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初来学抒情小赋 [打印本页]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4-6-21 10:12
标题: 初来学抒情小赋
抒情小赋
抒情小赋是赋体文学中最有生命力和价值的一类。兴起于汉代,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唐宋以降一直绵延不息。在内容上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心志,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也有针砭现实之作。在艺术上继承着大赋的铺排手法,但语言较汉大赋朴素得多,手法精巧灵活、风格多样,有的清丽自然,有的感情激切。汉末的抒情小赋还有诗意化的倾向。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祢衡的《鹦鹉赋》都是较有名的作品。
抒情小赋先驱:
张衡的《归田赋》可谓散体抒情小赋的先驱。这之后东汉末年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三国西晋时期王粲的《登楼赋》、曹植的《洛神赋》、向秀的《思旧赋》、陶渊明的《感士不遇赋》,以至具有同样特点的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刘伶的《酒德颂》、阮籍的《大人先生传》相继问世,把赋从僵死滞重的困境中解救出来,开辟了一块具有生命力的新天地。当然,《归田赋》给后代影响最大、最直接的要算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了。可以说《归去来兮辞》在构思、命意、手法上都直接受《归田赋》的启示,只不过写得比它更成熟、更深刻、更成功、更富有个性化和文学色彩罢了。
主要特征:
一是抒情性强;
二是篇制短小;
三是题材广泛;
四是形式灵活多样。
与汉大赋区别:
汉大赋(新体赋):大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 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份较多;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以“润色鸿业”(班固《两都赋序》)为目的,兼有讽喻劝谏。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辞藻,对事物作穷形极貌的描写,显示了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枚乘的《七发》标志汉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最典型的作品。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4-6-21 10:16
小赋目录
01归田赋 作者:张衡
02刺世疾邪赋 作者:赵壹
03鹦鹉赋(并序) 作者:祢衡
04登楼赋 作者:王粲
05洛神赋 作者:曹植
06思旧赋 作者:向秀
07感士不遇赋 作者:陶渊明
08归去来兮辞(并序) 作者:陶渊明
09述行赋 作者:蔡邕
10长门赋 作者:司马相如
11悲士不遇赋 作者:司马迁
12捣素赋 作者:班婕妤
13伤心赋 北朝(周)·庚信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4-6-21 10:16
1、
归田赋
作者:张衡
游都邑以永久(1),无明略以佐时(2);徒临川以羡鱼(3),俟河清乎未期(4)。感蔡子之慷慨(5),从唐生以决疑(6)。谅天道之微昧(7),追渔父以同嬉(8);超埃尘以遐逝(9),与世事乎长辞(10)。
于是仲春令月(11),时和气清。原隰郁茂(12),百草滋荣。王雎鼓翼(13),鸧鹒哀鸣(14);交颈颉颃(15),关关嘤嘤。于焉逍遥(16),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17)。仰飞纤缴(18),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19),悬渊沉之魦鰡(20)。
于时曜灵俄景(21),系以望舒(22)。极般游之至乐(23),虽日夕而忘劬(24)。感老氏之遗诫(25),将廻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26),咏周孔之图书(27);挥翰墨以奋藻(28),陈三皇之轨模(29)。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30)?[1]
注释
(1)都邑:指东汉京都洛阳。永:长。久:滞。言久滞留于京都。
(2)明略:明智的谋略。这句意思说自己无明略以匡佐君主。
(3)徒临川以羡鱼:《淮南子·说林训》曰:“临川流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用词典表明自己空有佐时的愿望。徒:空,徒然。羡:愿。
(4)俟:等待。河清:黄河水清,古人认为这是政治清明的标志。此句意思为等待政治清明未可预期。
(5)蔡子:指战国时燕人蔡泽。《史记》卷七九有传。慷慨:壮士不得志于心。
(6)唐生:即唐举,战国时梁人。决疑:请人看相以绝对前途命运的疑惑。蔡泽游学诸侯,未发迹时,曾请唐举看相,后入秦,代范睢为秦相。
(7)谅:确实。微昧:幽隐。
(8)渔父: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引王逸《渔父章句序》:“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而乐。”嬉:乐。此句表明自己将于渔父通了于川泽。
(9)超尘埃:即游乎尘埃之外。尘埃,比喻纷浊的事务。遐逝:远去。
(10)长辞:永别。由于政治昏乱,世路艰难,自己与时代不合,产生了归田隐居的念头。
(11)令月:吉日,好的时节。令,善。
(12)原:宽阔平坦之地。隰:低湿之地。郁茂:草木繁盛。
(13)王雎:鸟名。即雎鸠。
(14)鸧鹒:鸟名。即黄鹂。
(15)颉颃:鸟飞上下貌。
(16)于焉:于是乎。逍遥:安闲自得。
(17)而乃:于是。方泽:大泽。这两句言自己从容吟啸于山泽间,类乎龙虎。
(18)纤缴(zhuó):指箭。纤:细。缴:射鸟时系在箭上的丝绳。
(19)逸禽:云间高飞的鸟。
(20)魦鰡(shāliú):一种小鱼,常伏在水底沙上。
(21)曜灵:日。俄:斜。景:同“影”。
(22)系:继。望舒:神话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仙人,这里代指月亮。
(23)般(pán)游:游乐。般:乐。
(24)虽:虽然。劬:劳苦。
(25)感老氏之遗诫:指《老子》十二章:“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26)五弦:五弦琴。指:通“旨”。
(27)周孔之图书:周公、孔子著述的典籍。此句写其读书自娱。 (28)翰:毛笔。藻:辞藻。此句写其挥翰遗情。
(29)陈:陈述。轨模:法则。
(30)如:往,到。以上两句说自己纵情物外,脱略形迹,不在乎荣辱得失所带来的结果。
译文
在京都作官时间已长久,没有高明的谋略去辅佐君王。只在河旁称赞鱼肥味美,要等到黄河水清还不知是哪年。想到蔡泽的壮志不能如愿,要找唐举去相面来解决疑题。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要跟随渔夫去同乐于山川。丢开那污浊的社会远远离去,与世间的杂务长期分离。
正是仲春二月,气候温和,天气晴朗。高原与低地,树木枝叶茂密,杂草滋长。鱼鹰在水面张翼低飞,黄莺在枝头婉转歌唱。河面鸳鸯交颈,空中群鸟飞翔。鸣声吱喳,美妙动听。逍遥在这原野的春光之中,令我心情欢畅。
于是我就在大湖旁龙鸣般唱,在小丘上虎啸般吟。向云间射上箭矢,往河里撒下钓丝;飞鸟被射中毙命,鱼儿因贪吃上钩,天空落下了鸿雁,水中钓起了鱼。
不多时夕阳西下,皓月升空。嬉游已经极乐,虽然夜来还不知疲劳。想到老子的告诫,就该驾车回草庐。弹奏五弦琴指法美妙,读圣贤书滋味无穷。提笔作文,发挥文采,述说那古代圣王的教范。只要我置身于世人之外,哪管它荣耀与耻辱的所在?
赏析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有作为的文人当他们在仕途中遇到挫折、或不满于当时朝政之时,大都会走向退隐归田、洁身自好的道路。张衡也是其中一例。
自东汉安、顺以后,外戚宦官当权,朝政日非,汉顺帝有一段时间曾升迁张衡为侍中,讽议左右。然阉竖终恐张衡揭露他们,永和(汉顺帝年号,公元136—141年)初,张衡遂被罢黜为河间相。公元138年(永和三年),张衡六十一岁由河间相上书乞骸骨,《归田赋》就是这时作的。
文中多用典故是此赋的一大特色,如“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分别引用《淮南子·说林训》和《左传·襄公八年》的典故:“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事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也是从《楚辞·渔父》中“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及“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化来的。张衡充分利用了历史典故词句短小、内涵量大的优点,于文辞之外又平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因而《归田赋》并未因为篇制短小而显干瘪。同时,《归田赋》所选用的多是为人们所熟悉的典故,并不晦涩难懂。所以这篇小赋以其雅致精炼、平易清新的语句,包容了内涵丰富的史实,并赋之以新意。
此外,《归田赋》还用了一些叠韵、重复、双关等修辞方法,如“关关嘤嘤”、“交颈颉颃”,形象地描绘了田园山林那种和谐欢快、神和气清的景色;而“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既反映了作者畅游山林,悠闲自得的心情,又颇含自戒之意。
总之,《归田赋》已很不同于先前的汉大赋了,它已开始由叙事大赋转入抒情小赋,风格上也不再追求气势的铺排、辞藻的堆砌,而类似于四六句骈文,开了骈赋的先河。《归田赋》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篇章。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
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王雎鼓翼,鸧鹒哀鸣;
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触矢而毙,贪饵吞钩;
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
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
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
感老氏之遗诫,将廻驾乎蓬庐。
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
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罗初来评:
此小赋共计251字,20句。
纯粹的四六文押4平声韵,3个发词,漫句结尾。
六言的虚词“之、以、乎、而”都用在第四字位。
六言的节奏都是1202式。(1代表单音节,2代表双音节,0代表虚词)
六言大都用单音节开头,可使句子更富于变化。诗的五七言是单数,都用双音节开头。
六言用领字开头,虚词用在第4位,实际上将六言分为两个三音节,节点在第3位和第6位。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古:平平仄仄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 ◆时【上平四支】
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古:平通平仄仄平 仄平平平仄平 ◆期【上平四支】
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
古:仄仄仄平仄仄 通平平仄仄平 ◆疑【上平四支】
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
古:仄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 ◆嬉【上平四支】
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古:平平平仄平仄 通仄仄平通平 ◆辞【上平四支】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古:平仄仄平通仄 平通仄平 ◆清【下平八庚】
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古: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 ◆荣【下平八庚】
王雎鼓翼,鸧鹒哀鸣;
古:通平仄仄 平平平平 ◆鸣【下平八庚】
交颈颉颃,关关嘤嘤。
古:平仄仄通 平平平平 ◆嘤【下平八庚】
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古:平平平平 平仄平平 ◆情【下平八庚】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古:仄仄通通平仄 仄仄平平 ◆丘【下平十一尤】
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古:仄平平仄 仄仄通平 ◆流【下平十一尤】
触矢而毙,贪饵吞钩;
古: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 ◆钩【下平十一尤】
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
古:仄平通平仄平 ?平通平?? ◆鰡【下平十一尤】
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
古: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通平 ◆舒【上平六鱼】
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
古: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通平 ◆劬【上平七虞】
感老氏之遗诫,将廻驾乎蓬庐。
古:仄仄通平通仄 通?仄平平平 ◆庐【上平六鱼】
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
古:通仄平平仄仄 仄平仄平平平 ◆书【上平六鱼】
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
古:平通仄仄仄仄 平通平平仄平 ◆模【上平七虞】
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古:仄通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仄通 ◆如【上平六鱼】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4-6-21 10:18
2
刺世疾邪赋
作者:赵壹
伊五帝之不同礼⑴,三王亦又不同乐。数极自然变化,非是故相反驳。德政不能救世溷乱⑵,赏罚岂足惩时清浊?春秋时祸败之始,战国逾复增其荼毒。秦汉无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酷。宁计生民之命?唯利己而自足。
于兹迄今,情伪万方。佞诌日炽,刚克消亡。舐痔结驷,正色徒行。妪竬名势,抚拍豪强。偃蹇反俗,立致咎殃。捷慑逐物⑶,日富月昌。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原斯瘼之所兴⑷,实执政之匪贤。女谒掩其视听兮,近习秉其威权。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绝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启,又群吠之狺狺⑸。安危亡于旦夕,肆嗜欲于目前。奚异涉海之失柂⑹,积薪而待燃?荣纳由于闪榆,孰知辨其蚩妍?故法禁屈桡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乘理虽死而非亡,违义虽生而匪存。
有秦客者,乃为曰:河清不可俟⑺,人命不可延。顺风激靡草⑻,富贵者称贤。文籍虽满腹⑼,不如一囊钱。伊优北堂上⑽,抗脏倚门边⑾。
鲁生闻此辞,系而作歌曰:势家多所宜⑿,咳唾自成珠;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⒁。贤者虽独悟⒂,所困在群愚。且各守尔分⒃,勿复空驰驱⒄。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
伊五帝之不同礼,三王亦又不同乐。
数极自然变化,非是故相反驳。
德政不能救世溷乱,赏罚岂足惩时清浊?
春秋时祸败之始,战国逾复增其荼毒。
秦汉无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酷。
宁计生民之命?唯利己而自足。
于兹迄今,情伪万方。
佞诌日炽,刚克消亡。
舐痔结驷,正色徒行。
妪竬名势,抚拍豪强。
偃蹇反俗,立致咎殃。
捷慑逐物,日富月昌。
浑然同惑,孰温孰凉?
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原斯瘼之所兴,实执政之匪贤。
女谒掩其视听兮,近习秉其威权。
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绝险而靡缘。
九重既不可启,又群吠之狺狺。
安危亡于旦夕,肆嗜欲于目前。
奚异涉海之失柂,积薪而待燃?
荣纳由于闪榆,孰知辨其蚩妍?
故法禁屈桡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
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
乘理虽死而非亡,违义虽生而匪存。
有秦客者,乃为曰: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
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
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
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
鲁生闻此辞,系而作歌曰:势家多所宜⑿,咳唾自成珠;
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
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
且各守尔分,勿复空驰驱。
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
罗初来评:
此小赋共计471字36句。首段压仄韵,后四段压平韵。
四言和五言歌为其亮点,对偶方面不敢恭维。
此抒情小赋的名句“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为一个九言句,“兮”字作送词。这个九言句领字开头带双音节,两个虚词分别带两个双音节,这就充分显示了九言的格式。另外这个九言句敢于非议朝廷,在当时是够大胆的了。
伊五帝之不同礼,三王亦又不同乐。
古:平仄仄平通平仄 通通仄仄通平仄 ◆乐【入声三觉】
数极自然变化,非是故相反驳。
古:仄仄仄平仄仄 平仄仄通通仄 ◆驳【入声三觉】
德政不能救世溷乱,赏罚岂足惩时清浊?
古:仄仄通平仄仄通仄 仄仄仄仄平平平仄 ◆浊【入声三觉】
春秋时祸败之始,战国逾复增其荼毒。
古:平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仄平通平仄 ◆毒【入声二沃】
秦汉无以相逾越,乃更加其怨酷。
古:平仄平仄通平仄 仄通平通通仄 ◆酷【入声二沃】
宁计生民之命?唯利己而自足。
古:通仄平平平仄 仄仄仄平仄仄 ◆足【入声二沃】
于兹迄今,情伪万方。
古:平平仄平 平?仄平 ◆方【下平七阳】
佞诌日炽,刚克消亡。
古:?平仄仄 平仄平平 ◆亡【下平七阳】
舐痔结驷,正色徒行。
古:?仄仄仄 通仄平通 ◆行【下平七阳】
妪竬名势,抚拍豪强。
古:仄?平仄 仄仄平通 ◆强【下平七阳】
偃蹇反俗,立致咎殃。
古:仄通通仄 仄仄通平 ◆殃【下平七阳】
捷慑逐物,日富月昌。
古:仄仄仄仄 仄仄仄平 ◆昌【下平七阳】
浑然同惑,孰温孰凉?
古:平平平仄 仄平仄平 ◆凉【下平七阳】
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古:平平仄仄 仄仄平通 ◆藏【下平七阳】
原斯瘼之所兴,实执政之匪贤。
古:平平仄平仄通 仄仄仄平仄平 ◆贤【下平一先】
女谒掩其视听兮,近习秉其威权。
古:仄仄仄通仄通平 仄仄仄通平平 ◆权【下平一先】
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古:仄仄仄通平仄通平仄 仄通仄仄仄平通平平 ◆痕【上平十三元】
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绝险而靡缘。
古: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仄通 ◆缘【下平一先】
九重既不可启,又群吠之狺狺。
古:仄通仄通仄仄 仄平仄平平平 ◆狺【上平十一真】【上平十二文】
安危亡于旦夕,肆嗜欲于目前。
古: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仄平 ◆前【下平一先】
奚异涉海之失柂,积薪而待燃?
古:平仄仄仄平仄? 仄平平仄? ◆燃
荣纳由于闪榆,孰知辨其蚩妍?
古:平仄平平仄平 仄平仄通平平 ◆妍【下平一先】
故法禁屈桡于势族,恩泽不逮于单门。
古:仄仄通仄通平仄仄 平仄通仄平通平 ◆门【上平十三元】
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
古:通平平平平仄平平仄平 通仄通平通平平平平 ◆年【下平一先】
乘理虽死而非亡,违义虽生而匪存。
古:通仄平仄平平平 平仄平平平仄平 ◆存【上平十三元】
有秦客者,乃为曰: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
古:仄平仄仄 仄通仄 平平通仄仄 平仄通仄平 ◆延【下平一先】
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
古:仄平仄仄仄 仄仄仄通平 ◆贤【下平一先】
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
古:平仄平仄仄 通通仄平通 ◆钱【下平一先】
伊优北堂上,抗脏倚门边。
古: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 ◆边【下平一先】
鲁生闻此辞,系而作歌曰:势家多所宜⑿,咳唾自成珠;
古:仄平通仄平 仄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 ◆珠【上平七虞】
被褐怀金玉,兰蕙化为刍。
古: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通平 ◆刍【上平七虞】
贤者虽独悟,所困在群愚。
古:平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愚【上平七虞】
且各守尔分,勿复空驰驱。
古:通仄仄仄通 仄仄通平通 ◆驱【上平七虞】【去声七遇】
哀哉复哀哉,此是命矣夫!
古:平平仄平平 仄仄仄仄平 ◆夫【上平七虞】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4-6-21 10:21
3
鹦鹉赋(并序)
作者:祢衡
时黄祖太子射,宾客大会。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彗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座咸共荣观,不亦可乎?”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其辞曰:
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故其嬉游高峻,栖跱幽深。飞不妄集,翔必择林。绀趾丹觜,绿衣翠衿。采采丽容,咬咬好音。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配鸾皇而等美,焉比德于众禽?
于是羡芳声之远畅,伟灵表之可嘉。命虞人于陇坻,诏伯益于流沙。跨昆仑而播弋,冠云霓而张罗。虽纲维之备设,终一目之所加。且其容止闲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惧,抚之不惊。宁顺从以远害,不违迕以丧生。故献全者受赏,而伤肌者被刑。
尔乃归穷委命,离群丧侣。闭以雕笼,翦其翅羽。流飘万里,崎岖重阻。逾岷越障,载罹寒暑。女辞家而适人,臣出身而事主。彼贤哲之逢患,犹栖迟以羁旅。矧禽鸟之微物,能驯扰以安处!眷西路而长怀,望故乡而延伫。忖陋体之腥臊,亦何劳于鼎俎?嗟禄命之衰薄,奚遭时之险巇?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痛母子之永隔,哀伉俪之生离。匪余年之足惜,愍众雏之无知。背蛮夷之下国,侍君子之光仪。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羡西都之沃壤,识苦乐之异宜。怀代越之悠思,故每言而称斯。
若乃少昊司辰,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长吟远慕,哀鸣感类。音声凄以激扬,容貌惨以憔悴。闻之者悲伤,见之者陨泪。放臣为之屡叹,弃妻为之歔欷。
感平生之游处,若埙篪之相须。何今日之两绝,若胡越之异区?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想昆山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心怀归而弗果,徒怨毒于一隅。苟竭心于所事,敢背惠而忘初?讬轻鄙之微命,委陋贱之薄躯。期守死以报德,甘尽辞以效愚。恃隆恩于既往,庶弥久而不渝。
作品译文
当年黄祖的长子黄射举行宾客大会,有人献上一只鹦鹉并给祢衡敬上一杯酒说:“祢处士,今日大会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宾客的,我个人认为此鸟自远而至,明彗聪善,是鸟类中十分珍贵的一种,祈望先生为它作一篇赋,使四座得以增光,您认为可不可以呢?” 祢衡于是为之作赋,一时笔不停缀,文不加点,笔下流出的文辞说:
这是来自西域的灵鸟啊,它具有自然而奇特的身姿。洁白的羽毛体现它绝妙的气质啊,火红的嘴喙闪耀着明亮的光辉。性情智慧而善于人言啊,才智聪明而常有预见。因此它嬉游于高山峻岭,栖立于幽谷深林。高飞时不胡乱集群,翱翔时必选择佳林。深青带赤的脚趾配以红红的嘴,碧绿的衣杉饰以青翠的彩衿。神采熠熠的美丽容颜,更有清脆美妙的鸣声。虽同属于鸟类一族,却有着不同的智慧和相异的心性。它有资格与凤凰媲美,其他的鸟儿怎么能与之比较德行?
于是它那令人羡慕的美好名声传扬四方,它那壮伟灵性的外表得到人们的嘉赏。虞人在陇坻接到命令,伯益在大漠收到诏告。这些权势的走狗们跨越昆仑而发射带绳的箭簇,穿过云霓而布下天罗地网。纲维之设置是如此之严密,最终免不了被其中的一个网眼捕获到。虽如是但其面容闲雅而从容,心性守志而安详。逼迫它它也不惧怕,抚摩它它也不惊慌。宁愿顺从以远离祸害,绝不违迕而丧失生的希望。因此奉献完好鹦鹉的将获得奖赏,而使鹦鹉受伤者将要受到惩罚。
鹦鹉啊,你天生归于绝境而委身命运,故而你应命而离开你的集体且丧失你的伴侣。被关闭在雕花的笼子里,翅羽也被剪去。漂流到万里之外,离家乡重重崎岖。间隔着岷山与障山,罹患难一年又一年。女儿辞别家庭而远嫁他人,臣子献出自身而投靠新的主人。即便是贤哲若生逢患难,也难免依附他人而栖游于外。何况禽鸟之类的卑微之物,能不驯服以祈求安泰!眷恋西归之路而长怀感叹,遥望故乡之云而久久伫立。暗自猜想如我这般陋贱的躯体,大概不会有刀俎鼎镬之虞?嗟叹自身如此的福薄命苦,不知道为什么会遭临如此的险地?难道是因为言语失当而引来祸灾,抑或是处事不密而招致危害?悲痛着母子遭永远隔离,哀惋着夫妻被生生拆开。并非惋惜自己苟延残喘的余年,只是为孩子们的年幼无知而感到悲哀。离开我蛮夷之地的下等小国,来奉承您的体面。害怕自己的名声与实际不符,也惭愧自己并无奇特的才干。虽然顾念着西都的肥美土地,但也能明了今昔苦乐已不一般。心怀从北到南的长长思念,因而一开口就常说怀乡之言。
如若秋神少昊管理的时期已到,其子蓐收也整顿好了车马。严霜初降大地,凉风萧瑟肃杀。笼中的鸟儿不禁长长地吟唱以思慕远方的故乡,哀伤的鸣叫令同类感伤。那声音凄厉而激扬,那容貌惨怛而憔悴。闻其声者不禁为之悲伤,睹其容者禁不住泪如雨下。被放逐的臣子为它一次次叹息,被遗弃的妻子为它哽咽哭泣。
感叹平生同游共处的朋友,曾经如埙箎合奏般和谐。何故今日竟两相隔绝,相离犹如北胡南越?顺着笼槛而上下跳跃,偷窥着门窗却徘徊不前。思念着昆仑的高山峻岭,回想着邓林枝叶繁茂的树影。回头看被残毁的羽翼,自忖即便奋力也未必能回故里?心怀回归的愿望却难达目的,只能躲在角落里怨恨哭泣。暂且竭尽心力做好主人交给的事情吧,岂敢违背恩惠而忘记当初的主意?主人啊,我愿将我这不值钱的一生交给您,让我陋贱微薄的身躯也来依靠您。希望用我的一生来报答您的恩德,甘愿竭尽我之所能来为您效力。仰仗着您多年的巨大恩惠,或许我的待遇弥久不渝。
作品鉴赏
东汉末年,朝廷暗弱群雄割据,面对统一天下重整纪纲的时代课题,那些凭镇压“黄巾”起家的大大小小的军政头头,个个野心勃勃欲夺天下,为此一时好像都求贤若渴、广纳贤才。可实际上个个又都惟我独尊,顺者昌逆者亡。麾下谋臣高参一旦在原则问题上表露“异见”,那就肯定没有好下场。祢衡本来是高才大才,据《后汉书》上说他少年时就以文才和辩能而扬名天下。当时身在曹营的名儒孔融也赞他“淑质贞亮英才卓荦”,还上表奏帝推荐了他。可因为他有个狂傲不羁的毛病,很快就被曹操给“打发”到刘表那儿去。刘表为了不想让曹操的借刀之计得逞,便又把他“推荐”到江夏太守黄祖那去了。起初,黄祖因他与自己的大儿子黄射很要好,对他还有几分欣赏,可后来遭他当众辱骂,盛怒之下一刀把他杀了。 祢衡死时才26岁,到死也没个官衔职称,墓碑上写的仅是“汉处士祢衡”。处士,即指未做官的文化人。如此境遇的他心里自然有着一腔愤懑的苦水了——这就是写这篇《鹦鹉赋》的心理背景。至于奉命提笔的具体缘由,他在此赋“序文”里有明确交代:一次黄射在鹦鹉洲上大会宾客,有人献鹦鹉并希望他能以鹦鹉为题作赋以“使四座咸共荣观”,于是他竟“笔不停缀、文不加点”地当即完成。因此这还是一篇颇有限制的“命题作文”。
全文给读者的总印象是寓意丰富、抒情含蓄、结构精巧、文字形象。
全文分两大层面,第一层(前三段)是咏赞“鸟之形质美”,即从多个侧面用多种手法描绘赞美鹦鹉鸟的超凡不俗。先写其丽容丽姿,再写鸟的聪明辩慧和情趣之高洁。如此便收得一箭双雕:既显扬出鹦鹉鸟之奇美,又暗示自己志向的高超和才智的出众。而其中第二段所写虞人们奉命布下天罗地网捕捉鹦鹉而献全鸟者受赏的细节,则更巧妙地影射出东汉末年权贵压迫忠正控制贤才的行径以及他自己被人几经转送的尴尬苦楚。第二层(后三段)则进一步抒写“鸟之神苦(困境与悲情)”。即美丽高洁的鹦鹉身陷笼槛却时时“想昆山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又暗衬出他自己有志难酬有才无时的愤懑情怀。 以上所说便是该篇的“主脉”。此外,考虑到命题之需和扣题之宜,祢衡先生还于字里行间一石三鸟地满足了在场主客们各自的审美需求。它不仅给予了众宾客以“荣观”之乐,又点透出献鸟者的殷切之意。而面对着美鸟佳篇,宾客们得其欢乐之态和献鸟者自得之色等等,宴会主人也会油然而生得一番幸慰。所以该作真可谓是一石三鸟的神来之笔了。 鉴此,《鹦鹉赋》堪称汉以来顶尖级的赋体佳作,鹦鹉洲也因此享有盛名。比如唐代诗人崔颢那首绝妙的《黄鹤楼》里就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的名句。大诗人李白流放夜郎途中被赦返回时,眼望鹦鹉洲而触景生情便也吟得《望鹦鹉洲悲祢衡》,对作者祢衡的钦慕怜惜之情尽染笔端:“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
作者简介
祢衡
(173~198)东汉末年名士、辞赋家。字正平,平原郡般人(今山东省临邑县德平镇小祢家村)。幼时聪敏好学,少有才辩,长于笔札,性情刚傲,好侮慢权贵。因拒绝曹操召见,操怀忿,因其有才名,不欲杀之,罚作鼓吏,祢衡则当众裸身击鼓,反辱曹操。曹操怒,欲借人手杀之,因遣送与荆州牧刘表。仍不合,又被刘表转送与江夏太守黄祖。后因冒犯黄祖,终被杀。代表作《鹦鹉赋》是一篇托物言志之作,是汉末小赋中的优秀之作。另有《吊张衡文》,《文心雕龙·哀吊》称为“缛丽而轻清”。《隋书·经籍志》有《祢衡集》2卷,久佚。今存文、赋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
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
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
故其嬉游高峻,栖跱幽深。
飞不妄集,翔必择林。
绀趾丹觜,绿衣翠衿。
采采丽容,咬咬好音。
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
配鸾皇而等美,焉比德于众禽?
于是羡芳声之远畅,伟灵表之可嘉。
命虞人于陇坻,诏伯益于流沙。
跨昆仑而播弋,冠云霓而张罗。
虽纲维之备设,终一目之所加。
且其容止闲暇,守植安停。
逼之不惧,抚之不惊。
宁顺从以远害,不违迕以丧生。
故献全者受赏,而伤肌者被刑。
尔乃归穷委命,离群丧侣。
闭以雕笼,翦其翅羽。
流飘万里,崎岖重阻。
逾岷越障,载罹寒暑。
女辞家而适人,臣出身而事主。
彼贤哲之逢患,犹栖迟以羁旅。
矧禽鸟之微物,能驯扰以安处!
眷西路而长怀,望故乡而延伫。
忖陋体之腥臊,亦何劳于鼎俎?
嗟禄命之衰薄,奚遭时之险巇?
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
痛母子之永隔,哀伉俪之生离。
匪余年之足惜,愍众雏之无知。
背蛮夷之下国,侍君子之光仪。
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
羡西都之沃壤,识苦乐之异宜。
怀代越之悠思,故每言而称斯。
若乃少昊司辰,蓐收整辔。
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长吟远慕,哀鸣感类。
音声凄以激扬,容貌惨以憔悴。
闻之者悲伤,见之者陨泪。
放臣为之屡叹,弃妻为之歔欷。
感平生之游处,若埙篪之相须。
何今日之两绝,若胡越之异区?
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
想昆山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
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
心怀归而弗果,徒怨毒于一隅。
苟竭心于所事,敢背惠而忘初?
讬轻鄙之微命,委陋贱之薄躯。
期守死以报德,甘尽辞以效愚。
恃隆恩于既往,庶弥久而不渝。
罗初来评:
此赋小共计659字50句。5个发词,三个“兮”字作送词。
全赋除一个五言外,都是四、六言的句式。
六言都是标谁的1202句式。(1代表单音节,2代表双音节,0代表虚词)
惟西域之灵鸟兮,挺自然之奇姿。
古:平平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平平 ◆姿【上平四支】
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
古:仄平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平 ◆辉【上平五微】
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
古:仄仄仄平平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 ◆机【上平五微】
故其嬉游高峻,栖跱幽深。
古:仄通平平平仄 平?平通 ◆深【下平十二侵】
飞不妄集,翔必择林。
古:平通仄仄 平仄仄平 ◆林【下平十二侵】
绀趾丹觜,绿衣翠衿。
古:仄仄平通 仄通仄? ◆衿【下平十二侵】
采采丽容,咬咬好音。
古:仄仄通平 平平仄平 ◆音【下平十二侵】
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
古:平平仄平仄平 仄平仄平仄平 ◆心【下平十二侵】
配鸾皇而等美,焉比德于众禽?
古:仄平平平仄仄 平通仄平仄平 ◆禽【下平十二侵】
于是羡芳声之远畅,伟灵表之可嘉。
古: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平 ◆嘉【下平六麻】
命虞人于陇坻,诏伯益于流沙。
古:仄平平平仄通 仄仄仄平平平 ◆沙【下平六麻】
跨昆仑而播弋,冠云霓而张罗。
古:仄平平平仄仄 通平通平通平 ◆罗【下平五歌】
虽纲维之备设,终一目之所加。
古:平平通平仄仄 平仄仄平仄平 ◆加【下平六麻】
且其容止闲暇,守植安停。
古:通通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 ◆停【下平九青】
逼之不惧,抚之不惊。
古:仄平通仄 仄平通平 ◆惊【下平八庚】
宁顺从以远害,不违迕以丧生。
古:通仄通仄仄仄 通平?仄通平 ◆生【下平八庚】
故献全者受赏,而伤肌者被刑。
古:仄通平仄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 ◆刑【下平九青】
尔乃归穷委命,离群丧侣。
古:仄仄平平通仄 平平通仄 ◆侣【上声六语】
闭以雕笼,翦其翅羽。
古:仄仄平通 仄通仄仄 ◆羽【上声七麌】
流飘万里,崎岖重阻。
古:平平仄仄 平平通仄 ◆阻【上声六语】
逾岷越障,载罹寒暑。
古:平平仄通 仄平平仄 ◆暑【上声六语】
女辞家而适人,臣出身而事主。
古:仄平平平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 ◆主【上声七麌】
彼贤哲之逢患,犹栖迟以羁旅。
古:仄平仄平平通 通平通仄平仄 ◆旅【上声六语】
矧禽鸟之微物,能驯扰以安处!
古:?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仄 ◆处【上声六语】
眷西路而长怀,望故乡而延伫。
古:仄平仄平通平 通仄平平平仄 ◆伫【上声六语】
忖陋体之腥臊,亦何劳于鼎俎?
古:?仄仄平平平 仄平通平仄仄 ◆俎【上声六语】
嗟禄命之衰薄,奚遭时之险巇?
古: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平仄平 ◆巇【上平四支】
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
古:仄平仄仄平仄 通通仄仄仄平 ◆危【上平四支】
痛母子之永隔,哀伉俪之生离。
古:仄通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平 ◆离【上平四支】
匪余年之足惜,愍众雏之无知。
古: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 ◆知【上平四支】
背蛮夷之下国,侍君子之光仪。
古: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平平平 ◆仪【上平四支】
惧名实之不副,耻才能之无奇。
古:仄平仄平通仄 仄平平平平平 ◆奇【上平四支】
羡西都之沃壤,识苦乐之异宜。
古: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仄平 ◆宜【上平四支】
怀代越之悠思,故每言而称斯。
古:平仄仄平平通 仄仄平平通平 ◆斯【上平四支】
若乃少昊司辰,蓐收整辔。
古:仄仄仄仄通平 仄通仄仄 ◆辔【去声四寘】
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古:平平平通 平平平仄 ◆瑟【去声四寘】
长吟远慕,哀鸣感类。
古:通通仄仄 平平仄仄 ◆类【去声四寘】
音声凄以激扬,容貌惨以憔悴。
古:平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 ◆悴【去声四寘】
闻之者悲伤,见之者陨泪。
古:通平仄平平 仄平仄仄仄 ◆泪【去声四寘】
放臣为之屡叹,弃妻为之歔欷。
古:仄平通平仄通 仄通通平平通 ◆欷【去声五未】
感平生之游处,若埙篪之相须。
古:仄平平平平仄 仄平平平通平 ◆须【上平七虞】
何今日之两绝,若胡越之异区?
古:平平仄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平 ◆区【上平七虞】
顺笼槛以俯仰,窥户牖以踟蹰。
古:仄通仄仄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 ◆蹰【上平七虞】
想昆山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
古:仄平平平平仄 通仄平平平通 ◆疏【上平六鱼】
顾六翮之残毁,虽奋迅其焉如?
古: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通平通 ◆如【上平六鱼】
心怀归而弗果,徒怨毒于一隅。
古:平平平平仄仄 平通仄平仄平 ◆隅【上平七虞】
苟竭心于所事,敢背惠而忘初?
古: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通平 ◆初【上平六鱼】
讬轻鄙之微命,委陋贱之薄躯。
古:?通仄平平仄 通仄仄平仄平 ◆躯【上平七虞】
期守死以报德,甘尽辞以效愚。
古:平仄仄仄仄仄 平仄平仄仄平 ◆愚【上平七虞】
恃隆恩于既往,庶弥久而不渝。
古:仄平平平仄仄 仄通仄平通平 ◆渝【上平七虞】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4-6-21 10:41
4
登楼赋
朝代:两汉
作者:王粲
原文: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 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 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 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 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 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 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 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译文
登上这座楼来眺望四周,暂且在闲暇的时光消解忧愁。(我)看这座楼宇所处的地方,实在是明亮宽敞少有匹敌。携带着清澈的漳水的浦口,倚临着弯曲的沮水的长长的水中陆地。背靠着高而平的广大的陆地,俯临水边高高低低的地面上可以灌溉的河流,北边的重点是陶朱公放牧的原野,西边连接着楚昭王的陵墓。花果遮蔽原野,谷物布满田地。但即使(这里)的确很美却不是我的乡土,又怎么能够值得我在此逗留?
(我因为)逢上纷乱混浊的乱世而迁移流亡(到这里),到现在已经超过漫长的十二年。心中思念故乡希望归去,谁能忍受这种(思乡的)忧思啊!凭靠着楼上的栏杆来(向远方)遥望,面对着北风(我)敞开衣襟。(北方的)平原(是那么)遥远,(我)纵目远望,(视线)被荆山的高峰所遮蔽。道路弯弯曲曲又长又远,河水浩大无边深不可测。悲叹故乡被阻隔,眼泪横流情不能禁。昔日孔子在陈国的时候,发出过“归欤”的叹息。钟仪被囚禁(在晋国)而演奏楚国的地方乐曲,庄舄(在楚国)做了大官但仍说家乡越国的方言。人思念故乡的感情是相同的,岂会因为穷困还是显达而表现不同?
念及时光的流逝,等待天下太平要到什么时候啊!(我)期望王道平易,在太平盛世施展自己的才能。担心像葫芦瓢一样徒然挂在那里(不被任用),害怕清澈的井水无人饮用。漫步游息徘徊,太阳很快就下山了。(接着)刮起了萧瑟的寒风,天色也阴沉沉地暗了下来。野兽慌忙地左顾右盼寻找兽群,鸟雀也纷纷鸣叫着展翅高飞。原野一片寂静没有游人,(只有)征夫在行走不停。(我的)心情凄凉悲怆而且感伤,心中也充满了忧伤和悲痛。(于是)沿着台阶走下楼来,心中却气愤难平。(一直)到了半夜还不能入睡,惆怅徘徊翻来覆去睡不着。
注释
(1)兹:此。麦城楼故城在今湖北当阳东南,漳、沮二水汇合处
(2)聊:姑且,暂且。暇日:假借此日。暇:通“假”,借。销忧:解除忧虑。
(3)斯宇之所处:指这座楼所处的环境。
(4)实显敞而寡仇:此楼的宽阔敞亮很少能有与它相比的。寡,少。仇,匹敌。
(5)挟清漳之通浦:漳水和沮水在这里会合。挟,带。清障,指漳水,发源于湖北南漳,流经当阳,与沮水会合,经江陵注入长江。通浦,两条河流相通之处。
(6)倚曲沮之长洲:弯曲的沮水中间是一块长形陆地。倚,靠。曲沮,弯曲的沮水。沮水发源于湖北保康,流经南漳。当阳,与漳水会合。长洲,水中长形陆地。
(7)背坟衍之广陆:楼北是地势较高的广袤原野。背:背靠,指北面。坟:高。衍:平。广陆:广袤的原野。
(8)临皋(gāo)隰(xí)之沃流:楼南是地势低洼的低湿之地。临:面临,指南面。皋隰:水边低洼之地。沃流:可以灌溉的水流。
(9)北弥陶牧:北接陶朱公所在的江陵。弥:接。.陶牧:春秋时越国的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来到陶,自称陶朱公。牧:郊外。湖北江陵西有他陶朱公墓,故称陶牧。
(10)昭邱:楚昭王的坟墓,在当阳郊外。
(11)华实蔽野:(放眼望去)花和果实覆盖着原野。华:同“花”。
(12)黍(shǔ)稷(jì)盈畴:农作物遍布田野。黍稷:泛指农作物。
(13)信美:确实美。吾土: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14)曾何足以少留:竟不能暂居一段.曾,竟.
(15)遭纷浊而迁逝:生逢乱世到处迁徙流亡。纷浊:纷乱混浊,比喻乱世。
(16)漫逾纪以迄今:这种流亡生活至今已超过了十二年。逾:超过。纪:十二年。迄今:至今。
(17)眷眷(juàn):形容念念不忘。
(18)孰忧思之可任:这种忧思谁能经受的住呢?任,承受。
(19)凭,倚,靠。开襟:敞开胸襟。
(20)蔽荆山之高岑(cén):高耸的荆山挡住了视线。荆山,在湖北南漳。高岑:小而高的山。
(21)路逶迤(wēiyí)而脩迥:道路曲折漫长。修,长。迥,远。
(22)川既漾而济深:河水荡漾而深,很难渡过。这两句是说路远水长归路艰难。
(23)悲旧乡之壅(yōng)隔兮:想到与故乡阻塞隔绝就悲伤不已。壅,阻塞。
(24)涕横坠而弗禁:禁不住泪流满面。涕,眼泪。弗禁,止不住。
(25)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据《论语·公冶长》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在陈、蔡绝粮时感叹:“归欤,归欤!”尼父,指孔子。
(26)钟仪幽而楚奏兮:指钟仪被囚,仍不忘弹奏家乡的乐曲。《左传·成公九年》载,楚人钟仪被郑国作为俘虏献给晋国,晋侯让他弹琴,晋侯称赞说:“乐操土风,不忘旧也。”
(27)庄舄(xì)显而越吟:指庄舄身居要职,仍说家乡方言。《史记·张仪列传》载,庄舄在楚国作官时病了,楚王说,他原来是越国的穷人,现在楚国作了大官,还能思念越国吗?便派人去看,原来他正在用家乡话自言自语。
(28)人情同于怀土兮:人都有怀念故乡的心情。
(29)岂穷达而异心:哪能因为不得志和显达就不同了呢?
(30)惟日月之逾迈兮:日月如梭,时光飞逝。惟,发语词,无实义。
(31)俟(sì)河清其未极:黄河水还没有到澄清的那一天。俟,等待。河,黄河。未极,未至。
(32)冀王道之一平:希望国家统一安定。冀,希望。
(33)假高衢(qú)而骋力:自己可以施展才能和抱负。假,凭借。高衢:大道。
(34)惧匏(páo)瓜之徒悬:担心自己像匏瓜那样被白白地挂在那里。《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比喻不为世所用。
(35)畏井渫(xiè)之莫食:害怕井淘好了,却没有人来打水吃。渫,淘井。《周易·井卦》:“井渫不食,为我心恻。” 比喻一个洁身自持而不为人所重用的人。
(36)步栖(qī)迟以徙倚:在楼上漫步徘徊。栖迟,徙倚都有徘徊、漫步义。
(37)白日忽其将匿(nì):太阳将要沉没。匿,隐藏。
(38)风萧瑟而并兴:林涛阵阵,八面来风。萧瑟,树木被风吹拂的声音。并兴,指风从不同的地方同时吹起。
(39)天惨惨而无色:天空暗淡无光。
(40)兽狂顾以求群:野兽惊恐地张望寻找伙伴。 狂顾:惊恐地回头望。
(41)鸟相鸣而举翼:鸟张开翅膀互相地鸣叫。
(42)原野阒(qù)其无人:原野静寂无人。阒,静寂。
(43)征夫行而未息:离家远行的人还在匆匆赶路。
(44)心凄怆以感发:指自己为周围景物所感触,不禁觉得凄凉悲怆。
(45)意忉怛(dāodá)而憯(cǎn)恻:指心情悲痛,无限伤感。这两句为互文。憯,同“惨”。
(46)循阶除而下降:沿着阶梯下楼。循,沿着。除,台阶。
(47)气交愤于胸臆:胸中闷气郁结,愤懑难平。
(48)夜参半而不寐:即直到半夜还难以入睡。
(49)怅盘桓以反侧:惆怅难耐,辗转反侧。盘桓,这里指内心的不平静。
创作背景
这篇赋见于《文选》卷十一,是王粲南依刘表时所作。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战乱关中,王粲遂离开长安,南下荆州,投靠刘表。到荆州后,却因体貌短小而不被刘表重用,以致流寓荆州十余年。东汉建安十三年年(公元208年)秋,荆州刘琮投降曹操后,王粲以降俘之身随大军南下,途径麦城,麦城(在今湖北当阳东南)城楼,纵目四望,写下了这篇传诵不衰的名赋。[1]
作品鉴赏
这篇赋主要抒写作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表现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全篇抒情意味很浓,“忧”字贯穿全篇,风格沉郁悲凉,语言流畅自然,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的代表性作品。这篇赋以铺叙手法,由登楼极目四望而生忧时伤事之慨,并把眷恋故乡、怀才不遇之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而各层自有重点,深挚的感情,徐徐道来,感人至深,真不愧名家手笔。
此赋有如下特点:一、层次清晰。全文分为三段,首段写登楼所见,次段叙怀乡之情,末段抒身世之惧,遵循主人公情绪的自然发展而来,层次极为清晰。
二、结构严谨。第一段写景中透露出“忧思”,“望”“忧” 两字,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第二段集中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沉重忧思。开头四句承上文“非吾土”抒发怀乡之情,“凭轩槛以遥望兮”中的“望”字,化景物为情思。第三段对思乡之情进一步开掘,揭示出“忧思”深层的政治内涵。情景交融。首段写异乡风光:地势开阔,山川秀美,物产富饶,以眼前乐景反衬心中哀情。末段写傍晚景色:日惨风萧,兽狂鸟倦,原野寂寥,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凄怆。前后景物描写,即景生情,寓情于景,一乐一悲,相互照应,真切的反映出作者愁绪步步加深、忧伤至极的过程。
三、语言清丽。文章用典贴切,注意与主观感情的抒发相契合。例如“瓠瓜徒悬”、“井渫莫食”等典故,都传达出作者的怀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怨愤。文章大量运用富有音乐性的修饰词语。例如“眷眷”、“惨惨”、“凄怆”、“憯恻”、“盘桓”等,音节流畅,琅琅上口。
四、主题深刻。这篇文章超越了一般的怀乡之作,揭示了深厚的政治内涵。“遭迁逝”句,概括了当时动荡的时代特征和作者悲惨不幸的遭遇;“惟日月”两句,表达了作者时不我待、急欲乘时而起的紧迫感;“冀王道” 两句,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急于建功立业的使命感。总之,作者通过登楼四望,抒发了浓重的故土之思,倾吐了宏图难展的悲慨,表达了建功立业的迫切愿望。
综上所述,这篇赋体貌高度精练,情思深厚丰腴,使读者自然而然地感觉其意味深永,形象感人,因此成为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杰作。[1][2]
作者简介
王粲像[3]
王粲(177~217),汉魏间文学家。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少时即有才名,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之才,曾受到著名学者蔡邕的赏识。先依刘表,未被重用。后为曹操幕僚,备受曹操重用,官拜侍中,赐爵关内侯,在兴革制度、谋划军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曹操征吴,病死途中。王粲一生以文才而闻名天下,与曹植并称为“曹王”,又是“建安七子”之一,在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他为“七子之冠冕”,著有诗、赋、论等60篇。多篇作品收入《文选》。明代人辑录其作品,编成《王侍中文集》流传后世。[4]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邱。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
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 吟。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
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罗初来评:两平韵一仄韵,除首韵两个四言和一个漫句外,都是标准的六言1202句式。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古:平平平仄仄通平 平仄仄仄平平 ◆忧【下平十一尤】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古:仄平仄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平 ◆仇【下平十一尤】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古:仄平平平平仄平 仄仄通平通平 ◆洲【下平十一尤】
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古:仄通仄平仄仄平 通平仄平仄平 ◆流【下平十一尤】
北弥陶牧,西接昭邱。
古:仄通平仄 平仄通? ◆邱【下平十一尤】
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古:通仄仄仄 仄仄平平 ◆畴【下平十一尤】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古: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仄通 ◆留【下平十一尤】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
古:平平仄平平仄平 通平仄仄仄平 ◆今【下平十二侵】
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
古:平仄仄平平平平 仄平通平仄通 ◆任【下平十二侵】
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古:平平仄仄平通平 仄仄平平平平 ◆襟【下平十二侵】
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
古: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平平平 ◆岑【下平十二侵】
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
古:仄平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平仄通 ◆深【下平十二侵】
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
古:平仄平平通仄平 仄通仄平仄通 ◆禁【下平十二侵】
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
古:仄通仄平仄平平 仄平仄平通平 ◆音【下平十二侵】
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
古: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通 ◆吟【下平十二侵】
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古:平平平平平仄平 仄平仄平仄平 ◆心【下平十二侵】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古:平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通仄仄 ◆极【入声十三职】
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
古:仄通仄平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 ◆力【入声十三职】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古:仄平平平平?平 仄仄仄平仄仄 ◆食【入声十三职】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
古:仄平通仄仄仄平 仄仄仄通通仄 ◆匿【入声十三职】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
古:平平仄平通通平 平仄仄平平仄 ◆色【入声十三职】
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
古:仄平仄仄平平平 仄通平平仄仄 ◆翼【入声十三职】
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
古:平仄?通平平平 平平通平仄仄 ◆息【入声十三职】
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惨恻。
古:平平仄仄仄仄平 仄平仄平仄仄 ◆恻【入声十三职】
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
古:平平通平仄通平 仄平仄平平仄 ◆臆【入声十三职】
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古:仄通仄平通仄平 仄平平仄通仄 ◆侧【入声十三职】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4-6-21 10:57
5
洛神赋(三国曹植辞赋作品)
《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创作的辞赋名篇。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全篇大致可分为六段: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看到“丽人”宓妃伫立山崖;第二段写宓妃容仪服饰之美;第三段写作者非常爱慕洛神,她既识礼仪又善言辞,作者虽已向她表达了真情,赠以信物,有了约会,却担心受欺骗,极言爱慕之深;第四段写洛神为“君王”之诚所感后的情状;第五段为全篇寄意之所在;第六段写别后作者对洛神的思念。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
洛神赋(并序)[1]
黄初三年[2],余朝京师[3],还济洛川[4]。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5]。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6],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7],言归东藩[8],背伊阙[9],越轘辕[10],经通谷[11],陵景山[12]。日既西倾,车殆马烦[13]。尔乃税驾乎蘅皋[14],秣驷乎芝田[15],容与乎阳林[16],流眄乎洛川[17]。于是精移神骇[18],忽焉思散[19]。俯则未察,仰以殊观[20]。睹一丽人,于岩之畔[21]。乃援御者而告之曰[22]:“尔有觌于彼者乎[23]?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之所见也,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24]。荣曜秋菊,华茂春松[25]。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26]。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27];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28]。秾纤得中[29],修短合度[30]。肩若削成,腰如约素[31]。延颈秀项[32],皓质呈露[33]。芳泽无加,铅华不御[34]。云髻峨峨[35],修眉联娟[36]。丹唇外朗,皓齿内鲜[37]。明眸善睐[38],靥辅承权[39]。瓌姿艳逸[40],仪静体闲[41]。柔情绰态[42],媚于语言。奇服旷世[43],骨像应图[44]。披罗衣之璀粲兮[45],珥瑶碧之华琚[46]。戴金翠之首饰[47],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48],曳雾绡之轻裾[49]。微幽兰之芳蔼兮[50],步踟蹰于山隅[51]。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52]。左倚采旄[53],右荫桂旗[54]。攘皓腕于神浒兮[55],采湍濑之玄芝[56]。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57]。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58]。愿诚素之先达[59],解玉佩而要之[60]。嗟佳人之信修[61],羌习礼而明诗[62]。抗琼珶以和予兮[63],指潜川而为期[64]。执眷眷之款实兮[65],惧斯灵之我欺[66]。感交甫之弃言兮[67],怅犹豫而狐疑[68]。收和颜而静志兮[69],申礼防以自持[70]。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71]。神光离合,乍阴乍阳[72]。竦轻躯以鹤立[73],若将飞而未翔。践椒途之郁烈[74],步蘅薄而流芳[75]。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76]。尔乃众灵杂沓[77],命俦啸侣[78]。或戏清流,或翔神渚[79],或采明珠,或拾翠羽[80]。从南湘之二妃[81],携汉滨之游女[82]。叹匏瓜之无匹,咏牵牛之独处[83]。扬轻袿之猗靡[84],翳修袖以延伫[85]。体迅飞凫[86],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87]。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88],若往若还。转眄流精[89],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90]。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91]。冯夷鸣鼓[92],女娲清歌[93]。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銮以偕逝[94]。六龙俨其齐首[95],载云车之容裔[96]。鲸鲵踊而夹毂[97],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98],过南冈,纡素领,回清扬[99]。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100]。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101]。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102]。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103]。无微情以效爱兮[104],献江南之明珰[105]。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106]。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107]。
于是背下陵高[108],足往心留。遗情想像[109],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110],御轻舟而上溯[111]。浮长川而忘反[112],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113],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114]。[1-2]
2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洛神:传说古帝宓(fú)羲氏之女溺死洛水而为神,故名洛神,又名宓妃。
[2]黄初:魏文帝曹丕年号,公元220—226年。
[3]京师:京城,指魏都洛阳。
[4]济:渡。洛川:即洛水,源出陕西,东南入河南,流经洛阳。
[5]斯水:此水,指洛川。
[6]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传为宋玉所作的《高唐赋》和《神女赋》,都记载宋玉与楚襄王对答梦遇巫山神女事。
[7]京域:京都地区,指洛阳。
[8]言:语助词。东藩:东方藩国,指曹植的封地。黄初三年,曹植被立为鄄(juàn)城(即今山东鄄城县)王,城在洛阳东北方向,故称东藩。
[9]伊阙:山名,又称阙塞山、龙门山,在河南洛阳南。
[10]轘(huán)辕:山名,在今河南偃师县东南。
[11]通谷:山谷名。在洛阳城南。
[12]陵:登。景山:山名,在今偃师县南。
[13]殆:通“怠”,懈怠。一说指危险。烦:疲乏。
[14]尔乃:承接连词,于是就。税驾:停车。税,舍、置。驾,车乘总称。蘅皋:生着杜蘅的河岸。蘅,杜蘅,香草名。皋,岸。
[15]秣驷:喂马。驷,一车四马,此泛指驾车之马。芝田:种着灵芝草的田地,此处指野草繁茂之地。一说为地名,指河南巩县西南的芝田镇。
[16]容与:悠然安闲貌。阳林:地名。
[17]流眄:纵目四望。眄,斜视。一作“流盼”,目光流转顾盼。
[18]精移神骇:神情恍惚。骇,散。
[19]忽焉:急速貌。思散:思绪分散,精神不集中。
[20]殊观:少见的异常现象。
[21]岩之畔:山岩边。
[22]援:以手牵引。御者:车夫。
[23]觌(dí):看见。
[24]“翩若”二句:翩然若惊飞的鸿雁,蜿蜒如游动的蛟龙。翩,鸟疾飞的样子,此处指飘忽摇曳的样子。惊鸿,惊飞的鸿雁。婉,蜿蜒曲折。这两句是写洛神的体态轻盈宛转。
[25]“荣曜(yào)”二句: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松树。荣,丰盛。曜,日光照耀。华茂,华美茂盛。这两句是写洛神容光焕发充满生气。
[26]“仿佛”二句:时隐时现象轻云遮住月亮,浮动飘忽似回风旋舞雪花。仿佛,若隐若现的样子。飘飖,飞翔貌。回,回旋,旋转。这两句是写洛神的体态婀娜,行动飘忽。
[27]皎:洁白光亮。太阳升朝霞:太阳升起于朝霞之中。
[28]迫:靠近。灼:鲜明,鲜艳。芙蕖:一作“芙蓉”,荷花。渌(lù):水清貌。以上两句是说,不论远远凝望还是靠近观看,洛神都是姿容绝艳。
[29]秾:花木繁盛。此指人体丰腴。纤:细小。此指人体苗条。
[30]修短:长短,高矮。以上两句是说洛神的高矮肥瘦都恰到好处。
[31]“肩若”二句:肩窄如削,腰细如束。削成,形容两肩瘦削下垂的样子。约素,一束白绢。素,白细丝织品。这两句是写洛神的肩膀和腰肢线条圆美。
[32]延、秀:均指长。颈:脖子的前部。项:脖子的后部。
[33]皓:洁白。呈露:显现,外露。
[34]“芳泽”二句:既不施脂,也不敷粉。泽,润肤的油脂。铅华,粉。古代烧铅成粉,故称铅华。不御,不施。御,用。
[35]云髻:发髻如云。峨峨:高耸貌。
[36]联娟:微曲貌。
[37]“丹唇”二句:红唇鲜润,牙齿洁白。朗,明润。鲜,光洁。
[38]眸:目中瞳子。睐(lài):顾盼。
[39]靥(yè):酒窝。辅:面颊。承权:在颧骨之下。权,颧骨。
[40]瓌:同“瑰”,奇妙。艳逸:艳丽飘逸。
[41]仪:仪态。闲:娴雅。
[42]绰:绰约,美好。
[43]奇服:奇丽的服饰。旷世:举世唯有。旷,空。
[44]骨像:骨格形貌。应图:指与画中人相当。
[45]璀粲:鲜明貌。一说为衣动的声音。
[46]珥:珠玉耳饰。此用作动词,作佩戴解。瑶、碧:均为美玉。华琚:刻有花纹的佩玉。琚:佩玉名。
[47]翠:翡翠。首饰:指钗簪一类饰物。
[48]践:穿,着。远游:鞋名。文履:饰有花纹图案的鞋。
[49]曳:拖。雾绡:轻薄如雾的绡。绡,生丝。裾:裙边。
[50]微:轻微。芳蔼:香气。
[51]踟蹰:徘徊。隅:角。
[52]“于是”二句:忽然又飘然轻举,且行且戏。纵体,身体轻举貌。遨,游。
[53]采旄(máo):彩旗。采,同“彩”。旄,旗竿上旄牛尾饰物,此处指旗。
[54]桂旗:以桂木做旗竿的旗,形容旗的华美。
[55]攘:此指挽袖伸出。神浒:为神所游之水边地。浒,水边泽畔。
[56]湍濑:石上急流。玄芝:黑色芝草,相传为神草。
[57]“余情”二句:我喜欢她的淑美,又担心不被接受,不觉心旌摇曳而不安。振荡,形容心动荡不安。怡,悦。
[58]“无良媒”二句:没有合适的媒人去通接欢情,就只能借助微波来传递话语。微波,一说指目光。
[59]诚素:真诚的情意。素,同“愫”,情愫。
[60]要:同“邀”,约请。
[61]信修:确实美好。修,美好。
[62]羌:发语词。习礼:懂得礼法。明诗:善于言辞。这句意指有很好的文化教养。
[63]抗:举起。琼珶(dì):美玉。和:应答。
[64]“指潜川”句:指深水发誓,约期相会。潜川,深渊,一说指洛神所居之地。期,会。
[65]眷眷:依恋貌。款实:诚实。
[66]斯灵:此神,指宓妃。我欺:即欺我。
[67]交甫:郑交甫。《文选》李善注引《神仙传》:“切仙一出,游于江滨,逢郑交甫。交甫不知何人也,目而挑之,女遂解佩与之。交甫行数步,空怀无佩,女亦不见。”弃言:背弃承诺。
[68]狐疑:疑虑不定。因为想到郑交甫曾经被仙女遗弃,故此内心产生了疑虑。
[69]收和颜:收起和悦的容颜。静志:镇定情志。
[70]申:施展。礼防:礼法,礼能防乱,故称礼防。自持:自我约束。
[71]徙倚:留连徘徊。
[72]“神光”二句:洛神身上放出的光彩忽聚忽散,忽明忽暗。
[73]竦(sǒng):耸。鹤立:形容身躯轻盈飘举,如鹤之立。
[74]椒途:涂有椒泥的道路,一说指长满香椒的道路。椒,花椒,有浓香。
[75]蘅薄:杜蘅丛生地。流芳:散发香气。
[76]“超长吟”二句:怅然长吟以表示深沉的思慕,声音哀惋而悠长。超,惆怅。永慕,长久思慕。厉,疾。弥,久。
[77]众灵:众仙。杂沓:纷纭,多而乱的样子。
[78]命俦啸侣:招呼同伴。俦,伙伴、同类。
[79]渚:水中高地。
[80]翠羽:翠鸟的羽毛。
[81]南湘之二妃:指娥皇和女英。据刘向《列女传》载,尧以长女娥皇和次女女英嫁舜,后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往寻,自投湘水而死,为湘水之神。
[82]汉滨之游女:汉水之女神,即前注中郑交甫所遇之神女。
[83]“叹匏瓜”二句:为匏瓜星的无偶而叹息,为牵牛星的独处而哀咏。匏瓜,星名,又名天鸡,在河鼓星东。无匹,无偶。牵牛,星名,又名天鼓,与织女星各处天河之旁。相传每年七月七日才得一会。
[84]袿(guī):妇女的上衣。猗(yī)靡:随风飘动貌。
[85]翳(yì):遮蔽。延伫:久立。
[86]凫:野鸭。
[87]“凌波”二句:在水波上细步行走,溅起的水沫附在罗袜上如同尘埃。凌,踏。尘,指细微四散的水沫。
[88]难期:难料。
[89]“转眄”句:转眼顾盼之间流露出奕奕神采。流精,形容目光流转而有光彩。
[90]“气若”句:形容气息香馨如兰。
[91]屏翳:传说中的众神之一,司职说法不一,或以为是云师,或以为是雷师,或以为是雨师,在此篇中被曹植视作风神。川后:传说中的河神。
[92]冯(píng)夷:传说中的水神。
[93]女娲:女神名,相传笙簧是她所造,所以这里说“女娲清歌”。
[94]“腾文鱼”二句:飞腾的文鱼警卫着洛神的车乘,众神随着叮当作响的玉鸾一齐离去。腾,升。文鱼,神话中一种能飞的鱼。警乘,警卫车乘。玉銮,鸾鸟形的玉制车铃,动则发声。偕逝,俱往。
[95]六龙:相传神出游多驾六龙。俨:庄严的样子。齐首:六龙齐头并进。
[96]云车:相传神以云为车。容裔:即“容与”,舒缓安详貌。
[97]鲸鲵(ní):即鲸鱼。水栖哺乳动物,雄者称鲸,雌者称鲵。毂(gǔ):车轮中用以贯轴的圆木,这里指车。
[98]沚:水中小块陆地。
[99]“纡素领”二句:洛神不断回首顾盼。纡,回。素领,白皙的颈项。清扬,形容女性清秀的眉目。
[100]交接:结交往来。
[101]盛年:少壮之年。莫当:无匹,无偶,即两人不能结合。
[102]“抗罗袂”二句:举起罗袖掩面而泣,止不住泪水涟涟沾湿了衣襟。抗,举。袂,衣袖。浪浪,水流不断貌。
[103]“悼良会”二句:痛惜这样美好的相会永不再有,哀叹长别从此身处两地。
[104]效爱:致爱慕之意。
[105]明珰:以明月珠作的耳珰。
[106]“虽潜”二句:虽然幽居于神仙之所,但将永远怀念着君王。潜处,深处,幽居。太阴,众神所居之处。君王,指曹植。
[107]“忽不悟”二句:洛神说毕忽然不知去处,我为众灵一时消失隐去光彩而深感惆怅。不悟,不见,未察觉。所舍,停留、止息之处。宵,通“消”,消失。蔽光,隐去光彩。
[108]背下:离开低地。陵高:登上高处。
[109]遗情:留情,情思留连。想象:指思念洛神的美好形象。
[110]灵体:指洛神。
[110]上溯:逆流而上。
[112]长川:指洛水。
[113]耿耿:心神不安的样子。
[114]“揽騑辔”二句:当手执马缰,举鞭欲策之时,却又怅然若失,徘徊依恋,无法离去。騑(fēi),车旁之马。古代驾车称辕外之马为騑或骖,此泛指驾车之马。辔,马缰绳。抗策,犹举鞭。盘桓,徘徊不进貌。[3] [4-5]
白话译文
黄初三年,我来到京都朝觐,归渡洛水。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叫宓妃。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于是作了这篇赋。赋文云:
我从京都洛阳出发,向东回归封地鄄城,背着伊阙,越过轘辕,途经通谷,登上景山。这时日已西下,车困马乏。于是就在长满杜蘅草的岸边卸了车,在生着芝草的地里喂马。自己则漫步于阳林,纵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于是不觉精神恍惚,思绪飘散。低头时还没有看见什么,一抬头,却发现了异常的景象,只见一个绝妙佳人,立于山岩之旁。我不禁拉着身边的车夫对他说:“你看见那个人了吗?那是什么人,竟如此艳丽!”车夫回答说:“臣听说河洛之神的名字叫宓妃,然而现在君王所看见的,莫非就是她!她的形状怎样,臣倒很想听听。”
我告诉他说:她的形影,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远而望之,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视之,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她体态适中,高矮合度,肩窄如削,腰细如束,秀美的颈项露出白皙的皮肤。既不施脂,也不敷粉,发髻高耸如云,长眉弯曲细长,红唇鲜润,牙齿洁白,一双善于顾盼的闪亮的眼睛,两个面颧下甜甜的酒窝。她姿态优雅妩媚,举止温文娴静,情态柔美和顺,语辞得体可人。洛神服饰奇艳绝世,风骨体貌与图上画的一样。她身披明丽的罗衣,带着精美的佩玉。头戴金银翡翠首饰,缀以周身闪亮的明珠。她脚著饰有花纹的远游鞋,拖着薄雾般的裙裾,隐隐散发出幽兰的清香,在山边徘徊倘佯。忽然又飘然轻举,且行且戏,左面倚着彩旄,右面有桂旗庇荫,在河滩上伸出素手,采撷水流边的黑色芝草。
我钟情于她的淑美,不觉心旌摇曳而不安。因为没有合适的媒人去说情,只能借助微波来传递话语。但愿自己真诚的心意能先于别人陈达,我解下玉佩向她发出邀请。可叹佳人实在美好,既明礼义又善言辞,她举着琼玉向我作出回答,并指着深深的水流以为期待。我怀着眷眷之诚,又恐受这位神女的欺骗。因有感于郑交甫曾遇神女背弃诺言之事,心中不觉惆怅、犹豫和迟疑,于是敛容定神,以礼义自持。
这时洛神深受感动,低回徘徊,神光时离时合,忽明忽暗。她像鹤立般地耸起轻盈的躯体,如将飞而未翔;又踏着充满花椒浓香的小道,走过杜蘅草丛而使芳气流动。忽又怅然长吟以表示深沉的思慕,声音哀惋而悠长。于是众神纷至杂沓,呼朋引类,有的戏嬉于清澈的水流,有的飞翔于神异的小渚,有的在采集明珠,有的在俯拾翠鸟的羽毛。洛神身旁跟着娥皇、女英南湘二妃,她手挽汉水之神,为瓠瓜星的无偶而叹息,为牵牛星的独处而哀咏。时而扬起随风飘动的上衣,用长袖蔽光远眺,久久伫立;时而又身体轻捷如飞凫,飘忽游移无定。她在水波上行走,罗袜溅起的水沫如同尘埃。她动止没有规律,像危急又像安闲;进退难以预知,像离开又像回返。她双目流转光亮,容颜焕发泽润,话未出口,却已气香如兰。她的体貌婀娜多姿,令我看了茶饭不思。
在这时风神屏翳收敛了晚风,水神川后止息了波涛,冯夷击响了神鼓,女娲发出清泠的歌声。飞腾的文鱼警卫着洛神的车乘,众神随着叮当作响的玉鸾一齐离去。六龙齐头并进,驾着云车从容前行。鲸鲵腾跃在车驾两旁,水禽绕翔护卫。车乘走过北面的沙洲,越过南面的山冈,洛神转动白洁的脖颈,回过清秀的眉目,朱唇微启,缓缓地陈诉着往来交接的纲要。只怨恨人神有别,彼此虽然都处在盛年而无法如愿以偿。说着不禁举起罗袖掩面而泣,止不住泪水涟涟沾湿了衣襟,哀念欢乐的相会就此永绝,如今一别身处两地,不曾以细微的柔情来表达爱慕之心,只能赠以明珰作为永久的纪念。自己虽然深处太阴,却时时怀念着君王。洛神说毕忽然不知去处,我为众灵一时消失隐去光彩而深感惆怅。
于是我舍低登高,脚步虽移,心神却仍留在原地。余情绻缱,不时想象着相会的情景和洛神的容貌;回首顾盼,更是愁绪萦怀。满心希望洛神能再次出现,就不顾一切地驾着轻舟逆流而上。行舟于悠长的洛水以至忘了回归,思恋之情却绵绵不断,越来越强,以至整夜心绪难平无法入睡,身上沾满了浓霜直至天明。我不得已命仆夫备马就车,踏上向东回返的道路,但当手执马缰,举鞭欲策之时,却又怅然若失,徘徊依恋,无法离去。[6]
创作背景
曹植此赋据序所言,系其于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入朝京师洛阳后,在回封地鄄城途中经过洛水时,“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而作。当时,曹丕刚即帝位不久,即杀了曹植的密友丁仪、丁廙二人。曹植本人在就国后也为监国谒者奏以“醉酒悖慢,劫胁使者”,被贬安乡侯,后改封鄄城侯,再立为鄄城王(俱见《三国志·陈思王传》)。这些对决心“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的曹植来说,无疑是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其心情之抑郁与苦闷,是可想而知的。[3] [5]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曹植在诗歌和辞赋创作方面有杰出成就,其赋继承两汉以来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吸收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为辞赋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作品从记述离开京城,“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的行程开始,描写了作者与侍从们到达洛滨时的情景。当时“日既西倾,车殆马烦”,他们税驾蘅皋,秣驷芝田,容与阳林,流眄洛川。在一片静谧的气氛中,作者神思恍惚,极目远眺波光潋滟的洛水。就在他偶尔抬头的一刹那,奇迹出现了:一个瓌姿艳逸的女神站立在对面的山崖上。这使作者惊愕万分,他不自觉地拉住身旁的御者,急切地问道:“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在这里,山边水畔落日前的优美景色衬托出人物意外发现的惊喜之情,创造了一种引人入胜的意境。接下去御者的回答也十分巧妙,他避开作者第一个问题——“尔有觌于彼者乎”不答,而以“臣闻”“无乃”等猜测的口吻,郑重其事地提出洛神宓妃,这在有意为下文对洛神的描绘留下伏笔的同时,又给本已蹊跷的邂逅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洛神宓妃,相传为远古时代宓羲氏的女儿,因溺死于洛水而为水神。关于这个古老传说中的女神,屈原在《天问》和《离骚》中都曾提及。以后司马相如和张衡,又在赋中对她作了这样的描绘:“若夫青琴宓妃之徒,绝殊离俗,妖冶娴都,靓妆刻饰,便环绰约。……芬芳沤郁,酷烈淑郁;皓齿灿烂,宜笑的皪;长眉连娟,微睇绵藐”(《上林赋》);“载太华之玉女兮,召洛浦之宓妃。咸姣丽以蛊媚兮,增嫮眼而蛾眉。舒婧之纤腰兮,扬杂错之袿徽。离朱唇而微笑兮,颜的以遗光……”(《思玄赋》)。与前人的这种直接描写不同,作品首先以一连串生动奇逸的比喻,对洛神初临时的情状作了精彩纷呈的形容:“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颻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渌波。”其形象之鲜明,色彩之艳丽,令人目不瑕接。其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尤为传神地展现了洛神飘然而至的风姿神韵。它与下面的“轻云之蔽月”和“流风之回雪”,都从姿态方面,给人以轻盈、飘逸、流转、绰约的动感;而“秋菊”、“春松”与“太阳升朝霞”和“芙蓉出渌波”,则从容貌方面,给人以明丽、清朗、华艳、妖冶的色感。这种动感与色感彼此交错和互相浸淫,织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神奇景象,它将洛神的绝丽至艳突出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在这种由反复比喻造成的强烈艺术效果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使用传统手法,对洛神的体态、容貌、服饰和举止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这位宓羲氏之女身材适中,垂肩束腰,丽质天生,不假粉饰;她云髻修眉,唇齿鲜润,明眸隐靥,容光焕发;加之罗衣灿烂,佩玉凝碧,明珠闪烁,轻裾拂动,更显得“瓌姿艳逸,仪静体闲”。作者的这些描绘,使人联想起《诗经》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赞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卫风·硕人》);也使人联想起宋玉对东邻女的称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登徒子好色赋》)。作者显然受了他们的影响,但是他比前人更重视表现人物的动态美。下面,他着重描写了洛神天真活泼的举止:“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至此,洛神的形象已神态兼备,呼之欲出了。“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作者为眼前这位美貌的女神深深打动了。他初为无以传递自己的爱慕之情而苦闷,继而“愿诚素之先达”,“解玉佩以要之”。在得到宓妃的应和,“执眷眷之款实”之后,他又想起传说中郑交甫汉滨遗佩之事,对她的“指潜渊而为期”产生了怀疑。作者在感情上的这种一波三折的变化,形象地反映出他当时内心的微妙状况。与其相应,洛神也感动了。不过作品没有像写作者那样,直接写她的心理变化,而是通过对她一系列行动的精细刻画,表现出激荡在她内心的炽热的爱,以及这种爱不能实现的强烈的悲哀。她“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一会儿耸身轻举,似鹤立欲飞而未起;一会儿从椒涂蘅薄中经过,引来阵阵浓郁的芳香;一会儿又怅然长啸,声音中回荡着深长的相思之哀……当洛神的哀吟唤来了众神,她们无忧无虑地“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时,她虽有南湘二妃、汉滨游女陪伴,但仍不免“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站在那里出神。刹那间,她又如迅飞的水鸟,在烟波浩渺的水上徘徊飘忽,行踪不定。只有那转盼流动、含情脉脉的目光,以及欲言还止的唇吻,似乎在向作者倾吐内心的无穷眷恋和哀怨。作者对洛神或而彷徨,或而长吟,或而延竚,或而飘忽的这种描写,就好似一幕感情激烈、姿态优美的舞剧。人物以她那变化不定、摇曳多姿的舞步,展现了内心的爱慕、矛盾、惆怅和痛苦。尤其是“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一段,更将这幕舞剧推向了高潮,人物的心理矛盾、感情波澜在此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正当作者与洛神相对无语、两情依依之时,离别的时刻终于到了。这是一个构想奇逸、神彩飞扬的分别场面: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在冯夷、女娲的鼓乐声中,由六龙驾驭的云车载着宓妃,在鲸鲵夹毂、异鱼翼輈的护卫下,开始出发了。美丽的洛神坐在渐渐远去的车上,还不断地回过头来,向作者倾诉自己的一片衷肠。“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深深的哀怨笼罩着这个充满神话色彩的画面。在陈述了“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的“交接之大纲”之后,洛神还信誓旦旦地表示:“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最后,洛神的艳丽形象终于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之中,而作者却依然站在水边,怅怅地望着洛神逝去的方向,恍然若失。他驾着轻舟,溯川而上,希望能再次看到神女的倩影。然而,烟波渺渺,长夜漫漫,更使他情意悠悠、思绪绵绵。天亮后,作者不得不“归乎东路”了,但仍“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作品这段文字洋溢着浓厚的抒情气氛,具有一种勾魂摄魄的力量,它把洛神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勾勒、烘托得更加突出、更加完美。
此赋的主要特点有三:特点一,想象丰富。作者从京城洛阳启程,东归封地鄄城。途中,在洛川之边,停车饮马,在阳林漫步之时,看到了洛神宓妃,这就是想象。她的体态摇曳飘忽像惊飞的大雁,婉曲轻柔像是水中的游龙,鲜美、华丽较秋菊、茂松有过之,姣如朝霞,纯洁如芙蓉,风华绝代。随后他对她产生爱慕之情,托水波以传意,寄玉佩以定情。然她的神圣高洁使他不敢造次。洛神终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与之相见,倾之以情。但终因人神殊途,结合无望,与之惜别。想象绚烂,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叹,惆怅丝丝。但这想象并不离奇,因此赋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两篇赋而作。
特点二,词藻华丽而不浮躁,清新之气四逸,令人神爽。讲究排偶,对仗,音律,语言整饬、凝炼、生动、优美。取材构思汉赋中无出其右。此赋起笔便是平中蕴奇的氛围创造。开头平平的叙述,正与陶渊明《桃花源记》叙武陵人的行舟之始一样,奇境的显现在事前一无征兆。但在此刻,作者刹那间目睹了一幕终身难忘的景象:一位俏丽的女子,即洛神现身。接着作者像要与宋玉笔下的巫山神女争辉似的着力描摹洛神的神采姣容以及痛苦情状。然后写洛神率众离去,与屈原《离骚》抒写主人公悲怆远逝的景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特点三,传神的描写刻画,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错综变化巧妙得宜,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之感,使人感到就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个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会使人产生一种虚无之感。在对洛神的体型、五官、姿态等描写时,给人传递出洛神的沉鱼之貌、落雁之容。同时,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高洁。在对洛神与之会面时的神态的描写刻画,使人感到斯人浮现于眼前,风姿绰约。而对于洛神与其分手时的描写“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来鸣鼓,女娲清歌。”爱情之真挚、纯洁,一切都是这样美好,以致离别后,人去心留,情思不断,洛神的倩影和相遇相知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浪漫而苦涩,心神为之不宁徘徊于洛水之间不忍离去。
对《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前人都曾予以极高的评价,最明显的是常把它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诸赋相提并论。其实,曹植此赋兼二者而有之,它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种浓厚的抒情成分,同时又具宋玉诸赋对女性美的精妙刻画。此外,它的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等妙处,又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3] [7]
名家点评
沈约:以《洛神》比陈思他赋,有似异手之作,故知天机启,则律吕自调,六情滞,则音律顿舛也。(《南齐书》卷五十二《陆厥传》)
钟嵘: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嗟呼!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尔怀铅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余辉以自烛。(《诗品》)
刘克庄:《洛神赋》,子建寓言也,好事者乃造甄后以实之。使果有之,当见诛于黄初之朝矣。唐彦谦云:“惊鸿瞥过游龙去,虚恼陈王一事无。”似为子建分疏者。(《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七十三)
何焯:植既不得于君,因济洛川作为此赋,托辞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义门读书记·文选》卷一)
马位:《洛神赋》大似《九歌》。(《秋窗随笔》)
朱乾:按《文选·洛神赋》注载子建感甄事,极为荒谬……然则《洛神》一赋,乃其悲君臣之道否,哀骨肉之分离,托为神人永绝之词,潜处太阴,寄心君王,贞女之死靡他,忠臣有死无贰之志,小说家附会“感甄”,李善不知而误采之,不独污前人之行,亦且污后人之口。(《乐府正义》卷十四)
潘德舆:即《洛神》一赋,亦纯是爱君恋阙之词。其赋以“朝京师,还济洛川”入手,以“潜处于太阴,寄心于君王”收场,情词亦至易见矣。盖魏文性残刻而薄宗支,子建遭谗谤而多哀惧,故形于诗者非一,而此亦其类也。首陈容色以表其才,次言性修以表其德,继以狐疑为忧,终以交结为愿,岂非诗人讽托之常言哉?不解注此赋者,何以阑入甄后一事,致使忠爱之苦心,诬为禽兽之恶行,千古奇冤,莫大于此。予久持此论,后见近人张君若需《题陈思王墓》诗云:“白马诗篇悲逐客,惊鸿词赋比湘君。”卓识鸿议,瞽论一空,极快事也。(《养一斋诗话》卷二)
丁晏:又拟宋玉之辞为《洛神赋》,托之宓妃神女,寄心君王,犹屈子之志也。而俗说乃诬为“感甄”,岂不谬哉!余尝叹陈王忠孝之性,溢于楮墨,为古今诗人之冠,灵均以后,一人而已。(《曹集诠评》附录)
刘熙载:曹子建《洛神赋》出于《湘君》、《湘夫人》,而屈子深远矣。(《艺概》卷三)[4]
后世影响
《洛神赋》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都曾将《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楮墨,为书苑和画坛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到了南宋和元明时期,一些剧作家又将其搬上了舞台,汪道昆的《陈思王悲生洛水》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出。至于历代作家以此为题材,见咏于诗词歌赋者,则更是多得难以数计。可见曹植《洛神赋》的艺术魅力,是经久不衰的。[3]
主旨争议
关于此赋的主旨,历来有较大争议,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甄氏说
认为,曹植《洛神赋》中的“洛神”指的就是自己的嫂嫂甄氏。
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颇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授有官职,而曹植则因年纪尚小、又生性不喜争战,遂得以与甄妃朝夕相处,进而生出一段情意。曹操死后,曹丕于汉献帝二十六年(220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阳,是为魏文帝。魏国建立。甄氏被封为妃,因色衰失宠最后惨死,据说死时以糠塞口,以发遮面,十分凄惨。
甄后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甄后生的太子曹叡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曹丕遂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四年后(234年),明帝曹叡继位八年后,为避母名讳,遂改为《洛神赋》。由于此赋的影响,加上人们感动于曹植与甄氏的恋爱悲剧,故老相传,就把甄后认定成洛神了。
第二种观点:君王说
这种观点认为认为,所谓的“洛神”并不是甄氏,甚至曹植和甄氏也没有发生过恋情。
宋人刘克庄说,这是好事之人乃“造甄后之事以实之”。明人王世贞又说:“令洛神见之,未免笑子建(曹植字)伧父耳。”清代又有何焯、朱乾、潘德舆、丁晏、张云等人,反对洛神即甄氏说。
把他们的论点综合起来,大概有如下几点:
第一,纳甄氏时曹丕18岁,甄氏23岁,而曹植仅13岁。对于一个比自己年长十岁的已婚女子曹植不太可能有过多的想法。丕与植兄弟之间因为政治的斗争,本来就很紧张,《感甄赋》若是为甄氏而写,岂不是色胆包天,不怕掉脑袋了吗?
第二,图谋兄妻,这是“禽兽之恶行”,“其有污其兄之妻而其兄晏然,污其兄子(指明帝)之母而兄子晏然,况身为帝王者乎?”从曹植的为人看,虽也有行为放任、不拘礼法,但绝不会做出类叔嫂私通等有违伦理的事来。
第三,叔嫂情的传说始自唐代李善注引《记》,此前400多年并无此说。而李善在《记》中所说的文帝曹丕向曹植展示甄后之枕,并把此枕赐给曹植,“里老所不为”,何况是帝王呢?极不合情理,显然属无稽之谈。
第四,《感甄赋》确有其文,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城之“鄄”。“鄄”与“甄”通。曹植在写这篇赋前一年,任鄄城王。题名“感甄”实际是曹植在感伤身为鄄城王的自己。
第五,《感甄赋》一文,是“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纯是爱君恋阙之词”,就是说赋中所说的“长寄心于君王”。曹植在赋中已表明“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两篇赋而作。可能是写给其兄魏文帝曹丕的。隐喻君臣大义说较为流行。[8-9]
第三种观点:亡妻崔氏说
一直以来,甄氏说都占据着主流,而君王论也时而露露头角。几年前,学术界另一种观点横空出世,认为洛神赋所描写的其实是曹植的亡妻崔氏。[10] 崔氏为名士崔琰兄之女,嫁给曹植为妻室,后因穿衣太过华丽被曹操所杀。(《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世语》曰:植妻衣绣,太祖登台见之,以违制令,还家赐死。)之后好多年,曹植都没续正室。洛神赋,其实是曹植怀念当年与妻崔氏一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有感而作,其形象鲜明而具体,绝不似由想象。其中“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四句,是埋怨妻子为何当年抛下自己独自去了,使得现在“人神之道殊”,天人两隔。“虽潜处于太阳,长寄心于君王。”是模拟崔氏心理描写,虽然处于阴间,但心里还是挂念着曹植。“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匏瓜本是一个整体,现在分而无匹,牵牛织女本是一对,现在只剩自己一人,都是反映由成对而分开的情形,来形容曹植与崔氏及其合适,而来形容甄氏实为不妥。此处只是抛砖引玉,点明一二,详情可参考所印文献,细细体会。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
背伊阙 ,越轘辕,
经通谷,陵景山。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
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
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奇服旷世,骨象应图。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
或戏清流,或翔神渚。
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
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
冯夷鸣鼓,女娲清歌。
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
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
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于是越北沚,过南冈,
纡素领,回清阳,
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
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
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
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
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
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
遗情想像,顾望怀愁。
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
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
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
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
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罗初来评:小赋少隔句,两句可视之。
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五言平隔)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七言杂隔)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
古:平通平仄 平平平平 ◆藩【上平十三元】
背伊阙,越轘辕,
古:仄平仄 仄平平 ◆辕【上平十三元】
经通谷,陵景山。
古:通平仄 平仄平 ◆山【上平十五删】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古: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 ◆烦【上平十三元】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古:仄仄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平 平通平平平 平仄平仄平 ◆川【下平一先】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
古:平仄平平平仄 仄平通仄 ◆散【上声十四旱】【去声十五翰】
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古:仄仄仄仄 仄仄平通 ◆观【上平十四寒】【去声十五翰】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古:?仄通平 平平平仄 ◆畔【去声十五翰】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
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
古:平仄平仄 通平仄 平仄平平 ◆鸿【上平一东】
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古:仄仄平通 平仄平仄 通仄平平 ◆松【上平二冬】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古:??平仄通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平平平通仄 ◆雪【入声九屑】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
古:仄平通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 ◆霞【下平六麻】
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古:仄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波【下平五歌】
秾纤得衷,修短合度。
古:平平仄通 平仄仄仄 ◆度【去声七遇】
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古:平仄仄平 平通仄仄 ◆素【去声七遇】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古:平仄仄仄 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 平通仄仄 ◆御【去声六御】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
古:平仄通通 平平平平 ◆娟【下平一先】
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古:平平仄仄 仄仄仄通 ◆鲜【下平一先】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古: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权【下平一先】
瓌姿艳逸,仪静体闲。
古:?平仄仄 平仄仄平 ◆闲【上平十五删】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古:平平仄仄 仄平仄平 ◆言【上平十三元】
奇服旷世,骨象应图。
古:平仄仄仄 仄仄通平 ◆图【上平七虞】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
古:平平通平仄仄平 仄平仄平通平 ◆琚【上平六鱼】
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古:仄平仄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 ◆躯【上平七虞】
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古: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通平 ◆裾【上平六鱼】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古:平平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平平平 ◆隅【上平七虞】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
古:平仄仄平通仄 仄?仄平 ◆嬉【上平四支】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古:仄仄仄通 仄仄仄平 ◆旗【上平四支】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古:通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仄平平平 ◆芝【上平四支】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古:平平仄通仄仄平 平通仄平通平 ◆怡【上平四支】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古: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平平 ◆辞【上平四支】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古:仄平仄平通仄平 仄仄仄仄通平 ◆之【上平四支】
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
古:平平平平仄平 平仄仄平平平 ◆诗【上平四支】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古:仄平?仄通通平 仄通平平通平 ◆期【上平四支】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
古:仄仄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平仄平 ◆欺【上平四支】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
古:仄平仄平仄平平 仄通仄平平平 ◆疑【上平四支】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古:通通平平仄仄平 平仄通仄仄平 ◆持【上平四支】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
古:平仄仄平仄平 仄仄平平 ◆徨【下平七阳】
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古:平平平仄 仄平仄平 ◆阳【下平七阳】
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
古:仄通平仄仄仄 仄通平平仄平 ◆翔【下平七阳】
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
古: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平平平 ◆芳【下平七阳】
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古:平通通仄仄仄平 平平仄平通通 ◆长【下平七阳】
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
古:仄仄仄平仄仄 仄平仄仄 ◆侣【上声六语】
或戏清流,或翔神渚。
古:仄通平平 仄平平仄 ◆渚【上声六语】
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古:仄仄平平 仄仄仄仄 ◆羽【上声七麌】
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古:通平平平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 ◆女【上声六语】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古:通平平平平仄平 仄通平平仄仄 ◆处【上声六语】
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
古:平通?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平仄 ◆伫【上声六语】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
古: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 ◆神【上平十一真】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古:平平平仄 平?平平 ◆尘【上平十一真】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
古:仄平平仄 仄平仄平 ◆安【上平十四寒】
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古:仄仄通平 仄仄仄平 ◆还【上平十五删】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古: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 ◆颜【上平十五删】
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古: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兰【上平十四寒】
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古:通平?仄 通仄通平 ◆餐【上平十四寒】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
古:平仄通仄通平 平仄仄平 ◆波【下平五歌】
冯夷鸣鼓,女娲清歌。
古:平平平仄 仄平平平 ◆歌【下平五歌】
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
古:平平平仄仄通 平仄平仄平仄 ◆逝【去声八霁】
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
古:仄通?通通仄 仄平平平平仄 ◆裔【去声八霁】
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古:平平仄平仄仄 仄平平平通仄 ◆卫【去声八霁】
于是越北沚,过南冈,
古:平仄仄仄仄 通平平 ◆冈【下平七阳】
纡素领,回清阳,
古:平仄仄 通平平 ◆阳【下平七阳】
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
古:仄平平仄平平 平平仄平仄平 ◆纲【下平七阳】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
古:仄平平平仄平平 通通平平仄通 ◆当【下平七阳】
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
古:仄平仄仄仄仄平 仄平平平通通 ◆浪【下平七阳】
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
古:仄平仄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平 ◆乡【下平七阳】
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
古:平平平仄仄仄平 通平平平平平 ◆珰【下平七阳】
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
古:平通仄平仄平 通仄平平平通 ◆王【下平七阳】
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古:仄通仄通仄仄 仄平平平仄平 ◆光【下平七阳】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
古: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通 ◆留【下平十一尤】
遗情想像,顾望怀愁。
古:通平仄仄 仄通平平 ◆愁【下平十一尤】
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
古:仄平仄平仄平 仄通平平仄? ◆溯
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
古:平通平平通仄 通平平平平仄 ◆慕【去声七遇】
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
古:仄仄仄平通仄 通平平平仄仄 ◆曙【去声六御】
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
古:仄仄平平仄仄 平通平平平仄 ◆路【去声七遇】
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古:?平仄仄仄仄 仄平平平通平仄 ◆去【去声六御】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4-6-21 11:24
6
思旧赋
作者:向秀
“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和向秀二人,交谊很厚。后来,嵇康因不服晋王司马昭独揽朝政,被诬陷杀害。向秀在嵇康被惨杀后,在统治者的高压下勉强出任官职。一次,他经过好友嵇康的旧居,听到邻人凄恻的笛声,不禁悲从中来,深深悼念嵇康,写下了这篇情恳意恻的《思旧赋》。这赋虽然很短,却成了悼念亡友的代表作。
序言辞赋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古:通仄仄平仄平平 仄通通平仄平 ◆徂【上平七虞】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古:仄平平仄通平平 通平平平仄平 ◆居【上平六鱼】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古:平仄仄平平平平 仄平仄平平平 ◆隅【上平七虞】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古:仄仄仄平通仄平 仄平仄平通平 ◆庐【上平六鱼】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
古:通仄平平仄平平 平仄仄平通平 ◆墟【上平六鱼】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古:平仄仄仄平平平 平?平仄?通 ◆躇【上平六鱼】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古: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通平通 ◆如【上平六鱼】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古:仄仄平平仄仄平 通平仄平通通 ◆吟【下平十二侵】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古:仄平平平仄平平 仄仄仄平通平 ◆琴【下平十二侵】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古:仄仄仄平仄仄平 仄平仄平仄平 ◆阴【下平十二侵】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古:通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仄平仄平 ◆寻【下平十二侵】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古:平仄平通通仄平 仄平通平仄平 ◆心【下平十二侵】
注释
1.吕安:字仲悌,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生年不详,卒于魏景元三年。其妻徐氏貌美,吕安之兄吕巽与之有染,事发,其兄反诬吕安不孝,嵇康辩其无辜。钟会与嵇康有隙,趁机进谗于司马昭。司马昭后并杀二人。 居止:居住的地方。
2.不羁之才:有才能但不受羁绊。
3.志远而疏:志向高远,但疏于人事。
4.心旷而放:心性旷达,游离于世俗。
5.以事见法:以,因;事,指二人被诬之事,详见后文;法,刑;以事见法,因那件事而被加刑。
6.博综:博,广;综,综合。此处指广博掌握(很多技能)。
7.丝竹:丝指弦乐,竹指管乐,此处引申为音乐、乐器。
8.就命:就死、赴死。
9.顾:看。
10.逝将:将要。迈:行。
11.薄:迫近。 虞渊:传说中的日落之处。《淮南子·天文训》云:“日至于虞渊,是谓黄昏。”
12.寥亮:即今嘹亮。
13.曩(nǎng)昔:从前。游宴:出游、聚会。
14.将命:奉命。 适:往。
15.旋反:旋,回;反,同“返”;旋反,回来,指从洛阳回去。 徂:行
16.济:渡。
17.山阳:嵇康原住在山阳嵇山之下。
18.驾:车驾 。 城隅:城的一角。
19.二子:指嵇康和吕安。
20.历:经。 穷巷:隐僻的里巷。
21.愍(mǐn):通“悯”;同情。黍(shǔ)离:《诗经》中感叹周朝覆亡的诗歌。其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22.殷墟:殷都旧址,在今河南安阳市小屯村。麦秀:指麦子秀发而未实。《史记.宋微子世家》云:“其后箕子朝周﹐过故殷虚﹐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徸兮﹐不与我好兮!’所谓狡童者,纣也。殷民闻之,皆为流涕。”翻译:后来,箕子朝拜周王,经过故都殷墟,感伤于宫室毁坏坍塌、高粱丛生,箕子十分悲痛,想大哭一场又不行;想小声哭泣,又感到近于女人的性格,于是作出《麦秀》一诗,诗中说:“麦芒一点点生长啊,禾苗绿油油。那个混小子啊,不和我友好!”所谓混小子,就是纣王。殷的百姓看到这首诗,都为之泣下。
后常以箕子的《麦秀》为感叹家国破亡之痛的典实。
23.惟:思念。 古昔:指上文的周商旧事。 怀今:指有感于古人事而怀念嵇康和吕安。
24.焉如:何往。
25.受罪:受(因罪所加的)刑罚。
26.“叹黄犬”句:《史记·李斯列传》有云:“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翻译:二世二年(前208)七月,李斯被判处五种刑罚,最后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李斯从狱中被押解出来时,跟他的次子走在一起。他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上蔡东门外去打兔子,可哪里还有机会啊!”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吟:叹息。
27.辞:诀别。
28.运遇:命运遭遇。 领会:对于命运的领悟和理解。
29.余命:剩下的生命。寸阴:极短的时光,指临刑前的片刻。此二句指嵇康领悟了自己的命运,把死前的残生寄托在了弹琴的片刻时间。嵇康临刑前详情:《晋书·列传十九·嵇康传》云: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翻译:嵇康将在东市受刑,有三千名太学生想拜嵇康为老师,他没有答应,而是看了看太阳的影子,要了琴来弹,说:“从前袁孝尼想拜我为师,学习《广陵散》曲,我都严守秘密(没有教他),这首《广陵散》,从今以后就断绝了啊!”
30.鸣笛:指序中所说的邻人之笛。
31.寻:继续
32.驾:马车。言:语气助词。将迈:将要出发。
33.援:提。翰:笔。写心:描述自己的心境。
译文
我和嵇康、吕安的行止相近,他们都有不受拘束的才情。可是嵇康的志向高远而疏阔,吕安的心胸旷达而豪放,之后各自因为一些事情而被杀。嵇康精通所有的技艺,对于音律尤其高妙。当临刑之时,他回头看了看太阳的影子,要过琴来弹奏。正值我将要西行,路过我们旧日的居所,当此之时,太阳渐渐地迫近它的沉落之地,寒冷的冰霜越发显出凄凉的样子,邻里有人吹笛,吹出的声音嘹亮悲摧,追怀往昔一起游玩宴乐的情分,我被这笛声触动不禁深深叹息,所以写下这样的赋。
奉命前往遥远的上京,又回身向北而去。泛舟渡过黄河,路过昔日在山阳的故居。举目看到萧条的旷野,在城脚下停下我的车舆。重履二人留下的遗迹,经过深巷中的空屋。感叹《黍离》的歌声深切地哀悯西周的宗庙,悲伤《麦秀》的调子飘荡在殷朝的废墟。因为抚摸到古老的哀愁而怀念故去的人,我的心徘徊而踌躇。梁栋屋宇都历历存在而没有丝毫损毁,故人的形容和精神已远逝不知所去。当年李斯受罪被杀,为着不能再牵黄犬出上蔡门打猎而恋恋不舍,叹息长吟。我哀悼嵇生将要永辞世间的最后一刻,回顾日影再一次弹响鸣琴。人生的缘分遭际聊寄于瞬间的领悟遇合,剩下的美好生命托付给哪怕只有一寸的光阴。我听到笛子的声音爽朗慷慨,仿佛嵇生绝世的清音得以重临。我的车驾将重新起程,于是执笔写下此刻的心情。
作者简介
向秀,字子期(约227—272),魏晋之际哲学家、文学家,河内怀(今河南武陟西南)人。竹林七贤之一。
向秀为“竹林七贤”之一
向秀为“竹林七贤”之一
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为《庄子》作注,“发明奇趣,振起玄见”,但余《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竟而卒。而郭象“述而文之”,另为一本。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向秀主张自然与名教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所以各任其性,即是“消遥”,但“君臣上下”亦皆出于“天理自然”,故不能因要求“消遥”而违反名教。本隐居不仕,嵇康被杀后,被迫出仕,但在朝仅挂一空名。《晋书·列传十九·向秀传》云:“后为散骑侍郎,转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卒于位。"擅诗赋,但传世作品仅一文(《难嵇叔夜养生论》)、一赋(《思旧赋》)。其哀吊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颇有名。
写作背景
向秀《思旧赋》的艺术独创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思旧赋》是魏晋之际极重要的文学作品,对后世文学亦有深远的影响。
《思旧赋》“昔李斯”四句,用李斯蒙冤而死的古典,喻说嵇康蒙冤而死的今典。李斯是暴秦的功臣,嵇康是高洁的隐士,两人的价值观、性格和行为根本不同,但是蒙冤而死这一点则相同。此是两人之间唯一的,也是至关重要的相同点。以李斯比嵇康,看似不伦不类,实际确切地揭示出嵇康是被诬谋反蒙冤而死这一历史真相。揭示嵇康含冤而死,是全文必不可少的前提,通过用典,确立了前提。不仅如此,以李斯比嵇康,既是比喻,同时亦是对比(反比),对比出嵇康视死如归的品格,高洁的志趣。要之,这是用典的险笔,但是非常成功。
在阮籍《咏怀诗》组诗中,古典字面、今典实指的用典艺术,始成为重要手法。如第三十一首“驾言发魏都”,用战国魏亡国的古典,喻说曹魏亡国的今典。古典与今典之间的相似性,是古今两个亡国的国名相同,用典可谓精切。其中“身竟为土灰”之句,是用曹操《夏门行》“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和阮籍父亲阮瑀《七哀诗》“良时忽一过,身体化土灰”的今典(语典),潜在而确切地给出了本诗指向曹魏今典(时事)的路标,用典可谓精深。这标志微言政治抒情诗的主要艺术手法,已经从曹植的诘问、反语等手法,转变到了用典。向秀与阮籍同时,向秀《思旧赋》古典字面、今典实指的手法,是否来自《咏怀诗》,姑可不论;但是可以肯定,《思旧赋》在赋体文学中采用古典字面、今典实指手法,以表达政治微言,乃是一项创新。
此后微言政治抒情诗文,如陶渊明《述酒》、左思《咏史诗》、庾信《拟咏怀》,直至唐代李白《远别离》、杜甫《杜鹃》、南宋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弟》、宋元之际谢翱《登西台恸哭记》、明末清初钱谦益《有学集》、《投笔集》、近代陈三立《散原精舍诗》等,皆以古典字面、今典实指作为主要艺术手法。可以说,中国政治微言抒情诗以古典字面、今典实指的用典艺术作为主要艺术手段的传统,是由阮籍和向秀共同确立的。
中国文学史上的微言政治抒情诗,往往出现在政治幽暗时期。微言抒情诗之微言,是诗人在政治压力和恐怖统治下,要揭露被政治谎言所掩盖的现实真相,表达真实思想感情,而又不能明言,以避免政治迫害,所采用的特殊艺术手法。优秀的微言抒情诗,其寓意往往可以通过体会和实证,而获得确认。微言抒情诗的艺术效果,则是言外有无穷之意,有一种特殊的韵味(韵味或来自意象,或来自微言,有所不同;皆为言外之意,则相同)。
在中国微言政治抒情诗的艺术手法中,诘问、反语等手法,或难以指事(如诘问),表现力有所不足;或近于直言(如反语),容易为统治者察觉,给作者带来危险,尚非理想的微言艺术。而用典,则古典字面,较为安全(用典越深,危险越少);今典实指,尤能指事(用典越精,指事越确)。用典注定要发展成为中国微言政治抒情诗的主要艺术手段,原因即在于此。古典字面、今典实指之所以可能,原因亦在于历史往往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此意义上,亦可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8
《思旧赋》序云:“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赋云:“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托运命于领会兮,寄馀命于寸阴。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这两节文字所描写情景是相同的:从嵇康临终前所奏琴声的绝响,反复描写同一情景,而不惜笔墨,这显然是作品重心所在,寄托有深意。
在这两节文字的意象中,最突出的意象是音乐意象,包括当时嵇康所奏响的琴声,和山阳邻家所吹响的笛声。琴声、笛声两种意象之间,有一种连续性,此连续性,就在于同为优美的音乐之声,在于似断实连,彼伏此起,“妙声绝而复寻”。绝,灭也。寻也者,继续、连续也。
琴声、笛声“妙声绝而复寻”,象征了嵇康虽死犹生,象征了嵇康精神不死,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覆按此节文字之上文云:“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蹰。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追问嵇康形神逝其焉如,实是希冀嵇康精神不死。此节文字象征嵇康虽死犹生,活在人们心里,正是回答了上文的追问。其下文云:“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上下文两言自己之心,实表示嵇康亦活在自己心里。
琴声、笛声“妙声绝而复寻”,这是兴,是触景生情、借眼前景道心上事、言外有无穷之意的兴。(如《文心雕龙·比兴》篇所说:“兴者,起也”,“起情者依微以拟议”,“明而未融,故发注而后见也”。)
这是极为优美的兴象。因为它是听觉意象、音乐意象,所以至为空灵、优美。(兴象是由兴而来的意象。兴象通常是视觉意象,“妙声绝而复寻”则是听觉意象、音乐意象。视觉意象较实在,听觉意象则空灵,作为音乐意象尤为优美。)
这是极为优美的兴象,因为它言有尽而意无穷、韵味无尽。
用音乐意象“妙声绝而复寻”,象征死者虽死犹生,这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项艺术独创。
了解古典文学作品的内容、艺术,孰先、孰后,并无一成不变的路数,只能取决于具体情况。有时须先从了解内容的进路进入作品,然后始能确知其艺术造诣。但有时则须先从了解艺术的进路进入作品,然后始能确知其内容意义,《文心雕龙·知音》篇称之为“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思旧赋》“昔李斯之受罪兮”、“悼嵇生之永辞兮”四句,不了解其深微的用典暨比喻艺术,就不能确知其揭示嵇康蒙冤而死的苦心孤诣。琴声、笛声“妙声绝而复寻”两段音乐意象描写,不了解其优美的的象征艺术,亦不能确知其象喻嵇康虽死犹生的深情高致。
辞赋鉴赏
这篇赋体文是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向秀为怀念故友嵇康和吕安所作。此赋分为“序言”和“正文”两部分,字里行间直陈直叙,除了对亡友的沉痛悼念之外,对当时黑暗政治难以明言的悲愤也流露其中。可谓情真语切,悲愤交加,寓情与景,寄意遥深。
序言鉴赏
“序言”写向秀自己经过旧庐时闻邻人笛音,不禁忆起嵇康之死及其死前弹琴的模样。“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当时,亡友嵇康看看日影,临刑将到,便索琴弹了一曲只有他自己会弹的《广陵散》。其“远而疏”的从容气度,对临刑前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对屠杀者极度藐视的神情,活灵活现。据《晋书》记载:“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所以说,《广陵散》是嵇康“临当就命” 索琴而弹出的绝响,是嵇康最后思想的凝结,也是我们了解嵇康生命意识的关键。有人说,嵇康“把庄子的理想的人生境界人间化了”(罗宗强语),因为,琴声对于嵇康来说,曾经凝聚着“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逍遥游》)的神仙情结。有了这样的心态,嵇康不会去顾及人生之途上到底有多少不尽人意的地方,哪怕“寄余命于寸阴”,也不忘去弹奏“感天地以致和”的音乐,让琴声超越人生困境的诗性境界,去创化一种本然,去拓展一种空谷传响、长啸久绝。作者这样写嵇康惨遭杀害时戏剧性的动人表现,目的是歌颂亡友的德才和风度。
主文鉴赏
“主文”虚实相间,借景抒情,凄楚悲怆,涵咏不尽。“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此处用“济”、“经”、“瞻”、“息”、“践”、“历”等动词,一方面把作者自己的举步维艰的处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一方面又是通过特定时间的特定景物移情抒怀。鲁迅说,向秀写《思旧赋》是“为了忘却的记念”。向秀绕一大段远路到山阳去,是为了凭吊昔日好友,而凭吊又是为了告别。这是因为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嵇康被害后,在司马氏的高压下,他不得不应征到洛阳。而当年,他与嵇康曾沿着这条路,往返于山阳与洛阳,寒风凛冽,往事如烟……如今好朋友嵇康曾经存在的地方,已物是人非。“叹《黍离》”、“悲《麦秀》”、“栋宇存”而“形神逝”。 故居、情景仍然是日落、音声如昔,但自嵇康死后,他的妻儿已迁居他乡,此处只留下了一座空宅。虽然栋宇还没有毁坏,而主人已经形神俱逝。远远望去,犹如荒冢一样凄凉。这些现实与往事,无不勾起向秀的极大伤感。此刻,向秀想起历史上李斯被腰斩的冤案:李斯临刑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史记》)李斯对儿子关于黄犬的一段临别谈话,读之令人鼻酸,这是血泪的怨愤控诉。向秀用此隐喻和类比,为嵇康鸣不平,故又忆及“顾日影而弹琴”之事。忽然,远处传来了嘹亮而断续的笛声,原来是陌生的邻人吹起了一首伤感的曲子,在这寒冷的黄昏,更是沁人肺腑的凄凉。于是,“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与开头“序”中描写的嵇康的身影与音乐联系在一起遥相呼应,同时也形成了情景交融的移情手法。鲁迅曾经说过:“青年时期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了。”原来,“吟罢低眉无写处”的心境多么与之相似。有人也曾评说,“向秀作思旧赋,家国万端,生机变乱,不可胜说。然而郁结者,欲说还休,休又难止”。也许这就是抒情小赋动人心弦之处——“短歌微言不能长”(曹丕《燕歌行》)最好的诠释吧 。
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也有应用“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后世影响
总之,《思旧赋》以含蓄的笔法,表述对友人的深情厚意。用简短的笔墨,隐晦曲折的表达自己哀伤激愤之情。尤其是“山阳邻笛”的典故,哀怨愤懑,情辞隽远,已经成为后世文学审美的意象之一。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4-6-21 11:41
7
感士不遇赋
陶渊明集卷之五赋辞——感士不遇赋并序
[说明]这篇赋约作于晋宋易代之后,为陶渊明晚年的作品。士,这里指有才华、有抱负而不被重用的善良正直之人。赋,是一种半文半诗的文学体裁、讲究文采与韵节。 这篇赋的主旨,是抨击当时社会政治的腐朽与道德风尚的败坏。正直善良而有才华之士,本怀大济苍生之志,但在虚伪、黑暗的社会中,不是被埋没就是遭到毁谤谗害,往往使他们进退两难,慷慨悲愤。陶渊明以其丰富的社会阅历与切身体验,对世俗社会早已领悟甚深,所以他“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决心保持高尚的道德与纯朴的节操而远离尘俗之网。
1、原文:
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赋》(1),司马子长又为之(2)。余尝于三余之日(3),讲习之暇,读其文,慨然惆怅。夫履信思顺(4),生人之善行(5),抱朴守静(6),君子之笃素(7)。自真风告逝(8),大伪斯兴(9),闾阎懈廉退之节(10),市朝驱易进之心(11)。怀正志道之土(12),或潜玉于当年(13);洁己清操之人,或没世以徒勤(14)。故夷皓有“安归”之叹(15),三闾发“已矣”之哀。(16)悲夫(17)!寓形百年(18),而瞬息己尽(19),立行之难(20),而一城莫赏(21)。此古人所以染翰慷慨(22),屡伸而不能己者也(23).夫导达意气(24),其惟文乎(25)?抚卷踌躇(26),遂感而赋之(27)。
咨大块之受气,何斯人之独灵(28)!禀神志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29)。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30);靡潜跃之非分,常傲然以称情(31)。世流浪而遂祖,物群分以相形(32)。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33)。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34)。山嶷嶷而怀影,川汪汪而藏声(35)。望轩唐而永叹,甘贫贱以辞荣(36)。淳源旧汩长分,美恶作以异途(37)。原百行之攸贵,莫为善之可娱(38).奉上天之成命,师圣人之遗书(39)。发忠孝于君亲,生信义于乡闾(40)。推诚心而获显,不矫然而祈誉(41)。嗟乎(42)!雷同毁异,物恶其上(43);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44)。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45)。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46)!哀哉!士之不遇,已不在炎帝帝魁之世(47)。独抵修以自勤,岂三省之或废(48);庶进德以及时,时既至而不惠(49)。无爱生之晤言,念张季之终蔽(50);憨冯史于郎署,赖魏守以纳计(51)。虽仅然于必知,亦苦心而旷岁(52)。审夫市之无虎,眩三夫之献说(53)。悼贾傅之秀朗,纤远辔于促界(54)。悲董相之渊致,屡乘危而幸济(55)。感哲人之无偶,泪淋浪以洒袂(56)。承前王之清海,曰天道之无亲(57);澄得一以作鉴,恒辅善而佑仁(58)。夷投老以长饥,回早夭而又贫(59);伤请车以备椁,悲茹蔽而殒身(60);虽好学与行义,何死生之苦辛(61)!疑报德之若兹,惧斯言之虚陈(62)。何旷世之无才,罕无路之不涩(63)。伊古人之慷慨,病奇名之不立(64)。广结发以从政,不愧赏于万邑(65);屈雄志于戚竖,竞尺土之莫及(66);留诚信于身后,动众人之悲泣(67)。商尽规以拯弊,言始顺而患入(68)。奚良辰之易倾,胡害胜其乃急(69)!苍旻遐缅,人事无已(70);有感有昧,畴测其理(71)!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72)。既轩冕之非荣,岂组袍之为耻(73)?诚谬会以取拙,且欣然而归止(74)。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于朝市(75)。
[注释]
(1)董仲舒: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著有《春秋繁露》等书。他所作的《士不遇赋》,收在《古文苑》中。
(2)司马子长: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所著《史记》为不朽之作。又为之:又作过一篇《悲士不遇赋》。其残文见《艺文类聚》卷三十。
(3)三余之日:指闲暇之时。三国时魏人董遇常教学生利用“三余”的时间读书,谓“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
(4)夫:发语词。履信:遵守信义。思顺:不忘忠孝。《左传·隐公三年》:“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周易·系辞上》:“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5)生人:犹生民。人,人类。善行:良好的品行,即美德。
(6)抱朴:胸怀淳朴.不失本真。(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守静:保持内心的平静,不为外物所挠。
(7)笃(dǔ赌)素:犹笃志。志向专一不变。《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后汉书·张衡传》:“必施厥素尔。”注:“素,志也。”
(8)真风:自然淳朴的风尚。告逝:消失。
(9)大伪斯兴:虚伪之风盛行。斯:乃。
(10)闾阎:里巷的门,借指平民。懈:懈怠。廉退之节:廉洁谦让的节操与礼节。
(11)市朝:指官场,朝廷。驱:驰驱竞逐。易进:侥幸升官,指靠投机取巧往上爬。
(12)怀正:胸怀正直。志道:有志于治世之道。
(13)潜玉:藏玉,指有德才而隐居不仕。当年:正当有力之年,指壮年。
(14)没世:终生,一世。徒勤:徒劳,空忙。
(15)夷皓:指伯夷、叔齐和商山四皓。“安归”之叹: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曾作歌曰:“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史记·伯夷叔齐列传》)商山四皓隐居时作歌曰:“唐虞世远,吾将安归?”(皇甫谧《高士传》)安归:归往何处。即无归处。
(16)三闾:指屈原。屈原曾任三闾大夫之职。“己矣”之哀:屈原《离骚》结尾说:“已矣哉!国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已矣:算了吧。即无可奈何之意。
(17)夫(fú扶):表感叹语气。
(18)寓形:寄身。寓:寄,寄托。形:身形,形体。
(19)瞬息:一转眼一呼吸之间,谓时间短促。尽:指生命结束。
(20)立行:指建立功业。
(21)一城莫赏:得不到赐爵封地。
(22)染翰:浸湿毛笔,指写作。
(23)伸:伸述,表白。已:止。
(24)导达意气:抒发性情意志。其:语助词,表示推测,犹“大概”。
(25)惟:只有。
(26)卷:书卷。指董仲舒和司马迁的《士不遇赋》。踌躇:原指犹豫不定,这里指反复思考。
(27)遂:于是。感:有所感触。赋:抒写,用作动词。
(28)咨(zī资):嗟叹声。大块:大自然。受气:意思是禀承天地自然之气而万物生。王充《论衡,自然》:“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斯:此,这。独灵:最灵智,最尊贵、杰出。《礼记·礼运篇):“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许慎《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陶渊明《形影神·形赠影》:“谓人最灵智。”这两句是说,承天地自然之气而万物生,为什么唯独人最为灵智呢?
(29)禀:承受。藏照:怀揣光明,即拥有智力。秉:持,具有。三五:三才五常的省略。三才:指天、地、人。《周易·系辞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所说常行不变的五项道德标准。垂名:留名。垂:流传下去。
(30)击壤:古代的一种游戏,这里指隐居。晋代皇甫谧《高士传》:“壤父者,尧时人也。帝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无事。壤父年八十余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宋代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七引《艺经》云:“壤以木为之,前广后锐,长尺四寸,阔三寸,其形如履。将戏,先侧一壤于地,远三四十步,以手中壤击之,中者为上。”济:救助。苍生:指黎民,百姓。
(31)靡:无。潜:潜藏,指隐居。跃:显达,指出仕做官。非分:不合本分。傲然:高傲自足的样子。称情:符合心意。这两句是说,无论隐居还是做官,都随顺自然,各安本分,人们高傲自足。无拘无束。
(32)流浪:漂荡不定,这里指运行变化,犹“流转”。徂(cú):往,过去。物:这里指人。群分:指分为善恶不同的人群。相形:各自区别,互为对应。
(33)密网裁:捕鱼的网织得很密。宏罗制:捕鸟的网罗张得很大。这两句比喻统治者的专制制度和好佞之徒陷害忠良的阴谋诡计。
(34)达人:通达有见识的人。善觉:善于观察形势,容易觉悟。逃禄:逃避爵禄,指不做官。
(35)嶷嶷(nì逆):高峻的样子。影:指隐士的身影。汪汪:水面宽广的样子。声:指隐士的声音。这两句是说,达人隐居于山水之间。
(36)轩唐:指轩辕与唐尧,相传为上古治世之君。永叹:长叹。辞荣:辞去荣华富贵。
(37)淳源:清澈的水源。这里比喻淳朴的道德风尚。汩(gǔ古):水流动的样子。长分:指水源流到远处就分支了。美恶:美善与邪恶。作:出现,产生。
(38)原:探原,推究。百行:各种行为。攸贵:所贵。莫为善:莫若行善。
(39)奉:遵奉,奉行。成命:既定的命令。这里指命运的安排或自然的规律。师:师法,效法。
(40)发:显现,指行为表现。生:这里有“树立”的意思。乡闾:乡里。
(41)推:以,凭借。显:显达。矫然:虚伪做作。祈誉:祈求荣誉。
(42)嗟乎:感叹之声。
(43)雷同:人云亦云;相同。《礼记·曲礼上》:“毋剿说,毋雷同。”郑玄注:“雷之发生,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己,不当然也。”《楚辞·九辩》:“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毁异:诽谤异己,即抵毁不同于己见之人。物恶(wù务)其上:世人憎恨那些才能超过自己的人。物:指人。《晋书·袁宏传》:“物恶其上,世不容哲。”
(44)妙算者:能预见先机之人。谓迷:被认为是糊涂。云妄:被说成是狂妄。
(45)坦:坦诚,坦荡。至公:最公正无私。无猜:对人没有猜忌。卒:最终,结果。以:因。
(46)琼(qiong穷):美玉,比喻贞洁。兰:兰草,比喻芳香。亮:明白,了解。
(47)炎帝帝魁之世:指传说中上古太平的时代。炎帝即神农氏,帝魁为黄帝子孙,皆为上古治世之君。张衡《东京赋》:“仰不睹炎帝帝魁之美。”
(48)祗(zhī支):恭敬。三省(xǐng醒):每天多次自我反省。《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9)庶:希望。进德以及时:修治德行,等待施展抱负的机会。不惠:不顺利。
(50)爱生:指爱盎(《史记》作袁盎,此本《汉书》),字丝。汉文帝时任中郎将。晤言:当面说话。指爱盎向汉文帝当面推荐张释之。(事见《汉书·爱盎列传》)张季:名释之,字季。据《汉书·张释之列传》载,张释之担任骑郎(管理宫廷马匹的小官),十年不得提升,经爱盎向汉文帝当面推荐,文帝任释之为谒者仆射(当皇帝掌管传达的长官),后任廷尉,处事多得当。蔽:指被埋没。
(51)愍(mìn敏):哀怜,忧病。冯叟:指冯唐。叟是对老者的称呼。据《史记·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汉时地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太守。他爱惜士卒,优待军吏,匈奴远避。一度匈奴进犯,魏尚亲卒车骑阻击,大胜。因报功的文书上所载杀敌数字与实际不符(相差六人)而被削职。一次文帝过郎署,同郎中署长的小官冯唐谈起此事,经冯唐代为辩白,文帝即派冯唐前往赦免魏尚之罪,仍令担任云中太守。而冯唐也因此被进封为车骑都尉。赖魏守以纳计:是说冯唐凭借魏尚的事,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才得以升迁。
(52)仅然:几乎,将近。这里是“勉强”的意思。知:知遇,指受到重用。旷岁:耽搁、荒废了很长时间。
(53)审夫:确乎。夫:语中助词。眩:迷惑。三夫之献说:意为三人都说有虎。《韩非子·内储说上):庞恭“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意谓人们常被谣言迷惑,信以为真。
(54)贾傅:指西汉贾谊。曾作长沙王大傅。梁怀王太傅。秀朗:才华出众。纤:曲。远辔:代指千里马。辔:马缰绳。促界:狭窄的范围。
(55)董相:指董仲舒。曾先后任江都王相、胶西王相。渊致:学识渊博。屡乘危而幸济:多次遇险而幸免于难。《汉书·董仲舒传》载、江都王、胶西王皆骄纵,董仲舒为人正派,多次上疏谏净匡正,忤逆王意而险遭死罪,后幸免。虽得重用,后来他怕久后获罪,称病辞归。
(56)哲人:才智超众之人。无偶:无双。淋浪:泪流不止的样子。袂(mèi妹):衣袖。
(57)前王:指素王,即古代圣哲。《庄子·天道》:“玄圣素王之首。”疏曰:“夫有其道而无其爵者,所谓玄圣紊王,自贵者也,即老君、尼父是也。”清海:犹明教。《后汉书。赵壹传》:“冀承清海,以释遥悚。”曰:同“幸”,乃,语助词。天道之无亲:用“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人》七十二章、《史记·伯夷列传》)之意,是说天道对任何人都无亲疏之分,但总将好运赐给行善之人。
(58)澄:清。一:指天道。《老子》三十九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鉴:镜,明察。恒:常常。辅善:帮助行善之人。佑仁:保佑为仁之人。
(59)夷:怕夷。投老:到老。回:颜回,字子渊,简称渊。早夭:见(饮酒二十首)其十一注(3)。
(60)请车以备谆(guǒ果):《论语·先进》:“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椁。”颜渊死后,家里无钱买棺材,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把车子卖掉以筹办。意思说虽然对老师不恭敬,却迫不得己。椁:外棺,泛指棺。茹蔽而殒(yǔn允)身:《史记·伯夷列传》:“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野莱)而食,最后饿死。茹:吃。殒:死亡。
(61)好学:指颜回好学。《论语·雍也》:“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行义:指伯夷、叔齐行义。事见《饮酒二十首》其二注(2)。
(62)若兹:像这样。指颜回家贫早夭,伯夷叔齐饿死。斯言:此言。指“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之语。虚陈:空言,徒说。《饮酒二十首》其二:“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与此处意同。
(63)旷世:犹旷代。绝代,世所未有。涩:阻滞,艰难。
(64)伊:语助词,无意义。病:忧虑。
(65)广:指李广。西汉名将。结发:犹“束发”,指年轻的时候。从政:指从军征伐匈奴。《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厂“以良家子从军击胡。”“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不愧赏于万邑:是说李广战功卓著,封赏万户侯也不为过。李广少时为武骑常侍,文帝曾说:“借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后李广屡立战功,匈奴畏避,呼为“飞将军”。
(66)戚竖:外戚小人,指卫青(汉武帝卫皇后之弟)。元狩四年一次出击匈奴的战役中,李广军因失道误期,卫青乘机责罚他,李广悲愤自杀。竟尺土之莫及:竟然连尺寸土地也未得封赏。武帝时,征匈奴者多封侯,而李广不得封。广弟“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67)身后:死后。动:感动。《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语,见《论语·子路》)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xún旬,通“恂恂”,诚实谨慎的样子)如鄙人(乡野之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又:李广“遂引刀自到。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68)商:指王商,字子威,西汉时人。尽规:尽力谋划。拯弊:拯救弊端,改革弊政。言:语助词,无意义。始顺而患入:开始顺处,而后遭祸患。《汉书·王商传》载,汉成帝时,王商任左将军,深受皇帝的信任;后任丞相,也很受尊重。然竟被王凤、张匡等人以谗言相害,被罢相后,发病吐血而死。
(69)奚:何。良辰:指施展才能的良好时机。易倾:容易用尽,意谓很快就结束了。胡:为什么。害胜:陷害才能超过自己的人。
(70)苍旻(mín民)遐缅:苍天遥远。旻:天。已:止。
(71)有感有昧:有些理解明白,有些迷惑不解。昧:暗。畴:通“谁”。《尚书·尧典》:“帝曰:畴若予工?”
(72)济意:成就意愿,使本心得以满足。累已:损害自己。
(73)轩冕:指高官厚禄。轩:达官贵人所乘的轻车。冕:官冕,官吏戴的帽子。《压子·缮性》:“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之谓也。”《晋书·应贞传》:“轩冕相袭,为郡盛族。”缊(yù运)袍:在乱麻为絮的袍子,穷人所穿。《论语·子罕》:“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子由也与?”孔子赞美子路,说他穿着破棉袍与穿轻裘的人站在一起而并不以为耻。(74)谬会:错误的领会。指领会以上四句的内容。谬:谦词。取拙:守拙,指隐而不止。归止:解职归乡。止:语助词,无意义。
(75)拥:抱着。孤襟:孤介的情怀。毕岁:终此一生。谢良价于朝市:拒绝以高价在市场上出卖。即不愿应诏出仕。《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yùn dú运读,藏在柜子里)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这里反用其意。谢:辞,拒绝。
2译文:
昔日董仲舒写过一篇《士不遇赋》,后来司马迁也写了一篇《悲士不遇赋》。我曾经利用冬闲、夜晚和阴雨天等闲暇之时,以及在讨论学习的空隙中,阅读了他们的作品,深为感慨而哀伤不已。遵守信义,不忘忠孝,是人类的美好品德;胸怀淳朴,心地清静,是君子恪守的素志。自从淳朴的风尚消失,于是虚伪之风盛行,廉洁谦让的操行在民间渐被淡忘,追逐高官厚禄的侥幸之心在官场上日益泛滥。一些胸怀正直、立志治世之士,正当壮年而隐居不仕;一些洁身自好、节操清廉之人,却徒劳终生。所以伯夷、叔齐和商山四皓都有“归往何处”的悲叹,三闾大夫屈原发出“算了吧”的哀怨。可悲啊!人生百年,转眼即逝,建立功业十分艰难,却得不到应得的赐爵封地。这就是古人慷慨挥笔,一再抒发而难尽其情的缘故。能够抒发性情意志的,大概只有文章吧?抚着古人的书卷反复思考,于是深有感触而写下这篇文章。 可叹承天地之气万物生育,为何这人类独为万物之灵!禀受神情意志而拥有智慧,凭三才五常之道而得留名。或居乡野击壤游戏以自乐,或出仕途拯救天下之百姓。无论隐居还是出仕,都合乎本分,各适其情。时光流逝往古之世成为过去,好人坏人渐有分别群体自成。捕鱼之网密织而鱼恐惧,捕乌之罗大张而鸟心惊。那通达明智之人善觉悟,于是逃避官禄隐居躬耕。高峻的山岭中有隐士的身影,广阔的河流上有隐士的歌声。遥想远古治世深深叹息,甘居贫贱辞却荣华虚名。清澈源头长流分支,善恶区分不同路途。椎究各种行为中可贵者,莫若施行善事最可欢娱。遵从上天既定之命,效法圣人留传之书。忠于君主孝敬双亲,乡里再把信义建树。凭真诚之心获得显达,不虚伪做作祈求名誉。可叹哪!人云亦云诽谤异己,憎恨别人在己之上;把聪明之人说成湖涂,将正直之士视为狂妄。坦诚公正无猜忌,最终受辱遭诽谤。虽怀美玉握兰草,徒然芳洁谁称扬!悲哀呀!贤才不被重用,那是没赶上炎帝、帝魁时的太平之世。恭敬修身独自勤勉,反复自省哪能废弃;愿修治德行等待良机,但良机既至却不顺利。若非爱盎向皇帝面荐,想那张季将永被遮蔽;可怜冯唐年老官职卑微,凭谏魏尚之事才把官提。虽勉强可称终遇知己,却愁苦煎熬荒废年岁。明知市上确实无虎,三人说有便受蒙蔽。可哀贾谊才华出众,委屈骏马局促狭界。可悲董仲舒学识渊博,屡遭危难而幸免一死。感慨哲人孤独无依,泪流纵横沾湿我衣。恭承前代圣王明明教诲,说是天道无私善者受恩;天道清澄可以明察,帮助善者保佑仁人。伯夷叔齐到老挨饿,颜回早逝家境甚贫;可伤请求孔子卖车以葬颜回,可悲伯夷叔齐食蔽终丧其身;虽然颜回好学伯夷叔齐行仁义,为何无论生死总是艰难长苦辛!如此报答恩德令人疑心,恐天道无私之说为空论。哪里是世世代代没有贤才,只是因条条道路皆被阻塞。古人所以感慨悲叹,忧虑功名不得建立。李广年少即从军疆场杀敌,盖世之功封万户侯也不愧;雄心壮心辱于外戚小人,竟然尺寸土地未得赏赐;真诚信义留在身后,感动众人为之悲泣。王商竭力谋划拯救弊端,开始顺利而后祸患殃及。为何施展才能的良机易尽,为何陷害忠良的邪心焦急!苍天遥远,人事不止;有些明白有些迷惑,谁能探究其中道理!宁愿守穷满足心意,不想委曲损害自己。既然仕途艰险难得荣耀,难道破袍在身就算羞耻?领会实谬采取守拙,姑且欣然隐居避世。怀抱孤介之情安度此生,绝不出卖灵魂损我心志。
咨大块之受气,何斯人之独灵?禀神智以藏照,兼三五而垂名。
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
靡潜跃之非分,常傲然以称情。
世流浪而遂徂,物群分以相形。
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
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
山嶷嶷而怀影。川汪汪而藏声。
望轩唐而永叹,甘贫贱以辞荣。
淳源汨以长分,美恶作以异途。
原百行之攸贵,莫为善之可娱。
奉上天之成命,师圣人之遣书。
发忠孝于君亲,生信义于乡闾。
推诚心而获显,不矫然而祈誉。
嗟乎!雷同毁异,物恶其上。
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
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
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
哀哉!士之不遇,已不在炎帝帝魁之世。
独祗修以自勤,岂三省之或废;
庶进德以及时,时既至而不惠。
无爰生之晤言,念张季之终蔽;
愍冯叟于郎署,赖魏守以纳计。
虽仅然于必知,亦苦心而旷岁。
审夫市之无虎,眩三夫之献说。
悼贾傅之秀朗,纡远辔于促界。
悲董相之渊致,屡乘危而幸济。
感哲人之无偶,泪淋浪以洒袂。
承前王之清诲,日天道之无亲;
澄得一以作鉴,恒辅善而佑仁。
夷投老以长饥,回早夭而又贫;
伤请车以备椁阝,悲茹薇而殒身;
虽好学与行义,何死生之苦辛!
疑报德之若兹,惧斯言之虚陈。
何旷世之无才,罕无路之不涩。
伊古人之慷慨,病奇名之不立。
广结发以目从政,不愧赏于万邑;
屈雄志于戚竖,竟尺士之莫及。
留诚信于身后,恸众人之悲泣。
商尽<先见>以拯弊,言始顺而患入。
奚良辰之易倾,胡害胜其乃急。
苍旻遐缅,人事无已。
有感有昧,畴测其理。
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
既轩冕之非荣,岂袍之为耻。
诚谬会以取拙,且欣然而归止。
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于朝市。
咨大块之受气,何斯人之独灵?
古:平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平仄平 ◆灵【下平九青】
禀神智以藏照,兼三五而垂名。
古:仄平仄仄通仄 通通仄平平平 ◆名【下平八庚】
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
古: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仄平通平 ◆生【下平八庚】
靡潜跃之非分,常傲然以称情。
古:仄通仄平平通 平仄平仄通平 ◆情【下平八庚】
世流浪而遂徂,物群分以相形。
古:仄平通平仄平 仄平通仄通平 ◆形【下平九青】
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
古:仄仄通平平仄 平平仄平仄平 ◆惊【下平八庚】
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
古: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仄平平平 ◆耕【下平八庚】
山嶷嶷而怀影。川汪汪而藏声。
古:平通通平平仄 平平平平通平 ◆声【下平八庚】
望轩唐而永叹,甘贫贱以辞荣。
古:通平平平仄通 平平仄仄平平 ◆荣【下平八庚】
淳源汨以长分,美恶作以异途。
古:平平仄仄通通 仄通仄仄仄平 ◆途【上平七虞】
原百行之攸贵,莫为善之可娱。
古:平仄通平平仄 仄通仄平仄平 ◆娱【上平七虞】
奉上天之成命,师圣人之遣书。
古:仄仄平平平仄 通仄平平仄平 ◆书【上平六鱼】
发忠孝于君亲,生信义于乡闾。
古:仄平仄平平通 平仄仄平平平 ◆闾【上平六鱼】
推诚心而获显,不矫然而祈誉。
古:平平平平仄仄 通仄平平平通 ◆誉【上平六鱼】
嗟乎!雷同毁异,物恶其上。
古:平平 平平仄仄 仄通通仄 ◆上【去声二十三漾】
妙算者谓迷,直道者云妄。
古:仄仄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 ◆妄【去声二十三漾】
坦至公而无猜,卒蒙耻以受谤。
古:仄仄平平平平 仄平仄仄仄仄 ◆谤【去声二十三漾】
虽怀琼而握兰,徒芳洁而谁亮。
古:平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平仄 ◆亮【去声二十三漾】
哀哉!士之不遇,已不在炎帝帝魁之世。
古:平平 仄平通仄 仄通仄平仄仄平平仄 ◆世【去声八霁】
独祗修以自勤,岂三省之或废;
古:仄平平仄仄平 仄通仄平仄仄 ◆废【去声十一队】
庶进德以及时,时既至而不惠。
古:仄仄仄仄仄平 平仄仄平通仄 ◆惠【去声八霁】
无爰生之晤言,念张季之终蔽;
古:平平平平仄平 仄通仄平平仄 ◆蔽【去声八霁】
愍冯叟于郎署,赖魏守以纳计。
古:仄平通平平仄 仄仄仄仄仄仄 ◆计【去声八霁】
虽仅然于必知,亦苦心而旷岁。
古:平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 ◆岁【去声八霁】
审夫市之无虎,眩三夫之献说。
古:仄平仄平平仄 仄通平平通仄 ◆说【去声八霁】
悼贾傅之秀朗,纡远辔于促界。
古:仄仄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仄仄 ◆界【去声十卦】
悲董相之渊致,屡乘危而幸济。
古:平仄通平平仄 仄通平平仄仄 ◆济【去声八霁】
感哲人之无偶,泪淋浪以洒袂。
古: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通仄仄仄 ◆袂【去声八霁】
承前王之清诲,日天道之无亲;
古:平平通平平仄 仄平仄平平通 ◆亲【上平十一真】
澄得一以作鉴,恒辅善而佑仁。
古:平仄仄仄仄仄 平仄仄平仄平 ◆仁【上平十一真】
夷投老以长饥,回早夭而又贫;
古:平平仄仄通平 通仄通平仄平 ◆贫【上平十一真】
伤请车以备椁阝,悲茹薇而殒身;
古:平仄平仄仄?? 平通平平仄平 ◆身【上平十一真】
虽好学与行义,何死生之苦辛!
古:平仄仄通通仄 平仄平平仄平 ◆辛【上平十一真】
疑报德之若兹,惧斯言之虚陈。
古:平仄仄平仄平 仄平平平平平 ◆陈【上平十一真】
何旷世之无才,罕无路之不涩。
古:平仄仄平平平 ?平仄平通? ◆涩【入声十四缉】
伊古人之慷慨,病奇名之不立。
古:平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平通仄 ◆立【入声十四缉】
广结发以目从政,不愧赏于万邑;
古:仄仄仄仄仄通仄 通?仄平仄仄 ◆邑【入声十四缉】
屈雄志于戚竖,竟尺士之莫及。
古:仄平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仄仄 ◆及【入声十四缉】
留诚信于身后,恸众人之悲泣。
古:通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 ◆泣【入声十四缉】
商尽《先见》以拯弊,言始顺而患入。
古:平仄 通仄 仄仄仄 平仄仄平通仄 ◆入【入声十四缉】
奚良辰之易倾,胡害胜其乃急。
古:平平平平仄平 平仄通通仄仄 ◆急【入声十四缉】
苍旻遐缅,人事无已。
古:通平平仄 平仄平仄 ◆已【上声四纸】
有感有昧,畴测其理。
古:仄仄仄仄 平仄通仄 ◆理【上声四纸】
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
古:通仄平仄仄仄 通通仄平通仄 ◆己【上声四纸】
既轩冕之非荣,岂袍之为耻。
古:仄平仄平平平 仄 平平通仄 ◆耻【上声四纸】
诚谬会以取拙,且欣然而归止。
古:平仄仄仄仄仄 通平平平平仄 ◆止【上声四纸】
拥孤襟以毕岁,谢良价于朝市。
古:仄平平仄仄仄 仄平仄平平仄 ◆市【上声四纸】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4-6-21 16:10
8
归去来兮辞(并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2]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yáng),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qì),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xiù),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yì)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3]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序文注释
- 耕植不足以自给:耕:耕田。植:植桑。以:来。给:供给。
- 幼稚盈室,缾无储粟:幼稚:指孩童。盈:满。缾:同”瓶“:指盛米用的陶制容器、如甏(bèng)、瓮之类。
- 生生所资,未见其术:生生:犹言维持生计。前一“生”字为动词,后一“生”字为名词。资:凭借。术:这里指经营生计的本领。
- 长吏:较高职位的县吏。指小官。
- 脱然:轻快的样子。有怀:有所思念(指有了做官的念头)。
- 靡途:没有门路。
- 会有四方之事: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会:适逢。四方:意为到各处去
- 诸侯:指州郡长官。
- 家叔:指陶夔(kuí),当时任太常卿。以:因为。
- 见:被。
- 风波:指军阀混战。静:平。
- 惮:害怕。役:服役。
- 彭泽:县名。在今江西省湖口县东。
- 眷然:依恋的样子。归欤(yú)之情:回去的心情。
- 何:什么。则:道理。
- 质性:本性。矫厉:造作勉强。
- 切:迫切。违己:违反自己本心。 交病:指思想上遭受痛苦。
- 尝:曾经。从人事:从事于仕途中的人事交往。指做官。
- 口腹自役:为了满足口腹的需要而驱使自己。
- 怅然:失意。
- 犹:仍然。望:期待。一稔(rěn):公田收获一次。稔,谷物成熟。
- 敛裳:收拾行装。宵:星夜。逝:离去。
- 寻:不久。程氏妹:嫁给程家的妹妹。武昌:今湖北省鄂城县。
- 情:吊丧的心情。在:像。骏奔:急着前去奔丧。
- 仲秋:农历八月。
- 事:辞官。顺:顺遂。心:心愿。
- 乙巳岁:晋安帝义熙元年。[4]
正文注释
- 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助词,无义。兮,语气词。
- 田园将芜胡不归:田园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胡,同“何”。
- 以心为形役:让心神为形体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为了免于饥寒,违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体,指身体。役,奴役。
- 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悲愁失意。惆怅,失意的样子。
- 悟已往之不谏:觉悟到过去做错了的事(指出仕)已经不能改正。谏,谏止,劝止。
- 知来者之可追:知道未来的事(指归隐)还可以挽救。追,挽救,补救。
- 实:确实。迷途:做官。其:大概。
- 是:正确。非:错误。
- 舟遥遥以轻飏(yáng):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着前进。遥遥,摇摆不定的样子。以,而。飏,飞扬,形容船行驶轻快的样子。
- 征夫:行人而非征兵之人。以:把(以前路问征夫)后文中:“农人告余以春及”也是这样的。前:前面的。
- 恨晨光之熹微: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恨:遗憾。熹微,微明,天未大亮。
-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看见自己家的房子,心中欣喜,奔跑过去。瞻,远望。衡宇,简陋的房子。
- 稚子:幼儿。
-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三径,院中小路。汉朝蒋诩(xǔ)隐居之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于少数友人来往。后人图、、以“三径”代指隐士所居。就,近于。
- 盈樽:满杯。
- 引:拿来。 觞(shāng)。眄(miǎn)庭柯以怡颜: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眄,斜看。这里是“随便看看”的意思。柯,树枝。以:为了。怡颜,使面容现出愉快神色。
- 寄傲: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傲,指傲世。
- 审容膝之易安: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审,觉察。容膝,只能容下双膝的小屋,即言其狭小。
- 园日涉以成趣:天天到园里行走,自成一种乐趣。涉,涉足,走到。
- 策扶老以流憩(qì):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策,拄着。扶老,手杖。憩,休息。流憩,游息,就是没有固定的地方,到处走走歇歇。
- 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抬起头向远处望望。矫,举。遐,远。
- 云无心以出岫(xiù):云气自然而然地从山里冒出。无心,无意地。岫,有洞穴的山,这里泛指山峰。
- 景翳(yì)翳以将入: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景,日光。翳翳,阴暗的样子。
- 扶孤松而盘桓:手扶孤松徘徊。盘桓:盘旋,徘徊,留恋不去。
- 请息交以绝游:息交,停止与人交往断绝交游。意思是不再同官场有任何瓜葛。
-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驾,驾车,这里指驾车出游去追求想要的东西。言,助词。
- 情话:知心话。
- 春及:春天到了。
- 将有事于西畴: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事,指耕种之事。事,这里指农事。畴,田地。
- 或命巾车:有时叫上一辆有帷的小车。巾车,有车帷的小车。或,有时。
- 或棹(zhào)孤舟:有时划一艘小船。棹,本义船桨。这里名词做动词,意为划桨。
- 既窈窕以寻壑: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壑,山沟。
- 亦崎岖而经丘: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
- 木欣欣以向荣:草木茂盛。欣欣,向荣,都是草木滋长茂盛的意思。
- 涓涓:水流细微的样子。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羡慕自然界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行将结束。善,欢喜,羡慕。行休,行将结束。
- 已矣乎:算了吧!助词“矣”与“乎”连用,加强感叹语气。
-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é)不委心任去留:活在世上能有多久,何不顺从自己的心愿,管它什么生与死呢?寓形,寄生。宇内,天地之间。曷,何。委心,随心所欲。去留,指生死。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为什么心神不定,想到哪里去呢?遑遑,不安的样子。之,往。
- 帝乡不可期:仙境到不了。帝乡,仙乡,神仙居住的地方。期,希望,企及。
- 怀良辰以孤往: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怀,留恋、爱惜。良辰,指上文所说万物得时的春天。孤 独,独自外出。
- 或植杖而耘耔: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植,立,扶着。耘,除草。耘,除草。籽,培苗。
- 登东皋(gāo)以舒啸:登上东面的高地放声长啸,皋,高地。啸,撮口发出的长而清越的一种声音。舒,放。
- 聊乘化以归尽: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聊:姑且。乘化,随顺大自然的运转变化。归尽:到死。尽,指死亡。
- 乐夫天命复奚疑:乐安天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复:还有。疑:疑虑。[4][5]
白话译文序文
我家贫穷,耕田植桑不足以供自己生活。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剩余的粮食,赖以维持生计的本领我还没有找到。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出使到外地的事情,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处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违背本意去做官,身心都感痛苦。过去为官做事,都是为了吃饭而役使自己。于是惆怅感慨,心情激动不平,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然希望看到这一茬庄稼成熟,便收拾行装连夜离去。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去吊丧的心情像骏马奔驰一样急迫,自己请求免去官职。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在职共80多天。因辞官而顺遂了心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归去来兮》。乙巳年(晋安帝义熙元年)十一月。
正文
回去吧!田园都将要荒芜了,为什么不回去呢?既然自己的心灵被躯壳所役使,那为什么悲愁失意?我明悟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回,但明白未发生的事尚可补救。我确实入了迷途,但不算太远,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迷途。船在水面轻轻地飘荡着前进,轻快前行,风轻飘飞舞,吹起了衣袂翩翩。我向行人询问前面的路,遗憾天亮的太慢。
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家,心中欣喜,奔跑过去。家僮欢快地迎接我,幼儿们守候在门庭等待。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菊还长在那里。我带着幼儿们进入屋室,早有清酿溢满了酒樽。我端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倚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心情,觉得住在简陋的小屋里也非常舒服。天天到院子里走走,自成一种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地关闭,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时时抬头望着远方。云气自然而然的从山里冒出,倦飞的小鸟也知道飞回巢中;阳光黯淡,太阳快落下去了,手抚孤松徘徊。
回来呀!我要跟世俗之人断绝交游。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以亲人间的知心话为愉悦,以弹琴读书为乐来消除忧愁。农夫告诉我春天到了,西边田野里要开始耕种了。有时叫上一辆有布蓬的小车,有时划过一艘小船。有时经过幽深曲折的山谷,有时走过高低不平的山路。草木茂盛,水流细微。羡慕自然界的万物一到春天便及时生长茂盛,感叹自己的一生将要结束。
算了吧!活在世上还能有多久,为什么不放下心来任其自然地生死?为什么心神不定,想要到哪里去?富贵不是我所求,修成神仙是没有希望的。趁着春天美好的时光,独自外出。有时放下手杖,拿起农具除草培土;登上东边的高岗放声呼啸,傍着清清的溪流吟诵诗篇。姑且顺其自然走完生命的路程,抱定乐安天命的主意,还有什么可犹疑的呢![6]
3
创作背景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陶渊明从29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起为州祭酒,到义熙元年作彭泽令,十三年中,他曾经几次出仕,几次归隐。渊明有过政治抱负,但是当时的政治社会已极为黑暗。晋安帝元兴二年(403),军阀桓玄篡晋,自称楚帝。元兴三年,另一个军阀刘裕起兵讨桓,打进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至义熙元年,刘裕完全操纵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这时距桓玄篡晋,不过十五年。伴随着这些篡夺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屠杀异己和不义战争。渊明天性酷爱自由,而当时官场风气又极为腐败,谄上骄下,胡作非为,廉耻扫地。一个正直的士人,在当时的政洽社会中决无立足之地,更谈不上实现理想抱负。渊明经过十三年的曲折,终于彻底认清了这一点。渊明品格与政治社会之间的根本对立,注定了他最终的抉择——归隐。[3][7][8]
4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归去来兮”就是“归去”,“来”和“兮”都是语助词,无义。辞,在汉代往往与赋并称为“辞赋”,源于“楚辞”,是一种抒情赋,同样讲究文字与韵节。
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
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渊明一生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表现归隐意识的创作之高峰。 全文描述了作者在回乡路上和到家后的情形,并设想日后的隐居生活,从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官场的厌恶和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乐天知命”的消极思想。
辞前有序,是一篇优秀的小品文。从“余家贫”到“故便求之”这上半幅,略述自己因家贫而出仕的曲折经历。其中“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及“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写出过去出仕时一度真实有过的欣然向往,足见诗人天性之坦诚。从“及少日”到“乙巳岁十一月也”这后半幅,写出自己决意弃官归田的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是弃官的根本原因。几经出仕,诗人深知为“口腹自役”而出仕,即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因此,“饥冻虽切”,也决不愿再“违己交病”。语言虽然和婉,意志却是坚如金石,义无反顾。至于因妹丧而“自免去职”,只是一表面原因。序是对前半生道路的省思。辞则是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起二句无异对自己的当头棒喝,正表现人生之大彻大悟。在诗人的深层意识中,田园,是人类生命的根,自由生活的象征。田园将芜,意味着根的失落,自由的失落。归去来兮,是田园的召唤。也是诗人本性的召唤。“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是说自己使心为身所驱役,既然自作自受,那又何必怅惘而独自悲戚呢。过去的让它过去就是了。诗人的人生态度是坚实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出仕已错,归隐未晚。这一“悟”、一“知”、一“觉”,显示着诗人把握了自己,获得了新生。“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此四句写诗人想像取道水陆,日夜兼程归去时的满心喜悦。舟之轻飏,风之吹衣,见得弃官之如释重负。晨光熹微,恨不见路,则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这是出了樊笼向自由的奔赴呵。连陆行问道于行人,那小事也真实可喜。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一望见家门,高兴得奔跑,四十一岁的诗人,仍是这样的天真。僮仆欢喜地相迎,那是因为诗人视之为“人子”而“善遇之”(萧统《陶渊明传》)。孩儿们迎候于门,那是因为爹爹从此与他们在一起。从这番隆重欢迎的安排中,已隐然可见诗人妻子之形象。“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出处同上)。在欢呼雀跃的孩子们的背后,是她怡静喜悦的微笑。“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望见隐居时常踏的小径已然荒凉,诗人心头乍然涌上了对误入仕途的悔意;只是那傲然于荒径中的松菊,又使诗人欣慰于自己本性的犹存。携幼入室,见得妻子理家抚幼,能干贤淑。那有酒盈樽,分明是妻子之一片温情。多么温馨的家庭,这是归隐的保证。“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饮酒开怀,陋室易安,写出诗人之知足长乐。斜视庭柯,傲倚南窗,则写诗人之孤介傲岸。[7][8][9]
题旨本文是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作者辞去彭泽令回家时所作,分“序”和“辞”两节,“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后的乐趣。“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气助词。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抒写作者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达了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叙事、议论、抒情巧妙结合;寓情于景,情真意切,富有情趣;文字洗练,笔调清新,音节谐美,富于音乐美,结构严谨周密。
主旨和结构这篇文章的写作经过,序里已有说明;《宋书·陶潜传》则特别提到作者辞官的近因:“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从序和这段记录都可以看出,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归田之初,是一篇述志的作品,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也显示了归隐的决心。
本文的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如何度过余生
本文的抒情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表示辞官归田的决心。含两层:前一层是自责之词。人想到“田园将芜”,故应归家,但心为形体所役使而不能自主,这是何等可悲啊!表明诗人已有归意。后一层是自恕自慰之词。诗人已知过去求官为非,今日弃官为是,好比是入了迷途不远,还来得及回到正道上来,因而深感欣慰。这两层点明了全文主旨,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感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作者回到田园后的愉快生活。可分三层:第一层写归途和初抵家时的情况,含三节:前一节写乘舟返家途中既轻松又渴望抵家的心情;中间一节写望见家门时欣喜若狂的心情,这跟在官时“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一节写家中景况,有松,有菊,有幼儿,有居室,有酒,有樽,差足自慰。第二层写回家后的日常生活,也含三节:前一节写饮酒自遣,这是室中之乐;后两节写涉园观景,流连忘返,这是园中之乐。这是真正的隐者之乐,跟迁客们的闲适心情绝不相同。第三层写诗人在农村的出游经历。含四节:第一节重申辞官归田之志,以“息交以绝游”进一步表示对当权者和官场生活的鄙弃;第二节写跟乡里故人和农民的交往,为下文写出游张本;第三节写出游方式,“窈窕以寻壑”应上“或棹孤舟”,“崎岖而经丘”应上“或命巾车”;第四节写出游中所见,前两句写农村初春生机勃郁的景象,后两句触景生情,为结尾述人生观张本。
第三部分(第4段)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含三层:前一层紧承上文“吾生之行休”而自问,这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有振起下文的作用;下面两层是作者自答,“富贵”两句从反面作答,重在说“富贵”而以“帝乡”为陪衬,中间四句从正面作答,用形象化的手段表明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最后上升到哲理的高度,点出“乐天安命”的思想,卒章显志。
三、淡远潇洒的风格
欧阳修对这篇文章推崇备至,尝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大意是,本文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风格。例如,作者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但文中并无只言片语涉及官场中的黑暗情形,而只说自己“惆怅而独悲”的心情;对已往的居官求禄,也只说“不谏”和“昨非”,不作更深的追究;他决定今后不再跟达官贵人来往,也仅用“息交以绝游”一语轻轻带过,胸怀何等洒脱,是见役于物的人做不到的。又如文中写田园生活的乐趣,看起来都是一些极为平常的细节,但又处处显示出作者“旷而且真”的感情,句句如从肝肺中流出,而不见斧凿之痕。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应当指出,《五柳先生传》中的“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桃花源记》中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归去来兮辞》中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所有这些语句全都寄托着他的政治理想──他希望出现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能从事和平劳动的社会。
“但渊明究竟不是一个自了汉。他不完全提倡一个消极的躲避的办法。故桃花源也遂成为积极的理想,社会的模范,像‘乌托邦’(Utopia)、‘共和国’(Republic)、‘新大西洋’(NewAtlantic),那样的一个‘避’秦之地。避秦之地终于是一个寓言的世界,于是五柳先生遂不得不逃于酒,在醉乡里,也就是在理想国里,躲了过去。渊明全部理想几全可以此释之。所以他不仅是一位田园诗人,彻头彻尾的诗人,而且是伟大的政治理想家。”
名家评点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说:“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然其词义夷旷萧散,虽托楚声,而无其尤怨切蹙之病。”[5]
5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晋宋之际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东晋名臣陶侃曾孙。少贫病,有高尚之志,博学善属文。晋孝武帝太元末,曾任江州祭酒,因不堪吏职,自免归。晋安帝隆安中,任荆州刺史桓玄属吏,以母丧归。及桓玄篡位,入刘裕(即宋武帝)幕府,任镇军参军,转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又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弃官回乡,退居田园,无复仕进之意。宋文帝时卒,友人私谥曰靖节先生。事迹见《晋书》《宋书》《南史》等本传。其人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其诗风质朴、平淡,语言精练而出之以自然,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古:平仄平平 平平通平平通平 ◆归【上平五微】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古:仄仄仄平通平仄 平平仄平仄平 ◆悲【上平四支】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古:仄仄仄平通仄 平平仄平仄平 ◆追【上平四支】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古:仄平平通仄仄 仄平仄平仄平 ◆非【上平五微】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古:平平平仄通? 平平平平通通 ◆衣【上平五微】【去声五未】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古:仄平平仄平仄 仄平平平平平 ◆微【上平五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古:仄平平仄 仄平仄平 ◆奔【上平十三元】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古:平仄平通 ?仄仄平 ◆门【上平十三元】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古:通仄仄平 平仄通平 ◆存【上平十三元】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古:平仄仄仄 仄仄平? ◆樽【上平十三元】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古:仄平平仄仄仄 仄通平仄平平 ◆颜【上平十五删】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古:仄平平仄仄仄 仄平仄平仄平 ◆安【上平十四寒】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古:平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平平平 ◆关【上平十五删】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古:仄平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通 ◆观【上平十四寒】【去声十五翰】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古:平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 ◆还【上平十五删】【下平一先】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古:仄仄仄仄通仄 仄平平平平平 ◆桓【上平十四寒】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古:平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平 ◆游【下平十一尤】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古:仄通仄平通平 仄仄平平平平 ◆求【下平十一尤】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古:仄通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 ◆忧【下平十一尤】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古:平平仄平仄平仄 通仄仄平平平 ◆畴【下平十一尤】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古: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舟【下平十一尤】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古:仄仄仄仄平仄 仄平平平通平 ◆丘【下平十一尤】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古: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平仄平 ◆流【下平十一尤】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古:仄仄仄平仄平 仄平平平通平 ◆休【下平十一尤】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
古:仄仄平 仄平仄仄仄仄平 ◆时【上平四支】
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古:仄通通平通仄通 平通平平平仄平平 ◆之【上平四支】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古:仄仄平平仄 仄平通仄平 ◆期【上平四支】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古:平平平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 ◆耔【上声四纸】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古:平平平仄平仄 通平平平仄平 ◆诗【上平四支】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古:平通仄仄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疑【上平四支】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4-6-21 16:12
9
述行赋
《述行赋》是东汉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蔡邕创作的一篇纪行赋。此赋主体部分是前七段,记叙了作者赴京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全文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和文学价值。
据蔡邕自序,《述行赋》作于桓帝延熹二年(159年)秋。当时宦官擅权,朝政腐败, 人徒冻饿,不得其命者甚众.而昏庸的桓帝听中常侍徐璜说蔡邕善鼓琴,于是敕陈留太守将其送到京城。蔡邕行至洛阳附近的偃师县,即称病不前。因 心愤此事,遂托所过,述而成赋.此赋一开始即以上路时的秋雨连绵、积滞成灾,即景生情,抒发 郁抑而愤思 的内心情感。
玄云黯以凝结兮,集零雨之溱溱。路阻败而无轨兮,途泞溺而难遵 ,于彤云密雨、路途泥泞的描写中,隐寓社会黑暗、世道艰难以及浓烈的忧思。
接下去通过京畿所见所闻所感:皇家赫而天居兮,万方徂而星集。贵宠煽以弥炽兮,佥(皆)守利而不戢(止)。前车覆而未远兮,后乘趋而竞入。穷变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湿;消嘉谷于禽兽兮,下糠秕而无粒。弘宽裕于便辟(谄媚奸人),纠(查办)忠谏其骎急。……周道鞠(尽)为茂草兮,哀正路之日淴(没)。
将统治者的穷奢极侈与人民百姓的极端贫苦,奸佞之徒的受到纵容与忠贞志士的横遭迫害进行比照,不仅强烈抨击了腐败政治,而且抒发了整个王朝陷入穷途末日的悲愤之慨。最后表示既然 无亮采以匡世兮,亦何为乎此畿· 故决心 爰结踪而回轨兮,复邦族以自绥。 尽管未免消极,但拒不为垂死王朝作点缀,也真切显现了作者的反抗和血性。全赋短小精悍,感情沉痛,批判深刻,情辞俱佳,是汉末抒情小赋的力作。
作品原文
述行赋(并序)
延熹二年秋,霖雨逾月。是时梁翼新诛,而徐璜、左悺等五侯擅贵于其处。又起显阳苑于城西,人徒冻饿,不得其命者甚众。白马令李云以直言死,鸿胪陈君以救云抵罪。璜以余能鼓琴,白朝廷,敕陈留太守发遣余。到偃师,病比前,得归。心愤此事,遂托所过,述而成赋。
余有行于京洛兮,遘淫雨之经时。涂邅其蹇连兮,潦污滞而为灾。乘马蹯而不进兮,心郁悒而愤思。聊弘虑以存古兮,宣幽情而属词。
夕宿余于大梁兮,诮无忌之称神。哀晋鄙之无辜兮,忿朱亥之篡军。历中牟之旧城兮,憎佛肸之不臣。问甯越之裔胄兮,藐髣髴而无闻。
经圃田而瞰北境兮,悟卫康之封疆。迄管邑而增感叹兮,愠叔氏之启商。过汉祖之所隘兮,吊纪信于荥阳。
降虎牢之曲阴兮,路丘墟以盘萦。勤诸侯之远戍兮,侈申子之美城。稔涛涂之愎恶兮,陷夫人以大名。登长坂以凌高兮,陟葱山之荛陉;建抚体以立洪高兮,经万世而不倾。回峭峻以降阻兮,小阜寥其异形。冈岑纡以连属兮,溪谷夐其杳冥。迫嵯峨以乖邪兮,廓严壑以峥嵘。攒棫朴而杂榛楛兮,被浣濯而罗生。步亹菼与台菌兮,缘层崖而结茎。行游目以南望兮,览太室之威灵。顾大河于北垠兮,瞰洛汭之始并。追刘定之攸仪兮,美伯禹之所营。悼太康之失位兮,愍五子之歌声。
寻修轨以增举兮,邈悠悠之未央。山风汩以飙涌兮,气慅慅而厉凉。云郁术而四塞兮,雨濛濛而渐唐。仆夫疲而瘁兮,我马虺隤以玄黄。格莽丘而税驾兮,阴曀曀而不阳。
哀衰周之多故兮,眺濒隈而增感。忿子带之淫逆兮,唁襄王于坛坎。悲宠嬖之为梗兮,心恻怆而怀惨。
乘舫州而湍流兮,浮清波以横厉。想宓妃之灵光兮,神幽隐以潜翳。实熊耳之泉液兮,总伊瀍与涧濑。通渠源于京城兮,引职贡乎荒裔。操吴榜其万艘兮,充王府而纳最。济西溪而容与兮,息巩都而后逝。愍简公之失师兮,疾子朝之为害。
玄云黯以凝结兮,集零雨之溱溱。路阻败而无轨兮,涂泞溺而难遵。率陵阿以登降兮,赴偃师而释勤。壮田横之奉首兮,义二士之侠坟。淹留以候霁兮,感忧心之殷殷。并日夜而遥思兮,宵不寐以极晨。候风云之体势兮,天牢湍而无文。弥信宿而后阕兮,思逶迤以东运。见阳光之显显兮,怀少弭而有欣。
命仆夫其就驾兮,吾将往乎京邑。皇家赫而天居兮,万方徂而星集。贵宠煽以弥炽兮,佥守利而不戢。前车覆而未远兮,后乘驱而竞及。穷变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洷。消嘉榖于禽兽兮,下糠粃而无粒。弘宽裕于便辟兮,纠忠谏其骎急。怀伊吕而黜逐兮,道无因而获人。唐虞渺其既远兮,常俗生于积习。周道鞠为茂草兮,哀正路之日歰。
观风化之得失兮,犹纷挐其多远。无亮采以匡世兮,亦何为乎此畿?甘衡门以宁神兮,咏都人而思归。爰结踪而回轨兮,复邦族以自绥。
乱曰:跋涉遐路,艰以阻兮。终其永怀,窘阴雨兮。历观群都,寻前绪兮。考之旧闻,厥事举兮。登高斯赋,义有取兮。则善戒恶,岂云苟兮?翩翩独征,无俦与兮。言旋言复,我心胥兮。[1]
作品简析
此赋作于公元159年(汉桓帝延高二年),蔡邕当时二十七岁,被迫应召入京未至而归。从体制来说,这是自模仿刘歆《遂初赋》以来的纪行赋,写作方法并无特异之处。但其篇幅相对短小,感情格外强烈。愤于宦官弄权致使民不聊生的主旨,在篇首小序中就明白点出。文中不但就沿途所见发生联想,借古刺今,更从正面发出对社会现实的尖锐批判。[2]
作者简介
蔡邕
(132~192)东汉辞赋家、散文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博学多识,擅长辞章,并精通音律。桓帝时宦官专权,听说他善于鼓琴,于是奏请天子令陈留太守督促他入京。行至偃师,称疾而归。灵帝时召拜郎中,校书于东观,迁议郎。公元175年(熹平四年),曾上奏请求正定《六经》文字,自写经文,刻碑石立于太学门外,世称“熹平石经”。后因弹劾宦官,被流放朔方。遇赦后,不敢归乡里,亡命于今江浙一带有12年之久。献帝时董卓强迫他出仕。董卓被诛,邕被捕死于狱中。曾著诗、赋、碑、诔、铭等共104篇。书法精妙,尤工隶书,影响甚大。《隋书·经籍志》有《蔡邕集》12卷已散佚,明代张溥辑有《蔡中郎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余有行于京洛兮,遘淫雨之经时。
涂邅其蹇连兮,潦污滞而为灾。
乘马蹯而不进兮,心郁悒而愤思。
聊弘虑以存古兮,宣幽情而属词。
夕宿余于大梁兮,诮无忌之称神。
哀晋鄙之无辜兮,忿朱亥之篡军。
历中牟之旧城兮,憎佛肸之不臣。
问甯越之裔胄兮,藐髣髴而无闻。
经圃田而瞰北境兮,悟卫康之封疆。
迄管邑而增感叹兮,愠叔氏之启商。
过汉祖之所隘兮,吊纪信于荥阳。
降虎牢之曲阴兮,路丘墟以盘萦。
勤诸侯之远戍兮,侈申子之美城。
稔涛涂之愎恶兮,陷夫人以大名。
登长坂以凌高兮,陟葱山之荛陉;
建抚体以立洪高兮,经万世而不倾。
回峭峻以降阻兮,小阜寥其异形。
冈岑纡以连属兮,溪谷夐其杳冥。
迫嵯峨以乖邪兮,廓严壑以峥嵘。
攒棫朴而杂榛楛兮,被浣濯而罗生。
步亹菼与台菌兮,缘层崖而结茎。
行游目以南望兮,览太室之威灵。
顾大河于北垠兮,瞰洛汭之始并。
追刘定之攸仪兮,美伯禹之所营。
悼太康之失位兮,愍五子之歌声。
寻修轨以增举兮,邈悠悠之未央。
山风汩以飙涌兮,气慅慅而厉凉。
云郁术而四塞兮,雨濛濛而渐唐。
仆夫疲而瘁兮,我马虺隤以玄黄。
格莽丘而税驾兮,阴曀曀而不阳。
哀衰周之多故兮,眺濒隈而增感。
忿子带之淫逆兮,唁襄王于坛坎。
悲宠嬖之为梗兮,心恻怆而怀惨。
乘舫州而湍流兮,浮清波以横厉。
想宓妃之灵光兮,神幽隐以潜翳。
实熊耳之泉液兮,总伊瀍与涧濑。
通渠源于京城兮,引职贡乎荒裔。
操吴榜其万艘兮,充王府而纳最。
济西溪而容与兮,息巩都而后逝。
愍简公之失师兮,疾子朝之为害。
玄云黯以凝结兮,集零雨之溱溱。
路阻败而无轨兮,涂泞溺而难遵。
率陵阿以登降兮,赴偃师而释勤。
壮田横之奉首兮,义二士之侠坟。
淹留以候霁兮,感忧心之殷殷。
并日夜而遥思兮,宵不寐以极晨。
候风云之体势兮,天牢湍而无文。
弥信宿而后阕兮,思逶迤以东运。
见阳光之显显兮,怀少弭而有欣。
命仆夫其就驾兮,吾将往乎京邑。
皇家赫而天居兮,万方徂而星集。
贵宠煽以弥炽兮,佥守利而不戢。
前车覆而未远兮,后乘驱而竞及。
穷变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洷。
消嘉榖于禽兽兮,下糠粃而无粒。
弘宽裕于便辟兮,纠忠谏其骎急。
怀伊吕而黜逐兮,道无因而获人。
唐虞渺其既远兮,常俗生于积习。
周道鞠为茂草兮,哀正路之日歰。
观风化之得失兮,犹纷挐其多远。
无亮采以匡世兮,亦何为乎此畿?
甘衡门以宁神兮,咏都人而思归。
爰结踪而回轨兮,复邦族以自绥。
余有行于京洛兮,遘淫雨之经时。
古:平仄通平平仄平 仄平仄平通平 ◆时【上平四支】
涂邅其蹇连兮,潦污滞而为灾。
古:平平通通平平 仄平仄平通平 ◆灾【上平十灰】
乘马蹯而不进兮,心郁悒而愤思。
古:通仄平平通仄平 平仄仄平仄通 ◆思【上平四支】【去声四寘】
聊弘虑以存古兮,宣幽情而属词。
古:平平仄仄平仄平 平平平平仄平 ◆词【上平四支】
夕宿余于大梁兮,诮无忌之称神。
古: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平仄平通平 ◆神【上平十一真】
哀晋鄙之无辜兮,忿朱亥之篡军。
古:平仄仄平平平平 仄平仄平仄平 ◆军【上平十二文】
历中牟之旧城兮,憎佛肸之不臣。
古:仄通平平仄平平 平仄仄平通平 ◆臣【上平十一真】
问甯越之裔胄兮,藐髣髴而无闻。
古:仄仄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通 ◆闻【上平十二文】【去声十三问】
经圃田而瞰北境兮,悟卫康之封疆。
古:通仄平平仄仄仄平 仄仄平平通平 ◆疆【下平七阳】
迄管邑而增感叹兮,愠叔氏之启商。
古:仄仄仄平平仄通平 仄仄通平仄平 ◆商【下平七阳】
过汉祖之所隘兮,吊纪信于荥阳。
古:通仄通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平 ◆阳【下平七阳】
降虎牢之曲阴兮,路丘墟以盘萦。
古:通仄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 ◆萦【下平八庚】
勤诸侯之远戍兮,侈申子之美城。
古: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平仄平 ◆城【下平八庚】
稔涛涂之愎恶兮,陷夫人以大名。
古:仄平平平仄通平 仄平平仄仄平 ◆名【下平八庚】
登长坂以凌高兮,陟葱山之荛陉;
古:平通?仄平平平 仄平平平平平 ◆陉【下平九青】
建抚体以立洪高兮,经万世而不倾。
古: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通仄仄平通平 ◆倾【下平八庚】
回峭峻以降阻兮,小阜寥其异形。
古:通?仄仄通仄平 仄仄平通仄平 ◆形【下平九青】
冈岑纡以连属兮,溪谷夐其杳冥。
古:平平平仄平仄平 平仄?通仄平 ◆冥【下平九青】
迫嵯峨以乖邪兮,廓严壑以峥嵘。
古:仄平通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 ◆嵘【下平八庚】
攒棫朴而杂榛楛兮,被浣濯而罗生。
古:平仄仄平仄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平 ◆生【下平八庚】
步亹菼与台菌兮,缘层崖而结茎。
古:仄通仄通平仄平 通平平平仄平 ◆茎【下平八庚】
行游目以南望兮,览太室之威灵。
古:通平仄仄平通平 仄仄仄平平平 ◆灵【下平九青】
顾大河于北垠兮,瞰洛汭之始并。
古:仄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仄平仄通 ◆并【下平八庚】
追刘定之攸仪兮,美伯禹之所营。
古:平平仄平平平平 仄仄仄平仄平 ◆营【下平八庚】
悼太康之失位兮,愍五子之歌声。
古: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平 ◆声【下平八庚】
寻修轨以增举兮,邈悠悠之未央。
古:平平仄仄平仄平 仄平平平仄平 ◆央【下平七阳】
山风汩以飙涌兮,气慅慅而厉凉。
古:平平仄仄平仄平 仄平平平仄平 ◆凉【下平七阳】
云郁术而四塞兮,雨濛濛而渐唐。
古:平仄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平通平 ◆唐【下平七阳】
仆夫疲而瘁兮,我马虺隤以玄黄。
古:仄平平平?平 仄仄通平仄平平 ◆黄【下平七阳】
格莽丘而税驾兮,阴曀曀而不阳。
古: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通平 ◆阳【下平七阳】
哀衰周之多故兮,眺濒隈而增感。
古:平平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平平仄 ◆感【上声二十七感】
忿子带之淫逆兮,唁襄王于坛坎。
古: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通平平仄 ◆坎【上声二十七感】
悲宠嬖之为梗兮,心恻怆而怀惨。
古:平仄仄平通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 ◆惨【上声二十七感】
乘舫州而湍流兮,浮清波以横厉。
古:通仄平平平平平 平平平仄通仄 ◆厉【去声八霁】
想宓妃之灵光兮,神幽隐以潜翳。
古:仄?平平平平平 平平仄仄通仄 ◆翳【去声八霁】
实熊耳之泉液兮,总伊瀍与涧濑。
古:仄平仄平平仄平 通平平通仄仄 ◆濑【去声九泰】
通渠源于京城兮,引职贡乎荒裔。
古:平平平平平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 ◆裔【去声八霁】
操吴榜其万艘兮,充王府而纳最。
古:通平通通仄平平 平通仄平仄仄 ◆最【去声九泰】
济西溪而容与兮,息巩都而后逝。
古:仄平平平平通平 仄仄平平仄仄 ◆逝【去声八霁】
愍简公之失师兮,疾子朝之为害。
古:仄仄平平仄通平 仄仄平平通仄 ◆害【去声九泰】
玄云黯以凝结兮,集零雨之溱溱。
古:平平仄仄通仄平 仄平仄平平平 ◆溱【上平十一真】
路阻败而无轨兮,涂泞溺而难遵。
古: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平通平 ◆遵【上平十一真】
率陵阿以登降兮,赴偃师而释勤。
古:仄平平仄平通平 仄仄通平仄平 ◆勤【上平十二文】
壮田横之奉首兮,义二士之侠坟。
古:仄平通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通 ◆坟【上平十二文】
淹留以候霁兮,感忧心之殷殷。
古:通通仄仄仄平 仄平平平通通 ◆殷【上平十二文】
并日夜而遥思兮,宵不寐以极晨。
古:通仄仄平平通平 平通仄仄仄平 ◆晨【上平十一真】
候风云之体势兮,天牢湍而无文。
古:仄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平平平 ◆文【上平十二文】
弥信宿而后阕兮,思逶迤以东运。
古:通仄仄平仄仄平 通平仄仄平仄 ◆运【去声十三问】
见阳光之显显兮,怀少弭而有欣。
古:仄平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平 ◆欣【上平十二文】
命仆夫其就驾兮,吾将往乎京邑。
古:仄仄平通仄仄平 平通仄平平仄 ◆邑【入声十四缉】
皇家赫而天居兮,万方徂而星集。
古:平平仄平平平平 仄平平平平仄 ◆集【入声十四缉】
贵宠煽以弥炽兮,佥守利而不戢。
古:仄仄仄仄通仄平 平仄仄平通仄 ◆戢【入声十四缉】
前车覆而未远兮,后乘驱而竞及。
古: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通通平仄仄 ◆及【入声十四缉】
穷变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洷。
古: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平仄? ◆洷
消嘉榖于禽兽兮,下糠粃而无粒。
古:平平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 ◆粒【入声十四缉】
弘宽裕于便辟兮,纠忠谏其骎急。
古:平平仄平通仄平 仄平仄通平仄 ◆急【入声十四缉】
怀伊吕而黜逐兮,道无因而获人。
古:平平仄平仄仄平 仄平平平仄平 ◆人【上平十一真】
唐虞渺其既远兮,常俗生于积习。
古:平平仄通仄仄平 平仄平平仄仄 ◆习【入声十四缉】
周道鞠为茂草兮,哀正路之日歰。
古:平仄仄通仄仄平 平通仄平仄? ◆歰
观风化之得失兮,犹纷挐其多远。
古:通平仄平仄仄平 通平平通平仄 ◆远【上声十三阮】【去声十四愿】
无亮采以匡世兮,亦何为乎此畿?
古:平仄仄仄平仄平 仄平通平仄平 ◆畿【上平五微】
甘衡门以宁神兮,咏都人而思归。
古:平平平仄通平平 仄平平平通平 ◆归【上平五微】
爰结踪而回轨兮,复邦族以自绥。
古:平仄平平通仄平 仄平仄仄仄平 ◆绥【上平四支】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4-6-21 16:39
10
长门赋
《长门赋》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著的《昭明文选》,据其序言,这是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受汉武帝失宠皇后陈阿娇的百金重托而作的一篇骚体赋。作品以一个受到冷遇的嫔妃口吻写成:君主许诺朝往而暮来,可是天色将晚,还不见幸临。她独自徘徊,对爱的期盼与失落充满心中。她登上兰台遥望其行踪,唯见浮云四塞,天日窈冥。雷声震响,她以为是君主的车辇,却只见风卷帷幄。此赋以景写情,情景交融,表现陈皇后被遗弃后苦闷和抑郁的心情,艺术表现上反复重叠,表达女性感情极其细腻,是一篇优秀的骚体赋。
长门赋(并序)(1)
孝武皇帝陈皇后(2),时得幸(3),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4),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5),因于解悲愁之辞(6)。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7),陈皇后复得亲幸。其辞曰:
夫何一佳人兮(8),步逍遥以自虞(9)。魂逾佚而不反兮(10),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11)。心慊移而不省故兮(12),交得意而相亲(13)。
伊予志之慢愚兮(14),怀贞悫之懽心(15)。愿赐问而自进兮(16),得尚君之玉音(17)。奉虚言而望诚兮(18),期城南之离宫(19)。修薄具而自设兮(20),君曾不肯乎幸临(21)。廓独潜而专精兮(22),天漂漂而疾风(23)。登兰台而遥望兮(24),神怳怳而外淫(25)。浮云郁而四塞兮(26),天窈窈而昼阴(27)。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28)。飘风回而起闺兮(29),举帷幄之襜襜(30)。桂树交而相纷兮(31),芳酷烈之訚訚(32)。孔雀集而相存兮(33),玄猨啸而长吟(34)。翡翠胁翼而来萃兮(35),鸾凤翔而北南(36)。
心凭噫而不舒兮(37),邪气壮而攻中(38)。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39)。正殿块以造天兮(40),郁并起而穹崇(41)。间徙倚于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42)。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吰而似钟音(43)。
刻木兰以为榱兮(44),饰文杏以为梁(45)。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46)。施瑰木之欂栌兮,委参差以槺梁(47)。时仿佛以物类兮,象积石之将将(48)。五色炫以相曜兮(49),烂耀耀而成光(50)。致错石之瓴甓兮,象瑇瑁之文章(51)。张罗绮之幔帷兮(52),垂楚组之连纲(53)。
抚柱楣以从容兮(54),览曲台之央央(55)。白鹤噭以哀号兮(56),孤雌跱于枯杨(57)。日黄昏而望绝兮(58),怅独托于空堂(59)。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60)。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61)。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妙而复扬(62)。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63)。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64)。舒息悒而增欷兮(65),蹝履起而彷徨(66)。揄长袂以自翳兮(67),数昔日之諐殃(68)。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69)。抟芬若以为枕兮(70),席荃兰而茝香(71)。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72)。惕寤觉而无见兮(73),魂迋迋若有亡(74)。众鸡鸣而愁予兮(75),起视月之精光(76)。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77)。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78)。夜曼曼其若岁兮(79),怀郁郁其不可再更(80)。澹偃蹇而待曙兮(81),荒亭亭而复明(82)。妾人窃自悲兮(83),究年岁而不敢忘(84)。[1]
2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长门,指长门宫,汉代长安别宫之一,在长安城南。
(2)孝武皇帝:指汉武帝刘彻。陈皇后:名阿娇,是汉武帝姑母之女。武帝为太子时娶为妃,继位后立为皇后。擅宠十余年,失宠后退居长门宫。
(3)时得幸:经常受到宠爱。
(4)工为文:擅长写文章。工,擅长。
(5)文君:即卓文君。取酒:买酒。
(6)于:为。此句说让相如作解悲愁的辞赋。
(7)为文:指作了这篇《长门赋》。
(8)“夫何”句:这是怎样的一个佳人啊。夫,发语辞。
(9)逍遥:缓步行走的样子。按:先秦两汉诗文里有两种不同的逍遥,一种是自由自在步伐轻快的逍遥,如庄子的逍遥游,一种是忧思愁闷步伐缓慢的逍遥,如这里的陈皇后。虞(yú):度,思量。
(10)逾佚:外扬,失散。佚(dié),散失。反:同“返”。
(11)言我:指武帝。忘人:指陈皇后。
(12)慊(qiàn):《文选》李善注引郑玄曰:“慊,绝也。”慊移:断绝往来,移情别处。省(xǐng)故:念旧。此句指武帝的心已决绝别移,忘记了故人。
(13)得意:指称心如意之人。相亲:相爱。
(14)伊:发语词。予:指陈皇后。慢愚:迟钝。
(15)怀:抱。贞悫(què):忠诚笃厚。懽:同“欢”。此句指自以为欢爱靠得住。
(16)赐问:指蒙武帝的垂问。自进:前去进见。
(17)“得尚”句:谓侍奉于武帝左右,聆听其声音。尚:奉。
(18)奉虚言:指得到一句虚假的承诺。望诚:当作是真实。意思是知道是虚言,但是当作真的信,表明陈皇后的痴心。
(19)“期城南”句:在城南离宫中盼望着他。离宫,帝王在正宫之外所用的宫室,这里指长门宫。
(20)修:置办,整治。薄具:指菲薄的肴馔饮食,自谦的话。
(21)曾:表语气的副词,乃,竟。幸临:光降。
(22)廓:空阔。独潜:独自深居。专精:用心专一,指一心一意想念皇帝。
(23)漂漂:同“飘飘”。
(24)兰台:美丽的台榭。
(25)怳怳:同“恍恍”,心神不定的样子。外淫:指走神。淫:浸润,游走。
(26)郁:郁积。四塞(sè):乌云密布的样子。
(27)窈窈:幽暗的样子。
(28)殷殷:雷声沉重的样子。这两句是说在阴霾的天气里,因为盼君之情切、思君之情深,以至于简直要把雷声误作是君车来的声音了。
(29)起:开。闺:宫中小门。
(30)帷幄:帷帐。襜襜(chān):摇动的样子。
(31)交:交错。相纷:重叠。
(32)芳:指香气。訚訚(yín):中正、和悦,形容香气浓烈。
(33)存:《文选》李善注引《说文》曰:“存,恤问也。”
(34)玄猨:黑猿。猨,同“猿”。
(35)翡翠:鸟名。胁翼:收敛翅膀。萃:集。
(36)鸾凤:指鸾鸟和凤凰。翔而北南:飞到北又飞到南。用鸟的自由相会来反衬人物的心情。
(37)凭:气满。噫:叹气。
(38)壮:盛。攻中:攻心。
(39)步从容:犹开首之“步逍遥”。
(40)块:屹立的样子。造天:及天。造:到,达。
(41)郁:形容宫殿雄伟、壮大。穹崇:高大的样子。
(42)“间徙倚”二句:谓有时在东厢各处徘徊游观,观览华丽纤美的景物。间:间或,有时。徙倚:徘徊。靡靡:纤美。
(43)“挤玉户”二句:谓挤开殿门弄响金属的门饰,发出像钟一样的声音。挤:用身体接触排挤。撼:动。噌吰(zēnghóng):钟声。
(44)榱(cuī):屋椽。
(45)文杏:木名,或以为即银杏树。以上二句形容建筑材料的华美。
(46)“罗丰茸”二句:谓梁上的柱子交错支撑。罗:集。丰茸(róng):繁饰的样子。游树:浮柱,指屋梁上的短柱。离楼:众木交加的样子。梧:屋梁上的斜柱。
(47)“施瑰木”二句:谓用瑰奇之木做成斗拱以承屋栋,房间非常空阔。瑰木:瑰奇之木。欂栌(bólú):指斗拱。斗拱是我国木结构建筑中柱与梁之间的支承构件,主要由拱(弓形肘木)和斗(拱与拱之间的方斗形垫木)纵横交错,层层相叠而成,可使屋檐逐层外伸。委:堆积。参差:指斗、拱纵横交错、层层相叠的样子。槺(kāng):同“口”,空虚的样子。
(48)“时仿佛”二句:经常拿不定这些宫殿拿什么来比类呢,就好像那积石山一样高峻。积石:指积石山。将将(qiāng),高峻的样子。
(49)炫:形容词,明亮。曜:动词,照耀。
(50)耀耀:光明闪亮的样子。
(51)致(zhì):《说文》:“致,密也”。错石:铺设各种石块。瓴甓(língpì):砖块。瑇瑁:即玳瑁。文章:花纹。
(52)罗绮:有花纹的丝织品。幔:帐幕。帷:帐子。
(53)组:绶带,这里是用来系幔帷。楚组,楚所产者有名。连纲:指连结幔帷的绳带。
(54)抚:摸。柱楣:柱子和门楣。
(55)曲台:宫殿名,李善注说是在未央宫东面。央央:广大的样子。
(56)噭(jiào):鸟鸣。
(57)孤雌:失偶的雌鸟。跱:同“峙”,立。
(58)望绝:望不来。
(59)怅:愁怅,悲伤。托:指托身。
(60)“悬明月”二句:明月高照,以衬孤独。徂(cú):往,这里指经历。
(61)“援雅琴”二句:是说拿出好琴却弹不出正调,抒发愁思但知道这不能维持长久。
(62)流:这里指转调。徵(zhǐ):徵调式。案:同“按”,指弹奏。幼(yāo)妙:同“要妙”,指声音轻细。
(63)贯:连贯,贯通。这句是说将这些琴曲连贯起来可以看出我内心的情操。卬(áng):昂扬。自卬:自我激励。
(64)左右:指周围的人。涕:眼泪。流离:流泪的样子。从横:同“纵横”。
(65)舒:展,吐。息悒:叹息忧闷。欷:哭后的余声,抽泣声。
(66)蹝(xǐ)履:趿着鞋子。
(67)揄(yú):揭起。袂(mèi):衣袖。自翳(yì):自掩其面。翳:遮蔽。
(68)数:计算,回想。 (qiān)殃:过失和罪过。 諐,同“愆”。
(69)“无面目”二句:是说自己无面目见人,只好满怀愁思上床休息。
(70)抟(tuán):团拢。芬若:香草名。
(71)这句说以荃(quán)、兰、茝(chǎn)等香草为席。
(72)魄:魂魄,指梦境。若君之在旁:就像君在我身旁。
(73)惕寤:指突然惊醒。惕:心惊。寤:醒。
(74)迋迋(kuāng):恐惧的样子。若有亡:若有所失。
(75)愁予:使我愁。
(76)月之精光:即月光。
(77)毕、昴(mǎo):二星宿名,本属西方七宿,《文选》李善注谓五六月间(指旧历)出于东方。
(78)蔼蔼:月光微弱的样子。季秋:深秋。降霜:后人诗歌谓月光如霜所本。
(79)曼曼:同“漫漫”,言其漫长。若岁:像是经历了一年。
(80)郁郁:愁苦郁结不散。更:历。不可再更:过去的日子不可重新经历。
(81)澹:摇动。偃蹇(yǎn jiǎn):伫立的样子。是说夜不成寐,伫立以待天明。
(82)荒:将明而微暗的样子。亭亭:久远的样子。是说天亮从远处开始。
(83)妾人:自称之辞。
(84)究:终。不敢忘:不敢忘君。[1] [2]
白话译文
什么地方的美丽女子,玉步轻轻来临。芳魂飘散不再聚,憔悴独自一身。曾许我常来看望,却为新欢而忘故人。从此绝迹不再见,跟别的美女相爱相亲。
我所做的是如何的愚蠢,只为了博取郎君的欢心。愿赐给我机会容我哭诉,愿郎君颁下回音。明知是虚言仍然愿意相信那是诚恳,期待着相会长门。每天都把床铺整理好,郎君却不肯幸临。走廊寂寞而冷静,风声凛凛而晨寒相侵。登上兰台遥望郎君啊,精神恍惚如梦如魂。浮云从四方涌至,长空骤变、天气骤阴。一连串沉重的雷声,像郎君的车群。风飒飒而起,吹动床帐帷巾。树林摇摇相接,传来芳香阵阵。孔雀纷纷来朝,猿猴长啸而哀吟。翡翠翅膀相连而降,凤凰由北,南飞入林。
千万感伤不能平静,沉重积压在心。下兰台更茫然,深宫徘徊,直至黄昏。雄伟的宫殿像上苍的神工,高耸着与天堂为邻。依东厢倍加惆怅,伤心这繁华红尘。玉雕的门户和黄金装饰的宫殿,回声好像清脆钟响。
木兰木雕刻的椽,文杏木装潢的梁。豪华的浮雕,密丛丛而堂皇。拱木华丽,参差不齐奋向上苍。模糊中生动的聚在一起,仿佛都在吐露芬芳。色彩缤纷耀眼欲炫,灿烂发出奇光。宝石刻就的砖瓦,柔润的像玳瑁背上的纹章。床上的帷幔常打开,玉带始终钩向两旁。
深情的抚摸着玉柱,曲台紧傍着未央宫。白鹤哀哀长鸣,孤单的困居在枯杨。又是绝望的长夜,千种忧伤都付与空堂。只有天上的明月照着我,清清的夜,紧逼洞房。抱瑶琴想弹出别的曲调,这哀思难遣地久天长。琴声转换曲调,从凄恻渐渐而飞扬。包含着爱与忠贞,意慷慨而高昂。宫女闻声垂泪,泣声织成一片凄凉。含悲痛而唏嘘,已起身却再彷徨。举衣袖遮住满脸的泪珠,万分懊悔昔日的张狂。没有面目再见人,颓然上床。荃兰茝等做成的枕头席子,散发着以兰茝的草香。
忽然在梦境中醒来,隐约又躺在郎君的身旁。蓦然惊醒一切虚幻,魂惶惶若所亡。鸡已啼而仍是午夜,挣扎起独对月光。看那星辰密密横亘穹苍,毕卯星已移在东方。庭院中月光如水,像深秋降下寒霜。夜深深如年,郁郁心怀,多少感伤。再不能入睡等待黎明,乍明复暗,是如此之长。唯有自悲感伤,年年岁岁,永不相忘。[1]
3创作背景
编辑
《长门赋》载于李善注《文选》卷一六。其序言提到西汉司马相如作于汉武帝时。据传汉武帝时,皇后陈阿娇被贬至长门宫(汉代长安别宫之一,在长安城南,原是馆陶公主献给汉武帝的一所园林),终日以泪洗面,遂辗转想出一法,命一个心腹内监,携了黄金百斤,向大文士司马相如求得代做一篇赋,请他写自己深居长门的闺怨。司马相如遂作《长门赋》。
据《长门赋》序,武帝读此赋后,大为感动,陈皇后遂复得宠。但由于序言提及武帝的谥号,司马相如不可能知道,而且史书上也没有记载汉武帝对陈皇后复幸之事。所以有人认为《长门赋》是后人伪作。[1]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长门赋,开骈体宫怨题材之先河,是受到历代文学称赞的成功之作。作品将离宫内外的景物同人物的情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赋中已是别创。
这篇赋据说是受了失宠的陈皇后的百金重托写成的,以受到冷遇的陈皇后口吻写成。赋一开头就写陈皇后独自一人在深宫徘徊,神情恍惚,郁郁寡欢,先为人们塑造了一个美丽却孤独而凄凉的形象,明月沉缺,红颜憔悴,最动人心,所以虽未读全文却已有一丝怜悯在心。接下来,作者才道出美人孤独寂寞的原因,因为武帝喜新厌旧,曾许愿常来看我但却因和“新人”玩乐而遗忘,当年金屋在,今已空悠悠。在这里,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未央宫的歌舞升平来对比长门宫的清冷孤寂,新人笑来对比自己哀伤的旧人哭,虽只“饮食乐而忘人;交得意而相亲。”短短十二字,却蕴含着无数的意味:有对皇帝喜新厌旧无情抛弃自己的怨恨;有对再难面君颜重拾旧宠的伤感;有对生活百无聊赖度日如年的无奈;有对自己命运凄凉的自怜。可谓一语含千金,穷声尽貌的描写,荡气回肠的意蕴。
紧接着,作者用一系列的景色描写来衬托陈皇后的心境。首先写陈后登兰台所见到的自然景色“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訚訚。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啸而长吟”这里的风云鸟树给人以压抑而阴暗的感觉,云是浮云,如同君王的心思,漂浮不定,来去无形;风是寒风,如同君王的无情,寒彻入骨,丝丝缕缕;鸟是孤鸟,如同自己,美丽却形单影只,茕茕孑立;猿鸣是哀鸣,如同自己,愁肠百结,个个为君系!在我看来,这里,作者用各种景色映射陈后的心情,景物本无情,但却为作者赋予了最真挚也最催人泪下的情感纠缠。其次,作者描写了陈皇后下兰台后所见宫殿的华美景色“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五色炫以相曜兮,烂耀耀而成光。致错石之瓴甓兮,象玳瑁之文章。张罗绮之幔帷兮,垂楚组之连纲。”宫殿的一切都是华丽而奢靡的,高大而整严,但似乎又有着一种与世隔绝的封闭之感。在这里,作者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宫殿里面美好的建筑来反衬陈后失宠后悲伤的心情:景色虽美,却并不属于自己,那绚丽的美丽向来只能属于受宠的宫人,对于失宠的自己,这里的美丽只能勾起自己以往的回忆,自己的美好时光已成过往,一切的欢乐都早已一去不返,物是人非的痛!庄重整饬而华美的宫宇却被作者赋予了哀情,让人黯然神伤。再次,作者描绘了洞房清夜寒烟漠漠,独自抚琴情感哀哀景象。“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写明月当空洞房凄清,陈皇后独自一人抚琴自慰,却因为心中的悲苦而致使琴音变调,然后,作者笔锋一转,不再写陈后的悲苦心情,反而叙写周边宫女听琴音垂泪的景象,以琴音发情悸,以他人感伤怀,从他人的反应来写主人公的心情,用他人的眼泪来写陈后的眼泪,似乎比反复重复写陈后的心情更能打动人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文章最后,作者再次写陈后在漫漫长夜孤独寂寞的形象,迷蒙的梦中仿若君王在侧,醒来后才发觉只是南柯一梦,只好在清醒的悲伤中独自熬过长夜。再以“究年岁而不敢忘”结束全赋,直接写出了陈后的凄凉是长久的,年年岁岁难以忘怀,没有了君王的怜爱,只有独自一人在寂寞与伤心中了却残生。
《长门赋》是一篇抒情赋,但也有铺叙之笔。在描写失意者的心态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夸张想象和景物衬托两种手法。此赋时如高山瀑布,澎湃汹涌,亮烈坦荡,气采宏流,如对陈后所见自然景物以及对宫殿庄严宏伟的景色描写;时而又如涓涓细流,丝丝缕缕,绵绵不绝,清明澄澈,沁人心脾。如对陈后独处洞房,无所事事的凄楚心境的描写。整体来讲,这篇赋作词藻华丽,精巧雕琢,字字珠玑,读之感人至深,令人伤心欲绝。[1]
名家点评
祖孙登《赋得司马相如诗》:雍容文雅深,王吉共追寻。当垆应酤酒,托意且弹琴。《上林》能作赋,《长门》得赐金。唯当有汉主,知怀《封禅》心。
李商隐《戏题友人壁》:花径逶迤栁巷深,小阑亭午啭春禽。相如解作《长门赋》,却用文君取酒金。
晁补之《鸡肋集》:《李夫人赋》、《长门赋》皆非义理之正,然辞浑丽不可弃。
朱熹《楚辞后语》:《长门赋》者,司马相如之所作也。归来子曰:“此讽也,非《髙唐》、《洛神》之比。”梁萧统《文选》云:“汉武帝陈皇后得幸,颇妬,别在长门宫。闻蜀郡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求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皇后复得幸。”而《汉书》皇后及相如传无奉金求赋复幸事。然此文古妙,最近《楚辞》。或者相如以后(指陈皇后)得罪,自为文以讽,非后求之,不知叙者何从实此云。
马积高《赋史》:《长门》以写怨为主,同时又包含着自责。作者集中刻画形容的是那位失宠的妃嫔从白天到黑夜,从伫立望幸到绝望悲哀的感情。这是必须用细腻的笔触来写的,所以其文辞的风格又不相同。……这种用写景来配合抒情,使情随景深化的表现方法,在过去的诗赋中虽已出现,但写得如此细腻,却是没有的。它是司马相如在艺术上的新贡献。
聂石樵《先秦两汉文学史》:这是最早的《宫怨》诗,开后代写“宫怨”作品之先河。[2]
作者简介
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7),汉代文学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少年时代喜欢读书练剑,二十多岁就做了汉景帝的警卫“武骑常侍”。所作《子虚赋》与《上林赋》为汉武帝所赞赏,拜为中郎将,奉命出使西南,后为孝文园令。他见武帝喜好神仙之术,曾上《大人赋》欲以讽谏,然效果适得其反。后病卒于家。《汉书·艺文志》著录其辞赋二十九篇,现存六篇。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3]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
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
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
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伊予志之慢愚兮,怀贞悫之懽心。
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
奉虚言而望诚兮,期城南之离宫。
修薄具而自设兮,君曾不肯乎幸临。
廓独潜而专精兮,天漂漂而疾风。
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怳怳而外淫。
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
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
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襜。
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訚訚。
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猨啸而长吟。
翡翠胁翼而来萃兮,鸾凤翔而北南。
心凭噫而不舒兮,邪气壮而攻中。
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
正殿块以造天兮,郁并起而穹崇。
间徙倚于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
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吰而似钟音。
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
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
施瑰木之欂栌兮,委参差以槺梁。
时仿佛以物类兮,象积石之将将。
五色炫以相曜兮,烂耀耀而成光。
致错石之瓴甓兮,象瑇瑁之文章。
张罗绮之幔帷兮,垂楚组之连纲。
抚柱楣以从容兮,览曲台之央央。
白鹤噭以哀号兮,孤雌跱于枯杨。
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
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
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
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妙而复扬。
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
舒息悒而增欷兮,蹝履起而彷徨。
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諐殃。
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
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茝香。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
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
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
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
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
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
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
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
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
古:平平仄平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 ◆虞【上平七虞】
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
古:平平仄平通通平 平平仄平仄平 ◆居【上平六鱼】
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
古:平仄平仄平仄平平 仄仄仄平通平 ◆人【上平十一真】
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
古:平仄平平通仄仄平 平仄仄平通通 ◆亲【上平十一真】
伊予志之慢愚兮,怀贞悫之懽心。
古:平通仄平仄平平 平平仄平?平 ◆心【下平十二侵】
愿赐问而自进兮,得尚君之玉音。
古:仄仄仄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 ◆音【下平十二侵】
奉虚言而望诚兮,期城南之离宫。
古:仄平平平通平平 平平平平平平 ◆宫【上平一东】
修薄具而自设兮,君曾不肯乎幸临。
古:平仄仄平仄仄平 平平通仄平仄通 ◆临【下平十二侵】【去声二十七沁】
廓独潜而专精兮,天漂漂而疾风。
古:仄仄通平平平平 平通通平仄平 ◆风【上平一东】
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怳怳而外淫。
古:平平平平平通平 平仄仄平仄平 ◆淫【下平十二侵】
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
古:平平仄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平 ◆阴【下平十二侵】
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
古:平通通平仄仄平 平仄平平平平 ◆音【下平十二侵】
飘风回而起闺兮,举帷幄之襜襜。
古:平平通平仄?平 仄平仄平平平 ◆襜【下平十四盐】
桂树交而相纷兮,芳酷烈之訚訚。
古:仄仄平平通平平 平仄仄平?? ◆訚
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猨啸而长吟。
古:仄仄仄平通平平 平?仄平通通 ◆吟【下平十二侵】
翡翠胁翼而来萃兮,鸾凤翔而北南。
古: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平仄平平仄平 ◆南【下平十三覃】
心凭噫而不舒兮,邪气壮而攻中。
古:平平通平通平平 平仄仄平平通 ◆中【上平一东】
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
古:仄平平平平仄平 仄通平平通平 ◆宫【上平一东】
正殿块以造天兮,郁并起而穹崇。
古:通仄仄仄仄平平 仄通仄平平平 ◆崇【上平一东】
间徙倚于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
古:通仄仄平平平平 通平仄仄平平平 ◆穷【上平一东】
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吰而似钟音。
古:通仄仄仄仄平通平 平平平平仄平平 ◆音【下平十二侵】
刻木兰以为榱兮,饰文杏以为梁。
古:仄仄平仄通平平 仄平仄仄通平 ◆梁【下平七阳】
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
古:平平通平平仄平 平平平平通平 ◆撑【下平八庚】
施瑰木之欂栌兮,委参差以槺梁。
古:通平仄平仄平平 通通平仄?平 ◆梁【下平七阳】
时仿佛以物类兮,象积石之将将。
古:平仄仄仄仄仄平 仄仄仄平通通 ◆将【下平七阳】
五色炫以相曜兮,烂耀耀而成光。
古:仄仄仄仄通仄平 仄仄仄平平平 ◆光【下平七阳】
致错石之瓴甓兮,象瑇瑁之文章。
古:仄仄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平 ◆章【下平七阳】
张罗绮之幔帷兮,垂楚组之连纲。
古:通平仄平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平 ◆纲【下平七阳】
抚柱楣以从容兮,览曲台之央央。
古:仄仄平仄通平平 仄仄平平平平 ◆央【下平七阳】
白鹤噭以哀号兮,孤雌跱于枯杨。
古:仄仄仄仄平通平 平平?平平平 ◆杨【下平七阳】
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
古:仄平平平通仄平 仄仄仄平通平 ◆堂【下平七阳】
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
古:?平仄仄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平 ◆房【下平七阳】
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
古:平仄平仄仄通平 仄平通平通仄通 ◆长【下平七阳】
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妙而复扬。
古:仄平通仄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平 ◆扬【下平七阳】
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古:仄仄仄通通通平 仄仄仄平仄? ◆卬
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
古: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平通通 ◆横【下平八庚】【去声二十四敬】
舒息悒而增欷兮,蹝履起而彷徨。
古:平仄仄平平通平 ?仄仄平平平 ◆徨【下平七阳】
揄长袂以自翳兮,数昔日之諐殃。
古:平通仄仄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殃【下平七阳】
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
古:平仄仄平仄仄平 仄平通平仄平 ◆床【下平七阳】
抟芬若以为枕兮,席荃兰而茝香。
古:平平仄仄通仄平 仄平平平?平 ◆香【下平七阳】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
古:仄仄仄平通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 ◆旁【下平七阳】
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
古:?仄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仄仄平 ◆亡【下平七阳】
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
古:仄平平平平通平 仄仄仄平平平 ◆光【下平七阳】
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
古:通仄平平通仄平 仄通仄平平平 ◆方【下平七阳】
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
古:通通通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通平 ◆霜【下平七阳】
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
古:仄通通通仄仄平 平仄仄通通仄仄通 ◆更【下平八庚】
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
古:通仄通平仄仄平 平平平平仄平 ◆明【下平八庚】
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
古: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通仄通 ◆忘【下平七阳】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4-6-21 16:57
11
悲士不遇赋
《悲士不遇赋》是汉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作品。此赋一百八十余字,篇幅很短,但表达的思想很明确,一是叹“士生之不辰”,二是不甘于“没世无闻”。前者与他人的同类作品一样,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普遍情绪;后者则是司马迁特有的衷曲,与《报任安书》一脉相通。它表现了作者为实现志向而坚韧不拔的精神境界,而且对穷达易惑、美恶难分的社会黑暗现实,表示了强烈的控诉和批判。全文感情悲愤激越,语言简劲铿锵,个性鲜明,震撼人心,是赋体中极为成功的作品。
1作品原文
悲士不遇赋⑴
悲夫!士生之不辰⑵,愧顾影而独存。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而无闻⑶。谅才韪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⑷。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⑸。何穷达之易惑⑹,信美恶之难分。时悠悠而荡荡,将遂屈而不伸⑺。
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⑻。天道微哉,吁嗟阔兮⑼;人理显然,相倾夺兮⑽。好生恶死,才之鄙也;好贵夷贱,哲之乱也⑾。炤炤洞达,胸中豁也⑿;昏昏罔觉,内生毒也⒀。
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选⒁。没世无闻,古人唯耻⒂;朝闻夕死,孰云其否⒃!逆顺还周,乍没乍起⒄。理不可据,智不可恃⒅。无造福先,无触祸始⒆。委之自然⒇,终归一矣![1]
2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不遇:没有机遇,指没有机会施展才能和抱负。
⑵生之不辰:生不逢时。
⑶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而无闻:经常约束自己以回复和符合礼的要求,唯恐自己的志向和行为默默无闻。“惧志行而无闻”,另本作“惧志行之无闻”。
⑷谅才韪(wěi)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相信自己才高而世道暴戾,要至死而勤勉不息。谅:信。才韪:才质美好。韪:美善。逮:到达。
⑸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虽有形体而不得显扬名声,徒然有才能而不得施展。
⑹穷达:困窘和显达。
⑺屈而不伸:蒙受委屈,得不到伸张。
⑻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大意是说,那些秉公处理公务的人,与我志同道合;那些以私情对待私党的人,我以为可悲。
⑼天道微哉,吁(xū)嗟(juē)阔兮:指天道幽深难知,旷远难见。吁嗟:感叹词。
⑽倾夺:指统治者互相倾轧、争夺。
⑾好贵夷贱,哲之乱也:爱慕富贵,鄙夷贫贱,是理智的惑乱。哲:哲人,明智的人。
⑿炤炤洞达,胸中豁也:明辨事理清楚透彻,通晓领悟。炤(zhāo)炤:同“昭昭”,明亮的样子,这里意为明白。洞达:通达,透彻。豁:开阔明朗的样子,形容通晓领悟。
⒀昏昏罔觉,内生毒也:昏愦迷乱而不觉醒,是因内心受了毒害。昏昏:迷乱、不明事理。罔:不、没有。
⒁我之言矣,哲已能选:大意是说,我的心意如何,哲人自能揣度;我言论中的是非,哲人自能选择。哲:才智卓越的人。
⒂没世无闻,古人唯耻:终生默默无闻,古人以为耻。《论语·卫灵公》:“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⒃否(pǐ):《周易》中的一卦,为“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这里是不善、不利的意思。
⒄逆顺还周,乍没乍起:背逆和顺遂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忽起忽落。还周:循环。还:通“环”。
⒅理不可据,智不可恃:意思是,对待当政者是不可能依理恃智的。
⒆无造福先,无触祸始:不要跑到福的前面,也不要接近祸的开端。造:往,到。
⒇委之自然:托付于自然。委:托付。自然:指宇宙万物。[1] [2]
白话译文
我悲叹士人的生不逢时,自愧顾盼身影孤独一人。时常约束自己,使言行合于礼,唯恐志向与行为默默无闻。自信才质很高而世情不正,将至死都永远辛勤。虽有形相但不能彰显于世,空有才能却不得展示于人。为何困厄与通达容易使人迷惑,美与恶确实很难辨清。时光悠长而没有穷尽,我将只能屈而不能伸。让那些公心为国的人都和我相同啊,私心为自己的人自己去悲哀吧!天道那么精微啊,哎呀又那么疏阔;人间事理显而易见,只有互相倾轧和侵夺。贪生怕死,是品质的卑贱;爱贵轻贫,是智虑的混乱。明白透澈,是胸中豁达开朗;糊涂迷乱,是内心生了毒害。我的心意,明智的人已能猜想到;我的言论,明智的人定能把它入选。终身默默无闻,古人当作羞耻。早晨知道了真理晚上就死去,谁能说不该如此。逆与顺循环往复,忽而没落忽而兴起。没有人事先就造下洪福,也没有人起始就遇到大祸;委身于自然,最终还是归为一体啊![3]
3创作背景
编辑
《悲士不遇赋》当为司马迁任中书令发愤继续撰修《史记》时所作。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处以腐刑,身心遭到极大的摧残,含悲忍垢,他为自己的遭遇感到极大的愤慨和不平。此赋就行文及感情可推定约为其晚年对自己一生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经验所作的概括和总结。[1] [4]
4作品鉴赏
此赋是汉代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八篇重要赋作中迄今唯一留存的一篇,全文共四十四句,倾述了“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的悲愤心情,揭示悲剧的社会根源——人世的倾夺和道德的堕落。短小精悍的《悲士不遇赋》沉实而有锋芒,矛头直指整个封建地主官僚及其统治下的时世,表白了作者的理想与志节,同时体现了包括作者在内的一代有理想、有才能而遭遇不幸的正直士人的悲哀与愤慨。
这篇赋是司马迁因李陵事件罹祸后写的,作者为自己的遭遇感到不平,对当政者的专断横暴、“昏昏罔觉”表示极大的愤慨,控诉他们善恶不分,公私不明,揭露统治集团的互相倾夺、贪生恶死、好贵夷贱。篇末“无造福先,无触祸始”和“委之自然,终归一矣”等语,表露了司马迁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可与《报任安书》中的“从俗浮沉,与时俯仰”相对照。
西汉辞赋表现为大赋,颂扬着帝王功德,润色着帝王鸿业,作者身处被人称颂的“汉武盛世”,控诉着当政者的专断横暴,批判着他们美恶不分、公私不明、互相倾夺、贪生怕死、好贵夷贱之种种丑行、恶行,可谓逆世之道第一人。也正因为此,所以虽克已复礼,仍“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
司马迁不以赋见称,但他生当大赋盛行的时代,流风所及,其赋作也能达到一定水平。这篇短赋在名气上虽不如一些名赋,但也还是颇具特色的。其中的反复铺陈、排比对偶,正是司马相如以来汉赋的主要特征;句式的规整与有节奏的变化比司马相如似乎又向前发展了一步。它对后来的抒情小赋,如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都有一定的影响。[1]
5作者简介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从小受父亲司马谈的影响,诵读古文经书。早年远游大江南北,考察历史遗迹,了解风俗,采集传说。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这是他写作《史记》的起点和重要条件。他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准备创作史籍。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后因李陵事件触怒了武帝,被处以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太始四年(公元前91年)终于完成《史记》这一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6]
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
恒克己而复礼,惧志行而无闻。
谅才韪而世戾,将逮死而长勤。
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
何穷达之易惑,信美恶之难分。
时悠悠而荡荡,将遂屈而不伸。
使公于公者,彼我同兮;私于私者,自相悲兮。
天道微哉,吁嗟阔兮;人理显然,相倾夺兮。
好生恶死,才之鄙也;好贵夷贱,哲之乱也。
炤炤洞达,胸中豁也;昏昏罔觉,内生毒也。
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选。
没世无闻,古人唯耻;朝闻夕死,孰云其否!
逆顺还周,乍没乍起。
理不可据,智不可恃。
无造福先,无触祸始。
委之自然,终归一矣!
罗初来评:中间的可算隔句。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4-6-21 17:07
12
班婕妤<捣素赋>译文及赏析
原文:
测平分以知岁,酌玉衡之初临。
见禽华以麃色,听霜鹤之传音。
伫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
虽松梧之贞脆,岂荣雕其异心。
若乃广储悬月,晖水流请,
桂露朝满,凉衿夕轻。
燕姜含兰而未吐,赵女抽簧而绝声。
改容饰而相命,卷霜帛而下庭。
曳罗裙之绮靡,振珠佩之精明。
若乃盼睐生姿,动容多制,
弱态含羞,妖风靡丽。
皎若明魄之生崖,焕若荷华之昭晰;
调铅无以玉其貌,凝朱不能异其唇;
胜云霞之迩日,似桃李之向春。
红黛相媚,绮徂流光,
笑笑移妍,步步生芳。
两靥如点,双眉如张。
颓肌柔液,音性闲良。
于是投香杵,扣玟砧,
择鸾声,争凤音。
梧因虚而调远,柱由贞而响沉。
散繁轻而浮捷,节疏亮而清深。
含笙总筑,比玉兼金;
不埙不篪, 匪瑟匪琴.
或旅环而舒郁,或相参而不杂,
或将往而中还,或已离而复合.
翔鸿为之徘徊,落英为之飒沓。
调非常律,声无定本。
任落手之参差,从风飚之远近。
或连跃而更投,或暂舒而长卷。
清寡鸾之命群,哀离鹤之归晚。
苟是时也,
钟期改听,伯牙驰琴,
桑间绝响,濮上传音;
萧史编管以拟吹,周王调笙以象吟。
若乃窈窕姝妙之年,幽闲贞专之性,
符皎日之心,甘首疾之病,
歌采绿之章,发东山之咏。
望明月而抚心,对秋风而掩镜。
阅绞练之初成,择玄黄之妙匹,
准华裁于昔时,疑异形于今日;
想娇奢之或至,许椒兰之多术,
熏陋制止之无韵,虑蛾眉之为魄。
怀百忧之盈抱,空千里兮吟泪。
侈长袖于妍袄,缀半月于兰襟。
表纤手于微缝,庶见迹而知心。
计修路之遐敻, 怨芳菲之易泄。
书既封二重题,笥已缄而更结。
渐行客而无言,还空房而掩咽。
译文:
测算平分的月份可知岁月的转换,
酌量北斗星的位置便知秋季来临。
眼看笼里禽鸟羽毛美丽的颜色,
耳听霜天长空传来秋雁的叫声。
迎着秋风,在凭栏处久久观看,
面对秋云飘浮沉落的瞬息变幻。
松柏梧桐的木质虽然十分坚硬,
怎么能抵御春荣秋雕的岁月摧残。
至于说到广阔秋夜里高高的明月,
洒下的月光清如流水,
满月上的桂树清晰可见,
夜半的凉风下只觉得衣单身寒。
燕地的歌女吟唱起美妙的歌声,
赵地的艺妓吹奏起绝妙的乐曲。
宫女们受命去化妆打扮,
退出大厅把素装快快收藏。
演出时个个拖着精美华丽的罗裙,
摇动着闪闪发光的珠光玉佩。
至于说到她们左顾右盼的样子,
举止仪容各显风采,
姿态柔软,面带羞色,
展尽妖娆的风韵。
皎美的象明月升上了山崖,
鲜艳的如骄阳下盛开的荷花。
不擦香粉依然貌如美玉,
不抹口红照样嘴唇鲜艳;
化妆胜过旭日旁边的五彩云霞,
又好似明媚阳光下迎春的桃李之花。
红唇和黑眉相互生媚,
丝织的腰带溢彩流光。
一串串笑声传送着美妙的声音,
一行行莲步飘洒出宜人的芳香。
两个酒窝好似精心点就,
一双蛾眉自如的上下伸展。
滑润的肌肤流下晶莹的汗珠,
音容和性情都娴雅优良。
于是姑娘们舞起捣衣的木棒,
和谐的敲打精美的捣衣石,
恰似鸾鸟的叫声,
赛过凤凰的哀鸣。
柔软的桐木乐器曲调幽远,
坚固的支弦码子声音低沉。
捣衣的声音轻巧疾速地飘浮回荡,
节拍清亮又饱含凄冷的深情,
时而象笙的独奏、时而似筝的合弹,
还可与金玉乐器相比美;
既不是陶制的吹奏乐器,
也不是竹制的箫笛;
既不是拨弦乐器,
也不是抚弹瑶琴。
时而回转荡漾舒展郁闷,
时而相互交汇而不杂乱;
时而将要离去又中途回还,
时而已是别离又重新组合。
飞翔的鸿雁听到了徘徊不去,
盛开的鲜花闻之纷纷飘落。
它的曲调不是常见的旋律,
它的声音没有固定的本源。
任凭起落的木棒长短不齐,
伴从秋风的急缓有近有远。
时而接连不断地挥舞敲打,
时而暂且舒缓,时而长久疲倦。
象离群的孤鸾凄凉的哀叫,
象夜归的离鹤忧伤的悲鸣。
如果在这个时候亲自听到,
钟子期定会改弦不听,
俞伯牙也要弃琴不弹。
桑间的情歌无人再唱,
濮上的情诗也会音转。
箫史忙着编管摹拟吹奏,
周王匆匆调笙模仿其声。
至于说到宫女们如花似玉的年华,
既有典雅高洁用情专一的品性,
也有夫妻恩爱白头到老的心愿。
甘愿头脚生病能为丈夫减轻痛苦,
天天唱着思念丈夫的《采绿》诗章,
抒发不尽思念家园的《东山》之情。
如今只能仰望明月,手捂郁闷的心胸。
面对秋风掩起化妆的镜子。
检验刚织好的成束丝绸时,
又忍不住挑选几匹黑黄色的美丽衣料,
想按照过去的尺寸裁减新衣,
又担心现在的模样是否合身;
每天幻想着娇奢的主人能够到来。
想尽办法用花椒和兰草布置闺房,
熏香的老办法已无法重现昔日的风韵,
看着镜中的画眉连自己也感到羞愧。
心中积满上百种忧愁顾虑,
空想远方的亲人也只能伤心落泪。
眼看着衣袖肥大、玉体消瘦下去,
在前襟上点缀半个月亮用作遮掩。
腰带上还特意留出伸手可进的小缝,
一看见众多破绽就明白她们的用心。
盘算着美好的前程还那么遥远漫长,
只怨恨豆蔻年华就这么容易流逝。
告老还乡的上书封了口又打开重写,
收拾好的行装到夜里捆了又捆。
出门后愧对过路的熟人默默无语,
回到空荡荡的闺房忍不住掩面抽泣。
简析:
这是一篇描写古代宫女命运和悲情的杰作。
捣素,是宫女生活的一个片断,即将制衣的白色生绢一类的衣料,用木棒捶打成柔软后,方可裁减缝制。
全赋可分三段。
首段写宫女的姿色之美。她们都是玉貌红颜,体态柔美,肌肤滑润,一笑生妍,行步带芳。作者用明月的皓白,荷花的艳丽,云霞的灿烂,桃李的鲜美,来比喻宫女的美貌佳丽,突出宫女红颜薄命的悲苦身世。赋文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悲凉,如霜鹤哀音,游动浮云,流水清凉,便是衬托宫女寂寞、凄冷的内心情境。
第二段用哀怨感人的捣素声传达宫女如泣如诉的心声。捣素声不是金玉乐器声,却有鸾声凤音之美;不是琴瑟笙箫,却能哀婉动人。飞鸿不前,落花缤纷,孤凤求群,离鹤思归,甚至连著名乐师听了也为之改弦弃琴、拟吹象吟,这些侧面的描写,形象地透视了宫女那动天地泣鬼神的心声。
第三段直接诉说宫女不行的遭遇。她们既有如花似玉的美貌,又有品德高洁的品性,更有用情专一、夫妻相亲相爱、共度人生百年的美好心愿。如果在宫外,她们都可望有美满的家庭,可她们一旦入选进宫,便终生禁闭,老死而终,豆蔻年华在冷宫幽居中消磨殆尽,同时与亲人生离死别,只能孤守空房,以泪洗面。
本文的形美、声悲、情哀三个层面,婉曲多致,感人至深,显示出作者抒情手法的高明。
测平分以知岁,酌玉衡之初临。
古:仄平通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通 ◆临【下平十二侵】
见禽华以麃色,听霜鹤之传音。
古:仄平通仄通仄 通平仄平通平 ◆音【下平十二侵】
伫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
古: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平平通 ◆沉【下平十二侵】
虽松梧之贞脆,岂荣雕其异心。
古:平平平平平仄 仄平平通仄平 ◆心【下平十二侵】
若乃广储悬月,晖水流清,
古:仄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 ◆清【下平八庚】
桂露朝满,凉衿夕轻。
古:仄仄平仄 平?仄通 ◆轻【下平八庚】
燕姜含兰而未吐,赵女抽簧而绝声。
古:通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声【下平八庚】
改容饰而相命,卷霜帛而下庭。
古:仄平仄平通仄 通平仄平仄通 ◆庭【下平九青】
曳罗裙之绮靡,振珠佩之精明。
古:仄平平平仄仄 通平仄平平平 ◆明【下平八庚】
若乃盼睐生姿,动容多制,
古: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 ◆制【去声八霁】
弱态含羞,妖风靡丽。
古:仄仄平平 平平仄通 ◆丽【上平四支】【去声八霁】
皎若明魄之生崖,焕若荷华之昭晰;
古:仄仄平仄平平平 仄仄通通平通仄 ◆晰【入声九屑】
调铅无以玉其貌,凝朱不能异其唇;
古:通平平仄仄通仄 通平通平仄通平 ◆唇【上平十一真】
胜云霞之迩日,似桃李之向春。
古:通平平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平 ◆春【上平十一真】
红黛相媚,绮徂流光,
古:平仄通仄 仄平平平 ◆光【下平七阳】
笑笑移妍,步步生芳。
古: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芳【下平七阳】
两靥如点,双眉如张。
古:仄仄通仄 平平通通 ◆张【下平七阳】
颓肌柔液,音性闲良。
古:平平平仄 平仄平平 ◆良【下平七阳】
于是投香杵,扣玟砧,
古:平仄平平仄 仄?? ◆砧
择鸾声,争凤音。
古:仄平平 平仄平 ◆音【下平十二侵】
梧因虚而调远,柱由贞而响沉。
古:平平平平通仄 仄平平平仄通 ◆沉【下平十二侵】
散繁轻而浮捷,节疏亮而清深。
古:仄平通平平仄 仄通仄平平通 ◆深【下平十二侵】
含笙总筑,比玉兼金;
古:平平通仄 通仄通平 ◆金【下平十二侵】
不埙不篪,匪瑟匪琴。
古:通平通平 仄仄仄平 ◆琴【下平十二侵】
或旅环而舒郁,或相参而不杂,
古:仄仄平平平仄 仄通通平通仄 ◆杂【入声十五合】
或将往而中还,或已离而复合。
古:仄通仄平通平 仄仄平平仄仄 ◆合【入声十五合】
翔鸿为之徘徊,落英为之飒沓。
古:平平通平?平 仄平通平仄仄 ◆沓【入声十五合】
调非常律,声无定本。
古:通平平仄 平平仄仄 ◆本【上声十三阮】
任落手之参差,从风飚之远近。
古:通仄仄平通平 通平?平仄仄 ◆近【上声十二吻】【去声四寘】【去声十三问】
或连跃而更投,或暂舒而长卷。
古:仄平仄平通平 仄仄平平通通 ◆卷【下平一先】【上声十六铣】【去声十七霰】
清寡鸾之命群,哀离鹤之归晚。
古:平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平仄 ◆晚【上声十三阮】
苟是时也,钟期改听,伯牙驰琴,
古:仄仄平仄 平平仄通 仄平平平 ◆琴【下平十二侵】
桑间绝响,濮上传音;
古:平通仄仄 仄仄通平 ◆音【下平十二侵】
萧史编管以拟吹,周王调笙以象吟。
古:平仄平仄仄仄通 平通通平仄仄通 ◆吟【下平十二侵】【去声二十七沁】
若乃窈窕姝妙之年,幽闲贞专之性,
古:仄仄仄仄平仄平平 平平平平平仄 ◆性【去声二十四敬】
符皎日之心,甘首疾之病,
古:平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 ◆病【去声二十四敬】
歌采绿之章,发东山之咏。
古: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 ◆咏【去声二十四敬】
望明月而抚心,对秋风而掩镜。
古:通平仄平仄平 仄平平平仄仄 ◆镜【去声二十四敬】
阅绞练之初成,择玄黄之妙匹,
古:仄仄仄平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 ◆匹【入声四质】
准华裁于昔时,疑异形于今日;
古:仄通通平仄平 平仄平平平仄 ◆日【入声四质】
想娇奢之或至,许椒兰之多术,
古:仄通平平仄仄 仄平平平平仄 ◆术【去声四寘】【入声四质】
熏陋制止之无韵,虑蛾眉之为魄。
古: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平通仄 ◆魄【入声十药】【入声十一陌】
怀百忧之盈抱,空千里兮吟泪。
古:平仄平平平仄 通平仄平通仄 ◆泪【去声四寘】
侈长袖于妍袄,缀半月于兰襟。
古:仄通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平 ◆襟【下平十二侵】
表纤手于微缝,庶见迹而知心。
古:仄平仄平平通 仄仄仄平平平 ◆心【下平十二侵】
计修路之遐敻,怨芳菲之易泄。
古:仄平仄平平仄 通平通平仄仄 ◆泄【入声九屑】
书既封二重题,笥已缄而更结。
古:平仄通仄通通 仄仄平平通仄 ◆结【入声九屑】
渐行客而无言,还空房而掩咽。
古:通通仄平平平 平通平平仄通 ◆咽【入声九屑】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4-6-27 10:20
13
北朝(周)·庚信《伤心赋》
馀五福无征,三灵有谴,至于继体,多从夭折。二男一女,并得胜衣,金陵丧乱,相守亡殁。羁旅关河,倏然白首,苗而不秀,频有所悲。一女成人,一外孙孩稚,奄然玄壤,何痛如之。既伤即事,追悼前亡,唯觉伤心,遂以《伤心》为赋。
若夫入室生光,非複企及,夹河为郡,前途逾远。婕妤有自伤之赋,杨雄有哀祭之文,王正长有北郭之悲,谢安石有东山之恨,岂期然矣。至若曹子建、王仲宣、傅长虞、应德连刘滔之母,任延之亲,书翰伤切,文词哀痛,千悲万恨,何可胜言?龙门之桐,其枝忆折;卷ご之草,其心实伤。呜呼哀哉。赋曰:
悲哉秋气,摇落变衰。魂兮远矣,何去何依。望思无望,归来不归。未达东门之意,空惧西河之讥。在昔金陵,天下丧乱,五室板荡,生民涂炭。兄弟则五郡分张,父子则三州离散。地鼎沸于袁曹,人豺狼于楚汉。或有拥树罹灾,藏衣遭难,未设桑弧,先空柘馆。人惟一丘,亭遂千秋,边韶永恨,孙楚长愁。张壮武之心疾,羊南城之泪流。痛斯继体,寻兹世载。天道斯慈,人伦此爱。膝下龙摧,掌中珠碎。芝在室而先枯,兰生庭而蚤刈。命之修短,哀哉已满。鹤声孤绝,猿吟肠断。嬴博之间,路似新安。藤缄彗椟,卉掩虞棺。不封不树,惟棘惟栾。天惨惨而无色,云苍苍而正寒。
况乃流寓秦川,飘摇播迁,从宦非宦,归田不田。对玉关而羁旅,坐长河而暮年。已触目于万恨,更伤心于九泉。至如三虎二龙,三珠两凤,并有山泽之灵,各入熊罢之梦。望陇首而不归,出都门而长送,对宝碗而痛心,抚《玄经》而流恸。石华空服,犀角虚。风无少女,草不宜男。乌毛徒覆,兽乳空含。《震》为长男之宫,《巽》为长女之位。在我生年,先凋此地。人生几何,百忧俱至。二王奉佛,二郗奉道。必至有期,何能相保?凄其零露,疯焉秋草。去矣黎民,哀哉仲仁。冀羊祜之前识,期张衡之后身。一朝风烛,万古埃尘。丘陵兮何忍,能留兮几人。
作者简注:
庚信,南北朝文学家。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曾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称“庚开府”。
庚信喜用贼和注意对仗。他诗歌的代表作《拟咏怀》二十七首,用典虽多,仍使人感到真挚而不至晦涩平板。他的《燕歌行》、《同卢记室从军》写得很真实而有气势,《上益州上柱国赵王》、《至老子庙应诏》、《舟中望月》等写得清新可喜,对唐人五律有深刻影响。庚信赠别友人的小诗往往写得亲切动人,很少用典,历来为读者所喜爱。如《寄王琳》、《寄徐陵》、《和侃法师三绝》、《重别周尚书二首》等,都很著名。这些诗虽然有时平仄不调,但已开五言绝句的先河。
庚信在辞赋方面的成就并不亚于诗歌。他的抒情小赋如《枯树情节》、《竹杖赋》、《小园赋》和《伤心赋》等,都是传诵的名作。而著名的《哀江南赋》是他的代表作。这是一篇用赋体写的梁代兴记史和作者自传,真实地描写了重大政治事件而又深深浸透著作者的故国之思及对乱离中人民的同情,是此赋历来为人们称道的主要原因。
庚信是南北朝骈文大家,与徐陵齐名,而论者大抵以为庚高于徐。他的文风以讲究对仗和几乎处处用典为特徵,与徐陵有相似之处。最为人传诵的是《哀江南赋序》、《拟连珠》、《思旧铭》等。
悲哉秋气,摇落变衰。魂兮远矣,何去何依。
望思无望,归来不归。
未达东门之意,空惧西河之讥。
在昔金陵,天下丧乱,
五室板荡,生民涂炭。
兄弟则五郡分张,父子则三州离散。
地鼎沸于袁曹,人豺狼于楚汉。
或有拥树罹灾,藏衣遭难,
未设桑弧,先空柘馆。
人惟一丘,亭遂千秋,
边韶永恨,孙楚长愁。
张壮武之心疾,羊南城之泪流。
痛斯继体,寻兹世载。
天道斯慈,人伦此爱。
膝下龙摧,掌中珠碎。
芝在室而先枯,兰生庭而蚤刈。
命之修短,哀哉已满。
鹤声孤绝,猿吟肠断。
嬴博之间,路似新安。
藤缄彗椟,卉掩虞棺。
不封不树,惟棘惟栾。
天惨惨而无色,云苍苍而正寒。
况乃流寓秦川,飘摇播迁,
从宦非宦,归田不田。
对玉关而羁旅,坐长河而暮年。
已触目于万恨,更伤心于九泉。
至如三虎二龙,三珠两凤,
并有山泽之灵,各入熊罢之梦。
望陇首而不归,出都门而长送,
对宝碗而痛心,抚《玄经》而流恸。
石华空服,犀角虚。
风无少女,草不宜男。
乌毛徒覆,兽乳空含。
《震》为长男之宫,《巽》为长女之位。
在我生年,先凋此地。
人生几何,百忧俱至。
二王奉佛,二郗奉道。
必至有期,何能相保?
凄其零露,疯焉秋草。
去矣黎民,哀哉仲仁。
冀羊祜之前识,期张衡之后身。
一朝风烛,万古埃尘。
丘陵兮何忍,能留兮几人。
悲哉秋气,摇落变衰。
古:平平平仄 通仄仄平 ◆衰【上平四支】
魂兮远矣,何去何依。
古:平平仄仄 平仄平平 ◆依【上平五微】
望思无望,归来不归。
古:通通平通 平平通平 ◆归【上平五微】
未达东门之意,空惧西河之讥。
古:仄仄平平平仄 通仄平平平平 ◆讥【上平五微】
在昔金陵,天下丧乱,
古:仄仄平平 平仄通仄 ◆乱【去声十五翰】
五室板荡,生民涂炭。
古:仄仄?仄 平平平仄 ◆炭【去声十五翰】
兄弟则五郡分张,父子则三州离散。
古:平仄仄仄仄通通 仄仄仄通平平仄 ◆散【上声十四旱】【去声十五翰】
地鼎沸于袁曹,人豺狼于楚汉。
古:仄仄仄平平平 平平平平仄仄 ◆汉【去声十五翰】
或有拥树罹灾,藏衣遭难,
古:仄仄仄仄平平 通通平通 ◆难【上平十四寒】【去声十五翰】
未设桑弧,先空柘馆。
古:仄仄平平 通通仄仄 ◆馆【上声十四旱】【去声十五翰】
人惟一丘,亭遂千秋,
古:平平仄平 平仄平平 ◆秋【下平十一尤】
边韶永恨,孙楚长愁。
古:平平仄仄 平仄通平 ◆愁【下平十一尤】
张壮武之心疾,羊南城之泪流。
古:通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平仄平 ◆流【下平十一尤】
痛斯继体,寻兹世载。
古: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 ◆载【上声十贿】【去声十一队】
天道斯慈,人伦此爱。
古:平仄平平 平平仄仄 ◆爱【去声十一队】
膝下龙摧,掌中珠碎。
古:仄仄通平 仄通平仄 ◆碎【去声十一队】
芝在室而先枯,兰生庭而蚤刈。
古:平仄仄平通平 平平通平仄仄 ◆刈【去声十一队】
命之修短,哀哉已满。
古: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 ◆满【上声十四旱】
鹤声孤绝,猿吟肠断。
古:仄平平仄 平通平仄 ◆断【上声十四旱】【去声十五翰】
嬴博之间,路似新安。
古:平仄平通 仄仄平平 ◆安【上平十四寒】
藤缄彗椟,卉掩虞棺。
古: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棺【上平十四寒】
不封不树,惟棘惟栾。
古:通通通仄 平仄平平 ◆栾【上平十四寒】
天惨惨而无色,云苍苍而正寒。
古:平仄仄平平仄 平通通平通平 ◆寒【上平十四寒】
况乃流寓秦川,飘摇播迁,
古:仄仄平仄平平 平通仄平 ◆迁【下平一先】
从宦非宦,归田不田。
古:通通平通 平平通平 ◆田【下平一先】
对玉关而羁旅,坐长河而暮年。
古:仄仄平平平仄 仄通平平仄平 ◆年【下平一先】
已触目于万恨,更伤心于九泉。
古:仄仄仄平仄仄 通平平平仄平 ◆泉【下平一先】
至如三虎二龙,三珠两凤,
古:仄通通仄仄通 通平仄仄 ◆凤【去声一送】
并有山泽之灵,各入熊罢之梦。
古:通仄平仄平平 仄仄平仄平通 ◆梦【上平一东】【去声一送】
望陇首而不归,出都门而长送,
古:通仄仄平通平 仄平平平通仄 ◆送【去声一送】
对宝碗而痛心,抚《玄经》而流恸。
古:仄仄?平仄平 仄 平通 平平仄 ◆恸【去声一送】
石华空服,犀角虚。
古:仄通通仄 平仄平
风无少女,草不宜男。
古:平平仄仄 仄通平平 ◆男【下平十三覃】
乌毛徒覆,兽乳空含。
古:平平平仄 仄仄通平 ◆含【下平十三覃】
《震》为长男之宫,《巽》为长女之位。
古: 仄 通通平平平 仄 通通仄平仄 ◆位【去声四寘】
在我生年,先凋此地。
古:仄仄平平 通平仄仄 ◆地【去声四寘】
人生几何,百忧俱至。
古: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 ◆至【去声四寘】
二王奉佛,二郗奉道。
古:仄通仄仄 仄?仄仄 ◆道【上声十九皓】
必至有期,何能相保?
古:仄仄仄平 平平通仄 ◆保【上声十九皓】
凄其零露,疯焉秋草。
古:平通平仄 ?平平仄 ◆草【上声十九皓】
去矣黎民,哀哉仲仁。
古: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 ◆仁【上平十一真】
冀羊祜之前识,期张衡之后身。
古:仄平仄平平仄 平通平平仄平 ◆身【上平十一真】
一朝风烛,万古埃尘。
古: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 ◆尘【上平十一真】
丘陵兮何忍,能留兮几人。
古:平平平平仄 平通平仄平 ◆人【上平十一真】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5-8-14 17:31
14
酒德颂
作者:刘伶
【原文】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扬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蜂起。先生于是捧罂承糟,街杯漱醪,奋髯箕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若江海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赢之与螟蛉。
【译文】
有位大人先生,把天地当作一朝,万年为一瞬,日月为门窗,八荒为庭院。他行不用车,住不要屋,以天作帐幕,拿地当铺席,随意自如。他停止不动时就端酒杯执酒觚,行动起来就带上榼提上壶,把饮酒作为惟一事务,哪里还知有其他。有位贵族公子和一位想做官的处士,听到我这样生活的风声,议论不已。他们撩起衣袖,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汹汹然群起评是论非。先生这时正捧着酒罂在酒糟饮酒,端着杯子享受酒醪,须髯怒张,箕踞而坐,枕着酒曲躺在酒糟上,无思无虑,其乐陶陶。他昏然睡去,豁然而醒,静听之际也听不到雷霆之声,孰视之时也看不见泰山之形,也感觉不到寒暑侵入肌肤、利欲的动人情怀。俯视天下万物纷纷扰扰,就像是江海上的一片浮萍,贵族公子和缙绅处士在身边,也只如蜾赢与螟蛉一样渺少。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
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行无辙迹,居无室卢,
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
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
闻吾风声,议其所以,
乃奋袂扬襟,怒目切齿,
陈说礼法,是非蜂起。
先生于是捧罂承糟,街杯漱醪,
奋髯箕踞,枕曲藉糟,
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兀然而醉,豁然而醒,
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俯观万物扰扰焉,若江海之载浮萍;
二豪侍侧焉,如蜾赢之与螟蛉。
罗初来评:四平韵两隔句。
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万物扰扰焉,若江海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赢之与螟蛉。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
古:仄仄平通平 仄平仄通仄平 仄平通平平 ◆臾【上平七虞】
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
古:仄仄通平仄 仄平通通平 ◆衢【上平七虞】
行无辙迹,居无室卢,
古:通平仄仄 平平仄平 ◆卢【上平七虞】
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古:仄平仄仄 通仄仄通 ◆如【上平六鱼】
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
古:仄仄通平仄平 仄仄仄仄平平 ◆壶【上平七虞】
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古:仄仄仄仄 平平通平 ◆余【上平六鱼】
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
古:仄仄仄平仄 仄平仄仄 ◆士【上声四纸】
闻吾风声,议其所以,
古:通平平平 仄通仄仄 ◆以【上声四纸】
乃奋袂扬襟,怒目切齿,
古: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仄 ◆齿【上声四纸】
陈说礼法,是非蜂起。
古:平仄仄仄 仄平平仄 ◆起【上声四纸】
先生于是捧罂承糟,街杯漱醪,
古:通平平仄?平平? 平平仄平 ◆醪【下平四豪】
奋髯箕踞,枕曲藉糟,
古:仄平平仄 仄仄仄? ◆糟【下平四豪】
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古:平通平仄 通仄平平 ◆陶【下平四豪】
兀然而醉,豁然而醒,
古:仄平平仄 仄平平通 ◆醒【下平九青】
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古:仄通通通平平平平 仄仄通?仄平平平 ◆形【下平九青】
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
古:通仄平仄平仄平 仄仄平仄平 ◆情【下平八庚】
俯观万物扰扰焉,若江海之载浮萍;
古:仄通仄仄仄仄平 仄平仄平仄平平 ◆萍【下平九青】
二豪侍侧焉,如蜾赢之与螟蛉。
古:仄平仄仄平 通仄平平通平? ◆蛉【下平九青】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5-8-17 14:42
骈赋代表作:曹丕:《感物赋》《愁霖赋》《登城赋》《悼夭赋》《感离赋》
曹植:《白鹤赋》《鹞雀赋》《愁霖赋》《节游赋》《游观赋》《离思赋》《静思赋》《释思赋》《归思赋》《幽思赋》《闲居赋》《闵志赋》《洛阳赋》《洛神赋》
应玚:《闵骥赋》《愁霖赋》
祢衡:《鹦鹉赋》
王粲:《登楼赋》《槐树赋》
嵇康:《琴赋》
向秀:《思旧赋》
陆机:《叹逝赋》《悯思赋》《大暮赋》《感丘赋》
江淹:《恨赋》《别赋》
张华:《鹪鹩赋》
谢灵运:《山居赋》
沈约:《郊居赋》
鲍照:《舞鹤赋》《芜城赋》
谢庄:《月赋》
庾信:《枯树赋》《哀江南赋》
【咏物写志】类
《白鹤赋》--曹植
《蝉赋》--曹植
《鹞雀赋》--曹植
《闵骥赋》--应玚
《鹦鹉赋》--祢衡
《槐树赋》--王粲
《琴赋》--嵇康
《鹪鹩赋》--张华
《舞鹤赋》--鲍照
《雪赋》--谢惠连
《月赋》--谢庄
《枯树赋》--庾信
【即景抒情】类:
《感物赋》--曹丕
《愁霖赋》--曹丕
《登城赋》--曹丕
《愁霖赋》--曹植
《节游赋》--曹植
《游观赋》--曹植
《愁霖赋》--应玚
《登楼赋》--王粲
《山居赋》--谢灵运
《郊居赋》--沈约
《芜城赋》--鲍照
《哀江南赋》--庾信
【思旧怀人】类:
《悼夭赋》--曹丕
《感离赋》--曹丕
《离思赋》--曹植
《静思赋》--曹植
《释思赋》--曹植
《归思赋》--曹植
《幽思赋》--曹植
《闲居赋》--曹植
《闵志赋》--曹植
《洛阳赋》--曹植
《洛神赋》--曹植
《思旧赋》--向秀
《叹逝赋》--陆机
《悯思赋》--陆机
《大暮赋》--陆机
《感丘赋》--陆机
《恨赋》--江淹
《别赋》--江淹
《思旧铭》--庾信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5-8-22 20:06
浅析东汉抒情小赋
摘要:小赋的出现打破了大赋的歌颂模式,一代文人通过小赋批判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军阀混战的现象,抒发内心对宦官当权皇帝无能的不满,以及自身不当遭遇的发泄。东汉末年腐败的政治决定了东汉小赋的抒情言志的体裁风格,可谓动荡的社会是新文学产生的摇篮。
关键词:东汉 小赋 抒情言志 张衡 蔡邕
一、汉赋概况
赋作为汉代最流行的文体之一,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裁,可分为大赋和小赋。其中大赋是汉代辞赋创作的主流,规模宏大,辞藻华丽,歌功颂德,美化帝王,司马相如作为汉大赋的奠基人在大赋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有着很高的造诣。而小赋篇幅较小,朴实清丽,反映社会,抒情言志,张衡《归田赋》的出现标志着汉赋已由铺陈排比的大赋逐渐转向清新淡雅的小赋。小赋的出现打破了大赋的歌颂模式,一代文人通过小赋批判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军阀混战的现象,抒发内心对宦官当权皇帝无能的不满,以及自身不当遭遇的发泄。
二、张衡《归田赋》——东汉抒情小赋的发端
《归田赋》作于138年,张衡居河间相时,仕途不得志,思归乡野。该赋开篇就说自己无明略侍奉君主,希望解甲归田过简单朴实的生活,开宗明义,直截了当。“俟河清乎未期”这句更是表达了想要等到圣明时代的出现遥遥无期,反映了当时政治日趋腐败,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随后,作者才以清新的语言描写了大量自然风光,借以表达对官场污垢的厌恶以及自己归田隐居的念头,体现了作者淡泊明志的高尚情怀。张衡的时代,政治日渐腐败,面对地方豪强猖獗,压榨剥削百姓的现象,他也有过抗争,向顺帝上书,要皇帝“恩从上下,事依礼制”。可是在当时,仅仅是靠张衡个人即使他有再大的本事也只是无力回天。面对黑暗势力,张衡充满痛苦和无奈,在其晚年作品中深有体现。
《归田赋》摒弃了当时大赋篇幅冗长,辞藻华丽,繁重浮夸的缺点,在不改变汉赋基本艺术风格特征的基础上,创造出了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批判政治腐朽,揭露社会现实的篇幅更简洁灵巧的抒情小赋。
张衡也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写小赋的。青年时的张衡也是以大赋为主,如完成于107年的长篇巨著《二京赋》正是张衡从十九岁便开始精思十年创作的。而东汉小赋的发端《归田赋》则是作者六十一岁,仕途不顺时的创新之作。可见,张衡一生并未满足于前人和当代流行的模式,而是致力于文体的研究创新,其打破既有格局的首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说到张衡的创新精神,让我不得不提的是他的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地动仪,和比较精确的圆周率值。最初了解张衡并不是因为他的文学,而是他作为“科圣”在数学天文地理方面的成就。在宇宙起源 天地结构 月食 五星运动 流星和陨星 历法等方面,张衡都有很深的研究。郭沫若也曾这样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三、蔡邕《述行赋》
《述行赋》是东汉抒情纪行赋的名篇,作于桓帝时期。桓帝时期政治腐败黑暗,社会混乱不堪,统治者骄奢淫逸,人民苦不堪言。汉桓帝昏庸无道,助长恶势力作恶之风,对宦官百依百顺,对忠正士人百般非难。蔡邕多次谏言也因此得罪各宦官权贵遭排挤和打压。因此,该赋从内容上托古讽今,主要写了作者对人们的蒙昧无知看不清逆臣贼子的作恶行径深感愤怒,并对那些忠正人士表示赞扬和钦佩,以及作者对汉末政治腐败宦官当道的现实表示不满,对民不聊生的状况表示同情和悲痛。“贵宠煽以弥炽兮,佥守利而不戢。前车覆而未远兮,后乘驱而竞及。穷变巧于台榭兮,民露处而寝湿。消嘉谷于禽兽兮,下糠秕而无粒。弘宽裕以便辟兮,纠忠谏其侵急。怀伊尹而黜逐兮,道无因而获入。”作者把贵族豪门的骄奢淫逸与人民的贫困疾苦作对比,突出了政治的腐败统治者的荒淫无度和民生凋敝的现象,烘托出悲凉深沉的气氛。蔡邕赋字句典雅,音律和谐,多用骈偶句,表现了汉末行文风格的转变。
蔡邕不仅是文学家还是著名书法家,隶书造诣尤为深刻,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蔡邕博学多才生性至孝,母亲常常卧病在床,他就不曾解衣襟的侍奉左右,与叔父弟弟同住,三世不分家产。后却因弹劾宦官,被流放朔方,赦免后亡命在外长达十二年之久,最终还是死于狱中。蔡邕的近半个人生都是很艰苦狼狈的,唯有通过小赋抒发内心苦闷。
四、赵壹《刺世疾邪赋》
《刺世疾邪赋》是东汉抒情小赋的杰出代表。该赋用犀利尖锐的文笔大胆讽刺了当时封建集权制的弊端,豪强之家溜须拍马,宦官之辈阿谀奉承。而正派的士人才华志向得不到施展,愤懑不平,只得纷纷以赋抒情,宣泄心中不快。由于旧大赋歌颂模式的深远影响,张衡蔡邕等的抒情小赋在一定程度上仍旧有模仿司马相如、扬雄的影子,而像赵壹这样奋不顾身敢说真话的人在当时实属少见。赵壹可谓是当时一大愤青,大胆而犀利,其揭露的深度和批判的力度可谓是空前的。
“舐痔结驷,正色徒行”“邪夫显进,直士幽藏”正是东汉末年邪恶当道,贤者悲哀的真实写照。奸恶的人飞黄腾达,正直的人却只能隐居潜藏;拍马屁的人可以乘四匹马拉的车,正派的人却只能徒步而行。甚至赵壹还把直接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原斯瘼之攸兴,实执政之匪贤”,直刺问题要害,毫不避讳。最后作者还坦言:自己宁愿在尧舜那样圣明君主的荒年忍饥挨冻,也不愿在当今的丰年享受温饱。可见东汉末年的帝王是多么的荒淫无道。
不管是哪个时代的敢说真话、直言不讳的人都是需要勇气的,愤青更是得处处小心,小心宦官权贵的压迫打击,小心豪强官僚的压榨剥削,小心统治者的威逼迫害。早在秦始皇时期就有焚书坑儒的惨痛现象,当代文人志士同样也不乏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社会对政治不满的例子。对于赵壹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精神,我不由得打从心底的佩服,他的坦率直言刚正不阿不趋炎附势的性情都是我由衷欣赏的。
五、祢衡《鹦鹉赋》
祢衡才气过人擅于写作长于辩论是一位天才辞赋家,却狂傲不羁藐视权贵性情暴躁出言不逊,以致到死也没一官半职。如此境遇让他留下这篇满腹苦水和愤怒的《鹦鹉赋》。该赋通过赞鸟,暗示自己如鸟一样才智出众,文采过人,明慧聪善。第二段中虞人们设下天罗地网捕捉鹦鹉进献,“闭以雕笼,剪其翅羽”,则放映了祢衡被权贵压迫怀才不遇的艰苦遭遇。之后进一步抒写美丽高洁的鹦鹉身陷囹圄的困境和悲情。“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鹦鹉学舌是它的一个特点,作者以告诫的口吻劝诫鹦鹉说话不要太过明白,明白的话反而难以出口,也就是说语言不慎,可能招揽灾祸,为了不带来灾祸,必须慎言。可是慎言只是说说,对于直言不讳心高气傲的祢衡来讲,“慎言”是有点困难的,只因太过正直,太过不屈,以致最后祸从口出,带来杀身之祸。
祢衡被杀时年仅二十九岁,其英年早逝的下场让人感到惋惜,却也只能无奈——试问坏脾气能葬送一个人的前程?答案的肯定的。没有人有义务有责任要忍受你的坏脾气,不羁的性格或许是保持自我风格不人云亦云阿谀奉承的态度,可是过于冥顽不化心高气傲却也是一大弊端。自身骄人的才华和能力可以让人时刻自信,可自信过度就变成了自负,以为仗着自己的才华就可以藐视一切自觉高人一等,一副盛气凌人的表情总会使人厌恶,所以还是谦逊一点的好。
六、总结
综合看来,东汉抒情小赋的作者无不是敢直言进谏的忠正人士,却都得到同样的下场——被权贵压迫才智得不到施展,因此才通过文笔抒发心头愤恨。以此看来,小赋能登上文坛,与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有着很大的关系。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文学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这就强调了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反映社会政治生活的重大作用,政治影响文学的方向内容及风格。东汉末年腐败的政治决定了东汉小赋的抒情言志的体裁风格,可谓动荡的社会是新文学产生的摇篮。可是,东汉抒情小赋并未得到广大流传盛行,究其原因恐怕也是因为当时宦官专权欺压迫害各路文人志士吧,敢说真话的毕竟在少数,何况说了真话还得小心被迫害丧命,再加上东汉抒情小赋刚刚起步并未成熟,以致它未能在东汉成为文学的主流。直到魏晋,旧格局的影响逐渐消弱,小赋才进一步发展起来。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5-8-28 01:00
《白鹤赋》曹植
嗟皓丽之素鸟兮,含奇气之淑祥。薄幽林以屏处兮,荫重景之馀光。狭单巢于弱条兮,惧冲风之难当。无沙棠之逸志兮,欣六翮之不伤。承邂逅之侥幸兮,得接翼于鸾凰。同毛衣之气类兮,信休息之同行。痛美会之中绝兮,遘严灾而逢殃。共太息而祗惧兮,抑吞声而不扬。伤本规之违忤,怅离群而独处。恒窜伏以穷栖,独哀鸣而戢羽。冀大纲之难结,得奋翅而远游。聆雅琴之清韵,记六翮之未流。
嗟皓丽之素鸟兮,含奇气之淑祥。
薄幽林以屏处兮,荫重景之馀光。
狭单巢于弱条兮,惧冲风之难当。
无沙棠之逸志兮,欣六翮之不伤。
承邂逅之侥幸兮,得接翼于鸾凰。
同毛衣之气类兮,信休息之同行。
痛美会之中绝兮,遘严灾而逢殃。
共太息而祗惧兮,抑吞声而不扬。
伤本规之违忤,怅离群而独处。
恒窜伏以穷栖,独哀鸣而戢羽。
冀大纲之难结,得奋翅而远游。
聆雅琴之清韵,记六翮之未流。
嗟皓丽之素鸟兮,含奇气之淑祥。
古:平仄通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仄平 ◆祥【下平七阳】
薄幽林以屏处兮,荫重景之馀光。
古:仄平平仄通仄平 仄通仄平?平 ◆光【下平七阳】
狭单巢于弱条兮,惧冲风之难当。
古:仄通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平通通 ◆当【下平七阳】
无沙棠之逸志兮,欣六翮之不伤。
古: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通平 ◆伤【下平七阳】
承邂逅之侥幸兮,得接翼于鸾凰。
古:平?仄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平平 ◆凰【下平七阳】
同毛衣之气类兮,信休息之同行。
古:平平通平仄仄平 仄平仄平平通 ◆行【下平七阳】
痛美会之中绝兮,遘严灾而逢殃。
古:仄仄仄平通仄平 仄平平平平平 ◆殃【下平七阳】
共太息而祗惧兮,抑吞声而不扬。
古:通仄仄平平仄平 仄平平平通平 ◆扬【下平七阳】
伤本规之违忤,怅离群而独处。
古:平仄平平平仄 仄平平平仄仄 ◆处【上声六语】
恒窜伏以穷栖,独哀鸣而戢羽。
古: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仄 ◆羽【上声七麌】
冀大纲之难结,得奋翅而远游。
古:仄仄平平通仄 仄仄仄平仄平 ◆游【下平十一尤】
聆雅琴之清韵,记六翮之未流。
古:平仄平平平仄 仄仄仄平仄平 ◆流【下平十一尤】
罗初来评:
下平七阳这个韵很多人喜欢用,说明有可取之处。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5-8-28 01:00
蝉赋
《蝉赋》 为东汉文学家曹植所作,以写蝉来感生世,是咏蝉诗作中出现最早,写得也最好为成功的一类。
唯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在盛阳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内含和而弗食兮,与众物而无求。栖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隐柔桑之稠叶兮,快啁号以遁暑。苦黄雀之作害兮,患螳螂之劲斧。冀飘翔而远托兮,毒蜘蛛之网罟。欲降身而卑窜兮,惧草虫之袭予。免众难而弗获兮,遥迁集乎宫宇。依名果之茂阴兮,托修干以静处。有翩翩之狡童兮,步容与于园圃。体离朱之聪视兮,姿才捷于狝猿。条罔叶而不挽兮,树无干而不缘。翳轻躯而奋进兮,跪侧足以自闲。恐余身之惊骇兮,精曾睨而目连。持柔竿之冉冉兮,运微粘而我缠。欲翻飞而逾滞兮,知性命之长捐。委厥体于膳夫。归炎炭而就燔。秋霜纷以宵下,晨风烈其过庭。气(忄替)怛而薄躯,足攀木而失茎。吟嘶哑以沮败,状枯槁以丧(刑)[形]。乱曰:诗叹鸣蜩,声嘒嘒兮,盛阳则来,太阴逝兮。皎皎贞素,侔夷节兮。帝臣是戴,尚其洁兮。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曹植的《蝉赋》即是其滥觞。文中首写蝉先天资质之美,次写黄雀、螳螂、蜘蛛、草虫对它的毒害,以至于蝉不得不逃离众难,末写蝉落于狡童之手,最终成了人们腹中之物的可悲结局。这种蝉的命运正是作者曹植生世的生动写照,从文中可以见到作者对于命运的深深不平和无限忧患。
曹植之后,感身世的咏蝉作品中佳作甚多,如骆宾王的《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此诗表面在写蝉,骨子里却在写自己,句句都可以找到诗人对于自己遭遇的不平和人格自信的影子。
唯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
在盛阳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
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
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
内含和而弗食兮,与众物而无求。
栖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
隐柔桑之稠叶兮,快啁号以遁暑。
苦黄雀之作害兮,患螳螂之劲斧。
冀飘翔而远托兮,毒蜘蛛之网罟。
欲降身而卑窜兮,惧草虫之袭予。
免众难而弗获兮,遥迁集乎宫宇。
依名果之茂阴兮,托修干以静处。
有翩翩之狡童兮,步容与于园圃。
体离朱之聪视兮,姿才捷于狝猿。
条罔叶而不挽兮,树无干而不缘。
翳轻躯而奋进兮,跪侧足以自闲。
恐余身之惊骇兮,精曾睨而目连。
持柔竿之冉冉兮,运微粘而我缠。
欲翻飞而逾滞兮,知性命之长捐。
委厥体于膳夫。归炎炭而就燔。
秋霜纷以宵下,晨风烈其过庭。
气替怛而薄躯,足攀木而失茎。
吟嘶哑以沮败,状枯槁以丧形。
乱曰:
诗叹鸣蜩,声嘒嘒兮,盛阳则来,太阴逝兮。
皎皎贞素,侔夷节兮。帝臣是戴,尚其洁兮。
唯夫蝉之清素兮,潜厥类乎太阴。
古:仄平平平平仄平 通仄仄平仄平 ◆阴【下平十二侵】
在盛阳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
古:仄通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平平平 ◆林【下平十二侵】
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
古:仄通仄平仄仄平 仄平仄平通通 ◆吟【下平十二侵】
声皦皦而弥厉兮,似贞士之介心。
古:平仄仄平通仄平 仄平仄平仄平 ◆心【下平十二侵】
内含和而弗食兮,与众物而无求。
古:仄平通平仄仄平 通仄仄平平平 ◆求【下平十一尤】
栖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
古: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仄平平平 ◆流【下平十一尤】
隐柔桑之稠叶兮,快啁号以遁暑。
古:仄平平平平仄平 仄平通仄?仄 ◆暑【上声六语】
苦黄雀之作害兮,患螳螂之劲斧。
古:仄平仄平仄仄平 通平?平仄仄 ◆斧【上声七麌】
冀飘翔而远托兮,毒蜘蛛之网罟。
古:仄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 ◆罟【上声七麌】
欲降身而卑窜兮,惧草虫之袭予。
古:仄通平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通 ◆予【上声六语】
免众难而弗获兮,遥迁集乎宫宇。
古:仄仄通平仄仄平 平平仄平平仄 ◆宇【上声七麌】
依名果之茂阴兮,托修干以静处。
古:平平仄平仄平平 仄平通仄仄仄 ◆处【上声六语】
有翩翩之狡童兮,步容与于园圃。
古:仄平平平仄平平 仄平通平平仄 ◆圃【上声七麌】
体离朱之聪视兮,姿才捷于狝猿。
古:仄平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平 ◆猿【上平十三元】
条罔叶而不挽兮,树无干而不缘。
古:平仄仄平通?平 仄平通平通通 ◆缘【下平一先】
翳轻躯而奋进兮,跪侧足以自闲。
古:仄通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仄仄平 ◆闲【上平十五删】
恐余身之惊骇兮,精曾睨而目连。
古:仄平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平 ◆连【下平一先】
持柔竿之冉冉兮,运微粘而我缠。
古:平平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通 ◆缠【下平一先】
欲翻飞而逾滞兮,知性命之长捐。
古:仄平平平平仄平 平仄仄平通平 ◆捐【下平一先】
委厥体于膳夫。归炎炭而就燔。
古:通仄仄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平 ◆燔【上平十三元】
秋霜纷以宵下,晨风烈其过庭。
古:平平平仄平仄 平平仄通通通 ◆庭【下平九青】
气替怛而薄躯,足攀木而失茎。
古:仄仄仄平仄平 仄平仄平仄平 ◆茎【下平八庚】
吟嘶哑以沮败,状枯槁以丧形。
古:通平平仄通仄 仄平仄仄通平 ◆形【下平九青】
乱曰:
诗叹鸣蜩,声嘒嘒兮,盛阳则来,太阴逝兮。
古:平通平平 平仄仄平 通平仄平 仄平仄平 ◆兮【上平八齐】
皎皎贞素,侔夷节兮。帝臣是戴,尚其洁兮。
古:仄仄平仄 平平仄平 仄平仄仄 仄通仄平 ◆兮【上平八齐】
罗初来评:
从此可看出用的是词韵。虽然当时没有《词林正韵》。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5-8-28 01:01
鹞雀赋
鹞雀赋,三国时期曹植所作,主要描写“鹞欲取雀”,雀与之进行生死搏斗的故事。赋主要采用拟人化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对话和叙述相结合的行文方式,形象地展示了雀与鹞抗争的场面。
作品原文
鹞雀赋
鹞欲取雀。雀自言:“雀微贱,身体些小,肌肉瘠瘦,所得盖少。君欲相啖,实不足饱。”鹞得雀,初不敢语。“顷来轗轲,资粮乏旅。三日不食,略思死鼠。今日相得,宁复置汝!”雀得鹞言,意甚怔营:“性命至重,雀鼠贪生;君得一食,我命是倾。皇天降鉴,贤者是听。”鹞得雀言,意甚怛惋。当死毙雀,头如果蒜。不早首服,烈颈大唤。行人闻之,莫不往观。雀得鹞言,意甚不移。依一枣树,藂莀多刺。目如擘椒,跳萧二翅。我当死矣,略无可避。鹞乃置雀,良久方去。二雀相逢,似是公妪,相将入草,共上一树。仍叙本末,辛苦相语。向者近出,为鹞所捕。赖我翻捷,体素便附。说我辨语,千条万句。欺恐舍长,令儿大怖。我之得免,复胜于免。自今徙意,莫复相妒。
作品简析
曹植是魏晋时期开风气之先的重要诗人,有“建安之杰”之称。如果从曹植现存诗文的总的创作倾向来看,他是一个深刻的现实主义诗人,但若细审他的创作,其中又透发着一股浓郁浪漫主义气息。在这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他的《鹞雀赋》。这是一篇既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又具有寓言特点的赋。《鹞雀赋》主要描写“鹞欲取雀”,雀与之进行生死搏斗的故事。赋主要采用拟人化和象征的手法,通过对话和叙述相结合的行文方式,形象地展示了雀与鹞抗争的场面。这是曹植的自况自拟之作,表现了他被迫害被压抑,生命维艰的困苦境地。这篇赋无论是总体构架或是那谐谑成趣的表现风格,都明显地受到了《庄子》文风的影响。
“赋”体裁介绍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作者简介
曹植
(192—233)三国魏杰出诗人。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年封平原侯,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改为临淄侯。公元221年(魏文帝黄初二年)改封鄄城王。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叡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而死。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有少数作品出社会动乱和自己的抱负,诗的基调开朗、豪迈;后期作品则反映其所受压迫的苦闷的心情,部分诗篇有较浓厚的消极思想。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词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诗歌的成就,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也善辞赋、散文。作品今存南宋嘉定刻本《曹子建集》10卷,辑录诗、赋、文共 206篇。
曹植与诗歌
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 一将成名·曹植
表现他贵族王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曹植还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更是赞许有佳:“天下才共一石(dàn),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鹞欲取雀。雀自言:
“雀微贱,身体些小,
肌肉瘠瘦,所得盖少。
君欲相啖,实不足饱。”
鹞得雀,初不敢语。
“顷来轗轲,资粮乏旅。
三日不食,略思死鼠。
今日相得,宁复置汝!”
雀得鹞言,意甚怔营:
“性命至重,雀鼠贪生;
君得一食,我命是倾。
皇天降鉴,贤者是听。”
鹞得雀言,意甚怛惋。
当死毙雀,头如果蒜。
不早首服,烈颈大唤。
行人闻之,莫不往观。
雀得鹞言,意甚不移。
依一枣树,藂莀多刺。
目如擘椒,跳萧二翅。
我当死矣,略无可避。
鹞乃置雀,良久方去。
二雀相逢,似是公妪,
相将入草,共上一树。
仍叙本末,辛苦相语。
向者近出,为鹞所捕。
赖我翻捷,体素便附。
说我辨语,千条万句。
欺恐舍长,令儿大怖。
我之得免,复胜于免。
自今徙意,莫复相妒。
鹞欲取雀。雀自言:
古:通仄仄仄 仄仄平 ◆言【上平十三元】
“雀微贱,身体些小,
古: 仄平仄 平仄通仄 ◆小【上声十七筱】
肌肉瘠瘦,所得盖少。
古:平仄仄仄 仄仄仄仄 ◆少【上声十七筱】
君欲相啖,实不足饱。
古:平仄通仄 仄通仄仄 ◆饱【上声十八巧】
鹞得雀,初不敢语。
古:通仄仄 平通仄仄 ◆语【上声六语】
“顷来轗轲,资粮乏旅。
古: 通平仄通 平平仄仄 ◆旅【上声六语】
三日不食,略思死鼠。
古:通仄通仄 仄通仄仄 ◆鼠【上声六语】
今日相得,宁复置汝!
古:平仄通仄 通仄仄仄 ◆汝【上声六语】
雀得鹞言,意甚怔营:
古:仄仄通平 仄仄?平 ◆营【下平八庚】
“性命至重,雀鼠贪生;
古: 仄仄仄通 仄仄平平 ◆生【下平八庚】
君得一食,我命是倾。
古:平仄仄仄 仄仄仄平 ◆倾【下平八庚】
皇天降鉴,贤者是听。
古:平平通仄 平仄仄通 ◆听【下平九青】【去声二十五径】
鹞得雀言,意甚怛惋。
古:通仄仄平 仄仄仄仄 ◆惋【去声十五翰】
当死毙雀,头如果蒜。
古:通仄仄仄 平通仄仄 ◆蒜【去声十五翰】
不早首服,烈颈大唤。
古:通仄仄仄 仄仄仄仄 ◆唤【去声十五翰】
行人闻之,莫不往观。
古:通平通平 仄通仄通 ◆观【去声十五翰】
雀得鹞言,意甚不移。
古:仄仄通平 仄仄通平 ◆移【上平四支】
依一枣树,藂莀多刺。
古:平仄仄仄 ??平仄 ◆刺【去声四寘】
目如擘椒,跳萧二翅。
古:仄通仄平 平平仄仄 ◆翅【去声四寘】
我当死矣,略无可避。
古:仄通仄仄 仄平仄仄 ◆避【去声四寘】
鹞乃置雀,良久方去。
古:通仄仄仄 平仄平仄 ◆去【去声六御】
二雀相逢,似是公妪,
古:仄仄通平 仄仄平仄 ◆妪【去声七遇】
相将入草,共上一树。
古:通通仄仄 通仄仄仄 ◆树【去声七遇】
仍叙本末,辛苦相语。
古:平仄仄仄 平仄通仄 ◆语【去声六御】
向者近出,为鹞所捕。
古:仄仄仄仄 通通仄仄 ◆捕【去声七遇】
赖我翻捷,体素便附。
古:仄仄平仄 仄仄通仄 ◆附【去声七遇】
说我辨语,千条万句。
古:仄仄仄仄 平平仄通 ◆句【去声七遇】
欺恐舍长,令儿大怖。
古:平仄仄通 通平仄仄 ◆怖【去声七遇】
我之得免,复胜于免。
古:仄平仄仄 仄通平仄 ◆免【上声十六铣】
自今徙意,莫复相妒。
古:仄平仄仄 仄仄通仄 ◆妒【去声七遇】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