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浮声切响】名声响 [打印本页]

作者: 三羊    时间: 2014-5-11 16:15
标题: 【浮声切响】名声响
【浮声切响】名声响


    成语“浮声切响”,源于沈约《宋书 谢灵运传》云:“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故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


    “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其本意是“前有平声,后须非平;前有上声,后须非上;……”。《在线新华字典》《在线成语词典》《百度百科》《成语词典》《百度词典》《搜搜百科》等等的解释,是“浮声与切响,即声音的平仄”。如此说法,是对声律鼻祖的大不公。试看沈约《别范安成》诗篇:


平生【平】少年日【入】,可以说成:前有浮声,后有切响。
分手【上】易前期【平】,也可说成:前有切响,后有浮声。
及尔【上】同衰暮【去】,只能说成:前有切响,后有切响。


“前有切响,后有切响”的谬论,实属“歪解六朝”,苦似“歪批三国”的山寨版。笑料之正能量,恰巧是侯宝林的两倍。


作者: 艺海听涛    时间: 2014-8-9 13:12
别范安成   沈约
   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
  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这是永明体诗,讲究四声八病,但没形成近体诗那样的规律,只是诞生了一些如后来近体诗的一些律句,但如何组合成篇?尚无规律,也没严守四声八病之忌。只有到了初唐,才形成了粘对原则。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