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清明话题与一首诗议改 [打印本页]

作者: 学鸣诗韵    时间: 2016-4-2 11:34
标题: 清明话题与一首诗议改
      清明话题与一首诗议改

      清明节来临,为缅怀先人,国人祭奠扫墓成为传统。此时也是出行踏青、领略明媚大好春光的时节。古时有上巳节,唐时是上巳节最盛时期,即杜甫《丽人行》诗中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官方还有“曲水流觞”等活动。后来上巳节与寒食节和清明节逐渐三节归一,成了今天的清明节。
      
      寒食节,早先这个节日是纪念春秋时期介子推的。上巳节,又名为农历三月三,其实上巳节是冬至后第106天,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说的是春天来临时人与自然的相会。这天主要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其次是曲水流觞,水上活动。还有什么沐浴、会男女。现在上巳节仍在朝鲜族、土族、白族、壮族等一些少数民族地方流行。而清明节,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在全国范围内盛行。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古人题咏清明的诗不可胜数,但印象最深的还是杜牧与黄庭坚的同题《清明》诗:

      杜牧《清明》  :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黄庭坚《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从个人角度看,更喜欢黄庭坚的。黄庭坚题咏的是正题,尤其尾联富含哲理,余韵悠长;而杜牧则是诡异偏题,甚至觉得有替杏花村酒作广告之嫌。


      刚才随便浏览了一些网站,偶然发现一网站刊登了一首题咏清明的诗,读之亦无感,甚至还觉得有点儿别扭,现抄录如下,供诗友斟酌,或议或改。


      清明

      清明士庶俱出郊,寒食素衣祭先侨。

      插柳名志阴晴转,踏青归来心性还。

作者: 塞外声    时间: 2016-4-2 12:05
清明
清明士庶俱出郊,寒食素衣祭先侨。
插柳名志阴晴转,踏青归来心性还。
------该诗毛病不少。
1,无论按近体还是按古体论都不押韵。
2,若按近体多处失律。
3,“侨”无祖上之意。第三四两句与祭祖无直接关系。
作者: 学鸣诗韵    时间: 2016-4-2 19:03
“先侨”显然是自造词,虽然侨字有高的意思,是不是作者把高祖的高字搬到这里来?

此外,一首绝句也学古风换韵,这样的例子很少。插柳明志,不知明什么志?尾句的心性还,也不知回归何种心性?总之,此诗有凑句之嫌。而且让人有雾里看花之印象。这诗还是知名网站上发表的。
作者: 塞外声    时间: 2016-4-2 20:34
本帖最后由 塞外声 于 2016-4-2 21:13 编辑

所谓诗中的押韵,至少连续2个韵脚字同韵才算。像该诗“转”和“还”只是平仄叶韵不是同韵。所以不能算转韵。按照古风换韵的一般规律,这四句应该押一韵,即“还”字应该与“侨”字押韵。
如白居易《长恨歌》中换为2句一韵的有下列句子: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         ------可见没有2句还平仄通押的。
(该诗作者原文主要是用摄影图片和散文报道清明的新闻,估计不会写古体诗)

作者: 针叶林    时间: 2016-4-3 16:58

作者: 学鸣诗韵    时间: 2016-4-4 08:25
塞外声 发表于 2016-4-2 20:34
所谓诗中的押韵,至少连续2个韵脚字同韵才算。像该诗“转”和“还”只是平仄叶韵不是同韵。所以不能算转韵 ...

看来写诗并不是凑几句就算对付了事的事儿----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