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六讲 对联的有句无章 [打印本页]

作者: 罗初来    时间: 2015-7-1 08:54
标题: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六讲 对联的有句无章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六讲 对联的有句无章


有句无章话对联
罗初来


   通过前面几讲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对联的基础知识,了解了一些写对联的技巧和方法。这一讲着重讲一下我们的一些主张,有利于大家在实践中去辩别去规范。


  一、对联就是两个形对意联的句子

  (一)什么是对联?

   对联就是两个形对意联的句子。
对联只是两个句子,不是一篇文章。文章是一座完美的建筑,对联只是其中的两根楹柱;文章是一栋精美的房屋,对联只是其中的两扇大门;文章是一个和美的家庭,对联只是其中的一对夫妻;文章是一棵华美的大树,对联只是其中的一朵并蒂。有句无章是对联的特性,也是它的优势。

  (二)关于对联的语言

  语言有文言文有白话文有半文半白,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半文半白的,它实现了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转变。毛主席是写得一手好的文言文的,但他的选集里都是用的白话文。五四运动后兴起了白话文,这是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我们现在提倡传承古文化,有些人认为是倒转去学古文写文言文。这一思想在对联界也颇有市场,推崇对联的语言要用文言文,这是非常不合时宜的。


   熟读唐诗宋词的人,都会感觉到其实诗词的语言是分不清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因此,笔者认为对联首先要用诗化了的语言,其次要用词化了的语言。诗化了语言可称为诗联,词化了的语言可称为词联。所以我们要多读唐诗宋词及其赏析,提高驾驭对联语言的能力。

  二、对联是最精炼的文学

  (一)长联是多副对联的组合

  对联是短小精炼有句无章的,有些人试图将对联独立成文,拼命的充实内容,无限的加长句子,加不长就用自对来帮忙,这是违反对联的本性的。当今一些商业性的对联比赛,为了宣传效应,将对联越写越长,愈演愈烈,以致长联泛滥自对成风。很多有识之士也认为长联不利于传播不便于张贴悬挂,却为了名利而随波逐流。

  其实,长联是多副对联的组合。运用对偶手法成文的是赋,特别表现在律赋,长联爱好者不妨写律赋。

  (二)自对是对联的特殊性

  自对作为一种特殊的手法,古人为了美妙的意境偶而为之。自从《清联三百副》出台以后,自对成了时尚,成了很多人的追求,有些人甚至不自对便写不出对联。真正的清联代表应该是康雍乾三位皇帝,他们的对联虽然从内容上说不是最好的,但从形式上必须肯定的,因为他们是科举制度的首领,他们的对联没有什么自对和长联。


   如果将对联比作一对美满的夫妻,自对大概最多只能勉强难乎为情的算作同性恋。

   我们以为,自对在虾须对、燕尾对、蜂腰对是可行的。前提是要在结构对应的情况下追求词类工对,我们认可自对的目的是为了将对联写得更好,而不是投机取巧去搞一些合掌和不规则重字的东东。

   三、对联不能生搬硬套诗词规则

  (一)关于孤平
   
  孤平是格律诗的大忌,
传统认为孤平是指这一句式除了韵脚只有一个平声字,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碰上“仄仄仄平平”就不能自圆其说。笔者以为
孤平是压韵句式中必须有一个双平步。孤平的句中自救其实就是双平步的后移。

   对联不需要压韵,也就无所谓孤平,不过在参赛时还是回避一下比较稳妥。

  (二)关于特殊句式

  五言“平平仄平仄”和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特殊句式是在唐朝科举制时便认可了的,这在写五言和七言对联时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有人将其发展到用在多个分句的对联中就不知其所以然了,上下联多个分句相隔就谈不拗救了。


       我们的这些主张只是在我们这个学校提出来,出了这个校门,大家便可以尽情的随意发挥了!

作者: 狐影陈    时间: 2015-11-16 11:55
罗校辛苦!
搬走了。
作者: 荷叶清露    时间: 2015-11-16 13:55
搬走了,谢老师!
作者: 刀口浪尖    时间: 2015-11-16 14:29
谢谢罗校,讲义领走了!
作者: 中国人人    时间: 2015-11-18 11:40
已领讲义。谢谢罗校!您辛苦了!
作者: 中国人人    时间: 2015-11-18 11:40
已领讲义。谢谢罗校!您辛苦了!
作者: 离帆    时间: 2015-11-19 20:22
老师辛苦!
作者: 作青    时间: 2015-11-22 14:50
领取讲义
作者: 诗中梦缘    时间: 2015-11-25 15:17
辛苦了,罗校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