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Julia诗清话逸】笔记 [打印本页]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0-15 19:28
标题: 【Julia诗清话逸】笔记
本帖最后由 诗清话逸 于 2015-5-28 15:56 编辑 <br /><br />由于论坛有先进功能,以后提交作业可以不用隐藏!
第一讲作业
学号:                             网名:                                    
一、理解题:
1.请列举出“对联六要素”;
2.解释一下对联中“隔”的含义;
3.解释一下对联中“合掌”的含义;
4.汉语中的词性有哪些?
二、古诗重配,不许使用其他诗词作对句:
1.出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
2.出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3.出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
三、分析题:
1.分析以下出对句:
出句:诗题红叶寄流水
对句:曲入清风随浮云
2.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分析苏轼此“联”: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3.怎样看待“对偶”和“对仗”之间的异同?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0-16 15:24
本帖最后由 诗清话逸 于 2015-5-28 16:48 编辑 <br /><br />
【对联学堂预科4班】分8个小组

组别
QQ群号
指导老师
学员
学号
组内号
助教
296309633圣雪韵菀0401011韵菀
刮向海角的风0401022
睡眼0401033
金谷年年0401044
闲看山水0401055
拂面清风0401066
浅草流萤0401077
瘦风0401088
雨晨儿0401099
平安是福040111
第二152813711北川麦淡定0402011淡定
飘往天边的云0402022
东方木国0402033
依若0402044
霜飞晚0402055
夜雨闲吟0402066
剑舞凌霄0402077
懒凭风0402088
花间惹尘埃0402099
梓秋芸040210
第三组97594542留其名半亩方塘0403011紫雨云烟
南羽格格0403022
嫩鴨子0403033
飘渺逸云0403044
残荷细雨花少年0403055
浅默流年0403066
翠羽西风0403077
岁月悠悠0403088
雪狼狐0403099
玲珑看月040310
295973118资水渔夫李思欢0404011李思欢
凌波踏浪0404022
绿罗衣0404033
小兔兔0404044
方姑娘0404055
凌飞0404066
成惜惜0404077
浣尘0404088
一片寒梅0404099
随、040410
爱米尔040411
243370973低头细嗅蔷薇清风素月0405011清风素月
盛茂0405022
绿幺0405033
南湘0405044
莲忆江南0405055
心情依然0405066
疏疏淡淡0405077
努力按律寻意中0405088
钱思语0405099
石阳一梦040510
书香梦040511
1726144527牧羊女诗清话逸0406011诗清话逸
一统江湖0406022
川红0406033
碧海浪花0406044
品茶人0406055
无诗不成唐0406066
醉客0406077
张洪欣0406088
东方独钓040609
马骏040610
287440116一枝冷艳墨笔玲珑0407011墨笔玲珑
锦江踏浪0407022
三月青稞0407033
简单生活0407044
小屋0407055
老愚公0407066
水榭花田0407077
墨染秋尘0407088
傲雪凌风040709
沁卿040710
296092065幽幽南山飘红0408011飘红
与梦想同飞0408022
回时之月0408033
东窗晓月0408044
平顺0408055
清淡如茶0408066
云海松涛0408077
若水之心0408088
醉吟风语040809
梦蝶秋040810
方姑娘040811


附属预科班 fu shu yu ke ban
1、诗清话逸  
2、一统江湖
3、川红
4、碧海浪花
5、品茶人
6、无诗不成唐
7、醉客
8、张洪欣
9、东方独钓
11、马骏
参考
说明:
几经艰难,昨晚终于申请到了 QQ号:1726144527但还不会使用,请学长教教学生Julia诗清话逸!敬礼!谢谢!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0-16 16:21

〖楹联知识〗

【扫地僧老师出对句杂谈】

转载 2013-02-12 21:25:53

以下乱弹,不严谨,也不是金科玉律,可能要同学自我多体会一下,或者再跟联友参酌看看。

● 出句的一些常见毛病必须告诉同学,直接举例
1出句:月入闲窗乡梦远
   --「闲」窗跟乡梦的情结不合拍,或者「月挂空窗乡梦远」参考。
 
 出句:风梳小径花魂瘦
  --风「梳」小径,该是轻柔的,像人梳头,用这个字与「花魂瘦」的意象冲突。或者「风袭小径花魂瘦」参考。又或者你挺喜欢「梳」这个字,那就改改后面,「风梳小径花心喜」之类。 
 出句:淡淡云烟锁绿谷
  --云烟「淡淡」的怕是「锁」不住。
  ----望海兄提点,三仄了。
 出句:娇花隔岸吟风骨
  --「娇」花要联系「风骨」,有通感上的困难。
 ▲以上“明显”的前后关系矛盾应该注意。(也许是前后用词的情绪格调不同)

2出句:酒满风邀月
  --「风」跟「酒、月」的关系不清。或者「酒满诗邀月」参考。
 出句:浊酒半杯轻燕影
  --「酒」跟「燕影」的关系不明朗。因为关系不明,所以联意就跟着不清。
 ▲以上前后关系不紧或失联,各自表述,造成意散。

3出句:花红柳绿春天醉
  --花红柳绿就知道是春天了,后面的「春天」位置有些浪费,可换别词。比如说「花红柳绿诗心醉」。
 出句:踏雪寻梅韵
  --「踏雪寻梅」意已足,梅之可寻以韵限之,是自限!
 出句:日暮斜阳披肩照
  --看到「斜阳」已知「日暮」,取象重覆。
  ----经望海兄提点,「肩」处出律了。
   出句:月映池荷池映月
   --回文重技巧外,意境也要兼顾。「月映池荷」景致已出,多言「池映月」没能为整句再添令人心动的元素。
 ▲以上说的是赘笔,有的是浪费位置,有的是画蛇添足。都不能为出句的意境加分。

4出句:日月诗怀存玉案
  --「日月诗怀」是什麽样的情怀?费解。具体或可想像的依据没有着落。
 ▲以上表意不清。另外说明有种联用冷僻字或用冷僻典故,这种不算病句,联意可解,只有宜不宜,好不好的问题。

5出句:夜晚瞧天吟朗月
  --「瞧天」意思懂了,可别扭,也多余。
 出句:月洗竹林一圃清
  --竹林用「圃」没听过。或者「月洗竹林三径白」参考。
 ▲以上意思能看明白,但觉别扭或用字不准。

审视出句:琢磨出句的所有信息是先决要件。把别人的出句当成是你写的,出对句如出一人手,才有可能合拍。

学习一:先找主语

尤其是动词,这个动作是谁做的,主角是誰?有的句子主语就是前面的字词,但也有的句子主语不在句中,隐藏着。

例1:夜深萤入幌,
   春暖鸟窥帘。

僧:「入幌」的是谁?是萤。「窥帘」的是谁?是鸟。「螢、鸟」是主语,是做这个动作的主角。
  鸟偷窥这个动作是种拟人的写作手法。

例2:
出句:一樽且对春风饮
对句:满卷尽愁柳絮飞

僧:「饮」不是“春风”在饮,是“我”在饮,「饮」的主语是“隐藏着的我”。(我)一樽且对春风“饮”。
  对句的「飞」是柳絮在飞,不是“我”在飞。满卷尽愁(柳絮)“飞”。
  两者主语不同。

例3:
出句:鸟语花香吟绿水
对句:星疏月朗照青山

僧:「鸟语、花香」、「星疏、月朗」都是句中自对,也都是并列词组。
  出句的「吟」是谁在吟?
  是“我”在吟!鸟语花香的环境下,“我”吟绿水。
  不会是(鸟语花香)当主语,因为「鸟语」可以看做是在吟唱绿水,「花香」可怎麽“吟”呢?
  对句的「照」明显是“星、月”在照青山,不会是“我”在照青山。
  两句关键动词的主语不同,失衡。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改:
  鸟语花香(我)吟绿水,
  风清月朗(我)访青山。 (“访”也可以是“友、入…等)(为什麽“星疏”不好?星都疏了还「照」,没意义)

出句:山径堆云迷去路
对句:池塘邀月醉归人

僧:联意不错,「邀」有误。「山径堆云」是「云堆山径」,山径是定语,不是山径自己能堆云;池塘却是自己邀月,主语不同。或者改「池塘有月醉归人」,如此迷去路的是云,醉归人的是月。
----经望海兄提点,「定语」有误,应为「状语」。

学习二:有我?无我?

除了上面举例的“隐藏的我”外,常见的还有一种动词的主语不是我,但是句意“有我”的存在。

出句:春践旧约来老舍

僧:「春践旧约」当然是跟“我”相约,来「老舍」当然也是“我”的家。
出句有“我”在里面。对句不能纯写景,最好也带入感情。

出句:春践旧约来老舍
对句:燕思故友返农乡

僧:意境衔接较好。春来老舍,燕返农家,又是因为思念故人,深进一了层,使物我产生情感的联系。

出句:篱疏栽竹补=原对=院静种花看
对句:心静抱琴弹

僧:「心」字我觉得如果改一下,不要直接托出心静这层境界,可能会更好一些,比如原对句用「院静」,借“我的院子”的静来说“我”的静。或者也可以反其道而行,取一个动态的环境,相衬外动内静的我,比如说「蝉响、泉响」之类,你说我是抱琴和蝉鸣也行,你说我无视蝉呜泉响,自得其乐也行。


学习三:虚词实词

出句:  斜阳一抹依山远
对句:  残月半钩醉梦迟

杜衡:出句是白描写景,对句亦应同之。上联远景,对句可写近景;出句描色,下联可绘声。梦字太虚,经常有这样现象,有不可想之词,则以梦、韵替之,感觉是偷懒:))

出句:一竿钓尽千江月
对句:孤盏容得半世闲 今音

僧:我的出句要看你怎麽理解,不同心情不同解读。你可以说是种闲情,我也可以说是种豪情,要说它是夸张语我也不反对,说藏著一丝的落寞情怀那也行。

所对情绪也多端,一钓竿、一壶酒(盏的原意是酒吧!不要跟我说是一盏灯喔),半世闲在千江月。一种悠闲夹带一分孤独。情境把握可,只一个「闲」对「月」,一虚一实宽了点。


学习四:手法,拟人?比喻?…

出句:花间香句鱼来索
对句:书内玉颜士俱迷

僧:前半好。「鱼索香句」拟人,「士迷玉颜」失了拟人味。类似者或可「帘内娇容鸟欲窥」参考。


学习五:组字之间的关系。联眼

出句:草木深深遮石径
对句:云烟淡淡锁松山

僧:云烟「淡淡」的,怕是不能「锁」山。

出句:独钓寒江,曲笔如钩诗作饵
对句:常吟冷月,高谈似玉酒当歌

僧:钓--钩--饵,关系紧密;吟--玉--歌,相扣不紧。

出句:花心涵玉露
对句:柳叶荡和风

僧:既是「和风」,「荡」就猛了些。

出句:梨花带雨一枝醉
对句:翠柳携风四野狂

僧:「携」不切,翠柳不是柳絮,不能跟风一样“四野”狂。


六、前后段落之间的关系。前后结构阴阳属性

出句:(春来)(花竞艳)
对句:(雨至)(柳添香)

僧:出句因果关系,对句不明。柳我没见过,应该也不是以香取胜的。「风过柳摇姿」稍好些。

出句:溶溶月色风梳柳
对句:阵阵花香味醉人



僧:「味」承「花香」而来,味跟花是从属关系,「风」与「月色」是两种不同。  

出句:柳絮轻薄桃莞尔
对句:莺歌婉转鹤悠然

僧:桃莞尔是因为柳絮轻薄,不只是单纯的并列关系,前后有因果。对句前后关系不明,鹤悠然是因为莺歌婉转?再个,莺莺燕燕通常指有人烟的地方,鹤通常是不喜欢人烟的,为避人烟鹤别山,取材在一起,自然界或许是有的,通感不太适合。

对句:  晚照寒霜,暗香疏影一窗绪
出句:  凄风冷雨,落叶残花遍地秋

云卷:这个不好,落叶残花是直接列物,暗香疏影是曲笔写花(一般特指梅),已在下联之残花之中了。若是以窗取景,有案头的素弦小字、有窗外的老树寒鸦,或更远处的孤帆只雁...把镜头打开,应选择更适合的意象入句.

学习七:写景?抒情?言志?论理?寻趣?主旨是什麽?

出句:梅花独在雪中开

僧:如果是「梅花雪中开」,那我们可以把出句看成是在“写景”,也可以把出句看做一种“哲理”。现在多了个「独在」,「梅花独在雪中开」看成写景比较不妥当,拿来当哲理会比较好些,强调梅花“独在”“雪中”才开;假设出句是「独有梅花雪中开」呢(先不管律)?重点又偏移到“梅花”了,强调只有梅花才是雪中独开的花。


学习八:判断联意阴阳
  
出句:共坐春风倾意气      
对句:独游寒寺生忧愁

僧:有头重脚轻之病,上联大气,下联气弱。联意阴阳不谐,出句向阳心态,对句转阴无来由。

出句:清溪浮翠缓
对句:冷雨打香残

僧:这句明显情隔,阴阳不谐。出句给人的感受偏阳,对句调子调得太阴,上下的意象分述不同的感受,情绪上会让人感到突兀。

出句:新词旧调吟春好
对句:素手琴心抚月明

僧:吟咏春天的好,新词迎新,旧调怀旧吗?在这里,新词旧调隐含有「立足过去,放眼未来」的味道。整个上联的意象是向上提升的,对句不宜淡处理。
所对基调过淡,没能激发生气。
做为句中自对,「素手」对「琴心」过宽,类似「剑胆」可。


学习九:体会弦外之音

出句:柳线低斜空钓月
对句:松针微抖细缝云

僧:上联有比兴,下联看不出来。
柳,「欲钓湖中月,难辞岸上风」。「斜」,因风起,表外因;「低」暗示本来可以入水,现在却只能望月空叹,基调很无奈。上联不应单纯只看是拟人描景。

出句:篱外徘徊,不忍听一管苍凉,满庭落寞

解题:
篱外徘徊不忍听,显然「一管苍凉」同「满庭落寞」一样,都在庭中能闻。篱外就听不到了?我想还是听得到的,「徘徊」只是不忍听偏又不想远离。这个不想远离也许是因为一管苍凉正是心之所系。

篱外人的情绪如何?这将影响我们对句的基调。
1、也很沧桑落寞:因为沧桑,所以怕听,怕外感生内应,再撩起伤情。。。对句基调从「阴」。

出句:篱外徘徊,不忍听一管苍凉,满庭落寞
对句:风中惆怅,空悲叹十年寒苦,半世蹉跎

僧:这个好在「风中」,可以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统一。人在篱外徘徊,心在风中惆怅。。。步调更和谐。
但是个人不喜「寒苦」,太直接了的感受,我们试著转折一下,用「风中惆怅,空悲叹十年经略,半世蹉跎」,想像一下主人翁是个雄才大略之人,奈何造化弄人…。

2、只是一种悲怜:也许吹箫的人是所关心的人而已。从这条思维,对句的路比较宽。可以定调为「阴」,跟著环境的渲染一吐悲怜;也可以定调为「阳」,把悲怜化为祝福或寄以希望。

例:
出句:篱外徘徊,不忍听一管苍凉,满庭落寞;
对句:风中祈祷,愿重见此间欢笑,往日温馨。


应对技巧:不是要总结如何应对。应对法无定法。以我的有限圈囿你们的无限是误人子弟。只是想探讨一些常见的技巧罢了,参考就好,不见得是最好的。

学习十:动画。横向、纵向延伸
出句:清溪浮翠缓
对句:野径绽梅娇

僧:同样都是从空间入手,两处不同的景色组织成一幅“动画”,美感加强,是种补充手法。给你另一种思路参考(参考就好),当你在构图一幅山水画的时候,画了山画了水画了树,如果要再加些东西,你会加些什麽东西?景物有了,也许可以加入“人”。山水画里多有人,那是种移情作用,赋于山水人的性灵,也寄托人于山水的性灵。比如「野叟落钩闲」参考。

对句:风送梅香来竹院  
对句:月移松影入轩窗

僧:这是初学者常见的以景对景思路。另一种参考,把人带入
对句:客携陈酿共溪窗


出句:几度秋风斜雁阵 对句:一时冷雨断人行

僧:「几度」给人「时间」的过渡,对句「一时」也是时间概念,不是不行,给人感受面狭窄了点。或者可从「地点」著手,满天冷雨断人行。


学习十一:时隔、景隔、意隔

出句:梨花带雨一枝醉
对句:墨菊伴秋满院香

僧:时隔。上联是写景的意境联,对别的季节虽然也可以,但不会是最好。“写景”联统一时序更能融为一幅美画。

出句:云摇月影柳牵风
对句:泉照山容雁戏霞

僧:上联的「云」摇月影要牵强些,「摇」的动作联想对云来说并不贴切,「竹」摇月影较形象,风摇竹筛月影,照应后面的「风」也较整体。「柳牵风」就很不错。
泉较小些,要「照」山容,以小见大要勉强。比如「湖映山容」就适切些。「雁戏霞」的问题,一是「戏」的动作联想对雁来说较无说服力,二是上联夜景,「霞」有时隔的问题。

出句:昨夜松边依月醉
对句:今朝溪畔叹春残

僧:这是「意隔」。虽然在现实中,昨夜一个心情,今朝一个心情,是有可能的,但是在对联两行中,还是尽量统一主旨比较好些。上联联意并不「阴」,下联「叹春残」,笔调转阴,情绪落差较大。或者「看云停(飞)」可以参考。


学习十二:直白

我的观念,「直白」不是字词通俗易懂,而是意境直接表白,说完了就没有余味可嚼。比如出句:喝一口家乡井水[扫地僧],浅显易懂,直白吗?我认为不能如是看。整句只写了一个动作而已,感情是「蓄而不发」。

出句:枕畔留香难入梦
对句:弦间凝憾易伤怀

僧:难入梦者,留的香应该不会是书香,书香好入梦。大概是枕边人不在了,闻着留下的香味才难以入眠,情调属阴。
对句「凝“憾”」「易“伤怀”」都是直接表白了内心的情感,直白了。这种遗憾和伤怀应该留给读者。不要拳头打直了,要留三分劲。

意境联要避免直白。小提两个方向参考:

(一)以人为主语时,避免直接把情绪用语带上,例如流泪、泣之类,你的感触都说完了,看联的人就无想像空间了,至少也得留个三分虚。以人为主语,可以考虑用「动作」来表达、隐喻、借比,含而不露。前面或可参考「弦间凝指…」,手指停住不动会是什麽情况,后面三个字再斟酌补述,气氛凝结下,可以延申很多,可以是伤怀,可以是感叹知音少,可以是感怀过去,遥想未来,……。比如「枕畔留香难入梦,弦间凝指似临秋」,多借秋的一层萧瑟。

(二)以身外之物为主语,就尽可能挑逗情绪,天马行空。比如以花为主语,写「她」的娇态,写「她」的情绪之类,要用以传神。如兄联,可改「花心凝泪…」之类。借花的情绪隐喻自己的感受,或者「花心凝泪只无言」参考,花之泪是我之泪,花无言即我无言。


学习十一:阴阳错位

http://www.china-liandu.com/view ... p;extra=&page=1

出句拾階
  
  学过一段时间之后,很多人会开始怕出句。慢慢会发现,句型、手法、用字乃至于意境都开始重覆,写多了自己都觉得无聊。也所以很多老鸟会渐渐疏离应对这个部份,因为写来写去,看来看去,对来对去都大同小异,新鲜感在流失。
  网络上写关于出句的不太多,我想介绍给大家的不是理论,而是一种途径。有些旁门左道,说实在难登大雅之堂。不过,我相信应该对某些人有用。
  声明:1、即思即写,肯定不够周延。各位有好的材料或是见解补充,非常欢迎,谢谢。2、菜鸟建议从头做起,老鸟自己看着办。

● 出句练习拾阶:

(一)初阶:临摩(限制较大,引导较多)

一、从前人下联对出上联,此上联即是出句。

  拿出古联,把上联部份遮住,一定要先忍住不要看。
  举例:古联下比是「偶贪杯酒得狂名」,字对字乱对一下,「不爱盘棋丢妄语」,不知所云,修顺一点,「爱下象棋无妄语」,大白话也行,再修一下,「松下奕棋无俗语」也行,天马行空一下,「松下奕棋风得子(势)」也成(棋有“得子、得势”术语。“得子”就是多吃了对方一颗重要棋子,像是车、马、包;“得势”就是情势明显较好。风放倒的是棋子还是松子?也许两者都可以想像得趣。)
  这个时候对句的要求不高,只要注意本身句子的内容就好,与下联的关联或结构不是重点。
  
二、再仿改前人上联句式。

  自己乱对之后,回头看看原上比,「爱拄杖藜增老态」,对比我们乱出的,恩~学习。顺便再拿原上比仿造或改造一下,想增减哪里就修哪里,偷天换日得「爱看古书增老态」,好像也不赖~“古”“老”联系更直观。

三、读一首诗词(也建议采用“清联三百副”),撷取某一些字句出句。

  学学古人或是现代名家句子之外,也是要换换口味才不会腻。随便抽出一首诗词,“偷诗”者“偷师”也。看诗要连鉴赏一起看,有助了解与学习点评。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鉴赏: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以下省略)

拼凑一下,例如出句:蝉响疏桐,不藉秋风声自远;


       玉楼春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鉴赏:这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词…(以下省略)
读这首词的时候,刚看过一幅古联「去岁花开今岁果,今年树发去年枝。」,特别对“琼苞”“去年枝”印象较深,灵思就产生了连系,组成了下面出句。


出句:琼苞新放去年枝,可是东风怀旧?


  当然,这种读诗词出句各自因缘,只是想告诉你这个方式也是种催化剂。
 


(二)进阶:半成联(限制较小,引导较少)

一、嵌字提领

  搜索一下诗词名句(用意顺便学学),随便拿一句来练,比如「古道西风瘦马」,一个字练一句,先嵌在第一字看看,想不来就再试嵌第二字,再想不来就嵌第三字,以此类推。久了也可以玩点花样,依序嵌字,或者自我设限字数。
  
  出句:古卷翻寻前世友(不要臉,古卷名家是我前世好友,哈!意境联绝大多数都是这麽滴虚伪。。。)
  出句:问道青山云带路、取道书山攻绝顶、取道书山开智慧、取道书山游古迹…
  出句:翦烛西窗听夜雨
  出句:时有清风争入户
  出句:经风奇石瘦
  出句:一旅风尘牵马过

  写得好不好无所谓,写就对了,日子久了,总有自己比较满意的句子。
  

二、抱残守缺:也许有几个字蛮喜欢,那就紧咬不放,看看能为这个词(组)写出多少个句子。

  举例:一开始我尝试写了个四七式
  原句:交臂古人,糊涂常饮诗中酒;
  感觉不是很理想,后来就又围绕「诗中酒」写了几个出句
  变句:心花兑入诗中酒
  变句:种花为酿诗中酒
  变句:肠枯可饮诗中酒 
  变句:忘情莫饮诗中酒

  延伸类型:功夫深了也可以读一首诗词,撷取某一意境出句。或者围绕同一个主题出句。

三、训练各种修辞技巧。

  1比喻法  出句:竹阴活似板桥画
  2拟人法  出句:万里悲秋风哽咽、花间香句鱼来索、谷庭麻雀争门派(这种大家用得最多)
  3夸张法  出句:一竿钓尽千江月
  4直述   出句:桃溪宛转春流野
  5双关   出句:情路不容人借过、一竿抛甩悲风暗雨
  6设问   出句:今夜谁人歌古调?
  7句中自对 出句:篱外徘徊,不忍听一管苍凉,满庭落寞;
    
  
  延伸类型1:日后尝试写成联的时候,可以参考清联三百副中的句型(比如人家怎麽用领字啊,句中自对啊,排比啊)自我训练。有助于提升语感和调理长联的气脉。

  延伸类型2:可按各种风格来尝试出句,雄浑、刚健、婉约、淡雅…等等。这个真的是难,呵。

(三)放空
  这个时候基础夯实,老鸟还是放飞吧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0-18 08:00

【冷笑话】(58)《“赢”字解析》by Julia诗清话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点击这里 看图片来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冷笑话】(58)《“赢”字解析》
by Julia诗清话逸


长沙电子总经理廖炯对“赢”字的解析,引伸出了许多道理,感受良多,现在摘要,与诸位一同分享。

如何成为一个赢者?立于不败之地?一个“赢”字的诠释便足以做到。

“赢”字有“亡、口、月、贝、凡”这五字组成

“亡”代表什么?
是死亡,灭亡?当然不是。这里的“亡”指的是一种危机意识。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无不具有此种意识。尤其在成功之后,若想长治久安,必须时刻要有危机感,骄奢淫逸,必当失败。

“口”代表什么?
顾名思义指的是口才。人才不一定有好的口才,但有好口才的人应该都是一个人才。古代有唇枪舌战,舌战群儒。当今有圆桌谈判,巧舌如簧。要想成为“赢者”,这个“口”必不可少。除了口才,“口”还有另一番含义,那就是“口碑”。得人心者得天下,一个人的“口碑”对其成败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月”所指的就是时间与效率。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关键在于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尤其在当今的经济快速发展下,“快鱼吃大鱼”“效率成功论”早已被大多数人所认可。“惜时如金”,珍惜时间,在有限时间内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日积月累,岂能不成功?

“贝”代表什么?
代表着资金,资源。经济基础决定一切。要想成为“赢”者,必须要有物质基础作为保障。同时,也要拥有信息、人才等多方面的资源。缺“贝”者则难以成就大事。

“凡”代表什么呢?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很多工作都需要从细处着手,看似简单平凡的工作,却需要付出相当多的心力。“细节决定成败”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单位的共识。要想成为“赢”者,就需要在平凡工作中耐得住寂寞,从细微处做起,脚踏实地地一步步从平凡迈近非凡。

珍惜时间,提高效率,积累资源,从细节入手,脚踏实地,努力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紧跟时代步伐,树立大局和危机意识,假以时日,做一个“赢”者。

赢的解析:
亡——代表危机,口——代表沟通,月——代表时间,贝——代表资金,凡——代表一颗平常心!

文本来源:廖炯的“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0-19 20:35

【冷笑话】(59)《隔夜茶》by Julia诗清话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点击这里 看图片来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冷笑话】(59)《隔夜茶》by Julia诗清话逸

Julia是北方人,没来香港之前,不懂得品茶。经常是一泡茶在壶里,三番五次地续水,一直喝,喝到明天,喝到没茶味才换新的。

中学读书时,听医生说,隔夜茶有茶碱,对胃不好,不可以放到第二天再喝。几十年来,别说是隔夜茶,无论再好的茶,剩了都不喝。

来到香港后,N十年来,喜欢品尝中外南北美食,喜欢各种茶、咖啡都试一试。现在成了名副其实的无聊玩家。因为本人的特点是,无论什么时候喝茶、喝咖啡、吃东西,都能睡得着,而且也不肥。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隔夜茶的功效,我笑了。其实我经常笑自己,笑自己好傻,什么都不懂,净出洋相。

现在把这篇文章贴出来,跟你一起分享!希望你比我早一点聪明。

隔夜茶的功效

1.止血:隔夜茶中含有丰富的酸素,可阻止毛细血管出血。如患口腔炎、舌痈、湿疹、牙龈出血等,均可用隔夜茶漱口治疗。疮口脓疡、皮肤出血也可用其洗浴。

2.明目:隔夜茶中的茶多酚有抗菌消炎作用,如果眼睛出现红丝,可以每天用隔夜茶洗几次

3.止痒:用温热的隔夜茶洗头或擦身,茶中的氟能迅速止痒,还能防治湿疹。

4.生发:用隔夜茶洗头,还有生发和消除头屑的功效。如嫌眉毛稀落,每天可用刷子蘸隔夜茶刷眉。

5.固齿洁齿:茶水中的氟与牙齿的珐琅质钙化以后,会增强对酸性物质的抵抗力,减少蛀牙的发生;氟还能消灭牙菌斑,最好饭后两三分钟用茶水漱口。

6.除口臭:茶中含有精油类成分,气味芳香,经常用茶漱口可消除口臭。

7.防晒:皮肤被太阳晒伤,可用毛巾蘸隔夜茶轻轻擦拭。因为鞣酸对皮肤有收敛作用,茶中的类黄酮化合物也有抗辐射作用。

8.去腥除油腻:隔夜茶还有特强的除腥气和除油腻的功效,吃毕虾蟹后用来洗手倍感清爽。夏季使用隔夜茶,应以不变馊为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0-22 21:01

马小望老师:

您好!

学生Julia好不容易申请到了QQ号。

1、但有网友告诉Julia说“搞错了,这是QQ号,不是QQ群号”;

2、不懂得什么是QQ群号,更不会用;

3、Julia申请老师批准“第六组换个组长”;

4、建议:换——醉客——为组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醉客
精华1
帖子312
威望1 点
在线时间753 小时
注册时间2012-3-30

谢谢!请批准!敬礼!

下图是学生
Julia近来努力的最新消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0-22 22:0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泊小顾发表于 2013-10-8 19:38 | 只看该作者
1. 七唱格任选一  古/三
2. 分咏  支流/烟花
参加练习的联友,请在本月20号前贴到这里来。

看到小顾哥“时钟点评”很温馨,想起“1VS6PK”酸甜苦辣、曲直方圆的岁月;今天小女子Julia诗清话逸先抄书,从明天开始再跟着小顾哥做功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泊小顾发表于 2013-10-21 19:57
好像评完了,如果有遗漏还请提醒一下。

其实对于诗钟我也在探索之中,自知水平非常有限,本来不敢乱点评各位的大作的。这次答应剑校来出题,是与大家一起练习,起一个带头人和组织者的作用。

嵌字题是故意难为大家的,有些朋友还是写得不错;分咏也有一定的难度,有几个作品都咏得很好,联友们的水平不错。

附上本人的几个拙作,博君一笑:

古/三七唱
1
古邻去后空桑院
三径归来就菊篱
2
稽古振今民有幸
登三减五国无虞
3
忽见三仙随白鹤
未闻古佛负青蛾
4
一日省三防缺失
几时泥古见成功
5
江湖流落三迁客
岁月逍遥古丈夫
6
日高正照人三十
天暖应怜树古稀
7
神交异代文今古
谊结同朝子二三

分咏:支流/烟花
1,
满天绽放华光短
各地繁衍祖脉长
2,
炫彩后湮天一角
正名前走路千条

谢谢大家,再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3-10-13 11:17 |只看该作者

诗清话逸 发表于 2013-10-12 11:48
点击这里……
首先问好诗清妹子,好久不见!
1. 七唱格任选一  古/三

三潭印月秋蛙静;【Julia诗清话逸】
古寺鸣钟夕鸟归。【Julia诗清话逸】
三潭与古寺同为地理名,嵌字成功。联意清幽深远,相当不错。
2. 分咏 支流/烟花

风雷雨电刮菲特;【Julia诗清话逸】
美越日光然月空?【Julia诗清话逸】

这上句写起台风了,和支流没什么关系呀。下句看不懂,你能解释一下吗?

点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诗清话逸  谢谢小顾哥在百忙中回复、点评-->“1. 七唱格任选一 古/三”,鼓励学生Julia。获益良多。敬礼!发表于 2013-10-13 12:48


诗清话逸  小女子Julia问小顾哥好!美、越、日、菲(特)四国在东亚海域搞事、企图争夺石油资源,想借“日”光来点燃“烟火”炫耀星空、遮挡明月。-->看来我得再做功课!汗颜!敬礼!谢谢!发表于 2013-10-13 12:4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点击这里 看图片来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诗钟】分咏格 纸/墨
薄比人情飞比鹞
稠如胶漆染如烟

分咏是诗钟的格式之一。相对于合咏之格式而言,分咏要求上、下联内容分别表达两个不同的主题或事物,以不犯题字(题字不出现于上、下联句中)为原则。

来源:
红笺小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诗联笑画】(55)《诗钟-分咏-支流/烟花》by Julia【诗清话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点击这里  看图片来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泊小顾发表于 2013-10-8 19:38
1. 七唱格任选一  古/三

潭印月秋蛙静;【Julia诗清话逸】
寺鸣钟夕鸟归。【
Julia诗清话逸】


2. 分咏 支流/烟花

风雷雨电刮菲特;【Julia诗清话逸】
美越日光然月空?【Julia诗清话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点击这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0-31 08:05
联都对联学堂初班
附属预科班预4


第一讲:对联的基本规则

来源:悱忱老师初17班第二讲

讲师:副校长、预科主任【马小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马小望 发表于 2013-10-9 11:54 | 只看该作者
题外话:本讲义以初级十四班讲义为主,再从大蒙校长的讲义、我心飞扬校长的讲义补充而成。在此,非常感谢大蒙、我心飞扬俩校长及十四班相关老师。


第一讲:对联的基本规则

对联格律基本六要素为: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上述六要素,大体上还存在某种层层递进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词性相当是结构相称的基础,结构相称是节奏相应的基础,节奏相应是平仄相谐的基础。

一、字数相等
    字数相等即上下联字数相等,不管单句联还是多句联,上、下联所对应的分句之间字数分别相等。上下之间字数不等同,严格意义上不属于对联范畴。

    也有字数不相等的特例,但这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联。如之前所谓的绝情对:
    袁世凯千古
    中华民国万岁

    该联是袁世凯死后,湖南王壬秋写的挽联。作者特意把“千古”与“万岁”看作对仗,借用对联形式,表达“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的弦外之音。

二、内容相关
    大家从对联六要素的归纳上已经可以看出,所谓对联,既要“(相)对”又要“(关)联”。“相对”是指声律、词性、结构和节奏上对应对仗,属于对联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关联”则属于对联的内在灵魂。

    内容相关,是指上下联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语意语气相关、相扣、相联、相呼应,上下联之间有着合理的内在逻辑关系。这是一个相对广泛而又难以把握的的话题。作为初学者,首先要知道两个应该注意避免的问题:第一是隔,第二是合掌。

    1、关于“隔”
    对联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可以简单地看作是一个人同时说的两句话,只是经过了对联特定的工艺要求加工而已。正常人说话,首先要具有语言逻辑的合理性和连贯性,比如以下两句话:
    中午吃什么
    明天要考试

    这两句话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语无伦次,不知所以,没有毛病起码也是喝多了的人才会同时说的话,假如我们把这两句话看作是一副对联,抛开对联其他方面的因素不论,从关联方面来看,那第二句话就是“隔”,因为它们之间缺乏了所必要的内在逻辑联系。
      
    再如:
    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此联在平仄、词性方面基本对称, 但上下联内容相互孤立,不能照应、贯通来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两者之间没有丝毫的内在逻辑联系(无情对除外) ,象这种只对不联,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对句,只能算是对偶句,要看成对联的话,那就是意“隔”。
      
    扫地僧老师说过:“纵是对句,也要把出句当成是‘我’写的!”也就是说,对句要以出句者的角度立场去完成未说完的话。而一个人说话,是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语气的,这就要求语言风格及语气上的融合统一,比如出句风格上俏皮可人,对句古板平稳,便会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这就造成了风格语气上的“隔”。

    关于“隔”的问题还有景、情绪、时间等等方面,道理上都是一样,在此不作一一列举。任何思维的空间跨度,都需要一个内在的逻辑当作“轴”去贯穿联系,使上下联之间转承无断缝,形成协调统一,圆融而相得益彰,始终象是一个正常人同时说的两句话。

    2、关于“合掌”
    先看下面这两句话:
    今天是周末
    昨日为周六 (不考虑其他因素)

    这两句话是很有数学逻辑的,肯定是不隔了,但是说来说去就是那么一个意思,作为平时说话,人家会说你罗嗦,在对联里,就是“合掌”。
合掌是指同义相对,也可称雷同。对联有惜字如金之说,其语言表述的空间十分有限,讲究用最简短精练的语言来涵载最大的信息量,合掌这样明显的意思重复,是对联之大忌。

    再看下面这组对句:
    一抖诗囊成半阙[明月如斯]
    浅掏笔管又三车

    明月如斯老师有评如是:看似比较成功的流水对,然掏笔管,跟抖诗囊合掌,因为都是比喻搜刮心中的积累,喻体不同,本体毫无二致。 这就是属于比较隐蔽的合掌了。

    前面我们只是浅谈一下关于“隔”和“合掌”两个关联上的问题,给我们划出了两条平行线,在“合掌”与“隔”两个极端的禁忌区间,虽然是一种拘束,但是在这个区间内,我们的思维是可以无限延伸的。   
同学们可参阅我心飞扬校长的《也谈对联内容关联和“隔”与“不隔”》,详见:
    http://www.china-liandu.com/view ... 2%BB%B8%F4%A1%B1%2B

三、词性相当
    “词性相当”是对联的语法要素,其含义是: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词的词性,应属同一类别。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如:

    花落方参生死理  [佳人挽袖]
    云浮常悟盛衰机  [空空道人]

    其中“花”和“云”“理”和“机” 都是名词,“落”和“浮”,“参”和“悟”都是动词,“方”和“常”都是副词,“生死”和“盛衰”都是形容词。

    关于词的分类,现代汉语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六类;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六类。

    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

    注意:对联中有一种对仗形式是自对,即上下联两两各自为对,此类对联形式可以允许上下相同位置词性不同。如:
    我辈复登临,昔人已乘黄鹤去
    大江流日夜,此心常与白鸥盟

    上联中的“登临”为动词,下联中的“日夜”是名词,本不相对,但上联当句中“登”对“临”,下联当句中“日”对“夜”,属自对。

四、结构相称:
    结构相称,指上下联的句式一致,词组的结构一致。即主语对主语,宾语对宾语...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
词和词组构成的方式有: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独立结构、动补结构、连动结构、方位结构;

    现代汉语中句子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成分组成。

    关于句子成分的划分,貌似现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没有相关的知识点。老夫记得当年读中学时,语文老师介绍过一首顺口溜,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

    请注意,结构相称首先要求上下联之间的句型大结构相称 。
    如:
    柳岸      莺      啼      翠
    状        主      谓      宾
    桃花      雨      润      红
    主语      状      谓      补

    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问题,在小结构上,“柳岸”和“桃花”同为偏正结构,“莺”和“雨”同为名词,“啼翠”和“润红”同为补充式结构(或动宾结构,视翠、红词性而定),属对工整无误,但是你会越品越别扭,那就是因为句型大结构上的不对称。所以,一切都是在大结构对称的基础上,才有必要再去谈小结构上的对称。

    再如:
    出句:水 聚 千峰 影 [苏三]
          主 谓 定语 宾
    对句:风扶 万柳 腰 [红袖流云]
          主谓 定语 宾

    该联上下比均为主谓宾结构。其中,名词“水”“风”为主语,动词“聚”“扶”为谓语,同为偏正结构的“千峰”“万柳”是定语,名词“影”“腰”为宾语。由此可见,这是一组句式结构和词组结构均工整对称的对联。

五、节奏相应
    节奏相应与整句句式大结构及对联格律具有紧密的关系。在联律中,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对联行文多以二字(有时也以一字或三字以上)为一节奏。所谓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同步。如:
    风和--日丽
    人杰--地灵
    这副对联是二二节奏。

    说--真心话
    作--老实人
    此联是一三节奏。

    寒风--直彻梦;
    往事--甚缠人。

    题重阳菊(废园)
    千丝--冷韵--因风--谱
    一院--霜心--借酒--题

    常缘木--而求--至乐  (叶公好龙)
    独刻舟--以志--初心  (叶公好龙)

    节奏一般分语音节奏和语意节奏。语音节奏又叫声律节奏,是利用平仄声的交替与对立产生和谐的音节停顿来实现的,其显著特点是按照诗中用字顺序,以两个字为一节奏,每一节奏第二字为节奏点(即音步)。如:

    临水/看云/起,
    钩帘/待月/来。

    语意节奏又称意节,是依词语结构划分,即根据语意所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方式。语意节奏无固定字数。如: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对一般初学者来说,建议先从语音节奏来入手,这样有助于做好平仄相谐。

六、平仄相谐
    所谓平仄相谐,又称平仄协调,狭义地说,就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

    所谓平仄相对, 就是上下联的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如按语音节奏而言,对联与格律诗中的对仗句基本相同。而且,对音步的安排也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此在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律平仄相对,只是要求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关键节奏点平仄如不相反,就是失对。

    所谓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的是一个句子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如果上下联中内部不做平仄的交替,而连续用平声或仄声,就是“失替”(又称串调)。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

    我们来看下面这副联:
    立品定要如华玉
    仄仄仄仄平平仄

    读书何止到青云
    平平平仄仄平平

    上联中“品”和“要”皆为仄声,这是“失替”;

    上下联中,“要”和“止”皆为仄声,“华”和“青”皆为平声,这叫“失对”。
    平仄相谐并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辞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格律要求。

    这里我们重点来学习马蹄韵的相关规则。

    早在南北朝时期确立了四声系统,四声的运用,使词句富于变化,听起来有一种起伏跌宕的韵味。但古韵的四声和今天汉语拼音中的四声是有所不同的。

    古四声分分别是:平、上、去、入,平声又分为阴平和阳平,而上、、去、入三声则为仄声。但现代汉语拼音中的四声中,阴平为第一声,阳平为第二声,上声为第三声,去声为第四声,少了古音中的“入声”。

    入声字在两次汉语音调变迁改革中,被划入到现在普通话的各个声调中。划归到三声及四声中的,因古今都属于仄声,不需要特殊注意。给我们造成最大困扰的往往是哪些被划入到普通话中一声(阴平)、二声(阳平)中的字,即我们常说的今平古仄的入声字。但这百余字中,我们常用到的也不过几十字,且有专门的入声字例表和检索工具可供我们查询,所以,在勤于练习写作对联过程中是会逐渐记住这些常用字的。

    联界对使用古韵和今韵无统一标准,哪套标准皆可,但在一副对联中不可古今韵混用。联都习惯 ,凡以今音入联者要加以标注,不标注者概以古音论之。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1-1 04:39
本帖最后由 诗清话逸 于 2013-11-2 01:10 编辑



联都对联学堂初班预4

副校长、预科主任【马小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组别
醉客QQ群号
指导老师
学员
学号
组号
交作业日期
助教


281134882
040601
1
(1)10-31
诗清话逸
040602
2
040603
3
040604
4
(1)10-30
040605
5
(1)10-26
040606
6
040607
7
(1)10-24
040608
8
(1)10-18
040609
9
040610
10
(1)10-3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1-6 20:3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山水放歌发表于 2013-9-2 07: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壶中岁月 于 2013-10-1 03:40 编辑

第一讲《五律》作业

姓名:山水放歌         总分:
90

一、  分析题:(20分)  得分:20
        《 林亭寓言》(唐·张九龄)
          林居逢岁晏,遇物使情多。
          蘅茝不时与,芬荣奈汝何。
          更怜篱下菊,无如松上萝。
          因依自有命,非是隔阳和。
    运用讲义所学知识,分析这篇五律的起句、承句、颔联、颈联以及转合句,分别采用了哪种作法,并简述理由。(提示:仔细审读诗题,万勿望文生义)
答:
      1.起句:林居逢岁晏。就事起。通过林家岁宴引出正文。
      2.承句:遇物使情多。自家心意承。作者在这里就稍有一些小的感慨。岁宴上发生的事情,让作者抒发情感。
      3.颔联:叙写。作者在这里稍作勾勒,为下一句进一步铺垫。表现为无我之境。
      4.颈联:用比拟的手法,抒发议论。承接颔联的意,引发作者的感慨。感情色彩进一步加强。为怜惜篱笆下秋菊的命运。菊都是高洁的象征,作者在这里也是借 物喻人,更与缠绕青松的藤萝对比。暗指自己因为不依附权贵而难以立足。      
      5.转合:承颈联意转合。作者在承接颈联的“无如松上萝”来进一步说明,也是自我感叹。
正确

二、        按要求创作五律一篇,诗题《感秋》,韵自选(35分)   得分:
30
要求:
1.        起句:对景兴起
2.        承句:自家心意承题
3.        颔联:勾勒
4.        颈联:点染
5.        转合:推开一步转合

五律 感秋

沐浴金风里,青郊放眼量。
菊杯斟笑靥,枫面露羞妆。
人掬溪流醉,心愉稻浪香。
澄明禅境起,不许道沧桑。
起句:“金风”,秋风,沐浴起兴,起句不错;
承句:“放眼”,旷达之情,临秋之心意,把握得当;
颔联:要求为“勾勒”,然此联却是典型的“点染”2. 点染:修辞手法。实际上是两个步骤,先是点,点明要刻画的景物或人事;然后是染,也就是用形容、比拟、夸张等手法烘    托映衬所描写的对象。常常表现为“有我之境”,其中的“我”,既可以是人事,也可以是拟人化了的景物----补充讲义)。
颈联:上比点“人”,下比点“心”,“溪流醉”比拟,“稻花香”形容,点染秋景之欢愉及秋获之喜悦,不错;
转合:转句推开,逢秋如入禅境,结于意外,逢秋不悲,自不须生节序更迭之怨,何言沧桑?符合要求,相当好。
此律颔联与颈联作法相同,尚须细心领会中二联不同的作法,很明显,两联相同的作法,作品明显呆板。

三、 自由创作(45分)  得分:40分
        自选景物或事件创作五律一篇,题目自拟,韵部、作法自选。创作完成后按“起法、承法、颔联作法、颈联作法、转合法”等进行简要说明。作业须运用第二节所学,考虑句法与字眼。

五律 秋日感怀
高天云正好,爽气入金秋。
风自林中起,泉从涧底流。
登峰天地阔,放眼水山悠。
愿效溪边客,悲欢一篓收。
章法有序,转合从容,已悟作法三昧。自我分析也很到位,字眼炼字不错,尤其中二联作法运用所学,点染勾勒、有我无我,相当明晰,显然比上一篇作业更见圆润妥帖,不错。
起句“高天”换一下字序为“天高”,句法或更显自然;颈联“登峰、放眼”尚需提炼,且下句再写“水山”,略显重沓;合句“悲欢”显得有点突兀,若含蓄些,如“晨昏一篓收”“闲情一篓收”等等,更显古淡悠然。另,“天”字重,避之更佳。


起法:兴起。句式为语句的错综。
承法:接起句题意承接。
颔联:运用勾勒。客观描写景物。字眼为自,从。句式为语句的错综。林中有风起,涧底泉水流。采用对仗的形式。
颈联:点染。为有我之境。字眼为阔,悠。采用对仗的形式。
转合:推开一步转合。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1-6 20:4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却上心头发表于 2013-9-2 11: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壶中岁月 于 2013-10-1 05:12 编辑

中三班却上心头第一讲《五律》作业

姓名:却上心头
总分:83

一、 分析题:(20分) 得分:18
《 林亭寓言》(唐·张九龄)
林居逢岁晏,遇物使情多。
蘅茝不时与,芬荣奈汝何
更怜篱下菊,无如松上萝。
因依自有命,非是隔阳和。
运用讲义所学知识,分析这篇五律的起句、承句、颔联、颈联以及转合句,分别采用了哪种作法,并简述理由。(提示:仔细审读诗题,万勿望文生义)
答:
1.起句:采用了就题直起的方法,因为开篇就点出了当前的人物时间和地点。
2.承句:采用了就首句直承的方法,因为承句接着上句触景生情说遇到了很多事情感慨颇多.
3.颔联:采用了勾勒和叙写的方法,用简练的文笔大致刻画了蘅茝的特性和品性,没有过于夸张的描写,表现为“无我之境”。
4.颈联:采用了点染和议论的方法, 先是点明更加怜惜篱下菊,然后用松上萝烘托映衬
篱下菊。表现为“有我之境”。同时发表议论也暗指作者自己。
5.转合:采用了承颈联意转合的方法,“因依自有命”承上联转。同时作者发表议论不论是人或者事物都各有自己的命运不是转变环境就能摆脱的。
颔联是叙写,交代诗人看待物的一种心理状态,而不是物本身的存在状态,所以,回答叙写是正确的,勾勒则多余了。
颈联是议论,同样是由诗人把菊花和松萝拉在一起进行比较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也是主观的议论,回答点染也显多余。反过来说,如果诗人是用松萝来比喻菊花,则是点染。
可能是在分析时左看也像,右看也像,很纠结吧。但能看到叙写、议论,基本正确。


二、 按要求创作五律一篇,诗题《感秋》,韵自选(35分) 得分:25
要求:
1. 起句:对景兴起
2. 承句:自家心意承题
3. 颔联:勾勒
4. 颈联:点染
5. 转合:推开一步转合

       五律 ·《感秋》
西风凋碧树,落叶满津城.
径乱寒蛩泣,楼传绿绮声.
怅然叹后世,何处寄余情.
悄立空相向,窗前北斗横.
起句:摘晏殊词“昨夜西风凋碧树”起兴入句,虽是偷句,倒也贴切;
承句:句法不错,然此乃就起句直承,作法上与自家心意的要求相违;
颔联:勾勒不错,对仗不称。若是用拗体律首联入对,颔联不对,倒也无妨;
颈联:此联议论,也与“点染”不同,“何处、怅然”属对宽了;
转结:转句承颈联气脉而来,结句拓开,符合要求。
就此律本身而言,能自成章法,情景相谐、文从意远,惜两处与作业要求相悖。


三、 自由创作(45分) 得分:40
自选景物或事件创作五律一篇,题目自拟,韵部、作法自选。创作完成后按“起法、承法、颔联作法、颈联作法、转合法”等进行简要说明。作业须运用第二节所学,考虑句法与字眼。

  五律 ·《秋日感怀》
叶落知秋至,
云深又几重。
窗前难见鹊,
树上可寻踪。
碎影洒书卷,
孤灯映病容。
十年离别后,犹惧五更钟


1. 起句:叶落知秋至,(就题直起。)            
句法: 【语序的错综】           
字眼:【知】

不错。
2. 承句:云深又几重。(自家心意承题。)
句法:【语序的错综】        
字眼:【深】

句法不错,此非自家心意,依然是沿起句就题直承。写景而无我。若言“伤怀又几重”则为“自家心意”。分析有误。

3. 颔联:窗前难见鹊,树上可寻踪。(勾勒。)
句法:【十字格】   
字眼:【见、寻】

十字流水,句法不错,喜鹊白天采食,晚间栖于树,交待时序。但此联在律诗中的作用偏弱,于主题的演进似可有可无。
4. 颈联:碎影洒书卷,孤灯映病容。(点染。)
句法:【成分的省略】
字眼:【洒、映】
这是个单句,碎影(主语)、洒(谓语)、书卷(宾语),单句主谓宾俱全,成分未见省略。注意,所谓成分的省略,往往是含有复句的句子,其中一个或两个复句省略了某个成分。
字眼“洒”字过实,如“弄、摇”等或更见灵动。
5. 转合:十年离别后, 犹惧五更钟。(推开一步转合。)
句法:【成分的省略】
字眼:【离、惧】
不错。

句法、作法运用娴熟,字眼也有提炼,诗情婉转含蓄,尾结拓开而又与主题呼应,余味绵绵。
读后两篇作业,总体感觉却上心头的阅读量非常丰富,对五律作法的领悟已有相当感觉,行文炼字造诣匪浅,若能从诗理上多加修练,站高一层,诗艺当能大进。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1-6 20:4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丁二发表于 2013-9-2 13:2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壶中岁月 于 2013-10-3 02:25 编辑

第一讲作业
姓名:丁二   总分:85

一、        分析题:(20分)  得分:15
        《 林亭寓言》(唐•张九龄)
          林居逢岁晏,遇物使情多。
          蘅茝不时与,芬荣奈汝何。
          更怜篱下菊,无如松上萝。
          因依自有命,非是隔阳和。
    运用讲义所学知识,分析这篇五律的起句、承句、颔联、颈联以及转合句,分别采用了哪种作法,并简述理由。(提示:仔细审读诗题,万勿望文生义)
答:
      1.起句:就题直起。点明时间事件。
      2.承句:写自家心意承接。有感慨良多。
      3.颔联:点染,说明蘅茝的不合时宜,繁荣芬芳无奈。借物喻自己。
      4.颈联:进一步点染,用一怜字写出点出自己的感情,也借菊花喻自己竟不如松上萝。
      5.转合:承颈联意转合。找出原因,为什么不如。
颔联:是对物象的存在状态作主观的叙述,而点染只是对客观物象作比喻或夸张的描写,故此联作法应为叙写;
颈联:此联是作者主观地将菊花和松萝拉在一起进行比较优劣并进行谈论,故当为议论。

二、        按要求创作五律一篇,诗题《感秋》,韵自选(35分)   得分:32
要求:
1.        起句:对景兴起
2.        承句:自家心意承题
3.        颔联:勾勒
4.        颈联:点染
5.        转合:推开一步转合
感秋
雁字云天远,忽惊秋转凉。
菊黄青石径,霜白小轩窗,
正恼飘零叶,偷看寂寞章
西风知不语,一院桂花香。
作法合格,中二联一勾勒一点染,转结推开,桂花开于西风后,犹有余味。不错。
七句“偷看寂寞章”与诗旨、诗情不合,何为“寂寞章”?因何“偷看”?六句“正恼”,七句接“还看”,气脉方可连。


三、        自由创作(45分)  得分:38
        自选景物或事件创作五律一篇,题目自拟,韵部、作法自选。创作完成后按“起法、承法、颔联作法、颈联作法、转合法”等进行简要说明。作业须运用第二节所学,考虑句法与字眼。


           秋江泛舟
看秋晴正好,舟放翠波间。
望里清江碧,身边白鹭闲,
追鱼枝上鸟,笑我水中山,
此意何清澹,神仙只若般

1.       起句:对景兴起
2.       承句:自家心意承题
3.       颔联:点染
4.       颈联:拟人
5.        转合:承颈联意转合。
句法和字眼
           句法和字眼:第一句省略主语。字眼:晴,好。
            第二句语序错综,字眼:放
            第三句,第四句省略主语。34字眼:碧,闲
            第五句,第六句倒序。56字眼:追,笑
            第七句,第八句省略。7字眼:清澹,8字眼:若般
       起句就题起兴,承句心意未显,就作法而言,似未合要求,到更像是就题直承。颔联点出“江、鹭”,以“碧、闲”作修饰渲染,不错。颈联以拟人修辞作渲染,进一步烘托秋景的清丽明媚(注意,拟人是修辞不是作法,此联作法为渲染)。转句依颈联而下,衔接紧密,尾联呼应起句并点出主题情感。整体开阖有度,章法不乱。
       两个问题:一是意象重沓。颔联出句“清江碧”,其实在承句已有交代(翠波),这个”碧“字就显得重复而无意义,不如用“静”,既能避开与承句的重合,也可对比烘托四句的“闲”,江静则鹭闲也。同样,颈联的出句写“鸟”,与颔联的“鹭”又有重沓。你看,二句写水,三句还是水,四句写鸟(鹭),五句还是鸟,物象选择过于局促,意境单薄。二是六句的“山笑我”拟人不佳,山笑我,为何而笑?笑我什么?并无交代与铺垫,显得很突兀。此律不如前一首。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1-6 20:4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3-9-2 14:3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壶中岁月 于 2013-10-3 03:04 编辑

姓名 : 幽幽南山        得分:83

一、        分析题:(20分)  得分:12
         林亭寓言》(唐·张九龄)
         
林居逢岁晏,遇物使情多。

          蘅茝不时与,芬荣奈汝何。
          更怜篱下菊,无如松上萝。
          因依自有命,非是隔阳和。
    运用讲义所学知识,分析这篇五律的起句、承句、颔联、颈联以及转合句,分别采用了哪种作法,并简述理由。
(提示:仔细审读诗题,万勿望文生义)
答:
      1.起句:引事起,逢岁宴之事。
      2.承句:依自家心意承,岁宴上遇事动起感情。
      3.颔联:点染,
      4.颈联:议论,抒发心中之怨。
      5.转合:依颈联转合 , 扣题。
起句表面看似乎是在说一件事,但此事并非一个事件,仅仅是交代地点与时间而已,所以不能看做“引事”,应该是“就题直起”。颔联也不是“点染”,而是叙述一种状态(并未对物象本身作描写与渲染)。其他不错,说明略显简单。

二、        按要求创作五律一篇,诗题《感秋》,韵自选(35分)   得分:28
要求:
1.        起句:对景兴起        2.        承句:自家心意承题   3.        颔联:勾勒  4.        颈联:点染  5.        转合:推开一步转合
《感秋》
云亭依短岭,寻菊入平栏,
水阔游鸿雁,童顽忘钓竿,
油松枝傲冷,火炬叶飞丹,
最好龙湖里,红霞映翠峦。
火炬 :树名。龙湖:龙源湖,我们这里的人工湖。
起承句作法不错,颔联勾勒颈联点染也合要求。转合有推,但推而未远,尤其是客观描写有之、主观感受太弱,与诗题结合不紧,若用主观感受来推开一步作结,此律就丰满而有味了。除转结外,其余作法运用较为娴熟。
承句“平栏”当指“云亭”,亭中寻菊,差强人意。转句炼字不足,“里”不如“上”。


三、        自由创作(45分)  得分:43
        自选景物或事件创作五律一篇,题目自拟,韵部、作法自选。创作完成后按起法、承法、颔联作法、颈联作法、转合法
等进行简要说明。作业须运用第二节所学,考虑句法与字眼。
《祭妻》
北国春来晚,清明大雪飞,(引事起,就首句承)
朔风摇冷树,白絮湿寒衣,(勾勒,字眼在第三字)
马路车流缓,长街过客稀,(点染,字眼在第五字)
归家谁问暖?梦里再相依。(推开一步转合)
起句乃对景兴起,承句衔接不错。中二联勾勒点染中规中矩,作法熟练,转合句突然推开,婉转承题,以情作结,情感真挚,而前六句铺垫恰好,情景相谐,不错。整体结构合理有度。
稍有问题的是颈联上下取景过于局促,首词合掌。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1-6 20:49
本帖最后由 诗清话逸 于 2013-11-6 21:00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诗清话逸发表于 2013-9-14 12:3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壶中岁月 于 2013-10-14 12:47 编辑


联都诗词学堂中级班3

第一讲《五律》作业

姓名:诗清话逸              总分:60

一、分析题:(20分)  得分:12
《林亭寓言》(唐•张九龄)
林居逢岁晏,遇物使情多,
蘅茝不时与,芬荣奈汝何。
更怜篱下菊,无如松上萝,
因依自有命,非是隔阳和。

运用讲义所学知识,分析这篇五律的起句、承句、颔联、颈联以及转合句,分别采用了哪种作法,并简述理由。(提示:仔细审读诗题,万勿望文生义)
答:
试译成白话如下:
暮年下野闲居,待人接物用情较多。“遇物使情多”中的“物”,应理解为万物、物象及物变,与“待人接物”不同。
蘅茝香草错过了芬香荣盛时节,又能把你怎样?后句应解为“昔时的芬芳丰茂不再,而你却无可奈何”。
更可怜那些篱下的菊花,攀缘于松上无所依归的女萝。
因各有天命,生有时,死有期。不是隔离了春天或佳音的过错。

1. 起句
林居逢岁晏,
作者张九龄暮年下野闲居,由此事件兴起主题。

所谓“引事”,常用比喻或引用典故,而非当下之事。此句为就题直起。

2. 承句:
遇物使情多,
承上闲居,因此待人接物用情较多。由自家心意承题勾勒。
正确
3. 颔联:
蘅茝不时与,芬荣奈汝何。
蘅茝香草错过了时机,荣枯盛衰又能把你怎样?景情交融,勾勒内心情思。

描写物象的状态,作法应该是叙写。

4. 颈联:
更怜篱下菊,无如松上萝,
更可怜那些篱下的菊花,攀缘于松上无所依归的女萝。
作者借用拟人化手法,描写菊、萝。
前者寓意寄人篱下的凄楚,后者寓意依扶强势攀援高升而又无所依归的忧患。
同情、怜悯、鄙夷和嘲讽,感情错综复杂。
从而点染自己内心的孤独、凄苦、辛酸、无奈和落寞。

比拟手法正确,作法是议论。

5. 转合:
因依自有命,非是隔阳和。
推开一步转合。作者开阔思路,感慨人生。
说明世间万物,因各有天命,生有时,死有期。决不是春天或佳音与其隔离所导致之过错。

应为承颈联转合。

Julia诗清话逸
读后感
这首独具匠心的小诗,含蓄而慰藉。诗人张九龄从“岁晏”、“林居”、,写到“蘅茝”、“菊”、“松”,不直接由字面诉说孤独寂寞凄楚和哀愁,读之却知其言愁,意境深邃,启迪人思,发人深省。

张九龄借物蘅、茝、菊和松的生态及荣枯兴衰,充分抒发和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寂寞,凄楚和无奈,但从前到后,没有一个独、孤、愁和苦字,坦然面对,乐天知命。文笔顺畅,情感真诚,韵律优美,朴实无华,感人至深。

二、按要求创作五律一篇,诗题《感秋》,韵自选(35分)  得分:18
要求:
1. 起句:对景兴起
2. 承句:自家心意承题
3. 颔联:勾勒
4. 颈联:点染
5. 转合:推开一步转合

Julia诗清话逸
引言
中秋年年有,今年趣事多。
学堂多俊彦,开心又快活。
老师、诗友是皓月、明星和俊彦。


【五律】《感秋》by Julia诗清话逸
吟诗惬意中,窥竹一时通。
月皓摇清影,星明蕴雅风。
犹思金菊酒,更慕智陶翁。
全党倡廉洁,三峡两岸红。

起句的景在何处?
承句也不是自家心意。
颔联勾勒不错。
颈联点染,“智陶翁”不谐。
尾联败笔,推开不止一步,而是千步了。前三联感秋,从秋之惬意,到星月之雅趣,到菊酒的幽然以及追慕陶令的隐逸,渲染描写秋景与秋情,转合句突然转到“全党”“三峡”云云,有点莫名其妙了。尾句“三峡”之峡为古仄,出律。
20130914 by Julia 香江

三、自由创作(45分)  得分:30
自选景物或事件创作五律一篇,题目自拟,韵部、作法自选。创作完成后按“起法、承法、颔联作法、颈联作法、转合法”等进行简要说明。作业须运用第二节所学,考虑句法与字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点击这里看  图片来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五律】《人乃国之宝》by Julia诗清话逸
雅和【莫言】《水乃酒之魂》

【五律】《人乃国之宝》by Julia
雅和【莫言】《水乃酒之魂》

见多识必广,向学莫言强。
一袭炎黄水,千家酿酒商。
贪官常造假,百姓定遭殃。
人乃国之宝,天然草本香。
20121203 by Julia 于香江
【五言】《水乃酒之魂》by 莫言

【诺贝尔文学奖】中国获奖作家莫言
最新作品

居高望必远,傍水人称王。
一条赤水河,千里美酒香。
俊杰宴上乐,高士林下狂。
至今思李白,何不贬二郎。
2011年12月30日夜 by 莫言

答:《水乃酒之魂》【诺贝尔文学奖】中国获奖作家莫言当时的最新作品。

【五律】《人乃国之宝》Julia诗清话逸的一首步韵和诗。

1. 起句

见多识必广,
笔者很欣赏莫言的见多识广、博学多才。由此事件兴起主题。

2. 承句:
向学莫言强。
承上见多识广,【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莫言获得,实属名归。由笔者自家心意承题勾勒。

3. 颔联:
一袭炎黄水,千家酿酒商。
莫言写“一条赤水河,千里美酒香。”有水,有酒香,笔者承上就引出有人来做酒的生意,景、情、人三者交融,勾勒出笔者的内心情思。

4. 颈联:
贪官常造假,百姓定遭殃。
因为贪官利欲熏心、唯利是图而经常造假。从而点染了笔者的内心良知,憎恨贪官,同情那些受害的老百姓。

5. 转合:
人乃国之宝,天然草本香。
推开一步转合。笔者开阔思路,感慨人生。
说明人是国家之本,是最宝贵的生命,必须要进行环境保护。倡导崇尚天然草本的食品,杜绝化学和人造基因食品而危害人类。

字眼:
起法:由莫言事件兴起,见多,向学  字眼:、强
承法:写自家心意承题 ,向学莫言强。
颔联:勾勒    字眼:水、酿
颈联:点染    字眼:贪、假   
转合:就题转合   字眼:人、宝、香

见多广,向学莫言
一袭炎黄,千家
官常造,百姓定遭
乃国之天然草本

此作有失水准。
起句用比兴起,承句承首句扩展扣题。颔联以酒水比拟勾勒;颈联议论(而非点染);尾联就题转合。
此诗容纳了太多的意蕴,思路太过分散,主题湮没不显,看不出到底想表达什么,首联是称赞莫言、颔联说水能酿酒,引来酒商无数、颈联谴责贪官造假,但不明白贪官造的什么假货,假酒吗?尾联按自己的解释是保护环境。。。。。。短短40个字,岂能容纳那么多的主旨?句与句之间、联与联之间毫无关联,各说各话,无诗意可言。遣词行文也显粗糙俗白,“炎黄水”是什么水?炎黄大地上的水?这样的表达不妥,用“一袭”来形容水也很不恰当,人乃国宝在逻辑上也很牵强,用“草本香”象征环保也过于曲折,很难理解。总之,此律问题多多,尚需好好磨练。

(跟帖答题。自主完成答题,作业无须隐藏,9月15日截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诗清话逸发表于 2013-10-18 01:17 |只看该作者

天啊!差一分就不及格了!十分之汗颜!

之前,自我感觉良好……现在才知道,落差好大啊!严重地提醒自己:必须加倍努力!

感激壶中岁月老师,在百忙中关爱学生,费尽心思,花费精力,详细耐心地解析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令学生Julia收获很大。

学生Julia会把老师的评语复制下来,经常认真思索,争取领悟其中更多更深的道理,努力学习古典文化知识,渐渐进步,作出像样的古诗词。敬礼!谢谢!

学生Julia把优秀生的作业当作样本,认真学习……敬礼!谢谢!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1-6 20:51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龙凤相约发表于 2013-9-14 13:3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壶中岁月 于 2013-10-18 12:30 编辑

姓名:龙凤相约         总分:85

一、        分析题:(20分)  得分:12
        《 林亭寓言》(唐·张九龄)
          林居逢岁晏,遇物使情多。
          蘅茝不时与,芬荣奈汝何。
          更怜篱下菊,无如松上萝。
          因依自有命,非是隔阳和。
    运用讲义所学知识,分析这篇五律的起句、承句、颔联、颈联以及转合句,分别采用了哪种作法,并简述理由。(提示:仔细审读诗题,万勿望文生义)
答:
      1.起句: 林居逢岁晏, 引事起句  交代事情  引出正文
      2.承句: 遇物使情多。写自家心意承题  描写心意,承接上文
      3.颔联:蘅茝不时与,芬荣奈汝何。勾勒 进一步描写周围环境为尾结做铺垫
      4.颈联:更怜篱下菊,无如松上萝。点染 描景入情抒发情感
      5.转合:因依自有命,非是隔阳和。承颈联意转合   顺意而下  抒发感慨。
起句由题(林居)而兴,就题直起;承句正确;颔联描述物象状态,叙述;颈联由物而发感慨,议论;尾联分析不错。

二、        按要求创作五律一篇,诗题《感秋》,韵自选(35分)   得分:33
要求:
1.        起句:对景兴起
2.        承句:自家心意承题
3.        颔联:勾勒
4.        颈联:点染
5.        转合:推开一步转合
感秋
雁字又成行,依楼懒问妆。
露侵帘外菊,岁染鬓间霜。
红叶春心老,紫英吟骨香。
何时邀挚友,携酒醉重阳。
起句雁阵,对景而兴;承句描述寂寥与无奈的情感,自家心意相承;颔联具体描写两个物象--菊、人,勾勒;颈联比拟扩展,点染枫叶与紫菊,情感开始转换;转合顺势推开,抒发寄寓之情。题旨感秋,面对秋天,岁序将尽,白发初染,依然心情坦荡,笑对人生。总体作法符合要求,情景相衬,脉理清晰,行文也比较纯熟老到。各联作法完全符合要求,对讲义理解很深入。
两个小问题,一是“春心老”略显消极,与诗旨不太和谐,不如改“春心在”;二是“紫英”应该是指菊花,然颔联出句已有菊,此处重复写菊,略显局促,可以考虑另选意象。


三、        自由创作(45分)  得分:40
        自选景物或事件创作五律一篇,题目自拟,韵部、作法自选。创作完成后按“起法、承法、颔联作法、颈联作法、转合法”等进行简要说明。作业须运用第二节所学,考虑句法与字眼。


学诗
立意构思难,推敲平仄繁。
一心求古韵,半夜滞论坛。
邀月怡情醉,吟风惬意欢。
至今寻李杜,圆梦晓星残。

起句乃就题直起(自我分析有误),承句接首句直承,若说是自家心意,除非把“繁”字改成“烦”字,表达自家学诗时的心情。其实,觉得还是“烦”字好于“繁”,更准确也更符家合自心意的作法,也许是笔误?颔联描述学诗的过程和状态,紧扣题旨,分析作法应为叙写;颈联用比拟手法作点染,渲染陶醉于欢愉的情感,作法分析也不太准确;尾联就题转合,作法不错,“至今”二字下得略显草率,不如用形容词如“翛然追李杜”。总体章法布局不错,行文流畅,气脉稍有阻滞,主要表现在颈联有点游离,写实或能更好。
首联散文句法,一般用于七言较多,五言文法还是以古朴为佳。

起句:立意构思难   引事起
承句:推敲平仄繁。自家心意承题
颔联:一心求古韵,半夜滞论坛。议论
颈联:邀月怡情醉,吟风惬意欢。叙写
转合:至今寻李杜,圆梦晓星残。就题转合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1-6 20:5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凤凰游旅发表于 2013-9-2 19:1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壶中岁月 于 2013-10-23 02:03 编辑

姓名:凤凰游旅         总分:80

一、        分析题:(20分)  得分: 15
        《 林亭寓言》(唐·张九龄)
          林居逢岁晏,遇物使情多。
          蘅茝不时与,芬荣奈汝何。
          更怜篱下菊,无如松上萝。
          因依自有命,非是隔阳和。
    运用讲义所学知识,分析这篇五律的起句、承句、颔联、颈联以及转合句,分别采用了哪种作法,并简述理由。(提示:仔细审读诗题,万勿望文生义)
答:
      1.起句:就题起篇,道出时序及处所。
      2.承句:写自家心意承题,睹物生慨,引出下文。
      3.颔联:议论,自比蘅茝不逢时,孤光自照,徒呼奈何。
      4.颈联:比拟,自比为菊花高洁而凋零,小人如松上萝之辈却因攀附而得势。
      5.转合:承颔颈联意转合,表达物各有命的宿命论观点。
颔联描写物象在“岁晏”时的客观状态,故应为叙写。
颈联稍有疑问,比拟是手段,实际上是借比拟发议论。
其余不错。

二、        按要求创作五律一篇,诗题《感秋》,韵自选(35分)   得分:27
要求:
1.        起句:对景兴起
2.        承句:自家心意承题
3.        颔联:勾勒
4.        颈联:点染
5.        转合:推开一步转合
丰收园景
东冈蔬果密,照眼惹人夸。
广柚青垂地,川椒晚著花。
立竿驱鼠雀,引火烬蓬麻。
喜趁秋晴爽,呼儿更摘瓜。
起句景,承句心情,起承契合要求;颔联勾勒具体景物,也是规矩工整;颈联点染未尽全力,所谓“点染”之比喻夸张等手法未显,更接近于叙事;尾联就题转合,并未推开,也与要求不合。
诗本身对秋天之丰收景象的描写以及秋获之愉悦心情的抒发很是不错,结构完整、主题鲜明、情感委婉、行文通畅。另,稻草人驱老鼠似有疑问。

十分惭愧,补交第一讲《五律》作业第三题,恳请老师批改!

三、        自由创作(45分)  得分:38
        自选景物或事件创作五律一篇,题目自拟,韵部、作法自选。创作完成后按起法、承法、颔联作法、颈联作法、转合法等进行简要说明。作业须运用第二节所学,考虑句法与字眼。

学习毛主席诗词感赋

人民爱主席,主席爱人民。(首联起兴)
四海沐甘露,千垣拱北辰。(比拟 )
思飞黄鹤引,藻溢沁园春。(渲染)
猛志今尤涨,壮书天地新。(承颈联意转接)

首联是口号,绝非诗家语。颔联分承一、二句,暗合章法。颈联用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沁园春·雪》扣题,手法不错,但《黄鹤引》是孤谱,历代仅见一阕,毛泽东也未曾填写,以对仗而言,词谱《黄鹤引》与《沁园春》相对可以,但于事不合,若是指毛词《菩萨蛮》而用其意,对仗稍宽。尾联接颈联内涵而转,婉转扣题,并延伸诗意,很不错的选择,“藻”、“涨”二字可酌。行文炼字不如前篇。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1-6 20:5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无忧泉发表于 2013-9-3 16: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壶中岁月 于 2013-10-7 03:48 编辑

姓名:无忧泉         总分:80

一、分析题:(20分)  得分:14分
         《 林亭寓言》(唐·张九龄)
          林居逢岁晏,遇物使情多。
           蘅茝不时与,芬荣奈汝何。
           更怜篱下菊,无如松上萝。
           因依自有命,非是隔阳和。
     运用讲义所学知识,分析这篇五律的起句、承句、颔联、颈联以及转合句,分别采用了哪种作法,并简述理由。(提示:仔细审读诗题,万勿望文生义)
答:
       1.起句:引事起,交代地点林居,点明时间岁晏。
       2.承句:写自家心意承题,遇到这些事物,使我感慨良多。
       3.颔联:议论,香草生不逢时,即使繁荣茂盛,又能怎样?
       4.颈联:比拟,以物喻人,经霜耐寒的篱下菊,还不如攀附在松树之上的藤萝。
       5.转合:承颈联意转合,一切都自有天命,并不是因为和温暖和煦的阳光隔绝了。
起句应为就题(林亭之寓)直起。引事起,往往有比,显然此句无比。颔联没有议论,只是描述物象的状况,应为叙写。颈联是用比拟来进行议论,比拟只是手段而已。

二、按要求创作五律一篇,诗题《感秋》,韵自选(35分)   得分:28
要求:
1.        起句:对景兴起
2.        承句:自家心意承题
3.        颔联:勾勒
4.        颈联:点染
5.        转合:推开一步转合

          感秋
          ——题爱子住校
檐角月无痕,怅然重掩门。
西风吹露白,落叶惹虫烦。
东序攻书史,北堂勤种萱。
空巢心自怯,不忍对黄昏。
起句写景起兴,夜临月隐,犹见凄然;承句顺势揭开心意,怅然若失;颔联勾勒景象,西风白露、落叶鸣虫;颈联点染,面对空空如也的居室,东厢翻书,西房莳兰,无聊且无奈,渲染爱子离家、恍然若失的心境。。。。。起承、中二联作法俱合。惟转结未合要求,一未推开(依然在“空巢心境上作文章),二时序不合(起句月无痕,按句意应为无月之夜,合在黄昏?)。
另,颈联“攻书史、勤种萱”对仗过宽,“攻”尚可斟酌,用表现随意的动词更能贴合心境。

三、 自由创作(45分)  得分:38
         自选景物或事件创作五律一篇,题目自拟,韵部、作法自选。创作完成后按“起法、承法、颔联作法、颈联作法、转合法”等进行简要说明。作业须运用第二节所学,考虑句法与字眼。

          良人远游
粤地犹葱翠,青城草渐黄。
心随驰旷野,衣薄耐寒霜?
独对娥眉月,沉吟秋夜长。
当知离别苦,莫使守空房!
起句不错;承句实际上是就首句直承,首句有“犹”字,承其乃说青城如何如何;颔联乃点染,但文理不佳,想写的和表达出来的有隔痕,文字组织凌乱,对仗过宽;颈联为叙写此时思念良人之心情,句法不错;尾联承颈联转合,合题抒怀,收之有度。总体作法未乱,开阖紧密。分析则稍有失误。

1. 起句:对景兴起,南方的树木还是一片葱茏、青翠。字眼:翠。
2. 承句:直书事承题,呼和浩特那边的草渐渐变黄了,良人却要到那里远游。字眼:黄。
3.颔联:叙写,写良人在草原上策马奔驰,自己的心也紧跟相随,担心北方天气寒冷,衣衫单薄,耐不住寒霜。字眼:随、耐。
4.颈联:点染,写自己在家里独自对着月儿,喃喃自语,这秋天的夜晚也太长了。字眼:独、长。
5.转合:承颈联意转合,要知道离别的相思之苦,不要让我一个人独守空房啊!字眼:苦、守。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1-6 20:5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3-9-14 23:3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壶中岁月 于 2013-10-15 05:35 编辑

姓名:心朋友         总分:75

一、        分析题:(20分)  得分:17
        《 林亭寓言》(唐·张九龄)
          林居逢岁晏,遇物使情多。
          蘅茝不时与,芬荣奈汝何。
          更怜篱下菊,无如松上萝。
          因依自有命,非是隔阳和。

运用讲义所学知识,分析这篇五律的起句、承句、颔联、颈联以及转合句,分别采用了哪种作法,并简述理由。(提示:仔细审读诗题,万勿望文生义)

答:
      1.起句:林居逢岁晏,引事起句,交代了地点林居,时间岁晏,引起下文
      2.承句:遇物使情多。写自家心意承题,待人接物感慨颇多
      3.颔联:蘅茝不时与,芬荣奈汝何。叙事,香草到这个季节也不香了,花再香草在繁荣对你又能怎么样呢,季节已经过了。
      4.颈联:更怜篱下菊,无如松上萝。讨论,可怜那篱旁的菊花,还不如那攀爬的青藤。
      5.转合
:因依自有命,非是隔阳和。承颈联意转合,抒发感慨。人各有天命,不是谁能左右的了的
读完这首诗我怎么感觉他那么多感慨呢,自己在那竹林深处居住,然后感慨还颇多,花花草草见惯了,花开花落的,总是能引起他的愁思,他感慨,香草的芬芳,繁盛的景象已经不在了,因为秋天来了,菊花虽然开了,可是还不如那攀爬的青藤,人各自有天命,秋天的景,春天也救不了。即使再怎么暖和秋天就是秋天,一切繁华都不在了。人生就是这样,哎。

他是以物喻人的手法写的,通篇情景交融,感慨颇多,我感觉是属于叙事遣怀诗。
引事,多为用比或用典,此诗起句实际上的就题(寓居林亭)直起;其他分析正确。

二、        按要求创作五律一篇,诗题《感秋》,韵自选(35分)   得分:25
要求:
1.        起句:对景兴起
2.        承句:自家心意承题
3.        颔联:勾勒
4.        颈联:点染
5.        转合:推开一步转合

五律—感秋
浮云流水去,落日送人归。
案上诗书满,窗前岁月违。
凝思寻道诀,欲语破玄机。
夜半蛩声远,灯昏树影稀。
有感无秋。
起句景兴,不错,承句的自家心意未显,应该有较为明确的情感描写;颔联勾勒,但“窗前”与“岁月”的关联不佳;颈联问题大些,首联送别,此处悟道问玄,两者之间有点格格不入,看来还是总体立意出错,不明确,此联显得很游离,作法也非点染而是叙写。尾联推开倒是做得不错,暗暗呼应“送别”。
关于“秋”,太惜墨了,基本看不出是在写秋感秋,即便是“蛩声”,不管是蟋蟀还是蚂蚱,也可能在夏天鸣叫。



三、        自由创作(45分)  得分:33
        自选景物或事件创作五律一篇,题目自拟,韵部、作法自选。创作完成后按“起法、承法、颔联作法、颈联作法、转合法”等进行简要说明。作业须运用第二节所学,考虑句法与字眼。



山中即事
闲云哼自在,山水乐逍遥。
竹抱村边隐,菊依篱下娇。
玩童追猎犬,老妇上床描。
雨霁红霞晚,听歌到碧霄。
起句对景兴起,你说喜欢“哼”,谁在哼?人还是云?从句法看,哼的应该是云,但这样的夸张不合逻辑吧?承句不错,点题。颔联比拟点染,但句法不佳,“抱”疑为“环抱”之意,既然环抱着村庄,到底是村庄隐还是竹隐?行文纠结。颈联应该是勾勒,意象选择不错,可惜对仗没了。尾联转合推开,倒是不错。
总体感觉全诗内在联系较散,诗题虽言“即事”,但即事不是写哪算哪,基本主题或情感特征还是应该明确,到底是村居的逍遥还是山民的淳朴?或是风景的悠然?似乎都有但均是蜻蜓点水,诗的骨架很散。注意,立意的明确和完整并不是无关紧要
的。

比兴起,顺承,然后是烘托加渲染,然后是点染,最后推开一步转结。
哼,乐,隐,娇,追,描,晚,到,字是自眼
我喜欢哼字,呵呵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1-10 19:59
本帖最后由 诗清话逸 于 2013-11-20 02:15 编辑


【诗联笑话】(82)《沐雨竹风清》by Julia诗清话逸

【灵水】经霜诗酒老沐雨竹风清。Julia【诗清话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点击这里 看大图

题识:
亭亭苗树未生枝,沐雨摇风已有时。
他日清阴能覆地,路人来止听黄鹂。
春风江上动清吟,江水吟情相与深。
认取芳丛旧来处,高枝犹自有鸣禽。
花竹风烟儿女态,强于闲过一春天。
黄鹂紫燕真如顾,看尽人间最少年。
竹篱晴日乐鸣禽,水满池塘花满林。
生怕东风吹出户,樽前觅取少年心。
李花扬袂障晴云,桃叶搴帏对夕曛。
伤别伤春世间事,不应唯有杜司勋。
右春日杂咏。
录奉依水先生法家正之。
尹默。
钤印:沈尹默、游而不周



联都对联学堂初班
附属预科班预4


第二讲:出句和对句 作业

讲师:副校长、预科主任【马小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学生Julia诗清话逸       分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马小望发表于 2013-11-9 14:13 | 只看该作者

一、出句题
     1.  分别以“月”和“花”为对象出一上句。
     
     (1)  上句:花飞雁去空萦恨【诗清话逸】
     (2)  上句:月白秋霜寒客梦【诗清话逸】

     2.  从下面这首诗中挑选至少两个意象,出一上句。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上句:泉吟夜壑诗松月【诗清话逸】


二、对句题

     
     1、
     出句:蓬岛云烟迷桂桨
     对句:桃源雨露涤荷舟【诗清话逸】

     2、
     出句:一笛秋风吹月冷
     对句:三杯菊酒醉乡愁【诗清话逸】

     3、
     出句: 经霜诗酒老【灵水】
     对句: 沐雨竹风清【诗清话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1-10 20:17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马小望发表于 2013-11-3 17:20 |只看该作者  
本帖原为初十八班第二讲讲义,凝集众多前辈心血,希望各位学员认真研读。
我们知道,学习对联写作的最终目的,是能独立创作出合格的成联作品。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要达到创作出一副合格的成联作品,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根据前人的经验,一般都需要经过大量的出对句的练习,打下牢固的应对基础,然后才能过渡到独立学习和创作成联的阶段,所以出句和应对是我们学习对联的非常重要的环节。

                                                                            第一节  出句

作为楹联爱好者,在这之前学员们大多都练习过意境联的应对(我的建议,也希望初学习的同学从意境联开始),一般的对联教材,也往往从应对练习开始。但是我们常常会发现,许多初学者在面对一些出句时,往往绞尽脑汁都对不出一个比较满意的句子来,这当然有应对者本身的文学修养和对联基本功的问题,但我们也发现,对不出好句往往也跟出句有很大的关系。许多貌似工整雅致的出句却往往存在许多语法、逻辑、声韵、结构、修辞、内涵等等问题,这跟目前联界重视对句而忽略出句的风气有关。网上流传着一句话:出句是“只管生不管养”,出句太随意,随便化句古诗词或是随意凑几个词组就生个出句来,也不管语法逻辑,更遑论立意和境界。更有甚者,故意出些所谓的机巧句为难应对者。其实,上面曾说到,对联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成联,而一个不会出句只会应对的联手,无论他的对句如何优秀,也只能永远跟在别人的思路后面亦步亦趋,是不会写出有自己的思想、立意和风格的成联作品的。所以,我们这一讲试图先从出句开始学习,纠正以前重应对、轻出句的现象,为大家进入成联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出句的形式
      出句按上下联,可分为上联出句与下联出句,以联脚的平仄为据。但最好是以出上联为主,为下联的应对留足发挥和出新的空间。
      出句按句型(音节节奏),可分为律句与非律句。律句就是之指符合格律诗平仄交替原则的五言和七言句。非律句一般是指四言句,六言句;一四节奏的五言句;一六、三四节奏的七言句以及七言以上的长句等。一言、二言、三言句也属非律句,但要慎用。
      出句按句数,可分为单句出句和多分句出句。两个分句及以上,就是多分句。

       二、初学出句的基本要求
      (一)、语法通顺。出句说白了,就是造句,起码你的句子是合乎基本语法,能让人读懂。同时也要避免过于直白的口语入联。
      (二)、符合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出句所说的话,应该符合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不要闹出“广州雪花大如席”的笑话。
      (三)、平仄安排符合联律,多分句尽量依马蹄韵安排句脚平仄。
      (四)、立意明白无误,境界要高雅。特别要慎用可能造成歧义的字词。
      (五)、尽量少用典故、专名、重字、析字、双关、联谜等机巧手法,除非你已经是个成熟的联手。
      (六)、出句要留有余地,为应对者留足空间。一个出句如果能获得更多的不同对法的应对句,就是一个成功的出句。

下面是我心飞扬 老前辈的经验之谈:
如果说对句是在出句有所提示的前提下前进行的一种应对式的创作,那么出句就是一种没有直接提示的创作。出句有些象小学生的造句,他要求根据你所看的或者所到的东西,加上自己的体味与感受,按对联格律的要求把这个句句子表达出来。
    一、出句是怎样炼成的
    “出句是怎样炼成的”呢?我认为“来源”最重要。出句的“来源”又有哪些呢?结合自己的出句,我粗浅地谈以下三个方面:
    (一)景物
    我们常说,文学来自于生活。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给我们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取之不竭的“原材料”。对这些“原材料”,因加工的方式不同,会产生小说、散文、诗词对联等不同的作品。但相对于其他文学作品而言,则要求诗词对联的“加工”要更精细、更深刻,因为,它需要做到用尽可能少的字词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
    面对千姿百态、形形色色的景物,我们应如何去“加工”呢。
    1、无我之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境界)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为了配合这个材料,我们不妨把“境界”改为“写景”,先来谈谈写景的“无我之境”。所谓“无我之境”,按王国维的解释是:“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说白了,就是写景时不要让景物带着人的情感。
    但写景也分两种,套着王国维话说,就是:“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所谓“写境”,就是把真实客观的东西写出来。比如我们去游玩,看了江河湖海,看了花草树木,看了山石楼台,我们把它原本的描述出来,这就是“写境”。“写境”一定要注意你观察事物的几个“点”,然后进行发挥。
   先举个 “写景”的例子:有一次我出外游览,看到一栋高楼立于山上,白云在楼边环绕。这时在我心中就有了这么两个点:“高楼”、“白云”。但怎么把这两个点写到一起去呢,我就开始思索。首先,我马上想到的是李白《夜宿山寺》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句子,接着,又想起《明觉禅师语录》中“云挂角后如何”的句子,两个句子经我一拼接后,便有了“白云挂角危楼立”的句子。
    所谓“造境”,就是在真实景物我基础上,进行想象的发挥,造出一个本不存在但又让人感到相对真实的景象来。
    再举个“造境”的例子:一日饭后散步,见楼前花坛中红色的美人蕉盛开,一只蝴蝶落在一朵花上。于是“美人蕉”“蝴蝶”两点进入心中。但如果只简单地写蝴蝶落在花上,似乎过于平淡了。想着这两个东西,我继续散步,这时突然看见另外一栋楼上有一家把窗户装修的十分像古代的“画屏”,我灵感突至,我能不能把美人蕉挪进“画屏”中去呢?于是,一番“乾坤挪移”后,便有了“屏上红蕉栖小蝶”的句子,意为画屏上的美人蕉十分逼真,把蝴蝶也骗了,从而停在了画屏上。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写境”还是“造境”,不能简单的描述,一定也要“用心”去写,不能写得毫无生气。取的物象之间要有合理性。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浩然)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其实我们细看他这两句,几乎没有什么修饰,无非是写微云淡淡的飘浮在银河边,稀疏的几滴雨掉在梧桐叶子上。但他的这两句诗之所以能够技压群豪,就是因为他以“写境”之笔,雅致地表现出了他自己人生境界,正合了王国维所说“然二者(“写境”、“造境”)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2、有我之境
    什么是“有我之境”,王国维也给了解释:“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句话说白了,就是让所写的景象有了人的情感。
    王国维说:“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的确如此,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等等均是此类句。在我的出句中,这样的句子也很多。
    记得有一次去张家界游览,在金鞭溪边,听到溪水潺潺,景色十分雅静,我于是想到“溪声”和“幽静”两个词。因是循着金鞭溪走,于是我便赋予溪水于生命,把它当做“导游”,让它带我游览,于是就有了“溪声引我寻幽境”的句子。
    再有一次北京香山看红叶,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我也不由的有了创作的念头。心里琢磨着“秋天”、“红叶”这两个词,想到了女孩因羞而脸红,于是拼出了这么一句“秋波一转羞红叶”,这样一来,秋天、红叶是不是也可爱起来了呢?
    (二)诗词
    在应对版做版主时,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出三至五个句子。刚开始时就是问景物要句子。可是,写着写着问题来了:一是我不可能天天在外浏览,处处找到灵感;二是在我日常生活的几点几线上,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那几个景物写的多了,自然就“难产”了。怎么办?
    没关系,“联瘦诗书补”嘛,向诗书要句子呀!
    有的联友可能会说,写句子应该真情实景呀,没亲眼见的,不能乱写。这句话原则上我是同意的,我们写东西应尽可能从真实中来。但说实话,我们每个人的的活动范围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地方、什么东西我们都能亲自看到。我们虽然不能亲见,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类媒体间接去“见”呀!也就是说,没见过大海、沙漠,但只要我们电视上、电影上看到,心里有所感触,并不妨碍我们写大海和沙漠的句子。同理,诗词看多了,把诗词中写的景象,合理转化成自己的“所看”的,写出来,并不算剽窃。
    随便举个例子。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我们都很熟悉: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我们不妨就借“江清月近人”这一句,结合诗的意思,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
    既然离月亮近,就造一个:满面风尘明月中。
    适当演绎一下,还可变成:
    心如止水且随月
    且纵诗心随月远
    乡愁驾月逐波去
    明月逐人云让路
    一诗留月数千载
    感觉不够吗,那么结合原有江、月、人等这些东西,我们不防添加些舟呀、酒呀、曲呀什么的,于是还能造出一大堆的句子:
    一曲乡愁明月里
    醉漾轻舟邀月饮
    醉卧小舟明月里
    新月娟娟霜入酒
    且掬江风清泪眼
    小舟映月清如洗
    轻舟伴月听流水……
    怎么样,是不是很多?这就叫:人有多大胆,“句”有大产!只要结合诗意,别跑了题,想象合理,那句子你想怎么编你就怎么编!
    (三)思想
    人是有思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生活的磨练,我们对看到、听到、学到的东西,都会有感悟。那么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写一些性情联。
    比如,我时常与朋友品茶聊天,围绕这个,我写了不少句子:
    风云几句茶香里
    一壶尽煮浮名去
    晓烹夜雨尝秋意
    挑灯对友多清话
    烦愁一煮茶香起
    浅壶煮雨斟冬夏
    清香妙语如茶沏
    一杯绿水清心府……
    聊得高兴,往往常有感受,于是把感受再化成句子。
    先写几个世理的:
    糊涂一悟聪明始
    成俭败奢千古事
    云成万象终虚化
    身有高低心自稳
    世人多被浮名累……
    再写几个修身的:
    万般轻看心方远
    漫卷烟云长放眼
    心田且守种蔬稻
    我与春风拼散淡
    且典浮名沽浊酒……
    当然,出句的来源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自行总结。
    二、写出句的几点体会
    1、没事多读诗词,努力培养“文气”。
    2、要敢写常练。
    3、善于发挥想象。
    4、善于总结。
    三、学写出句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1、自然合理。出句的取象或着抒情一定要注意是指符合常规情理、容易引起人们共鸣的现象或事物。联句要自然,句意要完整。
    2、言之有物。不能空洞,用华丽的词语堆藻,出句要使对句者能够理解句意。
    3、联句流畅。用词不能太生涩,更不要自造词,要学会反复练字词。很多同学喜欢出分句,那么在多分句中,分句间要一定要存在逻辑性,前分句为后分句的铺垫。
    4、贵在出新。能言自己心声,切合自身实际,那么都能有打动人的东西,能翻出新意。因为我们每个人经历与眼光都是独有的。
    5、富有余味。即所谓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钱钟书先生说的一段话“画之写景物,不尚工细,诗之道情事,不贵详尽,皆须留有余地,耐人玩味。俾由其所写之景物而冥观未写之景物,据其所道之情事而默识未道之情事”,意在笔墨之外。
    6、杜绝抄袭。前人已经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对联作品,所以要出新句比较难的。学员们千万不要把前人的句改几个字就发出来,这可是联品与人品的问题了哦。



                                第二节 应对


下面是我心飞扬 老前辈的经验之谈:
初学者在对联创作上往往都是从“ 对句”开始的。学习如何对句之前,先学一下对句的概念。
    所谓对句,即与出句相反,是应对别人所出的半联。对句的原始概念应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如:张之洞,陶然亭。对句的一般概念是指按对联格律根据他人的出句而对的另外一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
    对句的原始概念,在这里我们不讲。我们学习对句的一般概念。
    注意,对句的一般概念重要的词语是“按对联格律”。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联格律的“六要素”,它们是: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这是对句一般概念必需遵守的东西。
    一、对句步骤
    按照对句的一般概念,我们来尝试总结对句的步骤(七班时,铁判官老师曾经写了一个讲义《临屏快速出句及应对的技巧》,总结的非常好,我们先把它借鉴过来)。
    对句要因对而对。这是每一个初学者必经之路。建议每一个初学的朋友,一个句子在手里,首先学会断句(断句可以参考余德泉 老师的马蹄韵,和王力的意节说),而后再进行对词,接着再去校正平仄,炼字,最后在锤炼意境。下面我们就一个出句,系统的学习一下:
    出句:夜雨随春到
    第一,断句(“节奏相应”要素,即判断出句的节奏点):夜雨\随春\到。
    
         第二,对词(“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要素,即为每段的词找个相应的词来对):“夜雨”对“天风”,“随”对“伴”,“春”对“夏”,“到”对“来”。得到这么一个对句:
    天风伴夏来
    对完词后,大致看一下,“天风”好像不知所指,我们炼一下字词,将其改为“山风”试一下:“山风伴夏来”,这句比原来那句似乎好了一些。
    
         第三,查律(“平仄相谐”要素,即检查一下平仄):从平仄的角度上来看,“平平仄仄平”没有问题。
    
         第四,炼意(“内容相关”要素,即检查对句内容是否与出句联结紧密):从整联来看,一春一夏,隔了。那么我们试着将这两个景物拉近一些,将“夏”改成“晚”字,将“伴”改成“向”字,最后我们得到了一个意境统一的对句:
    夜雨随春到
    山风向晚来
    通过以上例句,我们基本找出的对句的基本步骤。需要声明的是,这个“步骤”不是什么金科玉律,因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可能会有其它更直接、巧妙的方法或步骤,这里我们就不一一例举了。
    
         二、如何做到内容相关
    通过上文的例子,我们发现,六要素中,“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这五个要素相对容易掌握,“内容相关”这一要素是最难把握的。那么,如何做到“内容相关”呢?我认为,我们需要在以下三个环节下功夫。
    第一,关联。
    经过一段时间的对句练习后,为了提高对句的质量,我们应学会养成首先找“关联点”的习惯。
    什么是对联的“关联点”?如何找对联的“关联点”呢?
    除了无情对、诗钟等特殊情况外,对联是有“关联点”的。“关联点”就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关联点”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同一个事物、同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氛围、一种气质。“关联点”就如同一把折扇的扇轴,只有围绕它拨动,才能打开一个完整的扇面,否则,要么打不开这把扇子,要么打开的扇子就会破损。对句应在“关联点”下进行延展、深化、升华。
    找“关联点”的几种方法:
    一是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先看清代车万育《声律启蒙》中一联的出句:
    两岸晓烟杨柳绿。
    仔细读读,你会发现此句中“绿”字的特殊性。此字不仅透露出最多的信息,还决定了此句的基调。换句话说,此字不仅是一种颜色的展示,更主要是向你暗示了春的环境。此时再看对句:
    一园春雨杏花红。
    下联直接用“春雨”呼应,同时用“杏花”应景(正合了“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红”字收尾。此时一幅烟雨迷蒙、花红柳绿的春天景象在大家面前完整展开。
    也就是说,上联的“绿”字,决定了上下联的关系,决定了整联的内容,决定了整联的意境。
    
         二,是事物特点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先看这个对联:
    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
    此联是充分抓住了炭了特点,也正是用炭的特点做“关联点”。上联正说炭一直黑时尚有形(骨),下面转入反面说,当它十分火红的时就变成灰烬了,通过此联,阐明了一个道理:人有顺境、逆境,当以“炭”自警。
    第三,是修辞技巧法。即以出句的主要修辞为“关联点”。见下联: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此联出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种拟人的手法自然成为特殊“关联点”。那么对句,自然要围绕这个“关联点”,修辞对应,风格一致,这样才能造成上下联的和谐一致,否则很可能出现头重脚轻、一张一含等不“稳”现象的出现。
    四,是合理转假法。即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看这个出句:客为坎上寓公,到此好吟千树雪。读到此句,我们可能以为“雪”是关联点,下联应该写冰天雪地的冬天景象。可它的对句却是:我是江南驿使,折来聊寄一枝春。此联“关联点”就采用了延展的方式用“梅”实现了合理转假:先从雪转到梅,再从梅转向春天,梅在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尤如峰回路转,让你感到此联深远的意境。
    当然,通过学习,你会总结出更多找“关联点”的方法。那么,找“关联点”要注意哪几个问题呢:
    第一,要注意“关联点”的首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应改变刚开始对句时“断句、对词、查律、炼意”的四步骤习惯,改为“关联、断句、对词、查律、炼意”五步骤。即对句时首先考虑找“关联点”,找到“关联点”后,再“断句、对词、查律、炼意”,这样才能保证既“对”又“联”。
   第二,要注意“关联点”的稳定性。一条出句可能有多个“关联点”,但他们是有主次之分的,我们要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寻找最佳“关联点”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出句找到最佳对句。找到“关联点”后,要注意它的稳定,也就是在调整平仄或提炼意境的过程中,必然要对字词进行修改,但这种修改应以不影响对联的“关联点”为前提,否则,就会造成因词害义或因韵害义的现象出现。
    第三,要注意“关联点”的有效性。
          1,找到“关联点”。一定要注意上下联联意的合理,否则,即使找到“关联点”,也不能对出好作品。比如说正对,在找到“关联点”后,一定要注意这一事物的不同角度,从不同的侧面相互补充,形成整体。否则,就会犯合掌的毛病。而反对虽是一正一反,但一定要在关联点下注意要互相映衬,否则还是会出现“对”而不“联”的问题。串对则要在找到“关联点”的基础上注意顺连,使之形成因果或控制关系,否则又会出现只“对”不“串”的问题。
    2,控制。“控制”两字,实际上说明了出句与对句的基础关系,即对句是要受到出句控制的,如果不理会出句的“控制”,对句肯定要犯“隔”的毛病。
    我们借一个写景的出句,试着分析一下出句是如何“控制”对句的:
    出句:静水飞花惊月影
    第一,出句都写了哪些东西?看完例句,我们把“水、花、月影”罗列出来。
    第二,能判断出季节、时间和天气吗?出句有“水”有“花”,冬天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你最好不要在对句中出现“冰”、“雪”、“梅”等表现冬天的字词。出句有“月”,时间应是夜晚,所以你最好也应在夜晚的环境下找寻事物应对。同时还是因为有“月”,我们可判断出应是睛天,所以我们尽可能不要让“雨”、“雾”等看不见月亮的字词在对句中出现。
    第三,能分辨出出句的“色调”吗?其实,一个句子,就像一种颜色,它也是有色调的,它是“暖色调”、“冷色调”还是“中性色调”?只要我们细心,就能分辨出它的“色调”来。就这个例句而言,出句活泼灵动,我们可以把它归入“暖色调”。同理,“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清著名文学家金圣叹因哭庙案被杀,临刑前同其子女告别而作的一副联)”这个联便是“冷色调”。色调定了,那我们就要尽可能在这个色调下来应对,最好不要出现“暖调”“冷调”相互乱对的情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整联在情感上和谐一致。
    从以上例句来看,“控制”一说,有些像破案推理,即通过事物的因果关系来推理未知的东西。同一个犯罪现场,有的警探看不出所以然,有的警探却能根据现场的很多细节将犯罪情景推理的八九不离十。“控制”的掌握与出句的分析,没有捷径可言,这需要大家平时一定要“细看、多想、多对”。
    3、超越。
    如果出句是上联,按上文所讲的“控制”,是不是说下联的对句就应在出句的控制下亦步亦趋呢?不是的,一个好的对句(以下均指下联),应该使努力使对句在出句“控制”的基础上实现“超越”,使对句适当重于、深化于、精彩于上句,这样,这个对句才更有质量,整联才有更好的意境。
    如这么一个出句:
    琴伴庭前月
    两个人各对了一句,分别是:
    对句一:箫吹岭上云
    对句二:衣无世外尘
    两句均符合对联格律“六要素”,但我们再细细品一下,就会发现“对句一”完全受“控制”于出句了。如:见到出句的“琴”,他就只想到在乐器的范围内挑其它乐器,见到“庭前”,就只想到找另外一个具体的景物,见到“月”就只想到在天文景物中找个其他的,结果对的句子只能说中规中矩。
    再看“对句二”,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他在用字用词上,摆脱了义类工对的束缚,在词性一致的情况下适当放宽,结果便出现了对句二这种上联写景,下联写理的对联,通过下联的写理,将“无尘”“潇散”等传统哲学意味的清逸之气贯通,使得整联有了更高的意境。
    我曾经打过一个比喻:一个好的对联,就像一个美女,不仅要天生丽质,还要有学识修养,一个没有学识修养的美女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花瓶而已。所以说,容貌之美与内在之美相比,内在之美更重要,同理,辞藻之美与意境之美相比,意境之美才是我们追求的。所以,我们在对句时,一定不要随随便便对完就算了,也学学古人的“推敲”,同一个意思,尝试着多换几个字或几个词,或面对同一个事物,多换几个角度写,看能不能实现化腐朽为神奇的“超越”?
    虽是如此,“超越”也需要注意以下两个环节:
    一是“宽”而不乱。用字用词虽然可以宽,但关键的词语词性、词语结构、词语节奏要尽可能保持一致,而绝不能“超越”的没了规矩。
    二是适可为止。下联的“超越”要把握尺度,要注意“适当”重于、深化于、精彩于上句。而绝不能“飞的更高”,否则很容易造成“上轻下重”过犹不及问题的出现。(另外说明:诗钟绝对不容许“上轻下重”或“头重脚轻”,对联只要合理转承,下比稍重是可以的,如果一幅对联,出现头重脚轻,就是不怎么好了)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1-10 21:49
本帖最后由 诗清话逸 于 2013-11-11 12:24 编辑

强台风 海燕
在香港时间2013年11月10日17时的最新资料
过去的位置和强度
香港时间位置热带气旋类别中心附近最高持续风速
2013年11月10日17时北纬18.6度东经108.4度强台风每小时155公里
2013年11月10日14时北纬17.9度东经109.0度强台风每小时155公里
2013年11月10日11时北纬17.1度东经109.6度强台风每小时155公里
2013年11月10日08时北纬16.5度东经110.2度强台风每小时155公里
2013年11月10日05时北纬15.9度东经111.1度强台风每小时165公里
2013年11月10日02时北纬15.3度东经111.4度强台风每小时165公里
2013年11月09日23时北纬15.0度东经112.2度强台风每小时165公里

最近修订日期:<2013年11月10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海燕”飞过
   1 2 3 4 5 6 7 8 9 10    >>|

11月10日,菲律宾遭超强台风“海燕”袭击重灾区莱特省空中俯拍画面。菲律宾总统阿基诺当天前往重灾区视察灾情,这张照片是由菲总统府摄影师从空中拍摄。菲律宾官方最新灾情统计显示,截至10日晚19时,台风“海燕”在菲律宾已造成229人死亡,45人受伤,28人失踪。此前有受灾地区官员向媒体表示,初步估计可能有1万人遇难。中新社发 Malacanang 摄


联都诗词学堂中级班3期

第五讲《填词》作业(满分:100分)

姓名:诗清话逸              总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彩霞满天发表于 2013-11-2 10: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彩霞满天 于 2013-11-2 10:12 编辑

联都诗词中级班3期第五讲 填词(1)

作业

1、从历代词中选出10首《浣溪沙》附在帖子上,并熟记。
答:
(1)【摊破浣溪沙】《燕归来》宋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②。

(2)【摊破浣溪沙】《五两竿头》敦煌曲子词
  五两竿头风欲平⑴,长风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烁⑵,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3)【摊破浣溪沙】《菡萏》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4)【浣溪沙】《佳人》李煜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5)【浣溪沙】《杨花》陈子龙
  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怜他飘泊奈他飞。
  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天涯心事少人知。

(6)【浣溪沙】《雨细如愁》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7)【浣溪沙】《白发戴花君莫笑》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8)【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辛弃疾 
    北陇田高踏水频。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
    忽有微凉何处雨,更无留影霎时云。卖瓜声过竹边村。

(9)【浣溪沙】《流水尚能西》宋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0)【浣溪沙】《赌书消得泼茶香》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2、填写《浣溪沙》一首,题目自拟,自行分析用笔章法。
   词谱:《浣溪沙》,词牌名。

  词牌由来
  《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名,后用为词调。沙,一作“纱”。有杂言、齐言二体。唐、五代人词中,见于敦煌曲子词者,均为杂言;见于《花间》、《尊前》两集,多为齐言,亦有杂言。至北宋,杂言称为《摊破浣溪沙》(破七字为十字,成为七言、三言两句);齐言仍称为《浣溪沙》(或《减字浣溪沙》)。浣溪沙,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沙溪》。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共四十二字。分平仄两体。平韵体流传至今。双调四十二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最早的是唐人韩偓词,是正体。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仄韵体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位不变。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晏殊所作的词《浣溪沙》如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答:
【浣溪沙】《忆潇湘》by Julia诗清话逸
“海燕”横飞罹祸殃,孤舟远泊避风塘。寥无兴趣钓斜阳。
月洒银霜篁影瘦,星撩雨幕梦情长。满怀惆怅忆潇湘。
20131111 by Julia 香江

注:海燕:海燕台风。2013-11-08
有史以来,登陆最强的台风。9日,袭击菲律宾中部,上万人死亡。10日袭击南中国海,之后越南中部、北部。

自我解析
章法:
以时事、新闻、突发事件纪实的笔法,一开头即点名主题。继而借景抒情。

上片首句:直点主题,事件发生、引起以及后果,直白;上片第二句承接、渲染、叙事、感慨。“避风塘”位于香港维多利亚海港,位于笔者住家附近、马路对面、百步之遥;上片第三句过片:经过无可奈何的故事,令笔者对以往所热衷的“钓斜阳”已不再感兴趣了;

下片前两句:“月洒银霜篁影瘦,星撩雨幕梦情长。”
似用心之作的一幅对联,词性、对仗、对偶以及平仄韵律,似有小许进步,有点诗味,谢彩霞满天老师辛苦编教材,教导有方,敬礼!“篁”:寓意榜样,虽孤寂虚柔清淡,然坚强挺拔好学,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下片末句:结。感悟人生。
“满怀惆怅忆潇湘”,潇湘:语意双关。潇湘妃子是自己敬佩的偶像,唯……(此处省去若干敏感字,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本主题由 彩霞满天 于 2013-11-2 10:03置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1-10 23:30

【冷笑话】(75)《26岁与62岁by Julia诗清话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归来》巩俐、陈道明扮演一对夫妇

1 2 3 4 5   
点击这里 看图片来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乐视影业张昭跟张艺谋,接洽时间很短,只用几十天的时间,很快达成签约。张昭谈起自己26岁时,在复旦大学相辉堂观看《红高粱》并步入电影圈的往事……

双方合作,张昭概括为四个字“网为艺谋”,目标直指“互联网时代电影公司”,“因创新而携手,为6亿网民再造经典”。

张艺谋认为,“我知道乐视都是年轻人,平均年龄只有26岁,你们充满了旺盛的活力,代表了时代的未来,加入你们这个年轻的团队,是我的荣幸,也让我充满信心。”

张艺谋今年62岁,而乐视影业员工的平均年龄是26岁,张艺谋笑称正是互联网的巨大魅力,让“62”联手“26”成为可能。

他表示,在电影的学校里,要永远当一名年轻的学生,跟乐视年轻团队合作,“将翻开一本崭新的作业本,开启我人生一个新的阶段,那会是一个健康、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新阶段!”张艺谋还亲手向记者代表赠送了自己的图书《张艺谋的作业》,并表示“要用作品交一份更好的作业”。

至于张艺谋最近遭遇“超生七子”的绯闻,张昭怒斥,这是“别有用心的人有预谋的谣言”,不会影响导演的声誉。

张艺谋首回应"超生"传闻 奇怪,这7个娃咋来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人炒作造谣:张艺谋娇妻及两儿子曝光
1 2 3 4 5 6 下一页

张艺谋被曝至少有七个孩子 或被罚1.6亿[组图]

“一记响亮的耳光”

记者从到场的北京媒体同行处获悉,如此爆炸的消息乐坏了现场记者,因为这是张艺谋在“已婚传闻”“七子传闻”后首次露面,虽然没有接受采访,但他的一番话还是泄露了很多信息。

张艺谋:“我将从此结束长期不规范的合作模式,希望新的合作模式给我更丰富的灵感和更有力的支持。”

此言一出,立刻引来在场记者一片议论,称张艺谋的发言给此前一直合作的张伟平“一记响亮的耳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1-11 13:38
本帖最后由 诗清话逸 于 2013-11-11 13:40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马小望发表于 2013-11-3 17: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原为初十八班第二讲讲义,凝集众多前辈心血,希望各位学员认真研读。

  我们知道,学习对联写作的最终目的,是能独立创作出合格的成联作品。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要达到创作出一副合格的成联作品,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根据前人的经验,一般都需要经过大量的出对句的练习,打下牢固的应对基础,然后才能过渡到独立学习和创作成联的阶段,所以出句和应对是我们学习对联的非常重要的环节。  

               第一节  出句  

  作为楹联爱好者,在这之前学员们大多都练习过意境联的应对(我的建议,也希望初学习的同学从意境联开始),一般的对联教材,也往往从应对练习开始。但是我们常常会发现,许多初学者在面对一些出句时,往往绞尽脑汁都对不出一个比较满意的句子来,这当然有应对者本身的文学修养和对联基本功的问题,但我们也发现,对不出好句往往也跟出句有很大的关系。许多貌似工整雅致的出句却往往存在许多语法、逻辑、声韵、结构、修辞、内涵等等问题,这跟目前联界重视对句而忽略出句的风气有关。网上流传着一句话:出句是“只管生不管养”,出句太随意,随便化句古诗词或是随意凑几个词组就生个出句来,也不管语法逻辑,更遑论立意和境界。更有甚者,故意出些所谓的机巧句为难应对者。其实,上面曾说到,对联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成联,而一个不会出句只会应对的联手,无论他的对句如何优秀,也只能永远跟在别人的思路后面亦步亦趋,是不会写出有自己的思想、立意和风格的成联作品的。

  所以,我们这一讲试图先从出句开始学习,纠正以前重应对、轻出句的现象,为大家进入成联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出句的形式
  出句按上下联,可分为上联出句与下联出句,以联脚的平仄为据。但最好是以出上联为主,为下联的应对留足发挥和出新的空间。
  
  出句按句型(音节节奏),可分为律句与非律句。律句就是之指符合格律诗平仄交替原则的五言和七言句。非律句一般是指四言句,六言句;一四节奏的五言句;一六、三四节奏的七言句以及七言以上的长句等。一言、二言、三言句也属非律句,但要慎用。
  
  出句按句数,可分为单句出句和多分句出句。两个分句及以上,就是多分句。

  二、初学出句的基本要求
  (一)、语法通顺。出句说白了,就是造句,起码你的句子是合乎基本语法,能让人读懂。同时也要避免过于直白的口语入联。

  (二)、符合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出句所说的话,应该符合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不要闹出“广州雪花大如席”的笑话。

  (三)、平仄安排符合联律,多分句尽量依马蹄韵安排句脚平仄。

  (四)、立意明白无误,境界要高雅。特别要慎用可能造成歧义的字词。

  (五)、尽量少用典故、专名、重字、析字、双关、联谜等机巧手法,除非你已经是个成熟的联手。

  (六)、出句要留有余地,为应对者留足空间。一个出句如果能获得更多的不同对法的应对句,就是一个成功的出句。

  下面是我心飞扬 老前辈的经验之谈:

  如果说对句是在出句有所提示的前提下前进行的一种应对式的创作,那么出句就是一种没有直接提示的创作。出句有些象小学生的造句,他要求根据你所看的或者所到的东西,加上自己的体味与感受,按对联格律的要求把这个句句子表达出来。

  一、出句是怎样炼成的
  “出句是怎样炼成的”呢?我认为“来源”最重要。出句的“来源”又有哪些呢?结合自己的出句,我粗浅地谈以下三个方面:
  
  (一)景物  
  我们常说,文学来自于生活。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给我们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取之不竭的“原材料”。对这些“原材料”,因加工的方式不同,会产生小说、散文、诗词对联等不同的作品。但相对于其他文学作品而言,则要求诗词对联的“加工”要更精细、更深刻,因为,它需要做到用尽可能少的字词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
  
  面对千姿百态、形形色色的景物,我们应如何去“加工”呢。

  1、无我之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境界)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为了配合这个材料,我们不妨把“境界”改为“写景”,先来谈谈写景的“无我之境”。所谓“无我之境”,按王国维的解释是:“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说白了,就是写景时不要让景物带着人的情感。  

  但写景也分两种,套着王国维话说,就是:“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所谓“写境”,就是把真实客观的东西写出来。比如我们去游玩,看了江河湖海,看了花草树木,看了山石楼台,我们把它原本的描述出来,这就是“写境”。“写境”一定要注意你观察事物的几个“点”,然后进行发挥。  

  先举个 “写景”的例子:有一次我出外游览,看到一栋高楼立于山上,白云在楼边环绕。这时在我心中就有了这么两个点:“高楼”、“白云”。但怎么把这两个点写到一起去呢,我就开始思索。首先,我马上想到的是李白《夜宿山寺》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句子,接着,又想起《明觉禅师语录》中“云挂角后如何”的句子,两个句子经我一拼接后,便有了“白云挂角危楼立”的句子。  

  所谓“造境”,就是在真实景物我基础上,进行想象的发挥,造出一个本不存在但又让人感到相对真实的景象来。  

  再举个“造境”的例子:一日饭后散步,见楼前花坛中红色的美人蕉盛开,一只蝴蝶落在一朵花上。于是“美人蕉”“蝴蝶”两点进入心中。但如果只简单地写蝴蝶落在花上,似乎过于平淡了。想着这两个东西,我继续散步,这时突然看见另外一栋楼上有一家把窗户装修的十分像古代的“画屏”,我灵感突至,我能不能把美人蕉挪进“画屏”中去呢?于是,一番“乾坤挪移”后,便有了“屏上红蕉栖小蝶”的句子,意为画屏上的美人蕉十分逼真,把蝴蝶也骗了,从而停在了画屏上。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写境”还是“造境”,不能简单的描述,一定也要“用心”去写,不能写得毫无生气。取的物象之间要有合理性。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浩然)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其实我们细看他这两句,几乎没有什么修饰,无非是写微云淡淡的飘浮在银河边,稀疏的几滴雨掉在梧桐叶子上。但他的这两句诗之所以能够技压群豪,就是因为他以“写境”之笔,雅致地表现出了他自己人生境界,正合了王国维所说“然二者(“写境”、“造境”)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2、有我之境
  什么是“有我之境”,王国维也给了解释:“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句话说白了,就是让所写的景象有了人的情感。  

  王国维说:“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的确如此,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等等均是此类句。在我的出句中,这样的句子也很多。

  记得有一次去张家界游览,在金鞭溪边,听到溪水潺潺,景色十分雅静,我于是想到“溪声”和“幽静”两个词。因是循着金鞭溪走,于是我便赋予溪水于生命,把它当做“导游”,让它带我游览,于是就有了“溪声引我寻幽境”的句子。  

  再有一次北京香山看红叶,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我也不由的有了创作的念头。心里琢磨着“秋天”、“红叶”这两个词,想到了女孩因羞而脸红,于是拼出了这么一句“秋波一转羞红叶”,这样一来,秋天、红叶是不是也可爱起来了呢?

  (二)诗词
  在应对版做版主时,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出三至五个句子。刚开始时就是问景物要句子。可是,写着写着问题来了:一是我不可能天天在外浏览,处处找到灵感;二是在我日常生活的几点几线上,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那几个景物写的多了,自然就“难产”了。怎么办?  

  没关系,“联瘦诗书补”嘛,向诗书要句子呀!  

  有的联友可能会说,写句子应该真情实景呀,没亲眼见的,不能乱写。这句话原则上我是同意的,我们写东西应尽可能从真实中来。但说实话,我们每个人的的活动范围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地方、什么东西我们都能亲自看到。我们虽然不能亲见,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类媒体间接去“见”呀!也就是说,没见过大海、沙漠,但只要我们电视上、电影上看到,心里有所感触,并不妨碍我们写大海和沙漠的句子。同理,诗词看多了,把诗词中写的景象,合理转化成自己的“所看”的,写出来,并不算剽窃。  

  随便举个例子。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我们都很熟悉: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我们不妨就借“江清月近人”这一句,结合诗的意思,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

  既然离月亮近,就造一个:满面风尘明月中。  

  适当演绎一下,还可变成:  
  心如止水且随月  
  且纵诗心随月远  
  乡愁驾月逐波去  
  明月逐人云让路  
  一诗留月数千载  

  感觉不够吗,那么结合原有江、月、人等这些东西,我们不防添加些舟呀、酒呀、曲呀什么的,于是还能造出一大堆的句子:  

  一曲乡愁明月里  
  醉漾轻舟邀月饮  
  醉卧小舟明月里  
  新月娟娟霜入酒  
  且掬江风清泪眼  
  小舟映月清如洗  
  轻舟伴月听流水……
  
  怎么样,是不是很多?这就叫:人有多大胆,“句”有大产!只要结合诗意,别跑了题,想象合理,那句子你想怎么编你就怎么编!  

  (三)思想
  人是有思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生活的磨练,我们对看到、听到、学到的东西,都会有感悟。那么我们可以结合生活,写一些性情联。  

  比如,我时常与朋友品茶聊天,围绕这个,我写了不少句子:  
  风云几句茶香里  
  一壶尽煮浮名去  
  晓烹夜雨尝秋意  
  挑灯对友多清话  
  烦愁一煮茶香起  
  浅壶煮雨斟冬夏  
  清香妙语如茶沏  
  一杯绿水清心府……  

  聊得高兴,往往常有感受,于是把感受再化成句子。  

  先写几个世理的:  
  糊涂一悟聪明始  
  成俭败奢千古事  
  云成万象终虚化  
  身有高低心自稳  
  世人多被浮名累……  
  再写几个修身的:  
  万般轻看心方远  
  漫卷烟云长放眼  
  心田且守种蔬稻  
  我与春风拼散淡  
  且典浮名沽浊酒……  

  当然,出句的来源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自行总结。 

  二、写出句的几点体会
  1、没事多读诗词,努力培养“文气”。  
  2、要敢写常练。  
  3、善于发挥想象。  
  4、善于总结。  

  三、学写出句应注意的几点事项
  1、自然合理。出句的取象或着抒情一定要注意是指符合常规情理、容易引起人们共鸣的现象或事物。联句要自然,句意要完整。

  2、言之有物。不能空洞,用华丽的词语堆藻,出句要使对句者能够理解句意。

  3、联句流畅。用词不能太生涩,更不要自造词,要学会反复练字词。很多同学喜欢出分句,那么在多分句中,分句间要一定要存在逻辑性,前分句为后分句的铺垫。

  4、贵在出新。能言自己心声,切合自身实际,那么都能有打动人的东西,能翻出新意。因为我们每个人经历与眼光都是独有的。

  5、富有余味。即所谓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钱钟书先生说的一段话“画之写景物,不尚工细,诗之道情事,不贵详尽,皆须留有余地,耐人玩味。俾由其所写之景物而冥观未写之景物,据其所道之情事而默识未道之情事”,意在笔墨之外。

  6、杜绝抄袭。前人已经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对联作品,所以要出新句比较难的。学员们千万不要把前人的句改几个字就发出来,这可是联品与人品的问题了哦。  

                     第二节 应对
  

    下面是我心飞扬 老前辈的经验之谈:  

  初学者在对联创作上往往都是从“ 对句”开始的。学习如何对句之前,先学一下对句的概念。  

  所谓对句,即与出句相反,是应对别人所出的半联。对句的原始概念应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如:张之洞,陶然亭。对句的一般概念是指按对联格律根据他人的出句而对的另外一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  

  对句的原始概念,在这里我们不讲。我们学习对句的一般概念。

  注意,对句的一般概念重要的词语是“按对联格律”。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联格律的“六要素”,它们是: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这是对句一般概念必需遵守的东西。  

  一、对句步骤
  按照对句的一般概念,我们来尝试总结对句的步骤(七班时,铁判官老师曾经写了一个讲义《临屏快速出句及应对的技巧》,总结的非常好,我们先把它借鉴过来)。  

  对句要因对而对。这是每一个初学者必经之路。建议每一个初学的朋友,一个句子在手里,首先学会断句(断句可以参考余德泉 老师的马蹄韵,和王力的意节说),而后再进行对词,接着再去校正平仄,炼字,最后在锤炼意境。下面我们就一个出句,系统的学习一下:
  
  出句:夜雨随春到  
  第一,断句(“节奏相应”要素,即判断出句的节奏点):夜雨\随春\到。
  
  第二,对词(“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要素,即为每段的词找个相应的词来对):“夜雨”对“天风”,“随”对“伴”,“春”对“夏”,“到”对“来”。得到这么一个对句:  
  天风伴夏来
  
  对完词后,大致看一下,“天风”好像不知所指,我们炼一下字词,将其改为“山风”试一下:“山风伴夏来”,这句比原来那句似乎好了一些。  
  
  第三,查律(“平仄相谐”要素,即检查一下平仄):从平仄的角度上来看,“平平仄仄平”没有问题。  
    
  第四,炼意
(“内容相关”要素,即检查对句内容是否与出句联结紧密):从整联来看,一春一夏,隔了。那么我们试着将这两个景物拉近一些,将“夏”改成“晚”字,将“伴”改成“向”字,最后我们得到了一个意境统一的对句:  
  夜雨随春到  
  山风向晚来
  
  通过以上例句,我们基本找出的对句的基本步骤。需要声明的是,这个“步骤”不是什么金科玉律,因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可能会有其它更直接、巧妙的方法或步骤,这里我们就不一一例举了。  
  
  二、如何做到内容相关
  通过上文的例子,我们发现,六要素中,“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这五个要素相对容易掌握,“内容相关”这一要素是最难把握的。那么,如何做到“内容相关”呢?我认为,我们需要在以下三个环节下功夫。

  第一,关联
  经过一段时间的对句练习后,为了提高对句的质量,我们应学会养成首先找“关联点”的习惯。  

  什么是对联的“关联点”?如何找对联的“关联点”呢?  

  除了无情对、诗钟等特殊情况外,对联是有“关联点”的。“关联点”就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关联点”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同一个事物、同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氛围、一种气质。“关联点”就如同一把折扇的扇轴,只有围绕它拨动,才能打开一个完整的扇面,否则,要么打不开这把扇子,要么打开的扇子就会破损。对句应在“关联点”下进行延展、深化、升华。

  找“关联点”的几种方法:  
  第一,是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先看清代车万育《声律启蒙》中一联的出句:
  两岸晓烟杨柳绿。
  
  仔细读读,你会发现此句中“绿”字的特殊性。此字不仅透露出最多的信息,还决定了此句的基调。换句话说,此字不仅是一种颜色的展示,更主要是向你暗示了春的环境。此时再看对句:
  一园春雨杏花红。
  
  下联直接用“春雨”呼应,同时用“杏花”应景(正合了“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红”字收尾。此时一幅烟雨迷蒙、花红柳绿的春天景象在大家面前完整展开。
  
  也就是说,上联的“绿”字,决定了上下联的关系,决定了整联的内容,决定了整联的意境。  

  第二,是事物特点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
    先看这个对联:  
  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  

  此联是充分抓住了炭了特点,也正是用炭的特点做“关联点”。上联正说炭一直黑时尚有形(骨),下面转入反面说,当它十分火红的时就变成灰烬了,通过此联,阐明了一个道理:人有顺境、逆境,当以“炭”自警。  

  第三,是修辞技巧法。即以出句的主要修辞为“关联点”。
  见下联: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此联出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种拟人的手法自然成为特殊“关联点”。那么对句,自然要围绕这个“关联点”,修辞对应,风格一致,这样才能造成上下联的和谐一致,否则很可能出现头重脚轻、一张一含等不“稳”现象的出现。  

  第四,是合理转假法
    即利用出句进行合理延展,以延展出的事物作为“关联点”。  

  看这个出句:客为坎上寓公,到此好吟千树雪。读到此句,我们可能以为“雪”是关联点,下联应该写冰天雪地的冬天景象。可它的对句却是:我是江南驿使,折来聊寄一枝春。此联“关联点”就采用了延展的方式用“梅”实现了合理转假:先从雪转到梅,再从梅转向春天,梅在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尤如峰回路转,让你感到此联深远的意境。  

  当然,通过学习,你会总结出更多找“关联点”的方法。

    那么,找“关联点”要注意哪几个问题呢:  

  第一,要注意“关联点”的首要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应改变刚开始对句时“断句、对词、查律、炼意”的四步骤习惯,改为“关联、断句、对词、查律、炼意”五步骤。即对句时首先考虑找“关联点”,找到“关联点”后,再“断句、对词、查律、炼意”,这样才能保证既“对”又“联”。  

  第二,要注意“关联点”的稳定性。
  一条出句可能有多个“关联点”,但他们是有主次之分的,我们要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寻找最佳“关联点”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出句找到最佳对句。找到“关联点”后,要注意它的稳定,也就是在调整平仄或提炼意境的过程中,必然要对字词进行修改,但这种修改应以不影响对联的“关联点”为前提,否则,就会造成因词害义或因韵害义的现象出现。  

  第三,要注意“关联点”的有效性

    1,找到“关联点”。
    一定要注意上下联联意的合理,否则,即使找到“关联点”,也不能对出好作品。比如说正对,在找到“关联点”后,一定要注意这一事物的不同角度,从不同的侧面相互补充,形成整体。否则,就会犯合掌的毛病。而反对虽是一正一反,但一定要在关联点下注意要互相映衬,否则还是会出现“对”而不“联”的问题。串对则要在找到“关联点”的基础上注意顺连,使之形成因果或控制关系,否则又会出现只“对”不“串”的问题。  

  2,控制“控制”两字。
    实际上说明了出句与对句的基础关系,即对句是要受到出句控制的,如果不理会出句的“控制”,对句肯定要犯“隔”的毛病。  

  我们借一个写景的出句,试着分析一下出句是如何“控制”对句的:  

  出句:静水飞花惊月影  

  出句都写了哪些东西?看完例句,我们把“水、花、月影”罗列出来。  

  能判断出季节、时间和天气吗?出句有“水”有“花”,冬天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你最好不要在对句中出现“冰”、“雪”、“梅”等表现冬天的字词。出句有“月”,时间应是夜晚,所以你最好也应在夜晚的环境下找寻事物应对。同时还是因为有“月”,我们可判断出应是睛天,所以我们尽可能不要让“雨”、“雾”等看不见月亮的字词在对句中出现。  

    能分辨出出句的“色调”吗?其实,一个句子,就像一种颜色,它也是有色调的,它是“暖色调”、“冷色调”还是“中性色调”?只要我们细心,就能分辨出它的“色调”来。就这个例句而言,出句活泼灵动,我们可以把它归入“暖色调”。同理,“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清著名文学家金圣叹因哭庙案被杀,临刑前同其子女告别而作的一副联)”这个联便是“冷色调”。色调定了,那我们就要尽可能在这个色调下来应对,最好不要出现“暖调”“冷调”相互乱对的情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整联在情感上和谐一致。  

  从以上例句来看,“控制”一说,有些像破案推理,即通过事物的因果关系来推理未知的东西。同一个犯罪现场,有的警探看不出所以然,有的警探却能根据现场的很多细节将犯罪情景推理的八九不离十。“控制”的掌握与出句的分析,没有捷径可言,这需要大家平时一定要“细看、多想、多对”。  

  3、超越。
  如果出句是上联,按上文所讲的“控制”,是不是说下联的对句就应在出句的控制下亦步亦趋呢?不是的,一个好的对句(以下均指下联),应该使努力使对句在出句“控制”的基础上实现“超越”,使对句适当重于、深化于、精彩于上句,这样,这个对句才更有质量,整联才有更好的意境。  

  如这么一个出句:  
  琴伴庭前月  
  两个人各对了一句,分别是:  
  对句一:箫吹岭上云  
  对句二:衣无世外尘  

  两句均符合对联格律“六要素”,但我们再细细品一下,就会发现“对句一”完全受“控制”于出句了。如:见到出句的“琴”,他就只想到在乐器的范围内挑其它乐器,见到“庭前”,就只想到找另外一个具体的景物,见到“月”就只想到在天文景物中找个其他的,结果对的句子只能说中规中矩。  

  再看“对句二”,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他在用字用词上,摆脱了义类工对的束缚,在词性一致的情况下适当放宽,结果便出现了对句二这种上联写景,下联写理的对联,通过下联的写理,将“无尘”“潇散”等传统哲学意味的清逸之气贯通,使得整联有了更高的意境。  

  我曾经打过一个比喻:一个好的对联,就像一个美女,不仅要天生丽质,还要有学识修养,一个没有学识修养的美女充其量也只能是一个花瓶而已。所以说,容貌之美与内在之美相比,内在之美更重要,同理,辞藻之美与意境之美相比,意境之美才是我们追求的。所以,我们在对句时,一定不要随随便便对完就算了,也学学古人的“推敲”,同一个意思,尝试着多换几个字或几个词,或面对同一个事物,多换几个角度写,看能不能实现化腐朽为神奇的“超越”?  

  虽是如此,“超越”也需要注意以下两个环节:  

  一是“宽”而不乱。用字用词虽然可以宽,但关键的词语词性、词语结构、词语节奏要尽可能保持一致,而绝不能“超越”的没了规矩。

  二是适可为止。下联的“超越”要把握尺度,要注意“适当”重于、深化于、精彩于上句。而绝不能“飞的更高”,否则很容易造成“上轻下重”过犹不及问题的出现。(另外说明:诗钟绝对不容许“上轻下重”或“头重脚轻”,对联只要合理转承,下比稍重是可以的,如果一幅对联,出现头重脚轻,就是不怎么好了)  

              预四班第二讲课外阅读——出对句同步教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3-11-4 11: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4 11:13 编辑

    本讲讲义以扫地僧老师的《出对句杂谈》为摹本,同时整合了另外一些联坛前辈的经验文章,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此谨向扫地僧老师及联坛的各位前辈致以由衷的谢!

    首先,在学习之前,大家要清楚一点,对于对联的创作,其实是没有什么严格和固定不变的创作方式的,对联的创作手法多种多样,不同的人,其创作手法亦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或者面对不同的内容时,创作手法也不会一样,这一点也与古人所说的文无定法是同一个道理的。那么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是不是一点目标和突破口都没有呢?也不是,前贤们也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方法,我们这里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也来一些学习和探讨吧。

     在这里还有必要说明一下, 我们这里所讲的仅仅是针对我们初级班的一些学习要求,并不意味着以后大家所有的对联写作都按这样的方式来进行,请大家不要误会。当你掌握对联的写作方法之后,你就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技巧,不必再拘泥所谓的什么“方法”。我们这里所学的只是起步阶段方法,作为引导而已,且这种方式也比较好掌握些,目的是想解决大家出句“难”的问 题,想从这里突破开始。

    一、出句的方法
    学习对联,必须写到出句,这是写对联的第一步。写好了出句,可以说是完成了一副对联的一半。出句的好坏,关键到对联作品的水准高低。可见出句是何等重要。

    对联的出句有两种:一是出上联(仄声收尾),要求对下联。另一种正好相反,出下联(平声收尾),要求对出上联,这两形式,在网上都很普遍,都很流行。

关于理论方面我们不作深究,直接给大家介绍一些实用方法,希望大家可以从中悟出更多适合自己的创作方法:

    (一)初阶:临摩(限制较大,引导较多)
    1、自对出句法
  收集古联或者一些经典好联,建立一个自己的对联库,然后按上下联把他们分开,上联一拨,下联一拨。要出上联的时候,在下联库里找出一比,自行对出上联,对出的上联就是你的出句。反之,要出下联的时候,则到上联库里找一比对之,对出的下联就是出句。

  举例:比如古联下比是「偶贪杯酒得狂名」,先用对字对词的方法随意对上一句,如:「不爱盘棋丢妄语」,效果不是很好,那么我们再来修改通顺一点:「爱下象棋无妄语」,语句通顺了些,但有些大白话了,再修改一下:「松下奕棋无俗语」,这就有点意思了,还可以天马行空的拓展一下,如:「松下奕棋风得子(势)」(棋有“得子、得势”术语。“得子”就是多吃了对方一颗重要棋子,像是车、马、炮;“得势”就是情势明显较好。风放倒的是棋子还是松子?也许两者都可以想像得趣。),这就开始丢开原来的下比了,如果感觉还不理想,还可以顺着你对出来的这个句子继续拓展下去,只要注意本身句子的内容就好,与下联的关联或结构不是重点。

    2、仿造出句法。
  承接上一法,在出好句子后,回头看看原来的上比,刚我们举的例子:「偶贪杯酒得狂名」他的上比是:「爱拄杖藜增老态」,先对比下我们刚才的出句,从中体会异同,感受下古人的创作。然后我们就可以拿这个上比开始我们的仿造之旅,想增减哪里就修哪里,偷天换日得到「爱看古书增老态」,好像也不赖~“古”“老”联系更直观,还可以继续如:「常醉古书增老态」,只要注意本身句子的内容和句内关联就好,一直造到你满意的程度。

    三、寻章摘句法。
    读一首诗词或者古联或者古文,撷取某一些字句出句。所谓功夫在联外,开卷总有益。我们可以随意的抽出一首诗词,先进行阅读,阅读时应连同鉴赏一起阅读,不但可以让你更深入的了解诗词,也可以提高以后自己对联的点评鉴赏。如: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鉴赏: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以下省略)

    下面就可以使出我们的乾坤大挪移,扛上俺们的大剪刀,剪裁拼凑一下,例如我们可以这么出句:蝉响疏桐,不藉秋风声自远;感觉是不是很容易呢?就这么实用。
再来一个:
     玉楼春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鉴赏:这是一首著名的咏梅词…(以下省略)

    扫地僧老师说,读这首词的时候,他刚看过一幅古联「去岁花开今岁果,今年树发去年枝。」,特别对“琼苞”“去年枝”印象较深,于是他的灵感就产生了连系,组成了下面出句。
出句:琼苞新放去年枝,可是东风怀旧?

  当然,这种读诗词出句各自因缘,或许你有所感悟的不一定是句中的这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化用,同时和前两法一样的,还可以继续对自己化出的句子进行拓展,即使面目全非亦无所谓,只要注意其中的关联和句子的内容及句子的通顺就好。
其实不光是古诗词对联,对于古文,乃至现代诗歌、散文、歌词等等,我们都可以运用这个方法抠出出句,希望大家能由此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二)进阶:半成联(限制较小,引导较少)
    1、嵌字出句法
    初学者常常觉得出句难,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方向,想要出句的时候因为没有任何提示或指引,常常感觉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要写什么,那么应该怎么办呢?
    尘封记忆校长曾经教过缅甸一个练习出句和成联很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嵌字,嵌名,嵌字嵌名或许大家会觉得是不是很难?不应该是我们初学者就能掌握的,其实不然。当你脑子里空空如也,没有思路的时候,有了这个需要嵌的字作为支撑点,实际上也就有了一个方向。与初阶的寻章摘句其实是一个道理,只不过这时摘的更少,只是一个字或词了,难度加大了,但也是进阶的必由之路。缅甸在礼部迎宾版的小摊就是因此而搭设的,可以说这个小摊就是缅甸得以练习闪转腾挪的地方,如果说我取得了一些进步,那这个小摊绝对功不可没。下面我们就来介绍这一方法:

  搜索一下诗词名句(顺道可以连这首诗一起学了,事半功倍),随便拿一句来练,比如「古道西风瘦马」,一个字练一句,先嵌在第一字看看,想不来就再试嵌第二字,再想不来就嵌第三字,以此类推。久了也可以玩点花样,依序嵌字,或者自我设限字数。遇到不太常见或者感觉棘手的字的时候,我们可以动用诗词库这个超级老师,搜搜看,看古人怎么用的这个字,然后我们又可以在古人的帮助下,山寨出属于我们的句子了。

    举例
  出句:古卷翻寻前世友(不要臉,古卷名家是我前世好友,哈!意境联绝大多数都是这麽滴虚伪。。。)
  出句:问道青山云带路、取道书山攻绝顶、取道书山开智慧、取道书山游古迹…
  出句:翦烛西窗听夜雨
  出句:时有清风争入户
  出句:经风奇石瘦
  出句:一旅风尘牵马过

  从这开始,我们基本都得靠自行思考了,但我们还是可以同时运用初阶的那几种方法来降低难度,写得好不好无所谓,只要坚持下去,日子久了,总有自己比较满意的句子,同时也可以慢慢脱离临摹的阶段。

    2、中心词扩出法:
    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在某个时间阶段内,因为阅读,一定有一些字或词是你特别喜欢的,也是特别能触动心弦的,那就紧紧抓住不放,以它作为中心字词,由此展开造句,看看能为这个词(组)写出多少个句子。比如我这段时间特别喜欢「诗中酒」这个词组,那么我们就可以围绕「诗中酒」来几个出句,如下:
  变句:心花兑入诗中酒
  变句:种花为酿诗中酒
  变句:肠枯可饮诗中酒 
  变句:忘情莫饮诗中酒

  当这些方法比较熟练了以后,我们还可以继续进阶,下一步,我们可以在阅读一首诗词以后,撷取其中某一意境出句,或者给自己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主题出句。

    3、运用修辞法。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修辞可以飞扬语言表述的文采,对联的修辞方法种类繁多,一下简单介绍常见的几种。在出句中合理的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将能使我们的句子更加富有韵味,多加训练也能帮助我们从“能出句”进阶到“能出好句”。

1)比喻法,以此喻彼,生动形象。
   出句:竹阴活似板桥画

2)比拟法,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出句:万里悲秋风哽咽、花间香句鱼来索、谷庭麻雀争门派(这种大家用得最多)

3)夸张法,把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极力渲染。
 出句:一竿钓尽千江月

4)双关法,利用汉字的同音异义特点,似说甲,实指乙,一语双关,含而不露。    出句:情路不容人借过、一竿抛甩悲风暗雨

5)设问法,上联(或下联)提出问题,下联(或上联)作答。

 出句:今夜谁人歌古调?

6)句中自对法,单句中某些词组或短句直接对仗。
   出句:篱外徘徊,不忍听一管苍凉,满庭落寞;

  (其中“一管苍凉=满庭落寞”就属于句中自对,亦称当句对)

7)顶真法 后面词语的首字承接前边词语的尾字。
   如:
   一丝风,风吹绉满江春水;

8)用典法 借用典故,针对现实,引发联想,寓难尽之意于言外。
   如:
   立品早防冯妇虎;

9)复词复字法 重复是表达一忌,但有时有意使用反复手法,却常使意境出新。
   如借助谐音,利用汉语一词多义,一字多音的特点,出奇制胜。
   如:
   长长长长长长长;

  延伸类型1:日后尝试写成联的时候,可以参考清联三百副中的句型(比如人家怎麽用领字啊,句中自对啊,排比啊)自我训练。有助于提升语感和调理长联的气脉。

  延伸类型2:可按各种风格来尝试出句,雄浑、刚健、婉约、淡雅…等等。这个难度就比较大了,但只要坚持,必有收获。

    可以说,在初级班的学习,仅仅是一个开始,在这么短的学习时间内,很难做到以上方法全部能够熟练运用,但只要坚持学习,当你能熟练的掌握以上这些方法后,从那时开始,你将可以完全抛开前面的那些方法的束缚,从你的灵感出发,踏上构建自己风格的道路了~~

    二、例说出句时容易出现的问题:
  初学阶段,我们出句的时候往往考虑不够周全,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下面就通过例说的方式来谈一谈,希望大家在出句的时候能避免出现这些问题。

1出句:月入闲窗乡梦远
   --「闲」窗跟乡梦的情结不合拍,或者「月挂空窗乡梦远」参考。

 出句:风梳小径花魂瘦
  --风「梳」小径,该是轻柔的,像人梳头,用这个字与「花魂瘦」的意象冲突。或者「风袭小径花魂瘦」参考。又或者你挺喜欢「梳」这个字,那就改改后面,「风梳小径花心喜」之类。 

 出句:云烟淡淡锁深谷
  --云烟「淡淡」的怕是「锁」不住。

 出句:娇花隔岸吟风骨
  --「娇」花要联系「风骨」,有通感上的困难。

 ▲以上“明显”的前后关系矛盾应该注意。(也许是前后用词的情绪格调不同)


2出句:酒满风邀月
  --「风」跟「酒、月」的关系不清。或者「酒满诗邀月」参考。

 出句:浊酒半杯轻燕影
  --「酒」跟「燕影」的关系不明朗。因为关系不明,所以联意就跟着不清。

 ▲以上前后关系不紧或失联,各自表述,造成意散。


3出句:花红柳绿春天醉
  --花红柳绿就知道是春天了,后面的「春天」位置有些浪费,可换别词。比如说「花红柳绿诗心醉」。

 出句:踏雪寻梅韵
  --「踏雪寻梅」意已足,梅之可寻以韵限之,是自限!

 出句:残阳日暮披肩照
  --看到「斜阳」已知「日暮」,取象重覆。

   出句:月映池荷池映月
   --回文重技巧外,意境也要兼顾。「月映池荷」景致已出,多言「池映月」没能为整句再添令人心动的元素。

 ▲以上说的是赘笔,有的是浪费位置,有的是画蛇添足。都不能为出句的意境加分。


4出句:日月诗怀存玉案
  --「日月诗怀」是什麽样的情怀?费解。具体或可想像的依据没有着落。

 ▲以上表意不清。另外说明有种联用冷僻字或用冷僻典故,这种不算病句,联意可解,只有宜不宜,好不好的问题。


5出句:夜晚瞧天吟朗月
  --「瞧天」意思懂了,可别扭,也多余。

 出句:月洗竹林一圃清
  --竹林用「圃」没听过。或者「月洗竹林三径白」参考。

 ▲以上意思能看明白,但觉别扭或用字不准。

    凡此种种,希望大家知道,出句就和说话一样,需要通顺,需要符合逻辑,所用的字词都应该能合乎你说话时的情绪和主题,这也就是我在点评时经常讲的句内关联。对联,对及对仗,只是对联的外来表现,而联,就是关联、意境,是对联的内在精髓,不光上下联需要关联,当句亦需要关联起来,营造出一个统一的意境,所以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练习中,抓好这个“联”字,先“联”而后“对”,切勿舍本逐末。

    三:浅说对句
  初学者在对联创作上往往都是从“对句”开始的。学习如何对句之前,先学一下对句的概念。

  所谓对句,即与出句相反,是应对别人所出的半联。对句的原始概念应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如:张之洞,陶然亭。对句的一般概念是指按对联格律根据他人的出句而对的另外一句,可以是上联,也可以是下联。
    对句的原始概念,在这里我们不讲。我们学习对句的一般概念。

  注意,对句的一般概念重要的词语是“按对联格律”。通过前三讲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联格律的“六要素”,它们是:字句对等,词性一致,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相对,语意相关。这是对句一般概念必需遵守的东西。

    (一)对句的要求:
  对句,是在已经有上联(或下联)的基础上,补充另外的半副联,是与出句者共同完成一副对联的创作。而且因为出句在先,实际上是对句者担负了更多的完善整联 的任务。一个好的对句,可以与一个好的出句相得益彰,也可以为平淡的出句增色添彩,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怎样对好一个句子呢?

  首先要审题。审视出句:琢磨出句的所有信息是先决要件。把别人的出句当成是你写的,出对句如出一人手,才有可能合拍。拿到一个出句后,先仔细读读出句,只有读懂出句,才能对句。这里所谓的读懂,我想应该包括:明确出句的立意、把握出句素材的选用、明晰遣词构 句方法(表现手法)等。对于一些意境出句,还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画面,将自己置于那个情境当中;对于出句中含典故的句子,一定要清楚典故的内容以及它在 本句中的作用……

    在读懂出句的基础上,构思对句。一般的步骤为:立意(联句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或者是联句所能体现的审美情趣,对句要与出句和谐)、选材(选取能够表现主 题的物象)、构句(抓住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用与出句相称的形式组织句子)、炼字(对句中的个别字进行仔细推敲,遴选最恰切精当的字的过程,是对句子进行 雕琢的过程)。

  对句要强调的是:工、稳、贴、切、新、奇。

  1、所谓工,首先是指工整,对句要合乎对联的特点和规律。
  这是对句的基本要求。这里从词性方面重点谈谈工对和宽对:一般认为,一副联中,上下联相同位置上 平仄协调的,同类(名词要分到小类)的词作对语,就是工对,如“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唐?祖咏:《七夕》),这联无论从音律还是词性看,都可谓字 字工对。宽对相对于工对而言,对仗的要求可适当放宽,一是相同的词性即可以对仗,不必再分小类;二是不同词性的词只要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亦可形成对仗。 当然,对联的工与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慢慢体会。很多楹联作品,都选择宽对,因为刻意地求工,容易因词害意、因律害意。但宽对不是失对, 楹联的对仗,应严而不死,宽而不滥。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在具体的对仗中,除词性外,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对修饰 词语的要求较宽松,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内容决定形式,若内容可取,属对不妨稍宽。结合一些对联实例,我们感到:颜色词、方位词、专有名词、数量词等 严格用同类词相对,这样的对仗就显得格外工整。实际运用中,连绵词除了跟连绵词相对,也可以跟并列关系的词组相对;不及物动词常常也跟形容词相对。其次是 讲究凝炼。并不是凑足与出句相同字数,符合对联格律的就是好联,而是要求在构思、布局、用字、遣词、造句等方面要精炼。

  举几个清联,大家可以从对仗上仔细品味一下:

  “两浙东西,十年薄宦;大江南北,一个闲人。” (薛时雨:自题门联) 此联运用数字、方位词对仗,使句子格外工整。

  “百战山河,剩此楼头烟树;九天珠玉,吹成水面文章。 ”(曾国藩: 题奉新九天阁)此联中“百战”对“九天”,词性的活用,“此”对“成”的近乎失对,几处句中自对,宽严巧妙结合,使联句倍加生动,实为大家之笔。

  2、所谓稳,对对句而言,主要是要求与出句的强弱上要安稳。
  如上下联的主题大小、思想的深浅程度、抽象与具象,感情浓淡等。一般来说,上下联强弱要相当, 也可以上弱下强。如果对句是上联的话,要注意为出句(下联)做好铺垫,使上下联语气一贯;如果是下联,要对出句进行适当的延展、补充、提高,所谓宕开。 “石床润极琴丝静;玉座尘消砚水清。”(曾国藩 题峨眉山广福寺)此联上下联强弱相当。 “一径风声飘落叶;六朝山色拥重楼。”(薛时雨题南京清凉寺扫叶楼)此联下联气势重于上联。一副联的上下句具有条件、因果、转折、递进等关系时,若使用了 关联词语,还要注意它们是否得当。

  3、所谓贴,就是合体。立意高远、主旨明确、态度明朗、措词得当。
  马子华先生在《对联漫谈》一文中说:“歌颂英雄的要‘沉雄’,品评人事的要‘端庄’,室 内悬挂的要‘清雅’,赠送友人的要‘精巧’,表示意见的要‘婉曲’,追念死者的要‘悱恻’,描景状物的要‘藻丽’” 凡夸大其词、用词浮泛,出句和对句立意不一致的对句,都不是好的对句。“一饭尚铭恩,况曾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千金难报德,即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 年。”(曾国藩挽乳母)此联用典恰切,感情真挚,在曾国藩看来,乳母对他的恩德,不逊生母,绝不是千金可以报答的,结句痛彻肺腑,哀思可见,用作挽联,可 谓贴。

  4、所谓切,就是针对性强,表现准确。
  对句要切地切人,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句。比方说,眼前是一座楼阁,你就得从楼阁方面去考虑,并对它的历史情 况、地理环境及其突出的、引人注目的地方有一番了解;你若题殿宇,就要弄清里面供奉的是英雄还是神道,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 事;开言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副对联,一看就知道是写弥勒佛的,原因就在它抓住了弥勒佛总是大肚子、面带笑容这两个特点。你写的若是店铺,就要把握那 个店铺属于何种行业。“到来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这副对联是表现理发铺的,也在于把握了理发的个性。

  5、所谓新,就是立意、遣词要新颖,思想要具有时代性,不落俗套。
  人家讲过千百遍的东西,用得旧了的话语,你再去重复,毫无自己的创见,就叫落俗套。要避 免落俗套,就要在确定了所写的对象并对它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之后,再研究一下,别人对此是否讲过话,讲了些什么,是从哪个方面讲的,再从人家没有讲的地 方、用人家没有用过的话去写。比如网络上束之高阁写雪的一联:“始于纷乱;终作清白”,从雪的形象上升到人生高度,不但网上没有,便古人似也不多见(最多 是写高洁而已)。如此立意,则不但“新”,而且内涵上也高人一等了。想象力强不强,写出的对联有时高下十分明显。《坚瓠集》载:“明太祖幸马苑,永乐(成 祖朱棣)、建文(惠帝朱允炆)同侍太祖。(太祖)出句云:‘风吹马尾千条线。’建文对:‘雨洒羊毛一片毡。’太祖不悦。永乐对:‘日照龙鳞万点金。’”从 对仗来说,建文、永乐的对语都很工整。但两相比较,形象上的美丑,却大为悬殊。这就是二人想象力不同的结果。有鉴于此,我们平时就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想象 力。

  6、所谓奇,应是新到极致。就是要求联语、意境新奇高妙,出乎常人。
  “奇”需要作者的观察、阅历、胸怀,并且有对文字技巧的把握能力。有势之“奇”,运用 夸张的手法夺人耳目,如陈宝裕题黄鹤楼联:“一枝笔挺起江汉间,到最上层放开肚皮,直吞将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千年事幻在沧桑里,是真才子自有眼界, 那管他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有意之“奇”,打破常规令人意想不到,如石达开题理发店联:“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有字之“奇”,利用汉字字型、字音、字意等特点构造对联,如刘师亮的讽刺联:“民国万税;天下太贫”等等。

  再转一段余德泉先生提到的“险救技巧”:将一些看来极其平淡甚至不成其为对联句子的上联,通过下联的巧妙搭配,使之别开生面,石化成金,也可以看作“奇” 相传清代何绍基一次到长沙浏阳的南邦寺游览,正碰上该寺一位僧人圆寂。入寺之后,住持便请他写一副挽联。他想到南邦寺死了个和尚,便在纸上写下了这样一句 话:“南邦寺死个和尚”。住持一看说,此事人人皆知,何劳写到挽联中去。何绍基听了,略思片刻,便写道:“西竺国添一如来”。南邦寺,在湖南浏阳县。西竺 国,指佛教发祥地印度。如来,是佛祖的名称。单是“南邦寺死个和尚”,确实平平淡淡,无足道哉!一续“西竺国添一如来”之后,情况就不同了。你看,和尚变 成了佛祖,不正是达到了出家人最高的理想吗!这样的事情当然不会有,但作者能这样化平淡为神奇,确实令人称道。

  清人邹弢在《三借庐笔谈·楹联》中说:“楹联不难于巧织而难于自然,不难于切题而难于超脱”,不管写什么对联,“总须精神团结,不即不离,以清丽之思,运 清灵之笔,措辞用典,食古而化,方称妙手”。若将这段话视为在艺术上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并据此努力提高创作境界,这无疑是有好处的。

  对句的要求简单总结为:
  1、所谓工,首先是指工整,对句要合乎对联的特点和规律。
  2、所谓稳,对对句而言,主要是要求与出句的强弱上要安稳。
  3、所谓贴,就是合体。立意高远、主旨明确、态度明朗、措词得当。
  4、所谓切,就是针对性强,表现准确。
  5、所谓新,就是立意、遣词要新颖,思想要具有时代性,不落俗套。
  6、所谓奇,应是新到极致。就是要求联语、意境新奇高妙,出乎常人

    四、对句的实战方法:
  1:先找主语
  尤其是动词,这个动作是谁做的,主角是誰?有的句子主语就是前面的字词,但也有的句子主语不在句中,隐藏着。
  例1:
  夜深萤入幌,
  春暖鸟窥帘。

  僧:「入幌」的是谁?是萤。「窥帘」的是谁?是鸟。「螢、鸟」是主语,是做这个动作的主角。鸟偷窥这个动作是种拟人的写作手法。

  例2:
  出句:一樽且对春风饮
  对句:满卷尽愁柳絮飞

  僧:「饮」不是“春风”在饮,是“我”在饮,「饮」的主语是“隐藏着的我”。(我)一樽且对春风“饮”。对句的「飞」是柳絮在飞,不是“我”在飞。满卷尽愁(柳絮)“飞”。两者主语不同。

  例3:
  出句:鸟语花香吟绿水
  对句:星疏月朗照青山

  僧:「鸟语、花香」、「星疏、月朗」都是句中自对,也都是并列词组。出句的「吟」是谁在吟?是“我”在吟!鸟语花香的环境下,“我”吟绿水。不会是(鸟语花香)当主语,因为「鸟语」可以看做是在吟唱绿水,「花香」可怎麽“吟”呢?对句的「照」明显是“星、月”在照青山,不会是“我”在照青山。两句关键动词的主语不同,失衡。

  或者我们可以这样改:
  鸟语花香(我)吟绿水,
  风清月朗(我)访青山。 (“访”也可以是“友、入…等)(为什麽“星疏”不好?星都疏了还「照」,不合乎逻辑)

  2:虚词实词
  例1:
  出句:  斜阳一抹依山远
  对句:  残月半钩醉梦迟

  杜衡:出句是白描写景,对句亦应同之。上联远景,对句可写近景;出句描色,下联可绘声。梦字太虚,经常有这样现象,有不可想之词,则以梦、韵替之,感觉是偷懒:

  例2:
  出句:一竿钓尽千江月
  对句:孤盏容得半世闲 今音

  僧:我的出句要看你怎麽理解,不同心情不同解读。你可以说是种闲情,我也可以说是种豪情,要说它是夸张语我也不反对,说藏著一丝的落寞情怀那也行。所对情绪也多端,一钓竿、一壶酒,半世闲在千江月。一种悠闲夹带一分孤独。

  3:手法,拟人?比喻?
  例1:
  出句:花间香句鱼来索
  对句:书内玉颜士俱迷

  僧:前半好。「鱼索香句」拟人,「士迷玉颜」失了拟人味。类似者或可「帘内娇容鸟欲窥」参考。

  4:组字之间的关系。联眼。
  例1:
  出句:草木深深遮石径
  对句:云烟淡淡锁松山
  僧:云烟「淡淡」的,怕是不能「锁」山。

  例2:
  出句:独钓寒江,曲笔如钩诗作饵
  对句:常吟冷月,高谈似玉酒当歌

  僧:钓--钩--饵,关系紧密;吟--玉--歌,相扣不紧。

  例3:
  出句:花心涵玉露
  对句:柳叶荡和风

  僧:既是「和风」,「荡」就猛了些。

  例4:
  出句:梨花带雨一枝醉
  对句:翠柳携风四野狂

  僧:「携」不切,翠柳不是柳絮,不能跟风一样“四野”狂。

  5、前后段落之间的关系。
  例1:
  出句:(春来)(花竞艳)
  对句:(雨至)(柳添香)

  僧:出句因果关系,对句不明。柳我没见过,应该也不是以香取胜的。「风过柳摇姿」稍好些。

  例2:
  出句:溶溶月色风梳柳
  对句:阵阵花香味醉人

  僧:「味」承「花香」而来,味跟花是从属关系,「风」与「月色」是两种不同。  

  例3:
  出句:柳絮轻薄桃莞尔
  对句:莺歌婉转鹤悠然

  僧:桃莞尔是因为柳絮轻薄,不只是单纯的并列关系,前后有因果。对句前后关系不明,鹤悠然是因为莺歌婉转?再个,莺莺燕燕通常指有人烟的地方,鹤通常是不喜欢人烟的,为避人烟鹤别山,取材在一起,自然界或许是有的,通感不太适合。

  例3:
  对句:  晚照寒霜,暗香疏影一窗绪
  出句:  凄风冷雨,落叶残花遍地秋

  云卷:这个不好,落叶残花是直接列物,暗香疏影是曲笔写花(一般特指梅),已在下联之残花之中了。若是以窗取景,有案头的素弦小字、有窗外的老树寒鸦,或更远处的孤帆只雁...把镜头打开,应选择更适合的意象入句.

  6:写景?抒情?言志?论理?寻趣?主旨是什麽?
  例1:
  出句:梅花独在雪中开

  僧:如果是「梅花雪中开」,那我们可以把出句看成是在“写景”,也可以把出句看做一种“哲理”。现在多了个「独在」,「梅花独在雪中开」看成写景比较不妥当,拿来当哲理会比较好些,强调梅花“独在”“雪中”才 开;假设出句是「独有梅花雪中开」呢(先不管律)?重点又偏移到“梅花”了,强调只有梅花才是雪中独开的花。

  7:判断联意阴阳
  例1:  
  出句:共坐春风倾意气      
  对句:独游寒寺生忧愁

  僧:有头重脚轻之病,上联大气,下联气弱。联意阴阳不谐,出句向阳心态,对句转阴无来由。

  例2:
  出句:清溪浮翠缓
  对句:冷雨打香残

  僧:这句明显情绪隔阂,阴阳不谐。出句给人的感受偏阳,对句调子调得太阴,上下的意象分述不同的感受,情绪上会让人感到突兀。

  例3:
  出句:新词旧调吟春好
  对句:素手琴心抚月明

  僧:吟咏春天的好,新词迎新,旧调怀旧吗?在这里,新词旧调隐含有「立足过去,放眼未来」的味道。整个上联的意象是向上提升的,对句不宜淡处理。所对基调过淡,没能激发生气。做为句中自对,「素手」对「琴心」过宽,类似「剑胆」可。

  8:体会弦外之音
  例1:
  出句:柳线低斜空钓月
  对句:松针微抖细缝云

  僧:上联有比兴,下联看不出来。柳,「欲钓湖中月,难辞岸上风」。「斜」,因风起,表外因;「低」暗示本来可以入水,现在却只能望月空叹,基调很无奈。上联不应单纯只看是拟人描景。

  例2:
  出句:篱外徘徊,不忍听一管苍凉,满庭落寞

  解题:
  篱外徘徊不忍听,显然「一管苍凉」同「满庭落寞」一样,都在庭中能闻。篱外就听不到了?我想还是听得到的,「徘徊」只是不忍听偏又不想远离。这个不想远离也许是因为一管苍凉正是心之所系。

  篱外人的情绪如何?这将影响我们对句的基调。
  1)、也很沧桑落寞:因为沧桑,所以怕听,怕外感生内应,再撩起伤情。。。对句基调从「阴」。
  应对技巧:不是要总结如何应对。应对法无定法。以我的有限圈囿你们的无限是误人子弟。只是想探讨一些常见的技巧罢了,参考就好,不见得是最好的。

  出句:篱外徘徊,不忍听一管苍凉,满庭落寞;
  对句:风中惆怅,空悲叹十年寒苦,半世蹉跎。

  僧:这个好在「风中」,可以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统一。人在篱外徘徊,心在风中惆怅。步调更和谐。但是个人不喜「寒苦」,太直接了的感受,我们试著转折一下,用「风中惆怅,空悲叹十年经略,半世蹉跎」,想像一下主人翁是个雄才大略之人,奈何造化弄人……

  2)只是一种悲怜:也许吹箫的人是所关心的人而已。从这条思维,对句的路比较宽。可以定调为「阴」,跟著环境的渲染一吐悲怜;也可以定调为「阳」,把悲怜化为祝福或寄以希望。
  例:
  出句:篱外徘徊,不忍听一管苍凉,满庭落寞;
  对句:风中祈祷,愿重见此间欢笑,往日温馨。

  9:动画。横向、纵向延伸。
  例1:
  出句:清溪浮翠缓
  对句:野径绽梅娇

  僧:同样都是从空间入手,两处不同的景色组织成一幅“动画”,美感加强,是种补充手法。给你另一种思路参考 (参考就好),当你在构图一幅山水画的时候,画了山画了水画了树,如果要再加些东西,你会加些什麽东西?景物有了,也许可以加入“人”。山水画里多有人, 那是种移情作用,赋于山水人的性灵,也寄托人于山水的性灵。比如「野叟落钩闲」参考。

  例2:
  对句:风送梅香来竹院  
  对句:月移松影入轩窗
  
  僧:这是初学者常见的以景对景思路。另一种参考,把人带入
  对句:客携陈酿共溪窗

  例3:
  出句:几度秋风斜雁阵
  对句:一时冷雨断人行

  僧:「几度」给人「时间」的过渡,对句「一时」也是时间概念,不是不行,给人感受面狭窄了点。或者可从「地点」著手,满天冷雨断人行。

  10:时隔、景隔、意隔
  例1:
  出句:梨花带雨一枝醉
  对句:墨菊伴秋满院香

  僧:时隔。上联是写景的意境联,对别的季节虽然也可以,但不会是最好。“写景”联统一时序更能融为一幅美画。

  例2:
  出句:云摇月影柳牵风
  对句:泉照山容雁戏霞

  僧:上联的「云」摇月影要牵强些,「摇」的动作联想对云来说并不贴切,「竹」摇月影较形象,风摇竹筛月影,照应后面的「风」也较整体。「柳牵风」就很不错。

  泉较小些,要「照」山容,以小见大要勉强。比如「湖映山容」就适切些。「雁戏霞」的问题,一是「戏」的动作联想对雁来说较无说服力,二是上联夜景,「霞」有时隔的问题。

  例3:
  出句:昨夜松边依月醉
  对句:今朝溪畔叹春残

  僧:这是「意隔」。虽然在现实中,昨夜一个心情,今朝一个心情,是有可能的,但是在对联两行中,还是尽量统一主旨比较好些。上联联意并不「阴」,下联「叹春残」,笔调转阴,情绪落差较大。或者「看云停(飞)」可以参考。

  11:直白
  我的观念,「直白」不是字词通俗易懂,而是意境直接表白,说完了就没有余味可嚼。比如出句:喝一口家乡井水[扫地僧,浅显易懂,直白吗?我认为不能如是看。整句只写了一个动作而已,感情是「蓄而不发」。
  例1:
  出句:枕畔留香难入梦
  对句:弦间凝憾易伤怀

  僧:难入梦者,留的香应该不会是书香,书香好入梦。大概是枕边人不在了,闻着留下的香味才难以入眠,情调属阴。
对句「凝“憾”」「易“伤怀”」都是直接表白了内心的情感,直白了。这种遗憾和伤怀应该留给读者。不要拳头打直了,要留三分劲。

  意境联要避免直白。小提两个方向参考:
  (1)以人为主语时,避免直接把情绪用语带上,例如流泪、泣之类,你的感触都说完了,看联的人就无想像空间了,至少也得留个三分虚。以人为主语,可以考虑 用「动作」来表达、隐喻、借比,含而不露。前面或可参考「弦间凝指…」,手指停住不动会是什麽情况,后面三个字再斟酌补述,气氛凝结下,可以延申很多,可 以是伤怀,可以是感叹知音少,可以是感怀过去,遥想未来,……。比如「枕畔留香难入梦,弦间凝指似临秋」,多借秋的一层萧瑟。

  (2)以身外之物为主语,就尽可能挑逗情绪,天马行空。比如以花为主语,写「她」的娇态,写「她」的情绪之类,要用以传神。可改「花心凝泪…」之类。借花的情绪隐喻自己的感受,或者「花心凝泪只无言」参考,花之泪是我之泪,花无言即我无言。

  12:阴阳错位
  介绍一种应对技巧「阴阳错位」(扫地僧老师滴专利~~呵~)
  阴:弱、浊、冷、虚、窄、小…
  阳:强、清、热、实、阔、大…

  出句:千里云涛藏笔底 [久伴梅---大--小
  对句:一身梅骨傲人间 [扫地僧---小--大

  千里云涛(取象好大)藏笔底(取象好小)
  一身梅骨(取象好小)傲人间(取象好大)
  出句:几句秋思凭雁寄 --虚--实 (转自漫天雪)
  对句:一帘疏雨任愁飞 --实--虚

  「思」是虚性名词,「雁」是实性名词;
  「雨」是实
  「愁」是虚

  ※ 虚性名词:像是 梦、意、韵、魂、情、痕、影…   
      实性名词:像是 山、水、月、花…

  看得到摸得著的吧!

    一般情况下虚实是不互对的,但也并非绝对不可以,比如这个对句就是用了虚实错位的技巧,这是可以的。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1-11 13:44
本帖最后由 诗清话逸 于 2013-11-11 14:03 编辑


联都对联学堂预4班

第二讲《出句与对句》作业(满分:100分)

姓名:诗清话逸              总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马小望发表于 2013-11-9 14: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9 14:14 编辑

一、出句题
1.分别以“月”和“花”为对象出一上句。

2.从下面这首诗中挑选至少两个意象,出一上句。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二、对句题
1、出句:蓬岛云烟迷桂桨

2、出句:一笛秋风吹月冷

3、出句:经霜诗酒老【灵水】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1-24 20:01
本帖最后由 诗清话逸 于 2013-12-1 17:48 编辑


联都对联学堂初班
附属预科班预4


第三讲:成联入门 讲议

讲师:副校长、预科主任【马小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本帖转摘自
我心飞扬校长讲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马小望发表于 2013-11-23 12:59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对句是比着“葫芦”画出的“瓢”,那么成联就没有“葫芦”可比的情况下画出一个“瓢”来所以,成联这种“自我主动式”的创作要比对句“被动式”的创作要难的多。

  成联应该如何写呢?
            
  其实成联创作就象小学生的“造句”。造句是用一个已知的词,造出一个句子来。成联创作就是利用一些人为提示的或自主感悟的素材写出两个相对仗的句子而已。可以看出,造句给我们的提示是明显而固定的而成联创作的提示则是相对而不固定的。所以说,成联创作要比造句更有宽度和灵活性
      
  现在一般群 都是对句很少玩成联 我们根据成联写作方式的不同,把成联创作分成“创造型”和“借用型”两类。


      
  创造型成联创作,根据素材提供方式的不同,我们又可以将其分为“命题型”成联创作和“自主型”成联创作

  一、“命题型”素材的成联创作

  在人为提供相关素材的情况下,根据要求而进行了成联创作,称为“命题型”素材的成联创作此种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根据提供的文字写联,根据提供的图象写联,根据某个姓名写嵌名联等。

  (一)根据提供的文字写联

  这一方式,我们常见的是“征联”。所谓征联,就是由征联者发起的,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以文字方式提出征联主题、内容、联类、形式的,并给予一定奖励的征联方式。就几种主要的征联方式,我们也分别做一介绍:

  1、名胜征联:
  就是为名胜景区的景点(亭、台、楼、阁等)而征的联。创作要点:
  (1)围绕景点的名称而创作。
  (2)围绕景点的地形地貌而创作。
  (3)围绕景点的历史文化而创作。
  (4)以上三项综合而或加入情感或感悟因素而创作。
            
  关于名胜联的创作,需要提醒的是,不能只简单的嵌名、状物、写史。正如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指出的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全铺锦帐,寓意则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立意高远,而成佳构。故写景物联,上下联皆状貌为下,既状貌又写质(用途、特性)为中,如既状貌,又表露思想感悟则为上。      
            
  如清嘉庆进士陈大纲写的湖南岳阳楼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此联写风景,言简意赅,只在出句点破而已。下联笔锋突转,从四面湖山的空旷即而想到万家忧乐,从而使此联不只停留在景物的表象,而通过一种精神态度的表现,使联意立即厚重起来。作者若没有真挚的怜悯之心,是绝不会写出这样的联句的。

  再如飞扬曾题中华第一龙:           
  见龙在野,隐骨埋身难叱诧;
  蓄志于心,拨云见日竟扶摇。      
      
  借河南濮阳的贝壳龙形遗址被发现后,受到世界考古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中华第一龙”,此遗迹随之身价倍增,整体搬运至北京珍藏。此联明写此意,暗写中华民族经历百年沧桑后重新腾飞之意。

  2、实事征联:就是以时事中一件或几件大事为主题而进行的征联。
  创作要点:
  (1)要抓住实事的关键点,写准。
  (2)要抓住实事的多侧面,写新。
  (3)要抓住实事的政治性,写正。
  (4)虚实结合,评论为主,述事为辅。
      
  如为纪念香港回归,有单位发起了一次征联比赛,一等奖的作品是:
  大笔画龙,香港喜看龙破壁;
  高梧引凤,神州酣唱凤还巢。
            
  这副作品,紧扣了征联主题,且政治方向鲜明,再加之运用了画龙点晴、神龙破壁、筑巢引凤等典故,赞美邓小平志对香港完璧归来所作的伟大贡献,及香港回归中化儿女的欢喜之情,达到了色彩鲜明、典雅古朴的艺术效果。  2008年“五一二”汶川大地震,温家宝总理在视查灾区时写下“多难兴邦”一句。      
            
  飞扬联想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壮举,摘句与之相对而成联:
  厚德载物,
  多难兴邦。  
      
  此联言简意赅,既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团结之心的赞颂,又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祝福。 在对联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用到看文字写联,其实它的创作要点与“实事征联”的创作要点是相同的。

  3、节日征联:
  就是围绕节日以示庆贺而征的联。
            
  创作要点:
  (1)要充分结合节日的习俗特点。
  (2)要突出欢庆、和谐的气氛。
  (3)要突出时代特性,有鲜明的态度。
            
  如1990年《太原北郊报》春节征联获得一等奖的一副联:
  才过小龙年,又催千里马;
  曾经大风浪,更上一层楼。  
            
  200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天涯共此时”举办“新年春联全球征集揭晓颁奖仪式”,      
            
  其中一副获奖作品是:  
  无比风光,春天脚步;
  永恒本色,中国声音。  
            
  此联字句虽短但有深度,寓刚于柔,言简意阂,“脚步”一词采用拟人法,使人们感到了春天的迫近。作者通过这副对联,表明了祖国发展的坚定信心。

  4、商业征联: 创作要点:
  (1)围绕商业机构的名称而创作。
  (2)围绕商业机构的历史文化而创作。
  (3)围绕商业机构的行业特点而创作。
  (4)综合以上几点综合进行创作。
            
  如宝鸡市行政中心商业广场为其牌楼征联,其中北京叶子彤的作品是:
  宝萃三才,承周秦古韵而标俊誉;
  鸡鸣九野,引岐渭新光以拥殊观。
            
  此联将地理、历史等全部融入,古朴文雅,大气豪放。      
            
  我们借常见的几个理发店的联来看一看:     
  虽为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此联围绕行业的特点而作,语义双关,意在赞誉技艺高超。
            
  再有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为理发店题的这一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与上一个理发店的联相比,此联不仅也具语意相关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此联借联言志,读罢立刻让人豪气顿生,能将联写出这种效果,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二)根据提供的图片写联

  这一创作方式常见于对联的学习上,即由出题者给出一副画图,创作者根据画图所展示的东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而开展对联创作。      
      
  创作要点:
  1、图中要素较多时,要善于抓住画图中最主要的元素进行创作。
  2、图中要素较少时,要善于根据某一要素进行合理的想象并进行延展式的创作。
  3、创作不能只“述其形”,要善于“述其骨”。 举例略。

  (三)根据提供的姓名(品名、店名)写嵌名联

  也就是要将姓名(品名、店名)按要求嵌入联中的创作。
            
  创作要点:
  1、除特殊要求外,姓名(品名、店名)嵌入联内,力争顺畅自然,不要让人感觉造作生硬。
          
  2、如又能表现某人(某品牌、机构)的突出特点,则为最佳。      
  广州市韩江酒楼有副嵌名联:
  韩愈送穷,刘伶醉酒;
  江淹作赋,王粲登楼。
            
  这副联巧妙地引用了与诗酒有紧密关联的四个历史人物:韩愈、刘伶、江淹、王粲。在对联的首尾嵌入了酒楼名“韩江酒楼”四个字,十分贴切。
            
  北纬42度给绿鸾儿的嵌名联:
  且弄些活泼泼绿色,染了眉头,染了心头,莫负年华余发雪;
  恰闻此清朗朗鸾声,吟成诗句,吟成联句,一扶肝胆上云阶。
            
  此联借了宋词的写作方式,活泼生动,明快亮丽,同时又含期冀与祝愿,是一副十分出彩的嵌名联。
            
  飞扬给奥运冠军林丹写的嵌名联:
  快马素袍,穿林起手轻弹剑;
  丹心铁血,走马弯弓醉射雕。  
            
  此联意写林丹在决赛中气势如虹,似不费吹灰之力夺取冠军。

            
  二、“自主型”素材的成联创作

  素材“自主型”的创作方式则是在没有固定素材要求的情况下,创作者通过自主的观察或感悟,而将观察或感悟的结果不受“约束”地用对联表现出来的一种创作方式。
            
  此种类型的创作方式有:观景写联,听事写联,自我感悟写联等
          
  其实观景写联、见事写联的创作方法类同于征联中的“名胜征联”和“实事征联”, 两者的最大区别是:后者是在有所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创作,前者则是无要求的情况下,根据自己所看、所闻,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个景、某个事加之想象或评论的而自主进行的创作,
            
  如飞扬题云台山联:
  跨步云台,茱萸峰顶,不寻仙阕琼楼,只问亲人何在;
  转身朱阁,天瀑潭边,遥乞乡音雁讯,谁知明月无言。
            
  而自我感悟写联,在很多情况下不是“第一时间”写联 经常是有些景看过了,有些事听说了,有些书读过了,有些道理知晓了,有些事情经历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埋藏”后,突然有一天或灵感突至,或所有感悟,从而提笔成联 自我感悟写联,经常让人感觉似乎是没有直接的创作“背景”。 但任何一种创作,都不是无根据的创作,只还过这个创作“背景”是间接的罢了。      
            
  只不过 感悟联的创作要点:
  1、不要肆意汪洋,大而无边。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
          
  2、要随心适意,灵动自然,不要板着面孔讲理。            
  如飞扬的几副感悟联:
  耕心田,种岁月,多少收些道理;
  开胸臆,炼性情,不能只养皮囊。
            
  又:
  眼望江川,风生水起;
  心随意气,笔重词轻。

第二部分 借用型成联创作
            
  借用型成联创作也是一种被大家认可且能体现作者相当水准的创作。 借用型成联创作按借用的程度的不同依次可分为四种:摘句法,集句法,改句法,仿句法。

  (一)、摘句法

  摘句,就是从同一人的诗文中摘到成句,不作任何修改,以对联的形式落实集联者构思,寓以新的含义。

  用法要点:
  1、不可滥用。
          
  2、原则上摘句联与原句在语义上应有所区别,摘句联是借了原句的外形,而有了新的意义。
            
  如李鸿章出使英国时,恰逢英女王生日,便从杜甫《秋兴》中摘取三、四句向女王祝寿:
  西望瑶池降王母,
  东来紫气满函关。
            
  “王母”又称西王母,极切西方英女王身份。“降”有诞生之意。下联又切李鸿章自东方逢使西行的身份。摘诗句贺寿,雅致华贵,天造地设,胜过自己撰写。

  (二)、集句法

  集句,就是把别人的诗词、文章中符合对联特点、意思连贯的现成句子,组成一副对联。      
            
  集句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如郭沫若集毛泽东两首诗中的句子组成的一个联:
  梅花欢喜漫天雪,(集自七律《冬云》)
  玉宇澄清万里埃。(集自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2、如做不到在同一作者诗文里找句子,也要做到上下联所引成句的原作者时代相去不远,至少也要在同时一个朝代。

  如集唐朝诗人李白、白居易的诗句成联:
  举杯邀明月,(集自李白《月下独酌》)
  放眼看青山。(集自白居易《洛阳有愚叟》)
            
  3、集句还允许上下联中集不同人物的句子。如集宋朝几位词人的词句入成联:
  拥身疑有月,酒初醒,梦游闲,榕阴不动秋光好;(集自李之仪《临江仙》、吴文英《夜游宫》、方千里《诉衷情》、辛弃疾《满江红》)      
      
  客舍宛如春,帘半卷,情何适,柴门都向水边开。(集自李之仪《南乡子》、吴文英《声声慢》、方千里《渔家傲》、辛弃疾《鹧鸪天》)

  (三)、改句法

  改句,是指摘用诗文中的成句或成联,在文字上略作改、移、增、减而另铸新意的对联。

  用法要点:
          
  1、改动不应过大,改动的地方最好是上下联的同一位置,但要少而巧。
  如纪晓岚家人有病请医诊治,却几次误诊,纪晓岚便将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句子中的个别字略作移动,

  送给庸医:
  不明才主弃,
  多故病人疏。
  意为:不明白诊治的道理,会被出钱的病者的抛弃;诊治中有很多事故,会被病人疏远
            
  2、虽小有改动,但改句联应与原句在语义上有较大的不同。
  如苏小妹在看了所谓才子方若虚的诗后,写了一联托哥哥苏轼送他,原联是:
  笔下才华少,
  胸中韬略无。
      
  苏轼读了,怕得罪人,提笔在上下联尾各加了一字,改成:
  笔下才华少有,
  胸中韬略无穷。
  两字一加,意义竟然是180度的转变,可谓绝妙。

  (四)、仿句法

  仿句,即模仿别人对联的模式、句式、风格及特色而制作的对联。
  用法要点:
          
  1、仿要用新思想仿,使新联语义有较大变化。            
  如明朝徐文长写了一联自嘲:
  两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南腔北调人。
          
  有如人改成:
  两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千锤百炼人。
  把“南腔北调”改成“千锤百炼”,句意就有了变化,从自嘲变成了赞扬。
            
  2、仿要用新的元素仿,不能对原句做同义词式的修改。            
  济南大明湖小沧浪亭有副名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江西庐山御碑亭联则仿其结构,用御碑亭附近的山岩、江船、松等新元素入联:
  四壁云岩九江棹,
  一亭烟雨万壑松。
      
  如改成:
  满池菡萏几行柳,
  四季风光一片山。
  新句虽做了改变,但相关元素与原句中原素并无太大区别,我们可视为抄袭。

  以上四种借用写联法,摘句法和改句法都应慎用,对初学者我们不提倡。 仿句法最适合初学者采用,这就如同小学时老师要求我们经常读范文一样,通过大量模仿,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然后再去突破、创新 。当对联水平达到一定程度,诗词有大量的积累后,我们提倡有时间可以用集句法集些句子 因为集句法最能体现一个联手的诗词涉猎范围及诗词掌握程度,因为只有多读多记,腹笥渊博,才能俯拾即是,珠联璧合,胜于己撰。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1-24 20:21
本帖最后由 诗清话逸 于 2013-11-24 20:22 编辑

      
                                                         预四班第三讲拓展阅读——成联技法
   文/  白衣孤鸿      

    当世之习成联者,大多半路出家,偶然兴起,于前人或今世联家诸作之间含英咀华,得有所悟,则试手联坛,或曾名噪一时,或亦自取其乐,未尝纠缠于联技联法,而能各有所得,余谓此乃习联正道。譬如市井村夫,毫不理会汉语语法,然出口成章者俯拾皆是,反是穷一生精研语法文理者,竟多是口讷之人,此情景虽殊为可笑,然个中道理,不言自明。技法之谓,原本飘渺,自古未闻学诗法而能成为诗家者,昔陆放翁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即在此。故言技法,不过表面招式,非佐以内劲,终不免花拳绣腿,非但不能制敌,反为人所笑耳。诸位须紧记此着,倘有希冀得一招而独步天下者,不妨另涉它门。
   
    言归正传。成联技法,虽未见鸿篇巨著,然前人联著之中,亦有时时语有涉及,《对联话》中,常有“夹缝中用衬笔自工”、“出幅轻轻映带”等评语,即就作联技法而言;由台湾广文书局影印出版的《楹联丛编》,收录明、清代及民国的重要联书达25种之多,其中不乏《楹联作法》《简便作联法》《撰联指南》等专著,所述稍为详细,然苦于或言语生涩,或重于材料展示,不能尽意。关于“技法”的表述,亦大多各执一说,标准不一,《楹联作法》第十三章“楹联之法别”列有三十一种楹联作法,所述“前后照应法”、“疑问法”尚就结构内容而言,余者诸如“拆字法”、“嵌字法”“指示地位法”旁涉他枝,实与技法关联无多。以下所言技法,多就谋篇与语辞而言,不作他论。

    一,压顶之法。
    所谓压顶,即是开门见山,此法意在先发制人,让人欲罢不能,譬如好莱坞电影,许多以极宏大之场面、极炫目之特技开场,以希夺人眼球、让你挪移不得。作联时若能以精彩语开篇,亦能起到令人过目难忘之效果,
   
    兹举几例:
    一枝笔挺起江汉间,到最上层放开肚皮,直吞将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
    千年事幻在沧桑里,是真才子自有眼界,那管他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
   
    此为清朝陈兆庆题武昌黄鹤楼联,开头便以极矫健之笔势烘云托月般点出黄鹤楼所在的地形与楼的雄伟气势,直如泰山压顶,力道千钧。只此一句,便极容易让人将黄鹤楼与此七字联系起来。无须拐弯抹角而能掷地有声,此乃压顶之法。
   
    又有陶文毅题上海城隍庙豫园三穗堂联云:
    此即濠间,非我非鱼皆乐境;
    恰来海上,在山在水有清音。
   
    开篇“此即濠间”用肯定句式,这四字已言明三穗堂的风情所在——一如庄惠当年辩论的濠水之滨,亲近自然,远离凡俗,其后“非我非鱼皆乐境”不过是对此句的进一步阐释与生发。此联亦可谓运用了“压顶”之技法。
   
    这一技法易用而难工,缘何?若后面文字不能匹配,则极易头重脚轻,使整联不伦不类,故运用此技法时不可只经营于开篇而忽略整体结构,不然则弄巧成拙矣。

    二,递进之法。
    递进,指表意于原基础上更进一层,这种关联法可以使得气氛更加浓烈,更能突出表达效果,行文中往往会用到诸如“非但”、“况且”等关联词语。撰写成联时,若能适当运用,则可使欢娱之词益增乐趣,愁苦之词更添悲伤,
   
    试举曾国藩挽乳母联为例:
    一饭尚铭恩,况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应泣血三年。
   
    这一联先以千金报德之典故生发,当日只不过得漂母一顿饱饭,日后韩信竟以千金相报,感激之情可见一斑,而思及眼前,乳母待自己如同亲身骨肉,岂有不感激涕零之理?显然意思已更进一层,伤感之情亦溢于言表。
   
    胡君复题上海商务印书馆一联,也运用了递进之法,这里姑且录之,不做评述:
    昔晚唐建安余氏肇启书林,世界阅千余岁矣,其后三峰万卷,同时梅溪秀岩,文采风流,我思古人,聊从公等纂坊肆雅闻,缥缃掌故;
   
    自北宋布衣毕生始为活板,变迁可一二数耶,近稽兰雪桂坡,上溯石经漆简,棣通演进,以有今日,何况此间称水陆形胜,东南管枢。

    三、设问之法。
    成联撰写过程中,疑问句式运用极多,或开篇设问,以制造悬念,为后面行文造势;或者前面铺陈事实,至末尾发问,以表达愤慨、悲伤、怅惘等情绪……此一撰联技法虽易于操作,然还需所问有所来由,不可空无依傍,否则便教人一头雾水。
    以下略举几例,以说明疑问之于成联情感与气氛表达之效果。
   
    一,孟心史挽徐宝山之联云:
    民意之冤大白,而独以一死遗君,不令苍生遽尽;
    中国之难果纾,犹可为九原告慰,试看今日何如?
   
    民国时期,进步人士遭暗杀之事不绝,徐宝山即其中之一罹难者。此联下比其前假设“中国之难果纾”,稍觉宽慰,而结末“试看今日何如?”一问,顿觉仁者已逝,而国事依旧艰难,所谓“纾国难”之日依旧遥不可期,不禁悲从中来,吴恭亨评曰“‘试看今日何如’句,我读之肠为寸寸裂”,其感染力可见一斑矣。
   
    又,冷泉亭曾有联云: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此联为人熟知,两比皆为问句,然均不可强解,正如昔日屈原之《天问》,多是天地间凡人无从回答之问。然正是得益于此,一股苍茫飘渺之气渗透其间,别是一种味道。
   
    又,庄纫秋纶仪寿潘兰史六十联云:
    吞若八九云梦耶?袖石归来,似海春愁增妙句;
    画得初三月影否?翦淞小隐,如花美眷驻修龄。
    开头设问,皆极有情趣,彰显出寿星不老情怀。
   
    如此种种,皆不一而足,读者自可感悟。

    四、抑扬之法
    抑扬法,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此法与兵法以退为进之理类同,譬若两人搏斗,有假意逃脱者,另一人穷追不舍,至于绝境,前人忽一记回马枪,刹那间反败为胜矣。喻以撰写成联,则是一人扮演两个角色,如何安排这一场搏斗,便是要中之要。
   
    有题戏台联云:
    人情到底好排场,耀武扬威,任尔放开眉眼做;
    世事原来仍假局,装模作样,惟吾踏实脚跟看。
    前面言及人情世事,或耀武扬威或装模作样,皆十分不堪,至末句“惟吾踏实脚跟看”便觉天差地别,身价自增,此即欲扬先抑之法。
   
    鸦片战争之后,有人仿孙髯翁昆明大观楼长联撰了一联,劝戒人们不要吸鸦片。联云:   
    五百两烟泥赊来手里。价廉货净,喜洋洋兴趣无穷。看粤夸黑土,楚重红瓢,黔尚青山,滇崇白水。估成辨色,何妨请客闲评。趁火旺炉燃,煮就了鱼泡蟹眼;正更长夜永,安排些雪藕香桃。莫辜负四棱响斗,万字香盘,九节老枪,三镶玉嘴;
  
    数千年金家忘却心头。瘾发神疲,叹滚滚钱财何用!想品类巴菰,膏珍福寿,种传罂粟,花号芙蓉。横枕开灯,足尽平生乐事。尽朝吹暮吸,哪管它日烈风寒;纵妻怨儿啼,都装作天聋地哑。只剩下几寸囚毛,半抽肩膀,两行清涕,一副枯骸。
   
    上联极力铺排,似夸赞吸大烟之妙处,下联笔锋顿转,言及吸鸦片之种种惨况,与之前亦有云泥之别,此联即运用欲抑先扬之技法。

    五、衬托之法。   
    所谓衬托,即以甲物为陪衬,突出乙物之“较甲物更有过之”,在此,首要需明确所要突出者为何物,而后则可以拉虎皮做大旗,煞有其事地吹嘘一番。,李白诗云: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以潭水来衬托二人的交情,虽不免夸张,然于斯更见情重。此技法联中运用亦多,譬如言某地山水,则先以别处形胜开篇,言而总之,以上所列山山水水,终究不如眼前的妙,如此则更有令人更为神往之效果;或题写某人,则穷搜广罗,将所写之人与极富盛名之人来比较一番,以突出其性格特征,都是惯用之法。
   
    彭玉麟题金陵湖南会馆联云:
    栋梁萃杞梓楩楠,带来衡岳春云,荫留吴地;
    支派溯沅湘资澧,分得洞庭秋月,照澈秦淮。
    前人评曰:以甲事衬出乙事,而自抬高身价是也。
   
    王志初有挽组武女校某学生联云:
    道韫由来多才,偶尔小吟哦,弟虎兄龙推独步;
    颜渊不幸短命,倏焉大解脱,澧兰沅芷陨孤芳。
   
    是以谢道韫、颜渊二人来衬托该学生,切其才高命短之事实,为惯常所见的“拉人做衬”法。
    运用此法时亦需注意:不可失之太过,譬如写某无名小丘,虽以泰华衡嵩来陪衬未尝不可,然若是自恃天下无山,反来贬低五岳,则不免贻人笑柄。

    六、铺排之法。
        铺排法多用于长联,每感胸中情感跳跃,万象包容而不得不欲喷薄而出时,短联体制不能满足发泄欲,此时则不妨天马行空、天南海北地大肆拉扯一番,以求感情表露无遗。运用铺排之法多以气势胜,而铺排内容则多为与题相关的故实(题风景则多言及周遭山水,题人则多言及其人生平事迹等)。
   
    为减省篇幅,仅举窦垿岳阳楼一联为例: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七、白描之法。
    白描,即不加修饰,以简单明了之文字勾勒出所写之物的性态。前人文学作品中,纯用白描法而能臻于至境者,当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篇,唐温庭筠所作“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之句,亦称典范。白描法之妙处在于留不尽想象于字面之外,不说破而能意趣超然。
   
    成联撰写亦有用此技法者,如清代傅山题晋祠云陶洞联云: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又有题济南大明湖联云: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皆是纯以眼前景色入联,看似客观不掺杂个人情感,然则情趣早已蕴于其中。一联尽得闲淡之真味,一联深有清丽雅致之韵味,皆能动人。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纯用白描法的联作看似信手拈来,实则不然,如大明湖联,作者眼前所见,又何止荷花弱柳、山色湖波?行人飞禽、画艇栏杆、水榭烟霭……想必亦不难见,故此仍须仰赖择取意象之功,然则“荷花”何必“四面”,湖何必“半城”,“万顷荷花”、“一色湖”可乎?非不能也,只是意境已逊,故于此又能见炼字之功。

    八、典实之法。
    在成联撰写过程中,为了在相对有限的空间中表达更为深广的内涵,往往需要运用搬用典故拓展意义范围。典故运用有正反二法,正用则沿用原故实之意义,反用则是翻空出奇,反其意而用之,其实殊途同归,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致的。
   
    正用典故,如滕王阁一联: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瞥,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何如。
   
    始终扣紧王勃与《滕王阁序》。
   
    反用典故,如张叔平题赤壁联云:
    周郎胡为乎来,地若葬曹瞒,便坏此江山风月;
    安石何以不死,天而相苏子,岂老于诗酒渔樵。
   
    此联翻用典故,看似唱反调,实际上所表达的意思与一般写赤壁联并无所差别。
    运用典故需要避免诘屈聱牙,故作高深,尤需切合主题。

    九、比拟之法。
    比喻与拟人之技法为一切文学作品所常用,因其最能彰显文学之“形象性”。比喻这一辞格借助相对具体、浅显、明白之形象来说明相对模糊与深奥的另一形象或概念,往往运用恰当时能收到较为显著之感染效果,令人印象深刻。如淮阴县署联云:
   
    黄河水滚滚而来,文应如是;
    淮阴兵多多益善,学亦宜然。
    撇开一般的枯燥教化之词,可谓别开生面矣。
   
    一般风景联中,多有运用譬喻之法者,如新疆天池一联云:
    一池浓墨盛砚底;
    万木长毫挺笔端。
    亦颇为生动可观。如是例句,不胜枚举。
   
    拟人之法乃是将所写之物人格化,如郑燮所作的一副短联: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绝有风致,读来顿觉春风满面。

    十、转折之法
    此法运用时,往往先陈述事实,而后突然笔锋一转,说明之前所述,到底不能持久(或并不真实),令人顿生感慨。此法挽联中运用较多。
   
    如杨度挽黄兴联云:
    公谊不妨私,平生政见分驰,肝胆至今推挚友;
    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从古困英雄。
    下联先以“一身能敌万”起篇,令人生情,而后“可惜”二字一转,霸才无命、死生无常,则一片唏嘘矣。
   
    又有题定王台联云:
    舂陵之气信佳哉,岂知东汉中兴,早已肇基在贫国;
    贾傅有灵相见否,可惜南湘不返,未能留待佐贤王。
    理法与上一联类同。固知此技法运用中,多有“可惜”、“却”、“而”等转折连词出现。

    十一、揶揄之法。    对联之体制极为灵活,可以为诗之庄重,可以为词之婉媚,亦可以为曲之谐趣。对联创作中,有一类嬉笑怒骂之文字风格,看似无理,然则或切入巧妙,或别有深意,均可一读。如题岳阳楼一联云:
   
    吕道人太无聊,八百里洞庭,飞过去,飞过来,一个神仙谁在眼;
    范秀才亦多事,数十年光景,甚么先,甚么后,万家忧乐独关心。
    游戏笔墨,然表意未尝不深刻。
   
    当代网络联手怀抱昆仑有“自画”一联云:
    先一时荒唐桀骜,后一时放荡狷狂,大混帐忒无行,好亏欠先人后辈;
    忧什么家国春秋,乐什么风花雪月,穷书生丑八怪,拎不清忧甚乐谁。
    乍觉粗俗,深玩之下,可想见其人桀骜放旷之形象,亦自高妙。

    十二、劝诫之法。    成联撰制有以第一人称自描身份,而后苦口婆心作劝诫语之法,此时“我”自占道德高地,便是化身佛祖儒宗,亦未尝不可。
    有题教官署一联云:
    此署非州县公门,何妨私谒;
    所由是圣贤直路,不许横行。
    末四字斩钉截铁矣。
   
    曾文正题两江督署厅事联云:
    虽豪杰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
    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僚友行修名立,方尽我心。
    上联亦好言劝慰,见其诚心。

    成联技法,姑且列此十二条,其实细而论之,此十二种不过冰山一角,关于成联之虚实主次等大端尚未论及,而即便就其中一种而言,如衬托,即有正面、侧面、反面等多个维度需要细分。精力有限,时不我待,暂且抛砖在此,日后若得闲时,再尽补缺之事宜。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2-1 17:11

联都对联学堂初班
附属预科班预4


第三讲:成联入门 作业

讲师:副校长、预科主任【马小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学生Julia诗清话逸       分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马小望发表于 2013-11-29 21:56 | 只看作者

成联题三个:
第一题:月

第二题:李白

第三题:长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2-16 07:55
本帖最后由 诗清话逸 于 2013-12-17 00:39 编辑


联都对联学堂初班
附属预科班预4


第三讲:成联入门 作业

讲师:副校长、预科主任【马小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学生Julia诗清话逸       分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马小望发表于 2013-11-29 21:56 |
只看作者

成联题三个:
第一题:月
幽思修赌句,泉漱杜鹃枝上月;【诗清话逸】
静坐契禅心,钟敲岩岫寺中人。【诗清话逸】

第二题:李白
诗仙墨韵酣白马;【诗清话逸】
酒圣银鞍贯长虹。【诗清话逸】

第三题:长城
长城壮丽惊中外;【诗清话逸】
大海雄威贯古今。【诗清话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2-16 09:02

联都对联学堂初班
附属预科班预4


第四讲:诗钟

讲师:副校长、预科主任【马小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3-12-12 16:11 | 只看该作者

一、什么是诗钟
诗钟,又名折枝诗,时下比较认同的观点是清朝嘉庆年间福州人所创,兴起于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是文人的一种寓锻炼敏捷才思于竞争(比赛)的一种游戏。顾名思义,诗钟可理解为诗和钟的合称。

诗,就是用七言诗入联。在诗钟游戏中,不限人数,但限时限字。

钟,主持人出题后,在“考场”内放一个金属盘子,里面点一炷香,接近香的下端用线系一枚铜钱,香烧至线上时,线断钱落,金属盘上一声响,好象钟鸣一样,催大家交卷。这便是“诗钟”得名的由来。

二、写作诗钟的要求
诗钟在形成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一定的规矩和准绳。犹如律诗一样,诗钟也有自身的“规格”,而且是极为严格的。对于诗钟的格律要求,学术上尚存在宽严之分,作为初级班,我们对格律的要求以严为主,从严入宽易,从宽入严难,因此我们选用较为严格的一派作为讲义。

1、句式单一:
诗钟最早是从七言律句中脱胎而来,因此,诗钟一般只限于7言。每联诗钟仅十四个字,不得增减。

2、对仗工稳:
诗钟的对仗讲究属对匀整,浑然天成。忌同音相犯、同义异字、动静无别、虚实难称等毛病。诗钟要求对仗工稳,不仅仅是从字词层次的狭义对仗要求,也是从句意境界的广义对仗层次来要求的。狭义对仗首先要求字词工整成对。例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前六字工稳成对,但是最后“翼”、“通”两字却是不成工对,因此全联不能作为合格之诗钟分咏。狭义对仗还要求字词实际意义对应整齐,不能出现以一物对两物者,之“三脚钟”。例如“风云”对“秋月”。

诗钟分咏上下联吟各写各主题,各有各的独立意境和概念。但又要求情事相类、文字完整,彼此配合,上下照应。

3、平仄和谐:
诗钟的平仄必须严格合律,不允许以拗句的形式出现。
诗钟平仄的正格,实际上只有两种:
平起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张西厢《闲话诗钟》有云:
诗钟之声调,须和谐而响亮,始足发人深省,因之平仄不可失调,第一字可不论,第三第五字则必论,出比第三字可不论,对比第三平字则必论,例如“珠帘暮卷西山雨;画栋朝飞南浦云。”、“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诗固称名句,在钟则嫌数字拗韵,而“南”字失调也。至若对比第三字,应平而用仄,在古人七律诗中,尚不多见,况于钟乎。

因此,我们可知诗钟的通用格律应如下:
A:通仄通平平仄仄
  通平通仄仄平平
B:通平通仄平平仄
  通仄平平仄仄平

4、用字讲究:
诗钟分咏用字非常严格,一不能用题目之字,二不能重字、叠字;以字字不落空,字字不能移易为佳制。

5、扣题严格
(1)除非是镶嵌格,诗钟不可犯题面字,即句中不可出现题目的字词,这点分咏和合咏是一样的。例如分咏“月老”、“丘比特”。

则钟句须避用“月、老、丘、比、特”五字。

(2)顾忌转咏到题面之同义或近义字词上去。例如,咏“狗”者不能移“犬”,“冠”者不能移到“帽”。

(3)忌以代替字明点题意。例如“象、扇”分咏。如用“大兽”、“交趾兽”、“挥羽”、“羽毛”、“一羽”、“裁纨”等字,即将原为中心题目的字词作为手段和语言载体来使用,就容易将目的变成手段,进而失去题意。例如“争钦挥羽运奇谋”、“指挥一羽定三分”则因将羽扇作为载体手段而转咏卧龙,非咏扇了。

(4)题目字眼不能点明使用,但却常以旁敲侧击影射之,此法多借用其他适合成对的字词来作为转换平台,扣应字眼,以方便落笔。

例如分咏“汉光武、燕”,先觅“赤帻”、“紫襟”等作为转换平台。分咏“牧童、蛇”先觅“骑牛”、“吞象”等来旁敲侧击。此字眼转化扣应之法,必须从广义对仗上把握工稳,务使有鸳鸯交颈、鸾凤和鸣之妙,不可有彩凤随鸦、鲜花插粪之嫌。

6、立意新奇:
诗钟篇幅短小,应该尽量追求新颖诗意,争取出奇制胜,切不可俗而无格,味同嚼蜡。所谓正宗之诗钟,须有诗之声调风格,置之于诗中,则为名诗,置之于钟中,则为名钟。此外,诗钟造句亦贵奇峰突出。

7、对法讲究:
诗钟虽为诗之一联,然切忌流水对法,而对仗亦不宜假借,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诗则为名句,在诗钟来看,则嫌其以“春蚕”对“蜡炬”,不能合格。惟以“人语”对“猿声”,这样的两字连用,借对一字者,则无不可。

而双用常语,如“天地”对“古今”,“春秋”对“江汉”,则更无不可。

8、用典均衡:
诗钟用典常见,尤以粤派钟社为盛,故诗钟用典,几成惯法。出句用典,则对句亦须用典,而典故的使用,也应该遵循广义对仗的原则,宜近不宜远,宜和不宜同。如以三代典故属对三代典故固佳,即属对秦汉典故亦可,若两时代相距过远,风格不和,彼此失衡,均为小疵。盖以吴道子之钟馗与潘雅声之美人,并悬于书室中,终觉不称也。

三、诗钟的主要分类及基本写作技法
诗钟大致分为咏体诗钟和嵌字诗钟两大类,其中咏体诗钟又包括合咏和分咏两类,下面我们分别介绍。

(一)合咏 
即于钟内,上下钟联共咏一题,有点类似于命题成联,将题意表现于钟联中,要求以不犯题字为原则,且不得以所题字的其他借代来表现,如咏狗不能出现“犬”“吠”等字。合咏的关键,是将所咏事物旁敲侧击,去生动形象描写,在描写的同时能蕴藏好的意境则是非常成功的句子。

例如:合咏“花落知多少”
绣坏料添红一片:锦茵应减绿三分(莼鸥)
凄凉墙外飘难数;狼藉阶前扫几回(天翼)

(二)分咏
分咏之题为两物或两事,即于钟内,上下钟联各咏一题,将所咏之事物表现于钟联中,要求以不犯题字为原则,亦不得以所题字的其他借代来表现。分咏无前后顺序之分,先咏哪一个都是可以的。以下介绍分咏格的一些做法:

1、直述法
如:《凉棚•申报》分咏 作者张之洞。见于易顺鼎《诗钟说梦》(1913年版)
阴阳舒卷长绳里
欧亚纵横乱纸中

这是用白描笔法抓住题目中事物的特征写成的。旧时凉棚是遮盖在院中按天气阴晴用长绳舒卷顶一的。《申报》是中国第一份报导世界新闻的现代报纸。作者抓住二者的特点,用上“阴阳”、“欧亚”这样的大字眼,写成工整的对仗,以游戏姿态在毫不相干的两个事物中找到联系,有“对”,有“联”成为佳作。所用的是传统文学中“夸张”的修辞技巧。

又如:《西湖•菊》分咏 作者吴味雪。见于杨文继《七竹折枝摭谈》(1994年版)
大梦山前流水碧
重阳节后落英黄

用白描笔法抓住题中事物的地域、节令特征写成。大梦山是福州西湖旁的山,此作像是即景即时写出的诗联,对仗工整而自然。

2、推述法
如:《除夕•新嫁娘》分咏 作者他他拉•志润。见于《榆社诗钟》(1890年版)
一岁光阴今夜尽
十分春意昨宵知

此作也是用白描笔法写成。由于题目中要求写的事物稍微抽象,因而按事理推述。“一岁光阴”和“十分春意”都是偏正结构的词组,是精美的宽对。

又如:《风筝•井》分咏 作者秦云。见于《百衲琴》诗钟集(1886年成书)
吹嘘便得三霄路
坐守徒窥一角天

按情理推述出题中事物,并另含寓意。上联是白描写法,“吹嘘”和“三霄”都语意双关;下联化用了“坐井观天”的成语。“吹虚”对“坐守”,“三霄”对“一角”都是宽对,却鲜明地写出人们的行为不同,命运迥异,是精美的宽对。

3、用比喻切题法
如:《船•胎衣》分咏 原作者纪慧庵作于鹊华行馆钟聚(1864年)经赵国华修改而成。笔者见于吴恭亨《对联话》(1921年版)
帆如秋叶来天上
人似春蚕卧茧中

此作用上两种比喻。先是“借喻”,以“帆”代船,以“人”代胎儿。然后全句用明喻。“帆”和“人”是此比喻句的主体,“如”和“似”是“喻词”。“秋叶”和“春蚕”是用来比喻“帆” 和“人”的,是比喻的“喻体”在比喻修辞中起主要作用。“来天上”和“卧茧中”是进一步修饰、说明“喻体”的。现在有的修辞学学者称之为“喻释”。在诗钟的写作中,“喻释”很重要。此作把比喻句的这些成分逐一对应下来显得很和顺。作品的灵气所在是以“秋叶”对“春蚕”。以“秋叶”比喻船,把上联写得很生动,意境高远。以“春蚕”喻人,把本来很难写的“胎衣”很文雅地表现出来。诗钟作品用比喻,多半是为了便于切题咏作。

4、化用典故、名句法
在诗文写作中用典应该说是一种比喻修辞的方法。在分咏体写作中使用知名的典故、名句、成语、熟语主要是为了便于切题咏作。使用名句、成语、熟语有时是起修辞作用,更多的情况是借用其中字词以便靠近题目写作。

如:《项羽•二乔》分咏 作者陈莪,见于《燕山钟韵》第二期(1999年)
铜雀台中芳迹渺
乌江岸畔霸图空

化用两个人们熟悉的典故写成。“乌江”是两个字的专有名词,加上一个“岸”字用来对“铜雀台”,是一个变通写法,读起来很顺适,我看可以接受这样的宽对。

“芳迹”与“霸图”相对,做到虚实相当。关键在于选用“迹”、“图”二字。福建钟友最擅长这种功夫。

又如:《香港•老虎》分咏 作者吴寿松。录自1997年北京诗钟咏作
赤日重光干诺道
威风尽扫景阳岗

用武松打虎的典故写出下联,切合题目达到不可移易的程度。“赤日重光”与“威风尽扫”自然成对,有如天成。“干诺道”是香港的一条知名街道名称。

再如:《无酒•石崇》分咏,作者张伯驹。见于《春游社琐谈》(1998年版)
纵使有花兼有月
只能谋富不谋身

集李商隐和吕岩的诗句,上联的切题,引而不发,让读者自己认同。下联完全切合石崇的身世。集句是凑合前人的诗句,往往是两联之间关联不够。此作上下联句式一致,相对的词和字,结构和词性相同,两句的句意也都有表示某种不完美的感觉,也算有相近之处。

如:《帆•杜牧》分咏 作者易顺鼎。见于《吴社诗钟》(1886年成书)
三千殿脚春风锦
廿四桥头夜月箫

上联写锦帆,用隋火易帝开运河用妙龄少女为行船拉纟牵的典故(史称殿脚女)。下联化用杜牧咏扬州的名作《寄韩绰》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成的。此作切题很勉强,重在“殿脚”、“桥头”等逐字相对,借以拉近两句关系,以此种游戏笔墨取乐。以前诗钟写作中有这样的一派,仅举此为例。

如:《云•雨》分咏 作者吴爝光。见于《燕山钟韵》第十九期(2003年)
无心出岫成苍狗
有意随风润绿苗

咏作《云•雨》,很多作者化用陶渊明的“云出岫而无心”和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但此作写得最洗练。以“出岫”与“随风”相对,加上前后的衬托,不但咏出主题并且如表心志。

(三)嵌字诗钟
嵌字诗钟,即将题字嵌于钟内,要求意境高雅,嵌字无痕,主要有以下格式:
凤顶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一字,所谓「一唱」也,例如 人鸟:一唱
人凭赤血羸犹健;鸟到青云倦亦飞(蔼士)
人世难逢如意事;鸟儿常作不平声(鸿宗)

燕颔格 即将两题字分崁于每句之第二字,所谓二唱也,例如 醉吟:二唱
臣醉酒能倾一石;客吟诗已载三车(逸尘)
薄醉论人多妙语;狂吟惊世少知音(毅成)

鸢肩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三字。所谓三唱也。例如 红豆:三唱
灯光豆灺劳人草;楼影红飞思妇花(元英)
榆塞红旗傅大捷;芜亭豆粥话中兴(逸尘)

蜂腰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四字。所谓四唱也,例如 元旦:四唱
千军待旦传刁斗;万国朝元拜冕旒(镜微)
象着干元参易理;鸡鸣戒旦播诗箴(鼎文)

鹤膝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五字。所谓五唱也。例如 重、九:五唱
要为卷土重来计;谁赞勤王九合功(似庵)
战血寒凝重铠紫;游尘暖扬九衢红(霭麓)

凫胫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六字。所谓六唱也。例如 意、飞:六唱
斜阳六伐鸦飞乱;明月孤山鹤意痴(逸尘)
自有灵源滋意蕊;久无香泽沐飞蓬(剑篁)

雁足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七字。所谓七唱也。例如 鹤梅:七唱
隐现云端千岁鹤;横斜竹外一枝梅(蔼士)
城郭已非空化鹤;湖山虽好莫寻梅(水心)

上楼格与下楼格 在吟唱诗钟时,为了斗智、斗捷、斗博、斗巧,增加创作的难度,常同一命题限作一套从一唱到七唱的诗钟。这类诗钟通称为“连环唱”,又因顺序变化,如循梯下楼样而称为“下楼格”。

例如:
下楼格“曲行”七唱:
行云入梦春犹在,曲水流觞事已非。
一曲离鸾霜月冷,两行斜雁碧天长。
玉树曲中徒寄梦,金钗行外已无春。
踏摇成曲传阿叔,歌舞当行识老胡。
秋水江湖行可念,梦云楼阁曲难通。
山林迢递难行遁,变易缤纷自曲全。
旧调忍弹金缕曲,新诗敢赋丽人行。

此类创作可一人独吟,也可数人联吟,如律诗之联句。如反用,即成“上楼格”了。

在嵌字中我们更常接触的是嵌名,许多联友以互相题赠嵌名联而表达友谊,除了两个字的可纳入以上所述“七唱”格式外,还有三字的、四字的甚至更多字的网名在做嵌名联时可自由发挥,但我个人觉得以不将名字的顺序打乱为最佳。

此外,嵌字还有许多格,如:

魁斗格 
即将两题字任意分嵌于第一字及第十四字。例如:春联:魁斗格
春融凤尾金蕉展;雷坼龙鳞玉笋联(遵鲁)
春色正宜花掩映;秋心常被酒牵联(武公)

蝉联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第七字及第八宇。例如:蝉唱:蝉联格
花落后庭商女唱;蝉鸣西陆楚囚吟(毅成)

辘轳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第一字及第九字。或第三字及第九字,以此类推。
例如:莲露:辘轳格
乍垂莲瓣移香步;微露瓠犀发妙香(水心)
莲生微步凌波去;柳露新眉带月看(淑珍)

比翼格 
即将两题字任意对嵌于钟联中。等于一唱至七唱中的任意一唱。例如:散书:比翼格
杜房并驾中书省;金宋相持大散关(天翼)
援琴东市嵇中散;曳履南宫郑尚书(水心)

汤网格 
即将三个题字。任意分嵌于两句之首末。而成网开一面之局。例如:天安、云:汤网格
天末楼台横北固;云中城阙望西安(水心)

云泥格 
即将题字分嵌于两句中。但不相对。例如:云泥:云泥格
青云直上鹏程路;华屋偏多燕垒泥(蔼士)

晦明格 
即一句明点题字,一句暗写题字。例如:红豆:晦明格
双肿如豆讥文士;一口含樱画美人(遵鲁)
云霞出海扶桑晓;风露横江扁豆秋(似庵)

鼎峙格 
即将三个题字分嵌于第一字第七字第十一字。或分嵌于第四字第八字第十四字。而成鼎峙之格。例如:天中节:鼎峙格
穷阴杀节霜铺地;中夜清寒月满天(天翼)

双钩格 
即将四个题字。对嵌于钟联中。例如:南北高丽:双钩格
丽水逆流环陇北;高邮名县着淮南(凤坡)
北忆长安三月丽;南登衡岳九秩高(毅成)

碎锦格 
亦称鸿爪格。即将题字。分崁于钟联中。不相连。
例如:
张陈:碎锦格
满几陈编三寸烛;半肩行李一张琴(蔼士)

中安台:碎锦格
中兴定可安盘石;大隐宁容入钓台(纯鸥)

黄叶满秋山:碎锦格
满园黑叶禺山夏;上市黄花歇浦秋(均默)
满槎秋水黄姑渡;落叶空山白帝城(鸿宗)

四皓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不相连。例如:海角钟声
海城画角严兵卫;山阁诗钟集友声。
声传戍角嘶边马;寒动梵钟起海鸥。

五杂俎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不相连。例如:清泉石上流
溪边瘦石多清籁;岩上飞泉少浊流。
上巳流觞传曲水;清明涧石涌新泉。

六逸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杏花春雨江南:得连二字。
雨后寻春桃叶渡;江南沽酒杏花村。

七贤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发无可白方为老:得连二字。
无眠可到东方白;有发都为老境苍。

八龙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月明华屋画桥碧阴:得连三字。
小桥画舫摇明月;华屋芳林度碧阴。

九老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得连四字。
水流孤塞千声雁;村绕寒林万点鸦。

四、诗钟的禁忌
1、忌哑钟:
诗钟尤重立意,无意义之诗钟,谓之“哑钟”,敲之不响,唱之无味。

2、忌畸形不整:
俗称“三脚蟾”、“三脚钟”,以一物对两物者,谓之,例如“风云”对“秋月”,风云为二物,而秋月则为一物。如“去棹如飞移岸走,有山无数渡江来”句,“岸、山、江”为同一类字,“岸、江”相对甚好,但惜用“山”字,变成畸形,故曰不整。

3、忌跛脚钟:
出比、对比,须凑合天然,铢两悉称,若一比堂皇,一比纤巧,一比如天,一比如井,彼此失衡,此为“跛脚钟”。

用典不可一句有典一句无典,所嵌二字尤不可一句有典一句无典。至典内必须有所嵌之字方可引用,但往往嵌字有典矣,而上下又难以足成。

切忌一句用典中之字足成,一句自凑,便有强弱。傥两句难全用典中之字足成,则不如两不用而自加字;惟自加字须善于熨贴,勿著痕迹,切忌好为涂泽,转致杂凑。

无论典句空句,两句情事以相类为佳;如一句政治一句游览,一句文学一句花木,便嫌不类,余可类推。然往往为嵌字所窘,恰难一类,是在造句善于牵合,于不类而求其类。

4、忌犯题字,包括同音相犯、同义异字:
分咏、合咏不可犯题面字,并忌以代替字明点题意,例如“象、扇”分咏。若用大兽、交趾兽、挥羽、羽毛、一羽、裁纨等字,不啻将题字明明点出,决难得到佳句,且易失去题意。

5、忌偏离重心:
伴篱望月帶锄归(咏菊),所咏对象显然是人而不是菊了。种种现象称为偏离重心。

6、忌平仄失调:(见诗钟通用格律)

其它如:
1、所嵌用古人姓名,不可一句有姓,一句有名无姓,因其易于成对不能制胜。如以杜甫对昌龄,截去王字,不可也。非嵌字处尚不甚忌。

2、时代忌相离太远。大概春秋以上故实,对以元明便嫌太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3-12-17 00:35


学生Julia领作业

马老师辛苦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谢谢!

敬礼!


联都对联学堂初班
附属预科班预4


第四讲:诗钟 作业

讲师:副校长、预科主任【马小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学生Julia诗清话逸       分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3-12-16 22:45 | 只看该作者

第一题:
七唱任选其一:风/雨

第二题:
分咏:月/人

第三题:
碎锦格:嵌“马小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诗清话逸    时间: 2014-1-6 09:51


联都对联学堂初班
附属预科班预4


【第四讲】《诗钟》作业



讲师:副校长、预科主任【马小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学生:诗清话逸       分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马小望发表于 2013-12-16 22:45 | 只看该作者

第一题:
七唱任选其一:风/雨
蓬岛秋风摇桂桨【诗清话逸】
桃源夜雨涤荷舟【诗清话逸】


第二题:
分咏:月/人
一笛秋风吹桂影【诗清话逸】
三杯菊酒醉乡愁【诗清话逸】

第三题:
碎锦格:嵌“马小望”
三潭印月陪星【诗清话逸】
古寺鸣钟望马【诗清话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