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人在楼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联笔记提交处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16 小时
主题
3

51

帖子

0

精华

182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19607
经验
1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2
1
发表于 2008-12-11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4>读七都狮子岩铅矿公司联:</FONT></P>
<P><FONT size=4>要累黄金高北斗;
故鞭赭石涸南山。</FONT></P>
<P><FONT size=4>写联多留意每个字多样化的词性。词性的灵活运用会带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会拓展已知词汇的利用空间。如“累”对“鞭”,“金”对“石”,“高”对“涸”,都是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在这里,“累”不是形容词,““鞭”也不是名词,都被活用成动词。“金”也不再视为形容词。“高”不对“远”不对“近”不对“低”,一个“涸”字让这些为对而对的字暗然无色,一“鞭”一“涸”,足可见当年矿山承办者毫无远见,络绎不绝盲目采矿的景象,此联句甚是精炼。这也正是词性灵活运用所带来的精彩。</FONT></P><FONT color=#4822dd size=3>云卷:恩,古人用字很精炼。关于词性灵活运用的问题,今天来看,鞭本来有名词动词两义,金也有名词、形容词两义,而古人似乎不分辨词性,能否相对,只看该词在句子中充当的作用来看就是了。分析对仗,分辨词性也好,按在句子中充当角色来分析也好,都可以的,怎么方便怎么用。词性的问题有时我不太分得清楚,故有此一说,供参考:))</FONT>
[此贴子已经被云卷于2008-12-15 15:07:1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 小时
主题
3

51

帖子

0

精华

182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19607
经验
1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2
2
发表于 2008-12-15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P>师傅辛苦!</P><P>学习!</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 小时
主题
3

51

帖子

0

精华

182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19607
经验
1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2
3
发表于 2008-12-20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4>第二周学联笔记:
写长联,经常在句脚问题上晕了又晕,今看河南法院联:</FONT></P>
<P><FONT size=4>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已;
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势,做这官不清不勤不慎,易造孽,难欺天。</FONT></P>
<P><FONT size=4>联话评:一片村姑絮谈,而言言中肯綮(肯綮qīng :筋骨结合的地方,喻重要的关键)。</FONT></P>
<P><FONT size=4>此联首先引我注目的就是句脚平仄,如按一句一句脚论,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肯定不合律,相对而言,我更信服时先生“联句句脚平仄安排的推荐格式”一文中所论及的有关句脚平仄论。今借助时先生这一文观点,分析此联句脚平仄。 </FONT></P>
<P><FONT size=4>1、此联前三分句为并列句,可视为一个句意;第四分句为一个句意,后两分句也归纳为一个句意。那么这联可从大处看可划分为三分句,也就是3/1/2,以联末字为准再看句脚:平平仄/仄仄平。</FONT></P>
<P><FONT size=4>2、归纳成一个句意的分句间句脚平仄宜相反。</FONT></P>
<P><FONT size=4>因此,此联句脚也就完全合律。</FONT></P>
<P><FONT size=3><FONT color=#1a42e6>云卷:不这么分析为什么就不合律?马蹄韵是现代人提出的规则,古人可不按这个写联。马蹄韵作个了解就是了,征联时屈就下也可,平时自己作联可不能被它束缚了手脚</FONT>。<FONT color=#2248dd>再说时先生也说是推荐格式,可没说不合律吧。</FONT></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云卷于2008-12-25 21:55:3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 小时
主题
3

51

帖子

0

精华

182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19607
经验
1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2
4
发表于 2008-12-20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25的注释有时也会出错,错在25不自知之处,39看时也不能尽信,多留个心,有错处和25说说,让她奖个拥抱什么的。</FONT>[em04][em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 小时
主题
3

51

帖子

0

精华

182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19607
经验
1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2
5
发表于 2008-12-27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4>报告师傅,之所以有不合律一说,是针对我刚学联时学堂里的资料,只是说长联分句间一定要遵循平平仄仄两两交替的原则,记得当时,没有两两交替的都会让判不合律。但后来看古联,多是的没按马蹄韵写,这确实让我迷糊了很久,一直到看到时先生的推荐格式,瞬时有恍然大悟之感,本来早是明白这理,是因我个人信服时先生的推荐格式才在这笔记里再次提出,也是我没写清楚的缘故,才引来师傅误会。:)</FONT></P>
<P><FONT color=#1a42e6 size=4>云卷:学堂里的资料,只是说长联分句间一定要遵循平平仄仄两两交替的原则,记得当时,没有两两交替的都会让判不合律。</FONT></P>
<P><FONT color=#1a42e6 size=4>如真是这样,误也。</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云卷于2008-12-28 23:06:0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 小时
主题
3

51

帖子

0

精华

182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19607
经验
1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2
6
发表于 2009-1-17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4>补第三周学联笔记:</FONT></P>
<P><FONT size=4>铜雀算老瞒安乐窝,卖履晚无聊,—世雄尽,美人亦尽;
洞庭是夫婿战利品,埋香兹有托,三分鼎亡,抔土不亡。</FONT></P>
<P><FONT size=4>一直以来,总在想如何写才能让联蕴含的空间更大,让联看起来不再虚浮。今看小乔墓这一联,思考良久,这联的好,好在哪?看得出好却说不出具体的,隐约中,觉得这联不止是切入点好,更有那种耐品的味,反复细读,联中包涵的空间极大,上联虽涵括“铜雀台”“分香卖履”两典故,却没有逼仄感,反尔能引人想到一连串的历史故事,由于是恰到好处的引典抒情,“虚实”相间,极大的扩充了联的空间。这里的虚是指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实是指典故、地理,试想如果不写”虚“只写“实”,那么可能联会因缺少生机,成为文字的堆积品,这样的联是没法引起读者同鸣的。相反,如果只有“虚”而没“实”,那么,凭空的抒情,联语势必飘浮,少了厚度。但如果“实”写得太杂太多,也会让意像因杂乱而显得模糊,因此,当选对了切入点,也不要把所有和中心思想联系上的景或事塞进去,简明扼要应会更好。</FONT></P>
<P><FONT color=#1111ee>云卷:悟到用笔之虚实、选材之繁简、造境之气象,如能实行之,则联之境大也。与MM同思之。</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云卷于2009-1-19 21:48:26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 小时
主题
3

51

帖子

0

精华

182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19607
经验
1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2
7
发表于 2009-2-3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P>实行之实在是难难难,怎一个难字了得。</P>[em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 小时
主题
3

51

帖子

0

精华

182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19607
经验
1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2
8
发表于 2009-2-3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4>补 第四周学联笔记:</FONT></P>
<P><FONT size=4>清 吴恭亨《对联话》卷一里面记录了著名诗人、楹联家何栻题吴坤修修筑的“半畮园” (一说叫‘半亩园’)的对联10副,联话评语:“秾俊工致,不愧才人之笔”。 对第十联题半畮园守砚传经莳花种树之室 “因树为庐花当壁;得书如产砚犹田。”竟有爱不释“眼”之感。</FONT></P>
<P><FONT size=4>每读这等好联,知识面的乏匮常令我汗颜,联若没了雅;趣;真;切;纵然用尽华丽的文字,也必定浮浅乏味。深感写联时常犯“口齿不清,语言困窘,言不达意”之状,当联初成,不改,则难免有于律于词字有不妥之处,改多了,又改了初衷原意,失去灵性,多了雕琢感。是否当联意无法循着本意改动,应该放弃这思路另寻捷径更好?或者应该更努力地读联看书,以联外功来补缀联的深度及厚度。“得书如产砚如田”当可做为学习的座右铭以警之。</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4 9:09:3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 小时
主题
3

51

帖子

0

精华

182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19607
经验
1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2
9
发表于 2009-2-17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4>补第五周学联笔记:</FONT></P>
<P><FONT size=4>这周笔记想说说最近看挽联略有所悟的一点心得。以前总以为挽联最重要就是一个“悲”,还要造出个“情真意切、哀婉凄怆”,如是,最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痛之深切,进而感人心神、动人心魄。而最近看了一些挽联,对于挽联产生新的观感。现参照《对联话》《分类名联鉴赏辞典》《古今名联点评》等书中的挽联,例举存档以搏日后一笑。</FONT></P>
<P><FONT size=4>左(宗棠)文襄与郭(嵩焘)筠仙为患难密友,左有急,郭常援之于朝。后郭官广东巡抚,左三疏劾之,去官。左死,郭搀联云:“世须才,才也须世;公负我,我不负公。”可云恰肖。《对联话》</FONT></P>
<P><FONT size=4>中中悟语:此上联从颂语入笔,颂而不浮,为挽联常见写法;下联却一反常格,转为谴词,谴语把作者与死者一生的纠葛括囊,作者心中的百感交集于短短几字中展现无遗。吟之令人徒生嗟叹。</FONT></P>
<P><FONT size=4>某氏既嫁生子,中年忽弃家学佛,家人百计挽之不得,年八十卒。生平于所善辄热诚许与,虽危难无畏怯,其所不善则嫉如仇。庄繁诗女士闲挽之联云:“勘破儿女便是英雄,英雄结果,恃有勇猛心,决成菩萨;呕出肺腑赠与知己,知己无多,愿历百千劫,相忘恩仇。”此联无一字及巾帼掌故,是谓别裁。《对联话》</FONT></P>
<P><FONT size=4>中中悟语:此上联于大处着笔,下联似入“无我之境”,联语不拘格套,自然而贴切,读来惆怅之余也不禁豪情满怀。</FONT></P>
<P><FONT size=4></FONT></P>
<P><FONT size=4>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
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康熙挽郑成功</FONT></P>
<P><FONT size=4>联语用对比手法,以“多二心”的“四镇”、“无寸土”的“诸王”来和“敢争东南半壁”、“一隅抗志”的郑成功对比,肯定郑成功对后来全国统一作出的贡献。表示钦慕之情。《分类名联鉴赏辞典》</FONT></P>
<P><FONT size=4>中中悟语:以钦慕语挽之,给予高度肯定,也是此联高人一筹之处,原来挽联也可以这样写。</FONT></P>
<P><FONT size=4>有雄才,有伟略,有奇勋,实在有德;
无后裔,无偏心,无享受,真正无私。</FONT></P>
<P><FONT size=4>此挽联是当时太原市群众悬挂在大街上的一副挽联。联语用排比句式,以“有”“无”对比,先分后总,既显得要言不烦又贴切自然。《分类名联鉴赏辞典》</FONT></P>
<P><FONT size=4>中中悟语:此联和上一联有异曲同工之处,联面不显半点忧伤。也一样用对比,此联颂扬了总理的高风亮节,同时也流露出群众对总理的无限敬意和高度肯定。</FONT></P>
<P><FONT size=4>八百万台湾刚醒同胞,非先生何人领导;
四十年祖国未竟事业,舍我辈其谁分担。</FONT></P>
<P><FONT size=4>——北京台湾籍学生挽孙中山联</FONT></P>
<P><FONT size=4>此挽联虽然没有直接评价孙中山的丰功伟绩,但上联未句七字,道出了台湾同胞对孙先生的崇敬和拥戴,下联反映了台湾同胞为实现孙生生遗志的责任感。《古今名联点评》 </FONT></P>
<P><FONT size=4>中中悟语:《对联话》中虽言及“挽联以言情为上,言情而奇气轮囷,尤为诣极。”但对于挽互没相交的人或名人抑或古人,挽联不宜过于忧伤,过之则切而不实。情之所至,切而得当,方为诣极。</FONT></P>
<P><FONT size=4>生平慷慨班都护;
万里间关马伏波。</FONT></P>
<P><FONT size=4>——孙中山挽蔡锷</FONT></P>
<P><FONT size=4>此联借东汉两位名将班超和马援的英雄事迹,盛赞蔡锷为护国讨袁所做的贡献和牺牲精神,用典贴切自然,读之荡气回肠,令人久不能忘。《古今名联点评》 </FONT></P>
<P><FONT size=4>中中悟语:此联不做悲伤态,却感人肺腑。</FONT></P>
<P><FONT size=4>由此寻思,录此总结给自己亮一盏灯。挽联, 可以综述死者平生,评论死者功过,表彰死者精神和情操,而不是在字面上营造出“悲”的气氛或是显尽淋漓呜咽状。以落落情怀,直抒胸臆,或颂或褒,赞而不过;或评或议,切而不浮。方成佳作。</FONT>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7 19:47:0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 小时
主题
3

51

帖子

0

精华

182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19607
经验
1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2
10
发表于 2009-3-1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P><FONT size=4>师傅看得好仔细![em17][em23]</FONT></P><P><FONT size=4>四镇指的是:清兵入关后,南明福王布防在江北的吴得功、刘良佐、高杰、刘泽清四镇总兵心怀二志,致使福王的弘光小朝廷顷刻覆亡。</FONT></P><P><FONT color=#0000ff size=4>因此上,只能说郑成功是忠于明朝的,因为他是明朝的忠臣,康熙才欣赏他,褒扬他。别的解释都是以心作史,言不及义。</FONT></P><P><FONT size=4>这话说得对极,要说是“康熙肯定郑成功对后来全国统一作出的贡献。表示钦慕之情。”委实说不过去,或许在我自己心里有对郑成功的认可,摘录时也没觉得不妥,经师傅这一分析,现在仔细想想,确实,历代皇帝都会对前朝拜的忠臣给予高度赞赏。再看此联中没一提及击退荷兰的话语,所以应该说“肯定郑成功对后来全国统一作出的贡献”这话只是写赏析者自己的观点。</FONT></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16 小时
主题
3

51

帖子

0

精华

182

积分

联都秀才

Rank: 2Rank: 2

UID
19607
经验
182 点
威望
1 点
在线时间
1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2
11
发表于 2009-3-1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云卷</I>在2009-2-27 22:13:17的发言:</B>

<P><B> </B></P>
<P><B>以下是引用<I>白衣孤鸿</I>在2009-2-23 11:01:56的发言:
</P></B>
<P><FONT size=3>我简单说一下自己关于挽联写作的一点看法吧。出于对死者的尊重而言,挽联似乎首先应该是严肃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所谓因人而宜,切合被挽者的身份是首要的,考虑到自己与死者的关系,亲疏有别,关系比较远的显然就不适合深情旧忆,遍地哀歌,比较密切的朋友也无妨嬉笑怒骂,在联中发一通牢骚。二来真情与质朴似乎最应该是挽联本色,前一段时间陆总发布的一副习二爹的挽联深受大家的好评,原因就在于朴实而情意真切。曾国藩挽乳母的联亦如此。至于动辄引发山崩海啸悲痛的句子我看已经有点俗了,当然也未可一概而论。三来写作挽联能言及其平生一二重大经历或不平凡的死因便足矣,没有必要挖空心思囊括其平生事迹,贪多求全往往反倒限制发挥。四来挽联有以典重而实胜的,也有以飘逸空灵胜的,前者如本坛联话清谈版中的“曾忠襄公荣哀录”一帖中的许多联,后者如曾国藩挽弟国华联:“归去来兮,夜月楼台花萼影;行不得也,楚天风雨鹧鸪声”,写作时都可以作些尝试。至于说到挽联如何布局以及遣词调句,这是核心问题,也是我没办法谈的一个问题,因为我感觉这实在需要多读书,多看联,多写作,然后才能自己体会的</FONT></P></DIV>
<P>受教!谢师傅!!</P>[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em2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9 03:17 , Processed in 0.0907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