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怎样才算是对联 (新弄出些标准 欢迎砸砖) [打印本页]

作者: 陈风    时间: 2013-12-10 17:07
标题: 怎样才算是对联 (新弄出些标准 欢迎砸砖)
本帖最后由 陈风 于 2013-12-13 20:05 编辑

                      ----怎样才算是对联----
                           云南宣威 陈庆魁
  判定一段文字是不是对联,需要在比对联高一层次的理论范围中进行考察,这是对事物进行定义和甄别的基本方法。这里涉及许多哲学理论,如本质理论、内容和形式理论、量变质变理论、因果律。还有,哲学上的对立统一规律在对联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上下联把彼此对立演绎得无以复加,但又密不可分地统一在一副对联之中,这在其它文体中是不可想象的。
  事物都有它的本质,就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这是决定此事物就是此事物而非彼事物的东西。对联的根本属性就是对仗,如果抛开对仗这个根本属性,你凭什么判定几句话就是对联呢?你怎么把对联与诗歌散文标语区分开呢?
  对联的美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美,就是意高词妙,这是所有文体共同的追求,另一方面是形式美——对称。对称美是美学范畴的一种美的形式,它是一种匀称、和谐、均衡之美,在文学艺术中应用得非常普遍,例如诗词曲赋的对偶修辞法,但是只有对联把对称美发挥到了极致,它的正文必须全部参与到对称的序列中——就是全盘对仗,对联正是以此特点称艳于文体之林。试想,如果对联放弃了对仗,它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只要不讲求对仗,那么诗词曲赋标语口号俚语完全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对联就无立足之地了。
  肖大志《浅谈对联格律的六要素》:“所谓对联格律(简称联律),指对联中有关平仄、词性、语法修辞,以及书写张贴等方面的格式与规律,其核心是对仗。对联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六要素都是为了对仗。王 斌《对联学》:“对联是由对仗组成的文体。”余德泉《对联通》:“第二章 对联特点 对联同其他文艺一样,也有自身的特点,主要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不论从自己的直观感觉,还是名家的对联理论和对对联进行评析的时候,都是以对仗为对联合格的根本要求的。《联律通则》开宗明义就说“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但我认为“声律协调”就是词语对仗中的声音部分,不是词语对仗以外的东西。这些都在从事实和理论上证明,对联离不开对仗,对联中没有比对仗更根本的东西了。

  句子是否对仗,应以《联律通则》为标准。很多人说《联律通则》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对联的自由度比律诗词曲大多了,联律是很难归纳的。现实的作品有很多例外,这不难理解,律诗也有许多出律的。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们就无法开展广泛的楹联创作、评议和推广。在没有更高级更完善的标准之前,我们还是要遵守《联律通则》。
  对仗是对联的本质,这里还有个量的问题。根据哲学上量变质变理论,事物的量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不可避免地发生质变,使旧质消灭,新质产生,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就像谷粒与谷堆的关系一样,一粒谷子是谷粒,两粒谷子是谷粒,三粒谷子也还是谷粒,但是事情不会这么永远持续下去,随着谷粒的增多,这许多的谷粒就变成了谷堆。但你要说增加到多少谷粒的时候变成谷堆的,这没有明确的界限。
  具体到对联也是这样,对仗现象是很普遍的,例如诗歌散文里面也有对仗句,《水浒》《红楼梦》中也有很多对仗的部分,但不能说诗歌散文小说就是对联;有些大家公认是对联的句子也不一定就百分之百地对仗。那么具体到一段文字上,要具备多少对仗因素才能称之为对联呢?
  这本来是很直观的,但是不说不明。除了标题横批和序言,作为一副对联,它的所有字词要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这两部分的对应位置的字词进行对仗。这在《联律通则》中说的很明白:“第一条 字句对等。一副楹联,由上联、下联两部分构成。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这就排除了把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当作对联的可能性。两段话句数相等、各位置对应的句子字数相等,就具备了成为对联的形式基础。当然这也是对仗的形式部分,如果两段话外形不对称,又怎么能对仗呢?

  对仗的内容部分就是对应的字词对仗:一是读音,体现为上下联对应节奏点平仄对立;二是字形,多数不严格要求,主要是在拆字对同旁对和重字中体现出来;三是意义,表现为字类或词性对品。两段话之间的对仗,有字字皆工的,这是百分之百的对仗,还有些对得宽的,有些部分失对的,有完全不对的。根据上文的事物本质理论,完全不对仗的自然不能算是对联。但是有一部分对仗另一部分失对的算不算对联呢?
  从非对联到是对联是对仗因素逐渐增多的一个渐进过程,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这也导致在实践中纷争迭起。理论界很多争执都源于部分词句对得太宽或失对,有人说那是失对的,有些人在辩论中常常这样说:“你能说这不是对联么?既然是对联,而且是名联,那么它就是对仗的。”然后生拉活扯或生造些理论出来,仅仅为了证明对联中失对的部分是对仗的,还想在联律中增加相应的条款。这就犯了倒因为果的错误,因为是“对仗使两段话成为对联”,而不是“因为两段话是对联,所以它的字词是对仗的”。
  有些句子根本不对仗或只有小部分对仗,但因为历史悠久或声名远播,很多人长期把它当作对联,由它去便可。我们没必要硬把它纳入对联体系中来,不能硬把古联中失对的现象证明为成对的,这样做会把对联理论搞成四不像,混淆对仗成立的根本,让对联文学迷失方向。过去没有完备的联律,不能去苛求前人,就像不能用近体诗格律去要求魏晋南北朝的诗人和作品一样,也不能因为《黄鹤楼》《念奴娇 赤壁怀古》名满天下就放宽诗词的格律要求。
  我们要面对现实,承认古联也有失对处,这不应该成为我们要效法的地方,它能广为流传并非因为它完全对仗,而是因为它文词精妙、意境宏深。对古联失对的争论暗含着一个是不是允许对联中部分不对仗的问题,如果不允许,两段话有部分不对仗就不是对联;如果允许,就不必把对联中小部分不对仗的词句硬说成是对仗的。
  就像许多诗会有出律的情况一样,有少部分出律,人们会说它出律了,但并不否认它是律诗;如果出律的部分多了,就说它不是律诗而是古风。我认为对联也应该这样,少部分失对是允许的,事实上宽对就是句子在字甚至是词这种精细层次上失对嘛。但失对的部分多了就不能算是对联了,对仗是对联的根本属性,大部分不对仗了,说明对仗的属性在句子里已经没有占主要地位、它已经不能决定句子的属性了,怎么能算是对联呢?

  从对全联的影响来看,一个字失对足以使五字联的对仗感大打折扣,但对十几字联的影响就很小。这就不得不引入比重的概念,即失对字数占全联字数的比例有多大。
  量变是连续的,人为地确定标准值必然具有主观性。比如国家规定儿童要七岁整才准读书,七岁差一天的孩子的父母就非常不满。但如果允许差一天的孩子入学,那么同样的理由,差两天的孩子也可以入学,依此类推,婴儿也可以入学。这就是量变引起值变的例子,没有根据能证明七岁整的孩子就比差一天的孩子有了质的飞跃,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时间点来作判定的标准,显然整岁是较易使用的。
  对联也一样,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这样一些界限,来对对联进行评判。因为词语字数有多有少,我只能以失对的字数为标准,如果犯大忌的以二倍计算。下面的几个临界值主要根据我的经验感觉而论,没有确凿的理论根据,各人感觉肯定不一样,欢迎大家争鸣。
  一、工对:全部对仗,这是对联的理想状态。字字皆工是对仗的极致,在实践中,短联字不对而词对、长联字词不对而短语对,都视为对仗成立。
  二、宽对:失对部分小于五分之一,对整体对仗感影响不大。
  三、病联:失对部分不小于五分之一但小于三分之一,总体对称感还在,但受到失对部分的负面影响较大。
  四、非联:失对部分超过三分之一,整体的对称性受到严重破坏,不能称为对联,失对的极致是完全不对仗;字句不对等的,一票否决。
  以此为依据,可以排除两段大部分不对仗的俗语、口号、诗句混入对联的可能,消除许多纷争,对保护对联的纯洁性是十分有益的。

  我们判断一件事物的时候,应该秉着科学严谨的态度。说甲属于乙,要看甲是否具有乙所必需的本质属性,而不是在甲的附属特点上争论。例如现在议论热烈的“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用对联的对仗属性考察,五个字中有两个字不对仗,而且犯了同位重字的大忌,比仅仅不对仗更严重。失对部分超过三分之一,不应该称作对联。
  认为它是对联的主要依据是“在楼门两边悬挂、历史悠久、声名远播”,这几点没有一点是它成为对联的充分必要条件。稍加推论就可明其谬,我们这里一座上百年的庙,大门两边分别写着“捐功德积善心”、“不得攀折花木”,因为是古人写的,字也漂亮,所以长期保留着。这两句话就具备了“两边悬挂长期有名”的条件,但它是对联么?绝对不是。
  有人说不要因词害意,因为“天下”一词意境宏大无可替换。此论更谬,“天下”境界就宏大到无以复加吗?“乾坤”“混沌”“宇宙”“鸿蒙”,那一个都比“天下”宏大,境界宏大论是站不住脚的。其实从这两句话的出处,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睨,这两句话出自明代吏部尚书魏允贞诗《岳阳楼》:“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谁为天下士,饮酒楼上头。”这是一首五言古诗,无所谓格律,更别说律诗要求的对仗了。他纯以寻常话语入诗,全诗的鲜明特色就是通俗易懂、明白如话,三个“天下”是“重复”的修辞手法,起到重复强调的作用,而且“天下”也比“乾坤、环宇、宇宙、鸿蒙”等通俗,易于传诵,所以是应用得非常成功的。但把“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单独抽出来脱离诗境以后,这种成功就不复存在,没有什么妙趣了,更不能成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是对联的证据。


作者: 雨横风斜    时间: 2013-12-10 21:45
:D
评判的界限是还可以斟酌的
作者: 居鄛人范增    时间: 2013-12-10 23:26
本帖最后由 居鄛人范增 于 2013-12-10 23:30 编辑

对联中的宽对可以允许有重字存在,而“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可以算是宽对,至少“天下”对“天下”意思一点都不离谱!如果魏尚书将“岳阳天下楼”改成“岳阳世间楼”,则与前句“洞庭天下水”堪称工对;可是这样一来,显而易见,美中不足的是其诗句气势大减,后人也未必采用这样的诗句“洞庭天下水,岳阳世间楼”当作所谓的“好对联”悬挂在岳阳楼的正门,如果还有些人认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不是宽对或者不是对联的话,那些人不是比古人还迂腐吗?向古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3-12-11 16:42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单独抽出来脱离诗境以后,这种成功就不复存在,没有什么妙趣了,更不能成为“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是对联的证据。
-----------这不是对联?你也太武断了吧~;P
作者: 陈风    时间: 2013-12-13 20:06
新弄出些标准 欢迎砸砖

作者: 晚风徐徐    时间: 2013-12-13 21:27
洞庭天下水
岳阳天下楼
应该不成对联,不管任何人不成就是不成,这只能是一条标语或者口号,把这也拉入对联中成何体统。
作者: 石桥耕夫    时间: 2013-12-14 15:16
以对联平仄相对的标准来衡量“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是不合联律的!况且上下联同位重字一般只限于虚词之类,所以不应该以对联来谈论这两行字。再者本人也同意楼主观点:并非所有挂于门两边的两行字都是对联,也就是说并非只有对联才能挂在门的两边。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3-12-14 23:21
拿今天制定的通厕作标准,这是什么逻辑?事实是制定通厕的那帮人我轻易就可以考死他们绝大多数。
作者: 陋笔    时间: 2013-12-15 01:00
樓上寫錯了兩個字.........


(厕)字錯了,應該是(則).
(考)字也錯了,應該是(氣).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3-12-15 11:38
联律通则
中国楹联学会
引言
楹联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久盛不衰。

-----------这是【联律通则】开宗明义第一句话-----相当于给“楹联”的定义:具有这三性的一种独立文体。
根据这“三性”,岳阳楼大门联是不是属于具有这三性功能的独立文体?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3-12-15 11:42
既然是”独立文体“,它具有不具有包容性?是否对联皆严格地符合词语对仗?不对仗不和声律者一律开除出”对联文体“?
对联的队伍也要纯粹又纯粹?不要自己给自己念紧箍咒好吧?;P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3-12-15 14:32
好像不是所谓的对人,拿谁自己的观点当作是标准,有这么讨论的?请问那些所谓的标准出自哪里?明显不合古今对联现实的把戏唬得了所谓的方家却无法吓唬得了天下人。
作者: 月在楼腰    时间: 2013-12-15 22:55
落笔千言,冗词赘句;长篇累读,空洞无物。
如果对联是一种文体,那么联理就是探究该文体下的技巧、规则、构架、行文,而不是针对一个浅显的概念绕来绕去,读来如坠十里云雾不知所云。

作者: 月在楼腰    时间: 2013-12-15 22:57
没深度。
作者: 陈风    时间: 2013-12-16 20:26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3-12-15 11:42
既然是”独立文体“,它具有不具有包容性?是否对联皆严格地符合词语对仗?不对仗不和声律者一律开除出”对 ...

谢谢青松老师关注。
对“平仄对仗”我也是持保留意见的,
“‘楹联不需要格律’是个伪命题”
http://www.china-liand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6445&extra=

作者: 陈风    时间: 2013-12-16 20:36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3-12-15 14:32
好像不是所谓的对人,拿谁自己的观点当作是标准,有这么讨论的?请问那些所谓的标准出自哪里?明显不合古今 ...

孤狼老师,
这是我自己的一点想法,
愿意拿出来与大家探讨。
对的,大家该喝彩的喝彩;
错了的,大家该泼水的泼水。
谢谢
谢谢谢谢谢谢
作者: 陋笔    时间: 2013-12-16 23:23
陋筆從一個不知聯律為何物,隨意就寫的人到現在非常注重聯律。
是因為覺得這種規範可使到對聯唸起來必然抑揚頓挫,很合符科學。
還嫌(聯律通則)定得太寬了。
也覺得不規則重字確實影響到對聯的美觀和巧趣,更遑論同字互對了,
同字可以互對,還有什麼合掌可言。
任何文體,發展到一個成熟階段就會定型。看看現在還有很多聯人持不同意見,
可知對聯發展尚未到成熟階段,古人的聯更談不上規格了。
並不是故作深奧而拒人千里,而是,拿兩個同樣字數的句子就當是對聯,
必然廢料充斥,對聯就不能再以藝術視之。
同樣二十個字的五言,也有分古風和格律詩,不押韻不對仗不依律的還可名為新詩,
應否把對聯切切實實的與標語街招等分離出來,欣賞韻律文學的人宜慎思之。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3-12-28 17:19
陋笔 发表于 2013-12-16 23:23
陋筆從一個不知聯律為何物,隨意就寫的人到現在非常注重聯律。
是因為覺得這種規範可使到對聯唸起來必然抑 ...

自古以来本来就没有的东西,强加上去就是规范了?
作者: 陋笔    时间: 2013-12-29 01:38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3-12-28 17:19
自古以来本来就没有的东西,强加上去就是规范了?

那,是否要從倉頡做字說起呢?
最初有一個一個方塊字的時候,古人們應該不會就要寫兩句字數一樣的句子吧。
為什麼要規範兩句字數一樣呢?那是一種文字的美,是藝術。
中文字發單音,不止外觀,發聲也一致,五言五音,七言七音,又是一種美,是藝術。
之後,規範對仗,音律平仄等,無不是把這類文學藝術提升。

陋筆不會試圖改變他人視紀曉嵐手書掛在故宮之內的(男廁,女廁)是名聯的概念,
名人名勝嘛,名氣的氣可以把什麼心中有氣都壓下去了。
往後要有更多好的對聯出現,就要更嚴謹的規範,教導後學,最少要他們知道怎樣才是個好對聯。
免得那些薄有名氣而不知對聯為何物的人寫幾個字來混水摸魚,毁掉對聯這門藝術。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3-12-29 10:56
陋笔 发表于 2013-12-29 01:38
那,是否要從倉頡做字說起呢?
最初有一個一個方塊字的時候,古人們應該不會就要寫兩句字數一樣的句子吧 ...

把古今对联拿出来看看,你看占多少比例不符合当今炮制的通厕的?好好体验一下什么叫削足适履吧?

规范对联的"平仄"就提升所谓的“艺术"了?那顶多只算某个或者某些人的个人看法,对联对平仄有所讲究,但从来没有固定的规则,只要读起来流畅爽朗,都可以,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当今那些蠢材瞎胡闹干蠢事,要去“规范”。削脚以适应鞋子,就是这样的蠢事了。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3-12-29 10:58
还有,最讲平仄的律诗,当今还有多少地位?完全边缘化了,试问讲了平仄能提升多少艺术?社会应用极少,就剩下一些业余爱好者偶尔还玩玩


作者: 陋笔    时间: 2013-12-29 12:39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3-12-29 10:56
把古今对联拿出来看看,你看占多少比例不符合当今炮制的通厕的?好好体验一下什么叫削足适履吧?

规范 ...

聯律是否應該有所規範,都是某個人或某些人的個人意見,
陋筆就不會說成哪一方是蠢人行蠢事那般武斷。

古今名聯,不符合現在對聯通則的很多,但細看一下,符合的會更多。
對於那些自詡為登峰造極,擲葉飛花也成聯的聯家,怎麼寫兩句也是天下無敵了。
卻是有些羽翼未豐的初學者,也寫下一些拗口失對重字空泛的句子,
而振振有詞的說某某名家也是如此,那於對聯是益是害?

對於各持己見的雙方,這種討論也是一定沒有結果的,
只是大家理性一些分析,各自表述自己的論據,留一段文字,
給讀者們自行研究,應該何去何從。
作者: 魏春雷    时间: 2013-12-29 13:47
末段有理:handshake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3-12-29 16:37
楼主立论基础有误。你是把:“什么是对联”和“好的对联标准是什么”2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了。就如混淆了:“什么是诗?”和“好的律诗标准是什么?”2个问题一样。这是目前比较普遍的误区。
什么是对联?对联这一文学形式现在已经被提升为一种“独立文体”了。既然是一种“独立文体”,那一定是一大类文学作品,决不可能只有符合某一狭小范围的文艺作品才是这一“文体”-----某些人是自己给自己定了个狭隘的框框,自己限制自己。必搞得“纯粹又纯粹”而后快,完全没有必要,,,,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3-12-30 00:26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3-12-30 00:31 编辑
陋笔 发表于 2013-12-29 12:39
聯律是否應該有所規範,都是某個人或某些人的個人意見,
陋筆就不會說成哪一方是蠢人行蠢事那般武斷。
...

  所谓联律的规范不是加进平仄的固定格式就叫规范,对联不是律诗。
对联对平仄有所讲究,只求读起来不拗口、顺口就行,并没有形成必须遵守的平仄格律,古来如此。不按照当今那些蠢材炮制的平仄通厕不是违律,不遵循本来就不存在的平仄“格律”也并不就等于完全不讲对联的规则,不讲平仄格律不等于不讲对仗,对联的核心格律就是对仗。从您的行文来看,逻辑思维很有问题,好像对联不严格按照通厕规定的平仄,就是完全不讲对联的规则了,那是偷换概念。该讲的要讲,本来就没有的今天要强加上去就是胡搞。

    平仄对于对联来说,就像衣服一样,仅仅只是起装饰作用而不是主要的,平仄对于对联来说仅仅只是口耳之学,只要读起来动听流畅都是好的平仄,并没有死死的规定,死死按照通厕上规定的去搞,既不尊重对联的历史本来面目,也不见得就最动听,对联读起来好不好,与节奏的安排,开口音闭口音清音浊音等等都有关联,不可能可以定义出好的口耳之学的平仄来。长联中那么死死交替也显得非常死板,反而是干蠢事。那些所谓的平仄律,仅仅只是一些可以讲究的技巧而已,可以学习,可以运用,但并没有上升到对联的格律的高度!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3-12-30 00:28
  当今炮制联迂通厕的一帮子人,也许写熟练了偶尔能写出一些好联来,但其基础知识差得要死,逻辑思维要人命,这样的人是没有搞对联理论的基本条件的,他们折腾出来的把戏,你也敢信?
作者: 陋笔    时间: 2013-12-30 01:16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3-12-30 00:26
所谓联律的规范不是加进平仄的固定格式就叫规范,对联不是律诗。
对联对平仄有所讲究,只求读起来不拗 ...

不要用(好像什麼什麼)來重新演繹陋筆所說的,
那會使陋筆的邏輯思維出現問題,進而偷換概念,之後變成蠢人。

如果孤狼未清楚陋筆所說的,陋筆就簡單說兩句可以了。

於音律而言,要對聯唸起來鏗鏘悅耳......
依照聯律通則或更高標準去寫,一定行!
不依照聯律通則或更高標準去寫,不一定行!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3-12-30 02:26
不要用(好像什麼什麼)來重新演繹陋筆所說的,(请问哪里有好像什么什么了?故意模糊?就那么几个字,都在上面呢)
那會使陋筆的邏輯思維出現問題,進而偷換概念,之後變成蠢人。(你的逻辑本来就有问题,不讲平仄就当做是毫不讲对联规则,就说写其它的散文什么的,你想当然地把平仄当做是对联的核心要素,其实平仄自古以来就不是对联必须遵守的格律)

如果孤狼未清楚陋筆所說的,陋筆就簡單說兩句可以了。

於音律而言,要對聯唸起來鏗鏘悅耳......
依照聯律通則或更高標準去寫,一定行!(一定行个鬼,心理作用吧?你不依照照样很行。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大海有尽能容之量==明月以不常满为心。海纳百川,有容则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有什么不好听的?缺少了哪门子艺术?你按照通厕整几个更好听的出来试试?你用其它的你所谓的格律联也行你看读起来到底会比其它联差在哪里?无非就是差在迂腐的心理作用里)
不依照聯律通則或更高標準去寫,不一定行(你依照不依照都不一定行,行不行,看实际效果,与通厕没必然的关系,有也仅仅只是心理作用,特别更迂腐的是,还要去折腾平水韵,信誓旦旦抑扬顿挫,我呸它一脸口水,你读都读不出来,抑扬顿挫个鬼啊。)

作者: 陋笔    时间: 2013-12-30 18:50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3-12-30 02:26
不要用(好像什麼什麼)來重新演繹陋筆所說的,(请问哪里有好像什么什么了?故意模糊?就那么几个字,都在上 ...

稍安毋躁!吐口水多不能解決問題的,可解決的大概是那些牙齦出血或者鼻水倒流。

孤狼列出來的句子都很好聽,只是沒把不好聽的列出來而已。
陋筆不太依對聯通則寫聯的,因為太寬了。
寫幾句更好聽的試試想也不必,因為陋筆已經有不少上佳對聯放在聯都,有時間,去拜讀一下就可以了。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3-12-30 23:44
陋笔 发表于 2013-12-30 18:50
稍安毋躁!吐口水多不能解決問題的,可解決的大概是那些牙齦出血或者鼻水倒流。

孤狼列出來的句子都很 ...


粗言非针对您,我针对的是炮制通厕歪曲对联的本来面目为祸联界的事件。
作者: 陋笔    时间: 2013-12-31 00:21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3-12-30 23:44
粗言非针对您,我针对的是炮制通厕歪曲对联的本来面目为祸联界的事件。

明白了,那陋筆向孤狼賠個不是,這個(你)字太敏感了。

其實,陋筆也承認很多不符合對聯通則的聯,唸起來也很悅耳的。
堅持用詩鐘般的嚴格規定去寫聯,或會失諸佳句,如何取捨就因人而異了。

說到底,陋筆只想向初學者提一下,對聯唸起來要悅耳,
無論傾向哪一種方式寫聯,完成之後唸一下,看看音韻是否流暢。
用,或不用對聯通則都不是胡亂寫聯的護身符。有經驗和實力的聯家就不在話下了。

多謝孤狼交流!


作者: 陈风    时间: 2014-1-6 19:57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3-12-29 10:58
还有,最讲平仄的律诗,当今还有多少地位?完全边缘化了,试问讲了平仄能提升多少艺术?社会应用极少,就剩 ...

先生之言,我亦有同感。
我亦曾怀疑平仄是不是对联所必须的?
其实对联是比律诗放宽了的,如《联律通则》中就不讲孤平,不讲拗救,但是许多评联人还在抓着这些不放,这也正是我所疑惑的。

作者: 李轩辕    时间: 2014-1-10 00:52
任何事物,一统就死,对联也是如此。本来很活跃的场面,非要弄一个标准,这样,势必会把这种活跃的气氛统死。但是,没有标准也不行,就像赛场,没有比赛规则绝对行不通。这就是说,对联的评判标准还是要有的。现在的《联律通则》就是一个标准。如果这个标准不够细化,不够具体,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4-1-10 23:38
陈风 发表于 2014-1-6 19:57
先生之言,我亦有同感。
我亦曾怀疑平仄是不是对联所必须的?
其实对联是比律诗放宽了的,如《联律通则 ...

其实对联是比律诗放宽了的,如《联律通则》中就不讲孤平,不讲拗救,但是许多评联人还在抓着这些不放

------这种认识难以苟同。谁说对联比律诗放宽了?是你个人的猜测?若讲拗救,律诗允许拗救,只能说明律诗比对联更宽吧?对联不等于律诗。但对联中的七字句和五字句有可能采用诗律,这也许是某些评联人坚持的原因,他们的标准也许与通则不同。
作者: 陈风    时间: 2014-1-14 16:08
本帖最后由 陈风 于 2014-1-14 16:10 编辑

1:联句可以按读音节奏来安排平仄, 也可按语义节奏来安排平仄;
2:五字句七字句是有律诗的平仄律,那三四六八九字句还尊律句平仄么?本来就没有这些句式的平仄律!律诗不可用这种句子,对联却随便用。
3:不把孤平当毛病了;拗句不认为拗,当然也不用救了。
如“喜看红云罩青山”,“反成为千古罪人”是不合律句规范的,但在对联中是可以的。
所以,对联的平仄要求是放宽了的。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4-1-15 18:28
所以,对联的平仄要求是放宽了的。

------这说法本身就不严谨。
是否放宽是与律诗相比吧?律诗平仄有时也可以很宽,如杜甫的“吴体诗”,杜甫苏黄的古风式律诗。
对联有的声律很宽,但有的就很严。有一部分五字句七字句要求同诗律。即使非律句对声律要求也是很严的,特别在联赛中。
作者: 陈风    时间: 2014-1-20 16:24
本帖最后由 陈风 于 2014-1-20 16:26 编辑

先生果然严谨
这是逼着我提高水平啊
谢谢!  谢谢!!

作者: 陈风    时间: 2014-2-11 14:57
对联要不要格律?请看下文:

  现在还有重格律,还是重意境的争论,甚至说意境才是重要的,不能死守格律,或云楹联不需要
格律。其实这是个伪命题。
  格律是必须的,否则某种文体就不成其为一个独立的文体,楹联亦然。
  看到一段文字你就能判断这是对联不是对联,你根据什么来作出判定呢?
  虽然没有明确的文本,其实大家心头都是有些标准的,只是有时候说不清道不明。
  《联律通则》只是把这种文体标准说出来了,虽然不算成熟,尚需完善。


  如上下联句数不等,字数不等,断句不同,就不是对联——这是格律的必须部分。有人会举上下句字数不等的“对联”来反驳,其实,那不能算是对联,或曰特例不能推翻一般的规范。你不能用一个缺一条腿的人来证明人应该只有一条腿。
  当然对联的自由度比律诗词曲大多了,所以联律是很难归纳的。现实的作品有很多例外,这不难理解,律诗也有许多出律的。或说文豪恃才出律,其实这种现象是很少的。一种情况是他们那个时代还没总结出这种格律,另一种情况是不愿以词害意,尤其是不以平仄害意,换成合平仄的字词意思没有原来的好,只得将就。


  事物都有它的本质,就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这是决定此事物就是此事物而非彼事物的东西。对联的根本属性就是对仗,如果抛开对仗这个根本属性,你凭什么判定几句话就是对联呢?你怎么把对联与诗歌散文标语区分开呢?
  对联的美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美,就是意高词妙,这是所有文体共同的追求,另一方面是形式美——对称。对称美是美学范畴的一种美的形式,它是一种匀称、和谐、均衡之美,在文学艺术中应用得非常普遍,例如诗词曲赋的对偶修辞法,但是只有对联把对称美发挥到了极致,它的正文必须全部参与到对称的序列中——就是全盘对仗,对联正是以此特点称艳于文体之林。试想,如果对联放弃了对仗,它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只要不讲求对仗,那么诗词曲赋标语口号俚语完全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对联就无立足之地了。


                 我觉得,我已说得差不多了。

作者: 石桥耕夫    时间: 2014-2-11 18:08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中国的一句经典古话,然而最不讲规矩的却是中国人!世界上任何一种游戏都首先需要制订一个游戏规则,否则就要乱套,无法玩下去。玩对联亦然!没有哪一种规则是百分之百的无懈可击,只要大众能接受即可。有异议,在发展的过程中就可以修改嘛。本人的观点是既然有现行的《联律通则》出台,为大多数人所认可,那就必须遵循(比如说讲究平仄的交替和相对,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的,它读来就琅琅上口,如果是几个相同声调的字在一起读来就无节奏感和韵律感,甚至很费劲)。所以,不必在以前的一些名联、名句是否是对联的问题上纠缠不清。(个见)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4-2-14 20:52
石桥耕夫 发表于 2014-2-11 18:08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中国的一句经典古话,然而最不讲规矩的却是中国人!世界上任何一种游戏都首先需 ...

不必在以前的一些名联、名句是否是对联的问题上纠缠不清。
------同意。但首先说它们“不是对联”的却正是个别的规则的制定者,。。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4-2-14 20:54
对联的根本属性就是对仗
--------完全错误。需要先把“什么是对仗?”这个问题弄清楚。
对仗=对偶+声律,是律诗的基本特征之一。律诗中的对偶句子叫对仗句。有很多对联是不讲声律或是不严格讲声律的,因而是不对仗的。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4-2-14 20:56
晚风徐徐 发表于 2013-12-13 21:27
洞庭天下水
岳阳天下楼
应该不成对联,不管任何人不成就是不成,这只能是一条标语或者口号,把这也拉入对 ...

是不是对联-----谁说了算?
我以为“对联”同诗一样,起源于民间,民众根据现实生活的需要,发明了对联。对联就是可以悬挂的数目相等的两行字,为了表示吉庆,祝愿,宣传,哀悼等用意。所以其实用性是第一位的。如岳阳楼大门联是典型的对联,是被全国绝大多数人认可的,怎么在某些文人眼里就不是对联了呢?
作者: 飞火流星    时间: 2014-2-16 12:07
石桥耕夫 发表于 2014-2-11 18:08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是中国的一句经典古话,然而最不讲规矩的却是中国人!世界上任何一种游戏都首先需 ...

中国人在行文上是最讲规矩的,比如八股文
作者: 石桥耕夫    时间: 2014-2-16 17:22
飞火流星 发表于 2014-2-16 12:07
中国人在行文上是最讲规矩的,比如八股文

规矩跟随时代变!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4-2-16 19:03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4-2-16 20:13 编辑

  禁忌是为写出更好的对联服务的,只要没有明显的坏处而好处更多,所谓的禁忌都是狗屁,是书呆子干的好事。所谓的禁忌,是后天创作中慢慢发现哪些在一般情况下那么做不会很好,但不是对联的定义里硬性规定的,如果不会带来坏处,甚至好处更多,就不成为禁忌。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4-2-18 22:40
对某一特定的文体,"禁忌"当然是存在的,例如诗一定要押韵律诗忌三平尾对联上下联字数要一样。也即绝大多数的特点或曰共性,肯定是有。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4-2-18 23:49

  禁忌是确实存在的,是后天创作中发现那么做一般是不好的,但禁忌不是硬性规定的,如果犯了某些“禁忌”并无预想中的不好,禁忌就不应成为禁忌,这里只说对联,诗难得说。比如三平尾,上下平仄要相对,句内平仄要交替等等,都不是非得如此的所谓禁忌,只要不影响口感,表意又更好或者难以移易,这样的禁忌都是狗屁。
作者: 心情依然    时间: 2014-2-19 00:12
学习······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4-2-19 09:05
上下联字数相等是对仗的硬性要求和规定,不是什么禁忌。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4-2-20 19:09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4-2-18 23:49
禁忌是确实存在的,是后天创作中发现那么做一般是不好的,但禁忌不是硬性规定的,如果犯了某些“禁忌” ...

基本同意。

肖大志关于对联的“六禁忌”对普及联律是起了积极作用的。
为了既能纠正对联的狭隘定义,又能普及联律,我以为可以学习诗的定义:对联范畴中定义一“律联”,以区别于不讲声律或不讲对仗的对联。若同意这样定义,则“联律通则”可以称为“律联通则”。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4-2-20 19:12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4-2-19 09:05
上下联字数相等是对仗的硬性要求和规定,不是什么禁忌。

这样说是不严谨的。怎么又将“对仗”与对联划等号了呢?

对仗=对偶+声律,是律诗的基本特征之一。律诗中的对偶句子叫对仗句。

的确,无须将上下联字数不等列为“禁忌”,因为字数不等就不成对联了!(虽然有所谓“袁世凯千古”字数不等的所谓“名联”,但这只是一则政治笑话,不能证明上下联字数可以不等。)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4-2-20 20:24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4-2-20 19:12
这样说是不严谨的。怎么又将“对仗”与对联划等号了呢?

对仗=对偶+声律,是律诗的基本特征之一。律诗 ...

   青松老师好,对仗和对偶以前的定义好像没什么区别,是相互解释,是近些年一些人因为把律诗中的两个对偶句使用对仗的定义,就想当然地强加了平仄的定义进去。其实平仄不是那两个句子的要求,而是整个律诗另外的对平仄的要求。不独那脖子联和脚杆联。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4-2-20 20:27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4-2-20 19:09
基本同意。

肖大志关于对联的“六禁忌”对普及联律是起了积极作用的。


  学对联确实要懂平仄,但平仄却不像律诗那样有强制的规定和要求,只能是一种很好的平仄安排技巧,对联对平仄有讲究,但没有上升到律的高度,所以才有一些人说的律联与非律联的说法,既然如此,有律非律都可以了,那不就是不存在律嘛,只是对平仄的一种讲究追求比较好的听读口感而已。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4-2-20 23:56
我认为如同诗中之律诗一样,讲究声律的对联更好、但我坚决反对将不对仗的对联说成“不是对联“。整理一下我的观点:
1."对联"定义要宽泛一些,增大这一”文体”的包容性,別动则按个人标准将一些对联开除出对联的队伍,
2,提倡写”律联"即讲究声律的对联,如联律通则所要求的。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4-2-21 07:27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4-2-20 20:24
青松老师好,对仗和对偶以前的定义好像没什么区别,是相互解释,是近些年一些人因为把律诗中的两个对偶 ...

漠野孤狼你好!不是这样的。王力 汉语诗律学 写于1945-1946年。其中说:“近体诗的对仗之所以不同于普通的骈语,因为它有两个特点:第一,它一定要避同字,不能再像 “去着日以疏 来者日以亲”;第二,它一定要讲究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不能再像‘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可见对仗是汉语排偶(骈俪)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要求词句内容的对偶,又要求语音的平仄相对,而且还有其他形式上的要求如不重字,这并非现在才提出的区别。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4-2-21 10:56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4-2-21 12:18 编辑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4-2-21 07:27
漠野孤狼你好!不是这样的。王力 汉语诗律学 写于1945-1946年。其中说:“近体诗的对仗之所以不同于普通的 ...



     这里的对仗有个定语“近体诗的”,是缩小了范围特指的东西,是对偶在近体诗中的特殊要求,其实也就是多了近体诗要求的对仗。一般情况下,律诗和对联字数都不是 很多,为了避免语义重复和不开阔,尽量不使用重字,但有时候没啥坏处用用也无妨,律诗和对联皆有不规则重字现象。

      不过还有一点,在不同的工具书中定义不一样。有些确实规定了要求平仄,但没说要求不重字,有些工具书就没规定要求平仄,宽泛地讲对仗和对偶有时候就是差不多,自古以来对联都要求“对仗”,但自古以来对联从来没有像律诗那么有严格的讲究平仄的“对仗”,包括很多对律诗很精通的人都是如此。

如《辞海》“对仗”条下注释曰:“指诗文词句的对偶。”陕西教育出版社的《古文自学辞典》则解释“对偶”为“修辞方法一种,……诗歌中叫‘对仗’。汉典∶[律诗、骈文等] 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类似的 解释以前在很多工具书都见过,有对平仄有要求的,也有很多没有要求的。

  实际上,对仗与对偶自古以来就没有严格区分的,对对仗的理解和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对联要求的对仗和律诗要求的对仗就不一样,很多很精通律诗的人写出来的对联根本就没像律诗那么去要求平仄,这是铁的事实,因而,即使对仗的概念要定为包括平仄,不准不规则重字,但对联的“对仗”自古以来却并非如此要求的,要说混淆,自古以来就没太把对仗和对偶明确区分的,有所区别但也没完全区别开来,交叉混用是更常见的。

作者: 盛夏小雪    时间: 2014-2-21 13:40
对联按周易的规律,可以说就是一对夫妻,对是雄、联是雌,如此就容易搞清楚了。雌雄各有特征,“雄”联以出为主,“雌”联以对为主,合符这一规律就是对联了。人为去干预或制定规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是不可以久存滴,,,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4-2-21 16:35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4-2-21 10:56
这里的对仗有个定语“近体诗的”,是缩小了范围特指的东西,是对偶在近体诗中的特殊要求,其实也 ...

这个定语恰说明我们一般所说的“对仗”其实就是指诗词的对仗,而非指原义。对仗原义是指“仪仗”,借用到文学理论中,就如王力所说:“对仗,大致说起来,就是语言的排偶,或骈俪,仗 字的意义是从仪仗来的,仪仗 两两相对,所以两两相对的语句叫做 对仗,对仗 既是排偶的一种,让我们先谈排偶,自从有了语言,也就有了排偶,因为人事和物情有许多是天然相对的,古今中外,都有许多排偶的语言,例如下面所引的这首英文诗(略),。。。近体诗的对仗之所以不同于普通的骈语,因为它有两个特点,(见上:一避同字,二平仄相对)”
-----这也和工具书例如词典对对仗的解释是一致的,若说”对偶与对仗的含义自古不分“是有意混淆二者的区别,曲解了经典理论,对学习诗律和联律无益。
       我们一般说对仗不是泛指语言的排偶句,是指诗词的对仗。这是因为”对仗是排偶的一种“。
另外,对联(楹联)的起源是晚于律诗的,所以谈到对联的对仗,实际就是借用诗词的对仗这一词语。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4-2-21 16:39
L翠拨青松 发表于 2014-2-21 16:35
这个定语恰说明我们一般所说的“对仗”其实就是指诗词的对仗,而非指原义。对仗原义是指“仪仗”,借用到 ...


对仗和对偶没有确定的定义,最简单的,我们平常说,对联需要对仗,但是翻开古今对联,不符合所谓平仄要求的有多少?对联的对仗和诗词的对仗虽然字面一样,但其实就不是同一个概念。并非看见对联的对仗和诗词的对仗字面一样,就认为对联的对仗要求和诗词的对仗要求一样。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4-2-21 16:49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4-2-21 16:39
对仗和对偶没有确定的定义,最简单的,我们平常说,对联需要对仗,但是翻开古今对联,不符合所谓平仄要 ...

对联的“对仗”和诗词的“对仗”这两个“对仗”是一个意思,这事确定无疑的,因为都包括词意的对偶和平仄相对两个意思,没有区别。因为联律来源于诗律。联律实际就是从律诗诗律诞生的。
说“对仗和对偶没有确定的定义”是错误的。
“但是翻开古今对联,不符合平仄要求的有多少?”-----是的,所以“对仗”不是对联最”基本的特征“。对联最基本的特征只是字数相等的具有相辅相成意思的两行汉字。比如岳阳楼大门联,是楹联无疑,但词义和平仄并不对仗。但不可否认的是对联文体中大部分是对仗的,我意可以将对仗的对联叫做律联。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4-2-21 17:10
不说别的,你看各种工具书的解释都不一样,不仅仅这些,对联要求对仗,古来如此,但自古以来对联的对仗在平仄上根本就没按照律诗那么做,也没那么严格,节奏点上下平仄不相对的比比皆是。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4-2-23 07:43
你说的有道理:散行的对联只要求意节点平仄相对,无须和律句一样严格.但”对偶"和"对仗"这2个词词义肯定是有区別的,注意不随便混用有利于理论的准确阐述。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4-2-23 12:18

节奏点平仄不对应的对联也比比皆是。同一句中节奏点不平仄交替的也比比皆是。问题是,自古以来,对仗和对偶有所区别,但从来就没有严格区分,有所含混。在当今的春联中,即使是7字句,很多也根本就没按律诗的平仄要求那么来。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4-2-23 17:38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4-2-23 12:18
节奏点平仄不对应的对联也比比皆是。同一句中节奏点不平仄交替的也比比皆是。问题是,自古以来,对仗和对 ...

对联中是有不对偶不对仗的,也有不少人闹不清对偶与对仗的区别的,这些我都同意你的说法。正因如此,我才建议将“什么是对联”的界限放宽。关于对偶与对仗的区别,我有一单贴,你若感兴趣,可以到那里去讨论:
http://www.china-liandu.com/foru ... &extra=page%3D1
虽然“对联”的定义域扩大了,但这不等于说对联就没有好坏的标准了。若无标准,联赛数以万计的征联怎么评判?只看汉语意思吗?除了内容之外必须有格律方面的要求。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4-2-23 18:01
本帖最后由 漠野孤狼 于 2014-2-23 18:18 编辑

  不对偶或者不对仗的,那个是另外一个方面了,过去是有很多不对仗的对联,严格来说,那不符合对联的基本问题要求,要开除联籍也是没有错的,但是其具有对联的基本使用功能,因而我们今天不必那么死死要求,可以宽松一点姑且就当做是对联,因其有一定的价值和功能,存在的就让他存在,但那不能成为一种案例而去效仿,毕竟那是可以板上钉钉可以确定是不符合对联文体的东西,而平仄不符合律诗律,不符合两两交替,节奏点不符合平仄对应的对联其所占的比例是如此之高,我们统计规律的时候是无法忽视的,也就是说,平仄并非对联的必须,平仄并没有严格的平仄规则,只是对联对平仄有所讲究,就像人要选穿更得体的衣服一样,但没有像校服厂服那样的统一要求。

     我是觉得对仗和对偶确实是有所区别的,但是,自古以来也没分得太清。比如,对联的对仗,其实讲究的就更接近今天所说的对偶,平仄有如衣服,可讲究也可不太讲究甚至毫不讲究,意为先。今天如果非要把对仗和对偶做清晰的区分,那么对联的对仗就只能归入对偶的范畴,而不能因为过去叫对仗而按照今天新定义了的定义来。而且,对联的对偶和今天修辞学里的对偶比较起来,还要更加宽泛一点,因为目的和要求不同,对于对联来说,只是一种文体的要求,对于修辞来说,需要更加工整的对仗才有更好的修辞效果。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4-2-23 18:14

  其实很好判断,只要满足对偶的基本要求,只要读起来朗朗上口,意为先,在同样的表达效果下,更工整的更优秀。

古今那么多不符合当今那什么通则的对联,不一样好好的,人们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甚至水平更高。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4-2-23 20:54
漠野孤狼 发表于 2014-2-23 18:14
其实很好判断,只要满足对偶的基本要求,只要读起来朗朗上口,意为先,在同样的表达效果下,更工整的更 ...

读起来朗朗上口,意为先,在同样的表达效果下,更工整的更优秀
-----什么叫“工整”?离开诗律和联律,按照什么标准?
另外不要脱离已经有的对联实践,你有没有统计过“不合律”的比例?大多数对联遵守格律的情况如何?你有过统计吗?
如果大多数对联(你可以查已出版的任何人的联集)是合律的(包括平仄声律),那就表示联律就是必要的。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4-2-24 22:40
漠野孤狼  词性对仗的好不好一句对偶标准很好判断,语句的口感谁读谁知道,很多不符合什么律的读起来一样很顺口。只要没有明显拗口不顺的,就不作为降低档次的要求,标准是为应用服务的,如无应用价值,就是一个无用的废标

-------实际却是十分有用的。如春节征联一证数万幅,联意都是差不多的贺联,你怎么初选?首先就要确定入围标准:如字数,联律等硬性标准是必须的。格律诗词赛也一样,必须先有硬性规定,否则没法初选。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4-2-27 16:51
漠野孤狼  联律肯定要参考,但绝对不是当今一些人所坚持的平仄律当做铁律,平仄恰恰是对联要求里面最宽泛的。  发表于 2014-2-24 23:04

-------我认为即使叫做“铁律”也是有用的:可以比较。但绝不能当做“是”或“不是”联的分水岭。
作者: 陈风    时间: 2014-3-1 13:05
本帖最后由 陈风 于 2014-3-1 13:11 编辑

  对讨论中几个问题的回答:

  我的题目是《怎样才算是对联》,很明显,就是讨论怎样才算对联,不是讨论对联怎样才算好。文章内容与此也是一致的。
  但有人就说我混淆了“怎样才是对联”和“怎样才是好对联”,这是没读透本文。

  我说对联是需要格律的,这当然是对联格律存在的基础,如果对联不需要格律,你人为强行炮制出来也没有用。这是本文的前提。
  然后我说算不算对联要看它合不合对联格律。这是本文的正题、主题。

  然后朋友们有说对联不要格律的,有说对联格律不需要平仄律的。
  对联需不需要格律,本文前部已有论述,还有我的帖子《“楹联不需要格律”是个伪命题》http://www.china-liand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6445&extra=亦有说明,朋友们可以看一下,这里不再重复。

  关于平仄律,是“对联格律需要些什么内容”,是怎样完善对联格律的事,不是本文的论点。所以也不合以此来否定本文。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4-3-1 14:28
陈风 发表于 2014-3-1 13:05
  对讨论中几个问题的回答:

  我的题目是《怎样才算是对联》,很明显,就是讨论怎样才算对联,不是 ...

“四、非联:失对部分超过三分之一,整体的对称性受到严重破坏,不能称为对联,失对的极致是完全不对仗;字句不对等的,一票否决。”
------就请按你的标准判断“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算不算是对联。

作者: 陈风    时间: 2014-3-10 21:20
本帖最后由 陈风 于 2014-3-10 21:24 编辑

我并不隐瞒自己的观点。
文中已经叙述,可是朋友们还是抠着抠着问。

例如现在议论热烈的‘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用对联的对仗属性考察,五个字中有两个字不对仗,而且犯了同位重字的大忌,比仅仅不对仗更严重。失对部分超过三分之一,不应该称作对联。”
贴出来与大家交流。

也许有人会讥笑讽刺挖苦打击我,请自重。
因为联都是不支持讥讽挖苦和人身攻击的,所以我才喜欢在联都发贴与大家交流。
作者: 漠野孤狼    时间: 2014-3-10 22:04

那,“自对”怎么就同字可以相对仗呢?自对和两边对,都是同样的对仗标准,只不过一个横着对,一个竖着对。国内方家们逻辑混乱。
作者: 陈风    时间: 2014-3-14 22:55
“自对”在上下联对仗成立中的地位,也是各言其是,难以定论。对联的对仗规则只规定上联字句与下联字句的对应关系,并没有涉及单比中字句的“对仗”。这也与“平仄”一样,是需要联律好好研究的。
作者: 陋笔    时间: 2014-3-14 23:32
蹦蹦跳跳迎朋友
月月年年有往還

發展下去,會有這種當句自對出現。
作者: 陋笔    时间: 2014-3-15 00:00
補充一下,長聯的排比句,尤其兩句以上的,用當句自對也無可厚非。
但短聯中幾個字也說用到當句自對而算成立,就不敢恭維了。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4-3-15 06:43
短联中几个字当句自对的例子多了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14-3-15 07:48
陈风 发表于 2014-3-14 22:55
“自对”在上下联对仗成立中的地位,也是各言其是,难以定论。对联的对仗规则只规定上联字句与下联字句的对 ...


有句中自对即认为是全联对仗,是对联中重要的一条规则。。。
作者: 陈风    时间: 2014-3-27 19:59
自对是可以增加对联的文采,但不应夸大其作用。
如有的把一联中前后各有一个名词都说成是自对,甚至说“一城山色”与“半城湖”说成是自对,这就有些笑话了。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