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一讲作业 [打印本页]

作者: 幽幽南山    时间: 2015-7-27 14:30
标题: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一讲作业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一讲作业

学号网名: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    )、2)并列结构(    )、3)偏正结构(    )、
4)动补结构(    )、5)连动结构(    )、6)兼语结构(    )、7)主谓结构(    )。

飘浮不定、痴人说梦、明修栈道、敲山震虎、惊弓之鸟、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触景生情、引狼入室、气宇轩昂、春夏秋冬、蹉跎岁月、整顿乾坤、抓耳挠腮、暗渡陈仓、张牙舞爪、东南西北、锦上添花、漏网之鱼、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混水摸鱼、潜身远祸、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备注说明:
1、
请在卷首填写学号网名。
2、已设置“回帖仅作者可见”,自动隐藏。
3、作业在此跟帖便可,不要用彩色字体。

4、作业截止时间:2015年9月1日至9月15日24时(历时半个月)






作者: 双儿@    时间: 2015-9-1 11:11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一讲作业

学号网名: B18-双儿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叠语对
仙乘黄鹤去,知否,知否;
客伴春风来,乐哉,乐哉。

衔字对
如,叶征题浙江杭州四照阁联: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连绵对
桃花红压玻璃水
萍藻深藏翡翠鱼

互成对

一磬山院静,千灯溪路明。

交股对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联上下联语之间必须做到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和形对意联。也就是说,同时具备以上六项基本要素的,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楹联。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
上联定要失替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永形容词,回动词,一劳动词性偏正。万象,名词性偏正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万民,百姓,合掌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两个前分句,词性不对,内容不相关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明修栈道    ,惊弓之鸟、蹉跎岁月、、、漏网之鱼、)、
2)并列结构(春夏秋冬、  抓耳挠腮  ,张牙舞爪、、东南西北、潜身远祸、)、
3)偏正结构( 高人一等、  入木三分、 )、
4)动补结构( 飘浮不定、 变化无常。  )、
5)连动结构( 、敲山震虎、 、触景生情、、引狼入室、 混水摸鱼、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
6)兼语结构(暗渡陈仓 ,整顿乾坤、)、
7)主谓结构( 痴人说梦   ,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  气宇轩昂 ,锦上添花、)。

飘浮不定、痴人说梦、明修栈道、敲山震虎、惊弓之鸟、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触景生情、引狼入室、气宇轩昂、春夏秋冬、蹉跎岁月、整顿乾坤、抓耳挠腮、暗渡陈仓、张牙舞爪、东南西北、锦上添花、漏网之鱼、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混水摸鱼、潜身远祸、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作者: 景天    时间: 2015-9-1 11:45
本帖最后由 景天 于 2015-9-1 11:48 编辑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一讲作业

学号网名: B98景天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叠语对
仙乘黄鹤去,知否,知否;
客伴春风来,乐哉,乐哉。

衔字对
如,叶征题浙江杭州四照阁联: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连绵对
桃花红压玻璃水
萍藻深藏翡翠鱼

互成对

一磬山院静,千灯溪路明。

交股对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联上下联语之间必须做到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和形对意联。也就是说,同时具备以上六项基本要素的,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楹联。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
上联要字出律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永逸,回春结构不对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万民,百姓,合掌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第一分句不对仗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明修栈道    ,惊弓之鸟、蹉跎岁月、、、漏网之鱼、)、
2)并列结构(春夏秋冬、  抓耳挠腮  ,张牙舞爪、、东南西北、潜身远祸、)、
3)偏正结构( 高人一等、  入木三分、 )、
4)动补结构( 飘浮不定、 变化无常。  )、
5)连动结构( 、敲山震虎、 、触景生情、、引狼入室、 混水摸鱼、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
6)兼语结构(暗渡陈仓 ,整顿乾坤、)、
7)主谓结构( 痴人说梦   ,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  气宇轩昂 ,锦上添花、)。

飘浮不定、痴人说梦、明修栈道、敲山震虎、惊弓之鸟、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触景生情、引狼入室、气宇轩昂、春夏秋冬、蹉跎岁月、整顿乾坤、抓耳挠腮、暗渡陈仓、张牙舞爪、东南西北、锦上添花、漏网之鱼、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混水摸鱼、潜身远祸、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作者: 月亮公主    时间: 2015-9-1 11:46
本帖最后由 月亮公主 于 2015-9-14 14:16 编辑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一讲作业

学号网名: C98月亮公主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答: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叠语对
如:
题浙江杭州岳飞庙墓联:
有汉一人,有宋一人,百世清风关岳并;
奇才绝代,奇冤绝代,千秋毅魄日星悬。

“叠语”,是指同样词语,在句际间(包括单句联上下联,以及多句联分句之间)重复使用、两两对举的修辞法。上联的两个‘有’、 ‘一 人’与下联的两个‘奇’ 、‘绝 代’。均为叠语对,重复使用,令语意层层加深。

衔字对
如:
叶征题浙江杭州四照阁联: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衔字”,是指联语中一个字衔接着一个相同的字,以增强语意的节奏感及情趣。上联的‘山’与‘山’,下联的‘地’与‘地’相接,令语意递进,主题深化。诵读时要在两个字之间稍作停顿,不能把两字当成叠音词连读。这是衔字对与同字叠用的连珠对不同之处。


连绵对
如:
缘石菖蒲蒙绿发
缠松薜荔长龙鳞
“联绵”,是指“两字相续,或以其形,或以其事,或以其声”相缀成义而不能分割。上联的‘菖蒲’与下联的‘薜荔’  都是联绵词,不可分割开。


当句对

如:

兴化柳园联   前 人
     
北迎拱极,西接延青,共分得一池烟水;
春步柳堤,秋行蔬圃,最难消六月荷风。
“当句”,是指在上下联各自的联文中,一些字词或句子与另一些字词或句子各自成对。上联中 北迎拱极  与  西接延青  相对。下联中  春步柳堤  与  秋行蔬圃相对。是当句自对。

流水对:

如:
自题联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流水”,是指上下联在语意上有先有后,相承相接。流水修辞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上下联之间语意连贯,语气衔接,不可分割,不能随意颠倒,似水顺流而下,构成承接、递进、转折、选择、条件、因果、假设等关系。
上下联表达了林则徐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和忠诚无私的爱国情操:只要有利于国家,哪怕是死,我也要去做;哪能因为害怕灾祸而逃避呢。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答:联上下联语之间必须做到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和形对意联。也就是说,同时具备以上六项基本要素的,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楹联。

如:
偶 题 郑 燮
  竹疏/烟/补密;
  梅瘦/雪/添肥。

1.联上下联语之间字句对等
:
上下联各5个字。

2.词性对品、

竹疏烟补密;
名形名动形
梅瘦雪添肥;
名形名动形

3.结构对应、
竹疏 烟 补密;
主谓   动宾
梅瘦 雪 添肥。

主谓   动宾

4.节律对拍、
竹疏/烟/补密;
梅瘦/雪/添肥。

上下联都是212节奏.

5.平仄对立
竹疏/烟/补密;
仄平/平/仄仄
梅瘦/雪/添肥。

平仄/仄/平平

上下联平仄相反,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

6.形对意联
上下联意义相关互补两相照应、贯通、呼应。此联完全符合对联六项基本要求。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仄仄仄仄平仄仄
      读书何止到青云。
      仄平平仄仄平平

答:上联要字为仄,此处当平,所以失替。
要字与第二字品失替,与下联止字失对。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答:上下联是孤立存在,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此联是意隔。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万民与百姓,是一个意思,此属于合掌。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抗日曾经扬大纛;与除倭几尽举红旗。句意重复,有合掌嫌疑。抗日与除倭意同。扬大纛与举红旗意同。前句的讲善之堂与清风秀岭词性不对。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整顿乾坤、暗渡陈仓 、明修栈道 、蹉跎岁月、)
2)并列结构(春夏秋冬、  抓耳挠腮  ,张牙舞爪、东南西北、)
3)偏正结构(惊弓之鸟、 漏网之鱼、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
4)动补结构( 飘浮不定、 变化无常、高人一等、  入木三分  )
5)连动结构( 敲山震虎、 、触景生情、混水摸鱼、 移花接木 )
6)兼语结构(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引狼入室、潜身远祸、)
7)主谓结构(痴人说梦  、浪子回头、精神抖擞、  气宇轩昂 )

飘浮不定、痴人说梦、明修栈道、敲山震虎、惊弓之鸟、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触景生情、引狼入室、气宇轩昂、春夏秋冬、蹉跎岁月、整顿乾坤、抓耳挠腮、暗渡陈仓、张牙舞爪、东南西北、锦上添花、漏网之鱼、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混水摸鱼、潜身远祸、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作者: 庐山云雾    时间: 2015-9-1 11:50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一讲作业

学号网名: A08庐山云雾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叠语对
仙乘黄鹤去,知否,知否;
客伴春风来,乐哉,乐哉。

衔字对
如,叶征题浙江杭州四照阁联: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连绵对
桃花红压玻璃水
萍藻深藏翡翠鱼

互成对

一磬山院静,千灯溪路明。

交股对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联上下联语之间必须做到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和形对意联。也就是说,同时具备以上六项基本要素的,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楹联。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
上联要字失替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永逸,回春不对仗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万民,百姓,合掌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讲善之堂与清风秀岭队不上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明修栈道    ,惊弓之鸟、蹉跎岁月、、、漏网之鱼、)、
2)并列结构(春夏秋冬、  抓耳挠腮  ,张牙舞爪、、东南西北、潜身远祸、)、
3)偏正结构( 高人一等、  入木三分、 )、
4)动补结构( 飘浮不定、 变化无常。  )、
5)连动结构( 、敲山震虎、 、触景生情、、引狼入室、 混水摸鱼、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
6)兼语结构(暗渡陈仓 ,整顿乾坤、)、
7)主谓结构( 痴人说梦   ,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  气宇轩昂 ,锦上添花、)。

飘浮不定、痴人说梦、明修栈道、敲山震虎、惊弓之鸟、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触景生情、引狼入室、气宇轩昂、春夏秋冬、蹉跎岁月、整顿乾坤、抓耳挠腮、暗渡陈仓、张牙舞爪、东南西北、锦上添花、漏网之鱼、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混水摸鱼、潜身远祸、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作者: 中国人人    时间: 2015-9-1 13:37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一讲作业

学号网名:D58-中国人人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答: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是:1.词语对仗。2.声律协调。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答:五种传统对格分别是:
           1.叠语对
           例:文章草草皆千古
                 仕宦匆匆只十年
           2.嵌字对
           例: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3.衔字对
           例: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4.借音对
           例:曾经沧海千重浪
                 又上黄河一道桥
           5.谐音对
           例: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萧和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答:一副对仗工整的联句,酷似律诗中的颈联和颔联,律诗在平仄对仗中讲“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一规则对于对联依然适用。就是说,第一字、三字、五字可平可仄(按规矩对当然更好),第二字、四字、六字必须按平仄格式对出,否则,便犯了孤平的错误。
        
联上下联语之间必须做到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和形对意联。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
答:定要失替,上联“定要”和“立品”都为仄声。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答:词性未对品,永形容词,回动词,一劳动词性偏正。万象,名词性偏正。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答:合掌,万民和百姓是一个意思。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答:意隔,两个前分句,词性不对,内容不相关。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答:1)动宾结构(明修栈道    ,惊弓之鸟、蹉跎岁月、、、漏网之鱼、)、
2)并列结构(春夏秋冬、  抓耳挠腮  ,张牙舞爪、、东南西北、潜身远祸、)、
3)偏正结构( 高人一等、  入木三分、 )、
4)动补结构( 飘浮不定、 变化无常。  )、
5)连动结构( 、敲山震虎、 、触景生情、、引狼入室、 混水摸鱼、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
6)兼语结构(暗渡陈仓 ,整顿乾坤、)、
7)主谓结构( 痴人说梦   ,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  气宇轩昂 ,锦上添花、)。

飘浮不定、痴人说梦、明修栈道、敲山震虎、惊弓之鸟、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触景生情、引狼入室、气宇轩昂、春夏秋冬、蹉跎岁月、整顿乾坤、抓耳挠腮、暗渡陈仓、张牙舞爪、东南西北、锦上添花、漏网之鱼、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混水摸鱼、潜身远祸、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答: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作者: 为山九仞    时间: 2015-9-1 18:01
[hide=2000]学号 A58    网名:为山九仞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叠语对
曹民甫挽宋教仁联:
不可说,不可说;
如其仁,如其仁。

衔字对
如,叶征题浙江杭州四照阁联: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连绵对
桃花红压玻璃水
萍藻深藏翡翠鱼

互成对

一磬山院静,千灯溪路明。

交股对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如:
数篙鸟去三千水,
一望风来十万松。
上下联之间做到了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和形对意联。因此可以说,同时具备以上六项基本要素的,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楹联。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
上联要字失替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永逸,回春不对仗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万民,百姓,合掌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讲善之堂与清风秀岭队不上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明修栈道    ,惊弓之鸟、蹉跎岁月、、、漏网之鱼、)、
2)并列结构(春夏秋冬、  抓耳挠腮  ,张牙舞爪、、东南西北、潜身远祸、)、
3)偏正结构( 高人一等、  入木三分、 )、
4)动补结构( 飘浮不定、 变化无常。  )、
5)连动结构( 、敲山震虎、 、触景生情、、引狼入室、 混水摸鱼、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
6)兼语结构(暗渡陈仓 ,整顿乾坤、)、
7)主谓结构( 痴人说梦   ,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  气宇轩昂 ,锦上添花、)。

飘浮不定、痴人说梦、明修栈道、敲山震虎、惊弓之鸟、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触景生情、引狼入室、气宇轩昂、春夏秋冬、蹉跎岁月、整顿乾坤、抓耳挠腮、暗渡陈仓、张牙舞爪、东南西北、锦上添花、漏网之鱼、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混水摸鱼、潜身远祸、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hid

作者: 荷叶清露    时间: 2015-9-2 19:43
本帖最后由 荷叶清露 于 2015-9-4 17:59 编辑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一讲作业

学号网名: A48荷叶清露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答: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答:一:衔字对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其是月,明,山,秀字相衔。
二:流水对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流水修辞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上下联之间语意连贯,语气衔接,不可分割,不能随意颠倒,似水顺流而下,上下联构成条件关系。
三:鼎足对
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
前听钟,后听笛,里听书。
上下联各有三句。三句皆自对
四:当句对
流水长亭,春风静宇;
幽兰一室,修竹万山。
上联流水与春风,长亭和静宇,句中自对;下联幽兰与修竹,一室和万山也是句中自对。
五:借音对
曾经沧海千重浪;
又上黄河一道桥。
其中沧借苍音,与黄相对。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七言对联音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
西南云气来衡岳
日夜江声下洞庭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
海到天边云是岸
山登绝顶雪为峰
其中一三五可不论,二四六必分明。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
上联节奏点要字失替。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一劳永逸是联合,万象回春是动宾。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万民和百姓似乎合掌,致富和安康结构不同。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实词秀不能对虚词之,抗日和除倭合掌,扬大纛和举红旗合掌。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蹉跎岁月,暗渡陈仓,整顿乾坤, 明修栈道 )、
2)并列结构(春夏秋冬,抓耳挠腮,张牙舞爪,东南西北)、
3)偏正结构(惊弓之鸟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漏网之鱼)、
4)动补结构(飘浮不定 ,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
5)连动结构( 混水摸鱼,敲山震虎,触景生情 ,移花接木)、
6)兼语结构( 画饼充饥, 引狼入室,放虎归山  ,潜身远祸  )、
7)主谓结构(痴人说梦,浪子回头 ,气宇轩昂, 精神抖擞 )。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清风/送笛;
/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浩然正气,
/风云壮观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襄阳洛阳。

作者: 西西壮    时间: 2015-9-3 13:24
本帖最后由 西西壮 于 2015-9-3 13:37 编辑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一讲作业

学号网名: C68西西壮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答: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答:一:衔字对
四海皆春/春不老
九州同乐/乐无穷
其是春,乐字相衔。
二:流水对
即从 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流水修辞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上下联之间语意连贯,语气衔接,不可分割,不能随意颠倒,似水顺流而下,是条件关系。
三:鼎足对
如一幅新婚三柱联——
  上联是:庆良辰,海誓山盟成眷属;
  下联一:迎佳偶,月圆花好证同心;
  下联二:歌盛世,志同道合展才华。
所谓“鼎足对”,就是指三个互为对偶的句子组成的对联。“鼎足对”是“三柱联”的一种形式,鼎足式三柱联,成鼎足对。由一上联和两下联组成,两下联同对一上联,一上联收于仄声,两下联皆收于平声。” 。
四:当句对
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阮元题杭州府贡院联)
上联“桂子香时”、“槐花黄后” 自对,下联“西湖月满”、“东浙潮来”自对。通常“桂子香时”与“西湖月满”并不相称,“槐花黄后”与“东浙潮来”也不相称,但从句中自对看全联仍为工对。
五:借音对
曾经沧海千重浪;
又上黄河一道桥。
其中沧借苍音,与黄相对。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七言对联音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
删繁就简三秋树
立异标新二月花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
四海皆春春不老
九州同乐乐无穷
其中一三五可不论,二四六必分明。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
上联要字失替。虽然韵书工具查是“通”,但这里应该是动词仄声。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一劳永逸和万象回春词性结构不同。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万民和百姓合掌,致富和安康词性结构不同。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秀 不能对 之,抗日和除倭合掌,扬大纛和举红旗也是合掌。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蹉跎岁月,整顿乾坤,暗渡陈仓,明修栈道)、
2)并列结构(春夏秋冬,抓耳挠腮,张牙舞爪,东南西北,)、
3)偏正结构(惊弓之鸟,漏网之鱼,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4)动补结构(飘浮不定,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
5)连动结构(混水摸鱼,敲山震虎,移花接木,触景生情)、
6)兼语结构(引狼入室,放虎归山,画饼充饥,潜身远祸,)、
7)主谓结构(痴人说梦,浪子回头 ,气宇轩昂,精神抖擞)。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作者: 锺家山人    时间: 2015-9-4 22:53
本帖最后由 锺家山人 于 2015-9-4 23:18 编辑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
                  第一讲作业
                  学号网名:A28锺家山人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答: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答:1 、叠语对:
    如:
    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使用叠语修辞法,把重要的词语及其所表述的重要事物或观念,一再反复出现,可取得表达或呼应的效果,更有一唱三叹之妙,富有联语的节奏美。
    2、当句对:
    如:
    山水来归,黄蕉丹荔;
    春秋报事,福我佑民。
    上下联的后小句,都是自对。由于上联的“黄蕉/丹荔”各自是偏正结构,而下联的“福我/佑民”各自是动宾结构。结构不相应,上下自然不对仗。但因各自属于自对,自对之间的词性与结构是相同的,因此整联也就工整了。
   当句修辞法,是古今联家乐于运用的一种格式。它起到了其他文体中所没有的独到作用,突破了对联单纯的上下联对仗的局限,拓宽了对联创作的思路,活跃了对联字少意广的表现形式,加强了联语的渲染力。

    3、嵌字对:
    如:本人拙联,嵌网名:夜月春风
    春风杨柳千枝秀;
    夜月窗棂众孔明。
    嵌字修辞法的作用,在于能把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或特别需要突出的字、词,巧妙地、天衣无缝地嵌入联语中,从而引起读者的格外注意,增强楹联的艺术感染力。

    4、借音对
    如:
    马骄珠汗落;
    胡舞白蹄轻。
    句内借“珠”为朱,和“白”成颜色对。
    谐音修辞法的作用,可以一语双关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含蓄委婉,幽默诙谐,耐人寻味。

    5、交股对
    如:
    裙拖六幅湘江水;
    髻挽巫山一段云。
    “ 六幅”对“一段”,“湘江”对“巫山”。
    交股修辞法,刻意避开整齐、均衡、雷同的词语形式,使上下联词语别异,形式参差,错落有致,产生活泼多变的优美辞面。亦称“错综对”。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答:联诗同源,它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副对仗工整的七言对联,酷似七律诗中的颈联和颔联,律诗在平仄对仗中讲“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一规则对于七言对联依然适用。七言对联的音律有两种基本形式:
  1、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西南云气来衡岳
  日夜江声下洞庭
  2、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海到天边云是岸
 山登绝顶雪为峰
  平仄相替、节奏方出,节奏出则韵步起,由此形成了汉语的音韵美。七言对联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样要交替,就是说上句用了平声字。下句相对应的位置必须用仄声字与之相对,反之上联用仄声,下句则必须用平声。这样,就形成了字音的对立统一,有了字义的对仗,又有了字音的对仗,就形成了联句结构的参差美,读起来便琅琅上口,抑扬顿挫,铿锵有度,韵味和谐。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
   上联中“要”字失替,“华”字也失替。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一劳永逸”与“万象回春”结构不对,“一劳永逸”为并列结构,“万象回春”为主谓结构。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万民”与 “百姓”有合掌之嫌。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①“讲善之堂”与“青风秀岭”结构不对,“讲善之堂”为偏正结构,“青风秀岭”为并列结构;
   ②抗日与除倭有合掌之嫌;
   ③对句的前后分句意思不连贯。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 明修栈道、雪中送炭、整顿乾坤、暗渡陈仓、 锦上添花、 );
   2)并列结构(春夏秋冬、 张牙舞爪、抓耳挠腮、 东南西北、 );
   3)偏正结构(惊弓之鸟、蹉跎岁月、漏网之鱼、    );
   4)动补结构( 飘浮不定、变化无常、 高人一等、入木三分、 );
   5)连动结构( 触景生情、混水摸鱼、移花接木、潜身远祸、);
   6)兼语结构( 敲山震虎、 引狼入室、画饼充饥、放虎归山、);
   7)主谓结构( 痴人说梦、 浪子回头、精神抖擞、气宇轩昂、)。

飘浮不定、痴人说梦、明修栈道、敲山震虎、惊弓之鸟、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触景生情、引狼入室、气宇轩昂、春夏秋冬、蹉跎岁月、整顿乾坤、抓耳挠腮、暗渡陈仓、张牙舞爪、东南西北、锦上添花、漏网之鱼、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混水摸鱼、潜身远祸、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作者: 诗中梦缘    时间: 2015-9-5 05:14
学号网名:D48诗中梦缘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答: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词语对仗包括词性对仗,结构对仗,内容相关
声律协调包括字数相等,平仄无误,节奏相应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答:1叠语对:
文章草草皆千古,
仕官匆匆只十年。
水底日为天上日,
眼中人为面前人。
凡是上联出现叠字、叠词、重字的地方,下联也必须在相应的的地方对应。
2嵌字对:
诗中半曲沧桑韵
梦里三杯岁月缘,这里嵌入“诗中梦缘”我的网名,把人名、地名或其他词语嵌入对联中
3衔字对: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这里的山、地重复两次,不构成重叠,而是衔接作用
4借音对:
曾经沧海千重浪
又是黄河一道桥
“沧”借音“苍”对“黄”
5谐音对:
孔子生于舟末;
光舞起自汉中。
“舟末”谐“周末”,“光舞”谐“光武”利用同音字,使得语带双关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答:七言联,通常情况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但在 “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特定格式中,如果倒数第五字用了仄声字,即“仄仄仄平仄仄平”,就被称为孤平,忌讳。“平仄仄平仄仄平”,个人认为也是孤平。

为了避免孤平,需要在倒数第三个字的位置上,使用一个平声字来协调,即“仄仄仄平平仄平”。如上两例中的“名”“犹”二字即是。

(2)第二种律:双仄尾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第二种律的变化:律诗格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第二种律的变化:通格
通仄通平平仄仄
通平通仄仄平平

第二种律无论怎么变化,后四字的平仄都不可更改。第一字不论;第三字若论则为律诗格,若不论则为通格;第五字必论,若不论则为三仄尾或三平尾。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
平仄不对,内容不相关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词性对不上,内容不相关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好像有点合掌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结构不对称,节奏不相应,词性不相当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  明修栈道, 整顿乾坤,暗渡陈仓,蹉跎岁月)、2)并列结构(   春夏秋冬, 东南西北,抓耳挠腮,张牙舞爪,)、3)偏正结构(   锦上添花,惊弓之鸟, 漏网之鱼,雪中送炭)、
4)动补结构(飘浮不定 ,高人一等, 变化无常,入木三分,)、5)连动结构(    敲山震虎,混水摸鱼,潜身远祸,触景生情)、6)兼语结构(画饼充饥,引狼入室 ,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7)主谓结构(痴人说梦,  浪子回头,气宇轩昂  ,精神抖擞)。

飘浮不定、痴人说梦、明修栈道、敲山震虎、惊弓之鸟、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触景生情、引狼入室、气宇轩昂、春夏秋冬、蹉跎岁月、整顿乾坤、抓耳挠腮、暗渡陈仓、张牙舞爪、东南西北、锦上添花、漏网之鱼、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混水摸鱼、潜身远祸、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作者: 中秋月儿    时间: 2015-9-7 19:20
本帖最后由 中秋月儿 于 2015-9-11 08:42 编辑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一讲作业

学号网名:    中秋月儿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词语对仗包括词性对仗,结构对仗,内容相关
声律协调包括字数相等,平仄无误,节奏相应。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答:1、叠语对联
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恰恰;
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对联中含有重叠的字或者词,上下联的相同位置也有。
2、嵌字联
舒淇:
舒怀演艺震台港
快意影视撼岸淇
所谓嵌字,是将选定的字通过与其它字词的搭配组合而专门嵌在联中合适的位置上,能发生意变,能给人一种新的艺术享受。嵌字组句时必须符合上下联句式相同、字数相等、音韵和谐、对仗工整、意义相关或相对等基本要求。也就是说,嵌好字的作品,在形式上必须是一副完整的对联。大多是将人名、地名、寺庙景物、公司行号。...等之名号字眼嵌入联句之中,铺设润饰成对联。
3、借音
    粟绽缝黄见
  藕断露丝飞
  上联谐凤凰。
  下联谐鹭鸶。
谐音对联就是对联中有一些不恰当的字, 利用语言文字同音、同义的关系,使一句话涉及到两件事情或两种内容,一语双关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4、借意
唐诗宋词关何事
杨树柳枝和子诊有关
汉卿  子珍借意
5、衔字
一蝉高叫知了知了,
两蛙入塘扑通扑通。
知了和扑通不是重复而是衔接作用。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答:答:联诗同源,它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副对仗工整的七言对联,酷似七律诗中的颈联和颔联,律诗在平仄对仗中讲“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一规则对于七言对联依然适用。七言对联的音律有两种基本形式:
  1、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绿竹成荫还曲径
  朱阑倒影入清池
                       
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横批:平上去入
新科进士王熙平,大登科之后又小登科,在京中娶了一位侍郎的女儿。
大礼之日,宾客盈门,纪晓岚也前往祝贺。但是,他的礼物与众不同,送的是副对联。上下联分别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平仄相替、节奏方出,节奏出则韵步起,由此形成了汉语的音韵美。七言对联不但同句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样要交替,就是说上句用了平声字。下句相对应的位置必须用仄声字与之相对,反之上联用仄声,下句则必须用平声。这样,就形成了字音的对立统一,有了字义的对仗,又有了字音的对仗,就形成了联句结构的参差美,读起来便琅琅上口,抑扬顿挫,铿锵有度,韵味和谐。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  本联主要问题是平仄   上联:仄仄仄仄平平仄  下联:平平平仄仄平平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一劳 动宾  万象 偏正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联意相近。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大纛和红旗 合掌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明修栈道, 整顿乾坤,暗渡陈仓,蹉跎岁月    )、2)并列结构( 张牙舞爪、东南西北、抓耳挠腮 、春夏秋冬  )、3)偏正结构(  锦上添花,惊弓之鸟, 漏网之鱼,雪中送炭)、    )、
4)动补结构(飘浮不定。入木三分、高人一等、变化无常 )、5)连动结构(敲山震虎、潜身远祸、混水摸鱼 、触景生情)、6)兼语结构(放虎归山、引狼入室、 画饼充饥    )、7)主谓结构(痴人说梦、雪中送碳、 精神抖擞、浪子回头   )。

飘浮不定、痴人说梦、明修栈道、敲山震虎、惊弓之鸟、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触景生情、引狼入室、气宇轩昂、春夏秋冬、蹉跎岁月、整顿乾坤、抓耳挠腮、暗渡陈仓、张牙舞爪、东南西北、锦上添花、漏网之鱼、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混水摸鱼、潜身远祸、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作者: 荼蘼    时间: 2015-9-8 15:05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一讲作业

学号网名: C01荼蘼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叠语对
不可说,不可说;
如其仁,如其仁。
“叠语”,是指同样词语,在句际间(包括单句联上下联,以及多句联分句之间)重复使用、两两对举的修辞法。上联两句与下联两句重复使用,令语意层层加深,所表达的主题也随之灵动起来。

衔字对
天气又晴晴又雨,
楼台依寺寺依山。
“衔字”,是指联语中一个字衔接着一个相同的字,以增强语意的节奏感及情趣。上联“晴”与“晴”、下联“寺”与“寺”相接,令语意递进,主题深化

连绵对
宛转通幽处;
玲珑得旷观 。
“联绵”,是指“两字相续,或以其形,或以其事,或以其声”相缀成义而不能分割。宛转,玲珑。

互成对
山眉间吴楚,
江口折西东。
同类单字连用,然后上下联对应相对,规范地称其为互成对。吴楚、西东,虚实互成对

交股对
春深叶密花枝少
睡起茶多酒盏疏
出句之第四字“密”,对下句第七字之“疏”;出句第七字之“少”,对下句第四字之“多”。如此交互相对,称之为“交股对”。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书凭双鲤至,
秋带一僧来

对联的上下联语之间必须做到字句对等,都是5字;词性对品,书,秋,名词,凭,带,动词,双,一,数词,鲤,僧,名词,至,来,动词;结构对应,主谓宾:书凭双鲤,秋带一僧,至和来是动补,节律对拍,书/凭/双鲤/至,秋/带/一僧/来;平仄对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形对意联,上下联意思相关。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
上联要字失替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永逸,回春不对仗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万民,百姓,合掌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讲善之堂与清风秀岭队不上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明修栈道 ,惊弓之鸟、蹉跎岁月、漏网之鱼、)、
2)并列结构(春夏秋冬、 抓耳挠腮  ,张牙舞爪、东南西北、潜身远祸、)、
3)偏正结构( 高人一等、  入木三分、 )、
4)动补结构( 飘浮不定、 变化无常。  )、
5)连动结构( 、敲山震虎、 、触景生情、、引狼入室、 混水摸鱼、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
6)兼语结构(暗渡陈仓 ,整顿乾坤、)、
7)主谓结构( 痴人说梦   ,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  气宇轩昂 ,锦上添花、)。

飘浮不定、痴人说梦、明修栈道、敲山震虎、惊弓之鸟、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触景生情、引狼入室、气宇轩昂、春夏秋冬、蹉跎岁月、整顿乾坤、抓耳挠腮、暗渡陈仓、张牙舞爪、东南西北、锦上添花、漏网之鱼、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混水摸鱼、潜身远祸、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作者: 唯道    时间: 2015-9-8 16:29
本帖最后由 唯道 于 2015-9-10 10:32 编辑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一讲作业

学号网名:唯道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词性相同,平仄相反。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1.析字联:析字联是指联中采用了拼拆汉字形体的技巧,或分或合而成联:或把几个字合成一个字,构成字面上的对偶;或者把一个字拆成几个字。举例:
                 竺仙庵联:品泉茶三口白水;竺仙庵二个山人 。三口白水是对品泉的拆开,二个山人是对竺仙的拆开。
               2.顶针联:顶针联是指对联的前一个分句的句脚字,作为后一个分句的句头字,使相邻的两个分句,首尾相连。举例: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上联后半句容字接前半句的容字,下联的笑字亦是如此,是为顶针。
              3.同音联:同音联把一个字或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分别安排在一副对联内。举例:书临汉帖瀚林书,面上荷花和尚面。上联荷和同音,上尚同音。下联临林同音,汉瀚同音。
              4.回文联:用回文形式写成的对联,既可顺读,也可倒读。举例:河南省鸡公山:斗鸡山上山鸡斗,龙隐岩中岩隐龙。对联可以倒过来读。
              5.同旁联:同旁联就是利用偏旁、部首相同的汉字组成的巧对。举例:《古今奇联鉴赏》载有一副联:“涓滴汇洪流,浩渺波涛,汹涌澎湃泻江海;森林集株树,楼桁檐柱,樟楠柏梓构梁椽。”上联为水的偏旁,下联木字,构成了同旁联。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爱晚亭联:

       西南云气来衡岳;
  日夜江声下洞庭。

      该联的平仄形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云是平声,按照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则可视该联平仄如此)。该联的节奏划分可以为: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在上下联中平仄交替,上联和下联平仄相对,形成音步递换,满足了句内节奏点平仄交替的要求。同时,上联尾字岳为仄音,下联庭为平声,做到了上联以仄声结尾,相对应的下联以平声结尾的规则。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
   问题:上联立品定要失替。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问题:对联平仄对仗都很工整,但上下联孤立存在、毫无关系,没有关联。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问题:万民、百姓都指的是人民,上下联合掌。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问题:抗日和除倭,扬大纛和举红旗合掌。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整顿乾坤、雪中送炭、)、2)并列结构(东南西北、 春夏秋冬、)、3)偏正结构(蹉跎岁月、气宇轩昂、精神抖擞、惊弓之鸟、 漏网之鱼、)、
4)动补结构(高人一等、入木三分、)、5)连动结构(抓耳挠腮、张牙舞爪、敲山震虎、引狼入室、画饼充饥、潜身远祸、 移花接木、触景生情、 )、6)兼语结构( 混水摸鱼、潜身远祸、飘浮不定、变化无常、)、7)主谓结构( 痴人说梦、浪子回头、锦上添花、放虎归山、)。

飘浮不定、痴人说梦、明修栈道、敲山震虎、惊弓之鸟、浪子回头、雪中送炭、触景生情、引狼入室、气宇轩昂、春夏秋冬、蹉跎岁月、整顿乾坤、抓耳挠腮、暗渡陈仓、张牙舞爪、东南西北、锦上添花、漏网之鱼、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混水摸鱼、潜身远祸、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作者: 离帆    时间: 2015-9-8 22:13
本帖最后由 离帆 于 2015-9-8 22:30 编辑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一讲作业

学号D28  网名:离帆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答: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词语对仗要求就是上下联相对的位置要词性相同,声律协调要求是本句按音节平仄相谐,上下句之间按音节相对应的位置平仄相反。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叠字对:亭边短短长长柳
              波上来来去去船
叠字对中相重叠的2个字,是不可分割的。如此联--亭边/短短/长长/柳,波上/来来/去去/船

衔字对:石有型型备万象
              钟无声声彻千寻
衔字对中相重叠的2个字,中间是要停顿的。如此联--石有型/型备万象,钟无声/声彻千寻

嵌字对:人从宋后少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
嵌字对比较新颖,使人印象深刻。

连绵对:锦嶂连绵屏秀水
              明珠璀璨嵌高原
连绵对要求连绵词相对。此联—“璀璨/连绵”

当句对:鄙处无珍 能聚清欢雅韵
              寒门虽陋 可寻墨趣书香
当句对要求本句中有自对。此联的自对上句—清欢/雅韵;下句—墨趣/书香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音律和谐的要求是:1、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2、平仄相谐,上句如果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句就应当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上句如果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下句就应当是—平平仄仄仄平平。

秋从/梧叶/枝间/坠
春在/梅花/树上/来—按音节分

蓝天/下牧/歌回/荡
绿草/间黄/犬往/来—按音节分

蓝天下/牧歌/回荡
绿草间/黄犬/往来—按意节分

秋从梧叶枝间坠—平平平仄平平仄
春在梅花树上来—平仄平平仄仄平

滚滚雷声无雨点—仄仄平平平仄仄
炎炎夏日盼甘霖—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

此联上句3、4位失律,应为:仄仄平平平仄仄,错为:仄仄仄仄平仄仄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一劳永逸(偏正)/万象回春(主谓)--词性不对,长/生乐 与 大地/新—也对仗不工。
此联上下句之间没有内在联系,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此联万民、百姓合掌;致富与安康词性不同,致富为动宾,安康联合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此联前分句词性不同,导致对仗不工。“讲善之堂”是主谓短语,“青风秀岭”是联合词组。后分句严重合掌。抗日/除倭 意思相同,扬大纛/举红旗 意思相近。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明修栈道 整顿乾坤、暗渡陈仓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2)并列结构(春夏秋冬、东南西北 、移花接木、张牙舞爪、抓耳挠腮)|
3)偏正结构( 蹉跎岁月 、漏网之鱼、惊弓之鸟)、
4)动补结构( 漂浮不定、变化无常 高人一等、入木三分)、
5)连动结构(敲山震虎、 触景生情、混水摸鱼)、
6)兼语结构( 引狼入室、潜身远祸、画饼充饥、放虎归山  )
7)主谓结构(痴人说梦 浪子回头、精神抖擞、气宇轩昂  )。

飘浮不定、痴人说梦、明修栈道、敲山震虎、惊弓之鸟、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触景生情、引狼入室、气宇轩昂、春夏秋冬、蹉跎岁月、整顿乾坤、抓耳挠腮、暗渡陈仓、张牙舞爪、东南西北、锦上添花、漏网之鱼、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混水摸鱼、潜身远祸、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作者: 作青    时间: 2015-9-9 21:19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一讲作业

学号网名:A98-作青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答:两个基本特征是词性对仗和声律协调。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答:1、交股对:
            李群玉《杜丞相宴中赠美人》:“裙拖六幅湘江水,鬟耸巫山一段云”六幅对一段,湘江对巫山,属交股对
       2、联绵对:
            “独抱琵琶寻旧曲;   数教鹦鹉念新词”。   联中“琵琶”对“鹦鹉”,此联属联绵对。  
       3、谐音对:
             “一担重泥遇子路,两堤夫子笑颜回”
            秀才张某恃才高傲。一天,在田垅遇一挑泥农夫,不肯让路,两人均不得过。农夫笑道:“我有一联,君若能对,愿下田让道。”秀才满口应承。农夫曰:“一担重泥遇子路”(寓一旦仲尼遇子路)。张苦思冥想,无言可对,只得下田让路。三年后,张某看浚河工决堤引水,傍晚河工约会笑而返,才恍然大悟,续上前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4、当句对
        “亭边短短长长柳,渡上来来去去船”
      5、流水对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答:通常情况下七言对联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即在节奏点的字要平仄相对。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是一种公认的格式,但多数情况下不可能完全达这个要求。平仄可放宽,即一三五字的平仄可放宽,前提是不能出现三平尾和三仄尾。注意了平仄的对联,读起来有节奏感。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答:这两句的平仄如下:
      立品定要如华玉             仄仄仄仄平平仄
      读书何止到青云             平平平仄仄平平
出句失替,对句也就失对了。但是对句的二,四,六字依"平仄平“规律,
可根据对句给出句稍加改动,使这幅联附合要求
     立品定需如美玉             仄仄仄平平仄仄
     读书何止到青云             平平平仄仄平平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答:一劳永逸和万象回春词性不合,
长生和大地词性也不合。
总体看上下联的关联很弱,不能成对。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答:万民和百姓意思相同,属于合掌。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答:讲善之堂与青风秀岭词语结构不同。
两比的后一分句意思雷同:抗日就是除倭,扬即举,大纛就是大旗的意思。
总体看,后分句合掌。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  明修栈道,雪中送炭,整顿乾坤,  暗渡陈仓,锦上添花,)、2)并列结构(春夏秋冬,抓耳挠腮, 张牙舞爪,东南西北 ,潜身远祸,移花接木  )、
3)偏正结构( 惊弓之鸟, 蹉跎岁月,漏网之鱼,  )、
4)动补结构( 飘浮不定,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
5)连动结构(敲山震虎,触景生情,混水摸鱼,    )
6)兼语结构( 引狼入室,画饼充饥,放虎归山   )、
7)主谓结构(  痴人说梦,浪子回头 ,精神抖擞,气宇轩昂, )。

飘浮不定、痴人说梦、明修栈道、敲山震虎、惊弓之鸟、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触景生情、引狼入室、气宇轩昂、春夏秋冬、蹉跎岁月、整顿乾坤、抓耳挠腮、暗渡陈仓、张牙舞爪、东南西北、锦上添花、漏网之鱼、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混水摸鱼、潜身远祸、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作者: 狐影陈    时间: 2015-9-12 00:21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一讲作业

学号:C38      网名:狐影陈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对楹联的特征进行了概述,阐明了楹联格律两个最为基本的要点(简称“两个基本点”),乃其灵魂和精髓。从明朝李开先的“拘声律,分门类”,到清朝汪陞的“字义之死活、虚实,声音之平仄、高下,宜相符也”,再到民国蔡东藩的“字谐平仄,句成对偶,即为形式上之模型”。历代联家所归纳出的楹联格律要求,无一不落在这两个基本点上。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1.叠语对: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声与事叠字。
2.谐音对:孔子生于舟末;光舞起自汉中。舟末与光舞都是谐音。
3.衔字对: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叶叶与声声衔字。
4.嵌字对:史笔流芳,虽未成名终可法;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对联嵌入史可法与洪承畴。
5.连绵对:骐骥思千里;鹪鹩老一枝。骐骥,鹪鹩都是连绵词。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七言对联音律应遵循对联联律的要求,即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入上联格律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下联应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但可对节奏的安排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此在实际情况中,并不一定要求整副对联平仄相对,只要求在节奏点上平仄相对即可。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仄收句尽量避免尾三仄;平收句忌尾三平。尾三仄,是指七言律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五字应平而仄  尾三平,是指七言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字应仄而平。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如:九顶云霞披雾出;三峨风雨过江来。基本能符合以上要求。
  九顶云霞披雾出;三峨风雨过江来,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语流节奏为:九顶/云霞/披雾/出;三峨/风雨/过江/来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
品要失替,要止、华青失对。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对而不联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合掌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讲善之堂与青风秀岭词性不同,结构也不同,不符合词性对品与结构对应的要求。抗日与除倭、大纛与红旗合掌。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明修栈道、整顿乾坤、)、
2)并列结构(春夏秋冬、抓耳挠腮、张牙舞爪、东南西北、 )、
3)偏正结构(惊弓之鸟、雪中送炭、蹉跎岁月、暗渡陈仓、、漏网之鱼、 )、
4)动补结构(飘浮不定、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 )、
5)连动结构(敲山震虎、触景生情、混水摸鱼、潜身远祸、移花接木、 )、
6)兼语结构(引狼入室、画饼充饥、放虎归山、 )、
7)主谓结构(痴人说梦、浪子回头、精神抖擞、气宇轩昂、锦上添花、 )。

飘浮不定、痴人说梦、明修栈道、敲山震虎、惊弓之鸟、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触景生情、引狼入室、气宇轩昂、春夏秋冬、蹉跎岁月、整顿乾坤、抓耳挠腮、暗渡陈仓、张牙舞爪、东南西北、锦上添花、漏网之鱼、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混水摸鱼、潜身远祸、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作者: 这样    时间: 2015-9-12 07:15
本帖最后由 这样 于 2015-9-12 07:44 编辑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一讲作业
学号网名:        这样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答: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这两个特征也是楹联格律两个最为基本的要点。词语对仗主要表现在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基本规则上;声律协调主要表现在节律对拍、平仄对立的基本规则上。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
答:上联节律失替了。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答:下联词性对仗有问题。一劳永逸/万象回春失对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答:万民和百姓有合掌之嫌;安康并列结构,致富动宾结构,词性对仗不工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答:抗日/除倭;纛/旗意思相同,合掌;前分句也存在词性结构失对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明修栈道  蹉跎岁月  整顿乾坤  暗渡陈仓  )、2)并列结构( 春夏秋冬  抓耳挠腮   张牙舞爪  东南西北  )、3)偏正结构( 惊弓之鸟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漏网之鱼  混水摸鱼)、
4)动补结构(飘浮不定  变化无常   高人一等  入木三分 )、5)连动结构( 敲山震虎 触景生情  画饼充饥  移花接木  )、6)兼语结构(引狼入室  放虎归山  潜身远祸 )、7)主谓结构(痴人说梦  浪子回头  精神抖擞  气宇轩昂 )。

飘浮不定、痴人说梦、明修栈道、敲山震虎、惊弓之鸟、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触景生情、引狼入室、气宇轩昂、春夏秋冬、蹉跎岁月、整顿乾坤、抓耳挠腮、暗渡陈仓、张牙舞爪、东南西北、锦上添花、漏网之鱼、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混水摸鱼、潜身远祸、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作者: 雪见    时间: 2015-9-12 09:00
本帖最后由 雪见 于 2015-9-12 09:02 编辑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一讲作业

学号网名:B78—雪见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答: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交股对】
裙拖六幅湘江水,
鬓挽巫山一段云。“六幅”对“一段”,“湘江”对“巫山”,但位置不同。

【叠语对】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上联的“萧萧”、下联的“滚滚”为叠语。

【流水对】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上下联之间一气呵成,畅而不隔,如行云流水,妙韵天成也

【当句对】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上联与下联相对,上联俩分句可以自对,下联俩分句也可以自对。

【嵌字对】
浙江秋谨墓联  
悲哉秋之为气,  
惨矣谨其可怀。这是秋瑾之墓,   上下联相同位置分别嵌入了“秋”和“谨”字。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答:对联中的音步必须平仄交替。一幅好的对联必须做到上下相拗,才能产生轻重缓急、回旋的音乐感。常用的七言联格律有俩种::
A: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一楼瑞霭来天地==千载文光射斗牛。
B:
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   
七言联变格是在不犯三平尾、三仄尾、孤平等禁忌的情况下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
七言联也有“意节说” :主张联句内应遵循词组或节奏点平仄交替的规则。
例:
杜工部大兴土木;
岳将军镇守山丘。
其中的杜工部和岳将军自成意节,节奏点落在部,兴,木和军 ,守,丘上面,就符合平仄相间的规律了。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
答:上联失替了,第四字当为“平”、第六字当为“仄”。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答:上下联对而不联。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答:万民和百姓合掌了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答:上下联第一分句词性不对品。第二分句合掌。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蹉跎岁月   暗渡陈仓   整顿乾坤   明修栈道)
2)并列结构(春夏秋冬   抓耳挠腮   张牙舞爪   东南西北)
3)偏正结构(惊弓之鸟   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漏网之鱼)
4)动补结构(飘浮不定   变化无常   高人一等   入木三分)
5)连动结构(混水摸鱼   敲山震虎   触景生情   潜身远祸)
6)兼语结构(画饼充饥   引狼入室   放虎归山   移花接木)
7)主谓结构(痴人说梦   浪子回头   气宇轩昂   精神抖擞)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作者: 刀口浪尖    时间: 2015-9-12 15:23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一讲作业

学号网名:刀口浪尖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答: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答:①叠字对如喻长霖题浙江杭州岳飞庙墓联:     
有汉一人,有宋一人,百世清风关岳并;
奇才绝代,奇冤绝代,千秋毅魄日星悬。
联语以议论之笔,评赞有加,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岳飞一生精忠报国之“清风”、“毅魄”的缅怀与仰慕,典切雅致。“有汉一人”,指三国蜀汉大将关羽。“有宋一人”,指南宋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关岳”,一语双关,既指关隘、山岳,亦喻指关羽和岳飞。上联两个“有”字,下联两个“奇”字,称首叠;只叠一个字,称一叠。上联“一人”两字、下联“绝代”两字重复,称尾叠;叠了两个字,称二叠。
②嵌字联
张启序题汇源果汁集团联:
果海千村跨富路;
农家万户颂汇源。
万荣县不仅是笑城、磁都,还是盛产金苹果的地方。尤其是万荣县政府以一副朴实的对联赢得汇源集团的青睐,最终在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迈出了招商引资的坚实一步,一时传为佳话。汇源果汁生产基地的落户,无疑为万荣果业发展和果农致富注入了活力。联语为此而颂之,充满了喜悦之情。作者采用嵌字修辞法,以押尾格嵌入“汇源”二字,且语意双关,既是对汇源果汁集团的赞美,也是对汇聚财源之道的欣颂。此处不必纠缠于“富路”与“汇源”词性结构有异,惟其组合语意切题,可视为成对之。
③衔字对
例如,叶征题浙江杭州四照阁联: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四照阁位于西湖西泠印社。“心心相映”,不藉言语,以心相印证,亦喻意气相投。联语平实质朴,切景、切情,通俗而淡雅。上联之“山”与下联之“地”为衔字相接,与此同时,采用反复修辞手法,遣“水”、“人”、“抱”、“传”等字在同一联句中再次使用,而音、义均无改变,尤见其结构匠心。
④借音对。“借音”,是指借用某个字的音与本来不能相对的字成对。这在辞格上称为“借对”。从语音修辞角度来说,亦称“借音”。
例如,唐李商隐《锦瑟》诗中的颈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联语中诗人以“珠”、“玉”自喻,不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由此抒发自己禀具卓越的才德,却不为世用的悲哀之情。上联“沧”字与颜色词“苍”同音,借以与下联“蓝”字相对。
⑤谐音对
“谐音”,是指利用语言文字同音或近音的关系,使一个字、词构成表里两层意思,使之涉及到两件事情、多件事或两种内容、多种内容。谐音修辞法的作用,可以一语双关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含蓄委婉,幽默诙谐,耐人寻味。
例如,明陈洽儿时与父同行,只见两舟一快一慢地驶于江中,父出句、子遂对句: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联语表面之意,似乎是眼前景色的描绘:两舟并行,摇橹的船速不如帆船快;八音齐奏,笛声之清脆难比箫音之婉转平和。但,联语采用谐音修辞法表达了更深层次的涵义:以“橹速”谐音喻指东吴都督鲁肃,以“帆快”谐音喻指西汉大将樊哙;以“笛清”谐音喻指北宋大将狄青,以“箫和”谐音指西汉相国萧何,借以评论历史人物。上联谓三国的鲁肃不如汉初的樊哙,文不如武;下联则谓北宋的狄青难比汉代的萧何,武难比文,起到了寓情于景的特殊效果。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答:楹联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声律协调。因此在创作楹联时,要格守的规则之一就是楹联上下联语之间必须做到节律对拍、平仄对立。所谓节律对拍,就是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出现单字占一节。如七言对联:
“天地间诗书最贵”按声律节奏为“天地//间诗//书最//贵”;也可按语意节奏为“天地间//诗书//最贵”。“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节奏点在最后一个字。如“新加坡”是专用名词,节奏点只有一个“坡”。所谓平仄对立,就是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根据这样的要求,七言句式对联的基本平仄如下:
七言的基本平仄
1、基本句式
基本句式一(仄起式):
出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对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基本句式二(平起式):
出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
2、七言的基本出句变化(对句按出句的平仄相反对):
仄起式的变化:
(1) 基本:仄仄平平平仄仄
(2) 主变化:仄仄平平仄平仄(固定式变化)
(3) 变化一:平仄平平平仄仄(第一字可平)
(4) 变化二:仄仄仄平平仄仄(第三字可仄)
(5) 变化三:平仄仄平平仄仄(第一字可平同时第三字可仄)
(6) 变化四:平仄平平仄平仄(主变第一字可平)
(7) 变化五:平仄仄平仄平仄(主变第一字可平同时第三字可仄)
平起式的变化
(1) 基本:平平仄仄平平仄
(2) 变化一:仄平仄仄平平仄(第一字可仄)
(3) 变化二:仄平平仄平平仄(第一字可仄同时第三字可平)该变化第三字可平时第一字必须用仄,否则出律(这就是一三五不论不正确的说法的主要原因)。
(4) 变化三:平平平仄仄平仄(第三字可平下第五字可仄)
(5) 变化四:平平仄仄仄平仄(第五字可仄)
(6) 变化五:仄平仄仄仄平仄(第一字可仄的情况下第五字也可仄)
(7) 变化六:仄平平仄仄平仄(第一字可仄的情况下第三字可平且第五字可仄)
以上是七言的十四种变化格式,平起式和仄起式各七种。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
答:此联的主要问题在于平仄不对立。上联中的“立品定要”四个仄声字连用,本句中没有形成平仄交替。上下联节奏点的平仄不相对。上联中的“要”与下联中的“止”都是仄声字。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答:对联中的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上联中的“长生乐”是动宾结构,下联中的“大地新”是主谓结构,结构上不对应。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答:合掌指上下联对仗中意义相似或相同的现象。这是撰写楹联的大忌之一。此联中的“万民”与“百姓”意义相同,犯合掌之病。且整个上下联在意义上有雷同之嫌。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答:1)上下联的第一个分句,结构上不对应。“讲善之堂”是偏正结构,“青风秀岭”是并列结构。
2)“抗日曾经扬大纛”与“除倭几尽举红旗”犯合掌之忌。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明修栈道、蹉跎岁月、 整顿乾坤、 暗渡陈仓 )
2)并列结构(春夏秋冬、抓耳挠腮、张牙舞爪、东南西北、移花接木)
3)偏正结构( 惊弓之鸟、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漏网之鱼 、混水摸鱼)
4)动补结构(飘浮不定、变化无常、高人一等 、入木三分)
5)连动结构(敲山震虎、触景生情)
6)兼语结构(引狼入室 潜身远祸  画饼充饥 放虎归山)
7)主谓结构(痴人说梦、浪子回头、精神抖擞、气宇轩昂)
飘浮不定、痴人说梦、明修栈道、敲山震虎、惊弓之鸟、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触景生情、引狼入室、气宇轩昂、春夏秋冬、蹉跎岁月、整顿乾坤、抓耳挠腮、暗渡陈仓、张牙舞爪、东南西北、锦上添花、漏网之鱼、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混水摸鱼、潜身远祸、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作者: 韩云朵    时间: 2015-9-12 15:59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一讲作业

学号网名:D18-韩云朵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答: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叠字对:文章草草皆千古,
               仕宦匆匆只十年。
  “草草”与“匆匆”都是叠字对应。

互成对:岁时伤道路,
              亲友念东西。
   一句之中连用两个同类词语,再两两相对的格式。此联的”东西“和”道路“为虚实互成对。

谐音对:两舟竞渡,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百管争鸣,笛清(狄青)还须箫和(萧何)      
  此联利用近音或同音使词橹速(鲁肃),帆快(樊哙),笛清(狄青),箫和(萧何)构成两层意思。

嵌字对:未必逢凶化,
              何曾起死回。
  此联嵌用了”逢凶化吉“和”起死回生“这两个成语。

鼎足对:山花红雨鹧鸪啼,院柳黄云燕子飞,池萍绿水鸳鸯睡。
  此联三句均是排比对举。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答:同句平仄交替,对句平仄对立,词语的节奏点位置要做到“平仄对立”,忌三仄尾和三平尾。

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此句诗: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同句的平仄交替且没有三仄尾和三平尾。
蚕对炬,死对灰,尽对干,节奏点的平仄也对立。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品和要失替,要和止失对。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上下联没有联系,隔景。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万民与百姓是同义,合掌。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抗日与除倭同义,扬大纛与举红旗近义,合掌。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暗渡陈仓、明修栈道、蹉跎岁月、整顿乾坤 )、

2)并列结构(春夏秋冬、抓耳挠腮、张牙舞爪、东南西北)、

3)偏正结构(惊弓之鸟、漏网之鱼、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4)动补结构(飘浮不定、高人一等、入木三分、变化无常)、

5)连动结构(敲山震虎、混水摸鱼、潜身远祸、触景生情)、

6)兼语结构(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引狼入室)、

7)主谓结构(痴人说梦、浪子回头、精神抖擞、气宇轩昂)。

飘浮不定、痴人说梦、明修栈道、敲山震虎、惊弓之鸟、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触景生情、引狼入室、气宇轩昂、春夏秋冬、蹉跎岁月、整顿乾坤、抓耳挠腮、暗渡陈仓、张牙舞爪、东南西北、锦上添花、漏网之鱼、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混水摸鱼、潜身远祸、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备注说明:
1、请在卷首填写学号和网名。
2、已设置“回帖仅作者可见”,自动隐藏。
3、作业在此跟帖便可,不要用彩色字体。
4、作业截止时间:2015年9月1日至9月15日24时(历时半个月)

作者: 喜气洋洋    时间: 2015-9-12 19:58
本帖最后由 喜气洋洋 于 2015-9-14 20:05 编辑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一讲作业

学号网名:A88-喜气洋洋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所谓词语对仗即指上下联对应词语做到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句成对偶,语义相谐,形对意联,形成整体。
      所谓声律协调即指上下联对应词语节律对拍、平仄对立,上下各联间平仄韵律和谐,富有声律感。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a、【叠语对】
     一联之中相同文字两两对举的格式。根据叠语对中相同文字的多少,可分为一叠对、二叠对、三叠对等;根据相同字在句中的位置,可分为首叠对、腹叠对、尾叠对和杂叠对等四种。
【例1(一叠对)】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宋·李之仪《卜算子》)
此、此,一叠对。两“此”领两联,只为修饰各自的“水”与“恨”,但总体感知,“水”“恨”相关,且“水”为“恨”的寄存物,同为了一体,只因两“此”关联,“恨”便无休无止。
【例2(二叠对)】
一东一西如别鹤;
一南一北似浮云。(唐·戎昱《送李参军》)
一,一、一,二叠对。四个“一”字各领一方向名词“东”“西”“南”“北”即表明了四面八方,天涯海角,以致无穷无止。“一”个方向就是一个遥远的方向,表明分离后灾难聚首,而分离后,又各自成了孤独“一”人。四个“一”字独显“一唱三叹”之感。
【例3(隔数对)】
一叫一回肠一断;
三春三月忆三巴。(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一、一,三、三、三,数目对之隔数对。三“一”支撑上联,先是杜鹃啼叫,再是回首见杜鹃,后是柔肠倾断;而后,晚春万花凋敝时节又忆巴郡﹑巴东﹑巴西的家乡之地。“一”“三”又是单数,又各自出现了“三”次,的确是体现了诗人孤寂寥落之惆怅。
【例4(四叠对)】
一声吹破混沌窍;
一声吹破天地心。(明·杨基《铁笛歌为铁崖先生赋》)
一声、吹破,一声、吹破,叠语对之四叠对。该《赋》的前几句“铁崖道人吹铁笛,宫徵含嚼太古音。一声吹破混沌窍,一声吹破天地心。一声吹破虎豹闼,彤庭跪献丹康箴。”其中有三句为“一声吹破”领起,以“开混沌成天地”之意凸显了铁崖道人吹铁笛技艺的高超。以“混沌”对“天地”寓有“虚实相生”之义。
【例5首叠对)】同“例4”。
一声吹破混沌窍;
一声吹破天地心。(明·杨基《铁笛歌为铁崖先生赋》)
【例6腹叠对)】
飞蝇一一皆先去;
度鸟一一亦远鸣。(唐·雍陶《蜀路倦行因有所感》)
一一、一一,叠语对之腹叠对。
【例7尾叠对)】
~寻找中~
【例8杂叠对)】
古人唱歌兼唱情;
今人唱歌惟唱声。(唐·白居易《问杨琼》)
人、唱歌、唱,人、唱歌、唱,叠语对之杂叠对。

         b、【 嵌字对】
         嵌字对是将联的题材名、事、地等嵌入上下联内。
【例1(拆字嵌字对)】
拆字联是指将汉字的字形各部分拆离开,使之成为另几个字。
二人土上坐;
一月日边明。
【例2(嵌名对)】
赵瑟铿锵人雅亮;
郑琴静好月婀娜。(久病庸医《贺 赵亮 郑娜 大婚联》)
分嵌“赵亮”“郑娜”二人名,其中“赵瑟”“郑琴”用典用得高端大气上档次,“铿锵”“静好”显男女气质,“雅亮”郎配“婀娜”女。(横批:琴瑟和谐)

          c、【衔字对】
【例1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清·叶铭《孤山四照阁联》)
前面的“面面”和“心心”是重叠关系,后面的“山山”和“水水”则是衔字对。
【例2
断桥桥不断;
残雪雪未残。(杭州西湖“断桥残雪”联)
“桥桥”、“雪雪”就是衔字对。
【例3
国士无双双国士;
忠臣不二二忠臣。(无锡双忠祠)
“双双”、“二二”也是典型的衔字对。

          d、【谐音对
【例】
史鉴流传真可法;
洪恩未报反成仇。(明·史可法)
成仇,谐承畴,语带双关。联嵌史可法与洪承畴之名。
明末有忠臣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不屈而死。又崇祯时兵部尚书洪承畴,降清苟且,朝野不齿。

        e、【联绵对】
【例】
看山山已峻,望水水仍清;
听蝉蝉响急,思乡乡别情。(日本僧人·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赵瑟铿锵人雅亮;
郑琴静好月婀娜。(久病庸医《贺 赵亮 郑娜 大婚联》)
此联的平仄如下:
古四声: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
今四声: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符合以下条件:
a、【节律对拍】
上下各联中第二、四、六字为平、仄、平或仄、平、仄。忌现“孤平(该三字均为平音)”“孤仄(该三字均为仄音)”情况的发生。
b、【平仄对立】
上下各联中相对应的第二、四、六字必须“平”对“仄”和“仄”对“平”。但有时第一、三、五字也是需要严格对应的。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
上下联平仄大致为:~~~~~~~~。由此“~~~~”为“失替”;由此“华()”对“青()”为“失对”。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感觉它不能算做对联,因为这上下联是孤立存在的,上联说享受,下联说大地回春,根本就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万民”“百姓”合掌了呀。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讲善”为动宾结构,“讲善之堂”为一名词词组,而“青风秀岭”为并列结构,且含有两个名词,所以“讲善之堂”与“青风秀岭”不可对仗。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 整顿乾坤、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2)并列结构: 张牙舞爪、春夏秋冬、抓耳挠腮、东南西北、潜身远祸、
3)偏正结构: 蹉跎岁月、漏网之鱼、气宇轩昂、锦上添花、雪中送炭、蹉跎岁月、
4)动补结构: 入木三分、变化无常、飘浮不定、高人一等、惊弓之鸟、漏网之鱼、变化无常、
5)连动结构: 混水摸鱼、移花接木、敲山震虎、触景生情、
6)兼语结构: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引狼入室、
7)主谓结构: 浪子回头、精神抖擞、痴人说梦、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作者: 雨梦    时间: 2015-9-14 15:46
本帖最后由 雨梦 于 2015-9-14 15:47 编辑

学号网名:  C18雨梦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1、叠语对:
         叠语对即叠句对、叠字对、掉字对等的统称。
         叠句对和叠字对也修辞手法里面的反复。就将句际间对应位置词语来重复使用。重复使用的字或词的位置可以间隔,也可以不间隔。但一定有规则和规律的使用。
         叠句对如: “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叠字对如: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文章草草皆千古;仕宦匆匆只十年。”
         掉字对如: “碧海碧天皆碧色,青州青岛正青春。” “水底日为天上日;眼中人面前人。”
         注意:凡上联出现叠字、叠词、重字的地方,下联也必须在相应的地方对应,否则就要失对。
        2、嵌字对:所谓嵌字,就把有关的人名、物名或其他名字嵌入对联中,使对联意中有意。 如挽秋瑾联: “悲哉,秋之为气;惨矣,瑾其可怀。”
       3、衔字对:就同一个字在联语中连续两次出现,但又不构成重叠关系,而相互衔接。如: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4、借音对:借对的一种。因音同而借用(多用于颜色对)。如: “曾经沧海千重浪;又上黄河一道桥。” 其中“沧”借音“苍”对下联的“黄”字,颜色。
       5、联绵对:联绵又作连绵,单纯词的一种。联绵词指由两个不能分开解释的音节(一个语素)所组成的单纯词。如: 入室饮茶,直步可登麒麟阁;   临池染翰,何年得到凤凰台。  句中“麒麟”对“凤凰”。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联的平仄,与旧体诗律诗的颔联颈联的要求基本上一致。对联讲究平仄,读起来音韵铿锵,有节奏感,富有音乐美。
1、强调平仄,是为了使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有音律和谐美。对联的平仄要求平对仄,仄对平。也可以“一三五不论”(即句中第一、第三、第五等处于单数位置的字可以放宽要求),但是要“二四六分明”(即处于句中第二、第四、第六等双数位置的字必须严格按平仄要求)。
2、所谓平仄,古代的“平”指的是平声,“仄”指的是上声、去声和入声。现代的平仄是指按普通话的读音来分的,一、二声(即阴平和阳平)为平声,三、四声(即上声和去声)为仄声。如鲁迅先生写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贵州黄果树瀑布观瀑亭悬一联: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此联的平仄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可仄可平平”下联中标“可”字处者,表示不合平仄对应的规律,但是根据“一三五不论”的原则,可平可仄者是在一、三、五位置上,是允许的。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

“立品定要如华玉”:仄仄仄仄平平仄——四仄声。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一劳永逸长生乐”:仄仄仄仄平平仄——四仄声。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万民/争/致富,百姓/乐/安康 —— 致富:动宾词组,安康:联合词组。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讲善之堂——偏正结构,青风秀岭——主谓结构。 “倭”
古代对日作战时称日本为倭。“曾经”与“几尽”不对仗。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暗渡陈仓、蹉跎岁月、整顿乾坤、明修栈道 )、


2)并列结构(春夏秋冬、 东南西北、)、


3)偏正结构(雪中送炭、锦上添花、混水摸鱼、

4)动补结构( 飘浮不定、 变化无常、入木三分、)、


5)连动结构( 敲山震虎、触景生情、 引狼入室、 抓耳挠腮、张牙舞爪、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潜身远祸、)、


6)兼语结构( 惊弓之鸟、 漏网之鱼、高人一等、  


7)主谓结构( 痴人说梦、浪子回头、 精神抖擞、气宇轩昂、 )。

飘浮不定、痴人说梦、明修栈道、敲山震虎、惊弓之鸟、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触景生情、引狼入室、气宇轩昂、春夏秋冬、蹉跎岁月、整顿乾坤、抓耳挠腮、暗渡陈仓、张牙舞爪、东南西北、锦上添花、漏网之鱼、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混水摸鱼、潜身远祸、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 / 而求 / 至乐;
独刻舟 / 以志 / 初心。

公生明 / 偏生暗;
智乐水 / 仁乐山。

借清风 / 送笛;
邀晓月 / 飞觞。

月月 / 月明 / 八月 / 月明 / 明分外,
山山 / 山秀 / 巫山 /  山秀/ 秀非常。

养 / 浩然 / 正气,
极 / 风云 / 壮观 。

三顾 / 频烦 / 天下计,
一番 / 晤对 / 古今情。

心在 / 朝庭,原无论 / 先主 / 后主;
名高 / 天下,何必辨 / 襄阳 / 洛阳。



备注说明:
1、请在卷首填写学号和网名。
2、已设置“回帖仅作者可见”,自动隐藏。
3、作业在此跟帖便可,不要用彩色字体。
4、作业截止时间:201591日至91524时(历时半个月)



作者: 小词花开    时间: 2015-9-14 16:10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一讲作业

学号网名: D58-小词花开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答: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答:1.叠语对.
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
奇奇好好时时雨雨晴晴。
    2.嵌字对:海角钟声
    海城画角严兵卫;山阁诗钟集友声。
    3.衔字对:叶征题浙江杭州四照阁联: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4.借音对:鲁迅《赠画师》诗中之首联:
    风生白下千林暗;
    雾塞苍天百卉殚。
5.谐音对:
昨夜敲棋寻子路;
今朝对镜见颜回。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和形对意联六项基本要素。
例:如北京碧波寺联:

“一庭芳草围新绿;十亩藤花落古香。”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
      失替。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上下联孤立,联隔。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合掌。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前四字联隔。合掌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整顿乾坤、放虎归山、引狼入室、   )、2)并列结构(春夏秋冬、东南西北、 )、3)偏正结构(惊弓之鸟、雪中送炭、 蹉跎岁月、痴人说梦、漏网之鱼、高人一等、入木三分、    )、
4)动补结构(    )、5)连动结构( 张牙舞爪、混水摸鱼、画饼充饥、抓耳挠腮、触景生情、移花接木、敲山震虎、移花接木、 )、6)兼语结构(    )、7)主谓结构( 精神抖擞、气宇轩昂、 痴人说梦、 变化无常、浪子回头、 )。

飘浮不定、痴人说梦、明修栈道、敲山震虎、惊弓之鸟、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引狼入室、气宇轩昂、春夏秋冬、蹉跎岁月、整顿乾坤、抓耳挠腮、暗渡陈仓、张牙舞爪、东南西北、锦上添花、漏网之鱼、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混水摸鱼、潜身远祸、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作者: 廊上流云    时间: 2015-9-15 00:48
学号网名: C28廊上流云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答: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答:
1.衔字对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其是“山”字,“地”字相衔。

2.借音对
曾经沧海千重浪
又上黄河一道桥
其中“沧”借“苍”音,与”黄”相对。

3.谐音对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其中“橹速、帆快、笛清、箫和”分别是鲁肃、樊哙、狄青、萧何的谐音。

4.鼎足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每句有三种景物,对仗工整,形成鼎足之势。

5.转品对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第二个“衣”、“食”、“风”、“雨”都是名词转为动词。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七言对联音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
莺歌燕舞留春住
虎跃龙腾向未来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
万岫烟云迷岭外
千重紫气锁山头

其中一三五可不论,二四六必分明。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

上联要字、华字失替。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一劳永逸和万象回春结构不同。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万民和百姓合掌,致富和安康结构不同。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讲善之堂”与“清风秀岭”结构不同,抗日和除倭合掌,扬大纛和举红旗合掌。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蹉跎岁月,暗渡陈仓,整顿乾坤, 明修栈道)
2)并列结构(春夏秋冬,抓耳挠腮,张牙舞爪,东南西北)
3)偏正结构(惊弓之鸟,漏网之鱼,锦上添花,雪中送炭)
4)动补结构(飘浮不定 ,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
5)连动结构(混水摸鱼,敲山震虎,触景生情 ,移花接木)
6)兼语结构(画饼充饥,引狼入室,放虎归山,潜身远祸)
7)主谓结构(痴人说梦,浪子回头,气宇轩昂,精神抖擞)。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作者: 夜静听雨    时间: 2015-9-15 17:37
学号网名: D08夜静听雨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答: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答:(1)叠语对 例: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宋/苏轼)
(2)嵌字对 例: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宋/辛弃疾)
(3)衔字对 例:君自不归归甚易,今犹未足足何时。(宋/辛弃疾)
(4)谐音对 例:贾岛醉来非假倒, 刘伶饮尽不留零
(5)转品对 例: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金圣叹)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答:联诗同源,它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副对仗工整的联句,酷似律诗中的颈联和颔联,律诗在平仄对仗中讲“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一规则对于对联依然适用。就是说,第一字、三字、五字可平可仄(按规矩对当然更好),第二字、四字、六字必须按平仄格式对出。例如:
西南云气来衡岳    平平平仄平平仄
日夜江声下洞庭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
答: 品 和 要 均为仄声,失替。 要 和 止 均为仄声,失对, 华 和 青 均为平声,失对。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答:上下联内容相互孤立,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答:"万民””百姓”都是广大民众的概称,两词相对犯了合掌。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答:此对联“抗日”与“除倭”都是抗日的意思。两词犯了合掌。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 暗渡陈仓、 整顿乾坤、触景生情、张牙舞爪、 引狼入室、明修栈道、蹉跎岁月、抓耳挠腮)、2)并列结构( 东南西北、春夏秋冬、)、3)偏正结构(锦上添花、雪中送炭、锦上添花、漏网之鱼、 惊弓之鸟  )
4)动补结构( 飘浮不定、变化无常、 高人一等、入木三分、潜身远祸)、5)连动结构(混水摸鱼、移花接木、放虎归山、画饼充饥  )6)兼语结构(敲山震虎、)7)主谓结构(气宇轩昂、 浪子回头、痴人说梦 、精神抖擞  )。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作者: 竖弯钩    时间: 2015-9-15 19:46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一讲作业

学号网名:竖弯钩        得分:

一,        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楹联的基本特征是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这两个基本特征是对联的灵魂和精髓。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A、 叠语对:
金沙江虎跳峡:
山顶白雪终年,山腰花木葱茏,山脚鱼戏飞瀑,山外林禾遍野,五洲四海,春夏秋冬,风光在此同时并存
水源冰川万道,水速瞬间十尺,水道绝壁千初,水截湖波万里,兆民百姓,粮棉油煤,长流斯峡永世不竭
本联山水两个字四次叠用,将整个山色优美,水资源丰富一一列出,仿佛使人身临其境。
B、嵌字对
慧珠:
三生明慧菩提树
一串玑珠解语花
将慧珠二字嵌入联中,赞扬慧珠的明慧、机灵聪颖,可谓妙语连珠。
C、衔字对
叶征题浙江杭州四照阁联: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联语平实质朴,切景、切情,通俗而淡雅。上联之“山”与下联之“地”为衔字相接,与此同时,采用反复修辞手法,遣“水”、“人”、“抱”、“传”等字在同一联句中再次使用,而音、义均无改变,尤见其结构匠心。
D、借音对
唐李商隐《锦瑟》诗中的颈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联语中诗人以“珠”、“玉”自喻,不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由此抒发自己禀具卓越的才德,却不为世用的悲哀之情。上联“沧”字与颜色词“苍”同音,借以与下联“蓝”字相对。
联绵对:
例如:   独抱琵琶寻旧曲;   数教鹦鹉念新词。   联中“琵琶”对“鹦鹉”,此联属联绵对。   再如:   入室饮茶,直步可登麒麟阁;   临池染翰,何年得到凤凰台。   联中以“麒麟”对“凤凰”,视为联绵对。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所谓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指的是一个联句自身的节奏点之间的平仄应交替使用。如果上下联中内部不作平仄交替,而连续用平声或仄声,便是“失替”(失去交替)。

所谓平仄相对,就是上下联的各个节奏点以及各分句句脚要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如按声律节奏而言,对联与格律诗中的对仗句基本相同。而且对节奏的安排也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因此在实际情况中,并不一定要求整副对联平仄相对,只要求在节奏点上平仄相对即可。节奏点平仄如不相对,便是“失对”(失去相对)。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          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
    四六字平仄不相对
2)         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劳与象字不对品,生与地不对品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万民与百姓合掌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讲与青、善与风、之与秀不对品,抗日扬大纛与除倭举红旗合掌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明修栈道、整顿乾坤 、蹉跎岁月 、 暗渡陈仓、)、2)并列结构(东南西北、春夏秋冬、   )、3)偏正结构(雪中送炭、、锦上添花、混水摸鱼)、
4)动补结构(飘浮不定、变化无常、入木三分、漏网之鱼、、
   )、5)连动结构(敲山震虎、画饼充饥、张牙舞爪、潜身远祸、抓耳挠腮、触景生情、|高人一等、  )、6)兼语结构(移花接木、 引狼入室、放虎归山、 )、7)主谓结构(  痴人说梦、浪子回头、精神抖擞、 气宇轩昂、)。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  缘木 而求 至乐;
独  刻舟 以志 初心。

公 生明 偏 生暗;
智 乐水 仁 乐山。

借 清风 送笛;
邀 晓月 飞觞。

月月 月明 八月月 明明分外,
山山 山秀 巫山山 秀秀非常。

养 浩然 正气,
极 风云 壮观 。

三顾 频烦 天下计,
一番 晤对 古今情。

心 在朝庭,原 无论 先主 后主;
名 高天下,何 必辨 襄阳 洛阳。


作者: 清瓷如水    时间: 2015-9-15 21:06
本帖最后由 清瓷如水 于 2015-9-30 18:16 编辑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一讲作业学号网名:清瓷如水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答:词语对仗和声律协调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1、叠语对:挽宋教仁联若或使之,若或使之,谁铸成六州大错;不可说也,不可说也,自坏此万里长城。上联重复“若或使之”下联重复“不可说也”首先加强了对联的气势,,同时也控诉了袁世凯刺杀宋教仁的暴行。
2、嵌字对:洞庭湖君山联君妃二魄芳千古;山竹斑斓泪一人。上联嵌“君”,下联嵌“山”。君山两字一目了然。
3、衔字对:题浙江杭州四照阁联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上联“山”与“山”,下联“水”与“水”相接,但是却不是叠字,因为他们中间是有停顿的。
4、互成对:万里风尘南北路;一蓑烟雨短长亭。“南北”与“短长”互成对。
5、当句对: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野水”“田水”互对;“晴鸠”“雨鸠”互对,上下两句又遥遥成对,非常工整。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答:七言对联的音律和谐主要体现在平仄上。在分句中,每两个相邻节奏点上的平仄是要交替的;还有在上下联中节奏点上的平仄也是要交替的,一般情况下节奏点都在偶数字数处,因此就有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也有例外。还有在七言对联中的最后一个字要仄起平收。只有遵循这些规则七言对联才能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音律和谐。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品”“要”都是仄声字,“书”“止”都是平声字,平仄没有交替。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一劳永逸和万象回春词性不同。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万民”与“百姓”意思相同,合掌了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曾经”和“几尽”词性不同。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引狼入室、敲山震虎、惊弓之鸟、整顿乾坤、漏网之鱼、变化无常、潜身远祸)、
2)并列结构(东南西北、春夏秋冬、放虎归山)、
3)偏正结构(精神抖擞、气宇轩昂、蹉跎岁月、高人一等)、
4)动补结构(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5)连动结构(飘浮不定、抓耳挠腮、触景生情、张牙舞爪)、
6)兼语结构(混水摸鱼)、
7)主谓结构(痴人说梦、浪子回头、画饼充饥、移花接木)。
飘浮不定、痴人说梦、明修栈道、敲山震虎、惊弓之鸟、浪子回头、雪中送炭、
精神抖擞、触景生情、引狼入室、气宇轩昂、春夏秋冬、蹉跎岁月、整顿乾坤、
抓耳挠腮、暗渡陈仓、张牙舞爪、东南西北、锦上添花、漏网之鱼、变化无常、
高人一等、入木三分、混水摸鱼、潜身远祸、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备注说明:
1、请在卷首填写学号和网名。
2、已设置“回帖仅作者可见”,自动隐藏。
3、作业在此跟帖便可,不要用彩色字体。
4、作业截止时间:2015年9月1日至9月15日24时(历时半个月)

作者: 醉竹    时间: 2015-9-15 23:16

学号网名:         得分:

一,简述题:      
1.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1)词语对仗: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对仗多用于骈文。
对仗又称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
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词语对仗的要求是: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以山川对山川,以草木对草木等;词性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平仄必须相对,即以平对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对。
(2)声律协调:中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汉字单音节的特点,三国时李登作《声类》,以宫、商、角、徵、羽分韵,首以五声配字音。
这种格律运用到五言诗七言诗,就成为律诗;运用到四六文,就成为格律文。它的特点是把句子分为音步,有双音步和单音步,如五言律诗的仄仄平平仄,就是两个双音步和一个单音步,平仄互相交错;七言律诗即在五言律诗上加一个平仄相错的音步。一联中的两句平仄相错,联和联之间的平仄相承。再加上双句用韵,首句可用可不用,中间两联对偶,这就构成律诗的格律。四六文是以两个双音步平仄交错为四字句,三个双音步平仄相承又互相交错为六字句,构成上联,再与同样字句的下联平仄交错相对,构成格律文。声律对唐代近体诗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熟练地掌握声律,有助于创作出音调和谐、悦耳动听、富有音乐美的作品来。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1)叠语对: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不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2)嵌字对:泉水通灵先起冷;仙山息隐不思飞。
(3)衔字对: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4)借音对: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5)谐音对:莲(怜)子心中苦;梨(离)儿腹内酸。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1.强调平仄,是为了使对联读起来抑扬顿挫,有音律和谐美。对联的平仄要求平对仄,仄对平。也可以“一三五不论”(即句中第一、第三、第五等处于单数位置的字可以放宽要求),但是要“二四六分明”(即处于句中第二、第四、第六等双数位置的字必须严格按平仄要求)。“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此联的平仄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可仄可平平”下联中标“可”字处者,表示不合平仄对应的规律,但是根据“一三五不论”的原则,可平可仄者是在一、三、五位置上,是允许的。
2. 节律对拍,节律,也称节奏、音步,即有规律的重复。如“风云三尺剑”,按声律节奏为“风云/三尺/剑”,按语意节奏为“风云/三尺/剑”,二者是一致的。又如“于无声处听惊雷”,按声律节奏为“于无/声处/听惊/雷”,按语意节奏为“于/无声处/听/惊雷”,二者是不一致的。

简单点说,就是上下联停顿点要一致。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
如,到词性不同;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一劳永逸,万象回春结构不同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万民,百姓合掌;致富,安康词性不同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讲善之堂,青风秀岭结构不同;抗日,除倭有合掌之嫌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 明修栈道、蹉跎岁月、整顿乾坤、暗渡陈仓、潜身远祸、画饼充饥)
2)并列结构( 春夏秋冬、东南西北 、抓耳挠腮、张牙舞爪 )
3)偏正结构( 精神抖擞、触景生情、高人一等、 混水摸鱼 )
4)动补结构(飘浮不定、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变化无常、入木三分)
5)连动结构(气宇轩昂 、惊弓之鸟 、 漏网之鱼)
6)兼语结构( 敲山震虎、引狼入室、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7)主谓结构( 痴人说梦、浪子回头 )

飘浮不定、痴人说梦、明修栈道、敲山震虎、惊弓之鸟、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触景生情、引狼入室、气宇轩昂、春夏秋冬、蹉跎岁月、整顿乾坤、抓耳挠腮、暗渡陈仓、张牙舞爪、东南西北、锦上添花、漏网之鱼、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混水摸鱼、潜身远祸、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作者: 唯道    时间: 2015-11-12 10:17
本帖最后由 唯道 于 2015-11-12 10:20 编辑

对联初级学校第22班第一讲作业(重做)
学号网名:唯道        得分:
一,简述题:      
  1)简述楹联的两个基本特征。(10分)
       答:语言对仗和声律协调
      2)选五种传统对格各举一例并说明(讲义之外的例子)(10分)
       答:
叠语联:
挽蔡锷联:
才哭英雄,又哭英雄,英雄有几,英雄有几;
创造民国,再造民国,民国在兹,民国在兹。
上下联后两句分别重叠“英雄有几”和“民国在兹”。上下联前两句分别用了重复修辞法,重复了“哭英雄”和“造民国”。
衔字对:
王闿运《杭州曲园联》:曲径通幽处;园林无俗情。对联通过在鹤顶位置嵌入曲园二字,读来简单明了。
连绵对:
刘林初《扬州贺园云山阁联》:宛转通幽处,玲珑得旷观。通过运用婉转,玲珑两个字,是联语给人一种清新脱俗之感。
当句对:
孙衣言:《莫愁湖郁金堂对联》:
玳梁燕去,玉座苔移,千古犹留凭眺处;
天际遥青,城头浓翠,一樽来坐画图间。
该联中,上下两联的前两个分句是联内自对,即玳梁燕去对玉座苔移,天际遥青对城头浓翠。
交股对:
李群玉《杜丞相宴中赠美人》:
裙拖六幅湘江水;
鬟耸巫山一段云。
上联中六幅对一段,湘江水对巫山云
二,举例说明七言对联音律和谐的要求。(20分)
         答:爱晚亭联:
         西南云气来衡岳;
   日夜江声下洞庭。
该联的平仄形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云是平声,按照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则可视该联平仄如此)。该联的节奏划分可以为: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在上下联中平仄交替,上联和下联平仄相对,形成音步递换,满足了句内节奏点平仄交替的要求。同时,上联尾字岳为仄音,下联庭为平声,做到了上联以仄声结尾,相对应的下联以平声结尾的规则。
三,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下边对联存在的问题。(20分)
1)立品定要如华玉;
     读书何止到青云。
     要、品失替,华、青失对。
2)一劳永逸长生乐;
     万象回春大地新。
    永逸、回春结构不对,上下联没有关联
3)万民争致富;
      百姓乐安康。
     万民、百姓合掌,致富,安康结构不对
4)讲善之堂,抗日曾经扬大纛;
     青风秀岭,除倭几尽举红旗。
    讲善之堂、清风秀岭结构不对,抗日、除倭,扬大纛,举红旗合掌
四,词语归类:(满分20,错一个减2分,减到0分为止)
1)动宾结构( 蹉跎岁月,整顿乾坤,暗渡陈仓,明修栈道 )
2)并列结构( 春夏秋冬,抓耳挠腮,张牙舞爪,东南西北 )
3)偏正结构( 惊弓之鸟,漏网之鱼,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
4)动补结构( 飘浮不定,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
5)连动结构(混水摸鱼,敲山震虎,触景生情,潜身远祸)
6)兼语结构( 移花接木,引狼入室,放虎归山,画饼充饥 )
7)主谓结构(痴人说梦,浪子回头,气宇轩昂,精神抖擞)。
飘浮不定、痴人说梦、明修栈道、敲山震虎、惊弓之鸟、浪子回头、雪中送炭、精神抖擞、触景生情、引狼入室、气宇轩昂、春夏秋冬、蹉跎岁月、整顿乾坤、抓耳挠腮、暗渡陈仓、张牙舞爪、东南西北、锦上添花、漏网之鱼、变化无常、高人一等、入木三分、混水摸鱼、潜身远祸、 画饼充饥、放虎归山、移花接木、|
五,划分节奏(20分,错一处减2分)
常/缘木/而求/至乐;
独/刻舟/以志/初心。
公/生明/偏/生暗;
智/乐水/仁/乐山。
借/清风/送/笛;
邀/晓月/飞/觞。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养/浩然/正气,
极/风云/壮观 。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心在/朝庭,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洛阳。

备注说明:
1、请在卷首填写学号网名。
2、已设置“回帖仅作者可见”,自动隐藏。
3、作业在此跟帖便可,不要用彩色字体。
4、作业截止时间:2015年9月1日至9月15日24时(历时半个月)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