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笔下的母亲】《母爱留下的烙印》 思·悦读 为读者提供最有价值的观点 93篇文章 这世上,人们身份不同、地位不同、成就不同,但对于母亲的敬爱却大体相似。胡适、老舍、沈从文……这些大师笔下的母亲,又是怎样的?从这些慈爱或严厉的印象中,是否也能依稀看到我们母亲的影子? 胡适(选自《我的母亲》)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甚么事,说错了甚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藉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老舍(选自《我的母亲》) 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没受过婆婆的气,还不受大姑子的吗?命当如此!”母亲在非解释一下不足以平服别人的时候,才这样说。是的,命当如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她最会吃亏。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她会给婴儿洗三——穷朋友们可以因此少花一笔“请姥姥”钱——她会刮痧,她会给孩子们剃头,她会给少妇们绞脸……凡是她能作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她宁吃亏,不逗气。当姑母死去的时候,母亲似乎把一世的委屈都哭了出来,一直哭到坟地。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继承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可是,母亲并不软弱。母亲死在庚子闹“拳”的那一年。联军入城,挨家搜索财物鸡鸭,我们被搜过两次。母亲拉着哥哥与三姐坐在墙根,等着“鬼子”进门,街门是开着的。“鬼子”进门,一刺刀先把老黄狗刺死,而后入室搜索。他们走后,母亲把破衣箱搬起,才发现了我。假若箱子不空,我早就被压死了。竽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的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以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沈从文(选自《我的家庭》) 我的母亲姓黄,年纪极小时就随同我一个舅父外出在军营中生活,所见事情很多,所读的书也似乎较爸爸读的稍多。外祖黄河清是本地最早的贡生,守文庙作书院山长,也可说是当地唯一读书人。所以我母亲极小就认字读书,懂医方,会照相。舅父是个有新头脑的人物,本县第一个照相馆是那舅父办的,第一个邮政局也是舅父办的。我等兄弟姊妹的初步教育,便全是这个瘦小、机警、富于胆气与常识的母亲担负的。我的教育得于母亲的不少,她告我认字,告我认识药名,告我决断——做男子极不可少的决断。我的气度得于父亲影响的较少,得于妈妈的似较多。 莫言(选自《母亲》) 我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5岁的时候,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我用耳朵、鼻子、眼睛、身体来把握生活,来感受事物。储存在我脑海里的记忆,都是这样的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有形状的立体记忆,活生生的综合性形象。这种感受生活和记忆事物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小说的面貌和特质。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贾平凹(选自《写给母亲》) 我妈在牵挂着我,她并不以为她已经死了,我更是觉得我妈还在,尤其我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家里,这种感觉就十分强烈。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得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是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杨绛(选自《回忆我的母亲》) 我妈妈忠厚老实,绝不敏捷。如果受了欺侮,她往往并不感觉,事后才明白,“哦,她(或他)在笑我”或“哦,他(或她)在骂我”。但是她从不计较,不久都忘了。她心胸宽大,不念旧恶,所以能和任何人都和好相处,一辈子没一个冤家。 妈妈并不笨,该说她很聪明。她出身富商家,家里也请女先生教读书。她不但新旧小说都能看,还擅长女红。我出生那年,爸爸为她买了一台胜家名牌的缝衣机。她买了衣料自己裁,自己缝,在缝衣机上缝,一会儿就做出一套衣裤。妈妈缝纫之余, 常爱看看小说,旧小说如《缀白裘》,她看得吃吃地笑。看新小说也能领会各作家的风格,例如看了苏梅的《棘心》,又读她的《绿天》,就对我说:“她怎么学着苏雪林的《绿天》的调儿呀?”我说:“苏梅就是苏雪林啊!”她看了冰心的作品后说, 她是名牌女作家, 但不如谁谁谁。我觉得都恰当。 妈妈每晚记账,有时记不起这笔钱怎么花的,爸爸就夺过笔来,写“糊涂账”,不许她多费心思了。但据爸爸说,妈妈每月寄无锡大家庭的家用,一辈子没错过一天。这是很不容易的,因为她是个忙人,每天当家过日子就够忙的。我家因爸爸的工作没固定的地方,常常调动,从上海调苏州,苏州调杭州,杭州调回北京,北京又调回上海。 我爸爸厌于这类工作,改行做律师了。做律师要有个事务所,就买下了一所破旧的大房子。妈妈当然更忙了。接下来日寇侵华,妈妈随爸爸避居乡间,妈妈得了恶疾,一病不起,我们的妈妈从此没有了。 我想念妈妈,忽想到怎么我没写一篇《回忆我的母亲》啊? 我早已无父无母,姐妹兄弟也都没有了,独在灯下,写完这篇回忆,还痴痴地回忆又回忆。 |
【诗联笑画】(323)《何谓“老干”!》by Julia诗清话逸 |
谢谢!问好!君岚、省吾斋主两位考官老师辛苦了! 刚才在网上查了一下,何谓“老干”?如下: (1) 老气横秋、干涩生硬、空洞乏味、观点陈腐、套话连篇、毫无生气,滥用修辞,怎么俗气怎么来,就是老干体。 例: 《庆祝十大在京召开》 十大春雷响碧霄,震惊中外看春潮。 发言热烈如泉涌,策马腾飞逐浪高。 建树五年累硕果,浓香万里绽新苗。 小康社会期全面,再创辉煌赶比超! (2) 老干体吃香,人们趋之若鹜。如今也一样,不会讲套话,别当官。就是普通人,不上路,还想命运女神光顾吗?记住这一点,做人的准则:歌颂,讲好话。譬如汉字、汉语拼音方案,立了法的东西,闭着眼睛说好、说伟大,准没错。保证能分到一杯羹。反之,必成众矢之的。 (3) 看了两位的帖子好像‘老干体’不是一种文体的格式,而是在内容上讲空话.讲套话.讲恭维话.讲假话.吹牛皮,高级点像民间说快板.打莲花落.编顺口溜等。同样的格式写出来就看水平了。一个人笔耕多年甚至一生能给世人留下一句话就已经是顶尖的了。 来源:北大中文论坛 北大中文论坛 h ttp://www.pkucn.com/thread-305385-1-1.html (h 后收空) |
Julia此刻才明白,汗颜之至……记住啦! 学生Julia功底薄,表达能力不好,现在就开始认真学习“考官的评论和其他考生的优秀作品”,谢谢!敬礼! 同时,请两位考官在百忙中抽空看下面有关【七律】《暮春》by Julia的“写作背景”的图片和网址,也许会明白一点点: 背景来源: [每周一对]【第93期每周一对】出句:明月入乡来 屡向长山寻旧梦【天下有雪】(截至5月3日) [每周一对]【第93期每周一对】出句:明月入乡来 屡向长山寻旧梦【天下有雪】(截至5月3日) h ttp://www.china-liand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4198&extra=&page=5 (h 后收空) |
(1)主考官君岚评分如下: 暮春 作者:诗清话逸 明月入乡寻旧梦,桃花结子谢残红。莺歌婉啭清泉水,燕舞翩跹细雨风。 雪絮难留春永驻,榆钱始觉本俱空。欣逢基建大时代,中国牵头一路通。 打分:4.8 评语:表意不明,语言凝滞。“莺歌婉啭”与“清泉水”有何关联?似此前后冲突者甚多。既“难留”,何堪“永驻”?诗语远甚,老干之风过矣。 (2)副主考省吾斋主评分如下: 暮春 作者:诗清话逸 明月入乡寻旧梦,桃花结子谢残红。莺歌婉啭清泉水,燕舞翩跹细雨风。 雪絮难留春永驻,榆钱始觉本俱空。欣逢基建大时代,中国牵头一路通。 打分:4.3 评语:首句莫名其妙,榆钱与空有何关联?尾联老干! |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