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之达 于 2020-5-22 10:36 编辑
思无邪漫谈之一百一十九:苛求只有十几年实践的新韵颇不公平 ——提纲挈领商老金
金筑子发文,责问:“用新声韵制旧格律为什么十多年来迄无成功? 去掉问号,金文认为,新韵十多年来没有作为没有成功” 以至 “仍然上不了台面”。然后老金给新韵诊断:“改革老干们忽视了材料的不同必然会产生格律的不同,新材料是不能复制旧格律的”,这,“是自身基因决定的!” 我的驳议(不展开,只题目性表达): 一、金文应该拿出论证而不该是一句武断的否定。无论臧否,都要用事实说话,理论大忌无事实无道理。 二、用仅仅有16年实践的《新韵》与此前任何一部韵书比较都没有可比性。《新韵》只有16年,用16年与200多年的《唐韵公元732-1008》、200多年的《广韵公元1008-1223》和800多年的《平水韵公元1223-》相比,没有可比性。 三、不该过苛要求新韵旧体。旧体诗词近30年有发展但依然无法与革命年代30年(五四至1949)的旧体相比。目前习旧写旧应有十分之八的平水用韵,平水30年成绩平平(尽管确有网络可喜旧体),那应该没有理由苛求新韵异军突起。 四、基因说站不住脚。什么是旧体的基因?是中国文化、情操、汉字、载道、言志、境界、形象、格律、音乐。韵书,韵部,从汉字的发音和音乐性来说,可以进入基因;从它还只是对汉字声韵的归纳分类的工具书来说,它还进入不了近体的基因。如果说基因,近体无论是用唐韵、广韵、平水韵还是新韵,它们同属一个基因。就为诗,从根本来说,韵书及其变化对诗的影响极小甚至没有。一首诗,它靠的是文字表义组合,靠的是以什么样的审美来立意构思,靠的是意象和境界,靠的是汉字本身标音及其搭配。韵书的差异决定不了一首诗的优劣,如同你是用康熙词典还是新华词典一样。 五、金文有关材料观差异。格律等是形式乃旧瓶,材料是内容须新酒。当代写旧体,要合时代有读者,无疑材料即内容一定得是当代的生活情感与精神。 六、文学属于时代旧体韵书与时代脱节的现象早晚会被矫正——如果旧体还有将来有读者的话。 (2020-0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