻:本体和喻体一并托出,一般在两者之间加上“如”“似”“若”或“犹如”“恰似”“仿佛”等字眼。例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又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2、暗喻:又称隐喻。这种比喻,一般也要求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不同于明喻的是不用“如”“似”等明显的比喻字眼,而是用其他谓词和状词。暗喻较明喻更近一层,它突出本体或喻体的某种特征,比喻更传神,更生动。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突出喻体“桃花潭水”千尺之深的特征,来夸张本体“汪伦送我情。” 3、借喻:本体不用出现,直接用喻体来代表本体。例如骆宾王的《秋日送尹大赴京》:“竹叶离樽满,桃花别路长。”竹叶,桃花各比喻的啥?“竹叶离樽满,桃花别路长。”“竹叶”喻酒,“桃花”喻马。借喻二体合一,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应该是人们比较容易了解的,或者从诗句的前后句的联系中从典故、文献的联想中,能够琢磨出来,不宜晦涩难懂。注意 :不宜晦涩难懂。4、博喻:用多种事物同时比喻一个事物。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十四句诗用了十种声态作比喻,对于琵琶声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而且暗示了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三)所谓“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上去。
兴就是先言他物而引此,或者是以时、天地,借景物引起意中之所欲言。或者是托事于物而起发已心。简单就是讲,兴”指借一物来引起他物,触景生情,以引起下面的歌词,“托物以起兴,借物以表情”。朱熹云:“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所以,兴的意义一是为了引起下文的开始之辞,二是兼有比喻的作用。所谓引起下文之辞,是说这首句主要是为全诗的押韵定下一个基调,也就是确定全诗的韵脚;二是兼有比喻的作用,但这种比喻是隐性的,不通过思考是看不出来的那种比喻。
6、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它其实也是比喻的一种。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她的声音很甜,或者说她笑得很甜。我们都常听过到或者自己也说过,对不对?这就是通感。
“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声音和视觉,就是通感。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理论上详细解释如下:人的认识活动,一般是从感觉、知觉、到表象。进而形成概念、判断和推理。人的各种不同的感官,只能对事物某些特定的属性加以认识,因此在人们从感觉、知觉到表象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各种感觉器官相通的过程。人类艺术活动的“通感”实际上就是人们的认识活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审美是人类特有的活动。通感,就是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使用各种审美感官,如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在文学作品中,通感的使用,可以使读者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对审美对象的感悟,克服审美对象知觉感官的局限,从而使文章产生的美感更加丰富和强烈。总之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用现代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些都是“通感”。
7、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收放”就是解决被缩、被锁的情况的办法,或者说是写律诗的章法。
“收放”分大小两个含义。具体的定义是:收放:在律诗实际写作中,不停留或缩、甚至锁在一个地方,所观、所得之景,从笔尖上滑出的时候,是处于运动状态,而不是固定状态。
单个分句中的收与放,简单的讲,就是收回来与放出去,收放的,不仅是作者的目光,同时也是读者的眼球,这个叫做“小收放”。
在一个步骤中的收放,是“中收放”。在两个步骤中的收放,是大收放。四个步骤结合起来的收放,就是全篇收放。
全篇收放,就是景+情的收放。这个收放的定义,同时也可以是“放收”。并不是因为收字在前、放字在后,而先收后放。先放而后收,都叫做“收放”。至于哪个先哪个后,视作品的需要而决定。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在这里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古人称脉络为“筋脉”、“命脉”, 它是作者思路的体现,它把文章的零散材料连成一个有机的体。就象人体的血脉、经络贯穿全身,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
总的讲,气→脉→络,是相互非常和谐的统一,同时,必须是集体行动,而不是擅自单独行动。其中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全局出现不畅,从而影响到律诗作品的整体质量。气,即使是属于同一类的,并不是随便就可以用,必须考虑到“脉”是否能够畅通,如果有阻塞,这样的气,即使是同一类的,也需要避免使用。当脉畅通之后,要考虑到“络”是不是生硬的,切记不要写成机器人那样动作僵硬的句子来,使律诗读起来显得少了灵气或灵性。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是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五律·荷》 文/天使星尘
20130705晚考试写的:
袅袅弄清影,亭亭立水津。
随风香去远,盖伞碧犹新。
生自污泥底,偏为洁净身。
何曾随逝水,留得洗清尘。
20130706早上改的:
袅袅弄清影,亭亭立水津。
随风香去远,擎雨玉盘屯。
生自污泥底,偏为洁净身。
何曾随逝水,排雾倒星尘。
问好星尘,颔联 去-盘,词性不对,当折腰格看,诗意不错,转句弱了点儿。39分
作者: 圣雪 时间: 2013-7-13 18:55
小小鹿 发表于 2013-7-5 21:26
13期 A01-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 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13期 A01-一蓑烟雨任平生 50分
一,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50分1、 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答: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如下
仄起偏格: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句),仄仄仄平平(韵)。
2、 什么叫布局?
答:古诗布局之真谛,起、承、转、合。
起:通常是描述所歌咏对象的一般状况。
承:进一步描述所歌咏对象的特征状态。
转:通常是诗人对所歌者的理性思考
合:也就是结论,是对所咏事物的理性所华
3、 啥叫诗眼?
答:就是诗的精髓,这句话反映了诗的主题和诗人想要抒发的情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中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如“春江水暖鸭先知”就是苏轼那首诗的诗眼。
4、 如何立意?
答:诗歌的立意,讲的是诗人对诗歌内容,即要表现的情思、事物、事件等题材的构思。写一首诗首要的不是考虑它的语言、节奏、韵律等等,而是必须先确定其立意。立意的正确与否,决定着诗歌主题思想的正确与否;立意的高下、深浅,决定着诗歌思想性的深刻程度。在诗歌创作中,这样的情况层出不穷:往往同一题材,甚至同一具体事物,由于诗作者艺术修养不同,以及所处的时代不同,生活不同,阅历不同,或者由于诗作者的阶级立场不同,一句话,由于诗作者的世界观不同,其结果,写出来的诗,就有不同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效果。
5、 什么是赋 比 兴?
答:赋、比、兴就是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6、 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7、 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8、 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在这里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 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二题
无
作者: 圣雪 时间: 2013-7-13 19:00
玲珑月月 发表于 2013-7-5 21:26
1、 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玲珑月月
85分
一题:50分
1、 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 什么叫布局?
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首诗不外乎起承转合,“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 啥叫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句,点睛之笔
4、 如何立意?
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立意要注意一下几点
1)贵有新意
2)切忌意杂
3)所表之意忌讳相碍与反复
5、 什么是赋 比 兴?
“赋” ,就是直接叙述、描写或抒情,用的是白描手法。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平铺直叙,开门见山。
“比”,就是比喻、比拟,一般是以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是以彼物比此物的方法。比,就是对于本质上不同的两种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或者用浅显常见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和情感,使人易于理解;或者借助描绘和渲染事物的特征,使某一事物生动、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兴”,就是即物起兴,即一首诗词想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却不是直奔主题,而是首先从别的事物写起,以引到作者所要写的对象上去。兴就是先言他物而引此,或者是以时、天地,借景物引起意中之所欲言。或者是托事于物而起发已心。
6、 什么叫通感?
通感是一种修辞格,又叫“移觉”, 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它其实也是比喻的一种。
7、 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收放:在律诗实际写作中,不停留或缩、甚至锁在一个地方,所观、所得之景,从笔尖上滑出的时候,是处于运动状态,而不是固定状态。 单个分句中的收与放,简单的讲,就是收回来与放出去,收放的,不仅是作者的目光,同时也是读者的眼球,这个叫做“小收放”。 在一个步骤中的收放,是“中收放”。在两个步骤中的收放,是大收放。四个步骤结合起来的收放,就是全篇收放。 全篇收放,就是景+情的收放。这个收放的定义,同时也可以是“放收”。并不是因为收字在前、放字在后,而先收后放。先放而后收,都叫做“收放”。至于哪个先哪个后,视作品的需要而决定
8、 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在这里气势并不是我们常讲的那种气势磅礴,气势汹汹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律诗中的气势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律诗中的气势一般是指我们写诗时的起句部分,它是由景物和情感结合而成的。
9、 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
10 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和就是附和的意思。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
五律 荷
娇俏临波影, 端庄西子仙。
池中香菡萏, 佛下素金莲。
破雾轻擎扇, 迎风渐展拳。
出泥尘不染, 映日碧塘莲..
问好玲珑月月:菡萏-金莲说的是同一个物象扣2.5,另外两个“莲”重韵了扣2.5。颈联对仗漂亮,特喜欢你尾联的议论和景结。35分。
作者: 圣雪 时间: 2013-7-13 19:08
三秋 发表于 2013-7-5 21:29
E组三秋作业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E组三秋作业 89分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50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什么叫布局?
答: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首诗不外乎起承转合,“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
要求:起要扣题;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啥叫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4、如何立意?
答:立意就是你看到一个标题后,你想要表达的意思、你要表达的情绪、你的思想、你的心意。立意要注意一下几点
1)贵有新意
2)切忌意杂
3)所表之意忌讳相碍与反复
5、什么是赋 比 兴?
答: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6、什么叫通感?
答: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7、什么叫收放?
答:收放,指风景的变化,和思维的变化。
所谓放:就是可以扩大,属于外张,外张充沛而有气势的,也就是把思维放出去或者把目光放出去,眼前由近到远处。
所谓收:是集中深化主题,属于内敛,内敛传神而有精神。把远到近为收,所以收放的对立统一,收放没有固定的地方,哪句收,哪句放没有规定,我体会收放分两类:一类是思维的收放;一类是景物的收放。重要的是要把这两类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收放”就是解决被缩、被锁的情况的办法,或者说是写律诗的章法。
“收放”分大小两个含义。具体的定义是:收放:在律诗实际写作中,不停留或缩、甚至锁在一个地方,所观、所得之景,从笔尖上滑出的时候,是处于运动状态,而不是固定状态。
8、律诗中的气势二字作何解释?
答:气势,指诗文的 气韵或格调
9、什么是律诗的脉络?
答:律诗的脉,是由气连接起来的一个物 相互之间的贯通与顺畅,脉,要求在律诗创作中,不要有什么物,对其他的物形成阻碍或障碍。脉的阻碍、阻塞,是不顺畅,而脉呢,要求的,就是从头至尾的顺畅。。套用一句中医常用语“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总的讲,气→脉→络,是相互非常和谐的统一,同时,必须是集体行动,而不是擅自单独行动。其中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全局出现不畅,从而影响到律诗作品的整体质量。气,即使是属于同一类的,并不是随便就可以用,必须考虑到“脉”是否能够畅通,如果有阻塞,这样的气,即使是同一类的,也需要避免使用。当脉畅通之后,要考虑到“络”是不是生硬的,切记不要写成机器人那样动作僵硬的句子来,使律诗读起来显得少了灵气或灵性。
10、什么是和诗?有几种方式?
答:和诗:指作诗与别人互相唱和。也指这种唱和的诗。和 读 hè ,指唱和,和答。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和诗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也叫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五律·荷
乡村新雨后,水漫夏荷塘。
红瘦波心碎,绿肥湖面殇。
明妃怨胡帐,越女恨吴王。
长叹周公去,谁人更赞扬?
周公:周敦颐
问好三秋:首联景起,漫字不好,满怎样?景承含情了,颈联对仗工稳,用典渲染的漂亮,诗人的情感表达的很浓郁,尾联以不寐作收。39分
作者: 大稚弱鱼 时间: 2013-7-13 19:56
本帖最后由 大稚弱鱼 于 2013-7-13 20:02 编辑
小小鹿 发表于 2013-7-5 21:21
13期 ☆小鹿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1、 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答:五律仄起首 ...
问好小鹿,鱼水平有限,如果有说错的地方,请多包涵,并指正。
第一大题,诗眼解释得不够完整,诗眼有可能是一个字,一个词语,或一句话,你只解释了一句话。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就是诗眼。其它回答得相当好,谢谢你又领着鱼学习了一遍。
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第二题。其一——赏荷。先看起句:柳苑引红蜓,点明地点——柳苑,很好。只是地点与主 题感觉没有什么关系,荷一般是生长在荷塘,为什么点地点时不写荷生长的地方呢?也许你写的是荷塘在柳苑,但别人想不到呀,为什么不直接说荷塘呢?后分句:鸳鸯侧耳听。感觉这句凑痕明显。鸳鸯听什么呢?前面的柳苑引红蜓,也没声音呀。听细雨吗?如果这句是为下面承句的后分句铺垫的,也感觉这句在整首诗里没起到什么作用。如果是为了题图,鸳鸯在这句里的意要重新考虑了。再看你的承句,莲舟摇碧叶,这句好。只是前面没有铺垫,这里就显得脉络不顺畅了。如果前面起句点明的地点是荷生长的地方,这句就理所当然了。细雨颤珠灵。应该是说细雨凝聚在荷叶上的水珠。颔联不错,建议保留颔联,修改首联。再来看颈联:秋水氤氲郁,花枝缥缈馨。继续写景,氤氲在这里应该是指浓郁的香味,如果是这意思,那后面的郁就多余了。荷花也是淡香,而且与后面的花枝馨也重意了。如果是指浓烟,也感觉这个郁字不妥。再看后分句:花枝缥缈馨。缥缈不好。尾联:瑶池云隔断,这里的瑶池统领了前面六句,给前面三联做个总结,不错。但云隔断,鱼就费解了,不知道是想表达什么意思。余墨照清屏。应该是指作者题荷花诗吧。鱼的理解能力有限,这结句没理解透。如果按鱼的理解,结句与前面有些隔了。这个可以在尾联的前分句铺垫一下,脉络就顺畅多了。整体来说,空间布局有些乱。你看,从柳苑写到塘里的鸳鸯,然后是塘里的莲舟,荷叶上的水珠,塘里的秋水,再是花枝,是不是有些混乱呢?因为这布局的混乱,显得脉络也不太通畅。这诗的转结都在尾联,这样的章法不好掌握,特别是转句的景,写出来容易平淡无味。如果按这们的章法写作,转句就得下点功夫,得有递进,有所拓展。空间上要有合理的变化。值得赞的是,对仗工整,对仗的两联名动词有错过开。也有好句:莲舟摇碧叶,细雨颤珠灵。
作者: 大稚弱鱼 时间: 2013-7-13 20:52
本帖最后由 大稚弱鱼 于 2013-7-13 20:53 编辑
雅趣 发表于 2013-7-5 21:22
小渔村13期D02- 雅趣 考卷提交: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问好雅趣。鱼水平有限,说得不当之处还请多包涵,并指正。
从第一大题可以看出雅趣很认真,不是简单的把老师的讲义搬过来,而是认真的复习后,简洁明了的回答。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来看第二题。格律是没什么问题,脉络也通畅,第二联对仗不太工。文鸳是名词,而后分句的承露应该是动宾。承在这里应该是动词。叶下是方位,芯芳是主谓。属于词性不对。转联的绫罗应该是形容一片碧绿的荷叶的,这里用了比喻,不错,但比喻不太恰当。全诗脉络也通畅。这诗全篇写景,没有融入情感。这应该就是所说的景点介绍了。全篇景也不是说不可以,但景中要含情,景语要为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服务。雅趣,试着融入自己的情感。建议你按最普遍的章法写。也就是首联点明时间地点,颔联写景,颈联入情,尾结总结。先用这样的章法练习,等你熟练掌握后,再尝试其它章法。这种方法最适合我们初学。加油吧!
作者: 大稚弱鱼 时间: 2013-7-13 21:44
奇缘 发表于 2013-7-5 21:22
小渔村13期A06-奇缘考试作业
一,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1、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问好奇缘。弱鱼水平极其有限,说得不当之处,请多包涵,并指正。
第一大题回答得很好,你们基础都比鱼掌握得好,鱼学习了。我们重点看看第二题 。起句点明地点,平湖,也引出了诗的”主角“-荷。很好。承句洁身修雅境,是写作者还是写荷呢?按字面意思,应该是写作者,这样脉络才理得通,但鱼认为应该是作者想写荷,但这里主语不明确。可能是鱼的理解能力太差了。后分句冰魄蕴清莲。冰魄通常是指月亮,鱼感觉这里的蕴字不妥。首联写荷生长的地方,平湖。承联点明时间晚上。其实这两联可以合为一联,因诗受字数限制,所以不管是用字还是句,都得精炼,用两联来交待时间地点,就显得浪费了。建议承联写荷的姿态,也正好可以承接起句的秀妍。另外洁身的洁是动,洁身是动宾结构,而冰魂,冰是修饰魂的。所以对仗不太工,属于词性不对。再看转联,冷看红尘事,因为承联的主语不明确,导致这转联的主语也不明确了。这里的冷看红尘事,应该是指荷,但如果按承接看下来,却不知道主语是谁了。后分句的凌波独自翩,就与前面断了。而且对仗不工,冷是形,凌是动,看是动,波是名,所以冷看对凌波不工。红尘事对独自翩也一样不工,也是属于词性不对。结句前分句蛮好的,缘是水中仙感觉就弱了点了。还可以再把意提升一下。从整体来看,脉络不太通畅,对仗不工,思路是可以的。建议:首联交待清楚时间和地点,颔联写荷的姿态,颈联议论。尾联总结。这样脉络就顺畅了,每联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再在意上提炼一下,就是佳作了。个见。
作者: 大稚弱鱼 时间: 2013-7-13 21:45
任务完成,请多多姐验收:lol
作者: 嫣羽 时间: 2013-7-15 16:16
嫣羽 发表于 2013-7-5 21:39
E组长-嫣然
一, 简答题 共50分(每小题5分)
妮子好,最近嫣然忙,荷花迟迟不肯露脸,嘿嘿
作者: 小小鹿 时间: 2013-7-15 16:58
问好亲爱滴弱鱼老师,辛苦了,请
还想请您麻烦下评第二首《碧荷》,非常感谢!
作者: 玲珑月月 时间: 2013-7-16 14:33
圣雪 发表于 2013-7-13 19:00
玲珑月月
85分
一题:50分
谢谢老师点评
作者: 晨雾笼素颜 时间: 2013-7-25 12:34
淡然若水 发表于 2013-7-6 06:55
D07-琴韵
写出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D07-琴韵
琴韵你好,琴韵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颜儿好,第一大题准确无误,谢谢你让颜儿又跟着你学习了一遍。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第二题。
五律--夏荷
万顷池塘绿 湖光倒影牵,
风来珠玉滚 雨罢叶端鲜。
点点红荷绽 只只翠鸟旋。
香风流肺腑 入夜伴君眠。
颜儿妄评:
1、 “塘 、影、玉 、端、荷、鸟、肺 、君。”每分句的第四个字都是名词,建议将每句的名词错开,即使无法将所有名词都错开,建议至少要将承转句的名词错开。
2、建议在不影响写作的情况下,在选择韵字时要阴平阳平交替使用。
3、池塘: (1)∶蓄水的坑池,较小而浅 (2) ∶澡塘中的浴池
起句前分句是“池塘”,后分句是“湖”亲,咱到底在哪里?而且,亲,弱弱问一名:你觉得万顷池塘可能么?
4、承句的前分句应该是将露珠或者水珠暗喻为“珠玉”吧,但是后分局却无任何修辞手法。而且“珠玉”是并列结构的“珠、玉”,或者是名词词组“珠宝”,但是,“叶端”却不是并列结构或者是名词词组
5、只只翠鸟旋。 仄仄仄仄平
只:【上声四纸】【入声十一陌】。
6、我个人觉得,荷花吸引的应该是蜻蜓蝴蝶,而不是翠鸟,⊙﹏⊙b汗……而且我觉得“只只翠鸟旋”与中心无关,感觉像被硬拽进来凑句子的。
7、景语过多,名词过多,其他与荷本身无关的事物过多,夏荷过少,情语过少,咏物诗大多都是“托物言志”,但这诗却让人觉得诗本身写的很表面化,没有挖掘荷花的品质,甚至让人觉得都没有投入太多感情在里面。
很抱歉,颜儿拖了这么久才来评,颜儿才疏学浅,上述所言若有不当请您跟帖回复,咱们一起探讨学习,言多必失,因此难免会有得罪之处,希望您见谅……
作者: 晨雾笼素颜 时间: 2013-7-25 21:58
梦云千里 发表于 2013-7-6 08:40
小渔村13期D06- 梦云千里
升级考试题
小渔村13期D06- 梦云千里
升级考试题
千里你好,千里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颜儿好,第一大题准确无误,谢谢你让颜儿又跟着你学习了一遍。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第二题。
二、写一首《五律•荷》 共40分
《五律•荷》
薄雾罩荷塘 风推细水扬
蜂亲莲花蕊 鸟落碧篷房
绿伞滚琼露 翠杆出泥香
凌波托红粉 浴女彩云妆
颜儿妄评:
1、看到起句我忍不住在想,“风”与“雾”可以共存么?风吹雾不就该散了么?
2、亲,弱弱问一句,承句的“房”是不是为了凑韵字?
3、“香”是不是为了凑韵字?“翠杆出泥香”这句我读了几遍,虽然理解你的意思是“荷花的茎是从泥土里诞生的”,但是看到这句总觉得像是说“荷花的茎散发着泥土的香味”,感觉好奇怪,而且水里的泥土那是淤泥,不是地面上面的泥土,哪来的香味呢?
4、
凌波托红粉
平平仄平仄
5、“荷、水、花、篷、琼、泥、红、云”,每分句的第四个字都是名词,建议将每句的名词错开,即使无法将所有名词都错开,建议至少要将承转句的名词错开。
6、亲,你这诗有很大的炼字空间哦,该减肥了,例如承句的“莲花蕊”完全可以瘦身成“莲蕊”
7、不知道为什么,看你这首诗我有种看流水账的错觉⊙﹏⊙b汗……我觉得你一直在描写你所看到的景色,你所看到的荷花,但是你只是单纯的描写,亲,写景应该为中心而服务的,如果你把你的感情投入进去,我相信你的诗会更完美的,加油!
很抱歉,颜儿拖了这么久才来评,颜儿才疏学浅,上述所言若有不当请您跟帖回复,咱们一起探讨学习,言多必失,因此难免会有得罪之处,希望您见谅……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