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都网
标题:
思无邪漫谈之一百五十二:写历史人物尤当敬畏
[打印本页]
作者:
之达
时间:
2021-9-2 11:58
标题:
思无邪漫谈之一百五十二:写历史人物尤当敬畏
本帖最后由 之达 于 2021-9-3 14:11 编辑
思无邪漫谈之一百五十二:写历史人物尤当敬畏
写历史人物或事件,就立意或主题,诗人们会有不同选择(或褒贬或扬抑),这源于文化、立场、三观、品味等等。
同样写项羽之死,如何对其自刎?让其过江和不让其过江?都是选择,都有其道理。但无论怎样的道理,让过还是不让过,在过往诗人眼中都有一种英雄情结或者说是高洁情怀。如果骂项羽,你真犊子,那么些江东子弟都让你给祸祸死了,你根本就是个狗熊,活该一死,死有余辜,死之前还与虞姬鬼混——这就是卑俗的庸小之见了,该是一个文化笑话——因为这已不是文化之论,就是个滥骂。
西施,华夏四大美人之一,为其国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人,
如同我们在创建新华革命斗争中有特殊战场(隐秘战线人员)和特殊经历的革命者,对这样的人,该怎样写她们呢?讽乎?贬乎?骂乎?否乎?还是叹乎?仰乎?赞乎?崇乎?
这其实涉及的是审美认识。审美,反映的是世界观、道义观和良知。用日本军国主义的眼光写赵一曼,她是不懂王道乐土的坏女人。用中华民族的立场看川岛芳子,她是中华败类。
对西施,前贤写了不少,大都是赞美的健康的合于民族文化的。“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李白《咏苎萝山》)——赞西施之美丽。“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王维《咏西施》)——告莫东施效颦。“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罗隐《西施》)——语吴国莫怨西施。"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崔道融《西施滩》)——言外已见西施为越国立下大功。
西施的美,不惟是外在的绝美沉鱼落雁,是四大美人之最;而她更有内在美,即为国家她身负重任,打入敌宫,一败敌国。这种民族大义,这种人生大节和为公牺牲,不是理所当然应该成为诗者的道义吟咏吗?不是情不自禁应该成为有良知有中华伦理的诗人们的咏叹主题吗?
这里面,就涉及了个“境界”问题:即是否尊重客观,是否奉道,是否是中国的伦理审美问题。也涉及文化还是非文化,严肃还是胡扯,是辨证历史唯物主义还是恣肆主观庸俗随意或者是其他蓄意问题。人民性审美,肯定是客观的、欣赏的、赞美的、有道的、美好的、文化的;离开这,则不是主流的中华道德审美,则一定是主观的、无道的、失良的以至于是粗鄙的或者说是邪恶的。
看过一个谭中所咏西施,直率的说:这是一个被歪曲被玷污被戏耍被流氓文化辱没了的西施,这种无视历史无视英雄无视大美无视崇高的春秋胡勒抹黑,不该出在当下有一点点儿文化的诗人之手。即使戏说,也不能失了善恶美丑正邪的分寸,不能随意“五体”,更不可“拿来”一泄戾意。
要尊重古人尤其是已被历史肯定了的著名历史人物,把他们拿来做木偶随意春秋乃至只为一骂是一种轻薄、卑劣。
写旧体,写历史人物,不能不严肃,要有敬畏:坚持中华风雅,品念思无邪,格居有境界。
作者:
绝不先发
时间:
2021-9-2 21:06
支持!写旧体要有敬畏,写著名历史人物尤其更要敬畏!
境界提的好,这是王国维思想。
作者:
岳家枪
时间:
2021-9-2 21:09
好!有思想,也有针对性。
有的不但是没敬畏,而是无所顾忌,这很痞。这是不符合旧体的风雅敦厚的,不能任意。
作者:
岳家枪
时间:
2021-9-2 21:10
“这里面,就涉及了个“境界”问题:即是否尊重客观,是否奉道,是否是中国的伦理审美问题。也涉及文化还是非文化,严肃还是胡扯,是辨证历史唯物主义还是恣肆主观庸俗随意或者是其他蓄意问题。人民性审美,肯定是客观的、欣赏的、赞美的、有道的、美好的、文化的;离开这,则不是主流的中华道德审美,则一定是主观的、无道的、失良的以至于是粗鄙的或者说是邪恶的。”
——说得好!赞同!
欢迎光临 联都网 (http://china-liandu.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