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三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对偶”来解释界定“对仗”,是辩证法与逻辑学的错误!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424 小时
主题
63

217

帖子

3

精华

346

积分

联都会员

UID
10679
经验
346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42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7
1
发表于 2012-4-26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金筑子 于 2012-4-26 09:30 编辑

对仗,大致说起来,就是语言的排偶,或骈俪。仗字的意义是从仪仗来的,仪仗两两相对,所以两两相对的语句叫做对仗。对仗既是排偶的一种,让我们先叫排偶。自从有了语言,也就有了排偶,因为人事和物情有许多是天然相配的。

但是,汉语的排偶却有一种特性:因为汉语是单音语,所以排比起来可以弄得非常整齐,一音对一音,不多不少。有了这重特性,汉语的骈语就非常发达。无论韵文或散文,都有无数的例子。

不避同字的骈语,古书中不胜枚举。其后渐渐倾向于避同字,尤其是近体诗的对仗必须避免同字。不过,避同字的骈语在上古也不乏其例。

到了六朝,骈俪的风气更盛。赋和骈体文,是避同字的骈语和不避同字的骈语同时并用的。但当其不避同字的时候,只能限于“之、而、以、于”一类的虚字了。

汉魏六朝的古诗,也像赋和骈体文一样,有时避同字,有时不避同字。

唐以后的古体诗,自然都依照这个规矩。但是,近体诗里的对仗,却和古体诗里的骈语颇有不同。

近体诗的对仗之所以不同于普通的骈语,因为它有两个特点:第一,它一定要避同字,不能再像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第二,它一定要讲究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

对仗有宽对和工对的分别:宽对只要以名词对名字,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就成。工对必须把事物分为若干种类,只用同类的词相对。

讲到今体诗的对仗,我们应该顺带谈一谈对联(普通所谓对子)。对联其实就是来自近体诗的对仗,不过,对联更趋向于工对。再者,对联的节奏也有更多的变化,字数也可任意延长,也可偶然不避同字。

————————王力摘录《汉语诗律学》

三羊先生自己摘录的这一段话,不知自己看懂了没有?骈文的对仗是不讲平仄、不避重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2 20:04 , Processed in 0.06460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