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从2004年8月经潇湘妃子的引见而注册联都,并对对联产生了极度的兴趣,随后断断续续上来,有一段时间因种种原因顾不上了.最近闲暇突来雅兴,天天爬网上,很是开心.偶在联都学习对联中,多半是看的多,写的少,这里确实产生了不少优秀作品,使我由玩的心态变得认真起来.
跑了几个论坛,但主要时间在联都,看了很多对联作品,包括一些知名人氏的对联,学了不少有些联作,但其中也有一些用字冷僻,表意含混的东西,使人拜读再三而不能略解其义.今人创作的对联,比古人创作的对联还要晦涩难懂,这也是不能发扬光大的根源之一,古代那些千古传诵的联作,有那一篇不是明白如话的?"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这千年以前古人留下的句子,如今三尺童子一读便懂,一诵能记,对联与古体诗词是有密切联系的,就连那首被人称之为"唐人七律第一"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有一句是晦涩难懂的吗?所以对联亦该浅显易懂,以为创作旧体诗联就非得用两个常人不识的僻字/常人不解的死典才显示出学识的高深,如是孤芳自赏,也就无所谓了.
当然作联不是写散文,对联过于直白也就无味了,还要有文字韵律要求的,但也不得死板教条,放开些才能出新.联都经过三年的磨练,联作日见生机,令人欣慰!
真人游戏|足球篮球|时时х彩| 六合投х注| 网络赚钱去SO娱х乐х城:顶级信用х提现百分百即时到账SO.C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