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原创]七绝 夜拂弦 [打印本页]

作者: 雪里梅香    时间: 2006-11-6 19:40
标题: [原创]七绝 夜拂弦

七绝 夜拂弦

着意清音绕指柔

落花无语冷云收

弹到琵琶弦浸月

一分流水一分愁


作者: 一箫    时间: 2006-11-8 06:46

着意清音绕指柔,

落花无语冷云收。(起句委婉,以“落花、冷云”解“韵”。造境非常成功。)

弹到琵琶弦浸月,

一分流水一分愁。(“弹到琵琶弦浸月,一分流水一分愁。”妙句!所谓的“诉不尽愁肠”。可惜此联失粘了,上句应该作平起仄收句,下句反之。这个失误可亏大了。)


作者: 梅心一点    时间: 2006-11-8 08:05

弹到琵琶弦浸月,

一分流水一分愁

好句,学习!


作者: 湘崽    时间: 2006-11-8 09:10
以下是引用一箫在2006-11-8 6:46:14的发言:

着意清音绕指柔,

落花无语冷云收。(起句委婉,以“落花、冷云”解“韵”。造境非常成功。)

弹到琵琶弦浸月,

一分流水一分愁。(“弹到琵琶弦浸月,一分流水一分愁。”妙句!所谓的“诉不尽愁肠”。可惜此联失粘了,上句应该作平起仄收句,下句反之。这个失误可亏大了。)

好诗好诗,欣赏、学习了。

一箫师所指问题,可否置换第一、第二句位置以补救之?


作者: 学堂窝人    时间: 2006-11-8 09:47

不必讲究失粘,这种体裁叫折腰体,今人又称之为渭城体。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2、3句失粘,其实南北朝已有这种“折腰体”,可能是王维的作品影响比较大,所以有人以“渭城体”称之。

梅香君这首作品不错,情境并出,颇耐玩味。推精!


作者: 一箫    时间: 2006-11-8 12:17

补救当然可以的,如何取舍就要看作者自己的了。

格律上,渭城体一说,一箫执不同看法。近体诗有她的进化过程,那时候近体诗尚未定型。近体诗演化至今,既有她的格律当然要遵守。唐之前还没有律诗呢,也不见得今人写近体诗就可以由此不顾近体诗的格律了。


作者: 学堂窝人    时间: 2006-11-8 16:06

渭城体或折腰体,南北朝已经出现,后人也不乏此类。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甚至是七律的折腰体。作为一种体式,后人一直在写。早几年全国一个什么杯诗词大赛,有一首写彭德怀元帅的等级奖作品就是这种体式。还有一些特殊拗句、拗体、仄韵律诗,三联小律等,当代人都还在写。至于个人,推崇正格,这是可以允许并提倡的,但不能以此要求别人。已成公论的东西,任何个人都不能也无法否定。支持一箫先生个人的追求,但不支持一箫先生以自己的观点苛求他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8 17:12:50编辑过]

作者: 学堂窝人    时间: 2006-11-8 16:08
顺便问管理员一句,我已经对作品进行了推精操作,但版面上不见反应,是何缘故?
作者: 雪里梅香    时间: 2006-11-8 21:40

谢谢学堂老师、一箫老师悉心指点,梅香初学乍练,今后还望多多赐教,不胜感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8 21:41:47编辑过]

作者: 玉面苦瓜    时间: 2006-11-8 21:56
以下是引用雪里梅香在2006-11-6 19:40:09的发言:

七绝 夜拂弦

着意清音绕指柔

落花无语冷云收

弹到琵琶弦浸月

一分流水一分愁

选择元素时随意了些,多而见杂;平分秋色则秋色俱无。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