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预4班三月青稞笔记本 [打印本页]

作者: 三月青稞    时间: 2013-10-16 21:28
标题: 预4班三月青稞笔记本
三月学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Р彩| 六合投Р注| 网络赚钱去SO娱Р乐Р城:顶级信用Р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作者: 三月青稞    时间: 2013-10-16 21:30
预4班第一讲《对联六要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J彩| 六合投J注| 网络赚钱去SO娱J乐J城:顶级信用J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作者: 三月青稞    时间: 2013-10-16 21:48
也谈对联内容关联和“隔”与“不隔”
http://www.china-liandu.com/foru ... read&tid=117415

也谈对联内容关联和“隔”与“不隔”
  近日,又认真看了论坛关于对联内容关联和“隔”与“不隔”的几个帖子。觉的有几个问题需要澄清与说明:一是对联上下联内容到底是否应该关联;二是如何看待“隔”与“不隔”;三是如何解决所谓“隔”的问题。
一、对联上下联内容到底是否应该关联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弄清“对联”的概念。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对联的核心是对立统一,其本质是对仗。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那么,什么是“对句”和“联语”呢?所谓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如:张之洞,陶然亭。所谓联语,在对句的基础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因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由此可以得出第一个答案:对联上下联的内容,可以关联,也可以不关联。
  有联友可能马上会提问:新颁布的《联律通则》总则第六条是这样说的:“语意相关。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相关联,统一于主题。”既然《联律通则》都对“对联”有了这样的规定,那到底对联上下联之间是应该关联,还是不关联?
  因《联律通则》的制定思路我不清楚,我不敢乱做解释。但我猜想:是不是制订规则者考虑了联语在广义的“对联”概念(对句和联语)中占了绝大部分比例的原因,而让《联律通则》面对着一个广义的概念,只为一个狭义的概念(联语)定了规则?
  如果这个猜测成立,我们似乎得到一个较为满意的答案:那就是除了“对句”以外的绝大部分“对联”,其上下联内容是应该相关联的。
  二、如何看待“隔”与“不隔”
  假如上文的猜测成立,按照上下联内容应该相关联的原则出发,为了把握内容相关的程度,把“隔(时隔、景隔和意隔等)”与“不隔”引用到对联创作和赏析中来,也就不是什么哗众取宠、故弄玄虚或无中生有了,因为它只不过是为说明问题而来,并不侵犯对联的创作原则,我们应以理智的心态来接受它。
  那么,如何来看待“隔”与“不隔”?我的理解是:第一、“隔”与“不隔”是相对,不是绝对的;第二、“隔”与“不隔”是有适用范围的。第三、“隔”与“不隔”是随着对联创作的目的的变化而变化的。
1、如何理解“隔”与“不隔”是相对,不是绝对的。我们不妨用一个图形来说明。
  我们估且把对联比喻成上图中从“A”点出发的两条锐角射线,“BC”点所在的线代表上联,“DE”点所在线代表下联。从这个图形我们可以看出:既“对”且“联”的好联,应在“BC”和“DE”这两段内,过了“B和D”点,离“A”点越近,两联内容也就越来越近(到达“A”点,则为全合掌),过了“C和E”点,离“A”点越远,两联内容也就越来越不关联。此图中, “B、C、D、E”这四个点并不固定,也就是说“BC”和“DE”长度也不固定,它的长度取决于对联的意境与对对联的把握与理解。
2、如何理解“隔”与“不隔”的适用范围。借八班学堂讨论中出现一联:
  坚持重道尊师方向
  反对贪污受贿作风
  这副对联如不加说明,大家一看就很容易发现,上下联分别说了两件事,“隔”了。但如果把联贴在教育局的门口,为表明教育局近期的工作重点,起宣传作用,这副联又不“隔”了。可见,有些应用联,抛开它的目的性,实用性,可能你会觉得他们之间“隔”,但结合它的目的性,实用性,它们之间是有关联的,这个关联就是它的“目的性,实用性”。由此可知,一副对联是否有合适的适用范围,并是否将其放在了合适的适用范围,决定了这副联“隔”还是“不隔”。




作者: 三月青稞    时间: 2013-10-16 22:01
预四班第一讲课外阅读——现代汉语语法
http://www.china-liandu.com/foru ... read&tid=339729

作者: 三月青稞    时间: 2013-10-16 22:01
第一讲作业
学号:                             网名:                                    
一、理解题:
1.请列举出“对联六要素”;

2.解释一下对联中“隔”的含义;

3.解释一下对联中“合掌”的含义;

4.汉语中的词性有哪些?

二、古诗重配,不许使用其他诗词作对句:
1.出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

2.出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3.出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

三、分析题:
1.分析以下出对句:
出句:诗题红叶寄流水
对句:曲入清风随浮云

2.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分析苏轼此“联”: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3.怎样看待“对偶”和“对仗”之间的异同?
作者: 三月青稞    时间: 2013-11-18 22:06
预四班第二讲——出句与对句
http://www.china-liandu.com/foru ... read&tid=343510

作者: 三月青稞    时间: 2013-11-18 22:08
预四班第二讲课外阅读——出对句同步教材
http://www.china-liandu.com/foru ... read&tid=343596

作者: 三月青稞    时间: 2013-11-20 10:51
第二讲作业
一、出句题
1.分别以“月”和“花”为对象出一上句。

2.从下面这首诗中挑选至少两个意象,出一上句。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二、对句题
1、出句:蓬岛云烟迷桂桨

2、出句:一笛秋风吹月冷

3、出句:经霜诗酒老【灵水】

作者: 三月青稞    时间: 2013-11-20 11:05
楹联知识大全及出联练习
http://www.china-liandu.com/foru ... read&tid=338934

作者: 三月青稞    时间: 2013-11-20 13:47
【摘录选编】填词需知
http://www.china-liandu.com/foru ... read&tid=339116

作者: 三月青稞    时间: 2013-12-10 21:08
预四班第三讲——成联入门
http://www.china-liandu.com/foru ... read&tid=346431

作者: 三月青稞    时间: 2013-12-10 21:09
预四班第三讲拓展阅读——成联技法
http://www.china-liandu.com/foru ... read&tid=346433

作者: 三月青稞    时间: 2013-12-10 21:12
第三讲作业
成联题三个:
第一题:月

第二题:李白

第三题:长城
作者: 三月青稞    时间: 2014-1-12 21:09
本帖最后由 三月青稞 于 2014-1-12 21:10 编辑

预四班第四讲——诗钟
http://www.china-liand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9082


一、什么是诗钟
诗钟,又名折枝诗,时下比较认同的观点是清朝嘉庆年间福州人所创,兴起于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是文人的一种寓锻炼敏捷才思于竞
争(比赛)的一种游戏。顾名思义,诗钟可理解为诗和钟的合称。诗,就是用七言诗入联。在诗钟游戏中,不限人数,但限时限字。
钟,主持人出题后,在“考场”内放一个金属盘子,里面点一炷香,接近香的下端用线系一枚铜钱,香烧至线上时,线断钱落,金属
盘上一声响,好象钟鸣一样,催大家交卷。这便是“诗钟”得名的由来。

二、写作诗钟的要求
诗钟在形成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一定的规矩和准绳。犹如律诗一样,诗钟也有自身的“规格”,而且是极为严格的。对于诗钟的格律
要求,学术上尚存在宽严之分,作为初级班,我们对格律的要求以严为主,从严入宽易,从宽入严难,因此我们选用较为严格的一派
作为讲义。
1、句式单一: 诗钟最早是从七言律句中脱胎而来,因此,诗钟一般只限于7言。每联诗钟仅十四个字,不得增减。
2、对仗工稳:诗钟的对仗讲究属对匀整,浑然天成。忌同音相犯、同义异字、动静无别、虚实难称等毛病。诗钟要求对仗工稳,不仅
仅是从字词层次的狭义对仗要求,也是从句意境界的广义对仗层次来要求的。狭义对仗首先要求字词工整成对。例如:身无彩凤双飞
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前六字工稳成对,但是最后“翼”、“通”两字却是不成工对,因此全联不能作为合格之诗钟分咏。狭义对
仗还要求字词实际意义对应整齐,不能出现以一物对两物者,之“三脚钟”。例如“风云”对“秋月”。诗钟分咏上下联吟各写各主
题,各有各的独立意境和概念。但又要求情事相类、文字完整,彼此配合,上下照应。
3、平仄和谐:诗钟的平仄必须严格合律,不允许以拗句的形式出现。诗钟平仄的正格,实际上只有两种:平起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张西厢《闲话诗钟》有云:诗钟之声调,须和谐而响亮,始足发人深省,因
之平仄不可失调,第一字可不论,第三第五字则必论,出比第三字可不论,对比第三平字则必论,例如「珠帘暮卷西山雨;画栋朝飞
南浦云。」、「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在诗固称名句,在钟则嫌数字拗韵,而「南」字失调也。至若对比第三字,应平
而用仄,在古人七律诗中,尚不多见,况于钟乎。因此,我们可知诗钟的通用格律应如下:
A:通仄通平平仄仄
  通平通仄仄平平
B:通平通仄平平仄
  通仄平平仄仄平
4、用字讲究:诗钟分咏用字非常严格,一不能用题目之字,二不能重字、叠字;以字字不落空,字字不能移易为佳制。
5、扣题严格
(1)除非是镶嵌格,诗钟不可犯题面字,即句中不可出现题目的字词,这点分咏和合咏是一样的。例如分咏“月老”、“丘比特”。
则钟句须避用“月、老、丘、比、特”五字。
(2)顾忌转咏到题面之同义或近义字词上去。例如,咏“狗”者不能移“犬”,“冠”者不能移到“帽”。
(3)忌以代替字明点题意。例如“象、扇”分咏。如用“大兽”、“交趾兽”、“挥羽”、“羽毛”、“一羽”、“裁纨”等字,即
将原为中心题目的字词作为手段和语言载体来使用,就容易将目的变成手段,进而失去题意。例如“争钦挥羽运奇谋”、“指挥一羽
定三分”则因将羽扇作为载体手段而转咏卧龙,非咏扇了。
(4)题目字眼不能点明使用,但却常以旁敲侧击影射之,此法多借用其他适合成对的字词来作为转换平台,扣应字眼,以方便落笔。
例如分咏“汉光武、燕”,先觅“赤帻”、“紫襟”等作为转换平台。分咏“牧童、蛇”先觅“骑牛”、“吞象”等来旁敲侧击。此
字眼转化扣应之法,必须从广义对仗上把握工稳,务使有鸳鸯交颈、鸾凤和鸣之妙,不可有彩凤随鸦、鲜花插粪之嫌。
6、立意新奇: 诗钟篇幅短小,应该尽量追求新颖诗意,争取出奇制胜,切不可俗而无格,味同嚼蜡。所谓正宗之诗钟,须有诗之声
调风格,置之于诗中,则为名诗,置之于钟中,则为名钟。此外,诗钟造句亦贵奇峰突出。
7、对法讲究: 诗钟虽为诗之一联,然切忌流水对法,而对仗亦不宜假借,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诗则为名
句,在诗钟来看,则嫌其以“春蚕”对“蜡炬”,不能合格。惟以“人语”对“猿声”,这样的两字连用,借对一字者,则无不可。
而双用常语,如“天地”对“古今”,“春秋”对“江汉”,则更无不可。
8、用典均衡:诗钟用典常见,尤以粤派钟社为盛,故诗钟用典,几成惯法。出句用典,则对句亦须用典,而典故的使用,也应该遵循
广义对仗的原则,宜近不宜远,宜和不宜同。如以三代典故属对三代典故固佳,即属对秦汉典故亦可,若两时代相距过远,风格不和
,彼此失衡,均为小疵。盖以吴道子之钟馗与潘雅声之美人,并悬于书室中,终觉不称也。



作者: 三月青稞    时间: 2014-1-12 21:10
三、诗钟的主要分类及基本写作技法。
诗钟大致分为咏体诗钟和嵌字诗钟两大类,其中咏体诗钟又包括合咏和分咏两类,下面我们分别介绍。
(一)合咏 
即于钟内,上下钟联共咏一题,有点类似于命题成联,将题意表现于钟联中,要求以不犯题字为原则,且不得以所题字的其他借代来
表现,如咏狗不能出现“犬”“吠”等字。合咏的关键,是将所咏事物旁敲侧击,去生动形象描写,在描写的同时能蕴藏好的意境则
是非常成功的句子。
例如:合咏“花落知多少”
绣坏料添红一片:锦茵应减绿三分(莼鸥)
凄凉墙外飘难数;狼藉阶前扫几回(天翼)
(二)分咏
分咏之题为两物或两事,即于钟内,上下钟联各咏一题,将所咏之事物表现于钟联中,要求以不犯题字为原则,亦不得以所题字的其
他借代来表现。分咏无前后顺序之分,先咏哪一个都是可以的。以下介绍分咏格的一些做法:
1、直述法
如:《凉棚•申报》分咏 作者张之洞。见于易顺鼎《诗钟说梦》(1913年版)
阴阳舒卷长绳里
欧亚纵横乱纸中
这是用白描笔法抓住题目中事物的特征写成的。旧时凉棚是遮盖在院中按天气阴晴用长绳舒卷顶一的。《申报》是中国第一份报导世
界新闻的现代报纸。作者抓住二者的特点,用上“阴阳”、“欧亚”这样的大字眼,写成工整的对仗,以游戏姿态在毫不相干的两个
事物中找到联系,有“对”,有“联”成为佳作。所用的是传统文学中“夸张”的修辞技巧。
又如:《西湖•菊》分咏 作者吴味雪。见于杨文继《七竹折枝摭谈》(1994年版)
大梦山前流水碧
重阳节后落英黄
用白描笔法抓住题中事物的地域、节令特征写成。大梦山是福州西湖旁的山,此作像是即景即时写出的诗联,对仗工整而自然。
2、推述法
如:《除夕•新嫁娘》分咏 作者他他拉•志润。见于《榆社诗钟》(1890年版)
一岁光阴今夜尽
十分春意昨宵知
此作也是用白描笔法写成。由于题目中要求写的事物稍微抽象,因而按事理推述。“一岁光阴”和“十分春意”都是偏正结构的词组
,是精美的宽对。
又如:《风筝•井》分咏 作者秦云。见于《百衲琴》诗钟集(1886年成书)
吹嘘便得三霄路
坐守徒窥一角天
按情理推述出题中事物,并另含寓意。上联是白描写法,“吹嘘”和“三霄”都语意双关;下联化用了“坐井观天”的成语。“吹虚
”对“坐守”,“三霄”对“一角”都是宽对,却鲜明地写出人们的行为不同,命运迥异,是精美的宽对。
3、用比喻切题法
如:《船•胎衣》分咏 原作者纪慧庵作于鹊华行馆钟聚(1864年)经赵国华修改而成。笔者见于吴恭亨《对联话》(1921年版)
帆如秋叶来天上
人似春蚕卧茧中
此作用上两种比喻。先是“借喻”,以“帆”代船,以“人”代胎儿。然后全句用明喻。“帆”和“人”是此比喻句的主体,“如”
和“似”是“喻词”。“秋叶”和“春蚕”是用来比喻“帆” 和“人”的,是比喻的“喻体”在比喻修辞中起主要作用。“来天上”
和“卧茧中”是进一步修饰、说明“喻体”的。现在有的修辞学学者称之为“喻释”。在诗钟的写作中,“喻释”很重要。此作把比
喻句的这些成分逐一对应下来显得很和顺。作品的灵气所在是以“秋叶”对“春蚕”。以“秋叶”比喻船,把上联写得很生动,意境
高远。以“春蚕”喻人,把本来很难写的“胎衣”很文雅地表现出来。诗钟作品用比喻,多半是为了便于切题咏作。
4、化用典故、名句法
在诗文写作中用典应该说是一种比喻修辞的方法。在分咏体写作中使用知名的典故、名句、成语、熟语主要是为了便于切题咏作。使
用名句、成语、熟语有时是起修辞作用,更多的情况是借用其中字词以便靠近题目写作。
如:《项羽•二乔》分咏 作者陈莪,见于《燕山钟韵》第二期(1999年)
铜雀台中芳迹渺
乌江岸畔霸图空
化用两个人们熟悉的典故写成。“乌江”是两个字的专有名词,加上一个“岸”字用来对“铜雀台”,是一个变通写法,读起来很顺
适,我看可以接受这样的宽对。“芳迹”与“ 霸图”相对,做到虚实相当。关键在于选用“迹”、“图”二字。福建钟友最擅长这种
功夫。
又如:《香港•老虎》分咏 作者吴寿松。录自1997年北京诗钟咏作
赤日重光干诺道
威风尽扫景阳岗
用武松打虎的典故写出下联,切合题目达到不可移易的程度。“赤日重光”与“威风尽扫”自然成对,有如天成。“干诺道”是香港
的一条知名街道名称。
再如:《无酒•石崇》分咏,作者张伯驹。见于《春游社琐谈》(1998年版)
纵使有花兼有月
只能谋富不谋身
集李商隐和吕岩的诗句,上联的切题,引而不发,让读者自己认同。下联完全切合石崇的身世。集句是凑合前人的诗句,往往是两联
之间关联不够。此作上下联句式一致,相对的词和字,结构和词性相同,两句的句意也都有表示某种不完美的感觉,也算有相近之处

如:《帆•杜牧》分咏 作者易顺鼎。见于《吴社诗钟》(1886年成书)
三千殿脚春风锦
廿四桥头夜月箫
上联写锦帆,用隋火易帝开运河用妙龄少女为行船拉纟牵的典故(史称殿脚女)。下联化用杜牧咏扬州的名作《寄韩绰》诗句:“二
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成的。此作切题很勉强,重在“殿脚”、“桥头”等逐字相对,借以拉近两句关系,以此种游戏
笔墨取乐。以前诗钟写作中有这样的一派,仅举此为例。
如:《云•雨》分咏 作者吴爝光。见于《燕山钟韵》第十九期(2003年)
无心出岫成苍狗
有意随风润绿苗
咏作《云•雨》,很多作者化用陶渊明的“云出岫而无心”和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但此作写得最洗练。以“出岫”与
“随风”相对,加上前后的衬托,不但咏出主题并且如表心志。
(三)嵌字诗钟
嵌字诗钟,即将题字嵌于钟内,要求意境高雅,嵌字无痕,主要有以下格式:
凤顶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一字,所谓「一唱」也,例如 人鸟:一唱
人凭赤血羸犹健;鸟到青云倦亦飞(蔼士)
人世难逢如意事;鸟儿常作不平声(鸿宗)
燕颔格 即将两题字分崁于每句之第二字,所谓二唱也,例如 醉吟:二唱
臣醉酒能倾一石;客吟诗已载三车(逸尘)
薄醉论人多妙语;狂吟惊世少知音(毅成)
鸢肩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三字。所谓三唱也。例如 红豆:三唱
灯光豆灺劳人草;楼影红飞思妇花(元英)
榆塞红旗傅大捷;芜亭豆粥话中兴(逸尘)
蜂腰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四字。所谓四唱也,例如 元旦:四唱
千军待旦传刁斗;万国朝元拜冕旒(镜微)
象着干元参易理;鸡鸣戒旦播诗箴(鼎文)
鹤膝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五字。所谓五唱也。例如 重、九:五唱
要为卷土重来计;谁赞勤王九合功(似庵)
战血寒凝重铠紫;游尘暖扬九衢红(霭麓)
凫胫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六字。所谓六唱也。例如 意、飞:六唱
斜阳六伐鸦飞乱;明月孤山鹤意痴(逸尘)
自有灵源滋意蕊;久无香泽沐飞蓬(剑篁)
雁足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每句之第七字。所谓七唱也。例如 鹤梅:七唱
隐现云端千岁鹤;横斜竹外一枝梅(蔼士)
城郭已非空化鹤;湖山虽好莫寻梅(水心)
上楼格与下楼格 在吟唱诗钟时,为了斗智、斗捷、斗博、斗巧,增加创作的难度,常同一命题限作一套从一唱到七唱的诗钟。这类诗
钟通称为“连环唱”,又因顺序变化,如循梯下楼样而称为“下楼格”。例如:下楼格“曲行”七唱:
行云入梦春犹在,曲水流觞事已非。
一曲离鸾霜月冷,两行斜雁碧天长。
玉树曲中徒寄梦,金钗行外已无春。
踏摇成曲传阿叔,歌舞当行识老胡。
秋水江湖行可念,梦云楼阁曲难通。
山林迢递难行遁,变易缤纷自曲全。
旧调忍弹金缕曲,新诗敢赋丽人行。
此类创作可一人独吟,也可数人联吟,如律诗之联句。如反用,即成“上楼格”了。
在嵌字中我们更常接触的是嵌名,许多联友以互相题赠嵌名联而表达友谊,除了两个字的可纳入以上所述“七唱”格式外,还有三字
的、四字的甚至更多字的网名在做嵌名联时可自由发挥,但我个人觉得以不将名字的顺序打乱为最佳。
此外,嵌字还有许多格,如:
魁斗格 即将两题字任意分嵌于第一字及第十四字。例如
春联:魁斗格
春融凤尾金蕉展;雷坼龙鳞玉笋联(遵鲁)
春色正宜花掩映;秋心常被酒牵联(武公)
蝉联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第七字及第八宇。例如 蝉唱:蝉联格
花落后庭商女唱;蝉鸣西陆楚囚吟(毅成)
辘轳格 即将两题字分嵌于第一字及第九字。或第三字及第九字,以此类推。例如 莲露:辘轳格
乍垂莲瓣移香步;微露瓠犀发妙香(水心)
莲生微步凌波去;柳露新眉带月看(淑珍)
比翼格 即将两题字任意对嵌于钟联中。等于一唱至七唱中的任意一唱。例如 散书:比翼格
杜房并驾中书省;金宋相持大散关(天翼)
援琴东市嵇中散;曳履南宫郑尚书(水心)
汤网格 即将三个题字。任意分嵌于两句之首末。而成网开一面之局。例如 天安、云:汤网格
天末楼台横北固;云中城阙望西安(水心)
云泥格 即将题字分嵌于两句中。但不相对。例如 云泥:云泥格
青云直上鹏程路;华屋偏多燕垒泥(蔼士)
晦明格 即一句明点题字,一句暗写题字。例如 红豆:晦明格
双肿如豆讥文士;一口含樱画美人(遵鲁)
云霞出海扶桑晓;风露横江扁豆秋(似庵)
鼎峙格 即将三个题字分嵌于第一字第七字第十一字。或分嵌于第四字第八字第十四字。而成鼎峙之格。例如 天中节:鼎峙格
穷阴杀节霜铺地;中夜清寒月满天(天翼)
双钩格 即将四个题字。对嵌于钟联中。例如 南北高丽:双钩格
丽水逆流环陇北;高邮名县着淮南(凤坡)
北忆长安三月丽;南登衡岳九秩高(毅成)
碎锦格 亦称鸿爪格。即将题字。分崁于钟联中。不相连。例如
张陈:碎锦格 满几陈编三寸烛;半肩行李一张琴(蔼士)
中安台:碎锦格 中兴定可安盘石;大隐宁容入钓台(纯鸥)
黄叶满秋山:碎锦格 满园黑叶禺山夏;上市黄花歇浦秋(均默)
满槎秋水黄姑渡;落叶空山白帝城(鸿宗)
四皓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不相连。例如 海角钟声
海城画角严兵卫;山阁诗钟集友声。
声传戍角嘶边马;寒动梵钟起海鸥。
五杂俎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不相连。例如 清泉石上流
溪边瘦石多清籁;岩上飞泉少浊流。
上巳流觞传曲水;清明涧石涌新泉。
六逸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 杏花春雨江南:得连二字。
雨后寻春桃叶渡;江南沽酒杏花村。
七贤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 发无可白方为老:得连二字。
无眠可到东方白;有发都为老境苍。
八龙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得连三字。
小桥画舫摇明月;华屋芳林度碧阴。
九老格 碎锦格之一种。题字可以相连。例如 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得连四字。
水流孤塞千声雁;村绕寒林万点鸦。



作者: 三月青稞    时间: 2014-1-12 21:13
四、诗钟的禁忌
1、忌哑钟:诗钟尤重立意,无意义之诗钟,谓之“哑钟”,敲之不响,唱之无味。
2、忌畸形不整:俗称“三脚蟾”、“三脚钟”,以一物对两物者,谓之,例如“风云”对“秋月”,风云为二物,而秋月则为一物。
。如“去棹如飞移岸走,有山无数渡江来”句,“岸、山、江”为同一类字,“岸、江”相对甚好,但惜用“山”字,变成畸形,故
曰不整。
3、忌跛脚钟:出比、对比,须凑合天然,铢两悉称,若一比堂皇,一比纤巧,一比如天,一比如井,彼此失衡,此为“跛脚钟”。
用典不可一句有典一句无典,所嵌二字尤不可一句有典一句无典。至典内必须有所嵌之字方可引用,但往往嵌字有典矣,而上下又难
以足成。切忌一句用典中之字足成,一句自凑,便有强弱。傥两句难全用典中之字足成,则不如两不用而自加字;惟自加字须善于熨
贴,勿著痕迹,切忌好为涂泽,转致杂凑。无论典句空句,两句情事以相类为佳;如一句政治一句游览,一句文学一句花木,便嫌不
类,余可类推。然往往为嵌字所窘,恰难一类,是在造句善于牵合,于不类而求其类。
4、忌犯题字,包括同音相犯、同义异字:分咏、合咏不可犯题面字,并忌以代替字明点题意,例如“象、扇”分咏。若用大兽、交趾
兽、挥羽、羽毛、一羽、裁纨等字,不啻将题字明明点出,决难得到佳句,且易失去题意。
5、忌偏离重心:伴篱望月帶锄归(咏菊),所咏对象显然是人而不是菊了。种种现象称为偏离重心。
6、忌平仄失调:(见诗钟通用格律)
其它如:
1、所嵌用古人姓名,不可一句有姓,一句有名无姓,因其易于成对不能制胜。如以杜甫对昌龄,截去王字,不可也。非嵌字处尚不甚
忌。
2、时代忌相离太远。大概春秋以上故实,对以元明便嫌太远。
作者: 三月青稞    时间: 2014-1-12 21:16
成联入门(一)
本帖转摘自我心飞扬校长讲义
如果说,对句是比着“葫芦”画出的“瓢”,那么成联就没有“葫芦”可比的情况下画出一个“瓢”来所以,成联这种“自我主动式”的创作要比对句“被动式”的创作要难的多。

    成联应该如何写呢?
      其实成联创作就象小学生的“造句”。造句是用一个已知的词,造出一个句子来。成联创作就是利用一些人为提示的或自主感悟的素材写出两个相对仗的句子而已。可以看出,造句给我们的提示是明显而固定的而成联创作的提示则是相对而不固定的。所以说,成联创作要比造句更有宽度和灵活性
现在一般群 都是对句很少玩成联 我们根据成联写作方式的不同,把成联创作分成“创造型”和“借用型”两类。

                                   第一部分 创造型成联创作

创造型成联创作,根据素材提供方式的不同,我们又可以将其分为“命题型”成联创作和“自主型”成联创作

      一、“命题型”素材的成联创作

在人为提供相关素材的情况下,根据要求而进行了成联创作,称为“命题型”素材的成联创作此种方式有以下几种类型:根据提供的文字写联,根据提供的图象写联,根据某个姓名写嵌名联等。

      (一)根据提供的文字写联

      这一方式,我们常见的是“征联”。所谓征联,就是由征联者发起的,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以文字方式提出征联主题、内容、联类、形式的,并给予一定奖励的征联方式。就几种主要的征联方式,我们也分别做一介绍:

      1、名胜征联:

      就是为名胜景区的景点(亭、台、楼、阁等)而征的联。创作要点:
      (1)围绕景点的名称而创作。
    (2)围绕景点的地形地貌而创作。
    (3)围绕景点的历史文化而创作。
    (4)以上三项综合而或加入情感或感悟因素而创作。
      关于名胜联的创作,需要提醒的是,不能只简单的嵌名、状物、写史。正如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指出的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全铺锦帐,寓意则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立意高远,而成佳构。故写景物联,上下联皆状貌为下,既状貌又写质(用途、特性)为中,如既状貌,又表露思想感悟则为上。 如清嘉庆进士陈大纲写的湖南岳阳楼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此联写风景,言简意赅,只在出句点破而已。下联笔锋突转,从四面湖山的空旷即而想到万家忧乐,从而使此联不只停留在景物的表象,而通过一种精神态度的表现,使联意立即厚重起来。作者若没有真挚的怜悯之心,是绝不会写出这样的联句的。再如飞扬曾题中华第一龙:
      见龙在野,隐骨埋身难叱诧;
      蓄志于心,拨云见日竟扶摇。
借河南濮阳的贝壳龙形遗址被发现后,受到世界考古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中华第一龙”,此遗迹随之身价倍增,整体搬运至北京珍藏。此联明写此意,暗写中华民族经历百年沧桑后重新腾飞之意。

       2、实事征联:就是以时事中一件或几件大事为主题而进行的征联。

创作要点:
    (1)要抓住实事的关键点,写准。
    (2)要抓住实事的多侧面,写新。
    (3)要抓住实事的政治性,写正。
    (4)虚实结合,评论为主,述事为辅。
如为纪念香港回归,有单位发起了一次征联比赛,一等奖的作品是:
      大笔画龙,香港喜看龙破壁;
      高梧引凤,神州酣唱凤还巢。
      这副作品,紧扣了征联主题,且政治方向鲜明,再加之运用了画龙点晴、神龙破壁、筑巢引凤等典故,赞美邓小平志对香港完璧归来所作的伟大贡献,及香港回归中化儿女的欢喜之情,达到了色彩鲜明、典雅古朴的艺术效果。  2008年“五一二”汶川大地震,温家宝总理在视查灾区时写下“多难兴邦”一句。飞扬联想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壮举,摘句与之相对而成联:
      厚德载物,
      多难兴邦。  
此联言简意赅,既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的团结之心的赞颂,又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祝福。 在对联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用到看文字写联,其实它的创作要点与“实事征联”的创作要点是相同的。

      3、节日征联:

      就是围绕节日以示庆贺而征的联。
      创作要点:
      (1)要充分结合节日的习俗特点。
      (2)要突出欢庆、和谐的气氛。
      (3)要突出时代特性,有鲜明的态度。
      如1990年《太原北郊报》春节征联获得一等奖的一副联:
      才过小龙年,又催千里马;
      曾经大风浪,更上一层楼。  
      200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天涯共此时”举办“新年春联全球征集揭晓颁奖仪式”,其中一副获奖作品是:  
      无比风光,春天脚步;
      永恒本色,中国声音。  
      此联字句虽短但有深度,寓刚于柔,言简意阂,“脚步”一词采用拟人法,使人们感到了春天的迫近。作者通过这副对联,表明了祖国发展的坚定信心。

      4、商业征联: 创作要点:

    (1)围绕商业机构的名称而创作。
    (2)围绕商业机构的历史文化而创作。
    (3)围绕商业机构的行业特点而创作。
    (4)综合以上几点综合进行创作。
      如宝鸡市行政中心商业广场为其牌楼征联,其中北京叶子彤的作品是:
      宝萃三才,承周秦古韵而标俊誉;
      鸡鸣九野,引岐渭新光以拥殊观。
      此联将地理、历史等全部融入,古朴文雅,大气豪放。 我们借常见的几个理发店的联来看一看:
    虽为毫末技艺,
    却是顶上功夫。
      此联围绕行业的特点而作,语义双关,意在赞誉技艺高超。
      再有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为理发店题的这一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与上一个理发店的联相比,此联不仅也具语意相关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此联借联言志,读罢立刻让人豪气顿生,能将联写出这种效果,实在令人拍案叫绝!

作者: 三月青稞    时间: 2014-1-12 21:17
成联入门(二)

      (二)根据提供的图片写联

      这一创作方式常见于对联的学习上,即由出题者给出一副画图,创作者根据画图所展示的东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而开展对联创作。
      创作要点:
    1、图中要素较多时,要善于抓住画图中最主要的元素进行创作。
      2、图中要素较少时,要善于根据某一要素进行合理的想象并进行延展式的创作。
    3、创作不能只“述其形”,要善于“述其骨”。 举例略。

      (三)根据提供的姓名(品名、店名)写嵌名联

      也就是要将姓名(品名、店名)按要求嵌入联中的创作。
      创作要点:
    1、除特殊要求外,姓名(品名、店名)嵌入联内,力争顺畅自然,不要让人感觉造作生硬。
    2、如又能表现某人(某品牌、机构)的突出特点,则为最佳。
      广州市韩江酒楼有副嵌名联:
      韩愈送穷,刘伶醉酒;
      江淹作赋,王粲登楼。
      这副联巧妙地引用了与诗酒有紧密关联的四个历史人物:韩愈、刘伶、江淹、王粲。在对联的首尾嵌入了酒楼名“韩江酒楼”四个字,十分贴切。
      北纬42度给绿鸾儿的嵌名联:
      且弄些活泼泼绿色,染了眉头,染了心头,莫负年华余发雪;
      恰闻此清朗朗鸾声,吟成诗句,吟成联句,一扶肝胆上云阶。
      此联借了宋词的写作方式,活泼生动,明快亮丽,同时又含期冀与祝愿,是一副十分出彩的嵌名联。
      飞扬给奥运冠军林丹写的嵌名联:
      快马素袍,穿林起手轻弹剑;
      丹心铁血,走马弯弓醉射雕。  
      此联意写林丹在决赛中气势如虹,似不费吹灰之力夺取冠军。

      二、“自主型”素材的成联创作

      素材“自主型”的创作方式则是在没有固定素材要求的情况下,创作者通过自主的观察或感悟,而将观察或感悟的结果不受“约束”地用对联表现出来的一种创作方式。
      此种类型的创作方式有:观景写联,听事写联,自我感悟写联等
     其实观景写联、见事写联的创作方法类同于征联中的“名胜征联”和“实事征联”, 两者的最大区别是:后者是在有所要求的情况下进行创作,前者则是无要求的情况下,根据自己所看、所闻,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个景、某个事加之想象或评论的而自主进行的创作
      如飞扬题云台山联:
    跨步云台,茱萸峰顶,不寻仙阕琼楼,只问亲人何在;
    转身朱阁,天瀑潭边,遥乞乡音雁讯,谁知明月无言。
      而自我感悟写联,在很多情况下不是“第一时间”写联 经常是有些景看过了,有些事听说了,有些书读过了,有些道理知晓了,有些事情经历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埋藏”后,突然有一天或灵感突至,或所有感悟,从而提笔成联 自我感悟写联,经常让人感觉似乎是没有直接的创作“背景”。 但任何一种创作,都不是无根据的创作,只还过这个创作“背景”是间接的罢了。只不过 感悟联的创作要点:
    1、不要肆意汪洋,大而无边。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
    2、要随心适意,灵动自然,不要板着面孔讲理。
      如飞扬的几副感悟联:
    耕心田,种岁月,多少收些道理;
    开胸臆,炼性情,不能只养皮囊。
      又:
      眼望江川,风生水起;
    心随意气,笔重词轻。
作者: 三月青稞    时间: 2014-1-12 21:18
成联入门(三)

                                      第二部分 借用型成联创作

      借用型成联创作也是一种被大家认可且能体现作者相当水准的创作。 借用型成联创作按借用的程度的不同依次可分为四种:摘句法,集句法,改句法,仿句法。

      (一)、摘句法

    摘句,就是从同一人的诗文中摘到成句,不作任何修改,以对联的形式落实集联者构思,寓以新的含义。用法要点:
    1、不可滥用。
    2、原则上摘句联与原句在语义上应有所区别,摘句联是借了原句的外形,而有了新的意义。
      如李鸿章出使英国时,恰逢英女王生日,便从杜甫《秋兴》中摘取三、四句向女王祝寿:
    西望瑶池降王母,
    东来紫气满函关。
      “王母”又称西王母,极切西方英女王身份。“降”有诞生之意。下联又切李鸿章自东方逢使西行的身份。摘诗句贺寿,雅致华贵,天造地设,胜过自己撰写。

      (二)、集句法

    集句,就是把别人的诗词、文章中符合对联特点、意思连贯的现成句子,组成一副对联。集句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如郭沫若集毛泽东两首诗中的句子组成的一个联:
    梅花欢喜漫天雪,(集自七律《冬云》)
    玉宇澄清万里埃。(集自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2、如做不到在同一作者诗文里找句子,也要做到上下联所引成句的原作者时代相去不远,至少也要在同时一个朝代。
      如集唐朝诗人李白、白居易的诗句成联:
    举杯邀明月,(集自李白《月下独酌》)
    放眼看青山。(集自白居易《洛阳有愚叟》)
      3、集句还允许上下联中集不同人物的句子。如集宋朝几位词人的词句入成联:
      拥身疑有月,酒初醒,梦游闲,榕阴不动秋光好;(集自李之仪《临江仙》、吴文英《夜游宫》、方千里《诉衷情》、辛弃疾《满江红》)
    客舍宛如春,帘半卷,情何适,柴门都向水边开。(集自李之仪《南乡子》、吴文英《声声慢》、方千里《渔家傲》、辛弃疾《鹧鸪天》)

      (三)、改句法

    改句,是指摘用诗文中的成句或成联,在文字上略作改、移、增、减而另铸新意的对联。
      用法要点:
    1、改动不应过大,改动的地方最好是上下联的同一位置,但要少而巧。
      如纪晓岚家人有病请医诊治,却几次误诊,纪晓岚便将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句子中的个别字略作移动,送给庸医:
    不明才主弃,
    多故病人疏。
      意为:不明白诊治的道理,会被出钱的病者的抛弃;诊治中有很多事故,会被病人疏远
      2、虽小有改动,但改句联应与原句在语义上有较大的不同。
      如苏小妹在看了所谓才子方若虚的诗后,写了一联托哥哥苏轼送他,原联是:
    笔下才华少,
    胸中韬略无。
苏轼读了,怕得罪人,提笔在上下联尾各加了一字,改成:
    笔下才华少有,
    胸中韬略无穷。
    两字一加,意义竟然是180度的转变,可谓绝妙。

      (四)、仿句法

    仿句,即模仿别人对联的模式、句式、风格及特色而制作的对联。
      用法要点:
    1、仿要用新思想仿,使新联语义有较大变化。
      如明朝徐文长写了一联自嘲:
    两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南腔北调人。
    有如人改成:
    两间东倒西歪屋,
    一个千锤百炼人。
      把“南腔北调”改成“千锤百炼”,句意就有了变化,从自嘲变成了赞扬。
      2、仿要用新的元素仿,不能对原句做同义词式的修改。
      济南大明湖小沧浪亭有副名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江西庐山御碑亭联则仿其结构,用御碑亭附近的山岩、江船、松等新元素入联:
    四壁云岩九江棹,
    一亭烟雨万壑松。
      如改成:
    满池菡萏几行柳,
    四季风光一片山。
      新句虽做了改变,但相关元素与原句中原素并无太大区别,我们可视为抄袭。

      以上四种借用写联法,摘句法和改句法都应慎用,对初学者我们不提倡。 仿句法最适合初学者采用,这就如同小学时老师要求我们经常读范文一样,通过大量模仿,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然后再去突破、创新 。当对联水平达到一定程度,诗词有大量的积累后,我们提倡有时间可以用集句法集些句子 因为集句法最能体现一个联手的诗词涉猎范围及诗词掌握程度,因为只有多读多记,腹笥渊博,才能俯拾即是,珠联璧合,胜于己撰。
作者: 三月青稞    时间: 2014-1-12 21:20
成联技法(一)
文/  白衣孤鸿      

当世之习成联者,大多半路出家,偶然兴起,于前人或今世联家诸作之间含英咀华,得有所悟,则试手联坛,或曾名噪一时,或亦自取其乐,未尝纠缠于联技联法,而能各有所得,余谓此乃习联正道。譬如市井村夫,毫不理会汉语语法,然出口成章者俯拾皆是,反是穷一生精研语法文理者,竟多是口讷之人,此情景虽殊为可笑,然个中道理,不言自明。技法之谓,原本飘渺,自古未闻学诗法而能成为诗家者,昔陆放翁诗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即在此。故言技法,不过表面招式,非佐以内劲,终不免花拳绣腿,非但不能制敌,反为人所笑耳。诸位须紧记此着,倘有希冀得一招而独步天下者,不妨另涉它门。
    言归正传。成联技法,虽未见鸿篇巨著,然前人联著之中,亦有时时语有涉及,《对联话》中,常有“夹缝中用衬笔自工”、“出幅轻轻映带”等评语,即就作联技法而言;由台湾广文书局影印出版的《楹联丛编》,收录明、清代及民国的重要联书达25种之多,其中不乏《楹联作法》《简便作联法》《撰联指南》等专著,所述稍为详细,然苦于或言语生涩,或重于材料展示,不能尽意。关于“技法”的表述,亦大多各执一说,标准不一,《楹联作法》第十三章“楹联之法别”列有三十一种楹联作法,所述“前后照应法”、“疑问法”尚就结构内容而言,余者诸如“拆字法”、“嵌字法”“指示地位法”旁涉他枝,实与技法关联无多。以下所言技法,多就谋篇与语辞而言,不作他论。
一,压顶之法。
    所谓压顶,即是开门见山,此法意在先发制人,让人欲罢不能,譬如好莱坞电影,许多以极宏大之场面、极炫目之特技开场,以希夺人眼球、让你挪移不得。作联时若能以精彩语开篇,亦能起到令人过目难忘之效果,兹举几例:
    一枝笔挺起江汉间,到最上层放开肚皮,直吞将八百里洞庭,九百里云梦;
    千年事幻在沧桑里,是真才子自有眼界,那管他去早了黄鹤,来迟了青莲。
    此为清朝陈兆庆题武昌黄鹤楼联,开头便以极矫健之笔势烘云托月般点出黄鹤楼所在的地形与楼的雄伟气势,直如泰山压顶,力道千钧。只此一句,便极容易让人将黄鹤楼与此七字联系起来。无须拐弯抹角而能掷地有声,此乃压顶之法。
    又有陶文毅题上海城隍庙豫园三穗堂联云:
    此即濠间,非我非鱼皆乐境;
    恰来海上,在山在水有清音。
    开篇“此即濠间”用肯定句式,这四字已言明三穗堂的风情所在——一如庄惠当年辩论的濠水之滨,亲近自然,远离凡俗,其后“非我非鱼皆乐境”不过是对此句的进一步阐释与生发。此联亦可谓运用了“压顶”之技法。
    这一技法易用而难工,缘何?若后面文字不能匹配,则极易头重脚轻,使整联不伦不类,故运用此技法时不可只经营于开篇而忽略整体结构,不然则弄巧成拙矣。
二,递进之法。
    递进,指表意于原基础上更进一层,这种关联法可以使得气氛更加浓烈,更能突出表达效果,行文中往往会用到诸如“非但”、“况且”等关联词语。撰写成联时,若能适当运用,则可使欢娱之词益增乐趣,愁苦之词更添悲伤,试举曾国藩挽乳母联为例:
    一饭尚铭恩,况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
    千金难报德,论人情物理,也应泣血三年。
    这一联先以千金报德之典故生发,当日只不过得漂母一顿饱饭,日后韩信竟以千金相报,感激之情可见一斑,而思及眼前,乳母待自己如同亲身骨肉,岂有不感激涕零之理?显然意思已更进一层,伤感之情亦溢于言表。
    胡君复题上海商务印书馆一联,也运用了递进之法,这里姑且录之,不做评述:
    昔晚唐建安余氏肇启书林,世界阅千余岁矣,其后三峰万卷,同时梅溪秀岩,文采风流,我思古人,聊从公等纂坊肆雅闻,缥缃掌故;
    自北宋布衣毕生始为活板,变迁可一二数耶,近稽兰雪桂坡,上溯石经漆简,棣通演进,以有今日,何况此间称水陆形胜,东南管枢。
三、设问之法。
    成联撰写过程中,疑问句式运用极多,或开篇设问,以制造悬念,为后面行文造势;或者前面铺陈事实,至末尾发问,以表达愤慨、悲伤、怅惘等情绪……此一撰联技法虽易于操作,然还需所问有所来由,不可空无依傍,否则便教人一头雾水。
    以下略举几例,以说明疑问之于成联情感与气氛表达之效果。
    一,孟心史挽徐宝山之联云:
    民意之冤大白,而独以一死遗君,不令苍生遽尽;
    中国之难果纾,犹可为九原告慰,试看今日何如?
    民国时期,进步人士遭暗杀之事不绝,徐宝山即其中之一罹难者。此联下比其前假设“中国之难果纾”,稍觉宽慰,而结末“试看今日何如?”一问,顿觉仁者已逝,而国事依旧艰难,所谓“纾国难”之日依旧遥不可期,不禁悲从中来,吴恭亨评曰“‘试看今日何如’句,我读之肠为寸寸裂”,其感染力可见一斑矣。
    又,冷泉亭曾有联云: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此联为人熟知,两比皆为问句,然均不可强解,正如昔日屈原之《天问》,多是天地间凡人无从回答之问。然正是得益于此,一股苍茫飘渺之气渗透其间,别是一种味道。
    又,庄纫秋纶仪寿潘兰史六十联云:
    吞若八九云梦耶?袖石归来,似海春愁增妙句;
    画得初三月影否?翦淞小隐,如花美眷驻修龄。
    开头设问,皆极有情趣,彰显出寿星不老情怀。
    如此种种,皆不一而足,读者自可感悟。
四、抑扬之法。
    抑扬法,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此法与兵法以退为进之理类同,譬若两人搏斗,有假意逃脱者,另一人穷追不舍,至于绝境,前人忽一记回马枪,刹那间反败为胜矣。喻以撰写成联,则是一人扮演两个角色,如何安排这一场搏斗,便是要中之要。
    有题戏台联云:
    人情到底好排场,耀武扬威,任尔放开眉眼做;
    世事原来仍假局,装模作样,惟吾踏实脚跟看。
    前面言及人情世事,或耀武扬威或装模作样,皆十分不堪,至末句“惟吾踏实脚跟看”便觉天差地别,身价自增,此即欲扬先抑之法。
    鸦片战争之后,有人仿孙髯翁昆明大观楼长联撰了一联,劝戒人们不要吸鸦片。联云:
    五百两烟泥赊来手里。价廉货净,喜洋洋兴趣无穷。看粤夸黑土,楚重红瓢,黔尚青山,滇崇白水。估成辨色,何妨请客闲评。趁火旺炉燃,煮就了鱼泡蟹眼;正更长夜永,安排些雪藕香桃。莫辜负四棱响斗,万字香盘,九节老枪,三镶玉嘴;
  数千年金家忘却心头。瘾发神疲,叹滚滚钱财何用!想品类巴菰,膏珍福寿,种传罂粟,花号芙蓉。横枕开灯,足尽平生乐事。尽朝吹暮吸,哪管它日烈风寒;纵妻怨儿啼,都装作天聋地哑。只剩下几寸囚毛,半抽肩膀,两行清涕,一副枯骸。
    上联极力铺排,似夸赞吸大烟之妙处,下联笔锋顿转,言及吸鸦片之种种惨况,与之前亦有云泥之别,此联即运用欲抑先扬之技法。
五、衬托之法。
    所谓衬托,即以甲物为陪衬,突出乙物之“较甲物更有过之”,在此,首要需明确所要突出者为何物,而后则可以拉虎皮做大旗,煞有其事地吹嘘一番。,李白诗云: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以潭水来衬托二人的交情,虽不免夸张,然于斯更见情重。此技法联中运用亦多,譬如言某地山水,则先以别处形胜开篇,言而总之,以上所列山山水水,终究不如眼前的妙,如此则更有令人更为神往之效果;或题写某人,则穷搜广罗,将所写之人与极富盛名之人来比较一番,以突出其性格特征,都是惯用之法。
    彭玉麟题金陵湖南会馆联云:
    栋梁萃杞梓楩楠,带来衡岳春云,荫留吴地;
    支派溯沅湘资澧,分得洞庭秋月,照澈秦淮。
    前人评曰:以甲事衬出乙事,而自抬高身价是也。
    王志初有挽组武女校某学生联云:
    道韫由来多才,偶尔小吟哦,弟虎兄龙推独步;
    颜渊不幸短命,倏焉大解脱,澧兰沅芷陨孤芳。
    是以谢道韫、颜渊二人来衬托该学生,切其才高命短之事实,为惯常所见的“拉人做衬”法。
    运用此法时亦需注意:不可失之太过,譬如写某无名小丘,虽以泰华衡嵩来陪衬未尝不可,然若是自恃天下无山,反来贬低五岳,则不免贻人笑柄。
六、铺排之法。
    铺排法多用于长联,每感胸中情感跳跃,万象包容而不得不欲喷薄而出时,短联体制不能满足发泄欲,此时则不妨天马行空、天南海北地大肆拉扯一番,以求感情表露无遗。运用铺排之法多以气势胜,而铺排内容则多为与题相关的故实(题风景则多言及周遭山水,题人则多言及其人生平事迹等)。
    为减省篇幅,仅举窦垿岳阳楼一联为例: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作者: 三月青稞    时间: 2014-1-12 21:22
七、白描之法。
    白描,即不加修饰,以简单明了之文字勾勒出所写之物的性态。前人文学作品中,纯用白描法而能臻于至境者,当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篇,唐温庭筠所作“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之句,亦称典范。白描法之妙处在于留不尽想象于字面之外,不说破而能意趣超然。成联撰写亦有用此技法者,如清代傅山题晋祠云陶洞联云: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又有题济南大明湖联云: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皆是纯以眼前景色入联,看似客观不掺杂个人情感,然则情趣早已蕴于其中。一联尽得闲淡之真味,一联深有清丽雅致之韵味,皆能动人。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纯用白描法的联作看似信手拈来,实则不然,如大明湖联,作者眼前所见,又何止荷花弱柳、山色湖波?行人飞禽、画艇栏杆、水榭烟霭……想必亦不难见,故此仍须仰赖择取意象之功,然则“荷花”何必“四面”,湖何必“半城”,“万顷荷花”、“一色湖”可乎?非不能也,只是意境已逊,故于此又能见炼字之功。
八、典实之法。
    在成联撰写过程中,为了在相对有限的空间中表达更为深广的内涵,往往需要运用搬用典故拓展意义范围。典故运用有正反二法,正用则沿用原故实之意义,反用则是翻空出奇,反其意而用之,其实殊途同归,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一致的。正用典故,如滕王阁一联: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瞥,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何如。
    始终扣紧王勃与《滕王阁序》。
    反用典故,如张叔平题赤壁联云:
    周郎胡为乎来,地若葬曹瞒,便坏此江山风月;
    安石何以不死,天而相苏子,岂老于诗酒渔樵。
    此联翻用典故,看似唱反调,实际上所表达的意思与一般写赤壁联并无所差别。
    运用典故需要避免诘屈聱牙,故作高深,尤需切合主题。
九、比拟之法。
    比喻与拟人之技法为一切文学作品所常用,因其最能彰显文学之“形象性”。比喻这一辞格借助相对具体、浅显、明白之形象来说明相对模糊与深奥的另一形象或概念,往往运用恰当时能收到较为显著之感染效果,令人印象深刻。如淮阴县署联云:
    黄河水滚滚而来,文应如是;
    淮阴兵多多益善,学亦宜然。
    撇开一般的枯燥教化之词,可谓别开生面矣。
    一般风景联中,多有运用譬喻之法者,如新疆天池一联云:
    一池浓墨盛砚底;
    万木长毫挺笔端。
    亦颇为生动可观。如是例句,不胜枚举。
    拟人之法乃是将所写之物人格化,如郑燮所作的一副短联: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绝有风致,读来顿觉春风满面。
十、转折之法。
    此法运用时,往往先陈述事实,而后突然笔锋一转,说明之前所述,到底不能持久(或并不真实),令人顿生感慨。此法挽联中运用较多。如杨度挽黄兴联云:
    公谊不妨私,平生政见分驰,肝胆至今推挚友;
    一身能敌万,可惜霸才无命,死生从古困英雄。
    下联先以“一身能敌万”起篇,令人生情,而后“可惜”二字一转,霸才无命、死生无常,则一片唏嘘矣。
    又有题定王台联云:
    舂陵之气信佳哉,岂知东汉中兴,早已肇基在贫国;
    贾傅有灵相见否,可惜南湘不返,未能留待佐贤王。
    理法与上一联类同。固知此技法运用中,多有“可惜”、“却”、“而”等转折连词出现。
十一、揶揄之法。
    对联之体制极为灵活,可以为诗之庄重,可以为词之婉媚,亦可以为曲之谐趣。对联创作中,有一类嬉笑怒骂之文字风格,看似无理,然则或切入巧妙,或别有深意,均可一读。如题岳阳楼一联云:
    吕道人太无聊,八百里洞庭,飞过去,飞过来,一个神仙谁在眼;
    范秀才亦多事,数十年光景,甚么先,甚么后,万家忧乐独关心。
    游戏笔墨,然表意未尝不深刻。
    当代网络联手怀抱昆仑有“自画”一联云:
    先一时荒唐桀骜,后一时放荡狷狂,大混帐忒无行,好亏欠先人后辈;
    忧什么家国春秋,乐什么风花雪月,穷书生丑八怪,拎不清忧甚乐谁。
    乍觉粗俗,深玩之下,可想见其人桀骜放旷之形象,亦自高妙。
十二、劝诫之法。
    成联撰制有以第一人称自描身份,而后苦口婆心作劝诫语之法,此时“我”自占道德高地,便是化身佛祖儒宗,亦未尝不可。
    有题教官署一联云:
    此署非州县公门,何妨私谒;
    所由是圣贤直路,不许横行。
    末四字斩钉截铁矣。
    曾文正题两江督署厅事联云:
    虽豪杰难免过差,愿诸君谠论忠言,常攻吾短;
    凡堂属略同师弟,使僚友行修名立,方尽我心。
    上联亦好言劝慰,见其诚心。

    成联技法,姑且列此十二条,其实细而论之,此十二种不过冰山一角,关于成联之虚实主次等大端尚未论及,而即便就其中一种而言,如衬托,即有正面、侧面、反面等多个维度需要细分。精力有限,时不我待,暂且抛砖在此,日后若得闲时,再尽补缺之事宜。
作者: 三月青稞    时间: 2014-1-12 21:24
预四班第四讲作业


第一题:
七唱任选其一:风/雨

第二题:
分咏:月/人

第三题
碎锦格:嵌“马小望”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