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却上心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却上心头成联练习本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18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5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事近 ·《爱晚亭感怀》

北麓日沉西,古道四围岑寂。
独倚小亭无绪,叹疏枝寒色。
数声孤雁向天涯,何处觅栖息。
目送百花凋尽,任霜天风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18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9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却上心头 于 2013-11-19 00:20 编辑

七律 ·《秋日感怀》
萧瑟寒风拂柳堤,尽无碧色鸟空啼。

烟飘远树笼城郭,君载行装别故溪。

歧路蔓生徒怅叹,石桥春至再相携。

韶华弹指成残梦,独饮清醅望日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18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1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绝·《赏枫叶有感》
碧水澄江映远空,秋光不尽两堤红。
结庐仙境迷骚客,竟日吟诗醉此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18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2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出题人:无情剑客
对联出题人:兰心 清风雅韵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5分)
1、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 )短促急收藏。”(3分)
2、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 ),下联末字用(平 )。这种规则称为仄起平收。(2分)
3、对联的三个基本要素:(
辨四声、知平仄 );(晓联律,明对仗
);意境幽,情趣雅。(2分)
4、对联的四个基本特点是:(
形式对称 )、(内容相关 )、(文字精练 )、(节奏鲜明
)。(4分)
5、古人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 ),仄就是(上、去、入 )声。现代汉语的(阴阳 【一二声】)为平声,(上、去 【三四声】)为仄声。(4分)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15分)
1、万仞惊峰承日月;一枝柔柳伴花枝。如果让你来点评这副对联,下面那个选项是正确的。(C )
A.完全正确,没有问题。
B.犯了上重下轻的毛病。
C.上下联联意没有联系,犯了隔的毛病。
D.犯了合掌的毛病。
2、阶前春色浓如许;月下琴声淡几分。如果让你来点评这副对联,下面那个选项是正确的。(A )
A.完全正确,没有问题。
B.犯了上重下轻的毛病。
C.上下联联意没有联系,犯了隔的毛病。
D.犯了合掌的毛病。
3、如果上联是:平平仄仄仄,那么相应的下联应该是(C )。
A、上联犯了三仄尾,所以是错误的。
B、仄仄平平平。
C、仄仄仄平平。
D、仄平仄平平。

三、判断题:(每题4分,共20分)
1、多分句组成的对联中,每一分句的尾字称为“联脚”。(错 )
2、楹联以“副”为量词,一般以两行文句为一副,并列竖排展示,自上而下读,先左后右,左边为上联,右边为下联。(错 )
3、上联:平平仄平仄。下联:仄仄仄平平。因为上联失替,所以是错误的。(错 )
4、酒债寻常何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副对子中寻常不是数词和七十不能构成对仗的关系,所以不对仗。(错 )
5、根据入声字的偏旁记忆法,白是入声字所以凡是白字旁的汉字都是入声字。比如伯、泊、柏、舶、拍、迫、珀、帛、魄等字。(错 )

四、对联:(每联10分,格律联意各占5分,注意格式。)
出句1:一犁山雨过 [清风雅韵]==
对句1:百亩稻花飞【却上心头】
出句2:牧笛胡杨自秋色 [兰心]==
对句2:流云孤雁伴暮天【却上心头】
出句3:品若兰花香在谷 [清风雅韵]==
对句3:尝如甘露健于身【却上心头】
出句4:西子湖边花醉月 [清风雅韵]==
对句4:东坡堤上柳吟风【却上心头】
出句5:松间对弈,十九路棋盘磨耐性 [清风雅韵]==
对句5:梅苑吟诗,两三壶茗汁品闲情【却上心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18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3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题:(50分)
以你浏览过的一处风景名胜古迹为题,做五言古诗一首,具体要求为:
1、五言短制,六韵十二句;
2、限用仄声韵,一韵到底;
3、诗中要结合景致抒发主观感受;
4、诗中不可用典;
5、请附风景点简介。

五古 ·《梦游天池》
细细金风生,悠思回故里。
群峰环抱间,一池荡漾水。

碧波照我影,逸兴犹然起。一结起笔入题

但见峭壁边,雪莲橙色蕊。

蔽日塔松旁,楼阁参差倚。
飞鸟绕瀑鸣,其声多迤逦。
走兽列如麻,感慨不能止。二结铺陈描绘

观景开心胸,游乐莫如此。
静对亭台歌,方悔居都市。
三结议论抒怀
一鹤评阅:上声四纸一韵到底,全章围绕“梦游”二字走笔抒怀,结构分明,起承转合到位。中间铺陈描绘也层次清晰,由看到闻,由远及近。
蔽日塔松旁,楼阁参差倚”此联虽是想象之景,有点超出实际。将“楼阁”换做“仙阁”也许更合理一些。语言苍古不足。43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18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题:(50分)
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改写成一篇七言歌行,具体要求为:
1、至少六韵十二句,多则不限,可兼用杂言句;
2、不必囿于原文,可发挥自己的联想;
3、诗中至少一处用典,用典请附说明;
4、四句一韵,平仄交换。

七言歌行 ·《寻桃源》

扁舟逐水落花飞,桃李堆烟掩四围。
过客不知栖隐处,徘徊难定又嘘唏。一结绘景入题,领起全篇。
回首昔日涉长道,浪间涌出蓬莱岛。
笙歌喧闹十里光,百家赏玩无昏早。二结回味世外桃源,歌舞升平。
花中消遣酒忘忧,五音六律在心头。
松轩竹径闲吟赋,稻陌茶园度春秋。三结展开想象,跳出原著
天下锦绣风流地,险岭高峰叠翡翠。
纵有丹青哪堪描,安得酌茗聊以醉。四结总括一笔,转入抒情。
悲哉万绪昨如非
,奈何唯携夕阳归。
竟说仙源难见影,欲寻旧梦意相违。五结议论点题,揭示题旨。

一鹤评阅:全篇五结,思路清晰,题旨鲜明。能跳出原著,展开想象很好,然而二、三结描绘桃花源里的歌舞升平略有重叠之处。45分。
用典“蓬莱岛”传说中的三仙岛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18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8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2、填写《浣溪沙》一首,题目自拟,自行分析用笔章法

浣溪沙 · 《春日感怀》
溪岸蒹葭入薜萝,东风拂柳舞婆娑。黄莺争唱恣欢歌。
莫把韶光空倚赖,须知年少易蹉跎。今朝书幌共烟波。

分析用笔章法:
起句“溪岸蒹葭入薜萝”点明了时间、地点、物。次句“东风拂柳舞婆娑”加以渲染。
过拍“黄莺争唱恣欢歌”以景小结,为过片做了铺垫。
下片以对仗的形式起。
过片“莫把韶光空倚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了上片,不要辜负春天的美好时光,也暗指不要辜负人生的美好时光。并为下片句意的升华作了进一步的铺垫。
歇拍“今朝书幌共烟波”以景结情。

彩霞:问好却上心头:))
起拍写春天的景物,为珍惜时光而蓄势。二拍没有引出人物来,断了脉。三拍引出感叹,对仗还不太工稳,尾拍叙事抒情作结。彩霞妄言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18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0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言古风,一般篇幅较短者直赋其情,或比兴寄托,较长者则多叙事,叙事中穿插议论、抒情。但不论是短制还是长篇,均以高古雄浑为正格,要有间气、有风骨。词句不妨质朴,亦不妨以文为诗,多加议论。至于气体幽灵,以风流蕴藉、托辞温厚见胜者,乃是五古变格。
    未交作业的学员请先认真熟读讲义,重点弄清五言古风的特点和做法。
一、歌行的作法
  
姜夔说:“放情曰歌,体如行书曰行,兼之曰歌行。”据此,歌行的体性应当是一气盘旋直下,流转奔逸。歌行短制,往往与近体诗在体性上相近。

如王勃《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如果不考虑平仄,简直就是两首近体绝句连在一起。

又如杜甫《夜闻觱篥》:
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
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歘悲壮。
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
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
  
同样,高适的《燕歌行》: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一结)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二结)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三结)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四结)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五结)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六结)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七结)
  就像是七首绝句串在了一起。
  
事实上,歌行体的基本章法,就是仄韵和平韵交替,四句一换韵。(当然也有两句、六句等偶数句一换韵的。)换韵主要是依照意思的转折,如上举《燕歌行》,一结写主将奉命出生,是诗的起,用职韵。二结四句,写出征途中的声势和敌方进犯的态势,是诗的承,换删韵。第三结开始着笔勾勒,极尽描摹刻画之能事,所以又换麌韵了。描摹刻画,又可分四个小的层次:三结四句,写战斗惨烈而主将荒淫,用婺韵;四结四句,写战争失利,未能解围,用微韵;五结,写征夫思妇久别远离之苦,用有韵;六结,写边地征戍的艰苦,仍用有韵。至第七结前两句,是诗的转,后两句,则是诗的合。四句换用文韵作结。在转韵时,一般一二句都要用韵,即首句要入韵。我们看上举三首,每四句换韵时,首句总是入韵的。而一首诗多次转韵,常是平仄韵交替使用。这和律句平仄字相间的意义相同,为的是使声调富于变化而又齐整和谐。
  
如果我们把一个个的四句比作一粒粒的珍珠,那么长篇歌行就是用一根丝线——诗的主题思想,把这一粒粒的珍珠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这种章法,始于初唐四杰,被白居易、元稹等人发扬光大,称为长庆体,始仅求清丽明畅,甚少隶事,到了清代吴伟业那儿总其大成,更多用典、对仗,是名梅村体。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体》,元稹的《连昌宫词》,吴伟业的《圆圆曲》等,在章法上,都是一脉相承的。这类诗,在其本质上是戏剧,而非诗歌。近代以来,梅村体很遭诗家青睐,很多诗家借此体裁写重大时事,亦取其近于戏剧,便于叙事,而韵律动听,辞采动目,感均顽艳之故也。如王闿运《圆明园词》、金兆蕃《宫井篇》、樊增祥《彩云曲》、《后彩云曲》、杨圻《檀青引》、《天山曲》等皆是。至于王国维的《颐和园词》、陈寅恪的《王观堂先生挽词》,则上溯至元稹《连昌宫词》,气格更加遒劲。
  
七言歌行,下字须雅驯,要善用比兴,尤其要注意多用典、用指代。用典、用指代,都是为着让诗更典雅精工,这是由七言歌行流丽温雅的体性所决定的。如果遣词选字一味通俗,又不知用典,用指代,结果写出来就像莲花落,那就不是歌行了。
未交作业的学员认真阅读讲义之后再写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18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0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声明,我自己还是个学员,也是为了提高,才鼓起勇气上阵。又因为我常常是戴着放大镜瞎挑刺,已经得罪很多人了,这里大家就担待些吧!

1.
七绝红叶 /瀚海一鹤
水泛红光天泛霞,霜林一夜绽奇葩。
今朝始信停车爱,更信随波寄怨嗟。
只求点评,不参与加精。
首句即以互文的手法,以经济的笔墨展出一幅枫红与霞红交相辉映的画卷,二句一夜跳出了白天图景的局限,托宽了时间广度。三四句借典抒慨,寄不尽之意于言外,亦增强了全诗的厚重感。读了第三句,自然就有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会心之感,读到末句,我想到了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只是尾句要用字,显得象是为了借景寄愁,而这与前三句活泼爽朗的格调不符哦。。。

2.
题图 七绝 红叶情 /《闲情逸致》
碧水蓝天一色裁,江枫影映两堤开。
今朝恍入蓬莱境,却恼霜钟惊梦怀。
从天上写到地下,再写到身边,写到梦里,有实有虚,有景有情,有声有色。尾句意象选取与前不太同步,换一个可能更好。。。

3.
题图 七绝 观图有感 /《闲情逸致》
对影层林傍水乡,红云白日两茫茫。
秋风搅动魂归处,已是流年鬓上霜。
先景后情,触景生情,以景托情,而情尤烈,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傍水乡安排得好,搅动/魂归处不妥。为更鲜明地体现鬓上霜,最好把魂归处换掉。。。

4.
题图 五绝 观图有寄 /《闲情逸致》
枫林染九天,秋水碧波连。
侧耳鸿声远,离情寄红笺。
通过枫林秋水鸿声一步步把情绪指向寄红笺,图虽然是静态,而诗却句句动态,好!诗眼在于字。末句字出律了。。。

5.
七绝 /青谷
谁将醇酒醉山川,叶叶枝枝尽染丹。
秋色胜于春色艳,快门定格美人间。
新韵应注明。首句起兴,赏山川美景,如饮醇冽,爽!次句依图勾勒,三句仿我言秋日胜春朝,尾句快门定格,现代词汇入诗,颇显清新,但美人间过于流俗,且易误解。。。

6.
七绝《赏枫叶有感》 /却上心头
碧水澄江映远空,秋光不尽两堤红。
结庐仙境迷骚客,竟日吟诗醉此中。
结构紧凑,雅趣怡然,诗人情味啊,欣赏!唯结庐尚可一酌。。。

7.
七绝 《片片枫叶情》 /凌飞
痴心一片手中擎,欲诉相思却乍惊。
镜水羞红堤两岸,莫非笑我太多情?
前二句跟后二句意思不连贯,却乍惊缺乏基础哦。但作者想象丰富,修辞运用见灵气,我所不及也。。。

8.
《红叶歌》 /凌飞
深秋谁纵火?浩宇雁排兵。
欲遣枫花问,还羞镜水明。
裁云妆几朵,掩叶溢千情。
美酒堪酬醉,丹心独赠卿。
优点缺点都跟上首一样。个人最欣赏裁云妆几朵句,雅气袭人哦。。。

9.
《红叶》 /一袭青衫度流年
堪比春花别样红,夕阳无限笑秋风。
丹青万里轻霜染,造物天成是画工。
依图而题,健笔俊朗,有了前三句铺垫,末句比喻顺理成章。若再就景寄怀就更好了,当然,这是苛求了。。。

10.
十六字令 二首 /霜晨月
---
题红叶
枫,勾勒秋山入画丛。回眸望,四野醉朦胧。
虽是小令,却很得体势。一个字,甚是引人入胜。。。
枫,点染清波接碧穹。随风舞,半江漫绯红。
前有清波,后有半江,中间夹着随风舞,不妥。。。

11.
临江仙.红叶 /蔚蓝色
如诗画轴轻舒展,纵观万里秋容。高天似洗衬丹枫。漫山红遍,堪比柳思浓。
诗题黛怨随流水,多愁乱付芳心。痴求楚瑟唱知音。如缘情薄,孤对染霜林。
此格[临江仙]上下阕能否转韵,在网上没查到,容后请教师傅吧。上阕写景,宏阔雅健,秋意盎然,唯枫红柳思欠妥。下阕抒情,首句诗题黛怨缠绵温婉,好!次句乱付遣词不准。后面如缘情薄孤对也是词不达意,建议再练。。。

12.
七绝秋游香山 /紫荷依然
平水韵 韵部十一尤
雅意闲情野岭游,西风拂面笑凝眸。
轻烟紫气云中路,夕照枫红一抹秋。
此作配13楼的图颇为妥当。全诗轻快、闲适,读来如身临其境。缺点是一、二、四句前四字均为并列词组,作为七绝显得有些呆板了。。。

13.
七绝赏红叶偶感 /紫荷依然
一畆清泉映碧空,西风遍染满山红。
何当彩蝶漫天舞,却话流连仙境中。
谢谢紫荷老师让我认识了字!此做章法得体,起承转合有致,语言活泼明快。唯感意境上,却话二字不妥,在自然和谐、绚烂缤纷的秋景中突然插进人的活动,显得突兀。。。

14.
七绝红叶 /紫荷依然
平水韵 六痳
霜染娇颜似彩霞,甘为老树作袈裟,
披星戴月当空舞,化作春泥更护花。
此作拟人生动,信手拈来,尤其欣赏甘为老树作袈裟句妙思。只是感觉尾句整句搬来,反而影响了全诗的艺术风韵。。。

15.
枫林唱晚 /醉云山
胭脂淡抹岸飞霞,秀水连天暮挽纱。
几度重游诗做酒,此间一醉梦生花。
初读一二句,还以为是写一位女郎在浣纱,细读几遍,韵味才出来。原来是把岸飞霞比作胭脂淡抹,而
暮挽纱是指薄暮时分的烟霭。尽管这里字未必十分准确,但其形象性、生动性是勿容质疑的。而转结更是奔放洒脱,梦生花不管理解为自然的花还是梦笔生花,都是雅意十足的,欣赏!三四句还是对仗的,呵呵。。。

16.
七律 无题
/ 东方~可儿~
尽染千山迢递芳,枝头曳影正凋霜。

潇潇雨霰尤凄艳,瑟瑟风寒任落狂。
飞舞满天空寂寞,残留遍地自迷茫。
枯荣一岁寻常事,只待东风展碧妆。
建议:能有题,就莫无题。首句景起,迢递芳字须练。二句紧承,枝头曳影字见心思。颔颈两联意境过于接近,不好。尾联转结大佳,且有寓意,非常欣赏!
四、八句重字了。。。

17.
秋行 /可以忽略
枫栌尽醉透山冈,信步登游草木香。
且把西风邀共饮,又将鸣雁助轻狂。
但拈前岭一枝火,足固东吴万里疆。
举叶复疑他叶好,哪知红落满肩旁。
首句景起,二句紧承点题。颔联结构且把。。。邀共饮、又将。。。助轻狂感觉不是很恰当,共饮/轻狂对仗不工。颈联借火烧赤壁典故来烘托气氛,极见作者才情。尾联的象征手法言趣而意深,就更让人不得不服了,作者确是高才啊,学习了!因不是依本帖题图,且已截止,就只作赏析了。问好朋友,望常来交流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19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30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19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在前面的话,不是客气话,是真的水平有限,怀着忐忑的心情来点评各位老师的作品,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多包涵。

七绝.瀑布/文
蔚蓝色
一道波流照临,
千年景簇水遗音。
涧生烟霭何时起,
欲问龙潭客深。
心头妄语:此诗立意很好,起承平铺直叙中用字很讲究,可见作者的功底深厚。起句“一道波流天照临”波字可再酌,用飞是不是好点。承句和转句的前四个字掉个个会不会更好呢,別为了对仗反而弄巧成拙。起句和结句的第五个字应是仄声,绝句最好不要有拗句。结句很是精彩。

一道飞流天照临,
涧生烟霭水遗音。
千年景簇何时起,
欲问龙潭鲛客深。【个见】

五绝·瀑布/文 梦如烟
九天飞素练,万壑撼风雷。
漱石寒声急,因谁去不回。
心头妄语:此绝高妙,风骨毕现。首句把瀑布比作白绢,一个“飞”字新颖形象而又灵动。次句开阔有力,写出了瀑布的气势。转句紧扣水流的特点鲜明精深,写出了一往无前奋不顾身的气势。结句以疑问作结。有点弱了。个见。咏物诗与中国画一样,其目的不在单纯摹拟事物表象,而是要发现内在特征而有所寄托。此绝只是在写水么?整个诗从瀑布的特点出发,赋予瀑布人格化永不回头的气概,让人很自然的联想到人世间多少丰功伟绩不都是在关键的时候关键的人拿出誓不回头的精神才取得的。此绝起承转合一气呵成,当属咏物诗中的上品!不足之处前三句首字都是仄声,第二个字都是名词。

七绝 ·《瀑布》 /文 瀚海一鹤
四壁青葱叠翠微,
千寻碧落玉泉飞。
纵情直入深潭里,
桃水如春已忘归。

心头妄语:这是一首远望抒怀的诗。起句选取峭壁青葱这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构成了一副苍郁空阔的画面。次句韵字一个“飞”字新颖形象而又灵动。转结不动声色,内功潜运。也蕴含一股陶醉之情。不足之处起句“青葱叠翠微”颜色一致浪费字了。承转句的结构一致,没有抑扬顿挫之感了。个见。

五绝.瀑布/文 五字七年
绿树环崖壁,长河立石潭.
嫦娥偷洒泪,千载未曾谙.

心头妄语:起承平铺直叙交代了瀑布周围的环境。遗憾的是转的突兀,结的乏力。

七绝·瀑布/文 紫荷依然
平水韵 一先
彩练空悬起紫烟,遥观玉柱挂山川。
奔腾直泄浮云涧,一片春心托杜鹃。

心头妄语:这是一首远望抒怀的诗。起句中的“彩紫”二字,转句中的“浮云涧”可再酌,结句“一片春心托杜鹃”是化晚唐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中的名句“望帝春心托杜鹃”而来,遗憾的是放在这里并不恰当。

五绝 瀑布/ 低头细嗅蔷薇
九天悬素练,四壁叠青葱。
但看无人近,捣珠震耳聋。

心头妄语:此绝以对仗句开篇,起承句兴像恰当,很好地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首句起势开阔,大处着眼,承句转写一细处写出一特写镜头”四壁叠青葱“。遗憾的是转接无力,结句“震耳聋”不是诗语,可再酌。个见。

七绝·瀑布/文 紫荷依然
平水韵 一先
一池碧水泻云天,万马奔腾升紫烟。
敢问鸣琴谁与共,相邀明月共婵娟。

心头妄语:不好意思这首诗跑题了。

瀑布/文 李万起
(一)
无云天水飞下
直泻深潭结彩
瀑落茫茫远流去,
路遗充处景无
(二)
层层叠幛
远望珠帘半
直泻深潭漩急,
清流不歇润春

心头妄语:这两首诗格律错误。韵部错误。继续努力。

瀑布/文 可以忽略
风雷遮鹤唳
云雾绕龙涎
天水未停注
何期满九渊

心头妄语:此绝以对仗起句,雄劲很有感染力,然转句“未停注”可再酌。结句以疑问作结,含义丰富,耐品。使整首诗升格了一个高度。九渊:(1).深渊。语出《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 汉 贾谊 《吊屈原文》:“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掇怀珠之蚌於九渊之底,指含光之珍於积石之中。” 清 唐甄 《潜书·抑尊》:“於斯之时,虽有善鸣者,不得闻於九天;虽有善烛者,不得照於九渊。”比喻新奇特有味道。颇见巧思。不足之处首字都是平声。第二个字都是名词,没有变化,缺乏灵动感。个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19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律 ·《小雪》
日暮无来客,【唐·李频《陕下怀归》】
飘摇正满空。【唐·包融《和陈校书省中玩雪》】
瑞花琼树合,【唐·许浑 《蒙河南刘大夫见示与吏部张公喜雪酬唱辄敢攀和》】
愁点玉阶融。【明·杨慎《春雪》】
立水偏吞雨,【明·李梦阳《徐汊风阻雨雪四首 三》】
萦回屡逐风。【唐·李隆基《野次喜雪》】
萍踪何处定,【清·王郢玉《梦乘舟访谢玉山阻风而还》】
迹绝旧山中。【唐·贾岛《冬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19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却上心头 于 2013-12-9 09:45 编辑

苏幕遮·《忆故人》
夜将阑,风乍起。
数点残星,落叶飘阶砌。
陡觉微寒侵薄被。
孤枕相依,谁会凄凉意。
念离人,难再寐。
回首从前,不禁心先醉。
百感重生无限事。
说与红笺,催下千行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19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9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鹧鸪天 ·《思》
枫落江边两岸秋,淡烟衰草水东流。
夜阑客馆鼾声密,露重窗帷月影幽。
风乍起,叶含愁,无端意绪几时休。
情知已被天涯隔,不觉光阴促白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19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0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却上心头 于 2013-12-10 18:23 编辑

七律 ·《联都学诗有感》
                                                   
联都偶遇学宫商,骚客纷纷喜欲狂                                                        
对句赋诗寻墨韵,陶情遣兴品书香。
曾经踏碎花间月,只为研磨柳乐章。
婉约词风今又盛,挥来毫笔共徜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19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却上心头 于 2013-12-14 08:30 编辑

绝句习作:

五绝 · 《无语》

卧病人事绝,凄凉对谁说。
月下问落花,无语竟凝噎。

五绝•《月夜感怀》
夜静山衔斗,窗前瘦影摇。
临风香溢散,此际梦魂消。

五绝·《七夕》
鹊架星桥日,西楼寂寞时.
浮生多错迕,难与夙心期.

五绝·《咏月》
风定露华清,寒侵北斗盈。
遥闻宫阙冷,圆缺本无声。

七绝《中秋感怀》
桂魄澄清映未央,寒庭空对又飞霜。
孤鸿远去绸繆结,不见离人欲断肠。

七绝 ·《初雪》
轻如柳絮本无根,片片随风了印痕。
意与梅花今世约,寒香沁满净乾坤。

七绝·《咏月》
银盘如镜照苍穹,冷落幽然与夜融。
圆缺阴晴非本意,星云相逐几时终?


七绝 ·《行云》
凭借清风何处去? 霓裳曼舞任逍遥。
生来本是无根物,日月相携共寂寥。

七绝·《赏枫叶有感》
碧水澄江映远空,秋光不尽两堤红。
结庐仙境迷骚客,竟日吟诗醉此中。

                                                    七绝 ·《芦花》

黄昏信步海堤边,但见风中白雪旋。
不与奇葩争长短,甘居池沼亦欣然。

七绝•《咏荷》
碧水池中展靓妆,花开时短又何妨?
虽然脱尽红衣苦,不信污泥掩尔香。

七绝 ·《感怀》
一别津城已数年,多回魂梦总相牵。
欲将此意陈秋月?却望津城独默然。
第1法:
四句旋转而下,第四句有一二字与第一、二句相复者,而句首并多用“却”字。凡绝句,三四句必紧接,而与第一、二句却多不即不离,以转捩关键,全在第三句也。惟此类,则第四句必与第一、二句呼应极紧,盖四句一气转下者也。

七绝·《学诗有感》竟日吟诗不厌诗,案前洒墨夜阑时。

欲将诗意传明月,今日竟然无所思?
第2法:
或四句,或三句,与第一、二句俱有相复之字,而与前一法稍异。

七绝 ·《月夜感怀》
西风卷地百花残,独倚窗帷泪未干。
已惯影孤空对月,缘何又觉月光寒?
3
法:
第三、四两句,轱辘而下,故第四句必有一二字与第三句相复,而又用
等字以紧系之,而第三句或先用
字以启其意。

七绝·《写诗》
夜阑凑句月常窥,搜尽书山觅妙词。
可叹笔端千点墨,却难携墨入佳思。
第4法:
与前一法同,故三四两句必有。特前一法为尤整齐耳。

七绝 ·《送别》
去岁陵园送尔行,疏烟淡日鸟悲鸣。
如今与尔梦中见,烟锁流云上玉清。
第5法:
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故首二句多有“去岁”、“去年”等字,而三句多有“今年”、“今日”等字,而首二句与末二句又必有相复之字,以见呼应。

七绝·《无题》
昨日寻芳独自归,津城寥落意相违。
今朝隔雨回望处,万里云空一雁飞。
第6法:
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故首二句多用“前年”、“昨日”等字,而第三句则用“今日”、“今朝”等字,惟不以复字作呼应,斯与前法差异耳。

七绝 ·《怀旧》
与尔相逢在海边,凝情万里总相牵。

如今步月清宵立,但见孤鸿去渺然。
第7法:
亦首二句与末二句作今昔之比较者,但于第三句用“今日”、“如今”等字,而首句则不用“昔年”、“去岁”等字,然其实指往日之意,固隐含于其中也。

七绝 ·《无题》
近日轻寒门不出,岂知杨柳已摇春。
只今唯有津河月,曾照西楼寂寞人。
第8法:
第三句用“只今”、“惟有”四字作起,与前法小异。

七绝 ·《致病友》
弱柳从风莫念人,等闲离别易伤春。
京城病友如相问,明月不归泪湿巾。
第9法:
以“如相问”三字置第三句后,其所问者何事,不必说明,但观其第四句答词,则其问意自显矣。

七绝 ·《无奈》
黄昏信步海堤边,西望云中断雁旋。
试问徘徊何处去,携风无奈伴青天。
第10法:
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

七绝 ·《解闷》
陶情遣兴依何物?改罢新诗久自吟。
试问清风明月下,谁人知我苦痴心。
第11法:
第三句亦用 “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七绝·《幽怨》
津城月落正堪眠, 萧瑟西风却突旋。
何处笛声惊好梦,一腔幽怨付红笺。
第12法:
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

七绝 ·《归》
津城春水满飞花,杨柳长堤白日斜。
百啭流莺何处去,随风携梦向天涯。
第13法:
亦以第三句作诘问语,但“何”、“谁”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七绝 ·《心愿》
风逐飞花杜宇啼,夕阳远映小楼西。
如何不与韶光约,能否来春踏故溪。
第14法:
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而但于第三句冠以“如何”二字。


七绝 ·《夜雨》仿
梧桐夜雨不堪听,独倚寒窗百感生。
久别故人孤馆宿,如何禁得泣蛩声。
第15法:
但以第四句作诘问语,故“如何”二字,即冠其句首。

七绝 ·《出行》
昔日曾闻洛水名,扬帆欲向此中行。
何如不识余心乐,与尔携壶出凤城。
第16法:
以“何如”二字冠第三句者。

七绝 ·《问》
一缕清辉洒案前,西风愁起付红笺。
不知鸿雁飞归后,秋去春来又几年?
第17法:
第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第三句必用“不知”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必用“何”、“几”、“那”、“无”等字以足之。


七绝 ·《夜雨感怀》
夜雨梧桐怎忍看,西风愁起锦衾寒。
不知明日花飞处,待得何时心可安。
第18法:
第三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下必用“谁”、“何”、“多少”等字。


七绝 ·《思》
萧瑟寒风悄拂裳,案前独坐思偏长。
不知楼下蛩声怨,空对残星暗自伤。
第19法:
第三句亦用“不知”二字作起,但非用作诘问语,故其下不用“谁”、“何”、“多少”等字。


七绝 ·《茫然》
津城过雨杏花飞,杨柳堆烟掩四围。
行客不知栖隐处,徘徊不定又嘘唏。
第20法:
“不知”二字,用在第三句三四二字,以非诘问语,故其下无“谁”、“何”、“多少”等字,而第四句则或用“犹”、“还”、“又”等字以呼应之。

七绝 •《山亭夏日》
西园日晚起歌声,风送游人笑语迎。
月满山亭浑不见,不知何处觅云英。
第21法:
第四句皆用“不知”二字作起,以用作诘问语,故其后必缀以“何”、“谁”、“无”、“几”等字。

七绝 ·《秋》
西风卷地晓秋寒,寂寞梧桐怎忍看!
又恐飞花无处落。不知窗外月将阑。
第22法:
第四句虽冠以“不知”二字,而却非问语,故不用“谁”、“何”、 “无”、“几”等字。


七绝 ·《端午

大街小巷粽飘香,端午由来话断肠。

屈子英魂虽去远,谁吟《天问》不心伤?
第23法:
只第四句作诘问语,或但用“谁”、“几”、“何”、 “无”等字,或兼用“知”字于其句。


七绝 ·《月夜忆旧

月挂霜林玉枕寒,行云无语泣花残。
韶华已去徒悲切,知是欲追岁月难。
第24法:
第四句用“知是”或“知有”、“知在”二字冠之,而第三句则必预言其所以知之之故也。


七绝·《初夏》
莺歌蝶舞百花香,水上闲游踏夕阳。
不似当初游览处,归来对镜懒梳妆。
第25法:
第三句以“不如”或“不及”、“不似”、“输与”、“输他”等字作起,所以见彼此比较之意也。

七绝 ·《古藤书屋》
野草丛中独步行,夕阳掩映自堪惊。
藤花不及当时景,无奈遥怜一世名。
第26法:
亦于第三句用“不及”、“不如”、“不似”等字,以见比较之意,特此二字不用在第三句首,而用在三四二字,斯与前一法稍异耳。

七绝 ·《忆旧游》
微风拂柳日初长,楼阁参差倚夕阳。
记得曾经携手处,不如今日满园香。
27法:
为第三句与第四句作比较者,故“不及”、“不似”、“不如”、“不比”、“输与”等字,用在第四句之首。

七绝 ·《寻》
小楼花榭暗飘香。灯影清幽绣枕凉。
倚遍雕阑寻旧梦,韶华不似别情长。
第28法:
只第四句前后自为比较,故“不似”、“不如”等字不著在句首而在句中。


七绝 ·《叹春》
映水斜阳洒柳堤,落红如雨乱鸦啼。
分明似说春将暮,空带愁归忆故溪。
第29法:
以“分明”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


七绝 ·《叹命》
飞鸿声远夜初长,倚榻闲时触景凉。
薄命如斯无可诉,分明泪尽已成殇。
第30法:
以“分明”二字著在第四句首者。

七绝 ·《佳人》
晚来信步北宁园,正值佳人立朗轩。
一种风情斜月里,凝眸花影却无言。
第31法:
以“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首者。


七绝 ·《徒叹》
独坐窗前忽自悲,浮生过隙几多时。
多情一种秋风误,遗恨空留枉蹙眉。
第32法:
“一种”二字著在第三句三四两字。

七绝 ·《忆》
谁家芦笛
不堪听,独对牛郎织女星。
遥忆当年游览处,与君携手扑流萤。

第33法:
第三句用表“记忆”之字(如“记得”、“长记”、“略记”、“犹记”、“犹忆”、“忆得”、“尚忆”、“还忆”、“偶忆”、“长忆”、“最忆”、“忽忆”、“空忆”、“却忆”等),而第四句则其所忆之事也。

七绝 ·《菊》
月光斜照小阳台,花榭萧条菊却开。
莫怪西风凋碧叶,霜寒仍有暗香来。
第34法:
第三句用“莫怪”、“莫嫌”、“莫向”、“莫算”等字作起,而第四句则皆申明其意者也。


七绝 ·《偶得》
独立桥头望画船,轻歌曼舞水无烟。
坐中亦有他乡客,莫把忧思付七弦。
第35法:
“莫向”、“莫怪”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而第三句则先说明其意者也。

七绝 ·《思乡》
故园北望路歧长,万里凝情落寞殇。
不用飞鸿传尺素,且随桂魄走他乡。
第36法:
第三句用“不须”或“不用”二字作起者。

七绝 ·《盼归》
楼外风吹落叶飏,庭前花榭又飞霜。
倚栏欲问云中雁,何日离人返故乡。
第37法:
第三句用“问”、“道”、“说”、“语”、“望”、“指”等字,第四句则其所问、所道之语也。


七绝 ·《寻梦》

津城过雨落花飞,野陌游人携柳归。
竟说娇莺难见影,欲寻旧梦意相违。
第38法:
“说”字著在第三句第二字,故所说者不特第四句,即第三句后五字,亦所说之事也。


七绝 ·《怀旧》
蝴蝶飞来花满院,午阴垂柳正清圆。
寂寥独坐无他事,闲看旧时尔素笺。
第39法:
第三句末结以“无一事”或“无个事”、“无他事”、“无别事”、“闲无事”、“浑无事”三字,以见其所事者,惟第四句所云云而已。


七绝·《无由》
日暮云开骤雨晴,楼前香径少人行。
无端把盏空惆怅,料得今宵梦不成。
第40法:
第三句以“无端”二字作起,所以示于首二句外,忽插入他意也。

七绝 ·《送别》
杨柳长堤月色清,相携无语送尔行。
奈何只有凄然去,依旧春风不解情。
第41法:
第三句三四两字用“最是”或“只有”、“惟有”,而第四句则或用“依旧”、“犹还”等字以呼应之。


七绝 ·《春》
津城杨柳散和风,相逐行云映日红。
最是暮春奇景处,衔花紫燕更情浓。
第42法:
“最是”二字用在第三句首,与前法小异。


七绝 ·《无眠》
飞鸿过尽书难寄,蛩泣无眠梦不成。
纵使愿随孤月影,又能禁得几多情。
第43法:
第三句首用一“纵”字或“任”字、“总”字,而第四句则或用“只”字、“终”字、“亦”字、“也”字、“犹”字、“又”字等以呼应之。


七绝 ·《失信》
大漠风尘少客行,唯闻云外断鸿声。
今朝纵有相逢处,料得难如昔日情。
第44法:
“纵”字用在第三句第三字者。


七绝 ·《思归》
西园日暮乱鸦蹄,极目萧条忆故溪。
莫道景疏人尽去,纵然无伴不悲凄。
第45法:
“纵”字用在第四句首。

七绝 ·《南行》
梧桐叶落别津城,北雁回归不见卿。
吾梦游离如洛水,绕楼东去复前行。
第46法:
第三句用一“似”字或“如”字以与他物作比,而第四句则申明其相似之点也。


七绝 ·《独行》
杨柳堤岸少人行,尔欲乘舟向北城。
唯有枝头莺百啭,时时啼别不停声。
第47法:
第三句用“唯有”或“独有”、“只有”、“但有”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则或用“年年”、“时时”、“犹还”等字以呼应之。

七绝 ·《怀古》
流水落花又几时,荒烟衰草乱风吹。
但观六代繁华地,惟有寒螀鸟雀悲。
第48法:
“惟有”、“只有”等字著在第四句首者。


七绝 ·《不归》
悄倚寒窗独不眠,心中何事望霜天。
自从一别津河后,不见归鸿万里还。
第49法:
第三句以“自从”或“一自”作起者。


七绝 ·《心事》
月光如水影雕栏,风拂罗裳忽怯寒。
好是心藏无限事,犹疑过雁会窥看。
第50法:
第三句以“好是”二字作起者。


七绝 ·《秋梦》
桂魄澄清秋露寒,西风悄拂独凭栏。
若为化作南飞雁,但愿离人不再单。
第51法:
第三句以“若为”二字作起者。


七绝 ·《闲情》
缥缈楼台隐夕阳,几重烟水抹浓妆。
等闲款棹津河上,贪钓鱼儿不觉凉。
第52法:
第三句以“等闲”二字作起者。

七绝 ·《月夜》
月斜楼上夜将阑,书被催成墨未干。
正是愁心无处寄,又闻蛩泣感秋寒。
第53法:
第三句以“正是”二字作起者。


七绝 ·《暮春》
花开蜂蝶慕幽香,紫燕飞来伴夕阳。
如此闲情如此景,不知能有几多长。
第54法:
第三句一二及四五六字用“如此”二字者。


七绝 ·《秋思》
坠叶纷纷夜雨晴,残花落尽泣蛩声。
秋风有意吹乡梦,又惹愁思百感生。
第55法:
第四句第一字用“又”字,第五字则用“一”字或“数”字、“几”字,皆计算字也。

七绝 ·《春梦》
小楼昨夜起春风,遥忆离人类转蓬。
枕上几时随入梦,津城西到洛河东。
第56法:
末句七字中前后三字皆名词,但以中间一字连缀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19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却上心头 于 2013-12-14 00:04 编辑

五律习作

五律 ·《空山古寺》
暮见吴山纵,空濛雨亦奇。
钟声飘耳际,佛语令心怡。
僧众读经卷,龛灯伴我诗。
兴来谈古寺,胜事苦无知。

五律 ·《梅花》
雪里知春至,娇开不自羞。
仪容情更韵,玉骨性依柔。
无意争群冠,甘心品独幽。
芳姿虽悴损,亦把暗香留。

五律·《寒江》
江上寒波漾,轻摇一叶舟。
棹歌随意唱,羁客恣情游。
伫目寻良景,开心享静幽。
西风征雁远,独去亦无愁。

                                                                                              五律 ·《小渔村》
远浦归舟影,霞光正满天。
桥头杨柳翠,茅舍海棠鲜。
时见渔童耍,偶闻酒令传。
                                                                                        村中居住久,世事亦欣然。

                                                                                            五律 ·《平沙落雁》
湖上烟微渺,芙蓉两岸秋。
画船泊渡口,群雁落沙洲。
远望无穷水,遥思不尽愁。
西风吹泪眼,胜景却难留。

五律 ·《别怨》
雨过频风起,黄花遍地留。
云中孤雁唳,窗内丽人忧。
蜜意凭谁说,多情枉自揉。
满怀离别恨,待到几时休。

五律 ·《冬日暖阳》
莫道严冬酷,欣然有暖阳。
乱鸦栖野树,闲叟倚山墙。
喜见梅花飐,欣闻古曲飏。
时谈天下事,惬意忘思乡.

五律 ·《早春》
信步游郊外,欣然览物华。
枝头莺弄语,路畔客寻花。
但觉初春美,方知落日斜。
流连于此处,兴尽晚归家。

五律 ·《咏桃花》
四月春风暖,桃花展舞姿。
娇颜凭客赏,嫩蕊任蜂嬉。
但恐清香尽,犹怜艳丽时。
天生柔烂漫,不与众芳随。

五律 ·《咏柳》
信步津河畔,临堤柳倒垂。
骨轻呈叶展,腰软惹风吹。
欲折怜其媚,将留觉已迟。
絮飞情不尽,多少断肠思。

五律 ·《春》
碧草铺山野,花开柳絮飞。
林间莺弄语,陌上客游归。
惆怅春将去,欣然意不违。
永怀当此节,悄立影相依。

五律 ·《翠屏清溪》
日暮临溪坐,山花拂面香。
崖高松叠翠,寺远磬悠长。
                                                                                        飞瀑惊栖鸟,行僧醉卧冈。
心摇犹未尽,不觉是他乡。

五律 ·《不思归》
日落多佳景,摇筏久不归。
云中寻鸟迹,水里探鱼肥。
目羡山川异,心思岁月稀。
几时重至此,惟恐意相违。

五律 ·《柳絮》
日暮津河畔,飞花任意飏。
轻揉红杏蕊,悄拂碧池塘。
莫道飘零短,岂知随处狂。
生来踪不定,何处是归乡?

五律 ·《感秋》
西风凋碧树,落叶满津城
月透青纱影,楼传绿绮声

怅然叹后世,痛惜了余情

悄立空相对,窗前北斗横

五律 ·《感怀》
叶落知秋至,云深又几重。
窗前难见鹊, 树上可寻踪。
碎影洒书卷, 孤灯映病容。
 十年离别后, 犹惧五更钟。


五律·《菊》

小城风雨定,摇落石阶前。
但见黄花飐,偏逢白露怜。
清香酬墨客,弱骨入诗篇。
不与奇葩比,甘居篱下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19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3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却上心头 于 2013-12-14 00:05 编辑

七律习作

七律 ·《月夜感怀》
萧瑟寒风透薄裳,小楼花榭又飘黄。
蛩声零乱银屏冷,灯影清幽绣枕凉。
谙尽孤眠离恨味,怕将红泪引神伤。
今宵便有随风梦,一起携愁入酒觞。

七律 ·《暮春感怀》
双燕飞来花满院,午阴垂柳正清圆。
絮风微拂莺声住,蛛网轻摇蝶影穿。
触目此情思旧事,痴心对景盼新年。
流光荏苒君知否,鱼雁无音托杜鹃。

七律 ·《咏山中古木》

孤高玉立耸苍穹,树叶葳蕤傲碧丛。
曾与奇花攀峭壁,更和青柏搏狂风。
长年饱览凡尘事,寒暑循环品性同。
气宇轩昂藏素雅,闲时自倚叠峦中。

七律 ·《钓鱼岛》

碧屿资源隔水深,东瀛无赖欲相侵。
马关耻辱今犹在,灯塔争端又忽临。
贪鳄妄吞天鹜肉,雄鹰捍卫故园心。
硝烟自古难遮月,母舰洋中啸傲吟。

七律
•《春游感怀》

湖上无风浪自平,岸堤花绽草丛生。
深林未见黄莺转,远寺唯传绿绮鸣。
昔日相携游故地,今朝独返寄新声。
船边悄立君将至,待得良宵再举觥。

七律
·《秋》
卷地风来满屋凉,庭前花榭暗飘香。
难寻萱草妖娆曳,却见金英迤俪飏。
落叶凋零空自叹,飞鸿过尽枉心伤。
雕阑倚遍人依旧,但有离情倍觉长。

七律 ·《秋悟》
红叶随风寺庙前,夕阳辉映竹篱边。
院门虚掩来香客,佛殿时鸣吐紫烟。
昔见高僧开惘惑,今闻故友学修禅。
俗尘何处寻行迹,携手孤云上碧天。

                                            七律 ·
《秋日感怀》
萧瑟寒风拂柳堤,尽无碧色鸟空啼。
烟飘远树笼城郭,君载行装别故溪。
歧路蔓生徒怅叹,石桥春至再相携。
韶华弹指成残梦,独饮清醅望日西。

七律 ·《荷花》
芙蓉飐立引人游,碧水池中不自羞。
身染污泥花却艳,香薰萍草叶依柔。
红衣脱尽莲心苦,白藕剖开茎节愁。
试问群芳谁可比,风姿高洁亦难求。

七律 ·《枫桥》
凉露沾衣百草凋,欲寻奇景去枫桥。
姑苏城外吴山秀,江岸林中赤叶娇。
遥望西湖思不禁,静观楼阁语难描。
有心留下王维画,无奈才疏意渐消。

七律 ·《竹》
修竹新梢欲过墙,满庭青翠纳荫凉。
腹空叶茂迎柔月,气满枝繁避烈阳。
曾与群花同雨露,终随众菊傲冰霜。
此君独守其清白,无意攀高比短长。

七律 ·《溪亭晚照》
东园初见小溪亭,独立寒秋夕照形。
  触目娇花皆落尽,伤怀碧草亦凋零。
  孤鸿飞去天将晚,倦客归来暮色冥。
  袖手何妨闲处看,西风凛冽几时停。

七律 ·《联都学诗有感》
联都偶遇学宫商,骚客纷纷喜欲狂。
对句赋诗寻墨韵,陶情遣兴品书香。
曾经踏碎花间月,只为研磨柳乐章。
婉约词风今又盛,挥来毫笔共徜徉。

七律 ·《菊花 》

风来卷地叶飘黄,弱骨轻肌暗自香。
都道惠心高洁志焉知秉性傲严霜
   曾同翠竹经寒冷,不与奇葩比短长。  
无意留情迷客醉,亦甘寂寞隐篱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19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4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曲习作

中吕•喜春来•紫燕
晓来紫燕空游荡
衔落梅花碗碗香
飞前飞后几村庄
伴夕阳
云海共徜徉

中吕喜春来本意

万家灯火笙歌闹
舞凤翔鸢炮乱抛
雾烟十里隐迢迢
引得心焦
我这怎生消

中吕·山坡羊·中秋

盘山横岫,津河环秀,两厢明月还依旧。
几多愁,半途休,孤灯独坐眉频皱,
凉枕薄衾空自守。
别,也是忧;聚,也是忧。

天净沙 ·《感怀》

当初无奈分离
今朝能不忧戚
多少韶光去矣
犹如梦里
岂知聚散难期

中吕·醉高歌·感怀


津城暮雨纷纷
柳岸归帆隐隐
任由泪花都飘尽
盼得离人托信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岸边烟柳苍,江上寒波漾。
轻摇一叶舟,恣意渔歌唱。
雁字天边斜,鱼影水中乏。
钓罢归来后,烧香子煮茶。
全家、老幼无牵挂。
喧哗、纷纷数蟹虾。

黄钟·醉花阴套曲·秋日感怀

醉花阴
夜半无眠对灯讲
回首流年过往
节序已重阳
能不思量
翘盼重欢畅
别再断人肠
辜负香衾珠绣幌
出队子
倚帷空怅
忽闻飘桂香
念家山独处他乡
唤起离情竟日望
过雁声中神志恍
幺篇
突然心漾
夜阑倍觉长
轻寒已透薄罗裳
却怕花前誓约忘
不敢动身惧一响
尾声
恐见飞花俏模样
更凄然、目送秋光
分付西风邀月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主题
134

5771

帖子

31

精华

8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1960
经验
20605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322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7
20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4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习作
出句集锦
出句1:别乡羁客临风叹【却上心头】
出句2:书不尽言清泪下【却上心头】
出句3:秋风卷地惊残梦【却上心头】

出句4:夜半诗成邀月赏【却上心头】

出句5:西园暮雨寒犹在【却上心头】
出句6:荡开尘俗,花阴流影庭前赏【却上心头】
出句7:枕书高卧竹窗下【却上心头】
出句8:竹响入床,休惊羁客三秋梦【却上心头】
出句9:欲揽风云登绝顶【却上心头】

出句10:风云突变,力挽狂澜谁出手【却上心头】
出句11:七步一吟千古叹【却上心头】
出句12:汉魏仙才;卓尔不群诗画赋【却上心头】
出句13:三省吾身修品性【却上心头】
出句14:心斋坐忘修吾德【却上心头】
出句15:清水芙蓉尘不染【却上心头】

成联创作

题:唐僧
定性宁心弘佛法
跋山涉水取真经【却上心头】

题:眼
长年饱览凡尘事
顷刻传输爱恨情【却上心头】

题:梁山伯与祝英台
三载同窗情意重
一生共穴梦终圆【18312-却上心头】

再题:李清照
孤独半生,家国难宁叹仕女
词坛千载,易安佳句压须眉【却上心头】

题:岳飞
精忠报国,壮志未酬身已死
大义抗金,英魂不灭梦何堪【却上心头】

题:祝英台

女扮男装求学,巧遇良缘,三载同窗心暗许
泪流襟袖抗婚,恰逢天意,一生共穴梦终圆【却上心头】

合咏·
蜀僧弹尔修品性
楚客闻君洗尘心【却上心头】

合咏·
弦中奏出高山曲
指下弹来流水音【却上心头】

分咏·荷花/
出尘离浊芳心苦
驱暑含风弱体凉【却上心头】

题:平山堂
蜀岗平山,古朴清幽骚客咏;

文章太守,风流儒雅世人夸。【却上心头】

题:龚全珍
竭尽所能,济困扶贫扬大爱;

殚精极虑,排忧解难促和谐。【却上心头】

扎职基层,赤子襟怀名利淡;
投身教育,爱心奉献挚情浓。【却上心头】

题:李清照
词苑奇葩,感时咏史传千古
诗文绝妙,收籍著书度一生【却上心头】

题:天池
瑶池碧水群峰抱

雪岭白云万木拥【却上心头】

题:兰
奇葩群聚无争意
幽谷独居亦吐芳【却上心头】

题:十八班学联有感
对联初学方知苦
师友相帮才解忧【却上心头】

题:

水从石拱洞中过
车在卧龙背上行【却上心头】

题:吹牛
口若悬河夸自己
目空四海贬旁人【却上心头】

题:狗
耳听八方, 尽忠职守平安夜
眼观六路, 竭力预防伪善人【18班312-却上心头】

题张之洞:
清流领袖,推行洋务筹谋实业,励精图治抛热血;
近代廉臣,兴办学堂组建新军, 事必躬亲慰平生。【却上心头】

题黄鹤楼:
三楚名楼曾有归仙乘鹤至
两江骚客也都携友赋诗留 【却上心头】

题武昌起义:
同盟军士一声枪响,几经战斗,推翻帝制旧基业。
铁血英雄百折不回,多次筹谋, 开启共和新纪元。【却上心头】

七 绝 [魁斗格]
七步成诗情不尽
一生抑志恨难绝【却上心头】(今音)

题: 红旗渠
朴实村民,历经十载,千里挖渠填谷劈山,自力更生迎挑战;
英明政策,投入亿元,万人凿壁感天动地,艰难创业铸辉煌。【却上心头】

七唱格任选一 古/三
史实弘扬三国事
历朝见证古都情【却上心头】

分咏 支流/烟花
画若鸿沟源始异
灿如星雨本虚无【却上心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6 04:18 , Processed in 0.27658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