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小3班第四讲:对句和出句要点 [打印本页]

作者: 武冈李飞    时间: 2015-5-20 20:36
标题: 小3班第四讲:对句和出句要点
本帖最后由 武冈李飞 于 2015-5-20 20:38 编辑

【武冈李飞按】本讲主要涉及对句和出句要点。断剑悲歌校长以网络资料为底稿,但作了较大修改与加工,武冈李飞老师重新排版后作了部分精简。请不要外传,谢谢!

【目录】
第一部分:对句要点
一、对句基本步骤
1、断句
2、对词
3、校声
4、炼意

二、如何作到内容相关
1、关联
(1)重点字词法
(2)事物特点法
(3)合理延伸法
2、控制
3、超越

三、对句实战指导
1、找准句子主语
2、辨明修辞手法
3、注意句内关联
4、避免时间错位
5、判断联意倾向

第二部分:出句要点
一、出句基本要求
1、符合语法
2、符合逻辑
3、符合联律
4、立意明确
5、少用机巧
6、留有余地

二、出句分类及创作方法
1、写景
(1)无我之境
(2)有我之境
2、抒情
3、化句

三、创作出句的几点建议

【正文】
第一部分:对句要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对联六要素,当面对一个出句(可能是上联或下联)时,又如何依照六要素来写出合格甚至优秀的对句呢?

一、对句基本步骤
根据一个出句,应对大致有这样四步:断句;对词(包括炼字);校声;炼意。下面举个例子按步骤系统演练。

出句:夜雨随春到
1、断句,即“节奏相应”,判断出句的节奏点。
夜雨/随春/到

2、对词,即“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为每段词找个相应的词来对。

“天风”对“夜雨”,“伴”对“随”,“夏”对“春”,“来”对“到”。得到这么一个对句:
初稿:天风伴夏来

对词的同时要炼字,比如天风这个词好像不知所云,炼字后改为“山风”。
二稿:山风伴夏来

3、校声,即“平仄相谐”,检查一下平仄。
平平仄仄平,与出句相对,声律无误。

4、炼意,即“内容相关”,检查对句内容是否与出句关联紧密。

从整联来看,一春一夏,隔了。那么试着将这两个景物拉近一些,将“夏”改成“晚”字,将“伴”改成“向”字,最后得到一个与出句意境相谐的对句:
三稿:山风向晚来

合成一副对联:
夜雨随春到;
山风向晚来。

通过以上演练过程,我们熟悉了应对的基本步骤。需要声明的是,这些步骤不是什么金科玉律,尤其是对句熟练后,可能会省略其中一步两步甚至作到一蹴而就。

二、如何作到内容相关
通过对句的大量观察发现,对联六要素中,“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这五个相对容易掌握,“内容相关”这个要素则难以把握,也是初学者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那么,如何作到内容相关呢?需注重以下三方面:

1、关联
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为了提高对句质量,应学会养成首先找“关联点”(也有人称之为“联眼”)的习惯。除无情对等特殊情况外,对联是有关联点的。关联点是出句中最关键、最核心的东西,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事物、一个理念,甚至是一种状态、一种氛围、一种气质。

那么如何发现及应对关联点呢?
(1)重点字词法,即在出句中寻找最关键的字词。先看清代车万育《声律启蒙》中的一个出句:
两岸晓烟杨柳绿

仔细读读,“绿”字有特殊性。此字不仅透露出最多的信息,还决定了此句的基调。换句话说,此字不仅是一种颜色的展示,更主要是暗示了春的环境。再看对句:
一园春雨杏花红

对句直接用“春雨”呼应,同时用“杏花”应景,“红”字收尾。此时一幅烟雨迷蒙、花红柳绿的春天景象在大家面前完整展开。也就是说出句的绿字决定了上下联的关系,决定了整联的内容,决定了整联的意境。

(2)事物特点法,即在出句中找到人或事物的典型特点。先看这个对联:
出句:一味黑时犹有骨
对句:十分红处便成灰

这就充分抓住了关联点,即炭的特点。出句说炭一直黑时尚有形(骨),对句则从反面说,当它十分火红时就变成灰烬了。合成一副对联则阐明了一个道理:人有顺境、逆境,当以炭自警。

(3)合理延伸法,即利用出句实行进一步的想象,从而形成关联点。看这个出句:
客为坎上寓公,到此好吟千树雪

读到此句,可能以为“雪”是关联点,应写冰天雪地的冬天景象。可它的对句却是:
我是江南驿使,折来聊寄一枝春

此联关联点就采用了延伸的方式,用“梅”实现了合理转换:先从雪转向梅,再从梅转向春天,梅在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犹如峰回路转,让你感到深远的意境。

当然,通过学习和探索,你会总结出更多找关联点的方法。

2、控制
“控制”二字,实际上说明了出句与对句的基础关系。即对句是要受出句控制的,如果不理会,易犯“隔”的毛病。

借一个写景的出句,试着分析一下出句是如何控制对句的。
出句:静水飞花惊月影

(1)出句都写了哪些东西?看完例句,把“水、花、月影”罗列出来。

(2)能判断出季节、时间和天气吗?出句有水有花,冬天的可能性不大,最好不要在对句中出现“冰、雪、梅”等表现冬天的字词;出句有月,时间应是夜晚,最好在夜晚的环境下找寻事物应对;还是因为有月,可判断应是晴天,最好不要让“雨、雾”等看不见月亮的字词出现。

(3)一个句子,就像一种颜色,也是有色调的,它是暖色调冷色调,还是中性色调?只要细心,就能分辨出来。就这个例句而言,出句活泼灵动,可把它归入暖色调。同理,“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这个联便是冷色调。色调定了,就要尽可能在这个色调下来应对。最好不要出现冷暖乱对的情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全联在情感上和谐一致。

3、超越
如果出句是上联,按上文所讲的“控制”,是不是说下联的对句就应在出句的控制下亦步亦趋呢?不是绝对的。一个好的对句(以下均指下联),应努力在出句控制的基础上实现超越,使对句适当重于、深化于、精彩于出句。这样,对句才更有质量,整联才有更佳效果。

如这么一个出句:
琴伴庭前月

两人各对了一句,分别是:
对句一:箫吹岭上云
对句二:衣无世外尘

两句均符合对联六要素,但细品一下,就会发现对句一完全受制于出句了。见到出句的“琴”,只想到在乐器的范围内挑其他乐器;见到“庭前”,只想到找另外一个具体的景物;见到“月”,只想到在天文景物中找个其他的,结果对的句子只能说中规中矩。

再看对句二,效果就大不一样。在字词上,摆脱工对的束缚,在词性一致的情况下适当放宽,结果便出现这种上联写景、下联写理的对联。下联将“无尘”等传统哲学意味的清逸之气贯通,使得整联有了更高境界。

当然,超越也需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宽而不乱。字词虽可宽,但关键的词性、结构、节奏、平仄要尽可能保持一致,而绝不能超越得没了规矩。

二是适可而止。下联的超越要把握尺度,要注意适当重于、深化于、精彩于出句。而不能一味超越得愈多愈好,否则很容易造成过犹不及的后果。

三、对句实战指导
1、找准句子主语
主要是针对动词而言,这个动作的发出者是什么。有的句子主语就是前面的字词,但也有的句子主语不在句中,隐藏着。
出句:鸟语花香吟绿水
对句:星疏月朗照青山

“鸟语花香”“星疏月朗”都是句中自对,也都是并列词组。出句的“吟”,是谁在吟?是“我”在吟。在鸟语花香的环境下,我吟绿水。不会是鸟语花香当主语,因为鸟语可看作是在吟唱绿水,花香可怎么吟呢?对句的“照”,明显是“星、月”在照青山,不会是我在照青山,两句关键动词的主语不同。

修改完善一下:
鸟语花香吟绿水
风疏月朗访青山

2、辨明修辞手法
出句:花间香句鱼来索
对句:书内玉颜士俱迷

鱼索香句拟人,士迷玉颜则无此味,或可改为“帘内娇容鸟欲窥”。

3、注意句内关联
出句:春来花竞艳
对句:雨至柳添香

出句因果关系,对句关联不明,而且柳也不是以香取胜的。如果改成“风过柳摇姿”稍好些。

4、避免时间错位
出句:梨花带雨一枝醉
对句:墨菊伴秋满院香

隔了。上联是写景的意境联,对别的季节虽然也可,但不是最好。写景联统一时序更能融为一幅美画。

5、判断联意倾向
出句:新词旧调吟春好
对句:素手琴心抚月明

吟咏春天的好,“新词旧调”隐含有立足过去、放眼未来的味道。出句意象是向上提升的,对句若基调过淡,就不能激发生气。再者句中自对,“素手”对“琴心”也过宽,如改“剑胆”尚可。

第二部分:出句要点

对联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成联,而一个不会出句只会应对的联手,无论对句如何优秀,也只能跟在别人的思路后亦步亦趋,是很难写出有自己的思想、立意和风格的成联作品的。所以,接下来再谈谈如何创作出句,以便为成联学习打好基础。

网上流传一句话:出句是“只管生不管养”。现在很多出句太随意,化句古诗词或是凑几个词组就生出个句子来,也不管语法逻辑,更遑论立意和境界。更有甚者,故意出些不甚高明的机巧句为难应对者。大量貌似工整雅致的出句,实际上存在诸如立意、语法、逻辑等内伤。

一、出句基本要求
1、符合语法。出句说白了,就是造句,最起码要语意通顺,能让人读懂。
2、符合逻辑。遵循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不要闹出有违常识的大笑话。
3、符合联律。单分句注意不要失替,多分句尽量依马蹄韵安排句脚平仄。
4、立意明确。尤其是慎用可能造成歧义的字词。
5、少用机巧。尽量少用典故、专名、重字、析字、双关、联谜等机巧手法,除非你已是个成熟联手。
6、留有余地。给应对者必要的发挥空间,一个出句如果能获得更多不同角度的应对,就是一个成功的出句。

二、出句分类及创作方法
1、写景
写景是最基本的出句类型。可分为以下两种:

(1)无我之境
所谓无我之境,按王国维的解释是:“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说白了,就是写景时不要让景物带着人的情感。

但无我之境可再分成两种,套用王国维的话就是:“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所谓造境,就是在真实景物的基础上进行想象,造出一个本不存在但又相对真实的景象来。举个例子:楼前花坛中红色的美人蕉盛开,一只蝴蝶落在一朵花上。但只简单写蝴蝶落在花上,似乎过于平淡了。这时如果联想到古代的画屏,把美人蕉挪进画屏中去,就别出心裁了。于是,一番乾坤大挪移后:
屏上红蕉栖小蝶

画屏上的美人蕉十分逼真,把蝴蝶也骗了,从而停在了画屏上。

所谓写境,就是把客观存在的东西写出来。举个例子:看到一栋高楼立于山上,白云在楼边环绕。这时在我们心中就有了这么两个点:高楼、白云。但怎么把它们写到一起去呢?首先容易想到的是李白《夜宿山寺》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句子,接着又想起《明觉禅师语录》中“云挂角后如何”的句子,两个一拼接:
白云挂角危楼立

(2)有我之境
什么是有我之境?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说白了,就是让所写的景物有人的情感。

举个例子:在小溪边,听到流水潺潺,景色十分雅静。如果循着溪边走,把它当做“导游”,带我们游览:
溪声引我寻幽境

再比如看到红叶,“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再联想到女孩害羞脸红:
秋波一转羞红叶

这样一来,秋天、红叶是不是也可爱起来了?

2、抒情
人都具有自己的思想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生活的磨炼,对所见所闻,特别是亲身经历的事情都会有所感想,就可尝试写一些抒情性的句子。

比如与朋友品茶聊天的场景很常见,可写出不少出句:
一壶尽煮浮名去
清香妙语如茶沏
一杯绿水清心腑

聊得兴起,往往心有所感,再把感受写成出句:
糊涂一悟聪明始
身有高低心自稳
世人多被浮名累

3、化句
化句是指用古人的句子,经过取舍、提炼、拓展、拼合等手法,创作出一个新出句。化句不是集句,必须经过加工和改造,并赋予新寓意。

随便举个例子:孟浩然《宿建德江》我们都很熟悉,不妨借“江清月近人”这一句,结合诗意,展开想象:
满面风尘明月中

适当演绎一下,还可变成:
心如止水且随月
且纵诗心随月远
明月逐人云让路

只要结合诗意,别跑了题,想象合理,那就是想怎么编就怎么编。但要提醒的是,化句不是单纯的化字词,更重要的是化古句创造的意境,赋予古句以新的物象和寓意,才是成功的化句。

三、创作出句的几点建议
1、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
2、多读古代诗文,理解的同时积累词汇意象。
3、要敢写常练,特别是大胆发挥想象。
4、多读别人的优秀出句,分析并学习其创作方法。

作者: 武冈李飞    时间: 2015-5-20 20:37
同学们对讲义若有任何疑问,请跟帖提出。我会通知对应的辅导老师及时解答,暂时解答不了的,统一到总校教研室讨论后回复。
作者: 如若是风    时间: 2015-5-20 20:40
老师辛苦了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