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4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禹锡《乌衣巷》诗 析疑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2701 小时
主题
21

896

帖子

0

精华

1万

积分

荣誉版主

Rank: 6Rank: 6

UID
42102
经验
4152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27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0-21
1
发表于 2013-4-14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朝事迹编类》所记庞杂,又失于断限,陈老师还是不要相信这一条记录为好。此定为后人附会。何来乌衣国?谁家燕子挥手即来?说不来就不来?何来近体七言绝句?既然此绝句为当时的传说,不可信,那么这个文献可信度有多大?
“至今岁竟不至”是人根据刘禹锡的诗歌,根据他自己的理解,附会的。推导出的结论“因王榭、乌衣国,而后称此巷居为乌衣巷。是先有乌衣巷,后来王、谢两姓子弟正好聚居在此巷,又是六朝时的世家盛族,所以人称“乌衣子弟””这样的结论不能令人信服。
“王谢堂前燕”只是诗人感叹世事沧桑的一个切入点,燕子只是诗人抒发感情的一个道具。合理的解释应该是先有刘禹锡的堂前燕,后有被人附会的传递绝句的燕子。
斧斤脾睨,何妨雪立
风烟傲兀,怎问春回----宋方岳老师惠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2 06:44 , Processed in 0.10618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