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写格律诗词之我见(二)
前几天我在某论坛上发首七绝,有个很热心的网友给该诗以不错的平价,但随后又指出几处出律,我跟贴讨教之。其实他不说我也知道是指几处已拗救的地方“出律”了。应该说这位朋友对格律诗的基础知识还稍欠些。鉴赏或写格律诗如不懂拗救,那么对前人好多名作就理解不了,有可能把格律诗当古风。对自己写格律诗也有很大的约束。下面我就“关于孤平拗救”粗浅述之: 关于孤平与拗救 在律诗的句子中,如果只有一个平声(除平声韵脚外)前后都是仄声,这就犯了孤平。孤平在格律诗中是犯大忌的。人们不但在写律诗中避,在词中也避。甚至古风中也避,有人宁愿用“仄仄仄仄仄仄仄”也不愿用孤平。为了回避孤平,办法有两个一是在“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式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避免使用仄声字。如下例: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诗首联第二句“行舟绿水前”第一字“行”字是平声,如用仄声字就犯孤平了。颈联的第二句“江”字也是如此。二是救孤平:如果在上例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使用仄声字时,那就要通过救来解决孤平问题。我们通常称“拗救”。什么叫拗救呢?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都叫拗救。前面一字“拗”了,后面必须用一个字来救,或在对句中救,所谓救,就是补尝,平用仄补,仄用平补。下面讲几种拗救;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厶彩| 六合投厶注| 网络赚钱去SO娱厶乐厶城:顶级信用厶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1;本句自救:
格律诗基本句式(五言为例)
A:(仄) 仄 平 平 仄 B:平 平 仄 仄 平
C:(平) 平 平 仄 仄 D:(仄) 仄 仄 平 平
在B式句中“平平仄仄平”句式中,如果第一字用了“仄”声,那么在第三个字必须用一平声字作为补偿,这样就变为“仄平平仄平”否则就犯孤平。例如:
《秦州杂诗》…杜甫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候火云峰峻,悬军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斗寒。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这首诗首联第一句的“凤”字该平声字,却用了仄声字而“拗”。而第三字“戈”该用仄声字却用平声字“救”。在此句中“戈”字救了“凤”字,避免了孤平。这就是本句自救。
在五言诗中这种当句救也叫“一拗三救”。在七言诗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如第三字用仄声字那么第五字必须用平声字补偿。例如;
甲申重阳登高赋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彩| 六合投㏄注| 网络赚钱去SO娱㏄乐㏄城:顶级信用㏄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再如:
元夕逛灯街
十里长街彩烛光,银花火树映天堂。
龙飞凤舞灯数万,虎跃鸡鸣车几行。
户户窗前照圆月,人人身上饰新装。
星移汉转玉轮去,仍是满城烟火香。
这首诗颔联第一句中的“数”字应该是平声字,但用的却都是仄声字,“拗”了,但颔联第一句中的“车”字,为平声,这样就以“车”字,补救了“数”字。这也是对句救。
3:可救可不数;
同样也是在A式句中既五言诗“(仄)仄平平仄”七言诗“(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五言诗第三个字,七言诗第五个字,用了仄声字,而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没用仄声字,这种情况叫“半拗”或“小拗”,是可救可不救的。例如:
天末怀李白…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这首诗颔联第一句第三字“几”用了仄声字,是“半拗”。本来可救可不救的,因为“一,三”不论的。但作者在第二句中第三字“秋”字给救了。“秋”救“几”也是对句救。例如七言律诗:
咸阳城东楼…(唐)许浑
独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首诗中第七句“况是清明好天气”用的是“(仄)仄(平)平仄平仄”的格式。再比如:毛泽东主席的《送瘟神.其二》中第七句“借问瘟君欲何往”《答友人》中第七句“我欲因之梦廖廓”都是用的这种“(仄)仄(平)平仄平仄”的格式。在律诗中这种格式,一般都在第三句或第七句中。所以这种格式,称为特殊的平仄格式,也可以当正规的格式用了。
格律诗拗救公式: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 仄
(平) 平 平 仄 平 平 平(仄) 仄 平 仄 平 平 仄 平
(平)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平 仄
(仄) 仄 仄 平 平
5:非格律诗的技巧前面讲的是历代公认的必须遵守的规则。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要求,当然这只是追求一种更完美,作者不一定要遵守,只是需要了解而己。第一;广互救;就是可以不救的,也去救。如七言的第一,第三字,除了犯孤平句外,本可不论的,不必去救。但有的作者为使句子音调更美,更加显得抑扬顿挫、铿锵优美,也去尽可能救。有在本句中第一字与第三字互救。如;若非群玉山头见……李白《清平调词》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也有在对句中一与一互救,三与三互救的。还有的除本句互救外,同时在对句中又救的,如:千岁鹤归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杜牧楼上凤凰飞去后,白云红叶属山鸡。……王建由于采取这种多重互救的方法就使“(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一句式变为如下句式:“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作者: L翠拨青松 时间: 2006-5-30 10:43
"仄仄平仄仄"句型属于"五古"句型.不是近体诗律绝句型.我们寻常作诗,虽不必完全照谱加以束缚,不过为声调铿锵起见,自应在这些地方,略加注意.如你的诗中出律的"故"字,所以我说它"不好",是因完全可以避免的,我意谨此而已.
楼主在三楼上提到对句救,"龙飞凤舞灯数万,虎跃鸡鸣车几行。"."这首诗颔联第一句中的“数”字应该是平声字,但用的却都是仄声字,“拗”了,但颔联第一句中的“车”字,为平声,这样就以“车”字,补救了“数”字。这也是对句救。"
请问楼主对句救可错位相救吗?车在第五字怎么去救上句的第六字?椐我所知对句救是要在同一位置上的,本句自救或对句救任选其一就不算出律.假使对句救可以错位的话,作律诗在单句上不是完全不必去考虑平仄了吗?即使单句不按律写,只要在偶句中随便那个字救一下就可以了.某些古人的诗今人不必去考虑太多,古人有意作拗句的很多,拗而不救的也很多.这个东东是最难弄清楚的,其实写律诗重在意境,古人写诗并非你说的那样有拗必救.关于词的韵脚也是如此,韵脚用邻韵的也很多,只要读来好就行.谢谢楼住,学习一下,作个交流.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