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斜阳仍有意;
风前懒柳似丢魂.
无鸣在晚饭后即景写的两句.觉得不大象联句,作诗句更好.
无鸣总觉得诗句和联句有不同,但是到底怎么不同,还说不明白.请方家说说好吗.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0彩| 六合投0注| 网络赚钱去SO娱0乐0城:顶级信用0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你说是联句也可,是七律中一联也可。
律诗中间两联要求对仗工稳,这跟对联是一样的。
诗钟其实就是由七律中一联发展而来的
李大侠说的是,只不过从格律上说的.诗律是联律之一.这好理解.
随着学联的深入,无鸣越来越分明地觉得不会作联了,觉得上下两句不知道要怎么结合才好,要写成什么样式才好.
大师以前曾说过我的对联受诗的起承转合影响很深,老先生指出过我的联很浅,好友真诚地说看出我不是个联手.老乡和好友也说过联和诗在完整表意方面的不同.这些我都觉得极中肯,让我分明地感到联句和诗句在表意和形象上有不同.
我自己也能看出别人的是联句,也能评出个一二三来,可是自己写就是不像呢.同时我还发现加精的联句(特别是出句)和联都好多人的好联好像都有同一种模式:写景写事写人都要运用双关象征拟人比喻等手法让句子蕴含一种高深的理才好(个人看法).所以我在想,联是写理趣才好吧.那么不蕴含理的通俗浅显生动形象的句子,含情的句子等不算好联吗?如小任联友的写屁联,北纬42度的<感冒好好玩>联,弦歌的电脑中毒联.榴斋的给老婆生日联等,我觉得极有描写工夫的啊,我最看好的还是这类联的.
据此我才觉得我上面的那两句不像联句,因为没有什么好主旨或主旨不明确,倒象诗句一样朦胧,怎么理解都讲得过去.是不是呢.
越来越迷糊了啊(根据王国维的学诗三境界说,我正在进入第二境界.窃喜一下),切盼方家指点迷津呢.
----------------------------
据此我才觉得我上面的那两句不像联句,因为没有什么好主旨或主旨不明确,倒象诗句一样朦胧,怎么理解都讲得过去.---------------------
无鸣MM对自己的句子把握和判断是比较准确的,的确存在上述问题。这两句主要是主旨不明确。作为单纯的写景联,意象过于平淡;作为借景传情的联,义旨又不明确,给人话没说完的感觉,而这是对联创作应该避免的。所以我的意见,这是诗句,残诗。
无鸣MM对自己的句子把握和判断是比较准确的,的确存在上述问题。这两句主要是主旨不明确。作为单纯的写景联,意象过于平淡;作为借景传情的联,义旨又不明确,给人话没说完的感觉,而这是对联创作应该避免的。所以我的意见,这是诗句,残诗。
老先生很中肯.不过你多次真诚地评过我的联"作为单纯的写景联,意象过于平淡",现在说这请教,意象平淡是指什么,怎么样才不平淡呢,是语言新,角度新,构思新,手法新......还是选取对象新呢还是主客观结合出新呢?那么入理了就深了吗?
"作为借景传情的联,义旨又不明确,给人话没说完的感觉,而这是对联创作应该避免的。所以我的意见,这是诗句,残诗。"先生厉害.我也知道联同样要表达一个完整的主旨.本联不说明背景是看不懂的.先生原来评我的联"烦恼时,看看闲山静水;幽静处,听听管乐弦歌."也是说浅了.后来弦歌说明是"另有所指".说真的,我还是以诗入联,没改过来呢.请教,是不是联和诗句不同之处就是要主题明白呢?
老先生,无鸣学联赖上你了啊,你可别烦啊.哈哈.多出手指点啊.
诗联之我浅见。
我和无鸣姐姐的情况比较相似,我也是先学诗和后学联,而且我初时也迷惑不清,现在写联多了,好象要好点了。我觉得诗中的联它的意境可以不独立,就是说可以通过全诗来说明问题,表达意境。而楹联,它要求两句内就要包括事实和意境,所以要求更加的精练,不仅要表达意境还要陈述作者自己的感情和事实。
诗与联之差异有二:
1.诗的意境,靠全诗来创造,一二诗句一般难于独创大气意境.而联,则意境全出,靠整体构思取胜.
2.诗有诗律,联有联律,各有制约,各展风采.
这里好象不在于是诗还是联的问题,只要是两句,就已经不是诗了:),是吧?!其实重点在联的创作方向上……
关于联的表意的完整性和整体性,同意大家的意见。
个人觉得联的活力在于有趣味,不管是理趣,还是情趣,做到哪一点都不容易,但要做到了,联就好了……
做到有趣味难,慢慢来,磨呗!最重要的,我感觉联要自生活中来,联一定要是情怀或思绪的自然的流露……
争取做到“新”:无鸣说的“对象新、语言新、角度新、构思新、手法新……”,做到哪一点都成,当然全做到就更神仙了……自己有个小窍门,在立意时,把一些常物、常理反过来解读,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争取做到“稳”:创新是双刃剑,火候不到不行,火候过了地球人就看不懂了……不可太天马行空,构思时一定不要太自我沉醉,要多想想:别人也能和我有同样感受吗?
争取做到“美”:这个美应该是深沉的“大美”,不光是语言带给人的审美愉悦,更重要的是感同身受的共鸣和咀嚼不尽的回味……这个要看个人的修为和阅历了……
以上是我个人感觉的创作方向,与大家一起努力!
诗联之我浅见。
我和无鸣姐姐的情况比较相似,我也是先学诗和后学联,而且我初时也迷惑不清,现在写联多了,好象要好点了。我觉得诗中的联它的意境可以不独立,就是说可以通过全诗来说明问题,表达意境。而楹联,它要求两句内就要包括事实和意境,所以要求更加的精练,不仅要表达意境还要陈述作者自己的感情和事实。
小桥厉害呢.我看着的.向你学习哈.
你能详细说说怎么样才能"两句内就要包括事实和意境,不仅要表达意境还要陈述作者自己的感情和事实"好吗。
你到了第三境界了吧.老大不给我训几句吗?等着的呢.
喜欢你的真情联和生活联.
切盼.
不过先生也说说吧,你的诗联都是我学习的呢.
诗与联之差异有二:
1.诗的意境,靠全诗来创造,一二诗句一般难于独创大气意境.而联,则意境全出,靠整体构思取胜.
2.诗有诗律,联有联律,各有制约,各展风采.
这里好象不在于是诗还是联的问题,只要是两句,就已经不是诗了:),是吧?!其实重点在联的创作方向上……对的,我问的是诗句还是联句.
关于联的表意的完整性和整体性,同意大家的意见。这个我明白了.
个人觉得联的活力在于有趣味,不管是理趣,还是情趣,做到哪一点都不容易,但要做到了,联就好了……目标.
做到有趣味难,慢慢来,磨呗!最重要的,我感觉联要自生活中来,联一定要是情怀或思绪的自然的流露……基本素质.
争取做到“新”:无鸣说的“对象新、语言新、角度新、构思新、手法新……”,做到哪一点都成,当然全做到就更神仙了……自己有个小窍门,在立意时,把一些常物、常理反过来解读,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创新生思维,符合中央"创新生中国"时代精神,无鸣收了,跟着走.
争取做到“稳”:创新是双刃剑,火候不到不行,火候过了地球人就看不懂了……不可太天马行空,构思时一定不要太自我沉醉,要多想想:别人也能和我有同样感受吗?同感,但要做到极难啊.
争取做到“美”:这个美应该是深沉的“大美”,不光是语言带给人的审美愉悦,更重要的是感同身受的共鸣和咀嚼不尽的回味……这个要看个人的修为和阅历了……嗯,明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以上是我个人感觉的创作方向,与大家一起努力!
跟着学就是.最后就是到返朴归真吗.
呵呵, 什么是象不象联句? 只要符合对联的形式要求就是对联了.
雨后斜阳仍有意; 风前懒柳似丢魂.
这句本来就是联句,但在内容上稍嫌单薄点, 有点姑娘家的闲愁意味))
或许觉得不象联句的原因,让人有些捕捉不住句意所在,过于飘渺点.
所以希望作者加多几句, 让人看明白点吧, 呵呵
联存大气臻佳构;[城谿先生]
笔示严思合定规.[城谿先生]
呵呵, 什么是象不象联句? 只要符合对联的形式要求就是对联了.
雨后斜阳仍有意; 风前懒柳似丢魂.
这句本来就是联句,但在内容上稍嫌单薄点, 有点姑娘家的闲愁意味))
或许觉得不象联句的原因,让人有些捕捉不住句意所在,过于飘渺点.
所以希望作者加多几句, 让人看明白点吧, 呵呵
弹得好.还是说要明白不要含蓄的.看过你的联,厉害着呢.学习了啊.
关于对联,现在真的有说不尽的话题,因本人说不清楚,先谈两点浅见。
一,互动与互相理解。对联的生命力在于给人看(孤芳自赏者时而有之),这样一来,拟联人与受众就有了互动的机会。一比联是好是坏,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关键在于受众对它的接受程度。能够得到普遍的认可,当然就是好联,否则无论是多么的孤芳自赏,生产出来的还是垃圾。这里侧重说一下受众的理解问题。同是一比联作,往往会莫衷一是,说好说坏的皆有,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理解上的差异!举个例句:
明月何时能照我?
清风此刻乱翻书。
此联是好久以前看过的,可能不是原句,但却足以说明问题。乍看,给人的感觉可能也是平平,尽管巧则巧矣,但也难以出彩。不过结合这比联作产生的历史背景来把玩,却是意味无穷了。据说此联是满清入主中原后,文人们的唱和之作。当时反清复明的浪潮此起彼伏,仁人志士们利用各种方式与满清政府做斗争。基于这个前提,回过头来再看此联,明月就不是简单的一轮月亮了,清风也不是一般清新的空气,它代表的是明清两个朝代。联之韵味,不言自明了。
以前文评时有过一种理论,叫形象大于思维(后人对作品的理解,远远超过了作者当时的想象),我想对联也是如此,某些联作,作者不一定在构思时就埋伏下了多少玄机,它的好处,是通过受众的不断解读,才逐渐的暴露出来。就这个意义上讲,觉得联作者不必刻意的去揣摩受众的感受,关键在于自己先要有感而发,把这个“感”认真的传授出去。互动互解,才会有传世之作的产生。
(突然有事,晚上再续)
刚才上来时,突然发现楼主的题目是“是联还是诗句”,早上只觉得大家的讨论很有趣,便插了几句,谁知道却是文不对题。就此打住,不再胡说了:)
楼主好谦虚!偶以为,将这两句拓开,可成诗无疑。光这两句,是联。它已描绘了一幅完整的画卷,用来题画已颇好。至于“意境”,各人有各人个构思、立意。
把它作联,改你三字,化入些情感,也许别有韵味。
雨后斜阳方示意;
风前懒柳已丢魂.
大家议论得很对。斗胆添加一些是否好点呢?
劫后余生,雨后斜阳仍有意; 难前少志,风前懒柳似丢魂
关于对联,现在真的有说不尽的话题,因本人说不清楚,先谈两点浅见。
一,互动与互相理解。对联的生命力在于给人看(孤芳自赏者时而有之),这样一来,拟联人与受众就有了互动的机会。一比联是好是坏,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关键在于受众对它的接受程度。能够得到普遍的认可,当然就是好联,否则无论是多么的孤芳自赏,生产出来的还是垃圾。这里侧重说一下受众的理解问题。同是一比联作,往往会莫衷一是,说好说坏的皆有,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理解上的差异!举个例句:
明月何时能照我?
清风此刻乱翻书。
此联是好久以前看过的,可能不是原句,但却足以说明问题。乍看,给人的感觉可能也是平平,尽管巧则巧矣,但也难以出彩。不过结合这比联作产生的历史背景来把玩,却是意味无穷了。据说此联是满清入主中原后,文人们的唱和之作。当时反清复明的浪潮此起彼伏,仁人志士们利用各种方式与满清政府做斗争。基于这个前提,回过头来再看此联,明月就不是简单的一轮月亮了,清风也不是一般清新的空气,它代表的是明清两个朝代。联之韵味,不言自明了。
以前文评时有过一种理论,叫形象大于思维(后人对作品的理解,远远超过了作者当时的想象),我想对联也是如此,某些联作,作者不一定在构思时就埋伏下了多少玄机,它的好处,是通过受众的不断解读,才逐渐的暴露出来。就这个意义上讲,觉得联作者不必刻意的去揣摩受众的感受,关键在于自己先要有感而发,把这个“感”认真的传授出去。互动互解,才会有传世之作的产生。
(突然有事,晚上再续)
刚才上来时,突然发现楼主的题目是“是联还是诗句”,早上只觉得大家的讨论很有趣,便插了几句,谁知道却是文不对题。就此打住,不再胡说了:
有理啊,怎么不说了呢.你说联也是从一方面说的啊.说得好极了呢.
接着说啊,我要收藏完整的东东呢.
楼主好谦虚!偶以为,将这两句拓开,可成诗无疑。光这两句,是联。它已描绘了一幅完整的画卷,用来题画已颇好。至于“意境”,各人有各人个构思、立意。
把它作联,改你三字,化入些情感,也许别有韵味。
雨后斜阳方示意;
风前懒柳已丢魂.
朋友说得精啊.我心得两点意思.一是这两句还要加个题就好了,二是不加题的话就要还明白些才好.是这样的吗.
朋友改了三字意思真的好多了,不过已大改了原意.我也有两点看法
一是两句变得有些突兀了,或者说牵强了,本两句是描写傍晚雨后又晴的景.快落山的太阳又出来了,看上去仍然灿烂在照着大地,柳让雨打了一阵,还湿得很,柳丝都静静在垂着,看上去懒洋洋的,尽管有些轻风,也不怎么轻盈地飘飞,好像还没回过神来,所以原句用了"仍有意".现在来个"方示意",觉得极无根据,同时柳丢魂是因为斜阳的示意(这很好),不过意已变了,是一种羞涩,幸福和甜蜜的感觉才对,可是那形却就描绘得不对了啊.因些无鸣以为改了后是情景不融.
二是句子不精了,改了后的意思极好,就是"方示意"=="已丢魂",不一定就得是雨后斜和风前懒,这三字是多余了.所以这样改也许更妙.
阳方示意;柳已丢魂.
多痛快啊.不过和原句比意思就挨不着边了.是另一联了.
大家议论得很对。斗胆添加一些是否好点呢?
劫后余生,雨后斜阳仍有意; 难前少志,风前懒柳似丢魂
客人好.
朋友还是想加一点深化的东西进去吧,不过无鸣觉得加了前面的,也没深化什么,反而意思有重复呢.不过朋友真厉害,对无鸣句子的本意把握极准.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