鑱旈兘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41|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预4班第一讲第一组作业提交处【截止:2013.10.30】(评结)

[复制链接]
在线时间
511 小时
主题
4

228

帖子

0

精华

6671

积分

联都铜牌会员

Rank: 4Rank: 4

UID
42364
经验
1574 点
威望
0 点
在线时间
5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16
1
发表于 2013-10-14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马小望 于 2013-11-10 18:15 编辑

第一讲作业
学号:040106    网名:闲看山水                                    
一、理解题:
1.请列举出“对联六要素”;
a.字数相等: 即上下联字数相等,不管单句联还是多句联,上、下联所对应的分句之间字数分别相等。
b.内容相关:是指上下联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语意语气相关、相扣、相联、相呼应,上下联之间有着合理的内在逻辑关系。
c.词性相当: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词的词性,应属同一类别。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
d.结构相称: 指上下联的句式一致,词组的结构一致。即主语对主语,宾语对宾语...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
e.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同步。在联律中,节奏是指对联语句中有规律的停顿现象。)
f.平仄相谐:狭义地说,就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广义地说,也包含句脚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

2.解释一下对联中“隔”的含义;
对联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可以简单地看作是一个人同时说的两句话,只是经过了对联特定的工艺要求加工而已。正常人说话,首先要具有语言逻辑的合理性和连贯性。若上下句之间之间缺乏了所必要的内在逻辑联系。从关联方面来看,那第二句话就是”。而一个人说话,是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语气的,这就要求语言风格及语气上的融合统一,比如出句风格上俏皮可人,对句古板平稳,便会给人一种不协调的感觉,这也造成了风格语气上的。关于的问题还有景、情绪、时间等等方面,道理上都是一样。

3.解释一下对联中“合掌”的含义;
是指同义相对,也可称雷同。对联有惜字如金之说,其语言表述的空间十分有限,讲究用最简短精练的语言来涵载最大的信息量,合掌这样明显的意思重复,是对联之大忌。
跟上面的同学是一样的问题,复制下来:
对于合掌的解释还不够细致。也不是所有同义相对的都算合掌,比如“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山五言诗,要先生低首;韩荆州差解事,肯让阶前盈尺地,容国士扬眉”一联中,“先生”“国士”均是指李白,也算是同义却不能算作合掌。在我看来,合掌的定义更注重的是短语以及句子整体所表达的含义是否雷同


4.汉语中的词性有哪些?
关于词的分类,现代汉语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量词六类;虚词包括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语气词六类。

二、古诗重配,不许使用其他诗词作对句:
1.出句:花径不曾缘客扫【杜甫】
   对句:芦笙唯愿与卿吹【闲看山水】

2.出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
   对句:流野爽风分外香【闲看山水】
这里的“香”没能给出照应,没什么来由。
3.出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林逋】
   对句:淡云飘逸岭昂然【闲看山水】
“清浅”对“昂然”不工。
三、分析题:
1.分析以下出对句:
出句:诗题红叶寄流水
对句:曲入清风随浮云
分析:意境优雅。上下句关联紧密,词性相当,结构一致,节奏同步。只,下句五平尾,尤惜第六字‘浮’失替未能补救。

2.请用你学到的知识分析苏轼此“联”:
花甲一周,尚余半百岁月;
古稀双庆,犹欠三十春秋。
分析:巧用上下句隐藏数字贺寿,颇具匠心。上句第二分句四仄尾。
一样的问题,没能说出合掌的弊病。

3.怎样看待“对偶”和“对仗”之间的异同?
对偶与对仗是两个概念,是两种语言形式。对偶,是一种修辞格。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格律诗词的对仗使语言音韵和谐,增强了节奏感和音乐美,达到表现形式上的高度完美。因而格律诗词的对仗要求也就甚为严格,符合上述原则的诗词联句便是对仗的;否则就是不对仗或对仗不工稳。
例如:(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只对偶,不对仗。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出自唐代杜甫《春望》)——既对偶,又对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小黑屋|联都网 ( 闽ICP备2023009884号 )

GMT+8, 2024-6-13 17:36 , Processed in 0.08782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