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转帖]嵌字诗钟与整体思维
[打印本页]
作者:
草香香
时间:
2006-4-3 17:11
标题:
[转帖]嵌字诗钟与整体思维
<P>嵌字诗钟与整体思维(吴思本) </P>
<P> 嵌字诗钟既来源于律诗的对偶诗联,又不同于律联。不同处就在于作者们必须围绕这两个嵌字来构思和组织诗句,而这两个嵌字都是现拈或事先给定的,其事类乃至词性往往相距较远。若单纯只从每个嵌字本身来写诗钟,则上下联间的句意就会出现很大的断裂,势必使读者无法产生联想,因而也难以获得一个较完整和深刻的印象和感受。但是,正如唐代皎然所言:"诗语二句相须,如鸟有翅"(《诗式》);浑然一体,血脉相连,历来是我国诗学的一个重要审美原则。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整体思维特征,它完全不同于当代西方的分析思潮。所以,在写作嵌字诗钟时,防止和避免上下联间的句意断裂是很有必要的。以下讨论都取例于《雪鸿初集》。 </P>
<P><B>一、句意断裂的出现 </B></P>
<P>太行父子移山憨</P>
<P>巫峡君臣说梦奇(《山·梦》六唱)</P>
<P>嵌字为"山"和"梦",比类较远,此上下联的前四个字,分别用了两个工对,属人物名及地名,还用了两个典故。但此处工对的实施并未能避免由嵌字所引起的上下联句意间的断裂,因为愚公父子的移"山"和襄王、宋玉的说"梦",毕意是两码事,两者没有直接联系,也难以使读者产生更多的联想和回味。类似的例子还有:</P>
<P>牢骚屈子编天问</P>
<P>游戏扬雄解客嘲(《天·客》六唱);</P>
<P>解佩几疑仙女幻</P>
<P>击当合让五人豪(《仙·五》五唱);</P>
<P>元霜捣药蓝桥暮</P>
<P>白露横江赤壁秋(《药·江》四唱)。 </P>
<P> </P>
<P><B>二、联句浑成的获得 </B></P>
<P>铜琶铁板江东曲</P>
<P>流水高山海上琴(《东·上》六唱),</P>
<P>此处用了句中自对,但就上下联而言,是属宽对;还用了两个故事,主人翁分别是东坡和伯牙。由于两句都是在描述音乐,从而使上下联浑然天成,不即不离。再如:</P>
<P>悬岩觅路凌空上</P>
<P>窄港连舟取次行(《空·次》六唱),</P>
<P>是围绕行旅来构思上下联。</P>
<P>最难风雨怀人夜</P>
<P>无奈关山见月时(《人·月》六唱)</P>
<P>虽然"风雨"与"关山"是属邻对,但上联之"夜",正是下联的"见月时",是用时间来作沟通。</P>
<P>世多钱虏铜遗臭</P>
<P>我有梅花雪孕香(《铜·雪》五唱),</P>
<P>此联除"香"和"臭"以外,几乎全为宽对,但上下联在辞意上有强烈对比,反而产生良好效果。 </P>
<P>应该说,《雪鸿初集》中的大多数(80%以上)嵌字诗钟都注意了上下句间的文思关联,做到互相呼应、映衬和补充,从而防止了由嵌字本身可能引起的上下联间的句意断裂。其主要技巧是,让上下联写同一主题(如:写景、怀人、言志和行旅……),或同一时空,乃至反衬等等。 </P>
<P> </P>
<P><B>三、反对、旁对之妙用 </B></P>
<P>《文心雕龙》曰:"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反对者,理殊趣合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刘熙载也说:"绝句体每首只有四句,容量很少,难以尽情抒写,这就需要有一种'妙用',要取径深曲,盖意不可尽以不尽尽之,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艺概》),以上论述亦适用于诗钟。在《雪鸿初集》中,反对的例子如:上下联一往一返:</P>
<P>移篷拟向明湖泛</P>
<P>策杖曾从日观归(《明·日》五唱);</P>
<P>一晴一雨:</P>
<P>明月楼台秋似水</P>
<P>落花庭院雨如烟(《秋·雨》五唱);</P>
<P>一有一无;</P>
<P>疑无路入危峰隔</P>
<P>别有天开曲径通(《路·天》三唱);</P>
<P>一水一陆,或一高一下:</P>
<P>霜凌老树头皆秃</P>
<P>月上横塘水更明(《头·水》五唱),等等。 </P>
<P>旁对的例子如:上下联一见一闻:</P>
<P>菊残篱下金无色</P>
<P>竹折阶前雪有声(《金·雪》五唱);</P>
<P>夹岸泉声穿石出</P>
<P>隔江云影挟山来(《石·山》六唱);</P>
<P>一天一地:</P>
<P>潮生远岸平无际</P>
<P>云互寒天影不流(《平·影》五唱);</P>
<P>一人一我:</P>
<P>我亦爱莲尘不染</P>
<P>人能如菊淡何妨(《尘·淡》五唱),等等。 </P>
<P> </P>
<P>以上这些反对和旁对的例子,都是通过语境和视角的转换和对比,来取得上下联浑然一体、珠圆玉润的效果,而达到活泼隽永、含蓄天成的境界。 </P>
<P> </P>
<P><B>四、工对、宽对的权衡 </B></P>
<P>据对《雪鸿初集》六卷的初步统计,在全卷197联中,全用工对的有69联,占35%,仅为三分之一强。"诗人之所以不处处都用工对,自有其修辞上的理由。近体诗受平仄的拘束已经不小,如果在对仗上也处处求工,那么,思想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再者,求工太过,就往往弄到同义相对"(王力:《汉语诗律学》),反而容易造成合掌。因此,对仗工整并不意味处处必须工对,只要"境与意会"(东坡语),即使是邻对或宽对,也能使诗联臻于上乘,《雪鸿初集》中的一些例子就是明证。 </P>
<P>就如明代朱承爵所言:"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存余堂诗话》)。作诗自以立意为先,特别是对于嵌字诗钟,更要注意创作时的整体思维,避免上下联间的句意断裂。 </P>
<p>
<P>(摘自<a href="http://yspoem.vip.sina.com/" target="_blank" ><FONT color=#660000><燕山钟韵></FONT></A>)</P>
作者:
秃顶商人
时间:
2006-4-3 17:51
[em17][em17]
作者:
寒天
时间:
2006-4-3 17:55
<FONT color=#e61a6b size=7>好帖,学习了
)感谢香斑解疑释惑
)))))</FONT>
作者:
草香香
时间:
2006-4-3 20:53
<P>旱田老师言重了哈。:))诗钟能否句中自对,我也晕呢,,,所以,才去找了这篇文章来参考。。。:))</P>
作者:
苏三
时间:
2006-4-4 01:31
很及时的文章,学习了。
作者:
无声雨
时间:
2006-4-4 09:26
跟着学习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作者:
丁香花
时间:
2006-4-4 11:46
<P>香香老师辛苦了[em27][em27][em27]</P><P>学习哈</P>
作者:
筱寒
时间:
2006-10-26 15:21
先顶上来,再慢慢消化吸收.
作者:
沧海横流
时间:
2006-10-26 18:42
收藏先
作者:
山里笨笨
时间:
2006-10-27 16:22
香香老师讲的更具体,多有例句子,俺好像能多懂一点点。谢香香老师费心了。[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
作者:
虹恋空
时间:
2006-11-4 10:02
偶不太懂,不过草香香斑竹很厉害呢,佩服~[em17]
作者:
奇奇
时间:
2006-11-4 17:42
还糊涂着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