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转帖]叶永烈:周恩来冷静平息“谋杀”风波
[打印本页]
作者:
柳絮
时间:
2006-1-10 10:11
标题:
[转帖]叶永烈:周恩来冷静平息“谋杀”风波
<P ><p> </p></P>
<P ><p> </p></P>
<P ><p> </p></P>
<P ><p> </p></P>
<P >导言:在重庆谈判期间,很多人为毛泽东的安全担心。就在这时,突然发生中共党员李少石被杀事件,而李少石外貌酷似周恩来。经过周恩来仔细调查,平息了这场风波……</P>
<H2 >传说蒋介石欲软禁毛泽东</H2>
<P ><p> </p></P>
<P >在重庆谈判期间,很多人为毛泽东的安全担心。蒋介石毕竟做过软禁张学良之类不光彩的事。免不了,重庆传出消息,说是蒋介石欲软禁毛泽东,那消息有鼻子有眼,据云从蒋介石身边某某人那里传出,绝对可靠。</P>
<P >毛泽东呢?倒是坦然。他早在赴渝之前,便作了被囚以至被害的思想准备,并对刘少奇作了吩咐。不过,他却也料到这回蒋介石未必敢于对他下毒手。他外出,照样坐蒋介石拨给他的专车,由蒋介石所派的司机给他开车……</P>
<P >重庆谈判进行了一个多月,经历了一番左支右绌,总算接近尾声。一九四五年十月五日,周恩来、王若飞和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在曾家岩蒋介石侍从室尧庐会谈时,周恩来代表中共方面宣布: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定于周内返回延安。</P>
<P >关于毛泽东回延安之事,周恩来事先跟张治中商量过。外界传言,国民党特务盯踪毛泽东,倘若毛泽东久留重庆,可能会发生意外事件。为此,周恩来以为,毛泽东以早点离开重庆为好,以防夜长梦多……</P>
<P >周恩来最初想安排毛泽东在十月一日离开重庆。九月二十九日,周恩来去看望张治中,透露了毛泽东欲回延安之意。张治中当即问毛泽东打算何时回去,周恩来答十月一日。</P>
<P >张治中思忖了一下说,让毛泽东主席一个人回去不好,我们不放心,既然是我去延安迎来毛泽东,当然应该由我护送他回去。</P>
<P >周恩来闻言大喜,张治中正是说出他想要张治中说的话。有张治中亲自陪同,毛泽东的安全也就有了保证。</P>
<P >张治中说,他要向蒋介石请示。毛泽东离渝日期,最好稍晚一些,以便安排……</P>
<P ><p> </p></P>
<H2 >山城突然响起枪声</H2>
<P ><p> </p></P>
<P >就在毛泽东将走而未走之际,风波骤起:一辆十八集团军的汽车,在红岩附近,遭国民党士兵射击,车上所坐李少石身受重伤,送到医院不久因流血过多而死去。李少石乃中共党员,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秘书,《新华日报》记者、编辑。李少石还有一特殊身份,他的夫人廖梦醒,是国民党元老廖仲恺、何香凝的长女,亦即廖承志的姐姐。据传,李少石被枪杀,是因为他的长相颇像周恩来,国民党士兵原本是要暗杀周恩来的!</P>
<P >另外,李少石遭害处,正是毛泽东每日必经之处:毛泽东白天在城里桂园,夜里回郊外红岩,一来一去都走这条道……</P>
<P >空气骤然紧张。人们为毛泽东、为周恩来捏了一把汗!</P>
<P >笔者曾采访了周恩来的助手童小鹏。他回忆了这一震惊山城的“李少石事件”。</P>
<P >这一突然事件,发生在十月八日傍晚……</P>
<P >那天傍晚,坐落在重庆林森路的军事委员会大礼堂,冠盖云集,五六百人出席在那里举行的鸡尾酒会。先到那里的是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们、新闻记者们、文化界名流们、社会贤达们,最后到达的,则是国民党的要员们。除了蒋介石没有露面之外,这里差不多囊括了重庆的头面人物。</P>
<P >这样规模的宴会,在当年的山城是空前的了,也是毛泽东到达重庆以来受到的最大规模的招待。</P>
<P >盛宴的主人,是张治中。他得知毛泽东即将离渝,奉蒋介石之命,为毛泽东举行这一盛宴饯行。</P>
<P >在酒会上,张治中首先致词。他说,自<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从毛泽东">从毛泽东</st1:PersonName>先生来到重庆,国共谈判取得了成果,大的原则双方已大体谈定,国共双方将在近日联合发表公告,以慰国人。</P>
<P >张治中最后宣布:</P>
<P >“<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毛">毛</st1:PersonName>先生准备月内回延安去,所以今天的集会既是欢迎,也是欢送,<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毛">毛</st1:PersonName>先生来重庆,是本人奉蒋主席之命,偕同赫尔利大使迎接来的,现在<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毛">毛</st1:PersonName>先生回延安去,仍将由本人伴送回去。”</P>
<P >毛泽东在热烈的掌声中致答词。他对蒋介石以及张治中的热情邀请、接待,表示深深的谢意。他说:“这次来渝,首先感<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谢蒋">谢蒋</st1:PersonName>先生的邀请与四十多天的很好的招待。感谢今晚的主人<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张文白">张文白</st1:PersonName>先生设了这样盛大的宴会,也感谢所有今天到会的各界人士。”</P>
<P >毛泽东接着指出:</P>
<P >“中国今天只有一条路,就是和,和为贵,其他一切打算都是错的。”</P>
<P >这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P>
<P >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到了“在蒋主席领导下”:</P>
<P >“和平与合作应该是长期的。大家一条心,不作别的打算,作长期合作的计划!(鼓掌)</P>
<P >全国人民各党各派一致努力几十年,在蒋主席的领导下,彻底实现三民主义,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P>
<P >毛泽东在结束讲话时,又一次提到了“在蒋主席领导下”。他说:</P>
<P >“困难是有的,不指出这一点是不好的。中国人民的面前现在有困难,将来还会有很多困难,但是中国人民不怕困难,国共两党与各党各派团结一致不怕困难,不管困难有多大,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方针下,在蒋主席领导下,在彻底实现三民主义的方针下,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大鼓掌)”(引自一九四五年十月九日重庆《新华日报》。)</P>
<P >毛泽东最后高呼:“新中国万岁!”会场顿时爆发出长时间的鼓掌。</P>
<P ><p> </p></P>
<H2 >周恩来紧急处理“李少石事件”</H2>
<P ><p> </p></P>
<P >鸡尾酒会毕,举行京剧晚会。毛泽东是个京剧迷,正和张治中一起,兴致勃勃地观看京剧。周恩来在侧。童小鹏也在座,忽见一人神色紧张、匆匆前来找周恩来。他记得,那人是第十八集团军驻重庆办事处的。周恩来当即离席,在外面与那人谈了一阵子,回席时脸色凝重,他虽无心看戏,却并不去惊动兴致正浓的毛泽东和张治中。</P>
<P >周恩来把正在看戏的国民党宪兵司令张镇也找到外面谈话。周恩来显然在处理急务,但一直不去惊动毛泽东和张治中……</P>
<P >周恩来跟张镇谈话后,走近毛泽东,轻声对他说:“有点事,我出去一趟。”说罢,周恩来便和张镇一起外出,而毛泽东和张治中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P>
<P >周恩来当时在紧急处理的,是“李少石事件”。</P>
<P >李少石是广东新会人,生于一九○六年。一九二五年,十九岁的他考入岭南大学,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加入中共。他在岭南大学和廖梦醒相识,一起发动工人罢工。后来,他被校方开除,便转往上海、香港从事地下工作。一九三○年他和廖梦醒结婚。</P>
<P >廖梦醒曾如此回忆:</P>
<P ><p> </p></P>
<P >当时,我和少石同志都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承志走后,少石便常到母亲家探视和安慰老人家。母亲对少石说:“如果一旦你被捕,就说住在我家。”因为我们一九三三年五月才从香港到上海,我们住的是秘密机关,半年之内就已转移过三次。一九三四年二月,少石果然被捕。他就照母亲吩咐,说自己住在绿杨村。特务押着少石到了母亲家,一进屋,少石就对母亲说:“岳母,我被捕了。”这样,母亲也就明白特务已知道她与少石的关系。特务查问少石睡在哪里。那时,我的一个姨妈刚从香港来了,母亲在自己卧室里搭了一张帆布床。母亲指了指帆布床说:“就在这里。”不料姨妈在枕头下面放了几个发夹,特务不信是少石的床,便开始翻箱倒柜。自从承志被捕,母亲有了经验。她有意在箱子里放上一两个国民党公函的信封。特务知道母亲是何香凝,就不敢太放肆,匆匆带着少石走了。后来虽经母亲和柳亚子多方设法营救,但少石仍在狱中关了三年。(廖梦醒:《我的母亲何香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p></p></P>
<P ></P>
<P >李少石被捕,是因为叛徒出卖。他被从上海押往南京。一九三七年经周恩来向国民党再三交涉,李少石终于获释,前往华南工作。</P>
<P >一九四三年夏,李少石奉调重庆,担任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秘书,成了周恩来的得力助手。不过,他平日在红岩几乎足不出户,从事内务,对外从不公开身份。</P>
<P >毛泽东来重庆之后,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的工作繁忙,李少石也做些外勤工作。</P>
<P >十月八日下午,他坐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的黑色轿车,由司机熊国华驾驶,送柳子由曾家岩周公馆回沙坪坝住所。过去,李少石被押南京时,柳亚子曾出面营救,与李少石有着不平常的友情。</P>
<P >送罢柳亚子,已是下午五时多。李少石仍坐原车,沿原路返回城里。车子经过红岩嘴下土湾时,突然响起枪声。子弹从车后的工具箱射入,从李少石左侧肩胛进入肺部,顿时血涌如注……</P>
作者:
柳絮
时间:
2006-1-10 10:13
标题:
[转帖]叶永烈:周恩来冷静平息“谋杀”风波
<H2 >李少石的外貌颇似周恩来</H2>
<P ><p> </p></P>
<P >司机熊国华见状,驱车直奔城内金汤街市民医院,把李少石送入病房急诊。李少石的伤势很重。</P>
<P >熊国华赶紧又开车到民生路《新华日报》营业部,向该报广告主<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任徐">任徐</st1:PersonName>君曼以及交通刘月胡报告,并把他们送往市民医院。</P>
<P ><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徐">徐</st1:PersonName>君曼在医院里忙于张罗抢救李少石。司机熊国华则用原车带交通刘月胡回曾家岩,把车子锁入车库,把车钥匙交给刘月胡,说自己有病,走了。从此,熊国华不见踪影。</P>
<P >熊国华并非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工作人员,是临时雇来的司机。他这一走,把情况复杂化了——因为当时车上只有两人,李少石命已垂危,只有他才能说清李少石遭害的现场情况……</P>
<P >又据一九九八年三月三十日笔者接到熊国华的女儿熊晓群的电话称,她的父亲熊国华八十多岁了,仍健在。熊国华说,他当时其实是中共地下党员,只是对外不暴露身份,所以当时报纸上称他是“临时雇来的司机”。他是根据中共地下党的指示离开的,并非他自己“走”了。</P>
<P >周恩来得讯,即和国民党宪兵司令张镇一起,驱车赶往市民医院。当周恩来和张镇赶到时,已是八时五十分,晚了一步,李少石已于七时四十五分因流血过多而去世!</P>
<P >周恩来见到李少石遗体,泪如雨下。他不由得想起一九二五年八月二十日廖仲恺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口遭到枪击而惨死的情景。周恩来泣道:</P>
<P >“二十年前,在同样的情况下,我看到你的岳父……到如今我又看到你这样……”!</P>
<P >周恩来马上想及的是毛泽东的安全问题,他随即对张镇说:</P>
<P >“请你协助办两件事。第一,详细调查李少石遭害的原因,迅速弄清真相;第二,晚会结束后,你用你的车,并由你亲自陪同,送毛泽东主席回红岩村,绝对保证他的安全。张镇一口答应照办。</P>
<P >周恩来和张镇又匆匆赶回军事委员会大礼堂。晚会仍在进行,毛泽东和张治中仍在看戏。</P>
<P >这时,周恩来和张镇都忙着布置紧急工作。周恩来在剧场旁的一间休息室里,召集机要人员开紧急会议。据当时在场的石西民回忆,周恩来曾非常悲愤地说:“少石同志是为我而死!”石西民听了周恩来这话,才想及李少石的外貌颇似周恩来,可能是国民党特务欲暗害周恩来,而误杀了李少石。这表明“李少石事件”是一桩非常严重的政治性事件。</P>
<P ><p> </p></P>
<H2 >宪兵司令亲自护送毛泽东</H2>
<P ><p> </p></P>
<P ><p> </p></P>
<P >张镇也处于高度紧张之中,因为他事先一无所知,而眼下除了知道死者是廖仲恺之婿外,仍不知那枪弹是谁射来的。他急忙把张治中叫出,告知这一突发事件。</P>
<P >张治中懵了!他从热情洋溢的剧场,一下子跌进了冰水里……</P>
<P >张治中和张镇当即叫来在剧场负责警戒的国民党宪兵第三团团长张醴泉,命他火速赶回第三团团部,调动宪兵,追查此案。</P>
<P >剧终人散,等候在门口的桂园警卫班长李介新却迟迟不见毛泽东出来,颇为着急。可是,他没有通行证,又无法入内。直至夜深十一时,毛泽东才在张镇的陪同下,走了出来。本来,毛泽东是坐蒋介石派来的专车,由李介新护送。这一回,却忽然改坐张镇的车,跟张镇坐在一起。车前车后,还有几辆宪兵三轮摩托车护送,可谓“前呼后拥”。李介新也就随他们一起护送毛泽东。</P>
<P >车抵红岩村,张镇随毛泽东下车,说:“我送<st1:P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毛">毛</st1:PersonName>先生到办事处。”</P>
<P >毛泽东连声说不必,上山石级多,夜已深,请张司令早回。</P>
<P >张镇仍旧不放心,令李介新和另一宪兵护送毛泽东到办事处门口,见毛泽东安全入内,这才回去……</P>
<P ><p> </p></P>
<P ><p> </p></P>
<P ><p> </p></P>
<H2 >双方都紧急调查“李少石事件”</H2>
<P ><p> </p></P>
<P ><p> </p></P>
<P >这一夜,周恩来和张镇都没有睡,双方都在紧急调查着“李少石事件”真相。蒋介石从张治中、张镇那里得知此事,也十分着急。</P>
<P >据张醴泉回忆,他回到宪兵第三团团部,马上召集了上清寺到沙坪坝沿公路线的宪兵队长、区队长和分队长等来团部紧急汇报。内中驻化龙桥的宪兵队长汪云集报告了重要线索,据他手下的宪兵报告,傍晚在红岩嘴六号靠近嘉陵江岸方向,曾听到一声枪响。于是,张醴泉抓住这一线索,加以追查。他组织了“专查组”(中共则习惯于称“专案组”),连夜赶往现场侦查……</P>
<P >这时,周恩来让毛泽东休息,他自己则在红岩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连夜召集机要人员会议,分析情况。由于事出突然,情况不明,会上占压倒性的意见是蒋介石密谋的政治性暗杀事件,暗杀的对象第一是周恩来,第二是毛泽东。把周恩来排在第一位的原因,前所说,乃是考虑到李少石长得像周恩来——因为李少石并非中共领袖,似乎不可能去暗杀他。</P>
<P >会上,有一年轻人独持异议。他提出了一个疑问:“我有一点不清楚,为什么事情发生之后,我们的司机就自己跑了?”</P>
<P >此言一出,遭到很多人的批评,说他的敌情观念太淡薄,警惕性太差。</P>
<P >惟有周恩来听了进去,说道:“这话有道理!”</P>
<P >见周恩来这么一说,那位年轻人也就继续说下去。他说,重庆的很多的司机喜欢开快车,会不会是那位司机开快车,出了车祸,撞了国民党的兵,遭到枪击?正因为这样,那司机才会自己跑了!</P>
<P >周恩来听着,连连点头。</P>
<P >周恩来决定,也派出自己的机要人员,进行调查。</P>
<P ><p> </p></P>
<H2 >事情是由司机开车太快引起的</H2>
<P ><p> </p></P>
<P ><p> </p></P>
<P >周恩来派出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处长钱之光,连夜到曾家岩车库查验了那辆车,查明弹孔的位置,查问司机熊国华的去向……</P>
<P >国民党的宪兵,骑着摩托车,行动甚快。</P>
<P >夜二时,张醴泉在团部接到专查组组长盛先熙从小龙坎打来电话:</P>
<P >“本案案情已经查明,原来是驻壁炮兵团派到重庆请领冬服的一排人,因为没有领到,仍又开回壁山,今夜驻在小龙坎松鹤楼楼上。据带队队长说,他们从城内回来,过了化龙桥在靠近嘉陵江的公路上休息,恰遇一辆开进城的黑色小轿车把一个士兵撞伤倒地,在旁的另一个士兵喝令停车,汽车不但不停,反而加快速度开去。那个士兵一气之下,就朝天打了一枪,那个受伤的士兵已送到小龙坎传染病医院医治。开枪的那个士兵和步枪一枝、步枪子弹壳一个,现在均已查获,请示如何处理。”(张醴泉:《李少石遇难经过》,《重庆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一九八五年。)</P>
<P >那个被撞伤的士兵,名叫吴应堂,是弹药一等兵。当时他正在公路边小便,所以躲避不及。领队的是中尉排长胡关台。开枪的不是吴应堂,因为他当时头部受伤,不可能开枪。开枪的是下士班长田开福。</P>
<P >这样,也就查明了真相:事情是由司机熊国华开车太快引起的,肇事后又不停车;但国民党部队不应举枪就射,却又误伤并无责任的乘客李少石。</P>
<P >也就是说,国共双方两个伤亡者都是无辜的。责任在司机熊国华和开枪者田开福。这样,“李少石事件”也就大体弄清了。</P>
<P ><p> </p></P>
<H2 >周恩来平息了这场风波</H2>
<P ><p> </p></P>
<P >就在张醴泉打算向张镇报告专查组的调查结果时,电话铃声响了。他以为是张镇打来的,万万没想到,耳机里传出来的竟是周恩来的声音!</P>
<P >周恩来询问调查情况,并说抓到凶犯应送到他那里问话。张醴泉深知,倘若他把开枪者送到周恩来那里,非要遭蒋介石的责骂不可。于是,他只得撒谎:“凶犯已经解送走了。”</P>
<P >放下耳机,张醴泉对周恩来办事如此敏捷,颇为赞叹……</P>
<P >周恩来从张镇那里得知调查结果之后,也派人到现场进行调查,所得结论和国民党方面一致。这样,就排除了“政治性谋杀”的猜疑。</P>
<P >翌日早上,当毛泽东从红岩进城,仍由李介新护送。他发觉,今日不比往常,从红岩到曾家岩桂园,沿途都有武装宪兵警戒。那是张镇下令,加强对毛泽东的保护。</P>
<P >《新华日报》对“李少石事件”接连进行了报道:</P>
<P >十月九日,即李少石遇害的翌日,当时周恩来尚未作出明确结论,让《新华日报》报道了他和张镇去医院探望李少石以及李少石已突然遇害的情况。</P>
<P >这一报道,迅速把李少石之死公之于众,引起各方极大的关注。但是《新华日报》只作客观报道,未对李少石之死的性质作结论。</P>
<P >十月十日,发表国民党宪兵司令张镇关于事件经过的谈话。</P>
<P >十月十一日,发表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处长钱之光关于事件经过的谈话。</P>
<P >钱之光所谈经过和张镇一致。钱之光代表中共,表示了态度:</P>
<P >关于李少石之死,“是革命事业中的一个沉痛损失”。</P>
<P >关于司机熊国华,是他“肇祸后仍不停车”,“我们也当协同有关机关继续寻觅,使其归案”。</P>
<P >关于吴应堂,“我们愿负担他的医药疗养费,如不幸因伤逝世,并愿意负责予以殓葬”。</P>
<P >另外,周恩来还于同日中午去医院探望了吴应堂。</P>
<P >这样,一场突发的事件,经周恩来实事求是加以解决,平息了这场风波——倘若处理不当,“李少石事件”完全可能成为导火索,足以引发国共之间爆发一场剧斗,将重庆谈判以来国共和谐气氛破坏殆尽……</P>
<P >李少石于同日安葬,毛泽东为他亲笔题词:</P>
<P >“李少石同志是个好共产党员,不幸遇难,永志哀思!”</P>
<P >周恩来在李少石墓前讲话:</P>
<P >“这样一个好同志的不幸死去,实在是很大的损失。”</P>
<P >至此,“李少石事件”画上了句号。周恩来以高超的政治“艺术”,迅速而正确地处理了这一突然而来的严重事件。</P>
<P >据当事者刘昂一九七二年七月二十五日回忆,钱之光的谈话稿是事先经毛泽东、周恩来审定的。</P>
<P >又据王炳南一九七三年三月九日回忆,周恩来“后来总结此事时常说:‘人不要有主观主义,不要有成见,李少石一事就是很生动的例子’。”</P>
<P >(季国平:《关于李少石同志之死》,《党史研究资料》一九八二年一期,四川人民出版社。)</P>
<P >又据童小鹏回忆,周恩来曾认为,张镇那天晚上护送毛泽东回红岩,又很迅速、认真调查“李少石事件”,立了一功。周恩来后来多次对童小鹏说:“对张镇在重庆谈判时期这一功劳,一定不要忘记。”</P>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