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孙逐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诗三百首对仗句结构异同分析——“句型一致论”的有力反证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21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孙逐明 于 2010-3-18 23:14 编辑

这是我在百家讲坛的回帖:

其实,这些分析对于写作偶句没有实质上的帮助,其目的无非是证明变格句是偶句的主体,是不得已而为之。
  
正在为这篇文章写姊妹篇。其开头语为:
  
严沧浪曰:“诗有别裁。”诗之別裁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诗歌的语言形式也有“別裁”,这就是王安石所说的“诗家语”。所谓“诗家语”,应当是有别于小说散文戏剧等其它文体的、为诗歌所独有的“变格”语言形式。
  
唐钺在《修辞格》里指出:“凡语文中因为要增大或者确定词句所有的效力,不用通常的语气而用变格的语法,这种地方叫做修辞格〔又称语格〕。”〔注1〕修辞格所采用的“变格语法”,正是营造“诗家语”的有效手段之一。
  
对偶也是一种修辞格,照理说,它也应当追求“变格语法”来“增大或者确定词句所有的效力”,变格句也应当是对偶句里的主体,它也应当是在偶句里营造诗家语的主角之一。


此文写完之后,供诸位炮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22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duilian.cn/bbs/showtopic-82118.aspx

时习之  

作这样的分析很费功夫,也很有价值。先向孙先生表示敬意。再提点意见:

本文是针对王力“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为对仗,这是正格。但是我们同时应该注意到:诗词的对仗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只要求字面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而统计分析的,那么就应该使用与王力一致的判断标准,否则统计结果就没有说服力。请注意王力虽然在上文中用了“语法结构相同”的提法,但实际上仅指“句型相同”,因此似不宜分析到词的结构,也不宜将词性不同而作同一句子成分算作句型不同。另外由于“诗家语”有省略、倒装、活用等情况,因此如果有多种还原方式,当其中一种方式句型相同,另一种方式句型不同时,不宜判定为句型不同。  

孙逐明:

我也考虑过句型的标准问题,前言里面也提过,只是没有说清楚。

我应当这样解说:

王力先生采用的是粗疏的成分分析法,得出大部分句型相同〔即语法成分相同〕的结论。可是随着语法学的发展,句法结构的分析已经改进为层次分析法了,王力先生眼里句型相同〔即语法成分相同〕的句式,在新的理论框架里面,结构成分已经不尽相同了。对于一般作者和读者是不明两种分析法的差别的,另一方面,这两种分析法的界限也是很模糊的,因为成分分析法也会深入到下位结构。究竟如何看待句型相同,常常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样就不利于我们如何看待变格句与正格句在对偶修辞里的作用。

本文的主旨并不是追究王力先生的句型一致论的是非,而是希望大家正确对待变格句〔即结构成分有差异的句型〕与正格句在对偶修辞中的地位,所以仍然采用层次分析法来判定变格句与正格句,根据对偶修辞的需要,合成词结构不同以及不同词性作谓语的句型也看成不同的结构形式。

至于由于倒装缺省的还原采用何种方式,倒无关宏旨,因为即使你还原的句型与对句现有的句型相同,你的现状已经是缺省的结构形式,也与对句无缺省的结构形式不相同了。

我的解说是不是说清楚了,请诸位继续提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为,古诗句多缺省、倒装以及不同句式的杂交,对于这种变格句的变换形式,本来就可以多样化的,不然就失去了变格句能引发审美联想的修辞功能。我在文章里的变换分析,只是证明句型不一致的变格句大量存在,目的已经达到,并无对它们应有的变换句型作出什么结论〔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相信理智的读者是可以体察我在句型分析中的不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倒是我上面这段话,可以加到本文的前言里面去,以免造成新的误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3-19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变格句的大量存在,还有更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它们是形成对仗的需要,取消这些变格手法,很作内容形成对仗句就变得很难很难;另一方面,这些变格联是营造“诗家语”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此我将专文论述。

如果没有这两种作用,本文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3-20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参见《论“变格联”在对偶修辞中的重要作用》:

http://www.china-liandu.com/viewthread.php?tid=176684&extra=page%3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3-21 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是为《论“变格联”在对偶修辞中的重要作用》一文奠基的。

http://www.china-liandu.com/viewthread.php?tid=176684&extra=page%3D1

至于本文,要说的我都已经说了。有心人仔细比对这两篇文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妃子老总是鼓励俺吧?
那俺就说两句。
说之前,俺先说说古罗马的法律。
古罗马在《十二铜表法》之前,没有成文法,只有习惯法。贵族们在审理案件时往往随心所欲,所以引起了平民的不满。于是平民起来斗争,斗 ...
蓝维 发表于 2010-3-22 22:37



超越真理一步便成为谬误。

先生把王力的两个一致比喻成《十二铜表法》是很形象的,因为《十二铜表法》是法律,根据它要判人是不是该杀的。当今联律界许多人恰恰是把王力先生的两个一致当成法律,判定对联的生死。

我这么说不是危言耸听。

前两年几大对联论坛的斑竹联合搞了个《名联诊所》,仅凭一个词的词性不对就把许多历史名联开除联籍,为主的人还写了洋洋八十万言的论文发在网上,论证对联必须词性一致。除他之外,顽强坚持对联必须词性一致者,现在仍然大有人在。

现在还有一些人,对于许多对联以及获奖的对联句型不一致是不是合格的对联不断提出质疑,各大对联论坛上都有。

上面的现象,先生不妨搜索一下便知。

刘太品先生对于这些现象有一段议论:

讨论对偶理论的目的在于指导对联创作,对联创作的规则,不管用语法学的角度来总结还是用修辞学的方法来总结,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指导创作。

但就我个人而言,作联过程中,语法学知识可能从来没有在其中发挥过那怕一丁点作用。再说了,从有对联之日到今天,对联史上所有佳作的99.9%以上,都是在没有语法学体系的时代由根本没语法学概念的人写出来的,你说写对联是不是可以完全不考虑语法学问题呢?只要我有把话说通顺的能力,语法学对我来说就是废物了!!

从这一角度说,语法学的过多介入,其实成了当代楹联创作的一大拌脚石,因为它易于让人入门却又永远把人困在入门处写一辈子的“死对”。同时还动辄指责别人的联作“失对”了,“病联”了。。。。

再退一步来说,语法学对于楹联创作没什么用,但对于对联鉴赏总该有用了吧?晕哈~  在鉴赏领域语法学更是贻害不浅,这种支离破碎的所谓语法分析法,把一副活生生的对联作品硬性肢解成各种语法功能单位,可以说,靠语法分析的方法永远也分析不出上乘对联作品真正的妙处来!!!! 我送你一盆花让您欣赏,您却很有条理地把所有叶子捋下来堆一块,把所有花辨捋下下堆一块,还从花盆里拔出来把所有根须剪下来放一堆,您的这种像是制作生物标本一样的方法,不仅没有欣赏到花之美,反而糟蹋并残害了我的这盆花。。。。在文艺学领域里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拿不上台面的文艺批评方式。 这与一位医生在餐桌上大家吃口条时,非要很“科学”地介绍说“这是猪用来流哈喇子的器官”一样令人大倒胃口。

上述现象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动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孙逐明 于 2010-3-23 00:25 编辑

把两个一致当成法律,不是王力先生的初衷。对于词性一致,王力先生自己还公开撰文自我检讨,声明词性一致错了。可惜这段检讨只是夹在一篇语法论文中间,发表在大学的学刊上,极少有人看到。而他发行量最大的格律著作和古代汉语还赫然地强调词性必须一致,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把词性一致当成法律的原因。

我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把两个一致当成法律的现象而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万变不离其宗。古人只求字面对,不论词性和句型,只要字面对了,自然会两种结果:词性或同或不同,句型或同或不同。

我也不想写,但是认为句型必须相同的大有人在,国粹论坛还经常为句型是不是相同、是不是合格在争论不休,好几个帖子摆在那里。这个论坛不是也有顽强坚持句型必须相同的么?

此外,我还认为,句型不同的变格对于营造诗家语有重要作用,这也是我写这两篇文章的原因。既然你主张变格有这么重要的作用,你得证明它们大量存在是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31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古人只求字面对,不刻意追求词性相同、句型相同,这就能简化对偶法则。尽量简化法则,让初学者容易掌握,这才是我主攻的目标。能不能实现,还得拭目以待,我在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32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海以为,不管诗词也好,对联也罢,中国的也好,外国的也罢,它之所以是美的,之所以是有别于科学论文的,之所以是有别于其他文学创作的,就是它语言文字的模糊性,以及由模糊性而产生的因人而异的广泛的联想空间。 ...
曰游四海 发表于 2010-3-23 14:31


很正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主题
103

788

帖子

0

精华

782

积分

联都贵宾

Rank: 4Rank: 4

UID
11978
经验
7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97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7-3
33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字面对的具体法则,我将另文专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 10:32 , Processed in 0.0872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