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回应哈哈儿《平仄与四声四声相对的可行性》[御赐金牙]
[打印本页]
作者:
潇湘妃子
时间:
2003-9-6 09:38
标题:
回应哈哈儿《平仄与四声四声相对的可行性》[御赐金牙]
明月谈到数字在古韵中大量为入声字的问题。认为既然这样,入声归到仄声里面是不是不合理。 我也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对这个命题要能够理解,会读入声字是前提。所以普通话区域的朋友若看不明白的话,可以不看,免得越看越糊涂了。 什么是平声,什么是仄声,其定义对于明月等联友来说应该很清晰。平声平稳悠长;上声带转折;去声果断;入声急促,这些是它们各自的特性。 古人创作数字的初衷,大概不是用于韵文创作的,应该最大可能性是在用于数数。除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中有五个是入声字外,还有廿、卅这两字,也是入声字,为什么呢?服务的对象确定了它们的读音。入声字急促有力,连读时有自然产生停顿的效果,在数数的时候,也就只有大量这种入声字,才显得字字铿锵,如同斩钉截铁一般。 同时,我们不能够因为数字中入声字过多了,就认为不入声算为仄声不合理。 中原音韵(普通话前身)为什么多被运用在戏曲里面呢?这和入声字难唱有密切的关系。 曲艺讲究婉转,通常一个字可以和一大堆音符扯上关系,在平上去入古四声之中,平声本身的特性是平稳悠长,所以平声字自然可以“转”起来,上声(普通话第三声),也带着音色转折的特性,所以也能“转”,去声字不能“转”,但可以变韵,去声字在戏曲尾部或中部需要“转”的时候,可以变为上声的音(这点可以参照我在诗词曲版发表的歌曲《浣溪沙》,其中“夕阳西下”的下字,就是用转韵的方式)。入声字因为其本身急促有力的特性,只能用在乐曲的不能“转”的部分,用在结尾而要拖腔或者要“转”的时候,会变得很难听。在粤剧中,很少使用入声字结尾的处理,少量入声字结尾的处理,通常需要用大概二十个音符来进行转换,一个入声字,要先从入声转到平声,然后再在平声与上声之间来回几次,最后转到平声。在粤语歌曲里面,由于要求简洁,要“转”的机会不多,就几乎不能够看见有入声字结尾拖腔的例子了。 那么,大量的入声字被限制性地运用,显然是不合理的,中原音韵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种情况,普通话四声,使得韵文的音乐性模糊起来,便于进行大量的创作,大幅度地提高了戏曲创作的广泛性,于是才呈现出北曲的兴盛。说句老实话,现在给一段旋律让我来填词的话,用与古音接近的粤语来填词的难度,比起用普通话来填词的难度要高出好几倍。当然,这里存在着的粤语九音、普通话四声之间的差别。 但为什么戏曲采用了中原音韵进行创作,而诗词,后来包括对联,在新文化运动之前一直要坚持古音创作呢?上面提到了,中原音韵,是为了使文字便于“转”这个目的产生的,诗词里面重于“读”,重在“铿锵跌宕、抑扬顿挫”,重在声律的相对,没有入声字,句子读起来反而会有点“飘”,鉴于此,诗词联就有理由拒绝使用中原音韵了。 当然,以上是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去看古代,观点未必完全正确,但希望能对声律之争起到进一步释疑的作用。 附录资料:启功《诗文声律论稿》2000年新版101页(汉语诗词的构成及发展) 注意到汉字有四声,大概是汉魏时期的事。(世说新语)里说王仲宜死了,为他送葬的人因为死者生前喜欢驴叫,于是大家就大声学驴叫。为什么要学驴叫?我发现,驴有四声。这驴叫有ēng、éng、 ěng、 èng,正好是平、上、去,它还有一种叫是“打响鼻”,就像是入声了。王仲宜活着的时候为什么爱听驴叫?大概就是那时候发现了字有四声,驴的叫声也像人说话的声调。后来我还听王力先生讲起陆志韦先生也有这样的说法。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入声字在北方话里消失。入声字都有一个尾音,如“国”,人声读guk。有人说是后来把那个尾音丢了,所以北方没有入声字。其实不是。北方没有入声字,是读的时候把元音读长了,拉长了一读,就成了guó了。我认为这就是“入派三声”的原因。 =============================================================== 《平仄与四声四声相对的可行性》(下) 无论诗词大家如何推宠平仄格律,找出多少理由为其辩护,平仄格律与现代声韵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却是任何人都难以否认的。同样,无论多少人反对平仄格律,找出种种理由予以反驳,平仄格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存在,也是任何人难以否认的。这种格律与现实的矛盾将继续存在下去,且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解决这一矛盾,一是推翻平仄格律,重建新的格律标准,这是一种革命,但这种革命暂时却没有方向,也就是还没有相适应的理论来填补废除平仄格律后的空白,显然短时间内没有可能。二是通过改良的手法,在保留平仄格律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完善,但如何完善,却是值得研究推敲的问题。比如说,适当放宽平仄相对的要求,变全句相对为音节相对、节奏相对甚至句脚相对,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矛盾依然有爆发的时候。因此,如何改革完善平仄规律,是十分必要而且急待解决的问题。 大约是在一两年前,明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