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网络知识分子大有可为 [打印本页]

作者: 学鸣诗韵    时间: 2016-4-7 07:57
标题: 网络知识分子大有可为

      网络知识分子大有可为

  自2003年中国网络第一大案“黄静事件”开始,到华南虎事件、躲猫猫事件、钓鱼岛风波,一批以网络空间为阵地、具有正义感、能独立思考且具学理精神的“网络知识分子”走红中国互联网。他们当中有媒体记者、大学教授、学者和社会名人,关注的话题涵盖社会民生、社会公德和国家主权等多个领域。
  “网络知识分子”的出现是一个时代产物,也是时代的召唤。我国社会现正处于转型期,经济形态日新月异,政治、社会和文化体系处在不断修正和健全的过程中,因此必然会出现各种意见场域和各种社会思潮。这个时候非常需要知识精英以天下为己任,利用其独立批判精神和学理知识,提出有见地的话语和理念,为社会公共利益和整个国家服务。有鉴于此,我国知识分子与网络空间的有机结合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
  事实上,“网络知识分子”中的大多数不仅能引发社会思考,引领监督网络舆论,倡导社会主流价值观,还实现了自身学理价值,明辨了是非,澄清了事实,解决了现实问题。他们因此也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原因在于恰到好处地依托学术逻辑和专业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展示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学理性和公共性。
  然而,也许因为“网络知识分子”这个群体的成员本身良莠不齐,或因网络空间是一个开放世界,抑或是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转型期商业利益实在太有吸引力,有些网络知识分子不能独善其身,无法保持作为知识精英的学理性和公共性,会有意无意利用网络经济的影响力,以获取所谓网络知名度,甚至有意进行商业炒作,以追逐个人和机构名利的最大化。这一趋势集中表现为碎片化、浅层化的知识传播、名人间的口水战,甚至出现教授与记者微博“约架”,从网络的语言暴力发展到现实生活暴力。
  “网络知识分子”的碎片化和浅层化知识传播,以及他们在网络世界的公开恩怨和实际暴力倾向,与他们作为社会精英分子的形象相对比,不禁让人大跌眼镜。网络世界的意见多元性是天然的,网络知识分子理应用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学理性思考,来开展自由开放的交流和争论,并在争论中逐步形成意见共识,形成越辩越明的真理。
  “网络知识分子”,尤其是有知名度的知识分子,更有责任自觉尊重以自由平等交流为特征的网络文明环境,保持应有的学理性和公共性,适度利用在虚拟世界中形成的影响、情操、品德,保持与物质利益的距离,多关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继续引领我们这个转型期社会的思潮,树立清新的网络社会风气。(转载)

作者: 学鸣诗韵    时间: 2016-4-7 08:09
过去人们对于上网比较淡然,现在看来这也是一块阵地,有值得坚守或占领的价值。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传媒正在消退或式微,网络将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
作者: 知味堡人    时间: 2016-4-7 08:46
此文不错。
网上同现实一样,好人多。很多公共事件,能体现正义性;大多博客,是健康文明的;不少网络写手,搞出了好作品;一些专业,也在借助这个平台。
网上文化,网上生活,方兴未艾。这是个广阔的舞台,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意识形态阵地。就目前,从人员所体现出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应该存在糟得很的一面,自由到谁都可以骂社会主义,说共产党好要被嘲笑,公然表达资本主义好,这类人不少,在某个区域甚嚣尘上。这需要引导,需要管理,需要法治,不能任其自由发展。虽然出台了些法规,近年看出重视,但落实的不理想,改观甚微。
其实要管理,不难。你肯定查不到骂习近平的现象,也查不到花边资料。但对于毛泽东周恩来,谩骂诋毁的东西浩如烟海。前者,就是当回事管理的作用,后者,是一种完全自由状态。
对网上“效益”和要通过网上渗透所谓普世,所谓颜色革命,是资本主义尤其美利坚的一直工作。在我们歌舞升平,在我们一心经济,资本主义的动作一直没停。而我们网上的一些所为精英跟屁虫所谓时尚觉悟者,却在大喊自由,大喊多元,大喊民主,大喊宪政。连“祖国”都不承认,面对民族都反感,提出正能量都嘲讽,网上颇多人,这种不要祖宗,没有民族心,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听了几句民主哼哼就不知所以,或者就是因为一己遭遇就大骂母亲,真的即可恨,又可怜!
有些诗词园地,尤其旧体园地,心不在国家,反党已成气候,什么都不重要,就是穷酸的之乎者也小技唯此为大,就是西方的月亮圆。唱着传统,骂着民族,这旧体家们的传统继承在哪里?真是绝妙讽刺。
所以,需要管理,需要社会主义的阳光普照。
作者: 知味堡人    时间: 2016-4-7 08:55
任重道远,坚定不移。

作者: 学鸣诗韵    时间: 2016-4-8 18:14
知味堡人 发表于 2016-4-7 08:55
任重道远,坚定不移。

现在引起重视,犹恐未晚。:handshake
作者: 知味堡人    时间: 2016-4-9 22:57
学鸣诗韵 发表于 2016-4-8 18:14
现在引起重视,犹恐未晚。

:handshake
作者: 学鸣诗韵    时间: 2016-4-10 08:22
知味堡人 发表于 2016-4-7 08:46
此文不错。
网上同现实一样,好人多。很多公共事件,能体现正义性;大多博客,是健康文明的;不少网络写手 ...

网上文化,网上生活,方兴未艾。这是个广阔的舞台,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意识形态阵地


先前国家有关方面对此重视不够,现在已经有所关注。
作者: 学鸣诗韵    时间: 2016-4-10 08:22
知味堡人 发表于 2016-4-9 22:57

:handshake
作者: 诗苑飞花    时间: 2016-4-15 20:35
网络传媒代表着未来的媒体走向,值得重视。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