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自梅风先生帖:
[公告]《文化月刊/诗词版》杂志致读者
《文化月刊/诗词版》杂志 致读者
《文化月刊/诗词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文化报社主办的中国传统诗词刊物,是面向海内外诗词爱好者公开发行的诗词专业杂志。
她肩负着振兴传统诗词,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经有关部门批准,《文化月刊/诗词版》承载着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厚望出刊了!
当您打开这本刊物,我们就结下了美好的缘份。因为有缘才见面,因为见面我们结缘。 “诗言志,歌咏言。”传统诗词的特点是与时代同步,为时代歌唱。今天的传统诗词创作必须在题材、思想、感情、语言、韵律、意境诸方面,力求体现时代精神,着意于创新,在继承和发展上下功夫。毛泽东是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创作传统诗词,尊重诗词传统,又勇于创新。他的诗词意境深远,韵味浓郁,富有时代气息,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今天《文化月刊/诗词版》的创刊,就是传统诗词走向伟大振兴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在五四之后的历史进程中,新诗曾为抵御外侮和社会变革吹起了响亮的号角。新诗与传统诗词是当今诗坛上的并蒂之花,相互辉映,相互促进,共同创造着先进文化的未来。 《文化月刊/诗词版》的编辑方针:传统诗、词、曲、赋作品与理论、评论文章并重,普及与提高结合,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编辑宗旨:在党的文学方针政策指导下,坚决贯彻百花齐放,白芨争鸣的大政方针。编选那些贴近生活,与时俱进,情文并茂的作品。做到包容并蓄、美刺兼收、雅俗共赏;编辑措施:不搞论资排辈,唯质是取。广泛听取诗友意见,博采众家之长,架起促进诗艺交流的桥梁;编辑心态:向海内外诗词同仁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我们深知,办好一个刊物并非易事,办好《文化月刊/诗词版》既是诗词界广大同仁的共同愿望,也需要广大诗词爱好者积极参与和精心呵护。我们热切希望各方有识之士及诗词爱好者都来关心爱护这个刊物,积极提供稿件,随时提出批评意见,并给予帮助。
伟大的时代需要文学艺术的繁荣,历史需要我们共同携手,努力办好《文化月刊/诗词版》,让传统诗词这束民族之花开得更加灿烂辉煌。
联系电话:010—87232712 010—81630585
联系人:张晓莹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苑135号院
邮编:101100
《文化月刊》诗词版编辑部2006年2月22日
[公告]《文化月刊/诗词版》杂志启事二则
启事一:档案
本刊于正式出刊之时启动建立《文化月刊/诗词版》1、诗人档案;2、作品档案。进行专门档案管理,为后人留下有价值的、完整的、详细的诗人及作品档案资料,以供查阅和研究。
“《文化月刊/诗词版》诗人”履行自愿申请,《文化月刊/诗词版》批准,加入进档。要求资料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地、出生时间、民族、学历、创作经历、专集名称及内容简介,工作单位、职务、职称、社会兼职及联系地址、联系方式等情况一式3份冰2寸彩照5张专集5本(未出专集者寄代表作20首5份),一同寄至《文化月刊/诗词版》编辑部:即(101100)北京市通州区北苑135号院诗词版编辑部。联系电话:010—87232712
申请者一经批准:即发证件与工具书。
启事二:稿约
一、稿约内容(以2006年2月所出第1期为样本)
1、依格律创作的诗、词、曲、赋作品。
2、诗艺的探讨与争鸣、序跋专论、诗词解读、诗学论文、创作指导及精短幽默小诗话、诗词小品、诗词警句等文章。
3、书法、绘画、摄影、篆刻等作品(彩印)。
4、诗人专栏每期一位。
二、要求:
1、用韵新、旧皆可,但二者不得同时体现在同一首诗中。
2、作品内容健康,艺术性强,诗味浓。按格式抄写,尤其欢迎打印稿。每次作品内容尽量相近,以不超过五首为宜。
3、文章约束在3000字左右(特殊情况例外)。
4、本刊对来稿有删改权,不同意者请注明,不退稿。
5、文责自负。
6、本刊系国家正式出版的传统诗词专业刊物,有稿酬,不赠刊,欢迎订阅。欢迎赞助。
7、来稿请寄:(101100)北京市通州区北苑135号院诗词版编辑部
联系人:林英 电话:010—87232712
《文化月刊/诗词版》编辑部2006年2月22日
刚从《文化月刊/诗词版》编辑部得到回复电话,已置电子信箱:whyksc@sohu.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